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辽宁省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七、板书设计
1. 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信息:能够传递知识、观点、情感等的内容。
- 特征:准确性、时效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处理性。
- 分类: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视频信息。
2. 信息处理和传播的方法:
- 信息处理步骤:收集、整理、存储、传输、处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然而,学生在信息的定义、特征和分类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在知识方面,学生对于信息的概念和特征的认识较为模糊,对于信息的分类方法也缺乏系统的了解。因此,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起对信息及其特征的基本认识,掌握信息的分类方法,以便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改进措施:
1. 提高课堂参与度:我将进一步调整课堂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例如,我可以设置更多的小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中发挥作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优化教学资源:我将更加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资源中获得收益。例如,我可以使用多媒体教
九.课后拓展
1. 课堂参与度不均: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较高,而有些学生则相对较低,这可能影响了课堂的整体效果。
2. 教学资源利用不足:虽然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学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资源的利用并不充分,可能因为没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 I need to make sure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 I use caters to all types of students, including those who may not be as actively involved in class.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4.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为班级和学校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基本的操作。然而,他们对信息的概念、特征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能仍缺乏深入理解。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等。
2.学会如何从生活实例中提炼出信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分析。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和存储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计算机、网络等,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以图像处理软件、音频编辑工具为例,讲解信息的可转换性。
-通过数据分析、信息整合等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的可增值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信息及其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在生活中,你能想到哪些例子来说明信息的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转换性和可增值性?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例子中信息特征的具体体现。
2.汇报分享: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可进行补充和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1.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工具,完成以下任务: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
-抽象性:信息是对事物属性的抽象表达,不受具体物质形态的限制。
-普遍性:信息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各种事物之中,无处不在。
-多样性: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文字、图像、声音等。
-可传播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如语言、文字、电子信号等。
-时效性:信息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4.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尤其是信息的抽象性和普遍性。
2.掌握信息检索、评价和引用的方法,形成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播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使学生掌握信息分类、检索、评价和引用的基本方法,培养其信息检索和筛选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兴趣、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教师需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2.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关注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3.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4.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信息及其特征的相关知识。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汇总3篇)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汇总3篇)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3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上好本课就要仔细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与所选用的整本高中教材。
本节是基础性理论知识,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性格渐趋稳重,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对信息已经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但对相关概念缺乏系统提炼和深入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理解并能辨别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接观察、案例分析,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求知欲;树立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并提炼其中与信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教师活动: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导入新课:从今天起,我们将共同学习一门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中会受益匪浅。
也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这门知识的学习,都能成为信息社会的小主人。
板书:“无处不在的信息――信息的概念”。
学生活动:听讲、认真观察。
设计意图:提出本课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出示电子板书。
(1)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个人信息。
(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信息?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3)你能总结出信息的概念吗?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来互相传递消息,而传递的这些内容就是信息。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第一章:信息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认识信息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信息的定义:数据、知识、消息等信息的重要性: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创新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1.4.2 新课讲解:讲解信息的概念和重要性1.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展示信息的重要性1.4.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信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4.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1.5 课后作业第二章:信息的类型与传递2.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类型认识信息传递的途径2.2 教学内容信息的类型: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传递的途径:口头、书面、电子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类型和传递途径展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信息和传递途径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2.4.2 新课讲解:讲解信息的类型和传递途径2.4.3 展示环节:展示不同类型的信息和传递途径2.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信息的传递效率和优缺点2.4.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5 课后作业第三章:信息的处理与分析3.1 教学目标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学会信息分析的技巧3.2 教学内容信息处理方法:收集、整理、存储、传递等信息分析技巧:分类、归纳、推理、预测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处理方法和分析技巧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处理和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4.2 新课讲解:讲解信息处理方法和分析技巧3.4.3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的实践操作3.4.4 课堂讨论:分享实践操作的体会和心得3.4.