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经济分析

合集下载

对劳动合同无效的经济学分析

对劳动合同无效的经济学分析
果 当 事 人 希 望 建 立 一 种 劳 动 关 系 , 难 想 象 他 们 在 很 缔 结 劳 动 合 同 时 就 希 望 它 无 效 。需 要 指 出 的 是 , 预
期不等 于预见 , 即使 当事人缔 结劳动 合 同时能预 见 到合 同会 无效 , 比如说 双方都 对现行 劳动法 和劳 动
的隐含 意思是 , 立法 者制定使 某些 劳动合 同无效 的 法律 的意 图是 要使 某些 当事 人 不能 得 到他 们 所 预 期的法 律后果 。要使 前半句 与后半 句联 系起来 , 我 们实 际上是按 照立 法者 的思 维做 出 了一个 有 关 当 事人预 期的假 定 。 当事 人 缔 结 劳动 合 同是 对 其 未 来 的行 为做 出规 范性 约 定 。既然 是 规 范 当事 人 未 来 的行 为 , 它必 然是 基 于或 者 至少 建立 了某 种 预 期 。一 种最基 本 的预 期 就 是该 劳 动合 同有 效 。如
取 向的权衡 。
无理 而 专断 的 。与其这 样 , 还不 如用统 一 的国家计
划来 达成 一切 社会 资源 的分 配 , 因为这样 至少 还能
无 效劳 动合 同中规定 的所谓 的权利不 受法 律保护 ,
在分析 劳动合 同无效 的问题之 前 , 解析 一下无 效劳动合 同的概 念是 有 必要 的。在 我 国现 行 劳动 法和 劳动合 同法 里 , 没 有无 效 劳动 合 同这 一 概 并 念, 仅仅 规定 了劳 动合 同在 什 么情 况下 无 效①。但 是 , 劳动部对 劳 动法 的解 释意 见 里 , 们 看 到 了 在 我
对无效 劳动合 同概念 的界定 : 无效 劳动合 同是指 所 订立 的劳动合 同不符 合法定 条件 , 不能 发生 当事 人

法律经济关系的案例分析(3篇)

法律经济关系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和产业整合的重要手段。

在并购过程中,法律经济关系贯穿始终,涉及到众多法律问题和经济利益的平衡。

本案例以某A公司并购某B公司为例,分析企业并购中的法律经济关系。

二、案情简介某A公司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知名企业,某B公司是一家拥有优质土地资源的小型房地产公司。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某A公司决定并购某B公司。

在并购过程中,双方在法律和经济方面产生了诸多争议。

三、法律经济关系分析1. 合同法律关系(1)合同订立:在并购过程中,某A公司与某B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某A公司以一定价格收购某B公司全部股权。

该合同依法成立,双方当事人均应履行。

(2)合同履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某A公司发现某B公司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如财务造假、环保问题等。

此时,某A公司要求某B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但某B公司拒绝。

(3)合同解除:鉴于某B公司存在严重违约行为,某A公司依法提出解除合同。

在解除合同过程中,双方就股权转让款、违约金等事项产生争议。

2. 产权法律关系(1)股权变更:在并购过程中,某A公司成功收购某B公司全部股权,实现股权变更。

然而,某B公司原股东在股权变更过程中存在利益输送嫌疑,引发某A公司不满。

(2)资产处置:某A公司并购某B公司后,发现某B公司存在大量不良资产。

在资产处置过程中,某A公司要求某B公司承担相应责任,但某B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

3. 税收法律关系(1)增值税:在并购过程中,某A公司收购某B公司股权涉及增值税问题。

根据相关税法规定,某A公司应依法缴纳增值税。

(2)企业所得税:某A公司并购某B公司后,需合并两家公司的财务报表。

在合并过程中,涉及企业所得税问题。

某A公司要求某B公司承担相应税负,但某B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

4. 劳动法律关系(1)员工安置:在并购过程中,某A公司要求某B公司妥善安置员工,以保障员工权益。

然而,某B公司在员工安置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引发员工不满。

法律的经济分析案例(3篇)

法律的经济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为例,运用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案例分析1. 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效应(1)激励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者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创新者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

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创新者可以自由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2)促进资源配置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创新者可以自由地转让、许可其知识产权,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提高产业竞争力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我国企业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也可以将自身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提高产业竞争力。

2.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1)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

