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前言部分
高中历史必修三—导言课
佛家讲求“悟”,历史学习也要学“悟”。 这种悟性就是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就是对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 必然性的领悟。要培养这种悟性就需要平时试着对历史进行大时间 跨度和大空间跨度的深入思考,并联系实际,在知道“是什么”的 基础上,多想想“为什么”、“怎么样”。一旦能“悟”懂历史, 就可以自如地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文明的分类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 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对精神文明特别 是其中文化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物质文明的性质由生产方式所决 定。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 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 经济发展的反映。
文
反 映
化
反 映
政治
反作用 决定
经济
3、文化(文明)发展的相关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政治结构因素 宗教哲学因素 外来因素的影响……
4、必修三主要知识结构及专题:
1)、从中国方面看: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5)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
基本特征(线索):
1、人类思想文化科技由 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 2、人类思想文化科技发 展史上呈现的多元化特征。 3、人类思想文化科技发 展过程中,不同思想文化 碰撞、交融中不断创新共 同发展。 4、文化发展具有时代性 和民族性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基础知识整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基础知识整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基础知识整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宋明理学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7课启蒙运动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讲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③教学讲义(教师用)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析与思考】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汉代儒学成为了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即程朱理学及其代表人物。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
1、发展: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①早期儒学: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孟子、荀子是战国时期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②正统地位开始确立:汉武帝即位后接受一^出百家、独尊儒术二③H旬挑战: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流传。
④新儒学: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进一步巩固和凸显儒学主体地位。
⑤早期启蒙思想:明清时期,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追求个性解放,开创了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2、评价:①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或文化瑰宝;②应持正确态度:去其糟粕、汲其精华;即批判地继承或扬弃。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前导学】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把握三点1、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上,壬”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①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等。
②代表:老子、孔孟、墨子、韩非子等。
3、影响:①奠定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把握三点1、孔子:①核心仁”的思想:认为仁”就是爱人”,即孔子的民本思想。
②教育上,提出了有教无类” 的著名主张。
2、孟子:①继承仁”,并发展为仁政”思想。
②提出人性本善的思想。
3、荀子:①主张仁义”和主道”;②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③提出入之性恶”的思想。
三、道家和法家”把握三点1、道家老子:①朴素辩证法思想。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详解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38页。
优选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 件
第二页,共38页。
你知道吗?
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在这个充 满着变革气息的时代里,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纷纷著书 立说,开馆讲学,向当时的统治者们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从而形 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会不难过?可是我省思之后,觉察到她 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也没有气。然 后在恍恍惚惚的情况下,变出了气,气再变化而出现形体,形 体再变化而出现生命,现在又变化而回到死亡,这就好像春夏 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这个人已经安静地睡在天地的大屋里, 而我还跟在一旁哭哭啼啼。我认为这样是不明白生命的道理, 所以才停止哭泣啊!”
桀说:好玩; 汤说:造反有理了; 夏亡了...... 纣说:痛快; 武王说:我也反了; 商亡了......
幽王说:点火; 褒姒说:刺激; 周也亡了......
_____说:我仁;孟子说:我义;_____说:我无为;______ 说:我逍遥;_____说:把他们全抓了。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 自我觉悟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墨家:加强节约宣传,身体力行
第三十六页,共38页。
学以致用
盘古说:我开; 女娲说:我补; 神农说:我尝; 精卫说:我填; 夸父说:我 追; 后羿说:我射; 嫦娥说:没射着! 黄帝说:我们做什么; 尧说:我让; 舜说:我也让; 禹说:咱爷们怎么办? 启说:让他们个球!
