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中医院复审优势病种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方案讲课讲稿
慢性心衰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慢性心衰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ed7d7959eef8c75fbfb3f1.png)
1
心衰定义
❖ 心衰是任何原因初始心肌损伤(如心梗、心肌 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脏 结构和功能低下.
❖ 主要表现:呼吸困难、无力和体液潴留. ❖ 心衰是进行性病变,一旦开始,即使没有新的心
肌损害,临 床也处于稳定阶段,但心肌重构仍 不断发展.
2
心衰机制
❖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
❖特征:
❖ 1.伴胚胎基因再表达的病理性心肌细胞肥大, 致收缩力降低,寿命缩短;
❖ 2.心肌细胞凋亡是心衰由代偿向失代偿的转 折点;
❖ 3.心肌细胞外基质过度纤维化或降解增加.
❖ 4.临床表现为心肌肌重和心室容量增加及心
室形状改变,横径增加呈球形.
3
流行病学特点
❖ 人群中心衰患病率为1.5%-2.0%.65岁以上为 6%-10%.过去40年心衰死亡增6倍.
❖ 1.有体液潴留均应使用,且应尽早使用(1类,A 级)
❖ 2.应与ACEI和β阻滞剂联用(1类,C级) ❖ 3.襻利尿剂应首选.噻嗪类仅用于轻度液体潴
留者、伴高血压和肾功能正常者(1类,B级)
13
❖ 4.小剂量开始 HCT(氢录噻嗪)25mg/d,Lasix20mg/d,托塞米
10mg/d),逐渐加量.HCT100mg/d已达最大效应. 呋塞米剂量不受限制.症状控制,即以最小剂 量维持. ❖ 5.注意副作用,电解质紊乱,低血压. ❖ 6.出现利尿剂抵抗除静注呋塞米外,可2种或 以上利尿剂联用,也可短期内应用多巴胺100250μg/min静滴.
14
ACEI应用要点 ❖ 1.全部慢性心衰均须用ACEI,除禁忌,终身应
用.阶段A也可用. ❖ 2,ACEI 禁忌证
①对ACEI有致命不良反应.②无尿性肾衰或妊 娠妇女. ❖ 慎用:①双侧肾动脉狭窄.②血肌酐 >265.2μmol/L(3mg/dl);③高血钾 (>5.5mmol/L);④低血压(<90mmHg),经处理 后决定是否再用;⑤左室流出道梗阻(主窄,梗 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 3.一般与利尿剂合用,如无液体潴留也可单用. ❖ 4.ACEI与β阻滞剂合用有协同作用.与阿司匹15 林合用无不良作用,对冠心病利大于弊.
慢性心力衰竭诊疗常规+课件
![慢性心力衰竭诊疗常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9c39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1.png)
VS
详细描述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 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全身 组织灌注不足的一组综合征。患者可表现 为血压下降、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尿量 减少等症状。处理措施包括快速补液、应 用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等,以维持生 命体征稳定。
其他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
总结词
慢性心力衰竭还可并发其他多种并发症,需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慢性心力衰竭诊疗常 规 课件
汇报人: 202X-12-21
contents
目录
• 慢性心力衰竭概述 •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方法 • 慢性心力衰竭的预防与保健 • 慢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 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与预后评估
01
慢性心力衰竭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临 床综合征,通常由心脏结构或功 能异常引起,导致心室充盈和( 或)射血能力受损。
解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利尿剂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 体液潴留,减轻心脏负担,改善
心功能。
利尿剂的种类繁多,常用的有袢 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等,根据
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ACE抑制剂的应用
ACE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 ,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ACE抑制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心功能,延缓疾 病进展。
CHF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常出现活动耐量下降、疲劳
等症状。
增加再入院率
CHF患者的病情容易反复,需 要多次入院治疗。
增加死亡率
CHF患者的死亡率较高,特别 是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二甲中医院复审优势病种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方案
![二甲中医院复审优势病种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9a570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5.png)
二甲中医院复审优势病种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方案第一篇:二甲中医院复审优势病种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方案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3-心衰病心衰病诊疗方案(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病是以心悸、怔忡、气喘、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诸脏,是本虚标实之证。
本病属于现代医学“慢性心力衰竭”范畴。
一、病名:1、中医病名:心衰病2、西医病名:慢性心力衰竭二、诊断(一)中医诊断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中有关标准执行。
(二)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诊断。