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3.5 课后作业第四章:信息安全与保护4.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信息安全的保护方法4.2 教学内容信息安全: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等信息安全保护方法:加密、身份认证、备份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安全和保护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安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安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4.4.2 新课讲解:讲解信息安全和保护方法4.4.3 案例分析:分析信息安全案例,展示保护方法的实际应用4.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提高信息安全保护意识4.4.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4.5 课后作业第五章: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5.2 教学内容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终身学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兴趣5.4 教学步骤5.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5.4.2 新课讲解:讲解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5.4.3 自主学习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分享学习第六章:信息的搜索与利用6.1 教学目标学会高效搜索信息的方法掌握利用信息的基本技巧6.2 教学内容信息搜索方法:关键词搜索、分类搜索、高级搜索等信息利用技巧:信息整理、信息提炼、信息应用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搜索和利用的方法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快速找到所需信息6.4.2 新课讲解:讲解信息搜索和利用的方法6.4.3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和利用的实践操作6.4.4 课堂讨论:分享实践操作的体会和心得6.4.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6.5 课后作业第七章:信息伦理与法律7.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伦理的重要性认识信息法律的基本规定7.2 教学内容信息伦理:诚信、隐私、版权等信息法律:网络安全法、著作权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伦理和信息法律的基本规定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伦理和信息法律的具体案例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伦理和信息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7.4.2 新课讲解:讲解信息伦理和信息法律的基本规定7.4.3 案例分析:分析信息伦理和信息法律的具体案例7.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遵守信息伦理和信息法律7.4.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7.5 课后作业第八章:信息化社会与生活8.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特征认识信息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8.2 教学内容信息化社会的特征: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化社会和其对生活的影响展示法:展示信息化社会的具体应用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化社会对我们生活的影响8.4.2 新课讲解:讲解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对生活的影响8.4.3 展示环节:展示信息化社会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8.4.4 课堂讨论:分享对信息化社会的认识和体会8.4.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8.5 课后作业第九章:信息化教育与教学9.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概念认识信息化教育对教学的影响9.2 教学内容信息化教育的概念: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教育、数字化教学等信息化教育对教学的影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化教育和其对教学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化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化教育对我们教学的影响9.4.2 新课讲解:讲解信息化教育的概念和对教学的影响9.4.3 案例分析:分析信息化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9.4.4 课堂讨论:分享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和体会9.4.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9.5 课后作业第十章:信息化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趋势认识我国在信息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0.2 教学内容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球化等我国在信息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展示法:展示我国在信息化发展中的重点解析本教案以“信息及其特征”为主题,涵盖了信息的概念、类型与传递、处理与分析、信息安全与保护、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信息的搜索与利用、信息伦理与法律、信息化社会与生活、信息化教育与教学以及信息化发展趋势等十个章节。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列举实例总结信息基本特征 (20分钟)
比划、猜游戏
要求:一个同学上讲台猜,当教师给出内容后,台下的同学不允许讲话,举手经教师同意后站起来比划,一人只准比划一次,动作不能重复。
[投影]:图片(大象、花千骨)、文字(吃饭、打篮球、周杰伦)
积极主动地思考,回答问题。
列举同类问题,举一反三,体现新课标重方法和能力培养的理念。
总结 (3分钟)
教师总结
听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正确答案:
A、[答]:该起床了
[答]:闹钟
[答]:声音
学生回答:
[答]:敌人来进攻了
[答]: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台
[答]:火、烟
[答]:中国的强大
[答]:电视
[答]:视屏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以及各种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的教学流程都让学生先自主尝试,以期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或遭受挫折,然后教师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既有效激发了学生动手探究的兴趣,培养了自学能力,又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印象深刻。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为广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教材重点讲解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的一般特征”。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开篇,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本学科研究的对象之一“信息”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学科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第一章:信息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的分类方法1.2 教学内容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什么,信息的来源和传递方式信息的分类:按载体、按性质、按处理方式分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概念和分类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理解信息的分类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概念2. 讲解信息的概念:讲解信息的基本定义和特点3. 讲解信息的分类方法:介绍按载体、按性质、按处理方式分类的方法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分类第二章:信息的度量与表示2.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量的度量方法掌握信息的不同表示方法2.2 教学内容信息量的度量:比特、字节、字段等概念信息的表示: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表示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量的度量和信息的表示方法演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信息表示方法2.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信息量的度量2. 讲解信息量的度量:讲解比特、字节、字段等概念3. 讲解信息的表示方法:介绍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表示方法4. 演示不同类型的信息表示方法:展示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不同表示方法的差异第三章:信息传输与处理3.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3.2 教学内容信息传输: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网络传输等方法信息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基本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实际应用3.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方法2. 讲解信息传输的方法:介绍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网络传输等原理3. 讲解信息处理的方法:介绍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实际应用第四章:信息的安全与隐私保护4.