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复习题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古文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古代医学文献的阅读与理解,是中医专业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提供一份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以供学习者参考和练习。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针灸治疗法D. 外科手术技术答案:D2. 下列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珍答案:A3.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王叔和D. 皇甫谧答案:A4. “四诊法”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声、色C. 望、闻、问、药D. 望、闻、切、药答案:A5. 《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是?A. 系统总结了中药的性能和用途B. 创立了辨证施治原则C. 完善了针灸理论D. 阐述了内伤外感的病因学说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中的“________”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气的升降出入有关。
答案:气一元论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__”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而“________”则指体外的器官。
答案:脏;腑3.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寒、热、温、________。
答案:凉4. “________”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等来了解病情。
答案:望诊5.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________”是指无毒,可以长期服用的药物。
答案:上品三、简答题1. 简述《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
答:《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它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持依赖于阴阳平衡和气血流畅。
此外,它还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念,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医古文复习资料文档
各位学生: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医古文Z》辅导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在“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中,“其”的意义是:(A)A.或许B.一定C.如果D.难道E.莫非2.在“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中,“少”的意义是:(D)A.减少B.变小C.低贱D.轻视E.不多3.在“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中,“则”的意义是:(B)A.效法B.法则C.条文D.遵循E.依从4.在“载归家,中宿死”中,“中宿”之义为:(C)A.隔夜B.次夜C.半夜D.睡着E.三日5.在“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中,“物”的意义是:(D)A.器物B.外物C.万物D.众人E.物质6.在“降志屈节,钦望巫祝”中,“钦”之义为:(B)A.虔诚B.恭敬C.皇命D.谦逊E.屈尊7.在“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赍”之义为:(D)A.钱财B.凭借C.根据D.持E.得到8.“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这表示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的:(C)A.目的B.动机C.原因D.决心E.后果9.在“风湿候隙,遘手足之灾”中,“遘”之义为:(E)A .遇到 B. 碰上 C. 看待 D. 遭受 E.造成10.在“然而时钟鼎峙,闻见阙于殊方”中,“钟”之义为:(A)A. 正当B. 钟鼓 C .时钟 D. 钟情 E.刚刚11.在“俾厥土宇,用能康宁”中,“土宇”之义为:(E)A.土地和天空B.领地的上空C.领土和领空D. 领地上的人民E.领地12.在“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之义为:(D)A.恶劣B.瘦弱C.贫民D. 体弱多病者E.顽劣13.“众乃敛衽而服”中,“敛衽”是提起衣襟夹在腰带间,表示:(D)A.自谦 B.自卑 C.佩服 D.敬意 E.赞赏14.在“游食江湖,货药吮舐”中,“货”之义为:(B)A.钱财B.卖C.买D.货物E.制作15.在“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中,“妍蚩”之义为:(A)A.美丑B.善恶C.男女D.好坏E.老少16.在“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中,“止”的意义是:(D)A.停止B.完了C.来到D.语气助词E.同“之”,动词17.在“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中,“举”的意义是:(A)A.救治B.举起C.翘起D.抬起E.推崇18.在“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中,“左右”的意义是:(D)A.左边右边B.前边后边C.辅助D.身边的人E.亲人19.在“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医古文复习题参考
---------------------------------------------------------------最新资料推荐------------------------------------------------------医古文复习题参考一、单项选择题 1、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的咳义为() A.咳嗽 B.孩子 C.小儿笑D.小儿哭2、并平脉辨证中的平是() A.正常 B.恢复 C.通辨 D.通辩 3、而小人无良,致灾速祸的小人义指()A.恶人 B.我的仇敌 C.我 D.小儿 4、臣惟顽蒙,备食晋粟,犹识唐人击壤之乐中的惟义为()A.由于B.虽然C.只是D.但是5、时人谓之书淫的淫义为:() A.读书迷惑之人 B.读书邪乱之人 C.读书贪心之人 D.读书过份之人 6、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的亹读音是() A. di B. xng C. y D.wěi 7、翁春秋既高,乃徇张翼等所清中春秋修辞格是()A、拟人 B、委婉 C、借代 D、比喻 8、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中畎浍尾闾比喻()A.补益少, 消耗多 B.补益多,消耗少 C.补益多,消耗多 D.补益少,消耗少9、唯审谛覃思中覃义是() A.全面B.审察 C.深 D.通谭 10、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1 / 10寿中的一切义是() A.长久的B.夭折的 C.一般的 D.长生不老二、多项选择题1、《串雅》序指出走方医的缺点和弱点是()A.旁涉元禁,琐及游戏 B.