诊断必须尽可能明确病因、并对功能状态、容量状态以及患者预后作出评估。
三、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论治(1)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党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芪25g、黄精15g、玉竹15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0g、当归10g、川芎15g、赤芍15g、车前子15g、冬瓜皮20g加减法:气虚甚者加人参、白术;阴虚重者加太子参、生地、天门冬;瘀血重加丹参、益母草;兼痰热内阻加枳实、竹茹、瓜蒌;便秘者加郁李仁、大黄。
失眠甚加酸枣仁、夜交藤、龙骨。
辨证使用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血府逐瘀汤口服液;生脉注射液。
(2)阳气亏虚、血瘀水停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诊疗讲课文档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诊疗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029e3d6af45b307e971973c.png)
➢利尿剂必须最早应用,因利尿剂缓解症状最迅速,数小时或数天
内即可发挥作用,而ACEI、β受体阻滞剂则需数周或数月。
第三十三页,共60页。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利尿剂(Ⅰ类,A级) ➢利尿剂应与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I类,C级)。 ➢襻利尿剂应作为首选。噻嗪类仅适用于轻度液体潴留、 伴高血压和肾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I类,B级)。 ➢利尿剂通常从小剂量开始(氢氯噻嗪25 mg/d,呋塞 米20 mg/d,托塞米10 mg/d),逐渐加量。氢氯噻嗪
心力衰竭的病因
二、心脏负荷过重 ➢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
左、 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
➢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
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 血、甲亢
第十二页,共60页。
➢感染
心力衰竭的诱因
第三十六页,共60页。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Ⅰ类,A级) ➢从极小剂量开始,如能耐受则每隔1-2周剂量加倍,一旦达
到最大耐受量即可长期维持应用。
➢起始治疗后1-2周内应监测血压、血钾和肾功能,以后定
期复查。肌酐增高<30%为预期反应,不需特殊处理,但应
加强监测。肌酐增高>30% 一50%为异常反应,ACEI应减 量或停用。
第二十九页,共60页。
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评估
第三十页,共60页。
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评估
其他生理功能评价
1.血浆脑钠肽 (BNP) 测定:有助于心衰诊断和预后判断。CHF包括症状性和 无症状性左室功能障碍患者血浆BNP水平均升高。BNP可用于鉴别心源性 和肺源性呼吸困难,BNP正常的呼吸困难,基本可除外心源性。血浆高水 平BNP预示严重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的发生。多数心衰患者BNP在400pg/ml以 上。BNP<100pg/ml时不支持心衰的诊断;BNP在100~400pg/ml之间还应考 虑其他原因,如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心衰代偿期等。 2.心脏不同步:心衰常并发传导异常,导致房室、室间和(或)室内运动不 同步。房室不同步表现为心电图中P-R间期延长,使左室充盈减少;左右心室间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心衰病诊疗方案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心衰病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ae223e58fafab068dc0205.png)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心衰病诊疗方案(慢性心力衰竭)一、概述心衰病是以心悸、怔忡、气喘、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诸脏,是本虚标实之证。
本病属于现代医学“慢性心力衰竭”范畴。
中医病名:心衰病;西医病名:慢性心力衰竭。
二、诊断【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Framingham 心衰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诊断。
诊断必须尽可能明确病因、并对功能状态、容量状态以及患者预后作出评估。
【中医辨证分型】1.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阳气亏虚、血瘀水停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3.心肺气虚、痰瘀饮停症状: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症状: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肢肿,或夜高卧。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
或口干咽燥。
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三、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坐位,必要时吸氧,心电、血压和指端血氧饱和度监测。
(2)针对病因和诱因的治疗。
(3)纠正心衰的药物治疗。
(4)心衰的非药物治疗。
(5)其他伴随疾病和合并症的治疗,如心律失常、肾病、呼吸系统疾病、贫血、睡眠呼吸障碍、甲状腺疾病等。
2.中医中药辨证诊治(1)气阴两虚、心血瘀阻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党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芪25g、黄精15g、玉竹15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0g、当归10g、川芎15g、赤芍15g、车前子15g、冬瓜皮20g。
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治疗培训课件
![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治疗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fdd0416bec0975f565e291.png)
