最新伦敦城市规划分析
伦敦城市发展战略介绍——《伦敦规划》2036
伦敦城市发展战略介绍——《伦敦规划》2036一、伦敦规划的持续性演变伦敦规划是伦敦的整体战略布局,着眼于今后20~25年伦敦经济、环境和社会一体化发展,涵盖了伦敦地理范围和行政范围内的交通、经济发展、住房、文化、社会(如儿童和青年人)和环境(如气候变化、空气质量、噪声和垃圾处理)等内容。
伦敦规划制定了伦敦的土地利用和发展框架,包括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的改善,规划涉及了执行、协调、资源配置以及大伦敦管理集团组织之间的统一政策等环节。
伦敦这一轮规划历经多个版本,第一版发行于2004年,经过两次修改后其更新版于2008年发行;但同年7月新市长上任后提出了新的“更好的伦敦”设想,于是在2011年将2004年规划、2008年规划和市长新设想整合起来,出版了新的版本。
伦敦规划并没有因为新版本出现而停止,规划依据政策及其政策效果而不断进行修改。
规划的计划、监督和管理部分规定,在出现环境变化、经济重大变化时,其必须有所调整变化,如有可能和需要,甚至可以被新规划所取代。
2011年以来伦敦规划的修改,主要起因于英国政府的指导意见和2011年7月通过的国家立法,包括2012年颁布的国家计划政策框架和2013年颁布的国家经济适用房的政策。
同时,2014年伦敦市长发表《2020年的愿景:地球上最伟大的城市——伦敦的雄心》,提出了住房改善、经济能力提升、伦敦可持续发展等愿景。
这些都需要在伦敦规划中重新得以体现。
新的伦敦规划(整合进2011年规划版本)目标定位于2036年,这是按照政府规定的20年规划期而确定的,也是因为市长觉得伦敦的发展前景有必要告知决策者、开发商和投资者。
同时鉴于伦敦人口增速超过2011年规划的估计,而这种人口增长究竟是结构性的还是周期性的还不得而知,有赖于规划中既有的战略和理念能成功地适应预测的人口增长水平,由此,需要在2015年开始对既有规划和计划进行审查,从而进行规划的修订和整合。
此外,为了反映政府住房标准,市长也需要对伦敦规划进行调整,还得考虑政府对停车政策的变化,如新的政策取消了最高停车标准而变得更灵活,同时还考虑如何通过停车政策修改来激活镇中心的活力。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大伦敦规划分析)
社会背景
与纽约和东京一样,伦敦也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有许多跨国公司的总部落户于伦敦市中心。 伦敦是英国政治、商业、金融、文化和旅游的中心,有着2000年的悠久历史,人口密度相 对较低,过去曾有几年,伦敦的人口和工作机会减少并且流向周边地区。 伦敦是在莫斯科之后是欧洲第二个大城市 。伦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建都此地。 到17世纪时伦敦已经是當時大英帝國乃至欧洲最大的都市。1666年的倫敦大火災毁坏了伦 敦城内大部分的建筑,之后伦敦成立了城市改建委员会,规定了放宽街道等措施,并颁布了 《重建伦敦市法令》。这场大火为伦敦提供了遵循近代城市功能改建城市机会。
第四,明确空间发展的优先权,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未能获益的那些地区,特别是东 伦敦的部分地区,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优先考虑和支持。
目标:
规划目标:
目标1:为伦敦地域范围内的增长提供有效支持,但不侵占开放空间;
目标2:将伦敦建成一个更适宜人们生活的城市; 目标3:将伦敦建成一个拥有雄厚多样的经济增长基础的更繁荣的城市; 目标4:推进社会的融合,消除隔离和歧视; 目标5:提高伦敦的可达性; 目标6:将伦敦建成一个更具吸引力、设计得更精致的绿色城市。
背景:
1980年代以前,伦敦的工业增长逐年下降,经济处于衰退阶段,人口不断减少,由1939 年的800万下降到1985年的680万,城市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来自各方面的压 力。然而,近十多年来,伦敦正经历着显著的变化,经济、人口出现强劲增长,城市愈发繁 荣,现在的人口已经回升到740万。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两个:第一,像纽约、东京一 样,伦敦作为一个世界城市正以其高质量的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设施,特别是贸易和金融设 施,吸引着全球的投资,许多跨国公司的发展需要落户伦敦这样的世界城市;第二,伦敦正 以成功的经济、一个世界城市所能提供的各种就业、文化、教育等条件,吸引着大量的国外 移民,越来越多的学生、刚刚达到就业年龄的年轻人来到伦敦,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世界各地 多达305种语言,这使伦敦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
英国城市规划考察的几点
英国城市规划考察的几点1.城市型制特色1.1 城市分级英国总人口为5800万人,国土面积为24.41KM2,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除伦敦外被分为14个地区,语言和传统文化受欧洲北部影响较多。
真正成为世界强国始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维多利亚时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
英国城市分级明确,城市等级是由皇室宣布,以首都(capital)-城市(city)-城镇(town)-乡村(village)为序,并不是完全按照人口规模而定。