游食江湖,货药吮舐 C.剽窃医绪,倡为诡异 D.刳涤魇迷,诧为神授 E.大率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2、下面含有定语后置的句子是() A.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 B.医之不朽者也 C.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 D.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E.唯土之信3、句中含有死亡义的是() A. 季子妇程氏刲股递进之,卒不起 B.民莹将捐馆舍 C. 即含不瞑 D.高年不禄 E.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 4、含有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 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B.翁穷昼夜是习 C.目惑玄黄 D.彼何荣势之云哉 E.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医书中常提到的“四诊”是指望、闻、问、______。
2. “医圣”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是《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指的是外感热病,而“杂病”则是指除伤寒以外的其他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3.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其中“脾”主要负责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其中“气”主要是指人体内的一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血”则是指______。
5.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针刺,而“灸”则是指使用______进行治疗。
答案:1. 切2. 杂病3. 运化水湿4. 血液5. 艾叶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气”之一?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C2. 以下哪项是中医的“五味”之一?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D3. 中医认为,人体的哪个脏腑与情绪“怒”相对应?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4. 在中医理论中,哪个脏腑被认为是“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六淫”邪气之一?A. 风B. 寒C. 湿D. 火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的“五行学说”。
答案: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以此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3. 简述中医对“阴阳”的理解。
答案:中医中的“阴阳”是描述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是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的基础。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字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A. 《黄帝内经》B. 《山海经》C. 《说文解字》D. 《礼记》答案:C2.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诊法,其中“切”指的是?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脉答案:D3. 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医家之祖”?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B4. “金匮要略”是哪位医家的主要著作?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5. “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五运”指的是?A. 五行B. 五脏C. 五味D. 五色答案:A6.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其中“五行”包括以下哪些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青、赤、黄、白、黑答案:A7. “四气五味”是中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金、木、水、火D. 心、肝、脾、肺答案:A8.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中“八纲”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B. 五脏、六腑、经络、气血C. 风、寒、暑、湿、燥、火D. 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答案:A9. “脏腑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脏腑”指的是?A. 五脏六腑B. 十二经络C. 奇经八脉D. 任督二脉答案:A10.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A. 银针B. 钢针C. 金针D. 铜针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著作属于中医经典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ABCD12. 中医的“四诊”包括以下哪些?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BCD13. “五行”与“五脏”相对应,下列哪些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木-肝B. 火-心C. 土-脾D. 水-肾答案:ABCD14. “六淫”是中医病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D15. “七情”是中医情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喜B. 怒C. 忧D. 思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以________为中心的整体。
医古文复习资料
医古文复习资料1.课文《扁鹊传》节选自(《史记》)2.以下对“随俗为变”解释正确的一项是(随着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气与病变需求,而改变行医科目。
)3.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遇”意为(接待)4.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
“贵”意为(尊重)5.奠定中医辨证原则基础的著作是( 《伤寒杂病论》)6.以下句子代表“死”的婉言是( 弃捐填沟壑)7.闻病之阳,论得其阴。
