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沁园春 雪》

合集下载

第1课 《沁园春 雪》 课件(52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   《沁园春 雪》 课件(52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4.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怎 样理解?
这三句主要是诗人自指,即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家 的伟大抱负。对此,最重要的是从文本出发,根据 这首词的内容和语境加以体会和分析,作者在《沁 园春·长沙》中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等句,与本 词颇有相通之处。
“惜”中寓志
蕴含着无产阶级后来者居上的豪迈 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3. “ 略 ” “ 稍 ” 有 什 么 作 用 ? “ 略 输 ” “ 稍 逊 ” 和 “只识”有什么区别?
“略”“稍”使得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 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只识”,前两者与后者相比, 褒贬的程度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两者。
必记字词 字音字形
沁园春(qìn) 莽莽 (mǎng) 滔滔 (tāo) 妖娆 (yāo ráo) 折腰 (zhé) 稍逊 (xùn) 风骚 (sāo) 天骄 (jiāo) 红装素裹(guǒ) 成吉思汗(hán)
奔驰、驰名 ( zhé)折腰、折损
chí
松弛
折( shé)折本
妖 ráo(娆) ( zhē )折腾 jiǎo(侥)幸 不屈不 náo(挠)
这首词描写北国雪景时,既有动态的描绘,如“千 里雪飘”;也有静景的刻画,如“望长城内外,惟 余莽莽”;还有化静为动的描写,如“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些描写使静景动 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示例】 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丝丝缕缕地洒下来,那 斑斑驳驳的光影宛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 而每一片绿叶都似乎静静地泡在牛乳里。 【静景】墙角的花披着如水的轻纱,幽幽地 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清风阵阵,给人带来丝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雪》教案1【教材依据】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课《沁园春·雪》第一课时【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动性。

【课时任务】1、指导学生诵读,整体感知全词;2、引导学生理解、赏析上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读准“分外、妖娆、折腰、……”等字音;2、理解“妖娆、风骚、红装素裹……”等词语的意思;3、体会上片融情于景的写法。

(能力目标)1、大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词;2、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激发学生共鸣。

【教学重点】诵读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教学难点】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感受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制作“演示文稿”19张配合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简介背景(6分钟)(一)情景导入1、出示两张雪景图片,启发学生: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描述或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雪景?(如: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等)2、启发:你还联想到哪些写雪的诗句?(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下诗句,老师予以肯定和表扬)①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3、导入语: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伟人毛泽东笔下的雪景(出示“演示文稿”——写有《沁园春·雪》,背景为毛泽东的照片及毛体的书法《沁园春·雪》的图片)(二)背景介绍(以“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绍。

第1课《沁园春·雪》

第1课《沁园春·雪》

唐太宗李世民
本指《诗经》里的《国风》
(599~649,唐朝建 和《楚辞》里的《离骚》,
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唐宗
宋祖,稍逊 风骚。
宋太祖赵匡胤
(927~976,宋
朝的创业皇帝)
译文参考:唐太宗宋太 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
英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
拉弓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元太祖铁木真
一种属于鹰
(1162~1227)
类的大型猛
禽,善飞难射
译文参考:称雄一世的天之骄子 成吉思汗,却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都过去了 俱:都
文中指能建功立 业的英雄人物
俱往矣, 数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数得着、
称得上。
译文参考: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 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还要看现在的【今天的】人们。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 机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 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 程度更深,情感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 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6.下阕"引"也是个领字,"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 们有什么共性?"引"这些英雄人物有什么作用?
《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P4】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
壮丽景色。【P3】
一代天骄: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 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 的省略语。
读准字音、节奏: 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
江山/如此多娇,

九年级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笔记

九年级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笔记

《沁园春·雪》笔记一、课文背景《沁园春·雪》是九年级语文第一课,由著名文学家XXX创作。

该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二、课文主题《沁园春·雪》以雪景为背景,通过对雪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三、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1. 重点词汇:包括“沁园春”、“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等,这些词汇在词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形象。