2/25/2021
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治疗
18
• ACEI起始治疗后1~2周内应监测血压、血 钾和肾功能,以后定期复查。肌酐增高 30%~50%为异常反应,ACEI应减量或停用。 合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时,ACEI应减量,并立
即应用襻利尿剂。有肾功不全时(肌酐》 265)禁用。
2/25/2021
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治疗
16
• 利尿剂抵抗的处理对策:呋塞米静脉注射40 mg,继以持续静脉滴注(10~40 mg/h),可2种 或2种以上利尿剂联合使用,或短期应用小剂 量可增加肾血流的药物。(多巴胺)
2/25/2021
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治疗
17
ACEI与ARB
• 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全部慢性心 衰患者必须终身应用ACEI,阶段A人群也 可应用。ACEI一般与利尿剂合用,如无液 体潴留亦可单独应用。ACEI与β受体阻 滞剂合用有协同作用,与阿司匹林合用对 冠心病患者利大于弊。
2/25/2021
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治疗
15
• 应用过程中,如出现低血压和氮质血症而患 者已无液体潴留,则可能是利尿剂过量、血 容量减少所致,应减少利尿剂剂量。如患者 有持续液体潴留,则低血压和液体潴留很可 能是心衰恶化、终末器官灌注不足的表现,
应继续利尿并短期使用能增加肾灌注的药 物如多巴胺。
2/25/2021
心衰周 3.水确肿定心衰的病因 4.识别与心衰及其治疗相关的并存疾病 5.评价症状的严重性
2/25/2021
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治疗
2
• 6.评估预后 7.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 8.与病人及其亲属探讨病情及处理原理 9.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10.监测进展并予以相应的处理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b37fb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6.png)
CRT适用于QRS波群宽度≥120ms、窦性心律且左心室射血 分数≤35%的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双心室起搏改善心 室间不同步,增加心室排空和充盈,减少二尖瓣反流,提高 射血分数。
效果评价
多项研究表明,CRT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运动耐量和生存率。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对CRT无反应或反 应不佳,可能与患者选择、电极位置、程序设置等因素有关 。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 与治疗
汇报人:xxx
2024-05-02
目录
Contents
• 慢性心力衰竭概述 • 慢性心力衰竭评估方法 • 药物治疗策略与实践 •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康复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途径
01 慢性心力衰竭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主要由于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变 化,进而引发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 体液潴留(如水肿)等。病情严 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肺水肿 等症状。
分型
根据心力衰竭的部位和程度,可 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 衰竭。其中,左心衰竭最为常见 。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检查结果,可作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具体标准包 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心室扩大或肥厚 等。
定义
发病机制
心肌损伤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这些因素导致 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等病理过程,最终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 亡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
慢性心力衰竭科普讲座PPT课件
![慢性心力衰竭科普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6b2b1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4.png)
什么是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会感到气短、乏力、水肿等症状, 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 的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
**呼吸困难**:轻度活动或休 息时都会感到气短,无法正常 呼吸。 **乏力**:感觉很、腿和腹部出现肿胀,甚 至有压痛感。 **胸闷**: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 状。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慢性心力衰竭的危害
**影响预后**:随着时间的推 移,慢性心力衰竭病情会不断 加重,患者的症状也会不断恶 化,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慢性心力衰竭 的预防和治疗
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 :戒烟限酒、注意饮食健康、适度运动 等,可以减少患病的风险。对于已患慢 性心力衰竭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 律地服用药物,并注意日常生活的细节 。
前言
本次讲座的目的是普及慢性心力衰竭的 相关知识,让大家了解该疾病的症状、 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公 众的健康意识。
什么是慢性心 力衰竭?