“阳”是指,“阴”是指( 病证病因)8.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末”、“本”表示( 名利身体)9.关于葛洪表述错误的一项是(《素问》是其代表作)10.“外科鼻祖”是指(华佗)11.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砭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扁鹊说:“疾病处在皮肤肌肉之间,用汤药和热敷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疗部位;疾病处在血脉,用针灸和砭石的效力能达到的部位;疾病在肠胃,用药酒12.的效力能达到治疗的地方;如果病在骨髓,即使是掌管生死的神也没办法。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而。
动摇则穀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人体要活动,只是不能使身体疲惫罢了,身体活动,水谷的精气就能运化(消化吸收),血脉流通,病不得产生,比方象门轴每天转动,就不会腐烂。
13.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
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孔子说: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智慧的人,经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多听广记而懂得事理的人,又次一等。
14.夫大医之体, 欲得澄神内视, 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 不皎不昧。
优秀医生的风度,要做到思想纯正,随时自我检查,看上去很庄重大方,气度宽宏,不卑不亢。
15.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所以医生不能依仗自己的一技之长,一心去谋取财物,只能具有救助苦难的胸怀,纵然前往阴间地府,也会感到自己是很幸福的人。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於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並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16.要求:(1)请在原文上给以上文字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四要?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内守D. 劳逸结合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医学家的主张?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孙思邈3.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望”指的是?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闻病人的气味C. 询问病人的病史D. 切诊,即诊脉4. “五味”指的是?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涩C. 酸、甜、苦、咸、淡D. 酸、甜、苦、辣、淡5. 下列哪项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A. 创立了中医基础理论B. 系统论述了伤寒病的治疗C. 首次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D. 制定了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6.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其中“四气”指的是?A. 春、夏、秋、冬B. 风、寒、暑、湿C. 喜、怒、忧、思D. 酸、苦、甘、辛7.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A. 人体的三个主要脏器B. 人体的三个主要能量系统C. 人体的三个主要排泄系统D. 人体的三个主要防御系统8.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作用是?A.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 描述人体结构C. 指导药物的配伍D. 描述人体的生理功能9. “六淫”指的是?A. 风、寒、暑、湿、燥、火B. 酸、甜、苦、辣、咸、淡C. 喜、怒、忧、思、悲、恐D. 春、夏、秋、冬、长夏、短夏10. “七情”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A. 七种基本情绪B. 七种基本病因C. 七种基本治疗方法D. 七种基本药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两部分。
2.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木生______,火克金。
3.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正气”和“邪气”的平衡有关,其中“正气”指的是______。
医古文练习题(打印版)
医古文练习题(打印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中,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与______密切相关。
2.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辨证施治。
3.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药物的分类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三级分类法。
4.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5. 王叔和在《脉经》中详细论述了______种脉象,为后世脉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调和阴阳,平衡脏腑。
7.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辨证论治,因时制宜。
8.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
9.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补肾为本,调和阴阳。
10. 清代医家叶天士在《温热经纬》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清热解毒,凉血养阴。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及其对现代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2. 试述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六经辨证”体系及其临床应用。
3.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药物分类的方法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4.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的“治未病”原则有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现代中医临床实践进行分析。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王叔和在《脉经》中对脉诊的贡献及其对后世中医脉诊的影响。
2. 论述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的“阴阳平衡”治疗原则及其在现代中医临床的应用。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五行学说2. 辨证论治3. 草部、木部、金石部4. 治未病5. 二十四6. 调和阴阳7. 辨证论治8. 脾胃为后天之本9. 补肾为本10. 清热解毒二、简答题1.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主张通过调养身体,增强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