2. 表达方式: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使得雪的描绘更加生动逼真。

四、课文结构《沁园春·雪》分为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描绘雪景,下阕则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感悟。

这种结构使得整首词既有生动的描绘,又有深刻的思考。

五、精彩语句欣赏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句话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北国雪景的壮丽和广阔。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句话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雪后的山川景色。

3.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句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六、感悟与思考通过学习《沁园春·雪》,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真谛。

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意境和主题。

七、个人笔记与心得在学习《沁园春·雪》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首词的魅力和内涵。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生活的美好。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还深入理解了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通过欣赏精彩语句和思考感悟,我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欣赏大自然的美和珍惜自然资源,同时也会更加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课《沁园春·雪》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课《沁园春·雪》知识梳理

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字音】妖娆(ráo)【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空旷无际。

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须:待、等到。

“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妖娆(ráo):娇艳妩媚。

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赢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识:知道,懂得。

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ppt精美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ppt精美课件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
人,书法家。 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
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 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
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
泽东诗词选》等。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 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 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
江 山 如 此 多 娇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短于“文治”

今朝风流人物
文韬
武略
政治抱负:改造社会,引领时代风流
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 对比,“英雄”与“风流 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腰: 鞠躬,倾倒。
娆: 娇艳美好。
词的上下两片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一、研读文本
1.请同学们阅读词的上阕,说说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 壮丽雪景的?抒发了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读词的下阕,想一想下阕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
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的自况。这是词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决心登上历史舞台
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三、品析语言 1.上阕中“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 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 跑?
2.“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
的语言描述这三句诗的意境。 3.下阕中“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 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 “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 拟人化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风貌和昂扬奋发的 气概。
借代:“文采”“风骚”本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❸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这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词作。上阕写景,气势磅礴、气 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 下阕议论,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抒发词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 使主题鲜明突出,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巧评英雄:一代代英雄皆短于“文治”。“俱往矣”宣告了 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为下文蓄势。
豪迈论今: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 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表现了毛泽东 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 沁园春·雪
评 古 论 今
由景生“议”(承上启下)
抒纵
发论
评价五位帝王——“惜”(做铺垫)
失滔滔”,动景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些
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虚
景。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描写出了北国壮丽
的风光,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❷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喻成 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 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的美。
1 沁园春·雪
登高远眺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实中有虚 景象雄奇
胸怀万里江山:博大豪迈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比喻,化静为动 充满生机活力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试比高”拟人 斗争精神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65张ppt)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65张ppt)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 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 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 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 雪山巍巍,红日白雪交相 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 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 姿!
上阙
上阕分几层意思?请理出写景顺序。 第一层(1-3句):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 第二层(4-10句):具体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 河山的壮丽。 第三层(11-13句):想象描写,描绘雪后天晴的 壮丽景象。
上阙小结
上阕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先总写了北国雪景,然后具体描写长城、 大河、山、原等雪中景物,最后描写想象中雪后 天晴的美丽景色,虚实结合 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热爱、赞美之情。


