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神奇子弹”的人训练材料

合集下载

打印文本解读之文本

打印文本解读之文本

一年级下册4 一粒种子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

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他有点儿渴,喝了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轻轻地吹着。

种子问蚯蚓:“外边是什么声音?”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在招呼咱们到外边去呢!”“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不,外边亮得很。

”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钻,“我来帮你松土,你好钻出去。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二年级下册4 沙滩上的童话这里是我们快乐的天地。

每天放学以后,我们就偷偷地相约来到这里,把书包一扔,开始了我们有趣的活动。

在沙堆上,我们垒起城堡,筑起围墙,围墙外还插上了干树枝,那是我们的树。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这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就这样,我们编织着童话。

转眼间,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一座魔窟,我们也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

我们又在商量着怎样攻下那城堡。

一个伙伴说:“驾驶飞机去轰炸。

”我说:“那时候还没有飞机呢!”我说:“挖地道,从地下装上火药,把城堡炸平。

”我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于是,我们趴在沙堆上,从四面八方挖着地道。

我挖呀,挖呀,终于挖到了城堡下面。

我把手往上一抬,就把城堡轰塌了。

我们欢呼胜利,欢呼炸死了魔王,欢呼救出了公主。

但是,公主在哪儿?忽然,我发现妈妈就站在我们身后。

她也许站了很久很久了。

她微笑着望着我们。

我大声说:“噢,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在这儿,在这儿!”我抱住了妈妈。

大家跟着我一起叫喊着、欢呼着。

妈妈开心地笑了,一面笑,一面说:“妈妈怎么能当公主呢?”但我们这群孩子都坚持说,她就是被我们救出来的公主。

真的,那时候,连我自己也忘记了她就是我的妈妈呀!三年级下册4 放风筝三月的一天,几朵白云在空中悠悠地飘着。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说课设计[徐汇区逸夫小学 黄菊慧]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说课设计[徐汇区逸夫小学 黄菊慧]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说课设计[徐汇区逸夫小学
黄菊慧]
一、教材分析
《科学奇才霍金》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奇才霍金的传奇一生。

本文按总分总的方式来记叙。

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点出了霍金是一个与疾病顽强斗争的科学奇才。

第2-8 节按时间顺序,分了三个人生阶段,具体介绍了霍金在人生之中所遇到的挫折,顽强面对的表现,以及获得的成就,全文结构严谨。

二、学情分析
本班生,就默读而言,能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的基本要求。

在课堂上,老师要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学有困难生的边读边思这一习惯的养成,以及对“逐渐提高默读速度”这一新要求的指导和落实上。

其次,学生对于整体把握篇章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予以指导,从而为地提高他们对于文章、段落的概括能力打下基础。

神奇子弹案例

神奇子弹案例

基于阅读情境的表达训练——沪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教学案例上海市金山区海棠小学方培林【引言】《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感悟积累是什么?就是通过阅读来吸收,来积淀语感经验,来积累语言材料。

运用是什么?运用就是倾吐,就是表达。

【背景】近几年来,教师们似乎成为一种习惯:在教学中过于重视阅读与感悟,而忽略阅读和表达。

这,也应是长期以来,语文学科“耗时多、效率低”的一个原因,也是学生表达能力低下的原因。

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一直比较关注这个问题,起初在教学阅读课时,灵感突发,妙手偶得地将表达贯穿其中,发现效果很好。

当然,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操作和经验。

当这种操作和经验次数一多,我就变得自觉起来,在平时教学设计时,总是基于阅读情境将表达训练有机的糅合进去,由此发现教材的挖掘空间很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更加自觉并坚定的将基于阅读情境的表达训练作为自己教学特色,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行弹性教学,做到融情、和谐,以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描述】情景一:立足预习,整体感知。

师:大家预习得不错。

现在,不看书,凭着预习的记忆,你能把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工工整整地填写在下面的这段话中吗?出示:欧立希小时候,社会上各种传染病,传染病的病菌在人体内,面对这些的杀人小凶手,医学界都,而欧立希则坚决表示要找到神奇的子弹来消灭它们。