医古文复习题参考
医古文复习题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的“咳”义为()A.咳嗽 B.孩子 C.小儿笑 D.小儿哭2、“并平脉辨证”中的“平”是()A.正常 B.恢复 C.通“辨” D.通“辩”3、“而小人无良,致灾速祸”的“小人”义指()A.恶人 B.我的仇敌 C.我 D.小儿4、“臣惟顽蒙,备食晋粟,犹识唐人击壤之乐”中的“惟”义为()A.由于 B.虽然 C.只是 D.但是5、“时人谓之书淫”的“淫”义为:()A.读书迷惑之人B.读书邪乱之人C.读书贪心之人 D.读书过份之人6、“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的“亹”读音是()A.dié B.xìng C.yì D.wěi7、“翁春秋既高,乃徇张翼等所清”中“春秋”修辞格是()A、拟人B、委婉C、借代D、比喻8、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中”畎浍”“尾闾”比喻()A.补益少,消耗多 B.补益多,消耗少 C.补益多,消耗多 D.补益少,消耗少9、“唯审谛覃思”中“覃”义是()A.全面B.审察C.深D.通“谭”10、“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中的“一切”义是()A.长久的 B.夭折的 C.一般的 D.长生不老二、多项选择题1、《串雅》序指出走方医的缺点和弱点是()A.旁涉元禁,琐及游戏 B.游食江湖,货药吮舐C.剽窃医绪,倡为诡异 D.刳涤魇迷,诧为神授E.大率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2、下面含有定语后置的句子是()A.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B.医之不朽者也 C.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D.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E.唯土之信3、句中含有“死亡”义的是()A.季子妇程氏刲股递进之,卒不起 B.民莹将捐馆舍C.即含不瞑 D.高年不禄 E.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4、含有宾语前置的句子是()A.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B.翁穷昼夜是习 C.目惑玄黄D.彼何荣势之云哉 E.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5、句中具有“年”义的词语是()A.“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的“稔”B.“反复更秋”的“秋” C.“便繁台阁二十馀载”的“载”D.“没齿不忧”的“没齿”E.“传万祀而无昧”的“祀”6、含有使动义的句子是()A.庶厥昭章圣旨,敷畅玄言 B.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C.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 D.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 E.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7、句中含有“平民,百姓”义的词语是()A.“柳为布衣时过吾”的“布衣” B.“而小人无良”的“小人”C.“黔首共馀食”的“黔首” D.“拯黎元于仁寿”的“黎元” E.“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含灵”8、划线的词是形容词词尾的句子有()A.目眩然而不瞚B.从老得终,闷若无端C.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D.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E.多闻博识,知之次也9、以下表“病愈”义的是()A、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自考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自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其成书时间大约在: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唐朝2. 下列哪项不是《伤寒杂病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A. 太阳经B. 少阳经C. 阳明经D. 厥阴经3. “医圣”是指哪位古代医学家?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李时珍4.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风、寒、暑、湿、燥5.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切”指的是: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听病人的说话声音C. 询问病人的病情D. 触摸病人的脉搏6. 下列哪项不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分类?A. 上品B. 中品C. 下品D. 次品7. “四诊合参”是指哪四种诊断方法?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治C. 望、闻、切、治D. 望、闻、问、药8. 中医中的“八纲辨证”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9. 下列哪项不是《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的贡献?A. 编写了《本草纲目》B. 创立了温病学派C. 对药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D. 纠正了前人对药物的许多错误认识10. “治未病”是中医的重要治疗原则,其主要目的是: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的发生C. 加强病人的体质D. 缓解病人的症状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中医理论中的“精、气、神”被称为_________。
12. 《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强调的是_________。
13. 中医的“五行学说”认为,肝对应的五行元素是_________。
14. “医圣”张仲景的代表作《伤寒杂病论》主要论述了_________的治疗方法。
15. 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强调的是_________。
16. “四气”在中药学中指的是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1.“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贵”的意思是:(B)尊重。
2.“舍客长XXX过,扁鹊独奇之”中的“奇”,可释为:(D)认为……奇异。
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C)征召。
4.“XXX乃使弟子厉针砥石”中,“厉”的意思是:(A)研磨。
5.“太祖闻而XXX,XXX常在左右”中,“太祖”是:(C)庙号。
6.“XXX舍去,妇稍小差”中,“稍”意思是:(B)逐渐。
7.“XXX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B)四肢的病。
8.“得诸见闻,班班可纪”中,“纪”的意思是:(B)通“记”。
9.“XXX没而微言绝”中的“没”义为:(C)死亡。