什么是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 ,是指心脏受损或负荷过重, 不能顺利地将血液输送到身体 各个部位。
慢性心力衰竭不是单一的疾病 ,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 征,包括心肌梗死、高血压、 冠心病等。
慢性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治疗**:目前治疗慢性心力 衰竭的药物主要包括洛贝林、 贝他类、ACEI(血管紧张素转 化酶抑制剂)等。对于严重病 例,可采用心脏手术、病因治 疗、机械辅助等治疗措施。
结语
结语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疾 病,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出现类似于呼 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不好的症状,应 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希望今天的讲座对 大家有所帮助,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的优势和切入点课件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的优势和切入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062d1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a.png)
第18页,此课件共66页哦
稳定期证候要素
20
15
选
择 频
10
次
5
0
1
2
3
4
5
6
7
8
9
稳 定 期证 候 要 素
注:Y轴代表专家选择频次。
X轴代表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各证候要素,1=气虚,2=阳虚,3=阴虚,4=血虚, 5=痰浊,6=水饮,7=瘀血,8=湿热,9=寒湿。
稳定期本虚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为瘀血
床试验
心大样本临床研究。
生脉注射液 多个小样本随机对照临3 篇 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尚无多中
床试验研究
心大样本临床研究。
多个小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附 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
第26页,此课件共66页哦
4、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口服中成药用药原则
第2页,此课件共66页哦
心衰的现状和治疗难点
1.现状:心衰是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心血管病中发病率显著 增加的唯一的病症。近年来虽然CHF的药物和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 并不能完全控制CHF的发展,不能理想地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2.治疗难点: 难点一:心衰患者容易复发,反复住院,如何有效的控制CHF的复发、
稳定期 气虚血瘀 气阴两虚血瘀
气阳两虚血瘀
该辨证分型得到90%专家认可
第21页,此课件共66页哦
关键内容二、心衰的辨证治疗
一、内容:
心衰的中医治疗原则
心衰的主要中药汤剂用药原则
心衰的主要中药注射制剂用药原则
心衰的主要口服中成药用药原则
二、方法:
文献研究、专家共识、名医经验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教学课件,幻灯,PPT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教学课件,幻灯,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71e79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e.png)
心衰发生发展的各阶段和主要防治措施
• 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心衰的高发 危险人群进展成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衰 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成A、B、 C、D四个阶段,从而提供了从“防”到 “治”的全面概念。
• 这四个阶段不同于纽约心脏学会(NYHA) 的 心功能分级,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阶段A
1980年 36.8% 8.0%
34.4%
2000年 45.6% 12.9% 18.6%
-----------------------------------------------------------
各种病因心衰患者死亡率变化
-----------------------------------------------------------
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判断
• NYHA心功能分级 • 6分钟步行试验
NYHA心功能分级
• Ⅰ级,日常活动无心衰症状 • Ⅱ级,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呼吸困难、
乏力) • Ⅲ级,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 • Ⅳ级,在休息时出现心衰症状 • 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LVEF与心功能分级症
状并非完全一致。
6分钟步行试验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2024PPT课件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2024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bcf81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f.png)
定义
发病机制
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导致 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从而引发慢性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 亡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危险因素
