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
1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1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0d5ab3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4.png)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绘画中的重要性,掌握运用明暗对比、透视原理和光影效果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明暗与立体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明暗对比:介绍明暗对比的概念、作用及在绘画中的应用。
2. 透视原理:讲解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立体感。
3. 光影效果:分析光影的形成、变化及在绘画中的作用,掌握运用光影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4. 绘画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明暗对比、透视原理、光影效果在绘画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运用透视原理和光影效果表现立体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欣赏一组具有明暗与立体感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明暗对比、透视原理、光影效果等知识,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内容:明暗对比、透视原理、光影效果、绘画实践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幅具有明暗与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2. 课后作业:收集更多具有明暗与立体感的绘画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明暗与立体知识,绘画创作能力得到提高。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ba6378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f.png)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理解其在绘画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明暗对比表现立体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绘画技能。
教学内容1. 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2. 明暗对比的表现方法3. 立体感的营造技巧4. 绘画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暗对比的表现方法,立体感的营造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营造技巧创作出有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绘画示范视频、绘画工具。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粉颜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绘画中的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明暗对比的表现方法和立体感的营造技巧,结合绘画示范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绘画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有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课后反思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明暗与立体感在绘画中的作用。
例如,可以展示一幅素描作品,让学生观察画面中的明暗对比如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例如,可以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物体?它们是如何通过明暗对比和立体感来表现自己的?”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讲解:在讲解明暗对比的表现方法和立体感的营造技巧时,教师需要结合绘画示范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如何通过明暗对比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以及如何运用透视原理来营造画面空间感。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用词准确、条理清晰,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新课标(1)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新课标(1)](https://img.taocdn.com/s3/m/4a14830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a.png)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新课标 (1)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明暗与立体感的形成原理,并能在绘画中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立体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2. 明暗与立体感的形成原理3. 明暗与立体感在绘画中的应用4. 绘画练习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暗与立体感的形成原理,明暗与立体感在绘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立体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绘画工具。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颜料。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具有明暗与立体感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明暗与立体感。
2. 讲解:讲解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形成原理以及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示范:通过实物模型和绘画示范,展示如何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立体感。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展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内容: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形成原理,应用,绘画练习。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具有明暗与立体感的作品。
2. 作业要求: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立体感,作品内容自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明暗与立体感的形成原理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在练习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立体感,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示范”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明暗与立体感的关键步骤,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绘画示范,直观地展示如何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立体感,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教学过程之示范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示范的目的示范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示明暗与立体感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这一原理。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 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 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e3458b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0.png)
《明暗与立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明暗与立体的概念2. 明暗在表现立体感中的作用3.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4. 绘画练习与作品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显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明暗与立体的概念详细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明暗在表现立体感中的作用。
3. 分析明暗与立体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4. 讲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详细讲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包括光影的处理、线条的运用等,让学生掌握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5. 绘画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作品欣赏与评价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大胆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绘画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掌握了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疑问并给予解答,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关系”。
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掌握绘画技巧的关键。
第1课 明暗与立体-人教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 明暗与立体-人教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b38b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e.png)
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明暗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理解表现立体的方法和意义;
3.做出基本的明暗、立体效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明暗基本概念和作用,理解表现立体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难点:学生对表现立体的方法理解不深,难以做出基本的明暗、立体效果。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明暗及其作用,并与日常所见联系,如阴影、模糊、透明等。
2. 讲授
a. 明暗基本概念
明暗是画面中明亮和黑暗的对比,可以表现画面的层次、形态、体量和情感等。
基本分为光明面和暗影面。
b. 表现立体的方法
•前后对比法:运用远近大小和位置关系表现立体效果。
•色度对比法:通过冷暖色、亮暗度的强弱对比,表现明暗变化。
•阴影法:正确捕捉阴影与光明的对比,突出物体的形态和品质。
3. 演示
教师通过绘制画面,演示明暗的表现方法和效果。
如利用阴影、高光和中间色调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层次。
4. 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练习。
例如,绘制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或者制作一个立体卡片。
5. 总结
让学生总结和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评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
明暗和立体是美术基础知识,本节课主要围绕这两个概念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联系环境,提高学生对明暗和立体的认知。
同时,在演示和练习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基本画画技巧,并自主探索和创作。
希望本节课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和兴趣。
明暗与立体教案