10.“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的词义是:(D)节取。
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B)从前。
12.“省病问疾,务在口给”中的“口给”意思是:(D)口才敏捷。
1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的“赍”意思是:(B)拿着。
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A)使木材弯曲。
15.“时于先生郭子斋堂”中“斋堂”指(B)书房。
16.“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A)接续。
17.“XXX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C)体弱多病之人。
18.“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的“式”的意思是(A)用。
19.“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C)逐渐。
20.“XXX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D)句首语气助词。
21.“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中“锡”的意义是(B)通“赐”。
22.“藏府治内,经络治外”中的“治”可解释为(A)主宰。
D吾闻此言,心中大喜。
B此事传闻已久,不可轻信。
改写建议:23.“因为自己见识浅陋,能力小而责任重,所以勉力避免出现失误。
”24.“‘木敷者,其叶发’中‘发’的意思是草木的新叶生长。
”25.“‘黔首共余食,XXX也’中‘黔首’与‘鄙人’‘苍生’‘布衣’的意义不同,指的是平民。
医古文考试复习题.doc
医古文考试复习题一、单项选择1、“过邯郸,闻贵妇人,即舄带下医。
"的“过”义为:来到《扁鹊传》2、“游学徐土,兼通数经”的“游学”义为:到外地学习《华佗传》3、“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的“居”义为:过了《丹溪翁传》4、“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的“焉义为:语气助词,“呢”《伤寒论•序》5、“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的“思过半”义为:收益很多《伤寒论•序》6、“明堂阙庭,尽不见察”的“见”义为:相当于“被”《伤寒论•序》7、不含宾语前置的句子是:“多文博识,知之次也”《伤寒论•序》8、“而命世奇杰,时时出焉”的“命世”义为:闻名于世《黄帝内经素问注•序》9、“岁月既淹,袭以成弊”的“淹”义为:长久《黄帝内经素问注•序》10、“六气之中,君相两火无论已”的“已”义为:通“矣”《温病倏辨•叙》11、“迨试而辄困,亦知其术之疏也”的“困”义为:行不通《温病倏辨•叙》12、“咸知溯原《灵》、《素》,问道长沙”的“溯”意为:通“源”,探求《温病彳康辨,叙》13、“咸知溯原《灵》、《素》,问道长沙”的“问道长沙”意为:向张仲景的著作求教《温病倏辨•叙》14、“是书一出,子云其人必当旦暮遇之”的“旦暮”义为:很快《温病中条辨•叙》15、“吴子以为然,遂相与评鹭而授之梓”的“梓”义为:印刷出版《温病倏辨•叙》16、“请试粗论之”的“请”义为:请允许我《养生论》17、“渠亦不自省其遏”的“渠”义为:他《汗下吐三法盍治病言全》18、“颇甚则传久而难已”的“颇”义为:稍微《汗下吐三法盍治病言全》19、“所以该治病之法”的“该”义为:通“赅”《汗下吐三法盍治病20、“补者,以毂肉果菜养口体者也”的“口体”是义偏于:体《汗下吐三法盍治病21、“故孥者必硝博桎酱源,精勤不倦,不得道11途gr的“博桎酱源”义为:广泛而深入地探究医学的本源《大医精诚》22、“珍羞迭荐”的“迭”义为:交替《大医精诚》23、“叶枯不落,花槁不零”的“零”义为:零落《本草纲目》24、“有嫉妒性成,排捞舄事,陶若同心,隐舄浸溜,是非^倒,朱紫混淆。
医古文试题
1. “和鹊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中“犹或”义为 ( )A.如果B.如同C.尚且D.有时2. “今之处药,或有恶火者,必日之而后咀”中“日”义为 ( )A.天天B.晒C.每日照晒D.悉心3. “盖前人作法,后人因焉”中“因”义为 ( )A.因此B.因为C.理由D. 因袭4. “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中“已”义为 ( )A.停止B.治愈C.诊断明确D.语气助词,矣5. “当凌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中“如”义为 ( )A.词尾,无义B.停泊C.前往D.如何6.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中“张”义为 ( )A.张开B.扩张C.建立D.具有7.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二句出自 ( )A. 《进学解》B. 《兰亭集序》C.《前赤壁赋》D. 《陈情表》8. “父以授子,师以传弟”中“以”义为 ( )A.因而B.因此C.把D.借助9. “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的“焉”字义为 ( )A.哪里B.于之C.于此D.怎么10. 《史记》的作者为( )A.东汉的司马迁B.西汉的司马光C.西汉的司马迁D.东汉的司马光11.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的“信”字义为 ( )A.确实B.相信C.可能D.严重12. “比按《仓公传》,其学皆出于《素问》,论病精微”中“比”义为 ( )A.等同B.等到C.类比D.一起13.指出下列句中的“顾”字作范围副词“只是”义的句子 ( )A.熊经鸱顾,引輓腰体B.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C.顾无以报,愿惠一言,识区区之感焉D.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D B D A C A D C A C A D C。
《医古文》复习
《医古文》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贵”的意思是:( B )A 高贵B 尊重C 尊贵D 富贵2.“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中的“奇”,可释为:( D )A 奇怪B 惊奇C 使……奇异D 认为……奇异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 C )A 回避B 要求C 征召D 宠爱4.“扁鹊乃使弟子厉针砥石”中,“厉”的意思是:( A )A 研磨B 锋利C 厉害D 针灸5.“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 C )A 谥号B 年号C 庙号D 别号6.“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意思是:( B )A 稍微B 逐渐C 很快D 一点儿7.“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 B )A 轻微的病B 四肢的病C 体表的病D 严重的病8.“得诸见闻,班班可纪”中,“纪”的意思是:( B )A 纪念B 通“记”C 回忆D 纲纪9.“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中的“没”义为:( C )A.没有B.沉没C.死亡D.隐没10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 A )A接续B属于C种类D通“嘱”,嘱托11 “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 C )A衣食粗劣之人B品质恶劣之人C体弱多病之人D处境险恶之人12 “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的“式”的意思是( A )A用B通“试”C法式D形式13.