他地学习前人的经验,又地进行试验,终于把找到‚神奇子弹‛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生:(完成书面练习)师:预习充分的同学都做好了。

这位同学,你把答案读给大家听听。

生:欧立希小时候,社会上各种传染病层出不穷,传染病的病菌在人体内为非作歹,面对这些横行不法的杀人小凶手,医学界都一筹莫展,而欧立希则坚决表示要找到神奇的子弹来消灭它们。

他废寝忘食地学习前人的经验,又百折不挠地进行实验,终于把找到‚神奇子弹‛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师:嗯,非常好。

全对的举手。

你们预习得非常好。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弹力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弹力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弹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中的第三节“神奇的弹力”。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弹力现象,探索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发现弹力现象,并学会运用弹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弹力现象,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

难点:运用弹力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皮球、弹弓、气球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弹簧、皮球、弹弓、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弹簧玩具,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点,引导幼儿发现弹簧具有弹力。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弹簧、皮球、弹弓等物品,让幼儿认识弹力现象。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探讨弹力产生的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弹力现象,如弹簧的伸缩、皮球的弹跳等。

4. 讲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讲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秤、弹力鞋等。

5.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亲自动手体验弹力,如拉弹簧、拍皮球等。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2.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弹力现象,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家人。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对弹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弹力现象,如弹跳的青蛙等,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3.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动手操作的指导7.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具体性和可实现性。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到“神奇子弹”的人一、引言本文以“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到‘神奇子弹’的人”为标题,将介绍相关的教案内容,并探讨教育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与思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实施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二、教案概述在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有一篇题为“找到‘神奇子弹’的人”的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张璐的小女孩如何通过看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神奇子弹”,并用它帮助了很多人的故事。

教师可以利用这篇文章,设计相关的教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

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难点1.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提出个人见解并支持观点。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和预习(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和相关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2.如果有一个“神奇子弹”可以帮助你们解决问题,你们希望它是什么样的?步骤二:整体阅读(15分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主人公张璐是如何找到“神奇子弹”的?3.通过使用“神奇子弹”,张璐是如何帮助他人的?步骤三:分段理解(20分钟)教师将文章分段讲解,提醒学生关注每个段落的中心意思和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段落进行课堂朗读,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答以下问题:1.第一段中作者通过描述“神奇子弹”的外观和作用,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2.第二段中张璐是如何找到“神奇子弹”的?3.第三段中张璐如何用“神奇子弹”帮助徐云?步骤四: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是文章的交流和思考。

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后小练习汇总

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后小练习汇总

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后小练习第一单元1、勤奋自学成大器一、照样子写比喻句例: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

1、听了这个消息,王小华急得像()。

2、六一节到了,每个小朋友都笑得像()。

3、那人艰难地迈开步子向前走,只觉得两条腿沉重得像()。

二、成大器的意思就是()。

读了文章,你懂得了()。

2、鲁迅与时间二、填合适的词()的遗产()的数字()地整理()地工作三,填关联词()在过年节过节时,鲁迅()和平日一样辛勤地工作。

鲁迅()珍惜自己的时间,()珍惜别人的时间。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时间,就像(),只要(),总()。

2、时间,每天得到的(),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带来()(),给()只能()。

3、失去的一天一、写出近义词:约摸()()羞愧()()出色()( )明白()二、填关联词1、我们伟大的祖国土地辽阔,物产丰富。

()2、你到过长城,会对长城的壮丽雄姿赞叹不已。

()3、你得了一百分,不能骄傲。

()4、困难多大,不能放弃。

()4、找到“神奇子弹”的人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为非()()不法废()忘()百()不挠二照样子写词语。

列:文质(彬彬)有礼气息()一息人才()一堂喜气()得意衣冠()可怜三、选词填空。

愿望幻想1、欧立希终于把找到“神奇子弹”的()变成了现实。

2、他当工程师的()终于实现了。

6、火烧云一、选词填空。

平静沉静冷静仔细精细必须必需1、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 )低下头,揉一揉眼睛,()一会儿再看。