(2)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加大我国政府加大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侵权案件,维护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3)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我国政府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申请、维权、交易等服务。

3. 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促进经济增长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据统计,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逐年上升。

(2)优化产业结构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我国企业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3)提高国际竞争力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我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

劳动合同的经济分析

劳动合同的经济分析

[ 词 ]劳动 合 同 经 济 分析 的 原 则 不 完 全劳 动 合 同 附 关键
合 劳 动合 同
劳动 合 同 是一 种 实现 劳 动 关系运 行协 调 化 的制 度规 范 。对 劳动
合 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 行 经济 分 析 与 普 通 合 同 的经 济 分 析 是 密 切 相关 的。 合 同法

该 作 出 明确 的规 定 .对 此 种 行 为加 以 限制 和 禁止 。根 据 《 标 法》 也 具 有其 自身 的特 点 。 商 劳动 合 同经 济 分 析 的 原则 的 有 关规 定 . 册 商 标 的 使 用 严格 限 制 在核 准 注 册 的 标 志 和核 定 注 对 劳动 合 同进行 经济 分 析必 须解 决分 析 的原 则 问题 。劳 动合 同 使 用的 商 品 或 服 务 上 ; 标 注 册 申 请 人 在 同一 类 别 的 其他 商 品 上 商 经 济 分析 应 该 具 有 自身独 特 的分 析 原 则 .或 者 法 律 的经 济 分析 的 使 用 的 .应 当 另行 提 出 注册 申请 。而 根 据 权 利 义务 对 等 原 则 ,法 某 几项 原 则 应 该 在 劳动 合 同 的经 济 分 析 中 加 以重 点 强 调 。 律 还 应 规 定 .驰 名 商 标 需要 注 册 在 其 他 商 品上 的 ,对 其 另行 提 出 1 效率 节 制 原 则 。 对 劳 动 合 同进 行 经 济 分 析 .首 先 遇 到 的 的 申请 ,应 当进 行 严格 审查 ,并 予 以 量 化 限制 ,规 定 另 行 注 册 的 问 题 就 是 .劳 动 合 同 如 何 体 现 其 效 益 目标 7传 统 劳 动 法 学 认 为 . 商 品不 能 超 过 一 定 的 范 围 和 类 别 。 劳 动 法 ( 括 劳 动 合 同 )是 保 护 劳 动 者 弱 势 群 体 的 带 有 身 份 性 包 其 次 .限 制驰 名 商 标 的许 可 使 用 和 转 让 。 根 据 《 标 法 》 的 商 质 的 强 制 性 制 度 安 排 。 在 劳动 合 同 问题 上 .是 否也 必 然 遵 循 效 规 定 , 标 注 册 人 可 以 转让 注 册商 标 , 受让 人应 当保 证 使 用该 注 商 率 法 理 呢 , 法 律 的 经 济 理 论 不 应 与 普 通 法 的效 率 理 论 混 同起 来 . 册 商 标 的商 品质 量 商 标注 册 人 可 以许 可 他 人 使 用 其 注 册 商标 . 劳 动 合 同 并 不 是 纯 粹 追 求 企 业 生 产 效 率 的 法 律 .而 是 被 赋 有 了 许 可 人 应 当监 督 被许 可 人 使 用 其 注 册 商标 的商 品质 量 .被 许 可 人 特 殊 效 率 ” 使 命 .但 是 也 不 能 排 斥 劳 动 合 同 内含 的 生 产 效 率 应 当保证 使 用 该 注 册商 标 的商 品 质 量 。 商标 法 虽 规 定 了商 品 质量 上 的 意 义 。 如 何 处 理 两 者 关 系 .是 重 点 要 考 虑 的 问题 。 在 对 劳

劳动合同工资定1300元

劳动合同工资定1300元

劳动合同工资定1300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劳动合同制度作为维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劳动合同中,工资问题一直是双方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工资定为1300元的角度,分析其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劳动合同工资定为1300元的合理性分析1. 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水平受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岗位,由于劳动力供应充足,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将劳动合同工资定为1300元,可能是双方根据市场行情达成的共识。

2. 企业经营状况。

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到工资水平的高低。

对于一些经济效益较好、发展前景较强的企业,可能愿意为员工提供相对较高的工资待遇。

而一些经济效益一般的企业,可能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工资标准。

因此,劳动合同工资定为1300元,可能是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作出的决策。

3. 地区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1300元的工资水平可能已经足够满足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