“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 C )A浸润B久远C逐渐D已经14.“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 D )A表谦副词B大德C洪大D句首语气助词15.“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中“锡”的意义是( B )A.金属之一B.通“赐”C.帮助D.奖赏16.“藏府治内,经络治外”中的“治”可解释为( A )A.主宰B.治疗C.治理D.正常17.“因敢忘陋效颦,勉图蚊负”中“蚊负”比喻( B )A.见识浅陋B.能力小而责任重C.力不从心D.事物繁多,数不胜数18 “木敷者,其叶发”中“发”字含义为:( C )A.开放B.萌芽C.草木枝叶凋落D.发现19.“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中“黔首”和下列词语意义不同的是:( A )A.鄙人B.苍生C.平民D.布衣20.“圣智不能欺也”中“欺”的正确含义是:( A )A.超越B.欺骗C.诬陷D.轻视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词语表示“病愈”的是:(ABC )A “吾疾其遂瘳矣乎”中的“瘳”B “其后服人参膏尽数斤,病已”中的“病已”C “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中的“病如失”D “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中的“起”E “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中的“少”2.以下不含有偏义复词的是:(ACDE )A 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
医古文复习题参考
医古文复习题参考医学古文是指中医学中所使用的古代文献材料,主要包括医书、方剂、医案等。
对于学习中医和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人来说,掌握医学古文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医学古文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研读医学古文,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医学古文,本文将提供一些医学古文复习题参考,供大家参考。
1. 以下是《伤寒杂病论》中的一段古文,请翻译其中的关键词汇:“微弱虚劳,最为重恶,肆行头项,上踣䪸䪾,……恶后重发。
”2. 请列出《金匮要略》中所描述的八种脉象及其所指的疾病。
3. 请解释《温病条辨》中所提到的“温病里急后重”。
4. 请解释《本草纲目》中所列举的长生草的药用功效。
5. 请解释《千金方》中所提到的“夜卧北斗,含白菜根汁”。
6. 请解释《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雷公属肝”之说。
7. 请解释《伤寒杂病论》中所提到的“寒饮恶食”。
8. 请解释《千金方》中所提到的“三焦”之说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通过复习这些医学古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提高我们的中医水平。
古文复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中医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提高我们阅读复杂医案和医书的能力。
同时,通过复习医学古文,我们还可以更好地应用中医理论于实际临床工作中,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总而言之,医学古文对于学习和应用中医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复习医学古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提高我们的中医水平。
希望以上复习题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医学古文知识,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者仁心”最早出自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答案:C2.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大方法,其中“望”指的是什么?A. 听诊B. 问诊C. 观察D. 切脉答案:C3.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古代名医的主张?A. 华佗B. 张仲景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C4. “药食同源”这一理念最早见于哪部典籍?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本草纲目》D.《千金方》答案:B5. “五味入五脏”中的“五味”指的是哪五种味道?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甘、咸C. 酸、甜、苦、辛、咸D. 酸、甜、苦、辛、辣答案:C6. “心主血脉”这一说法出自哪部古籍?A.《难经》B.《素问》C.《灵枢》D.《伤寒杂病论》答案:B7. “肾藏精”这一理论在中医中有何意义?A. 肾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B. 肾是人体储存精气的地方C. 肾是人体排泄废物的器官D. 肾是人体调节水液的器官答案:B8. “肝主疏泄”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肝脏负责排除体内毒素B. 肝脏负责调节情绪C. 肝脏负责调节血液D. 肝脏负责消化食物答案:B9. “脾主运化”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脾脏负责消化食物B. 脾脏负责调节情绪C. 脾脏负责调节血液D. 脾脏负责排泄废物答案:A10. “肺主皮毛”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肺脏负责皮肤和毛发的生长B. 肺脏负责调节呼吸C. 肺脏负责调节情绪D. 肺脏负责调节血液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诊断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治病原则?A. 调和阴阳B. 治病求本C. 预防为主D. 对症下药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养生方法?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调摄D. 劳逸结合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常用药材?A. 人参B. 黄芪C. 甘草D. 茯苓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常用治疗方法?A. 针灸B. 拔罐C. 按摩D. 草药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古文”是指:A. 古代医学文献B. 古代医学论文C. 古代医学经典D.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和文体答案:D2. 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医家之祖”?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答案:A3. “医古文”中“医”的含义是:A. 医学B. 医生C. 医术D. 医药答案:A4. “医古文”中“古文”的含义是:A. 古代文献B. 古代文体C. 古代语言D. 古代文化答案:B5. “医古文”的研究对象是:A. 古代医学文献B. 古代医学论文C. 古代医学经典D.