过去以宗教的分区确定,设立大教堂的城镇即可称为城市,而因为某一特定事件而册封的小城市也大有人在。
城市中人口分布较散,超过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
伦敦作为英国的首位城市,以M25高速公路环线为界定,面积为1580平方公里,拥有750万人口。
相比二级城市如伯明翰、曼切斯特、爱丁堡等,城市规模及人口规模都高出数倍。
而三级或更低级的小镇规模更小,城市氛围则愈趋宁静平和。
不同城市依据每个区域的自然或人文资源,因势利导确定不同城市的规模和发展脉络,选择不同的交通模式,塑造城镇特色。
即便在优势不明确的废弃工业小镇里,地方政府也是充分利用原有工业设施,进行维护修葺,改造成为城市公共场所,如博物馆或商业摩尔(mall),不仅挽留了现有人口,还可以吸引其它区域的游客。
1.2 城市型制的衍生和共存城市规划者在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前小心翼翼,城市肌理伴随着不同时期的扩张延续着,因此大部分城市都可以清晰地看出不同时期的城市基本型制:中世纪的城市以城堡和教堂为核心,多伫立在城市的至高点,道路采用蛛网结构,空间内敛且指向明确,封闭狭窄的街道顺坡而下指向周边,地块划分不规则,城市功能需求极小;文艺复兴后的城市追捧古罗马和古西腊时期的民主城邦制,以城市手工业和商业为主的空间需求迫使城市向外围不规则发散,但局部地段仍清晰的保留着帕拉迪奥式规则的开放空间;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急剧扩张,将分散的片断连接成较大的城市范围,中产阶级追求着贵族的气度,城市里出现了较大手笔的理性线条形制,方格路网再次回到城市结构当中,同时加以较大尺度的节点空间来减少其刻板之处,如弧形或圆形、轴线转移等手法;而近代田园城市理论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指导下,不仅吸取了古典主义的恢宏和优雅,还为城市人民提供了宜居的城市环境如中央公园、环形路网加轴向干路、环形的林荫大道(Grand Avenue)等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的痕迹;二战后英国蓬勃兴起的“新城运动”对战后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规划的重点第一次从大城市转向周边的新兴城镇。
伦敦城市规划解读ppt课件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五、建筑景观
伦敦塔桥Tower of London bridge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五、建筑景观
伦敦塔( Tower of London。 伦敦塔曾作 为堡垒、军 械库、国库、 铸币厂、宫 殿、天文台、 避难所和监 狱,特别关 押上层阶级 的囚犯。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三、历史文化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四、大 伦 敦 规 划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伦敦鸟瞰图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二、经 济 政 治
五、建筑景观
圣保罗大教 堂(St.Paul's Cathedral) 是世界著名 的宗教圣地, 世界第五大 教堂,英国 第二大教堂, 也是世界第 二大圆顶教 堂,位列世 界五大教堂 之列。
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详解
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1944年)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1944年),该规划的范围覆盖6735km2,涉及到134个地方政府,当时人口1250多万。
因此该规划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伦敦市区的总体规划,而是整个大都市地区的规划。
正如塔夫里等人评价的,该规划使“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既考虑到了城市建成区本身的延续性和进行全面改造的困难,同时也兼顾了城市向外扩散的需要采用了降低已建成区的人口密度,在城市的建成区之外有计划建设新城的方式来整合整个区域,使城市及其周边均纳入到有序的发展之中”。
该规划包括了这样一些主题:延续控制伦敦市区内工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的思想,限制城区的工业扩建;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相分离;在整个区域范围内停止人口地迁入,使整体德人口密度能够下降,同时将市区的人口向郊区迁移;完善伦敦港的功能;给予城市规划新的权力,以控制土地的价格,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等在具体的布局内容上,通过对区域现实状况的详细审查,规划将整个规划地区划分为4个同心圆地区。
核心内容:——同心圆布局模式(1)城市内环。
包括伦敦郡和部分邻近地区该地区现状特点是密度过大,规划建议要从这里疏散出40-50万人口,也迁出相应数量的工作岗位,进行全面地城市更新,是居住用地的人口净密度降至每公顷190至250人。
(2)郊区环。