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隐私保护的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信息安全:信息加密、身份认证、网络安全等概念隐私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脱敏、隐私权法律保护等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隐私保护的实践方法4.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新闻报道,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2. 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讲解信息加密、身份认证、网络安全等概念3. 讲解隐私保护的方法和技巧:介绍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脱敏、隐私权法律保护等方法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隐私保护的实践方法第五章:信息的应用与价值了解信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掌握信息的价值评估方法5.2 教学内容信息应用:教育、医疗、商业、政府等领域的信息应用实例信息价值:信息的价值评估方法,信息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应用和价值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价值5.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价值2. 讲解信息应用的领域:介绍教育、医疗、商业、政府等领域的信息应用实例3. 讲解信息的价值评估方法:介绍信息的价值评估方法和指标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价值5第六章: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技术6.1 教学目标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了解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6.2 教学内容信息检索:搜索引擎使用、数据库检索、信息挖掘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实践讲授法:讲解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展示法:展示信息处理技术的最新发展案例6.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信息过载问题,引出信息检索的重要性2. 讲解信息检索方法:教授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数据库进行有效检索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信息检索实践,教师辅导4. 讲解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介绍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5. 展示案例:展示在信息处理中的实际案例第七章: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7.2 教学内容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终身学习: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工具的使用7.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终身学习的意义讲授法:讲解提升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方法小组活动法:分组进行信息素养相关的实践活动7.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个人素养的重要性2. 讲解信息素养的内涵:讲解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方面的内容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个人信息素养的实践方法4. 讲解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5. 展示学习工具的使用:介绍电子书、在线课程等学习工具第八章:信息社会的挑战与机遇8.1 教学目标分析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探讨信息社会中的机遇8.2 教学内容信息社会挑战:就业压力、知识更新速度、信息隐私保护信息社会机遇:新职业的出现、教育平等、全球化合作8.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信息社会对个人和社会的双重影响讲授法:讲解信息社会挑战和机遇的具体案例情境模拟法:模拟信息社会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应对策略8.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信息社会的定义及其对生活的影响2. 讲解信息社会挑战:分析就业压力、知识更新、隐私保护等问题3. 讨论机遇:探讨新职业、教育平等、全球化合作等机遇4. 情境模拟:模拟信息社会中的情境,如虚拟职场体验等第九章:信息伦理与法律法规9.1 教学目标理解信息伦理的重要性掌握信息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9.2 教学内容信息伦理:诚信、隐私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信息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版权法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伦理的原则和信息法律法规的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违反信息伦理和法律法规的具体案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遵守信息伦理和法律法规9.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网络谣言等违反信息伦理的现象2. 讲解信息伦理原则:阐述诚信、隐私保护、知识产权尊重的重要性3. 分析法律法规:介绍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4. 案例分析:分析违反信息法律法规的具体案例及其后果5. 讨论遵守信息伦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信息伦理和法律法规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信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2 教学内容实践活动:根据前九章内容,设计一项综合实践活动10.3 教学方法项目式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指导10.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信息的概念与分类1.2 教学内容:信息的分类方法信息分类是理解信息复杂性的关键,如何准确分类信息对于信息处理和检索至关重要。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与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信息及其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2.掌握信息分类和特征的基本知识;3.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和判断信息的特征。
教学重点:1.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2.信息的分类和特征。
教学难点:1.信息的特征认知;2.能够通过判断信息的特征。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2.实例分析法:通过给学生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信息的特征。
教学过程:Step1:导入新知识(5分钟)引入信息的概念,启发学生对信息的认知,让学生想一想“信息”是什么。
Step2:讲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15分钟)通过讲解PPT及范例,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
信息是指能够被人们理解和应用的数据。
信息具有以下特征:1.传递性:信息是通过传递达到接收者的;2.时效性: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价值可能会下降;3.内容特性: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4.交互性:信息是通过交互达到接收者的。
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
Step3:信息分类及其特征(20分钟)通过讲解PPT及范例,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分类及其特征。
实时信息具有以下特征:1.及时性:实时信息能够即时传递到接收者那里;2.即时性:实时信息在发送和接收之间没有时间差;3.交互性:实时信息允许发送和接收者之间的交互。
非实时信息具有以下特征:1.承载性:非实时信息需要通过其中一种介质进行承载和传递;2.延时性:非实时信息在发送和接收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3.一次性:非实时信息一旦发送完成,就无法进行修改和补充。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实时信息和非实时信息的分类及其特征。
Step4:实例分析及判断(20分钟)通过给学生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信息的特征。
实例3:小华把一个文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了小李,这是什么类型的信息?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判断信息的类型及其特征。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1.1信息及其特征【设计思路】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由于本节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节课,为了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热爱程度,避免出现教师死板地讲,学生无聊地学的情况,在设计此节课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选取材料、情景、案例等时,也从趣味性、开放性、典型性等方面做了考虑。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导入新课时,采用观察两张图片,说出图片中体现了哪些内容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达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的目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信息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2.掌握信息的概念,并了解信息和载体之间的关系3.知道信息的重要性4.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并能依据材料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开放式问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分组协作,锻炼学生的协作和表达能力,通过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问题情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信息的概念的理解。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难点1.信息的概念的理解。