战国时,一度成为显学, 战国后,不再受人们重视。
第三十二页,共38页。
第三十三页,共3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品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精品说课稿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课题是《百家争鸣》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地位,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等方面加以讲述。
一、教材地位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辉映的局面,它谱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
同时它涉及到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该课的学习能让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因此该课地位非常重要。
但这节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人物多。
而且我校的学生学识面不广,史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基于该认识和结合浙江省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论从史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视频相关的角色扮演,动手写人物碑文和寓言成语故事的讲解令生感知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创设情景联系实际等方法让生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
通过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百家争鸣的意义对现实的影响。
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教学重难点为。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说课稿全套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一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历程,而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引领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首先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主要史实,如…………,同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根据教材内容和老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等方法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从而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追求创新、敢于坚持的品质。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只有理解和掌握……,才能形成关于本课完整的知识体系。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学生这方面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所以是本课的难点。
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建立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兴趣,他们乐观、积极、自信,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具体包括:讨论法、提问法、材料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法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和设计,接下来我说下本次说课的第三部分:教学过程,来践行我以上的设计。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等方法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容。
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自孔子创立儒家至今,儒家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思想与孔孟时代的儒家已是差别很大了。
要想了解原始儒家(孔孟荀)的思想的原貌,我们要尽量阅读原始文献资料,所以讲课中涉与很多这方面的史料。
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孔孟荀思想的异同,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早期儒家思想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的民本思想(这一点与后世儒家有较大区别),通过学习民本思想,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已知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教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提问: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学生:儒家思想。
教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说课稿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研究论文,要求结合历史潮流进行分析。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将以清晰、简洁和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为原则。板书将分为三个部分:事件背景、事件过程和事件影响。首先,在事件背景部分,板书将列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如社会矛盾、政治危机等。其次,在事件过程部分,板书将简洁地描述各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突出关键节点。最后,在事件影响部分,板书将总结各个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如推动现代化进程、促进民族解放等。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有所了解。他们还应具备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以便能够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然而,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理解不够,难以把握事件之间的联系。
2.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认识可能存在误区,如对戊戌变法的评价过于片面等。
1.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2.在巩固练习阶段,我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如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等。同时,我还将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案例教学理论依据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理论依据是杜威的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孔子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恢复礼乐克己复礼首创私学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人之性恶用礼乐规范老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万物不断转化庄子万物相对、精神自由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提出系统法治理论迎合历史趋势”积极有为的思想成为时代需要”的提出---- 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诗》《书》《礼》《易》《春秋》(《乐》失传)三教并行政策程颐理在物先(核心)物皆有理格物致知穷理格物集大成者理之源在于天理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目的:明道德之善非求科学之真《四书章句集注》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心无外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非标准应依时而变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标准强调正当的私欲- 明清之际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保证基本权利《明夷待访录》- 明末清初了解社会实际到实践中求真知国计民生《天下郡国利病书》明末清初可知论绝对运动相对静止《船山遗书》理在气先11C中北宋毕升胶泥活字印刷术 14C 意大利出现造纸作坊宋时用于航海宋更广泛算筹--算盘 (明清) 传至世界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战国石申记录恒星后人辑成《石氏星表》浑仪(汉)、简仪(元郭守敬)1281年颁布推行氾胜之(西汉) ③《农书》王祯(元朝) 介绍工具改进贾思勰(北魏)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徐光启(明朝)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另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西汉编订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万世宝典”后世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张仲景(东汉)“医圣”《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李时珍(明)风、雅、颂四言为主重章叠句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表达情感半诗半文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恢弘的文化气度司马相如(西汉)《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东汉)《二京赋》李白浪漫主义;杜甫现实主义“诗史”;中唐白居易讽喻诗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课件
总结词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的一场思想文化革命,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主张科学和民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详细描述
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新青年》杂志上大力宣传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反对封建主义和传统道德观念。同时,他们也积极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最后一次高潮。
VS
总结词:伦理学
详细描述: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幸福,而幸福就是实现人的本性和完善人性。他认为美德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美德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他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认为过度和不及都会导致错误,只有适中才是正确的选择。
总结词:万民法
详细描述:罗马法中的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所有自由民,它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强调公平、公正和合理地保护所有自由民的权益。万民法为后来的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等。
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对于当今世界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无产阶级提供了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武器,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思想。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源自总结词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以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他们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旨在摆脱中世纪的宗教束缚,重新发掘和弘扬古典文化价值。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课教学内容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燕 ”,私 根思本维拓原秦展因::晋从随原着学宋因生兴齐的产起分力析的中你发得展出,什社么秦会历出史发现韩魏赵展大规变齐律革?