这里现状存有相当数量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设的住房,这一地区的人口密度不是很高,规划建议今后不再在这里增加人口,但需要对该地区进行重新组织,应提供合适的舒适环境。
居住用地的人口净密度控制在每公顷125人。
(3)绿带环。
这里是由国家1938年《绿带法》所规定的绿带用地,规划建议将围绕原有城市的绿带进一步拓宽,在整个建成区外围将绿带环扩展至16km宽,规划设置森林公园、大型公园绿地以及各种游憩运动场地,以阻止伦敦扩展到1939年达到的边界以外去,同时为整个地区提供休闲活动场所。
(4)乡村环。
这个地区要接受伦敦内环疏散出来的大部分人口。
大伦敦规划
大伦敦规划大伦敦是英国首都伦敦的组成部分,是欧洲最大的都市区之一。
它以其发达的经济、文化和教育资源而闻名于世。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大伦敦进行了一系列规划,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繁荣。
大伦敦的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
首先是城市发展规划。
伦敦市政府制定了2036年的伦敦规划,旨在增加居住和工作空间,改进交通和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生活质量。
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建设新的住宅区、改善交通网络、保护城市的历史遗址和绿地等。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发展,并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大伦敦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
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改善交通网络的措施,如修建新的高速公路、铁路和地铁线路,以便人们更便捷地出行。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发展清洁能源和改善通信网络的计划,以满足人们对能源和通信的需求。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最后是环境保护规划。
大伦敦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伦敦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自然资源。
规划中提出了减少机动车使用、增加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的使用、提供更多的绿地和公园等措施。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保护自然环境。
总而言之,大伦敦的规划旨在使城市更加宜居、宜商、宜游。
通过城市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大伦敦将成为一个更加现代化、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这将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保护环境和保持城市的全球竞争力。
伦敦城市规划分析共21页文档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பைடு நூலகம்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伦敦城市规划
启示
交通服务设施和交通政策
交通不仅是承载经济运行的支撑,更是城市空间结构 发展的骨架。从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提出建设的“放射线 +环状”的道路网结构 到1960年代提出的建设三条快速交 通干线 都是通过交通道路网来构建区域空间布局。但是 随着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的日益成熟.伦敦开始转向 从交通基础设施和管理方面寻求解决交通拥挤带来的问题。 伦敦有专门的《交通规划》” .来促进交通的良性发展。 自2003年开始实行的对高峰时段进入市区的车辆进行收费 的制度 从管理角度解决交通问题以来,对缓解交通压力 起到了实质性作用。
伦敦环射状干道
四、国际金融贸易中心
伦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 大的经济中心。2004年,其地区总产值为3650亿美 元,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7%。 伦敦市(City of London)或称为“Square Mile” 是伦敦的最大的金融中心,分布有许多的银行、保 险公司和金融机构。大约有一半以上的英国百强公 司和100多个欧洲500强企业均在伦敦设有总部。全 球大约31%的货币业务在伦敦交易。伦敦证券交易所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证券交易中心之一。在最近二十 年,有许多银行、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开始在Canary Wharf开总部和办公处,例如汇丰银行和花旗集团。