概括写景(动静结合) 实写
国 具体写景(以动写静)
爱 祖 国


光 想象写景
虚写
好 河

上阙特点——以景抒情
主要作品有《矛盾论》《论持久 战》等,诗词代表《沁园春·长沙》 《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等。
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 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 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 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 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 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 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品读下阙
一、下阕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二、诗人用哪个字奠定了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基调? 其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三、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
一、下阕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过渡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上片写景,对“ 北国风光”作总评。引出下文,“引”作为领字,引 出下阙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共42张PPT)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共42张PPT)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写景顺序: 分
长城—莽莽
大河—顿失
静 想象
山—舞 动
原—驰
从总到分
从静到动
由实到虚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过渡
评古
颂今
江山如此多娇 惜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秦皇汉武—略输
唐宗宋祖—稍逊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只识
还看今朝
议论、抒情
你从毛主席的诗歌中体会到了哪 些美?
•由“望”字领起,展现了长城、黄河、 群山、高原等景观。
•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 一种什么感情?
描写了冰、雪、长城、大河、 山、原等,表达了词人领略祖国大 好河山时的豪迈情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冰封雪盖的北国雪景以及这些景 物的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势,且化静为 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请结合补充材料及上下词句仔细体味。 后句总领下文议论抒情 ,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 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沁园春( ) 莽莽( ) 分外( )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上示阕例写 :北望以方/长的为城雪内景中外,,先国惟写余眼有莽前莽实词景(以写实来景先第总,一后具作体描手述),,视虽野开苏阔,、气势辛宏大未。 能抗,况余子乎?” 连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也曾评价这首词“气度非凡,气 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
“江山”“引”“英雄”后应停顿,突出江山之美,英雄争先恐后为之折腰,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颂扬。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 雪》课件(37张PPT)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 雪》课件(37张PPT)
袖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精神
• 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 的评点的?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的 过渡句。使全词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 “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竞”字 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斗争,写尽英雄之间的相继崛 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奋 斗动机和奋斗姿态。
山、原,这些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 出它们的“驰”和“舞”,这样化静为动, 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因素有三:第一,视觉因素,远望山 势绵延起伏,确有动感;第二,精神因素, 作者精神振奋,视大地也生动活泼;第三, 时代因素,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 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恰如这群山高原的 性格。雪景的壮丽雄奇,神州大地的勃勃
诵读贴士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 2、作者以“望”统领哪几句,都望到 了什么? 3、上阕中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 景?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 腰”在结构上什么作用? 5、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 6.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各用了什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赞美祖国河山。(描写) 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下片:评论古代帝王,赞美当代英雄。(议论)
“一切景语皆情语”,毛泽东选用这些 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上阕
降雪冰冻地 区之广
寒冷程度之 烈
千里万里 冰封雪飘

(描写)
长城--惟余 大河--顿失 山--舞—银 原--驰—蜡
对偶夸 张
静态

比喻拟 人
动态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对偶比 喻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语文课件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此三句的意境。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 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 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语文课件
上 阕:
重在写景,对景色的描写主要采用了概括写、具 体写、想象写的方法。
词的开首总写北方的雪景。作者极目远眺,只见 祖国千万里的河山坚冰封锁着大地,雪花漫天飞舞。 这是何等壮丽的景色!次写长城南北一大片国土大雪 纷飞,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 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语文课件
第二层具体写雪景。在作者的眼里,即使是 在冰天雪地的寒境中也到处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 奋发向上的活力。你看,那披雪的群山,如同无 数条银蛇在舞动;冰封的秦晋高原上绵延起伏的 丘陵,好像一只只蜡象在奔跑。它们似乎想要跟 老天一比高低。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
语文课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阕的第三层是想象写。诗人发挥了丰富的 想象力,形象而准确地展现了雪后天晴的景象: 那万道红光普照着白皑皑的雪地,红日与白雪交 相辉映,显得格外壮丽。
“惜” 第一,惜中含褒; 第二,委婉批评; 第三,时代、阶级局限; 第四,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语文课件
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
有区别,“稍逊”“略输” 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 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 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 对成吉思汗的一种近乎嘲讽了。
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 有机的整体。
语文课件
艺术特色: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的课文。

该课文的主题是描写雪景,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该课文主要以描写沁园春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雪景的美丽和神秘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全文翻译如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背景:《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诗。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中国正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而这首诗的背景,正是在这个动荡的时期。

这时的沁园春已经成为毛泽东的隐居之所,他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文翻译:北国的景色如画卷一般展开,冰封着千里的大地,雪花飘扬在万里的天空。