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瓣膜性心脏病 等,这些疾病的存在增加了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风险 。
执行情况回顾
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定期随访制度的执行情况进 行回顾,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
措施。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法分享
1 2
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课程、宣传册、视频等多种形式, 向患者传授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知识、自我管理 技能和健康生活方式。
目标设定与行动计划
指导患者设定自我管理目标,如控制体重、减少 盐分摄入等,并制定具体可行的行动计划。
03 药物治疗策略
利尿剂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使用原则
利尿剂是心衰治疗中改善症状的基石,是心衰标准治疗中必不可少的药物。所有心衰患者,有液体潴留的证据或 原先有过液体潴留者,均应给予利尿剂。
注意事项
应用利尿剂应尽早使用,因利尿剂缓解症状最迅速,数小时或数天内即见效,而ACEI、b受体阻滞剂需数周或数 月才见效;利尿剂应与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袢利尿剂应作为首选;噻嗪类仅适用于轻度液体潴留、伴 高血压和肾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利尿剂通常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ACEI/ARB类药物应用指南
ACEI类药物
ACEI是被证实能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的第一类药物,是治疗心衰的首选药物。所 有心衰患者,包括NYHA I级、无症状心衰,均需使用ACEI,除非有禁忌证或不 能耐受。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PPT课件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0b76b4ddccda38376baff8.png)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任何原因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 异常导致心脏泵血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求,或心脏仅在心室充盈压升高的情况下才能 泵血正常的病理生理状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衰最常见的形式。没有一种单独 的特异性试验可确诊CHF。在没把握诊断CHF之前,不要开始治疗。CHF是一个逐渐发生 发展的过程,其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在心脏病的易患期(高危因素,
因此,对CHF的治疗采用了“神经内分泌调控”模式,从以往的传统的“强心,利尿, 血管扩张,限制钠盐”的治疗为基础治疗策略,转变为“阻止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 活,延缓心室重塑的进展,保护已受损心肌细胞的治疗策略。从而从根本上治疗CHF, 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异常,降低其死亡率,改善其预后。上世纪80年代中 期病死率为40%目前降为20%。
我们认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单独滴定β受体阻滞剂所发生的副作用,而且交错 滴定达到目标剂量所需时间远远短于单药达到靶剂量所需时间,一般需2~4个月左右。
(五)应注意ACEI药物不良作用
ACEI不良反应大致可分为两方面:其一与血管紧张素Ⅱ抑制有关,如低血压、肾功能 损伤、钾潴留等。其二与抑制缓激肽降解至缓激肽体内过多积聚有关如咳嗽、血管神 经性水肿等。
用于严重心衰治疗的静脉利尿剂
药物 大单次剂量
襻利尿剂 布美他尼
4~8mg 呋塞米
160~200mg 托拉塞米
100~200mg 噻嗪类利尿剂
氯噻嗪 000mg 远端肾单位阻滞剂
氯噻嗪
起始剂量
最
1.0mg 40mg 10mg
500mg
1
500~1000mg,iv,qd或bid,加襻利尿剂一
• 长期应用利尿剂需注意的问题 1、低R+ ,低Mg2+血症; 2、低血容量,低血压; 3、高尿酸血症; 4、脂代谢及糖代谢异常; 5、神经性耳聋; 6、内分泌功能紊乱。
2018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2018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优势病种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cf7b1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3.png)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西医诊断和分级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制定。
(1)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除外明确肺源性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右心衰、及急性心衰、或急性心梗后心衰)。
超声心动图指标: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实用。
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
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E/A为两者之比值。
正常人E/A值不应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
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
(2)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I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I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Ⅱ度心衰):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Ⅲ度心衰):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二)证候诊断慢性稳定期: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与管理 教学PPT课件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与管理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bd8dbc77232f60dccca1c4.png)