2、作者对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作了()的介绍。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中作者从()和()两方面写出火烧云变化极快,用()和()两个词语说明火烧云变化极快。

总复习:1、《勤奋自学成大器》、《鲁迅与时间》、《失去的一天》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找到“神奇子弹”的人》、《科学奇才霍金》是什么体裁的文章?2、《勤奋自学成大器》全文按()顺序写的。

《鲁迅与时间》按照()顺序写的。

阅读理解训练五年级——找到”神奇子弹”的人、失去的一天(节选)

阅读理解训练五年级——找到”神奇子弹”的人、失去的一天(节选)

3、失去的一天(节选)傍晚,妈妈回来了,他问儿子:”说说看,孩子,你都干了些什么?”可佩佳什么事也没做,他羞愧得不敢望着母亲的眼睛。

“可你要知道,我的孩子,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

现在,()你多么努力,()无法了解你丢失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走吧,我会告诉你,人们在你失去的这一天当中做了些什么事。

”妈妈把儿子领到一块刚犁过的田地上,指着说:”昨天这里还是一片收割后的麦茬地,今天都已全部翻耕了一遍。

这是拖拉机手干的活。

”妈妈把儿子领到用砖砌成的墙跟前,说道:”这里早晨还只有花岗石打下的基脚,可现在已经是一堵用砖砌好的墙啦。

瞧,砌工干得多么出色。

”妈妈把儿子领到一座白色的大楼跟前,这里的一切——空气也好,墙壁也好,甚至楼房前面的青草地也好——都散发着面包的芳香。

“这里是面包房。

早晨,这里面包还是面粉,可现在却令人馋涎欲滴……面包师整天工作,汽车()开来,面包()被运到商店里去了。

”最后,母子俩走进了图书室。

图书管理员指着一个大书架,书架上摆着很多书。

”这些书是今天大家看完的,是不久前刚还来的,而且又借走了同样这么多的新书。

”“可我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

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1、照样子写词语:绿荫如盖:馋涎欲滴: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嬉戏——约莫——出色——3、填空:“羞愧”的意思是,佩佳之所以羞愧,那是因为“游手好闲”是指,由于他的游手好闲,因此。

“失去的一天”意思就是。

4、文中破折号的意思是。

5、在你身上有没有发生过”失去的一天”的事?如果一天的时间由你来支配,你将如何安排它?4、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欧立希废寝忘食地学习前人的经验,他翻阅了德文、英文和法文的书籍、杂志,在他的办公室里,书架上、桌子上、椅子上、地板上,都堆满了厚厚的书本一看到有用的材料,或自己有新的设想,无论在何时何地,他都要它们记下来,甚至在地板上、衬衣袖口里、鞋底上,都用铅笔和粉笔写满了化学公式和符号。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4找到“神奇子弹”的人》PPT课件 (4)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4找到“神奇子弹”的人》PPT课件 (4)

日夜奋战 坚定信念
2019/5/23
14
第五节的写作手法:
欧立希以解救人类疾苦的坚强信念,以对科学实验百折不挠的勇气,终于把找到“神奇子弹” 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2019/5/23
先具体后概括 15
你觉得欧立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呢?
治病救人的美好志向 废寝忘食的学习态度 解救人民疾苦的坚强信念 对科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2019/23
1
值得思考的问题:
1、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是谁? 2、“神奇子弹”是指什么? 3、他为什么要找到这种“神奇子弹”? 4、他找到“神奇子弹”了吗? 5、他是怎样找到的呢?
2019/5/23
2
读课文,为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第一段(1—3节):欧立希看到传染病危害人类,下决 心找到“神奇子弹”。
人的经验,又( )地进行实验,终于把找到“神奇子弹”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的杀人小凶 )地学习前
2019/5/23
4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为非作歹:做各种坏事。 横行不法:行动蛮横,倚仗势力做坏事。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百折不挠:无论收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2019/5/23
16
读了文章,你感受到什么? 通往成功的路上处处埋伏着失败,但只要你顽强 地走下去,希望的一天终将来临。
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秘诀在于持之以恒、锲 而不舍。
2019/5/23
17
多到么了希青望年把时他代们,救欧活立呀希!进了医学院,他立下志愿,要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当时已经知道,有许多传染病是由各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病菌引起的。要它做们一在名人治体内 病为救非人作的歹医,生造。成人们大量死亡。面对这横行不法的杀人小凶手,医学界都一筹莫展,可 欧立希却坚定地表示:“我们必须用神奇的子弹去消灭它!”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颗神奇的子弹模型,引发学生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神奇子弹吗?它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成果,简单介绍故事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通过悬念式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神奇事物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品质,增强自信心。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会与他人共同成长。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强调重点,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找到神奇子弹的人》的教学中,学生将通过阅读理解、词汇学习和语言表达等环节,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关于神奇子弹的故事,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寓意。
2.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如“神奇、子弹、探险、勇敢、智慧”等,提高词汇量。
4.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与探险、神奇故事相关的书籍,如《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拓宽阅读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说课设计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说课设计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失去的一天》是前苏联闻名作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