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1300元的工资水平可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时企业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工资水平。

二、劳动合同工资定为1300元的合法性分析1. 国家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目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各地不一,一般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

因此,劳动合同工资定为1300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2. 集体协商。

劳动合同工资的确定应遵循集体协商原则。

企业在制定工资政策时,应充分听取员工意见,并与员工代表进行协商。

如果在集体协商过程中,双方达成一致将工资定为1300元,这也是合法的。

三、劳动合同工资定为1300元可能带来的影响1. 劳动者权益保障。

订立劳动合同的经济学分析

订立劳动合同的经济学分析

即未被 录取 的人群 中最 符合用 人单 位要 求 的员工 。 2 劳 动 者 : 聘 成 本 、 会 成 本 . 应 机 应 聘 成 本 , 找 招 聘 的 时 间 和 费 用 , 如 电 话 费 、 通 寻 例 交 费、 职业 介绍 费等 ; 会成 本 , 机 交易 不成 立时 失去 的其 他 就业 机会 , 即为 了应聘 该单 位而 放弃 的其他 招聘 单位 的工 作 机会 中可能得 到的最 高 收入 的那一项 。 ( ) 种 市 场 类 型 下 双 方 效 益 分 析 二 四 劳 动 合 同 所 牵 涉 到 的 内 容 非 常 广 泛 , 此 我 们 的 分 析 仅 在 仅 限 于 工 资 、 时 这 些 劳 动 合 同 最 基 本 的 内容 。 工 根 据 经 济 学 的 一 般 定 义 , 市 场 竞 争 程 度 的 不 同 将 市 场 按 划 分 为 四 种 类 型 : 全 竞 争 市 场 、 全 垄 断 市 场 、 断 竞 争 市 完 完 垄 场 、 头垄 断市 场 。 寡 1 完 全 竞 争 市 场 . 这 种 市 场 的基 本 特 征 有 四 点 : 一 , 场 上 存 在 大 量 的 第 市 买 方 和 卖 方 , 品 的 价 格 由 双 方 的 供 应 和 需 求 决 定 , 一 个 商 是 均 衡 市 场 。第 二 , 方 生 产 的 产 品 或 服 务 是 同 质 或 同 一 的 , 卖 厂 商 之 间 只 能 通 过 价 格 来 竞 争 市 场 份 额 。 第 三 , 源 具 有 完 资 全 的 流 动 性 。第 四 , 方 均 掌 握 完 全 的 信 息 , 存 在 信 息 不 双 不 对称 的情 况 。
7.1 。 ①
据 初 步 统 计 ,0 8年 1月 至 1 20 0月 份 三 亚 市 共 签 订 劳 动 合 同 2 0 0份 , 中小 企 业 只 有 约 3 的 员 工 与 企 业 签 订 了 83 而 O 劳 动 合 同 。 。 海 南省 劳 动保 障 监察 总 队 20 0 8年 对 海 口 市 的 餐 饮 、 茶 艺 、 市 等 劳 动 合 同 检 查 时 发 现 , 人 单 位 与 全 部 劳 动 者 签 超 用 订 劳 动 合 同 的 仅 占检 查 企 业 总 数 的 5 , 6 3 1 1家 用 人 单 位 未 与 劳 动 者 签 订 劳 动 合 同 , 检 查 企 业 总 数 的 二 成 。 其 中 5 占 5 家私营企 业 、o 1 6家个 体工 商户 劳 动合 同 签订 率 均 为零 。检 查 涉 及 的农 民 工 中 , 有 4 . 的人 签 订 了 劳 动 合 同 。 仅 49 0 2 用 人 单 位 会 制 定 严 格 苛 刻 的 招 聘 条 件 来 限 制 劳 动 者 . 群体 , 而降低 由于信 息 不 对称 而招 聘 到不 合 格 劳 动者 , 从 所 需要 支付较 高 的违 约成 本 。 《 动合 同法 》 劳 的第 八 条 规 定 : 人 单位 招 用 劳 动者 时 , 用 应 当如 实 告 知 劳 动 者 工 作 内 容 、 作 条 件 、 作 地 点 、 业 危 工 工 职 害 、 全 生 产 状 况 、 动 报 酬 , 及 劳 动 者 要 求 了 解 的 其 他 情 安 劳 以 况; 用人单位 有权 了解 劳动者 与劳 动合 同直接 相关 的基 本情 况, 劳动者 应 当 如 实 说 明 。以 及 , 十条 规 定 : 立 劳 动 关 第 建 系 , 当 订 立 书 面 劳 动 合 同 。用 人 单 位 不 与 劳 动 者 订 立 劳 动 应 合 同 的 处 罚 是 比 较 严 格 的 , 如 , 济 处 罚 手 段 就 有 第 八 十 例 经 二 条 规 定 , 人 单 位 自用 工 之 日起 超 过 一 个 月 不 满 一 年 未 与 用 劳 动者订立 书 面劳动合 同 的 , 当 向劳动者 每月 支付 二倍 的 应 工资 。 在 违 法 成 本 如 此 之 高 的 条 件 之 下 , 分 用 人 单 位 与 劳 动 部 者 的劳 动 合 同 签 订 率 还 是 不 高 。 以 下 , 运 用 经 济 学 的 方 法 将 来分析 这一 问题 , 探 索企业 和劳 动者 双方 的效益均 衡 。 来