慢性HFpEF的治疗
利尿剂:消除液体潴留、缓解肺淤血,避免低血压 积极控制血压:目标<130/80mmHg,5类降压药均可用 控制和治疗其他基础疾病与合并症:
房颤的节律或室率控制(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洋地黄) 逆转左室肥厚和改善舒张功能 积极治疗糖尿病和控制血糖 肥胖者减轻体质量 洋地黄不能增加心肌的松弛性,不推荐常规使用 血运重建治疗
心力衰竭合并瓣膜疾病
器质性损害,任何药物均不能使其瓣膜病变消除或缓解 “黄金三角”疗法未入选瓣膜病,无证据,不能替代手术 手术治疗有效和有益,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有症状的心脏瓣膜病(晕厥、胸痛、心悸等) 伴心衰(慢性、急性) 置换或修补瓣膜
心力衰竭合并瓣膜疾病:二尖瓣狭窄
利尿剂 扩张静脉、降低肺静脉压 避免使用扩张小动脉药、正性肌力药(洋地黄可用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利尿剂
失代偿期采用静脉用药,症状明显缓解时,改为口服 利尿剂应以最小有效量维持,以防止液体潴留重现 逐日调整剂量,记录体重变化,每日减轻0.5-1.0kg 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压、电解质及肾功能 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补充钾和镁 限制钠的摄入量(每日≤2g) 利尿如未达到目标前发生了低血压、氮质血症,可减
毒毛旋
急性心衰 静脉 5- 0.5-1h 22h 0.25mg/次,
肾
K花子甙
10min
24h总量可达
0.5-0.75mg
应用注意事项:个体化原则 以下情况减量: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甲减;低钾;
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肺心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合用
慢性HFrEF的药物治疗:洋地黄
适应证:慢性充血性心衰效果好,如伴房颤则是 的最佳适应证代谢异常高排血量心衰疗效欠佳( 甲亢、贫血性、心肌炎、心肌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衰病诊疗方案
(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病是以心悸、怔忡、气喘、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诸脏,是本虚标实之证。
本病属于现代医学“慢性心力衰竭”范畴。
一、病名:
1、中医病名:心衰病
2、西医病名:慢性心力衰竭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
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中有关标准执行。
(二)西医诊断
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诊断。
诊断必须尽可能明确病因、并对功能状态、容量状态以及患者预后作出评估。
三、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25g、黄芪10g、五味子15g、麦冬20g党参.
黄精15g、玉竹15g、桃仁10g、红花10g、
柴胡10g、当归10g、川芎15g、赤芍15g、
车前子15g、冬瓜皮20g
加减法:气虚甚者加人参、白术;阴虚重者加太子参、生地、天门冬;瘀血重加丹参、益母草;兼痰热内阻加枳实、竹茹、瓜蒌;便秘者加郁李仁、大黄。
失眠甚加酸枣仁、夜交藤、龙骨。
辨证使用中成药:
生脉饮口服液;血府逐瘀汤口服液;生脉注射液。
(2)阳气亏虚、血瘀水停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方药:参附汤合丹参饮、苓桂术甘汤加味。
人参10g、制附子10g、茯苓15g、白术15g、
桂枝10g、丹参30g、降香12g、赤芍15g、
益母草30g、葶苈子15g、砂仁10g、大腹皮15g、
大枣12g、车前子15g、泽泻12g、猪苓15g
加减法:气虚重者加黄芪、五味子;阳虚重者加巴戟天、肉桂、葫芦巴;
辨证使用中成药:
麝香保心丸;心宝丸;
(3)心肺气虚、痰瘀饮停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理气化饮
方药:益气健心汤(康广山主任医师经验方)加减
人参10g、黄芪30g、半夏10g、瓜蒌20g、
、15g、赤芍15g、丹参10g、厚朴10g枳壳.
川芎15g、砂仁6g、毛冬青15g、云苓20g、
葶苈子15g、泽泻15g、白术10g、香附10g。
加减法:兼见心肾阳虚去半夏、瓜蒌、毛冬青,加制附子、葫芦巴、桂枝;兼见阴津亏虚加生地、麦冬、玉竹;瘀血重加桃仁、红花、益母草;兼肝气郁结加柴胡、合欢皮、郁金;大便秘结加大黄、郁李仁;兼睡眠差加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心悸明显加龙骨、牡蛎、紫石英;兼有痰热内阻者加浙贝、竹茹、黄芩、鱼腥草。
本院制剂:通脉健心丸,6g,Tid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
症状: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肢肿,或夜高卧。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
或口干咽燥。
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治法:填精化气,益阴通阳
方药:左、右归丸合生脉散加减
阴虚甚者,左归丸合生脉散
生地黄20g、熟地黄20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鹿角片10g、山药15g、猪苓12g、
茯苓12g、泽泻12g、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
阳虚甚者,右归丸合生脉散
制附子10g、熟地黄20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鹿角片10g、山药15g、肉桂9g、
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
(二)中成药应用
根据心衰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酌情选用以下中成药:
1.参附注射液20-40ml+5%GS250ml,静滴,QD-BID。
适用于心衰病偏于气阳不足者。
2.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40ml +5%GS250ml,静滴,QD-BID。
适用于心衰病偏于气阴不足者。
.