课文写了妈妈在下班后发觉佩佳在一天的时刻里没有按要求完成栽树、读书的任务,而只是睡觉、吃鲜果、跟蝴蝶嬉戏、在桑树下休息,就带他去看拖拉机手、砌工、面包师、读者在一天里的工作和收成,使佩佳为自己一天的游手好闲而惭愧。

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第1——3节写妈妈让佩佳栽树、读书,然而佩佳在一天的时刻里什么都没有做。

第4——12节写妈妈用各行各业的人在一天里的工作成果对佩佳进行教育。

第13节写佩佳受到教育后的醒悟。

“珍爱时刻,不要虚度光阴”是学生并不生疏的主题。

《失去的一天》全问采纳儿童化的语言,浅显而不失生动,专门是把佩佳游手好闲虚度一天和拖拉机手、砌工、面包师、读者在一天里珍爱时刻形成鲜亮对比,从而通过事实让读者跟着主人公佩佳一起体会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让读者明白时刻一去不复返,要珍爱时刻,不要虚度光阴。

二、学情分析在识字能力上,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明白得上,学生已学习了许多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主自学,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因此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明白得。

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明白得、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相对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要紧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明白得,体会人物精神等。

而语文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加以指导。

在想象练习中,需要进一步指导学生依照文本材料、结合实际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

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明白得不仅仅在于文本本身,而能够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依照课程标准、本时期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明白得“游手好闲、惭愧、馋涎欲滴”等词义。

五年级语文下册《找到神奇子弹的人》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下册《找到神奇子弹的人》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下册《找到神奇子弹的人》说课稿五年级语文下册《找到神奇子弹的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1908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德国医学家欧立希看到当时社会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类,他以解救人民疾苦的坚强信念,以对科学实验百折不挠的勇气,终于找到一种只杀死病菌,而不伤害人体的“神奇子弹”的故事。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文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1-3小节讲述了欧立希看到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下定决心要找到神奇的子弹。

4-9小节是文章的重点,写欧立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找到神奇子弹的“幻想”。

这段话围绕中心词语“废寝忘食”与“不折不挠”展开,不蔓不枝,体现了欧立希坚强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

如何让学生理解坚强的信念是他成功的内驱力,废寝忘食地学习是他成功的基础,百折不挠的实验勇气是他成功的意志力呢?如果学生能在文本的研读过程中了解欧立希寻找“神奇子弹”的原因、过程与结果,并从中感受欧立希的人格魅力,那么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课文以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事情的原委,以先概括后具体、先具体后概括的表达方法写了学习和实验的过程,突出了文章的重点,表明了文章的主旨。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在字词学习方面的能力更强。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相关的预习组织学生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稍加指点即可,应更侧重词语的理解上,学生虽已学习了不少方法,但比较习惯查字典理解,对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让学生的理解更到位,突显教学的价值所在。

在理解与表达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

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独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文章内涵的感悟,对人物精神的体会等。