伦敦london一伦敦万国博览会工业化城市二沧桑泰晤士河港口城市三传统和历史魅影伦敦交通四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五文化艺术名城六规划更美好的伦敦一世博会由来伦敦万国博览会?举办方维多利亚女王以及阿尔伯特亲王?举办背景18世纪自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后让英国在世界上获得了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
伦敦
London
一、伦敦万国博览会——工业化城市 二、沧桑泰晤士河——港口城市 三、传统和历史魅影——伦敦交通 四、国际金融贸易中心 五、文化艺术名城 六、规划更美好的伦敦
英国大伦敦规划00
英国大伦敦规划规划内容
绿带圈的宽度约16公里,以农田和游憩地带为主,严 格控制建设,作为制止城市向外扩展的屏障,绿带圈 内原有的小镇和村子要保存其特点。
外圈计划在距离伦敦中心城区40-50公里的地方建设8 个具有工作场所和居住区的新城,主要用于接纳从伦 敦市区疏散出来的剩余人口和工业,从中心地区疏散 40万人到新城去(每个新城平均容纳5万人),另外还 计划疏散60万人到外圈地区现有小城镇去。新城具有 较强的独立性,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 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 地解决。
伦敦地区用一系列环形和放射公路联接,根据艾伯克 罗比的理论,把过境交通和抵达伦敦城内的交通分隔 开来。共有四条环路: 第一条联系主要铁路线各火车站,保卫市中心区; 第二条环绕着原维多利亚郊区; 第三条围绕在二次世界大战发展起来的低密度地区; 最后一条环路保卫了整个伦敦建成区。
英国大伦敦规划新城建设
区域规划实例分析
------英国大伦敦规划
英国大伦敦规划
一、历史背景 二、思想来源 三、规划内容 四、新城建设
英国大伦敦规划历史背景
1930~1945年经济大萧条使英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 地区差异,南部和中部由于新工业发展出现繁荣的景 象,北部、威尔士和苏格兰则持续萧条。 1937年,英 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 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 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 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 口的建议。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 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
辖.包括了伦敦旧城地区的
《伦敦城市规划分析》课件
4
伦敦奥运村
回顾伦敦奥运村的规划与建设,分析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5
金丝雀码头发展区
研究金丝雀码头发展区的规划,探索其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
结论
阐述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总结伦敦城市规划的启示以及在中国城 市规划中的借鉴和应用。
《伦敦城市规划分析》 PPT课件
# 伦敦城市规划分析
介绍
什么是城市规划,为什么需要城市规划,伦敦城市规划的历史概述。
城市规划的要素
建筑设计
如何将建筑设计融入城市规 划,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城 市。
道路和交通
规划高效的交通系统,减少 交通堵塞,高城市的 可持续发展性。
4 区域发展和城市更新
分析伦敦的区域发展和城市更新计划以推动 城市进步。
5 城市计划政策和投资
评估伦敦的城市计划政策及相关投资战略。
伦敦城市规划的案例分析
1
伦敦塔桥
揭示伦敦塔桥在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上的重要意义。
2
柯芬园和海德公园
分析柯芬园和海德公园在伦敦城市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伦敦金融城
探讨伦敦金融城对城市经济和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公共设施和服务
提供高质量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满足市民的需 求。
社会文化
传承和保护城市的社会文化,维持城市的独特 魅力。
伦敦城市规划的特点
1 人口分布和经济结构
解析伦敦人口分布和经济 结构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2 建筑和文化遗产
探讨伦敦建筑和文化遗产 在城市规划中的保护与利 用。
3 城市交通和绿化
考察伦敦城市交通和绿化 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大伦敦地区空间战略规划的评介与启示
大伦敦地区空间战略规划的评介与启示作者:赵景亚殷为华来源:《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第02期摘要:自1944年阿伯克隆比主持编制了世界上第一部特大型城市区域规划-《大伦敦规划》以来,每一阶段的伦敦地区发展规划都主要立足于自身需求和可行的程序性工具,以利于指导首都地区未来20-30年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作为英国第一个引入空间发展战略的地区,伦敦先后三次制定出台了大伦敦地区规划。