望着长城的内外,只见一片苍茫;大河的上下,滔滔水流消失不见。

山峦犹如跳动的银蛇,原野上的骏马奔驰,宛如在与上天的神力竞争。

只需有晴朗的阳光,看那鲜艳的衣装以及洁白的覆盖,显得格外妖娆。

江山如此美丽妩媚,吸引着无数英雄竞相臣服。

虽然秦皇汉武等历史名望,在文采方面稍逊一筹;唐宗宋祖等历史人物,在风采和才华上有些逊色。

成吉思汗这位前任天骄,只懂得拉弓射大雕这等功夫。

这些伟人功绩已随风而去,而如今则是新一代的风流人物,他们引领潮流,打造时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文学常识《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四、整体把握《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五、课后练习答案一、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沁园春·雪》是一篇毛主席的词,通过不同视角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壮美的祖国雪景图,饱含着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畅想。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1.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课件 (共24张PPT)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篇名解释
《沁园春·雪》: “沁园春”是词 牌名。“雪”是标题。词牌是词的 格式的名称,它决定了这首词的字 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标题是词的 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 要内容。《沁园春·雪》意为:一 首用“沁园春”的词牌写成的关于 雪的词。
毛主席亲笔书写《沁园春·雪》
毛泽东(1893-1976)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 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
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
士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
这首词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晚报》




.
感悟朗诵
容易错读的字词:
分外: 应读(fèn) 不读(fēn) 妖娆: 应读(ráo) 不读(yáo) 稍逊风骚: 应读(xùn)
不读(sūn) 成吉思汗: 应读(hán)
不读(hàn) 数风流人物: 应读(shǔ )
不读(shù)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毛泽东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
看红妆素裹,分
须晴外日妖,娆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三句意义 何在?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 极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 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 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 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 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 雄豪情。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 太 宗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1.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第1课《沁园春 雪》 (共27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 雪》 (共27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3、“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写了哪些景物, 勾勒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之下,写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长城内外” 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 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续 写地域的辽阔。勾勒出一幅奇伟雄浑、壮观无比的 北国风光图。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当时 ,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 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 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 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豪放之 词。
词:又叫曲子、曲词、诗余、长短句等。 句式长短不一,用来配乐歌唱。用来演唱词的 调子,叫做词牌,规定词的格式。包括词的段 数、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这首词, “沁园春”就是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 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 ,后人作诗以咏其事。雪,是题目,表明词的 内容是“咏雪”,与词牌没有关系。
该词上阙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 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 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豪迈气概。 2.借助各种手法,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3.进一步体会这首词所表现出的一代伟人的革 命气概和博大怀。
1、下阕可分几层?
分三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 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 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2、下阕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阕,总括上阙 的写景,对“北国风光”做总评;“引无数英雄竞 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 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祖国的山河如此 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 为统一天下而奋斗。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词,⼜称长短句。

⼀⾸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虞美⼈”“⽔调歌头”等。

下⾯是⽆忧考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1课《沁园春·雪》课⽂原⽂ 北国风光, 千⾥冰封, 万⾥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河上下, 顿失滔滔。

⼭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

须晴⽇,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如此多娇, 引⽆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射⼤雕。

俱往矣, 数风流⼈物, 还看今朝。

1936年2⽉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学习⽬标: 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的语⾔,发展学⽣形象思维的能⼒。

(重点) 2.理解词的⼤⽓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阅读鉴赏诗歌的能⼒(难点) 3.感受词⼈的豪迈与⼤⽓,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树⽴伟⼤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标: 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

(由回顾旧⽇积累导⼊到对新诗⽂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的形象思维) 本环节由学⽣⾃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课⽂探究: (⼀)⼀读课⽂,感受⽓势 1.指名朗读,请学⽣听准每个字⾳。

(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板上) 2.强调以下字⾳ 沁qìn 数风流⼈物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3.注意节奏和重⾳ 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冰封,万⾥雪飘。

师⽣共议停顿和重⾳,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

4.集体朗读全词。

(⼆)⼆读课⽂,理解词意 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个问题来进⾏: ⑴⼤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 讨论并归纳:“望”字。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41张ppt)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41张ppt)