而对学习能力的较弱的学生也许还需要老师的指点作为拐杖达成训练目标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值得探究的问题: 值得探究的问题:
1,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是谁?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是谁? 2,"神奇子弹"是指什么? 神奇子弹"是指什么? 3,他为什么要找到这种"神奇子弹"? 他为什么要找到这种"神奇子弹" 4,他是怎样找到的呢? 他是怎样找到的呢?
欧立希小时候, 欧立希小时候,社会上各种 传染病层出不穷.有一年, 传染病层出不穷.有一年,白喉 流行, 流行,天天和他一起玩耍的小朋 有好几个被夺去了生命. 友,有好几个被夺去了生命.小 欧立希多么希望把他们救活呀! 欧立希多么希望把他们救活呀! 当时已经知道, 当时已经知道,有许多传染 病是由各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病 菌引起的. 菌引起的.它们在人体内为非作 造成人们大量死亡. 歹,造成人们大量死亡.
1856—1900年 中国云南省有86个县 1856 1900年,中国云南省有86个县 1900 86 流行鼠疫,共计死亡73万多人. 73万多人 流行鼠疫,共计死亡73万多人. 1863-1875年 世界霍乱流行持续达10 1863-1875年,世界霍乱流行持续达10 年之久, 1866年东欧就死亡 30多万人 年东欧就死亡30 多万人, 年之久 , 仅 1866 年东欧就死亡 30 多万人 , 死亡人口超过千万. 死亡人口超过千万. 1889—1890 年 世界发生流行性感冒, 1889 1890年 , 世界发生流行性感冒 , 涉 1890 及全球人口的40 40% 死亡千百万人. 及全球人口的40%,死亡千百万人. 1903年 印度广大地区发生瘟疫, 1903年1—8月,印度广大地区发生瘟疫, 8 死亡60万人. 60万人 死亡60万人. 1906—1907 1907年 印度瘟疫继续流行, 1906 1907年,印度瘟疫继续流行,死亡 167.27万人 万人. 167.27万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类比”这一识字策略,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所描写的“神奇子弹”在故事中的意义,进一步感知世界的多样性与奇妙性。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类比”这一策略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能够发现并理解“神奇子弹”在故事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1.课本:《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PPT或黑板、彩笔。

教学过程及内容安排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PPT或在黑板上写下“类比”两个字,向学生介绍“类比”这一词汇。

2.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过哪些“识字策略”,并简单了解这些策略的含义。

阅读理解(20分钟)1.把第二篇课文《神奇子弹》分成三部分,让学生依次阅读,引导他们逐步理解文章内容。

2.针对文章的重要语言点(例如“小蚂蚁村里有七个小家庭”、“红发女孩”的形象描写等),老师可以讲解或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意义。

3.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类比策略理解文章内容。

拓展探究(15分钟)1.给学生发放圆形小卡片,上面写有一些常见的动物名字,例如老鼠、猫、豹、老虎等。

2.安排学生两两组合,并找到他们中间的相似点和差异点,引导学生使用类比策略。

3.仿照工作,在小组内经过比较和讨论后,让小组代表给全班讲解自己组合的两种动物,在其中找到相似点和差异点。

归纳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中使用类比策略的体验和收获。

2.汇总各组总结出的两种动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总结。

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练习阅读一些小型的故事或文章以及其它语文练习。

2.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各样的识字策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

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许多学生开始体验到了“类比”这一识字策略的奇妙之处,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

此外,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安排小组讨论,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练习材料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练习材料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练习材料一、熟读成诵5、6、7小节,并说说“废寝忘食”与“百折不挠”的意思。

废寝忘食:百折不挠:二、想像写话:提示:实验一次次地失败,有位朋友劝欧立希中断研究,助手们听了都坚决了,欧立希是如何样鼓舞助手的士气的?三、阅读,完成练习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或比水还软?然而软水却穿透了硬石,jiān ch í bù xiè( )而已。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聘请广告。

见总经理yí huò bùjiě( ),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说明说自己是碰巧路过那个地点,就贸然进来了。

总经理感受专门新奇,破例让他一试。

面试的结果chūr&e acute;n yì liào( ),年轻人表现糟糕。

他对总经理的说明是事先没有预备,总经理以为他只是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预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旧没有成功。