历史规律: 一定时期的吴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楚期社会经济、政
治发展的反映楚 。
越
3、表现 儒家
礼 √ 仁 Χ ——激化社会矛盾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3)哲学思想:“中庸”之道
①含义:不偏不倚,既不保守也不过分,恰到好处的处理问题。
②达到中庸的做法: “和而不同”
拒绝苟同,在相互争论辩解中达成共识
(4)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包含了民本思想;
(5)伦理观:性相近。 (6)鬼神观:敬鬼神而远之
2、主要思想 (1)思想核心:仁
①含义:“爱人”(人与人的关系),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
有等级的爱
②实现方法:“忠恕”之道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
(2)行为规范:礼
①含义: “周礼”—西周宗法等级制 度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②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正名
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 历史。人类文明史可以划分为政治文明史、 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三个部分。
政治文明史:包括政治的观念、组织、制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物质文明史:包括物质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精神文明史:包括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孟荀 子子子
老 庄 韩 商 墨子 子子 非 鞅
子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提纲
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提纲很多高中学生一提起历史就很头痛,平时学的很好,但是一答题就出现错误。
所以复习的时候时候少不了要提纲,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提纲1.汉朝的郡国并行制⑴背景:汉高祖为避免重蹈秦朝速灭的覆辙,巩固新建政权⑵内容: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形成郡国并行制(郡即郡县,国即封国)⑶影响:随着分封的诸侯国权力逐渐强大,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2.唐朝三省六部制⑴三省六部及职能:中书省: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⑵目的: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⑶评价:①唐朝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决策失误②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3.宋代分割宰相权力举措(宋初设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⑴措施: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⑵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4.元朝的行省制度⑴目的: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⑵内容:①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西、山东;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②行省是地方行政区,省的长官由朝廷任命,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⑶意义:①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5.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⑴目的:网罗人才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⑵选官制度:①汉朝----------察举制依据:孝廉(才能和品德)方式:由下而上推荐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依据:士族门第影响: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成为其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
③隋唐时期--------科举制隋朝建立: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III课程纲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III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人教版必修III课程类型:必修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1授课时间:36课时授课教师:高三历史组授课对象:高三年级文科班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关键,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具体知识。
2、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适当介绍一些思想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优秀品德、名言名句等,引导学生感悟他们的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为理想而献身的高贵品质等,陶冶自己的性情,提升自己的情操。
二是各地区、各民族在不同的时间或区域创造了截然不同各有特色的文化,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充分认识、理解、尊重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三是不能忘记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不能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丧失自我,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优秀的文化遗产自觉做好传承。
课程内容:【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学案的结构及授课方法,上好新课第一课的导课。
【课时2】第1节:“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4】第3课:宋明理学【课时5】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6】梳理单元结构体系,讲解课后作业,布置课下单元检测练习。
【课时7】总结单元检测成效及讲评检测试题【课时8】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时9】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时10】第7课:启蒙运动【课时11]梳理单元知识结构体系,讲解课后作业,布置课下单元检测练习【课时12]总结单元检测成效及讲评检测试题【课时1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时14]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时15]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时16]梳理单元知识结构体系,讲解课后作业,布置课下单元检测练习【课时17]总结单元检测成效及讲评检测试题【课时18]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发展演变。
2.掌握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5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2.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2.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2.2手工业技术的发展2.3商业贸易的繁荣2.4经济政策的演变3.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3.1百家争鸣3.2汉代儒家思想的确立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和佛教3.4宋明理学3.5清代的思想启蒙4.第四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教育4.1科学技术的繁荣4.2教育的发展4.3科技教育的交流与传播5.第五单元:中国古代的艺术5.1书法艺术5.2绘画艺术5.3音乐艺术5.4建筑艺术三、教学过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导入:以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特点。
2.讲解:详细介绍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度等。
3.讨论:分组讨论夏商周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1.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导入:回顾夏商周政治制度,引导学生关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
2.讲解:详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诸侯争霸、变法运动等。
3.讨论: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1.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导入:以秦朝统一六国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讲解:详细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包括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3.讨论: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1.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导入:回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引导学生关注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教案(精编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教案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教案1【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梭伦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2、能力目标:理解梭伦改革应对贵族反对的策略及现实性,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不能带来真正的平等、以及公民权利提高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为什么说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情感目标:通过对改革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顺应潮流,实事求是,改革就能成功;通过对改革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进行一场社会变革来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生产力发展。
【学习重点】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知识链接】必修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知识导学】一、梭伦改革的背景:(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梭伦改革的背景1)(1)环境优越:位于,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2)资源丰富:盛产、、优质陶土和等;(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港。
所有这些对农业、工商业发展十分有利。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梭伦改革的政治背景2)1、城邦国家的雏形:(1)在“时代”,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这些部落逐渐统一,设立以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出现了的雏形。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①政治上,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了作为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
公民大会(代表平民)没有实际权力。
②经济上,掌握了大部分财富,他们盘剥平民。
许多平民无力还债,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因此被称为“”。
如果还不起债务或交不起地租,他本人及家属就会沦为债务奴隶。
平民的反抗: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
公元前632年,发生主要由平民参加的武装_,这次_虽然最后被镇压,但给贵族统治敲响了警钟,雅典统治者后来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主要特点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主要内容: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 包括中国的外国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 代不同的历史时期。
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活动都是在
继承前人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
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程。 在世界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不同、历史发展有别,思想
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构成了人类思想
文化发展史的多元化特征。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互相碰撞、 互相交融,共同发展。
为什么学: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得重要内容,通过了解
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 可以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
谢谢!
目 录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标题
/kingsoftwps/
更多模板下载:/mo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