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叶林土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叶林下发育形成的土壤主要为棕色针叶林土。针叶林及其下木和藓类,每年以大量枯枝落叶、树皮、球果等有机残体凋落地表。这些凋落物因缺乏灰分元素,富含单宁树脂,具有残余酸性物质,影响微生物活动;一年中低温时期长,并且因冻层造成了上层湿度较大的水分状况。因此,微生物不能完全分解当年的凋落物,而逐渐积累成为半泥炭化的毡状层。
针叶林下的凋落物主要是在真菌的活动下进行转化。只有在温暖多雨的季节里(6~8月)微生物的活动较为旺盛,在分解有机质的同时也形成了以分子小、酸性强、活性大的富里酸类为主的腐殖酸类。森林毡状层具有较强的保蓄水分的能力。稠密的灌木在土壤中具有庞大的根量,也可导致土壤水分向下移动。但向下的水流只有在多雨的季节才较多。富里酸类随下渗水流进入土层与土壤中的盐基发生作用,导致了土壤盐基的淋失,土壤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具有稳定酸性。土壤中铁铝化合物也可被富里酸类活化并向下移动,但由于气候寒冷淋溶时间短促,淋溶物质受到冻层的阻隔,这种酸性淋溶作用不能有显著的发展。
当冬季到来时,表层首先冻结,上下土层间产生了温差,下移的可溶性铁铝锰化合物等又随上升水流重返地表,因冻结脱水析出,成为稳定的铁铝锰等化合物聚积在土壤表层,使土粒染成棕色,并且在剖面上层的石块底面及侧面有大量暗棕色至棕黑色胶膜的淀积。活性铁铝在表层的聚积尤为明显。这与灰化土中活性铁的分布是截然不同的。
典型的棕色针叶林土主要的形态特征是表土为暗棕灰至棕色,全剖面分层不明显,土层浅薄,多含石砾。可以区分出A0、AB、B、C等发生层次。
A00及A T层:约10厘米左右,一般可再分为两层,上层是由木本和苔藓的未分解的遗体所组成的凋落物层,显褐色,疏松而有弹性,局部可见白色菌丝体;下层是半分解的凋落物,色泽晦暗,比上层紧密,多白色菌丝体和植物根,下部显泥炭化。
A B层:暗棕灰——暗灰色,厚度仅数厘米至10厘米左右,具不稳固的团粒、团块状结构,多树木粗根,局部有白色菌丝体,下部有时可见石块,在石块的底面可见多量铁、锰胶膜。
B层:棕色,厚度不一,多在20~40厘米之间,此层一般含有多量石砾和石块,在石块下面可见少量铁、锰胶膜,稍具核状至团块状结构,较紧实,根较少。
C层:棕色或同母岩颜色,含多量岩块,角砾或为花岗岩的风化砂。在石块下面,大都可见铁、锰胶膜。
基本理化性质可归纳如下几点:
1)A0层中腐殖质含量可高达34.83%,自A0层以下腐殖质的含量急剧降低。腐殖质组成中以富里酸为主。
2)土壤呈酸性反应,代换性阳离于中含有钙、镁、氢、铝;水解酸较高,盐基饱和度低。
3)铁铝活化并在表层聚积。
4)营养成分以有机态为主,表层速效性氮、磷及全量氮含量稍多,下层较少。
根据棕色针叶林土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特性划分四个亚类,即棕色针叶林土、灰化棕色针叶林土、表潜棕色针叶林土和生草棕色针叶林土。后三个亚类是在棕色针叶林土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附加的成土过程,即灰化过程、潜育化过程和生草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