本文以不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伦敦规划演变为基础,重点对大伦敦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1)的核心内容、重要特点及其相关启示进行评介和分析,以期促进我国特大型城市区域的规划创新。
关键字:空间战略规划;大伦敦地区;评介与启示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3.02.006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伦敦先后三次制定实施了《大伦敦地区空间战略规划》(2004版、2008版及2011版,简称《伦敦规划》)。
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特大城市区域的发展正面临人口、经济、交通、生态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由此,“新城建设、精明增长、城市更新及多中心发展”等成为城市区域治理和规划的实践主题。
本文对2011大伦敦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重要特点及其相关启示进行评析,旨在探讨其对我国特大城市区域规划创新的有益启示。
1 演化视角下的大伦敦地区规划1.1 基于田园城市概念的新城发展(1920年代初—1960年代末)英国的霍华德(Ebenezer Howard)于1898年出版了《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修订版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出以田园城市的概念和方案促进实现城乡结合,以解决各种城市问题[1]。
这是城市规划史上第一次将城市问题的解决视角置于城市之外的区域。
之后,盖迪斯(Patrick Geddes)于1915年出版了《进化中的城市:城市规划运动和文明之研究导论》,运用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人文主义规划思想,并明确提出:真正的城市规划须首先是区域规划[2]。
伦敦城市规划分析
后期规划
1946年《新城法》通过后,掀起了新城建设运动,到1950年代末,在离伦 敦市中心50公里的半径内建成8个被称为伦敦新城的卫星城。建设8个卫星 城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口集中,住房条件恶化,工业发展用地紧缺等问题, 目标是“既能生活又能工作,内部平衡和自给自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 城千方百计引进工业,并注意避免工业部门单一化,为新城居民提供相当 数量的工作岗位。在新城区,配有完善的基本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 工作和日常生活需要。毫无疑问的,在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的实践过程 中所暴露出的由单一核心的同心圆模式所以引发的问题逐渐被相关的规划 部门和专家重视起来,因此,1960年代中期的大伦敦发展规划编制中,该 规划就试图改变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 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 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 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1970年代,英国政府调整了疏散大城市 及建设卫星城的有关政策,1978年通过《内城法》,开始注重旧城改建和 保护。
英国London
城市规划分析
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市规划
城市概述
伦敦:现代的伦敦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交 伦敦 通运输等方面的世界地位是极高的。首先,在经济方面,伦敦既 是英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和贸易中心,同时又是世界最 大的外汇市场、欧洲美元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除了作为世界四 大股票交易所之一的伦敦股票交易所外,伦敦还有众多的商品交 易所,从事黄金、白银、有色金属、羊毛、橡胶、咖啡、可可、 棉花、油料、木材、食糖、茶叶和古玩等贵重或大宗的世界性商 品买卖。其次,政治文化方面,伦敦既是英国的政治中心,也是 许多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世界 级历史文物、博物馆,著名新闻机构集中于此,这一切都决定了 第三产业在伦敦的发展尤为突出。另外,伦敦还是世界最大的国 际港口和航运市场之一,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航运、造船和租船公 司,都在这里设有代表机构。伦敦港是英国最大,也是仅次于鹿 特丹、纽约、横滨和新加坡的世界著名港口之一。 大伦敦地区: 大伦敦地区:随着伦敦城市聚集效应的影响逐渐扩大,对周边地 区的影响产生了“大伦敦”地区的概念。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 伦敦和外伦敦,共1580平方公里,共有33个区,其中伦敦城是核 心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