3.黄芪注射液20-40ml+5%GS250ml,静滴,QD-BID。
适用于心衰病
气虚明显者。
4.丹参注射液20ml+5%GS250ml,静滴,QD-BID。
适用于心衰病兼有血瘀者。
5.心通口服液,1-2支,TID。
适用于心衰病者。
6.通心络,4片,TID。
适用于心衰病者。
(三)中医特色疗法
1、中药足浴
2、养生调摄:调情志、节饮食、避风寒、适劳逸。
四、疗效评价
(一)疗效标准
1.临床近期治愈:心功能纠正至1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
2.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EF、6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明显改善。
3.有效: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EF、6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有所改善。
4.无效:心功能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或死亡。
(二)评价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和出院当天病情按照疗效标准进行心衰疗效评价。
心功能评价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
五、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
(一)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在临床工作中,心衰病的中医药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生存质量问题: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多病因的慢性疾病,医疗干
预的有效性除反映在患病率或者死亡率及实验室的理化指标之外,还反映在病人自身的感觉、功能状态和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在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目前,中医界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基本上都是照搬西医的.
做法,着眼于实验室指标和症状改善等方面,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缺乏关注,现代医学对慢性心衰的治疗从病死率,生存时间等远期指标进行循证医学的研究,但对患者日常生活的自我感受却仍然关注不够。
2.依从性问题:在心衰病的中医药治疗中,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以及中药针剂的运用,在住院期间,患者可以得到这三方面的完整治疗;但出院后,中药针剂难以应用,中药汤剂虽然疗效较好,但要求病人每天熬中药的话,却不是每个病人都能坚持,单纯只是靠中成药,疗效就大打折扣了。
心衰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能否坚持用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虽然有不少患者都能每天坚持服用中药汤剂,但如何能让更多的病人能坚持中医药治疗,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取得中医药疗效的重要基础。
3.尚未取得有统计意义的确切的数据支持:西医治疗心衰病,以大
规模的临床试验作为依据,在大量病人的基础上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而结果明确,也很有说服力。
我院回顾既往的病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然而要拿出准确的数据说明中医药的确切疗效,比如病人
的平均生存时间多长,每年的死亡率是多少,每年的平均住院次数是多少等等,现在还未能做到。
中医药治疗心衰病具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在心衰病病人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心衰病急性发作的情况,由于中医药起效缓慢,此时宜中西医结合、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抢救治疗。
(一)、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
针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难点,我们拟采取以下的应对措施:
1.生存质量问题:通过建立病人数据库,长期跟踪随访,及时提醒病人回院复诊,从而追踪心衰病人的生存质量。
2.针对依从性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解决:
1)改进剂型:我院引进三九制药的颗粒剂及康仁堂制药的全成分配方颗粒,颗粒剂应用方便,便于携带,而且尽可能的保留了中药的原药成分,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中药的疗效,可为原汁原味。
在中国,民间常有中药材打成粉,每日服用以作保健的习惯,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易于接受。
)建立病人数据库,长期跟踪随访,及时提醒病人回院复诊,从而督促病2.
人服药,特别是中药汤剂的服用,尽量使病人能够坚持服药,从而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3.关于病例数据问题:建立病例管理数据库,长期跟踪随访,一方面提高依从性,一方面了解死亡率,再次住院率,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等硬指标。
同时,我们拟通过电话随访,信函随访等方式研究
中医药在改善心衰病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