2.分析材料,判断材料体现了哪些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策略】本节采用了分组协作,自主学习,问题情景等多种方法。
【教学准备】带有网络的机房,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导入新课(5分钟)1.给学生展示两张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两幅图像,并回答“这两幅图像体现了什么内容?”2.教师提问并搜集学生答案,汇报答题情况,并引出“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提示:教师适时提示学生,不要只观察表面,可以展开想象,改变角度(例如:天气、季节、时间、地点、内容等),变化观察者身份(例如:摄影爱好者、生物学家、旅游者等)等形式去观察。
3.小结并拓展知识本环节中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了“发散思维”的相关知识,同学们要明白,在问题的解决中,发散思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的同时引出教学内容学习新知(2分钟)新知: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1.通过展示形象的“标志图”,进一步体现“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这个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湘电子版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主要内容包括①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载体;②信息的基本特征;③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强化学生对信息基本特征的内化体验,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甄别信息、运用信息的信息素养,为学生可持续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作为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参与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
另一方面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概念性知识了解不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内化能力相对较弱。
同时,此节中学信息技术启蒙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不多,所以这一节课对学生学法指导将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学习有开启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并能列举身边的信息实例;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了解信息获取与加工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甄别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信息基本特征及应用、信息的获取与加工难点:信息的基本特征理解。
五、教学方法以创设“江防图过江”情景为出发点,通过学生容易理解又乐于思考的问题层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情景角色感受等教学手段突破重点,分解难点。
再以学生身边熟知的、感兴趣的信息实例来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六、教学过程。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第一篇:《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内容为该教材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中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本节共1课时。
本节课是教材的开篇章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了解到信息的重要性、归纳出信息的几个主要特征,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就本节课的内容而言,与上机操作课相比显得相对枯燥,需要教师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 学情分析新疆皮山县高级中学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为双语学校,民族学生占98%以上,汉语水平普遍不高。
由于大部分学生地处偏远的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求学和文化氛围差,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不高,但对于了解新事物的渴求强烈。
学生刚进入高中,好奇心较强,“信息”一词在生活中也不陌生。
学生对信息概念的理解不够,甄别信息的意识不强,对信息特征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因此,本节课要设计得新颖,让学生学得有趣,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所以课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掌握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判断例子主要体现了信息的哪种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和探究,体会信息是一项重要资源;结合案例分析,学会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培养感受中国古诗词文化,体验古诗词的美,增强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决心。
●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及难点:信息的含义;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
突破依据:通过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使学生了解信息的含义;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师生一起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信息基本特征并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突破重难点。
● 教学策略初来皮山,为了能够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尽快融入学校及学生生活,我先听了所带班级的几节课。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名称:信息及其特征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信息的特征,包括准确性、时效性、可传递性等。
3.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信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信息的特征:准确性、时效性、可传递性3. 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4. 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方式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
2. 讲解信息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
3. 讲解信息的特征,引导学生掌握准确性、时效性、可传递性等特征。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信息特征。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信息特征。
2. 讲解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分析信息。
3. 讲解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信息传递的多样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信息传递途径和方式,并进行演示。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信息处理和传递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信息特征的实践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信息特征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信息及其特征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信息处理和传递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关于信息及其特征的相关内容。
2. 生活中的实例和案例,用于讲解和分析信息特征。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等,用于展示和演示。
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信息特征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精选5篇)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精选5篇)《信息及其特征》篇1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地位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是知识和概念的介绍,理论性较强,无动手技能方面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创设和学习形式的丰富多样,引导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趋于严密,在初中已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但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对新课程的要求和学习方法比较陌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含义,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理解信息几个特征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信息的含义及特征;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的理解,和信息实例的应用。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所以我将结合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力图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六、教学资源与媒体Ppt课件,多媒体计算机。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Ppt播放四张图片:教师:与学生互动,从同学们熟悉感兴趣的微信QQ表情入手,提问能看到什么内容。
图1:QQ表情,擦汗无语;图2:QQ表情,我走了;图3:交通标识,禁止行人通行;图4:天气预报短信;我们能够从图中看到很多内容,这些内容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信息。