大伦敦规划简介
大伦敦规划简介
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共1580平方公里,共有33个区,其中伦敦城是核心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
英国在1999年通过了“大伦敦市政府法”,并根据该法在2000年选举成立了大伦敦市政府。
该法要求市长组织编制大伦敦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完成后,各城区的发展规划应与该战略规划协调一致。
大伦敦发展战略规划包括《伦敦经济发展战略》、《空间战略》、《交通战略》、《文化战略》、《城市噪音战略》、《空气质量战略》、《市政废物管理战略》和《生物多样性战略》等八大战略。
为保持各战略规划的一致性,伦敦市长确定了五个共同的主题,所有战略的编制都要遵守,即:繁荣的城市,宜人的城市,宜达的城市,公平的城市,绿色的城市。
《伦敦经济发展战略》于2001年制定,在2004年《伦敦空间战略》编制完成后又重新制定。
经济战略规划在基础设施和区域投资等领域都体现了对空间发展战略的支持,如发展和补充了伦敦下一级区域的发展框架,利用土地的交易和管理力量与推动其他同等战略的发展,吸引私有投资发展优先区域等。
《伦敦空间战略》在发展目标中明确了促进人口和经济增长,并使之与空间容纳能力相适应的要求。
该战略既研究了经济结构调整、新经济产业发展等经济政策,为伦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又强调经济增长要容纳在现有建成区范围内,按照紧凑型城市的方向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地、水、能源、交通等资源进行开发活动,从而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伦敦规划
其后又陆续制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
17
一、大伦敦规划
·在这个闻名遐迩的“大伦敦规划”中,阿伯克隆比在对西方城市规划 理论与实践的最大贡献就是在一个比较广阔的范围内进行特大城市的规 划。 ·将霍华德、盖迪斯和恩温得思想融合在一起,吸收了霍华德田园城市 理论中分散主义的思想,以及盖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集合城市概念, 采纳了恩温的卫星城建设模式。 ·勾勒出一幅半径为50公里左右,覆盖一千多万人的特大城市地区发展 图景。将伦敦城市周围较大的地域作为整体规划考虑的范围。但是被纳 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
19
一、大伦敦规划
• 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
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 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
直交的交通网。伦敦人均规
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 绿化泰晤士河两岸。中心区
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
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
20
一、大伦敦规划
小结:但是后来的实践发现,大伦敦同心圆封闭式的布局模式也造成 了许多问题,如人口疏散效果不明显,外围卫星城镇功能欠缺而缺 乏活力、痛勤距离过大、配套不足、新成投资巨大、环路交通负荷 过大等等。
18
一、大伦敦规划
规划内容:
该规划体现了《巴罗报告》中提出的分散工业与人口的中心思想,建
议要从伦敦密集地区迁出工业,同时也迁出100万人口。通过规划在 距伦敦中心城区48公里的半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
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并配合放射状的道路系统,对每个
圈层实现不同的空间管制政策,特别是控制并降低中心内圈层的密度, 通过绿地圈实行强制隔离以阻止建成区连片蔓延的局面。
4
一、城市背景
气候: 伦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小, 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空气湿润,多雨雾,秋冬尤甚。平均气温1 月为4.5℃,7月为18℃,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左右。
伦敦旧城更新简析