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和文体答案:D6. “医古文”的研究方法包括:A. 文本分析B. 历史研究C. 语言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医古文”的研究目的不包括:A. 理解古代医学文献B. 传承古代医学知识C. 创新现代医学理论D. 研究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和文体答案:C8. “医古文”中“医”字的本义是:A. 治病B. 医生C. 医术D. 医药答案:A9. “医古文”中“古文”的“古”字指的是:A. 古代B. 古代文献C. 古代文体D. 古代语言答案:A10. “医古文”的研究内容不包括:A.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特点B.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体特点C.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化内涵D. 现代医学文献的翻译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医古文”的研究意义包括:A. 传承古代医学知识B. 理解古代医学文献C. 促进现代医学发展D. 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答案:ABCD12. “医古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特点B.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体特点C.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化内涵D. 古代医学文献的翻译技巧答案:ABC13. “医古文”的研究方法不包括:A. 文本分析B. 历史研究C. 语言分析D. 数学建模答案:D14. “医古文”中“医”字的引申义包括:A. 医生B. 医术C. 医药D. 医疗答案:ABCD15. “医古文”中“古文”的“古”字的含义包括:A. 古代B. 古代文献C. 古代文体D. 古代语言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免费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免费医古文,即医学古文献,是研究古代医学文献的学科,它涵盖了古代医学理论、诊疗方法、药物学等多方面内容。
学习医古文对于理解中医的发展历程和深化医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医古文试题及答案的样例,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医学著作被誉为“医家之圣”,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答案:A2.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A. 四季养生B. 五脏六腑C. 经络学说D. 病因病机答案:A3.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风、寒、暑、湿、燥D. 酸、苦、甘、辛、咸答案:A4.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思想,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神农本草经》答案:A5. 以下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黄帝内经》中的“三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焦、中焦、下焦7.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答案:切8. “五味”在中医中指的是酸、苦、甘、辛、______。
答案:咸9. 中医认为,人体的基本体质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痰湿。
答案:气虚、阳虚、阴虚、湿热10.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包括表里、寒热、虚实、______。
答案:阴阳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它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预防医学理念。
12. 解释“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古文复习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在“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中,“一”的意义是:A .一概B .一律C .专一 D. —切E. —时2.在“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中,“物”的意义是:A .器物B .外物C .万物D.众人E.物质3.在“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中,“叩”的意义是:A .敲出B .叩头C .请教D.考核E.学习4.在“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中,“举”的意义是:A .救治B .举起C .翘起D.抬起E.推崇5.在“私自虞,与二子诀,二子哭,道路相传谓予死矣”中,“虞”的意义是:A .顾虑B .忧虑C .思虑D.考虑E.欺骗6.在“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中,“则”的意义是:A .而B .去卩C .皆D.乃是E.方法7.在“施行不易,披会亦难”中,“披”的意义是:A .批阅B .翻阅C .检阅D.阅览E.研阅8.在“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中,“一切”的意义是:A .一概B .一样C .全部D.普通E.永久9.在“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中,“转”的意义是:A.反而B .转变C.返回D.旋转E.颠倒10.在“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于《补论》条下”中,“具”的意义是:A .具备B .陈述C .排列D.写作E.全都11.在“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以”的意义是:A .因此B .通“已”,已经C .因而D.而且E.以至于12.在“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中,“谋”的意义是:A .商量B .谋划C .探讨D.合E.联系13.在“新秋月华露湛,星润渊澄”中,“湛”的意义是:A .浓厚B .深沉C .浸润D.沉没E.澄清14.在“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中,“定分”的意义是:A .固定的寿限B .一定的比例C .限定的分量D .固定的年分E .确定的比例15.在“或尊贵执言难抗”中,“执言”的意义是:A .持论B .偏执之言C .固执之言D.提出的意见E.所说的话16.在“航千仞之渊”中,“仞”的意义是:A .通“韧”B .通“刃”C .险恶D .周制七尺E .古长度单位,周制八尺17.在“皆可以胜百钧,驰千里”中,“胜”的意义是:A.尽B .负担C .禁止D.战胜E.经受得住18.在“时惟伯嘉纳公持部使者节来蒞浙东,慎简群材”中,“简”的意义是:A .取用B .选择C .简朴D.简易E.简化19.在“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焦烂,必一溉者后枯”中,“偏”的意义是:A .不全B .不正C .独D.仅E.止20•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中哪个词义与“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中“怀抱”的意义接近:A •厥身已斃,神明消灭B •精神不能止邪气C •有意气之私厚而荐者D •意多忧者,慰安云伪E •性好吉者,危言见非多项选择题21 •下面各组是通假字的是:A .涂——途B .以——已C .睫——瞬D.文——纹E.偏——遍22.下面含有“偏义复词”的是:A •询谋得失,深遂夙心B •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C •沾濡汗出,因上著粉D •阳若同心,阴为浸润E •以推及物之仁23.下面的字在《康熙字典》中查“门”这个部首的是:A .闻B .问C .闺D.阁E.扪24.下面可表示“到……去”之义的词是:A .之B .止C .诣D.造E.适25.下面画线部分为“名词作状语”的是:A .使人手摸知所在B .留淫日深,著于骨髓C .若人无病,粱肉而已D .病之去也,粱肉补之E .然而其面不衣何也二、填空题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①,《尔雅》是我国最早的②。