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

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旧同上次一样:“等你预备好了再来试。

”就如此,那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1、把文中的拼音换写成汉字,并选用其中两个词语写一、二句话。

2、给短文取个题目。

3、读短文第二小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要紧讲了一件什么事?4、用直线划出短文中的一句设问句,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明白得。

(许多于60字)。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教学设计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教学设计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教学设计《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运用已掌握的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和积累“废寝忘食”、“百折不挠”、“层出不穷”、“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一筹莫展”等词语。

2、根据所给的“层出不穷”、“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一筹莫展”等词语概括当时人们处于的疾苦生活。

3、学生通过想象欧立希鼓舞助手们的情景,感受他解救人民疾苦的坚强信念。

4、了解欧立希的成就,体会他解救人民疾苦的信念和探究科学,百折不挠的勇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欧立希以解救人民疾苦的坚强信念和对科学实验百折不挠的勇气。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欧立希的成就。

1、激发学生兴趣,交流子弹的作用。

【板书】子弹2、说说“子弹”上为什么加引号。

(理解引号作用)3、反馈预习,说出课文中的子弹指什么。

【出示】:606号化学药品4、读课文,说说“神奇子弹”神奇在哪里。

【板书】神奇★ 找出文中相关句子。

背诵。

【出示句子】:欧立希以解救人民疾苦的坚强信念,以对科学实验百折不挠的勇气,终于把找到“神奇子弹”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 引读句子,初步体会欧立希是如何将幻想变成现实。

【板书】幻想现实★ 找出句中两个重要因素,读一读。

【板书】坚强的信念百折不挠的勇气★ 背诵第9节三、抓住课文重点,深入感受欧立希百折不挠的精神。

(师:欧立希为了解救人民疾苦始终想要找到神奇子弹。

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他为什么要找,又是怎样找到的。

)1、读1-3小节,找句子说说人们当时处于什么样的疾苦中。

★ 引读句子:欧立希小时候,——。

有一年,白喉流行,天天和他一起玩耍的小朋友,——。

正是因为这些微小病菌在人体内为非作歹,——。

★ 原来当时层出不穷的传染病害苦了老百姓,造成了人们大量死亡。

2、结合课文理解:“层出不穷”、“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一筹莫展”★ 当时传染病层出不穷,夺取了很多人的生命。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答案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答案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答案【篇一:4、找到“神奇子弹”的人】xt>第一教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名言:失败的次数越多,成功的机会亦越近。

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

读了这句名言,你知道什么?这是淡敏的一句名言。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就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他最终找到了“神奇子弹”。

2.出示课题:找到“神奇子弹”的人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或者你觉得课文会写些什么?4.读注释,了解欧立希,学生可以补充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用名言引出课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地理解名言的含义。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带着自己的问题,较快地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2.交流自己默读的收获。

3.再默读课文,试着用成语完成以下的填空:欧立希小时侯,社会上各种传染病(),传染病的病菌在人体内(),面对这些()的杀人小凶手,医学界都(),而欧立希则坚决表示要找到神奇的子弹来消灭它们。

他()地学习前人的经验,又()地进行实验,终于把找到“神奇子弹”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4.检查自学情况①指名读课文②读词语③解释下列词语,交流解词的好方法。

层出不穷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一筹莫展废寝忘食百折不挠④借助填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⑤只出示空格里的词语,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能促进学生提高默读的能力。

用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说,为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设置了一个坡度。

第二教时一、深入理解课文(一)原先被人们称为“幻想医生”的欧立希成功了,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快速默读课文,简要说说答案。

1.板书:废寝忘食地学习百折不挠地实验2.“废寝忘食”与“百折不挠”各是什么意思?3.作者是怎样描写欧立希废寝忘食地读书,百折不挠地实验的?(二)默读第5节,思考:欧立希是如何废寝忘食地学习的?板书:广泛阅读(种类多数量多)摘记(无论??都??甚至)1.男女生将这两部分的内容读一读2.想象一下,地板上、衬衣袖口里,鞋底上的化学公式与符号是怎么来的?选择一个内容说一说。