![明暗与立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c99e8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c.png)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准确观察物体的明暗变化;
技能目标:能找出找出立方体的明面、暗面和明暗交界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铅笔画出圆柱体并表现它的明与暗;
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铅笔、素描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表现物体的明与暗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明暗与立体》;
二、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页的几幅作品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些作品有哪些特点?你的观察角度是什么?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六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f569b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0.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光影变化对立体感的影响,学会运用明暗对比、光影效果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物体立体形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线条、明暗、色彩等元素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明暗对比、光影效果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绘画表现力。
2.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在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个性。
5.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美术领域的兴趣。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明暗与立体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绘画技巧和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二、学情分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组具有强烈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出立体感的?它们运用了哪些技巧和方法?”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适时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明暗与立体》。
3.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为讲授新知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3.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线条处理、光影运用等,及时给予指导;
4.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5.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美版
![八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eb74b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2.png)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理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技巧。
2. 引导学生运用明暗与立体手法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及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与立体手法进行创作的能力。
难点:1. 如何运用明暗与立体手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2. 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明暗与立体表现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教学新课: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分析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3. 课堂练习:教师示范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手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体会明暗与立体的运用。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一幅明暗与立体表现的绘画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家后继续练习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手法。
2. 家长协助学生观察家庭物品,鼓励学生运用明暗与立体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3. 教师在下节课前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进行点评。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手法,学生跟随实践。
3. 练习法:学生独立完成绘画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评价法:学生展示作品,相互交流、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美术作品,用于导入和教学示范。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5ce73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4.png)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掌握明暗对比、透视等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让学生体验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立体感的表现手法及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3. 观察生活,发现明暗与立体在自然、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明暗对比、立体感的表现手法,并能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明暗与立体在自然、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元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明暗对比、立体感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3.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明暗对比、立体感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课题: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
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明暗与立体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进行记录。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如何,教学效果如何。
3.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进步。
4. 对本节课的改进措施和今后教学计划的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2. 新课内容学习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系统地介绍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表现手法。
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2f661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b.png)
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规律,掌握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立体形象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体会明暗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提升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明暗基本规律,掌握素描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明暗规律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激趣导入首先播放一则快速绘画视频,同学们比赛看看谁的眼力好,最先看出画的是什么。
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画的是一块非常逼真立体的手表,它是如何体现出立体感的呢?顺势引入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环节二:描述分析1.教师多媒体出示立方体真实图片以及素描立方体作品图片,提问:两件黑白色调的作品,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却都给人一种立体感,这种立体效果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呢?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如果我们用笔把这种深浅不同的明暗表现出来,就能画出具有立体感的物体,这就是素描。
2.教师拿出一张白纸,在右侧打下一束光线,通过卷、折、揉,仔细观察物体的明暗变化,继续提问:物体的明暗变化受什么影响?学生观察后,踊跃分享,教师总结:当白纸是一个平面时,明暗变化不明显;对折白纸,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有对比强烈的明暗变化;把纸揉皱,有了更加分明的明暗变化。
所以明暗变化受到了物体本身形体的影响。
3.请美术小组为单位,拿出手电筒在立方体、圆球体、圆柱体上找一找光线与物体的黑白变化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律?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后,由其他小组补充。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6cd25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0.png)
明暗与立体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美术下册中的《明暗与立体》一课,主要介绍如何运用素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
素描是绘画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美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课将从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素描的表现手法和运用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运用素描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运用素描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运用素描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
2.教学难点:运用素描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注重细节和光影的表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素描纸、铅笔、范例图片等。
2.学生准备:素描纸、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素描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新课探究:(1)基本概念介绍:教师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和素描中常用的术语,例如线条、明暗、光影、透视等,为学生学习素描打下基础。
(2)基本技巧讲解:教师讲解素描的基本技巧,如如何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如何运用擦笔或手指表现光影等,并示范一些基本的素描技巧。
(3)实际应用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实际应用中的素描作品,例如风景、人物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是如何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素描技巧的实际应用。