2.涕的古义是①,今义是②,属于词义演变中的③。
3.古书文字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讹、衍、夺、①、②。
4.用汉语拼音表示“佯:于良切”①。
5.“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出自①,意为②。
三、词语注释1.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凑.于道。
_________2.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
_________3.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
_________4.索隐于傅岩,收钓于渭滨,无令泥滓久浊清流。
________5.缀于枝叶,宛若结成。
_________6.即操医师之术者,亦跋前疐后.之时也。
__________7.是谓冥冥,莫知其形。
_________8.询知患咳经月.,行动气喘。
________9.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
________10.趋世之士,驰竞浮华。
________11.与桐雷众记,颇或踳驳。
__________12.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
__________13.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
_________14.病斯世之贸贸.也,述先贤之格言。
_________15.从老得终,闷若无端。
_________16.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__________17.失时之序,天道不几顿.乎 _______18.盖人之生也,顾.夏虫而却笑。
_______19.妄谓人愚我明,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
________20.见.几.者.宁袖手自珍,其为害岂小哉! _____四、词义辨析[ 治]1.遂治装出游。
______2.血脉治也,而何怪 ______[ 顾]1.熊颈鸱顾,引挽腰体。
_______2.顾其方旁涉玄禁,琐及游戏。
_________[ 多]1.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
_______2.子幸赐之一言,多贾君之善。
_________[ 少]1.纵少觉悟,咸叹恨于所遇之初。
2 .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_______[ 然]1 .将军以为不然。
佗舍去。
_________2.大率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
五、今译下文1 .臣以尪弊,迷于道趣,因疾抽簪,散发林阜,人纲不闲,鸟兽为群。
2 .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3.好学之士,咸知向方;而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
其粗工则又略知疏节,未达精旨,施之于用,罕得十全。
六、阅读圣人设医道以济夭枉俾①天下万世人尽天年博世济众仁不可加②矣基后继圣开学造极经汉长沙太守张仲景以颖特之资径造阃奥③于是采摭群书作伤寒杂病论方合十六卷以淑④后学遵而用之困甦废起⑤莫不应效若神跡其功在天下犹水火谷粟然是其书可有而不可无者也惜乎后之传者止得十卷而六卷则亡之宋翰林学士王洙偶得杂病三卷于蠧简⑥中名曰金匮方论即其书也丰城之剑不终埋没何其幸耶林亿等奉旨校正并板行于世今之传者复失三卷岂非世无和氏而至宝妄伦⑦于荆石欤仆幼嗜医书旁索群隐乃获于旴之丘氏遂得与前十卷表里相资学之者动免掣肘⑧呜乎张茂先尝言神物终当有合是书也安知不有所待而合显于今也故不敢秘特勒诸⑨梓与四方共之由是张氏学不遗轩岐之道昭著林林总总寿域同跻⑩岂曰小补之哉后至元庚辰岁七夕日樵川玉佩邓珍敬序(《金匮要略方论》元•邓珍序)要求:1 .给上文断句2 .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医古文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 2.D 3 .C4.A5.B6.D7.B8.D9.A10.B11 .B12.D13.A14.A15.C16.E17.E18.B19.C20.D21.AB 22 .AB 23 .CD 24 .ABCDE 25.AB二、填空题1 .①字典②词典2 .①眼泪②鼻涕③词义范围转移3.①倒②错简4.①(y 廿+⑴ cn2aygnS5.①《易经》②变化运用、推广施行三、词语注释三、词语注释1 .汇聚2.比喻见识短浅3.加热药汤4.自谦之词,意谓自己乃无能之辈5.好像6.比喻进退两难7.形容微茫难测8.一个月9.长寿10 .追逐世俗名利11.错杂12.蒸通“燕” ,蒸人指众人13 .残缺不全14.通“眊眊” ,指昏聩不明15.糊里糊涂的样子16.没有知识的浅薄文人17.败坏18.看19 .草率鲁莽20.洞察隐微的人四、词义辨析治:1.整理2 . 正常安定顾:1 .回头看2 .只是多:1.常常2 . 赞扬少:1.稍.轻视然:1.对2 .这样五、今译下文1 .我因为患风痹,沉迷于学术旨趣研究,由于疾病而屡荐不仕,散发于山林之中,对人伦纲纪不熟悉,与飞鸟走兽相依伴。
2.子南一早就到了沈明生家,脸上充满怒气,指责沈明生轻易使用紫河车,而大大夸奖那位医生有先见之明,完全不说曾服用过寒凉药物,而且要求沈明生必须有效,一定痊愈才肯罢休。
3.喜爱学习的医生都知道趋向正道,但是贪求常规的医生仍旧各自认为老师的学说正确,厌恶听取高明的理论。
那些技术不高明的医生又只稍微了解一些粗浅的内容,不能明白精辟的含义,在医疗实践中运用它,很少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六、阅读1 .断句圣人设医道以济夭枉。
俾①天下万世人尽天年。
博世济众。
仁不可加②矣。
其后继圣开学。
造极经妙。
著于时。
名于后者。
和缓扁仓之外。
亦不多见。
信斯道之难明也欤。
汉长沙太守张仲景。
以颖特之资。
径造阃奥③。
于是采摭群书。
作伤寒杂病论方。
合十六卷。
以淑④后学。
遵而用之。
困甦废起⑤。
莫不应效若神。
跡其功在天下。
犹水火谷粟然。
是其书可有而不可无者也。
惜乎后之传者。
止得十卷。
而六卷则亡之。
宋翰林学士王洙偶得杂病三卷于蠹简⑥中。
名曰金匮方论。
即其书也。
丰城之剑。
不终埋没。
何其幸耶。
林亿等奉旨校正。
并板行于世。
今之传者。
复失三卷。
岂非世无和氏。
而至宝妄伦⑦于荆石欤。
仆幼嗜医书。
旁索群隐。
乃获于旴之丘氏。
遂得与前十卷表里相资。
学之者动免掣肘⑧。
呜乎。
张茂先尝言。
神物终当有合。
是书也。
安知不有所待而合显于今也。
故不敢秘。
特勒诸⑨梓。
与四方共之。
由是张氏学不遗。
轩岐之道昭著。
林林总总。
寿域同跻⑩。
岂曰小补之哉。
后至元庚辰岁七夕日。
樵川玉佩邓珍敬序。
(《金匮要略方论》元•邓珍序)2 .解词①俾:使②加:超过③阃奥:奥妙④淑:善⑤困甦废起:病人康复、痊愈⑥蠹简:虫蚀之书⑦伦:通“沦”,埋没⑧掣肘:从旁牵制⑨诸:之于⑩跻:到达3 .今译此后继往圣,开来学,登峰造极,臻至高妙,著称于当时,留芳于后代的人,医和医缓、扁鹊仓公之外,世不多见,医道的确难以精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