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伦敦规划00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郊圈作为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 地区-
英国大伦敦规划规划内容
绿带圈的宽度约16公里,以农田和游憩地带为主,严 格控制建设,作为制止城市向外扩展的屏障,绿带圈 内原有的小镇和村子要保存其特点。
外圈计划在距离伦敦中心城区40-50公里的地方建设8 个具有工作场所和居住区的新城,主要用于接纳从伦 敦市区疏散出来的剩余人口和工业,从中心地区疏散 40万人到新城去(每个新城平均容纳5万人),另外还 计划疏散60万人到外圈地区现有小城镇去。新城具有 较强的独立性,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 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 地解决。
伦敦地区用一系列环形和放射公路联接,根据艾伯克 罗比的理论,把过境交通和抵达伦敦城内的交通分隔 开来。共有四条环路: 第一条联系主要铁路线各火车站,保卫市中心区; 第二条环绕着原维多利亚郊区; 第三条围绕在二次世界大战发展起来的低密度地区; 最后一条环路保卫了整个伦敦建成区。
英国大伦敦规划新城建设
区域规划实例分析
------英国大伦敦规划
英国大伦敦规划
一、历史背景 二、思想来源 三、规划内容 四、新城建设
英国大伦敦规划历史背景
1930~1945年经济大萧条使英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 地区差异,南部和中部由于新工业发展出现繁荣的景 象,北部、威尔士和苏格兰则持续萧条。 1937年,英 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 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 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 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 口的建议。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 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
辖.包括了伦敦旧城地区的
25个区.日常的就业人口约 35万;
英国大伦敦规划新城建设
大伦敦与大北京新城建设的比较 1 新城建设的背景 2 新城建设的简要回顾 3 新城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
1 新城建设的背景
1.1 行政架构和空间尺度
伦敦旧城的轮廓是1666 年大火之后才重新奠定 的。
现在的伦敦主要包括三 个层次.
一是伦敦城
二是大伦敦市
三是管理松散的以伦敦 为核心的英国东南部城 市化地区
英国大伦敦规划思想来源
《巴洛报告》指出当前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 系列的问题 1.大城市内部地价昂贵2.大城市内部交通混乱3.从业人员职住分离-
《巴洛报告》提出有必要规范伦敦城市同周边地区的 产业发展活动,引导城市合理发展。
《巴洛报告》的重要贡献在于,它指出了规划必须体 现并且促进实现中央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他提出了 把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和伦敦内部的问题联系起来,并 提出强有力的措施阻止首都的发展。
英国大伦敦规划规划内容
2.内伦敦的改造
艾伯克罗比引用克拉伦斯-伯莱于1929年在纽约区域调 查中的规划思想,提出要重建每一个区,使之成为由 六至七个邻里单位组成的社区,邻里单位规模的大小 约有一万人口,能设置一所小学校。每个社区内还有 步行道,一般道路,铁路和工业区。
英国大伦敦规划规划内容
3.道路系统
新城建设有三个重要特征:
(1)它诞生在特定的地区,主要是在人口超过500万的大 都市传统建成区以外的地区
(2)它是大都市的特定阶段上出现的 主要是人口和产业在 大规模成长中的调整期
(3)新城的“ 新”体现新的选址、新的交通方式、新的社 会结构、新的设计建设水准等方面。
英国大伦敦规划新城建设
艾伯克隆(Abercrombie,1944)的大伦敦规划是西方战 后最有影响的,它明确了在大城市建成区以外发展新 居住地,即新城的思想。在规划绿带以外形成新的居 住发展区,并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事实证明在战后 的大规模建设中,新城成为解决郊区蔓延(suburb sprawl)的有效引导手段。
规划区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内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共 143个,规划区内的人口为650万(1938年)。
英国大伦敦规划规划内容
1944年由艾伯克罗比主持的 大伦敦规划,将大伦敦地区 划分为四个环带,在距伦敦 市中心40-50公里的范围内 规划了8座卫星城,用于接 纳从伦敦市区疏散出来的过 剩人口。
英国大伦敦规划思想来源
大伦敦规划汲取了霍华德和盖迪斯等人的关于以城市 周围地域作为城市规划考虑范围的思想。艾伯克罗比 在制订规划过程中体现了盖迪斯首先提出的"组合城市 "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 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
其规划思想明确要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规划思想的基 础是考虑伦敦地区不再发展就业机会。
大伦敦的空间模式为: 中心城—隔离带—卫星城
英国大伦敦规划规划内容
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 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 1. 规划方案
在半径约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向外划分为四层 地域圈:内城圈、近郊圈、绿带圈、外圈。每层或圈
内城圈是控制工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 复功能的地区-
英国大伦敦规划新城建设
1945 年 英 国 专 门 成 立 了 新 城 委 员 会 ( New Towns Committee)以指导新城的开发建设,在该委员会的有 关报告中明确了新城开发的目的:“建设新城主要是 为了用以接纳伴随大城市过密地区的改造和再开发而 溢出的产业和人口”。
1946 年 英 国 制 定 并 颁 布 了 “ 新 城 法 ” ( The New Towns Act),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在英国境内建立 不同规模等级的新城是中央政府的一项长期城市开发 政策”。
北京拥有悠久的建城史 和建都史.