我们能够明白这是信息,但是信息的定义是什么呢?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导入信息的含义,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信息讲授新课1.信息的定义(1)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香农)。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优秀3篇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优秀3篇《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所讲内容为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小组讨论活动等形式来理解以及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避免纯理论的讲述,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三、教学目标1.理解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3.明确信息的多种表达形式和信息的多种载体。
四、教学重点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布置任务1.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份简介自己的材料。
可以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学习经历,成长过程等等方面,在规定的2分钟之内,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示。
因为新学校,新同学之间多数彼此不熟悉,学生之间正好通过此次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
学生可以采取以下这些形式整理这份材料:①纯书面文字材料;②书面文字辅以简单图片材料;③口头文字说明等。
2.教师课前准备简介自己的材料。
事先用word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档,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一组幻灯片,或者用flash制作一段动画,或者录制一段视频。
(二)学生进行小组活动1.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位小组成员在其小组内进行自我简介,2.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自我简介,3.教师对每个小组代表的自我简介进行适当的评价,4.教师在全班播放简介自己的幻灯片、word文档或者动画材料或者已经编辑录制好的视频材料。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指用以传递知识、指令、数据等内容的东西。
2. 信息的特征: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可传递性、价值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
2. 教学难点:信息的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应用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信息的特征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信息案例,如天气预报,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应用案例,如新闻报道、广告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信息的特征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5. 总结提升:总结信息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信息特征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信息特征的实际应用题目,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的特征。
3.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涵盖了信息特征的所有方面。
4. 反思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5. 反思作业设计:是否能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内容:学生对信息概念的理解、信息特征的掌握、实际应用能力等。
3. 评价标准:准确、完整、有条理地回答问题,能分析信息特征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七、教学拓展1. 信息技术的发展: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进步。
2. 信息处理软件:介绍一些常用的信息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Adobe 系列等。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传递、处理和应用等方面。
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培养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信息的特征:载体、传递、处理、应用3. 信息素养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的定义、特征及信息素养的培养。
2. 教学难点:信息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概念、特征及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特征。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信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信息的概念:讲解信息的定义,强调信息的重要性。
3. 讲解信息特征:分别讲解信息的载体、传递、处理和应用等特征。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特征。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信息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实践操作: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培养信息素养。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观察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否能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信息。
2. 评价学生对信息特征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等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能力,如信息检索、数据处理和信息分析等。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第一章:信息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信息的定义:数据、知识、消息等。
信息的重要性:对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展示信息的重要性。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概念。
讲解:讲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类型2.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来源。
掌握信息的类型。
2.2 教学内容:信息的来源:人类、机器、自然等。
信息的类型: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
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来源和类型。
展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信息。
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来源。
讲解:讲解信息的来源和类型。
展示:展示不同类型的信息,如图片、视频等。
第三章:信息的传递与处理3.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传递方式。
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3.2 教学内容:信息的传递方式:口头、书面、电子等。
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收集、筛选、分析、整合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处理方法。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信息处理的方法。
3.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传递方式。
讲解:讲解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处理方法。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等。
第四章:信息素养的培养了解信息素养的概念。
掌握培养信息素养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
培养信息素养的方法:教育、实践、培训等。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培养方法。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培养信息素养。
4.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素养的概念。
讲解:讲解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培养方法。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优秀3篇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优秀3篇《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教学策略]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表
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怎么样?
我们看一下信息的最后一个特性:信息可以被储存和保留。
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个相关的例子?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用“结绳记事”、“封火告急”、“信鸽传书”等方法来存储、和传递、利用、表达信息。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那么什么是信息呢;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从通信工程的角度,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例如:申办奥运会是中国人多年的梦想,能否举办,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正式宣布之前,人们的人都是悬着的。
当结果宣布后,不确定性消除了,这个信息变成为令海内外华人振奋的消息被迅速传播。
分析信息的传播过程,我们可以的下面的示意图:
从信息的发送方来看,利用文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息,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
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
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