【素材】《给自己写信的人》课文相关资料

【素材】《给自己写信的人》课文相关资料

《给自己写信的人》相关资料欧立希(1854——1915),犹太人,德国医学家,细菌学家,免疫学家,近代化学疗法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关于集体组织对染色物质感受性”的论著,为以后研究机体细胞与组织的鉴别染色法打下了基础。

他和日本学者秦佐八郎一起发明了治疗梅毒的砷制剂“606”,荣获诺贝尔生物奖、医学奖。

为化学疗法的发展作了重大贡献。

在免疫学上,他创立的“侧链学说”,对于传染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欧立希小时候,社会上各种传染病层出不穷。

有一年,白喉流行,天天和他一起玩耍的小朋友,有好几个被夺去了生命。

小欧立希多么希望把他们救活呀!到了青年时代,欧立希进了医学院,他立下志愿,要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当时已经知道,有许多传染病是由各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病菌引起的。

它们在人体内为非作歹,造成人们大量死亡。

面对这横行不法的杀人小凶手,医学界都一筹莫展,可欧立希却坚定地表示:“我们必须用神奇的子弹去消灭它!”可是,到哪儿去找到只杀死病菌,而又不伤害人体的“神奇子弹”呢?很多人都表示怀疑,他们把欧立希叫做“幻想医生”。

但是,欧立希决心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这个大胆的幻想。

欧立希废寝忘食地学习前人的经验,他翻阅了德文、英文和法文的书籍、杂志,在他的办公室里,书架上、桌子上、椅子上、地板上,都堆满了厚厚的书本一看到有用的材料,或自己有新的设想,无论在何时何地,他都要它们记下来,甚至在地板上、衬衣袖口里、鞋底上,都用铅笔和粉笔写满了化学公式和符号。

欧立希和他的助手,在实验室里,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不停地对染上疾病的小白鼠,用各种各样的化学药物进行治疗。

好几百种药物全都试过了,已经耗费了上千只小白鼠,依然没有什么效果。

为了加快实验的进行,欧立希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经常一连好几个晚上,只在长椅上用书本当枕头睡觉。

实验在继续进行着,他们用来试验的化学药品,已经超过600种。

有一位朋友劝欧立希不要白费劲了,欧立希坚决地的说:“实验一定要继续下去,一定要找到这‘神奇的子弹’。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找到神奇子弹的人》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找到神奇子弹的人》优秀教学案例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发扬探索精神的倡议书,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
4.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五、案例亮点
本教学案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下五个突出亮点: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在本案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将学生带入青霉素发现的历史背景中,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这种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如思维导图、时间轴等)来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3.各小组进行分享,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了解青霉素的发现过程。
4.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世界卫生组织的海报,上面写着:“感谢青霉素,让我们远离疾病。”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青霉素?它为什么如此重要?
2.讲述一个与青霉素有关的真实故事,如一个患病的儿童在青霉素的救治下重获健康,引发学生对青霉素的好奇心。
1.展示当时患病儿童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们了解到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讲述科学家弗莱明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们了解他如何偶然发现青霉素,体会到科学探索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3.创设一个实验室的场景,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中,体验探索的艰辛与快乐。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设计以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训练材料
一、熟读成诵5、6、7小节,并说说“废寝忘食”与“百折不挠”的意思。

废寝忘食:
百折不挠:
二、想像写话:
提示:实验一次次地失败,有位朋友劝欧立希中断研究,助手们听了都动摇了,欧立希是怎样鼓舞助手的士气的?
三、阅读,完成练习
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或比水还软?然而软水却穿透了硬石,ji ānchíbùxiè
()而已。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

见总经理yíhuòbù
jiě(),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

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

面试的结果ch ūrényìliào(),年轻人表现糟糕。

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

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

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

”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
培养对象。

1、把文中的拼音换写成汉字,并选用其中两个词语写一、二句话。

2、给短文取个题目。

3、读短文第二小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用直线划出短文中的一句设问句,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不少于60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