现在的北京主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括三 个层次:
一是的内城地区. 二是北京建成区及近郊 区, 三是北京市行政区,
1 新城建设的背景
1.1 行政架构和空间尺度
一是伦敦城(C i t Y 0 f London).由一个自治性机构 (Corporation of London)管
一是的内城地区.面积87平 方千米.户籍人口约21 2万, 由4个区分区管辖;
英国大伦敦规划规划内容
绿带圈的宽度约16公里,以农田和游憩地带为主,严 格控制建设,作为制止城市向外扩展的屏障,绿带圈 内原有的小镇和村子要保存其特点。
外圈计划在距离伦敦中心城区40-50公里的地方建设8 个具有工作场所和居住区的新城,主要用于接纳从伦 敦市区疏散出来的剩余人口和工业,从中心地区疏散 40万人到新城去(每个新城平均容纳5万人),另外还 计划疏散60万人到外圈地区现有小城镇去。新城具有 较强的独立性,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 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 地解决。
伦敦地区用一系列环形和放射公路联接,根据艾伯克 罗比的理论,把过境交通和抵达伦敦城内的交通分隔 开来。共有四条环路: 第一条联系主要铁路线各火车站,保卫市中心区; 第二条环绕着原维多利亚郊区; 第三条围绕在二次世界大战发展起来的低密度地区; 最后一条环路保卫了整个伦敦建成区。
英国大伦敦规划新城建设
区域规划实例分析
------英国大伦敦规划
英国大伦敦规划
一、历史背景 二、思想来源 三、规划内容 四、新城建设
英国大伦敦规划历史背景
1930~1945年经济大萧条使英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 地区差异,南部和中部由于新工业发展出现繁荣的景 象,北部、威尔士和苏格兰则持续萧条。 1937年,英 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 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 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 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 口的建议。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 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
辖.包括了伦敦旧城地区的
25个区.日常的就业人口约 35万;
英国大伦敦规划新城建设
大伦敦与大北京新城建设的比较 1 新城建设的背景 2 新城建设的简要回顾 3 新城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
1 新城建设的背景
1.1 行政架构和空间尺度
伦敦旧城的轮廓是1666 年大火之后才重新奠定 的。
现在的伦敦主要包括三 个层次.
一是伦敦城
二是大伦敦市
三是管理松散的以伦敦 为核心的英国东南部城 市化地区
英国大伦敦规划思想来源
《巴洛报告》指出当前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 系列的问题 1.大城市内部地价昂贵2.大城市内部交通混乱3.从业人员职住分离-
《巴洛报告》提出有必要规范伦敦城市同周边地区的 产业发展活动,引导城市合理发展。
《巴洛报告》的重要贡献在于,它指出了规划必须体 现并且促进实现中央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他提出了 把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和伦敦内部的问题联系起来,并 提出强有力的措施阻止首都的发展。
英国大伦敦规划规划内容
2.内伦敦的改造
艾伯克罗比引用克拉伦斯-伯莱于1929年在纽约区域调 查中的规划思想,提出要重建每一个区,使之成为由 六至七个邻里单位组成的社区,邻里单位规模的大小 约有一万人口,能设置一所小学校。每个社区内还有 步行道,一般道路,铁路和工业区。
英国大伦敦规划规划内容
3.道路系统
新城建设有三个重要特征:
(1)它诞生在特定的地区,主要是在人口超过500万的大 都市传统建成区以外的地区
(2)它是大都市的特定阶段上出现的 主要是人口和产业在 大规模成长中的调整期
(3)新城的“ 新”体现新的选址、新的交通方式、新的社 会结构、新的设计建设水准等方面。
英国大伦敦规划新城建设
艾伯克隆(Abercrombie,1944)的大伦敦规划是西方战 后最有影响的,它明确了在大城市建成区以外发展新 居住地,即新城的思想。在规划绿带以外形成新的居 住发展区,并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事实证明在战后 的大规模建设中,新城成为解决郊区蔓延(suburb sprawl)的有效引导手段。
规划区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内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共 143个,规划区内的人口为650万(1938年)。
英国大伦敦规划规划内容
1944年由艾伯克罗比主持的 大伦敦规划,将大伦敦地区 划分为四个环带,在距伦敦 市中心40-50公里的范围内 规划了8座卫星城,用于接 纳从伦敦市区疏散出来的过 剩人口。
英国大伦敦规划思想来源
大伦敦规划汲取了霍华德和盖迪斯等人的关于以城市 周围地域作为城市规划考虑范围的思想。艾伯克罗比 在制订规划过程中体现了盖迪斯首先提出的"组合城市 "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 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
其规划思想明确要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规划思想的基 础是考虑伦敦地区不再发展就业机会。
大伦敦的空间模式为: 中心城—隔离带—卫星城
英国大伦敦规划规划内容
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 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 1. 规划方案
在半径约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向外划分为四层 地域圈:内城圈、近郊圈、绿带圈、外圈。每层或圈
内城圈是控制工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 复功能的地区-
英国大伦敦规划新城建设
1945 年 英 国 专 门 成 立 了 新 城 委 员 会 ( New Towns Committee)以指导新城的开发建设,在该委员会的有 关报告中明确了新城开发的目的:“建设新城主要是 为了用以接纳伴随大城市过密地区的改造和再开发而 溢出的产业和人口”。
1946 年 英 国 制 定 并 颁 布 了 “ 新 城 法 ” ( The New Towns Act),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在英国境内建立 不同规模等级的新城是中央政府的一项长期城市开发 政策”。
北京拥有悠久的建城史 和建都史.
现在的北京主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括三 个层次:
一是的内城地区. 二是北京建成区及近郊 区, 三是北京市行政区,
1 新城建设的背景
1.1 行政架构和空间尺度
一是伦敦城(C i t Y 0 f London).由一个自治性机构 (Corporation of London)管
一是的内城地区.面积87平 方千米.户籍人口约21 2万, 由4个区分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