3.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素描技巧和示范的例子,尝试运用素描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aa6bcb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3.png)
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明暗对比的感知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明暗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暗对比的感知与应用,立体感的培养。
2. 教学难点:明暗表现手法的掌握,空间立体感的呈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明暗对比:介绍明暗对比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立体感:讲解立体感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如何在作品中表现出立体感。
3. 观察与实践(1)观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存在。
(2)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运用明暗表现手法和立体感。
4. 作品欣赏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
(2)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明暗与立体表现方面的进步与不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自主创作一幅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明暗与立体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更好地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手法。
3. 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六、板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1. 明暗对比2. 立体感3. 明暗表现手法4. 空间立体感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明暗表现手法”的讲解与实践。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理解明暗与立体概念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绘画技能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明暗表现手法的讲解与实践明暗表现手法的重要性明暗表现手法是绘画中传达空间深度、形态结构和光影效果的基本手段。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明暗与立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4c225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a.png)
《明暗与立体》教案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范画两幅。
5、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暗与立体”。
(出示课题)(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明暗与立体美术教案
![明暗与立体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95b13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4.png)
明暗与立体美术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明暗与立体的概念和分类•掌握画法技巧和表现方法•发挥创造力,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教学内容一、明暗的概念和分类1.了解明暗的定义和作用2.分类:明部、暗部、中间部分的区分二、明暗的画法技巧1.大体素描的描绘技巧2.着色方法3.色彩运用三、立体的概念和分类1.了解物体的形态和结构2.分类:立体图形、物品的视角四、立体的表现方法1.透视原理2.等高线原理3.光影效果教学步骤一、明暗的概念和分类1.通过讲解图片,让学生了解明暗的作用2.引导学生进行明暗的分类和观察二、明暗的画法技巧1.讲解大体素描的描绘技巧,如颜色的渐变等2.带领学生实践3.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将画面变得生动丰富三、立体的概念和分类1.讲解立体的定义和分类2.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形态和结构四、立体的表现方法1.讲解透视原理和等高线原理2.将学生分组实践3.引导学生通过光影效果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结构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作品看出学生是否掌握各种画法技巧2.通过小组实践观察学生是否理解和应用各种表现方法3.定期组织学生举办展览,评比并给予评价和建议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于明暗与立体的概念、分类以及画法技巧和表现方法方面有了更加详细和深入的了解,学生们也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评价中也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下一步可以增加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更加具体的作品创作中。
课堂拓展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可以开设以下拓展课程:1. 创意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个具有明暗与立体感的作品,可以是绘画、雕塑或其他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参观艺术展组织学生参观知名艺术家的展览,或是到博物馆等艺术机构观摩经典作品,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品味,加深对于明暗与立体的认识和理解。
3. 视频学习通过展示一些经典作品的制作过程和技巧,带领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家的画法方法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钻研的意识和能力。
六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80cd75763231126edb11ce.png)
《明暗与立体》教案【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掌握物体明暗的发现方法,学习用铅笔画出这种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发现、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所产生的明暗状态,并能轻松地在几何形体上找到亮面、灰面以及明暗交界线和投影。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性观察客观世界存在的明暗,让学生感受美术与数学、物理等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激发学生全面学习,全面发展的成长理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规律,用线条表现几何体的立体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充电台灯、石膏几何体、白纸一张。
学具:手电筒、A4纸、写生物品(可以是学习用品、立体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摆放两组几何体(分别为苹果绿衬布和紫红色衬布),打开写生灯,然后关闭写生灯,再打开写生灯(反复几次),请同学们看一看桌面和几何体有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交流……师归纳:因为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色调,如果我们能用笔把这种明暗色调表现出来,就能画出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铅笔表现物体的明与暗。
导入课题《明暗与立体》。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活动观察光源变化,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一)教师讲解明暗产生原理及绘画方法。
1.明暗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同学们拿起一张白纸平铺在桌面上,你能看出它上面的明暗变化吗?接着双手把纸拿起来,把你的左右边的纸往下卷曲,然后让纸站立,把它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这时你看到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学生交流……师:谁还有别的方法能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把纸折一下。
师:请同学们注意,站立在这里的纸卷和对折之后的纸,在光的照射下明暗过渡变化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师归纳:卷曲时,明暗是从明到暗逐渐过渡的;对折后,有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964ce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f.png)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立体感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绘画实践,掌握基本的明暗处理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感受明暗与立体感的关系。
运用示范、讨论和实践,让学生掌握绘画中明暗处理的技巧。
鼓励学生创作个性化的作品,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增强学生审美意识,提高艺术素养。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介绍明暗与立体感在绘画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明暗变化,理解立体感的形成。
2. 明暗处理的技巧示范明暗处理的绘画技巧。
讲解明暗对比、阴影、高光等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
引导学生注意明暗处理,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明暗处理的绘画技巧。
教学难点明暗处理的技巧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学生对立体感的理解和表现。
教具与学具准备绘画教材绘画工具(铅笔、橡皮、画纸等)实物模型或图片(用于观察和绘画实践)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明暗变化和立体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明暗与立体感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讲解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示范明暗处理的绘画技巧,讲解明暗对比、阴影、高光等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重点内容: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明暗处理的技巧绘画实践作业设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个性化的主题。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精选五篇)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27bf0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7a.png)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吐列毛杜中学 2010 年 5月格日乐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艺术表现领域,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意义。
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明暗的发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立体感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提高学生的立体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和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过程:活动一、欣赏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我们来看几张素描作品,看看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物体。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明暗的产生。