劳动合同终止案例分析:经济性裁员

劳动合同终止案例分析:经济性裁员

劳动合同终止案例分析:经济性裁员经济性裁员案例分析事件背景:时间:2008年9月1日地点:某某市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家电生产的企业。

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某某公司的经济状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由于订单量大幅度下降,公司面临巨大的经营困难。

鉴于此,公司决定进行经济性裁员,以减少开支并保证企业的生存。

事件经过:2009年6月1日,某某公司向员工发出裁员通知书,决定对部分员工进行裁员。

裁员计划中包括制造部、仓储部、市场部和行政部等各个职能部门。

裁员的理由是由于市场需求下降,公司不得不进行调整。

根据现金流量分析和业绩数据,公司决定裁员比例为整体员工的10%。

公司在裁员过程中遵守了相应的程序,首先安排了部门经理们对员工进行了解职及绩效评估,然后与工会代表协商共同商定裁员人选,之后再将裁员名单下达给各个部门。

公司提供了相应的赔偿金,并在裁员通知书中详细说明福利待遇和赔偿标准。

然而,裁员通知书刚下达不久,部分员工不满意裁员决定,认为自己的裁员违法,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应当继续有效。

其中,张三作为制造部的员工,争议较大。

张三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于2005年5月1日开始,为期三年,合同约定为劳动期限制。

在合同期满前,张三遭到裁员。

张三认为公司的裁员决定违反了劳动合同的约定,违法了相关劳动法规,要求公司继续雇佣他。

法律诉讼:张三认为公司裁员行为违法,违反了劳动合同法和相关劳动法规。

他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了申诉,要求仲裁委员会驳回公司的裁员决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仲裁过程中,张三提供了劳动合同、裁员通知书以及相关证据,说明公司未能履行合同约定,未提供合适的裁员事由和依据。

裁员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公司面临严重经营困难,订单量大幅下降;二是公司在调整生产结构,确保企业持续发展。

尽管裁员是受到严重经济困难的公司的最后手段,但它在法律上是被允许的。

2010年3月,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召开了听证会,审理了双方的诉讼意见和证据。

劳动法案例分析:公司搬迁导致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

劳动法案例分析:公司搬迁导致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

劳动法案例分析:公司搬迁导致劳动合同解
除的经济补偿
2000年张三入职北京某软件公司,担任程序员职务,双方约定工资为8000元。

2003年11月,公司发布通知,由于公司业务调整,公司办公地点将由北京换到南京,员工可以自有选择是否跟随公司到南京上班。

张三选择留在北京,不跟随公司搬到南京上班,因此公司在2004年1月给张三办理离职手续,但是离职补偿问题一直不能很好解决,公司认为是张三不愿跟随公司去南京导致离职的,责任在张三,因此不愿支付补偿金。

双方就此问题进行协商,不能达成一直,张三申请劳动仲裁。

案例分析:
公司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并无不当,因为员工不愿随迁。

然而,根据法律规定,公司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是根据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满半年不满一年的部分按一年计算。

因此,仲裁庭裁决公司应支付张三4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案例解析: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有时难免会发生重大情势变化,比如本案中公司从上海搬至北京。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允许劳动合同有条件地解除,对双方都是不合理的。

现行劳动法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合同无法履行,且当事人无法
就变更合同达成协议时,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合同。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解约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失。