赏析下阕
1.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的评 点的?
“江山如此——竞折腰”,承上启下的
过渡句。
“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引出下文。
合作探究
赏析下阕
“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斗争,
写尽英雄之间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
整体感知
1.思考:上下阕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迅速找出并 说说它的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用:承上启下。
整体感知
2.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描北国雪景,展壮丽河山 下阕:评历史人物,抒诗人抱负
合作探究
赏析上阕
1.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分写 的内容由一个什么字总领?它领起的内容有哪些?
所以这句话是虚写。
合作探究
总结上阕: 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眼前实 景,接着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
板书设计
全景: 冰封雪飘
长城—莽莽
(静)
热爱
上 阕
黄河—冰封 实景:
群山—银蛇
祖国 大好
( 动 ) 河山
高原—蜡象
(写景、抒情)
虚景: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4.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根据 是什么?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整体感知
一起把这首词朗读一遍!
沁园春 雪
1936年2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沁园春雪》
第1课《沁园春雪》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莽莽素裹妖娆风骚今朝
2. 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余莽莽(只剩) 大河上下(指黄河)
B.原驰蜡象(指内蒙古高原) 欲与天公试比高(指天) C.须晴日(等到) 略输文采(差、失的意思)
D.分外妖娆(娇艳美好) 俱往矣(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学园地中默默耕耘,呕心沥血从无怨言。

B.对犯错误的同志应诚恳地指出它的缺点,不能讳疾忌医。

C.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而应该相信自己的实力,积极参加。

D.不久前在广州街头,一青年与歹徒搏斗,围观者数十人,竟无一人上前相助,眼睁睁看那青年倒在血泊中,歹徒扬长而去。

4.指出句中的重音传达的意思与句后的理解不吻合的一项( )
A.五官科柏医生为一朋友诊治耳疾。

(不是给一般患者诊
治)
B.五官科柏医生为一朋友诊治耳疾。

(诊治的不是眼疾) C.五官科柏医生为——朋友诊治耳疾。

(不是内科或外科的)
D.五官科柏医生为一朋友诊治耳疾。

(不是其他医生) 5.下面是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赏析,以此为例请你就“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写一点赏析文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属于动态描写,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让人联想到艺术表演和体育运动,关感非常丰富,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

6.《沁园春雪》中虚写的景色是:。

7. 诗人余光中曾参加一次文艺大奖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

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辞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辞是( )。

A. 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B.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C.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

D.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

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二、巩固阅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词中“望”字管领哪些内容?
3.下面名字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秦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A.嬴政刘秀李渊赵匡胤B.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C.嬴政刘彻李渊李煜D.嬴政刘秀李世民李煜4.词中评点的五位君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下列对“惜”字所含意味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惜”字有褒扬的意思,既肯定了秦皇汉武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又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

B.“惜”字有批评的意思,批评了秦皇汉武等人短于文治,
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欠缺。

C.“惜”字有苛求于古人的意思,指出秦皇汉武等人如能在文治方面有所建树的话,那才算得上真正的英雄。

D.“惜”字有后来居上的意思,流露了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自信。

6.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三、推荐阅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卜算子烂漫花枝俏
2.“反其意而用之”的“其意”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她在丛中笑”包含了一些什么内容?
4.毛泽东的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5.作者写梅花的形象是为了表现什么?
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并说说你的理由。

课外练笔
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你可能感慨万千,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见到的冰雪景观。

(200字左右)
第1课沁园春雪
一、1.略2.B 3.B 4.B 5.两句都属于动态描写,前者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更为具体、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

后者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自然想到昔日这条母亲河滚滚的气势。

6.词上片前三句7.D
二、1.采用了互文见义的写法,意思是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这样写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2.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3.B 4.这五位君王都注重武功,忽视了文化素养。

5.B 6.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

三、1.略2.“其意”指陆游咏梅词的思想、情调、主旨和意象等。

“反其意而用之”即用“卜算子”这个词牌和“咏梅”这个题材而表现与陆游词不同的思想内容。

3.这个“笑”,是藐视困难的笑,是苦尽甘来面对胜利的欣慰的笑,是功成身退的谦逊的笑,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毛泽东的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写,寄寓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藐视困难、高瞻远瞩、英勇无畏、谦虚磊落的情怀。

6.写梅花形象是为了要表现自己和共产党人不会向任何敌人和困难屈
服低头的决心,能够战胜任何敌人和困难的信心。

7.(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