)一、首先,我们来看明暗是怎么产生的?同学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阳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纸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的变化?1、我们把它卷起来,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总结:有了明与暗的逐渐变化的过程。
2、将纸折一下,使纸张呈现多边形,又有什么样的变化?总结:对,明和暗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3还有同学说把纸揉皱了,看有什么变化?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上所述: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活动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部分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1、光与明暗的关系?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到物体时,物体表面有什么变化?素描的三个面:亮灰暗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变化?素描的五大调子:亮灰明暗交界线投影与反光活动四作品欣赏(设计意图:欣赏作品素描的五种表现方法)如:明暗素描(光影素描)、结构素描、设计素描、中国白描、速写。
八年级美术上册《明暗与立体》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美术上册《明暗与立体》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3ce1f8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7.png)
a.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b.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主动参与学习。
c.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d.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4.教学评价:
a.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观察、实践、讨论等,给予积极的评价。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关系,学会运用明暗表现技法,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影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以及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发挥创新意识,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感知明暗与立体的关系。
b.知识讲解: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关系,介绍明暗表现技法,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c.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明暗表现技法,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d.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创作心得,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创作能力。
e.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实践、讨论、创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观察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明暗表现技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创作心得,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能力。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71b17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9.png)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明暗的概念及在绘画中的应用;2.掌握各种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的变化规律;3.了解二维与三维的概念与区别,能够应用于绘画实践中。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物体形体变化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明暗表现画面立体感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绘画技能。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明暗艺术及其表现手法的兴趣;2.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认识自然;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调动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识点的传授,明暗、立体的基础概念和表现方法;2.利用教材中的影像材料引发学生关于自然、艺术、生活的思考。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明暗在绘画中的应用;2.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形体的变化,掌握复杂物体的构建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经典的三维艺术作品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罗丹斯基的《拜占庭天使像》、毕加索的《弦乐手》等。
2. 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影像材料中各个物体的明暗变化,梳理其立体的表现方法。
3. 实践训练让学生尝试运用明暗表现画面立体感。
通过讲解铅笔描绘不同灯光下的物体及其阴影,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掌握表现方式。
4. 创作实践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在纸上或者画板上通过观察不同光线下的物体进行描绘,尝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5. 展示评价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意见并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明暗与立体,在设计教案时应综合考虑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学生在学会掌握各种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的变化规律后,学习明暗表现画面立体感的方法,培养素描和构图技能,使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得到发展,同时通过对艺术作品的介绍,来引入和启发学生。
因此,设计的教学策略应能够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实际生活、与艺术创作等方面的交融,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体验和认知。
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案
![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da60a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2.png)
4.文化理解: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史和文化背景中的地位与意义,增强文化自信。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物体明暗关系的表现:如何通过线条、色块的运用,表现出物体的明暗关系,突出立体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明暗与立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明暗关系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意识到在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时,需要更直观、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比如,我可以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通过现场演示光线照射下的明暗变化,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明暗关系。
-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明暗变化的能力,并学会分析、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例:在描绘一个球体时,如何通过明暗对比,表现球体的立体感;在绘画不同材质的物体时,如何处理明暗关系,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感。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明暗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例: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明暗处理方法,发挥个人创意,完成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案例分析时,对立体感的塑造还不够熟练。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增加一些绘画实践环节,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尝试、去感受,从而提高他们对立体感的把握。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明暗与立体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在讨论时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性。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并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观察PPT上面的四幅作品,你们能看出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学期的第一课“明与暗”。
(出示课题)
2、讲授新课:
我们首先来研究明暗是怎样产生的?
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对,很难发现明暗变化。
那么我们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变化。
下面我们把纸对折,来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对,发生了对比非常强烈的明暗变化。
那么我们把纸揉皱了,它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对,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这四个变化的前提条件都是在灯光或自然光照下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同学们这里用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球体的表面有没有明暗变化,在仔细看看,球体的亮和暗的部分有没有明暗变化?对,都有变化。
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这五大调。
3、观察比较,强化认识。
观察一下下面的几幅作品,它们的五大调都在哪里?
观察比较,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认识。
4、分布讲解:
我们知道了明暗,了解了五大调,那么如何才能在纸上表现出来呢?下面我们就学习如何用铅笔画素描的表现形式表现正方体的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的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正方体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
(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界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的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渡,亮调子用教硬铅笔画。
5、课上作业。
下面同学们就进行素描石膏正方体的创作。
(注意:灰调的多少、高光的位置,明暗交界线和投影是否准确,反光的亮度。
)
6、欣赏讲评:
通过幻灯将学生的作用投放在大屏幕上,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给师生和生生一个交流的平台)
7、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集合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8、作业:回去后画一幅圆柱体的明暗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