因此,现行劳动法还规定,用人单位根据上述原因解除合同时,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本案中,张三在公司工作了3年零8个月,根据该法律规定,公司应当支付给张三4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的经济解释:张五常评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的经济解释:张五常评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的经济解释:张五常评劳动合同法“为什么这次新劳动法的推出,又把铁饭碗搬回来?不一样,但杀伤力类同也。

”《新劳动法的困扰》中国推出的新劳动法,共98条,洋洋大观,对地区的竞争制度很不利,应该不容易推行。

新劳动法因为约束合约选择而引起的热门话题有4个方面。

一是机构之间的派遣工作,二是试用期,三是补偿金,四是无固定期限合约。

吵得最热闹的是法例第十四条。

中国之外,我知道终生雇用有两个其他实例。

其一是日本,终生雇用的安排曾经普及。

起自100多年前德川幕府的家族传统,不解雇成员。

这个制度之所以能持久,主要因为基本工资低,员工的收入主要靠分红。

这终生雇用制今天在日本再不是那么盛行了。

第二个与第十四条更相近的例子,是美国大学的终生雇用合约(香港的大学也拜之为师)。

起于要维护教授的思想与言论自由,初时只用于公立大学,后来好些私立的也被迫跟进。

效果怎样呢?说是维护思想自由,结果是维护懒人。

考虑减薪吗?教师工会立刻出现,吵得一团糟。

可能最大的祸害,是有了终生雇用制后,力争上游的青年才俊因为上头“满座”而无职可升。

今天要在美国的大学获得终生雇用简直免问,而以短暂合约续约再续约的安排是来得普遍了。

这就是香港人说的散仔打散工。

原来的计划是终生雇用,到头来短暂合约变得普遍。

这是美国学术界的不幸。

目前中国要推出的新劳动法,第十四条之外还有其他数十条,一般是要维护劳工的权益。

短期不会有大影响,因为正在盛行的,是员工炒老板,不顾而去另谋高就,老板跪下来也留不住。

然而,有朝一日,经济缓慢下来,老板要炒员工,在新劳动法的保护下,工会林立会出现,举国大罢工的机会也会存在。

从经济原则方面看,如果要增加自力更生的机会,正确的做法是清楚界定资产权利之后,要让市场有合约选择的自由。

在雇用合约那方面,雇主要怎样选,劳工要怎样选,你情我愿,应该自由,政府干预一般是事与愿违的。

政府要做的不是干预合约的选择,而是要设法协助,对劳工解释他们选择的合约是说什么,法律可以帮多少忙。

劳动合同书经济类型怎么填

劳动合同书经济类型怎么填

劳动合同书经济类型怎么填劳动合同书经济类型怎么填?劳动合同书是用于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

在填写劳动合同书时,经济类型是一项必填内容,它反映了劳动关系所属的经济性质。

经济类型的填写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因此,劳动合同书中经济类型的填写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劳动合同书经济类型的填写进行探讨,以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劳动合同书中的经济类型的含义。

在我国,根据国民经济的性质和组织形式,可以将经济类型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类型。

在填写劳动合同书时,我们需要根据用人单位的经济性质选择相应的经济类型。

以下将分别介绍各种经济类型的填写方法。

1. 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指由国家所有、国家控股或国家参股的经济组织。

在选择国有经济类型时,我们需要填写“国有经济”三个字。

此外,根据国家统一规范,我们还需填写该国有企业的完整名称,而不是简称。

例如,如果用人单位是北京市某某国有企业有限公司,那么经济类型应填写为“国有经济,北京市某某国有企业有限公司”。

2. 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指由农民、牧民、渔民等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的经济实体。

在选择集体经济类型时,我们需要填写“集体经济”三个字。

同样地,我们还需填写该集体经济组织的完整名称。

例如,如果用人单位是某某村农民专业合作社,那么经济类型应填写为“集体经济,某某村农民专业合作社”。

3. 个体经济个体经济是指由个体户独立经营、负责全部经营活动和承担全部经营风险的经济形式。

在选择个体经济类型时,我们需要填写“个体经济”三个字。

不同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类型中并不需要填写组织的全称,只需填写个体经济的名称即可。

例如,如果用人单位是某某个体经济户,那么经济类型应填写为“个体经济,某某个体经济户”。

4. 其他经济类型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经济类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例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公司等。