反映出时代和文化的气息。 1. 圣保罗大教堂区域——新老共存与历史延续 圣保罗大教堂 (St Paul's �athedral) 是伦敦最 著名的教堂之一,是伦敦城的主教座堂,它最早是 罗马人的神庙所在地(图 1,图 2) 。大教堂本身也 是伦敦规划中几条视觉走廊的聚焦点,也是旧伦敦 城的象征之一。 从圣保罗大教堂向泰晤士河的方向, 由表征着 21 世纪的“千年桥” (Mille��ium Bridge) 将泰晤士河两岸连接起来。泰晤士河南岸是一座由 废弃发电厂改造而成的泰特现代美术馆 (图 3) 。这 样“一河两岸三节点”构成伦敦既富有历史内涵又 彰显现代色彩的城市特色。大教堂和周边文艺复兴 时期的建筑记述着英帝国的光辉往事,南岸的发电 厂外壳让人想起工业时期雾都伦敦的景象,而全新 的千年桥则用高技派的姿态展示着当今英国的高科 技与风格。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 架起了好几道桥,其中历史现存最古老的可算是伦 敦塔桥 (Tower Bridge) 它代表着古伦敦的历史 (图 4) ;西边的切尔西大桥侧体现着昔日工业帝国的钢 铁工艺与技术;中间的千年桥则反映出当代英国的 建筑技术与审美文化(图 5,图 6) 。福斯特事务所 设计的千年桥也考虑到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其纤细 的外形除了是挑战钢铁技术和力学计算以外,还尽
作者单位:1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 100084) 2 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OMA 收稿日期:2009-01-04
而且能为他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最终形成一 座能满足几十万人口全部需求的 “社会化城市” 。二
11
出申请,一些影响重大的项目还要上报更高级或中 央政府。而政府对该申请的批复一旦生效,便成为 必需遵守的法律条文。在合理理由支持下的实际项 目可以与规划文件千差万别。在规划编制到规划批 复期间有较大的空间和弹性。这是英国的发展调控 (Developme�t �o�trol)决策方式,把规划和设计 紧密相连而又可以反复双向验证的方式。这对英国 的城市更新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城市更新是集规 划(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室 内设计等)于一身的过程。 就伦敦而言,城市更新的策略是把罗马帝国时 期的伦敦城 (�ity of Lo�do�) 继续作为金融中心, 一 直作为行政中心的西敏寺城(�ity of Westmi�ster) 依然保留行政办公的地位。现在的西敏寺区被重点 改造成生活娱乐区,大量的剧场、展览、购物餐饮, 其中 SOHO 区是伦敦入夜的中心。 西敏寺城西侧的 居住区如 �helsea,Notti�ghill,Pimlico,Victoria 等都是高档住宅区和商业区。市中心的东北面为一 般生活区。这些区域组成了伦敦的“核心一区域” (Zo�e O�e) 。这也是伦敦的老城区。而每个区域的 内部和美国项目的自身也有很大的自由度,这样的 发展调控更有针对性和即时性,规划与设计相贯通 提高项目的合理性。城市形象方面也因此更真实地
最新-赴伦敦城市建设考察报告 精品
赴伦敦城市建设考察报告今年六月底,应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邀请,我们一行两人赴英格兰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考察活动。
在考察期间,主要对著名的国际城市伦敦的城市建设进行了实地学习。
伦敦是世界著名都市、是英国的首都、是金融、文化、艺术、教育的中心。
她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博物馆、美术馆和著名建筑,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到此观光。
她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生活,众多的世界著名大学、学院和其它教育机构,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来此求学深造。
伦敦交通发达、地铁、火车、地面公共汽车连接成,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公共汽车二十四小时服务。
伦敦还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风味食品,地处市中心的中国城(唐人街)聚集着众多的中国餐馆和中国商场,它是中国人活动的中心。
不管怎样,伦敦从古代罗马帝国以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悠久传统,是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首都。
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历史遗痕在诉说过去,这里的大街小巷都流露出历尽多年霜雪的风采。
如果到大本钟或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去探寻游览,一刹那间,我们觉得似乎是回到了数百年前。
而与此同时,这里又是欧洲新潮流的发源地,常有最新流行时装由此走向世界各国。
泰晤士河是伦敦的主轴,中心地带是特拉法尔加广场。
由此去各主要景点,步行均不超过45分钟。
地铁则以查灵十字站为中心,由此乘坐地铁到各主要景点只需 15分钟。
向东可以探寻伦敦城、伦敦塔。
往西到牛津街娱乐购物。
北面到大英博物馆可以参观人类文化遗产。
向南,可以听听大本钟的轰鸣,再到白金汉宫照个纪念照。
伦敦旅行十分便利,一张地铁车票便可游遍全城内的风景名胜。
泰晤士河是伦敦的生命线,绵延300多公里,两岸风景秀丽。
28座建筑风格不同的桥梁把泰晤士河两岸连成一片。
滑铁卢大桥是英国人为纪念威灵顿将军击败拿破仑而命名的。
最漂亮的大桥是伦敦塔桥,这座塔桥风格独特,气势磅礴,在两个巨大的桥墩上建有 5层楼的高塔。
站在塔顶可观赏附近的绮丽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存在的一些问题:
后来的实践发现,大伦敦规划同心圆封闭式的布局模式也造成了许 多问题,如人口疏散效果不明显、外围卫星城镇功能欠缺而缺乏引 力、通勤距离过大、配套不足、新城投资巨大、新城人口大部分来 自外地,在某些方面反而增加了对伦敦的压力、对60年代以后第三 产业的发展估计不足、环路交通负荷过大等等。
作用和影响:
大伦敦规划在总体上是成功的,在于相关法规的共同作用 下,它有效地控制了伦敦无序蔓延的势头。从今天的发展 情况看,伦敦由1951年的820万人口减少到目前的660万人 口,这其中固然有产业转型、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郊区 化过程推进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毫无疑问,大伦敦规划 的思想及其提出的措施,是使其成为成功舒缓现代城市压 力的最典型的案例之一。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伦敦城市规划分析
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市规划
• 交通方面 伦敦铁路枢纽被简化到四个大车站,并用地铁联结起来, 对街道网也进行了改造,并补充了3条新环形路。阿伯克 隆比在详细研究了伦敦原有的规划和建筑之后,设计了十 分好用的功能分区图,并以此成功地选定了两条径向的干 道:第一条是从西北向东南,经过瓦特卢大桥铺设的;第 二条沿泰晤士河北岸铺设。
• 中心区、老城区的改建方面 在建设有大量珍贵房屋(即历史遗留的宝贵建筑)的大城 市中,规划设计采用了地下通道的方式,以保留其原来所
呈现出的街景。
城市开放空间规划:
阿伯克隆比推进了1929年在伦敦规划中所采用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思想并且引入 一种设想:将伦敦的公园绿岛联成连续的绿化带,用绿色通道将内城的开放空间与大 伦敦边缘的开放空间连接起来,创建伦敦的绿色通道网络(见下图),目标是实现: 城镇居民从家门口通过一系列的开放空间到乡村去。这些连接性公园道最大的优点就 是能扩大开放空间的影响半径,使得这种较大的开放空间与周围区域关系更加密切。 例如,规划后形成的离中心区的第二条环形干道与里真茨公园、西明斯特公墓、巴西 特公园和首都其它公园及小游园相切,全程约35公里就在树荫下通过。
成功规划的其他辅助因素: 大伦敦规划吸收了20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中的许多精髓,提出的 方案对当时控制伦敦的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所以为后来许多国家包括东亚的日本东京、韩国汉城等城市所效仿,但 是在这些城市基本上都没有成功的再现“大伦敦规划的辉煌”。分析其 具体原因,除了严格立法以外(事实上并不是单纯的大伦敦规划在起作 用,而是由一系列的法律体系和行动方案共同支撑了这个伟大规划的设 想的实现),城市化的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1950年代前后,西方许多 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明显的郊区化过程,这对大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分散 产生了明显的推力作用),而所有这些大伦敦规划方案后成功的保障因 素都没有被那些模仿城市所关注或获得充分的提供。包括我国的北京、 上海等城市在多轮规划中也一再地提出建立“分散组团”、“卫星城”、 “新城”等思想,却一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其中的关键也在于上述 原因。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比较
除了英国,西方许多特大城市地区在这一时期也根据自己的实际 探索了各自有效的道路,著名的有荷兰兰斯特塔德地区的规划、 丹麦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华盛顿放射长 廊规划、1970年代的莫斯科总体规划以及1960年代开始的大巴黎 规划等,这些都是有机疏散主义的思想在特大城市空间、功能分 布优化的中的经典,与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相比,各自有其 特色与成败之处。在这里,主要提出的是与大伦敦规划的圈层状 分散模式不同的,在1965年完成的“大巴黎规划”。在该规划方 案中提出在全国各大区间平衡生产力的布局以疏散巴黎的压力, 并通过在巴黎城市外围建设两条平行长廊和五个开发区来转移过 于集中的功能。这是与大伦敦规划的封闭同心圆模式所截然相反 的空间规划设想,在我看来是更为有效和长久的解决特大城市问 题的思想,可以达到更好的疏散效果。也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 前预设空间扩展的方向,避免了所谓的“摊大饼”模式。
后期规划
1946年《新城法》通过后,掀起了新城建设运动,到1950年代末,在离伦 敦市中心50公里的半径内建成8个被称为伦敦新城的卫星城。建设8个卫星 城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口集中,住房条件恶化,工业发展用地紧缺等问题, 目标是“既能生活又能工作,内部平衡和自给自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 城千方百计引进工业,并注意避免工业部门单一化,为新城居民提供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