在选择其他经济类型时,我们需要填写该经济类型的具体名称。

劳动合同经济法主要知识

劳动合同经济法主要知识

劳动合同经济法主要知识《劳动合同经济法:保护我们的“饭碗”秘籍》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这劳动合同经济法的主要知识。

这可真是和咱打工人息息相关,说它是保护咱们“饭碗”的秘籍一点都不为过!咱先来说说这劳动合同吧。

嘿,你可别小瞧这薄薄的几张纸,它就像是孙悟空给唐僧画的那个保护圈儿一样重要!它能保护咱不被老板随随便便欺负了去。

有了它,咱就知道自己能拿多少工资,啥时候能休息,工作上有啥要求。

要是老板乱来,咱就可以拿着合同理直气壮地说:“嘿,你这可不行,合同上可不是这么写的!”这感觉,就俩字儿——踏实!不过咱可得留个心眼儿,签合同的时候那得仔细瞅瞅。

有的老板呀,那可真是“狡猾狡猾的”,合同里说不定就藏着些小陷阱。

比如说工资给你写得模模糊糊,或者说工作时间定超长,这可不行!咱得瞪大了眼睛,把那些条条框框都看清楚了,别稀里糊涂就签了,到时候吃亏的可是咱自己。

再来说说这经济法。

这玩意儿可太有用啦!它就像是一双有力的大手,在背后给咱撑腰。

要是公司违法辞退咱,或者拖欠工资啥的,咱就可以用经济法的知识来维权。

嘿嘿,让那些不守法的老板们知道,咱们可不是好欺负的!而且,这经济法还能让我们知道公司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

咱们工作起来心里也有个底儿,知道啥该做,啥不该做。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哎呀,这些知识太专业啦,我可搞不懂!”别担心,咱慢慢学呗。

平时多关注一些劳动法律方面的新闻,和同事们也多交流交流。

咱还可以找一些专业的人士咨询咨询,比如说律师啥的。

慢慢地,这些知识咱就都掌握啦。

总之,这劳动合同经济法就是咱打工人的宝贝。

它能让咱工作得安心,有保障。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得好好学,好好用。

让我们一起用这秘籍,守护好自己的“饭碗”,让工作变得更加美好吧!哈哈,大家一起加油哦!。

劳动合同终止案例分析: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终止案例分析: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终止案例分析:经济补偿案例名:劳动合同终止案例分析:经济补偿案情概述:此案涉及一起劳动合同终止案件,关键点在于经济补偿。

以下将详细描述该案的时间线、事件经过以及律师的点评。

事件背景:时间:2008年6月1日李明是某家电企业的员工,自雇佣以来一直在生产部门工作,享受正式员工的全部待遇。

由于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为了缩减成本,该企业决定进行裁员,而李明成为裁员对象之一。

事件经过:时间:2010年3月15日1.公司通知裁员:公司领导召集了裁员会议,告知李明等15名员工即将被裁员,并解释此决定是出于公司经济情况的考虑。

时间:2010年3月20日2.劳动合同终止通知:公司将裁员决定书面通知了李明,告知他的劳动合同将于5月1日终止,同时告知他享有相应的经济补偿权利。

时间:2010年4月28日3.经济补偿谈判:李明委托律师与公司代表进行谈判,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补偿。

经过多次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同意支付李明12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

时间:2010年5月1日4.劳动合同终止生效:根据通知,李明的劳动合同于当日终止,他离开了企业。

律师点评:本案涉及公司裁员后给予员工经济补偿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企业解雇员工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裁员方案应当事先征得工会或员工代表的意见,并至少提前30天通知员工,提前与员工或其代表协商。

在本案中,公司通知裁员、终止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的过程符合法律规定。

在谈判方面,李明通过律师成功争取到了12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这是一种相对较为公平合理的结果。

总结:该案例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合同终止案件,通过合法程序和充分协商,公司与员工达成了较为公平的经济补偿协议。

这充分体现了《劳动合同法》对员工权益的保护,并倡导用协商的方式解决劳动纠纷。

在终止合同的过程中,尊重员工权益并进行公平协商是企业必须遵循的法律规定,以及对员工负有的法定义务。

同时,律师在谈判中的参与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李明争取到了应有的利益。

关于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

关于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

关于劳动合同法案例及分析案例1:.陈某与某电脑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为6个月,如果该电脑公司与陈某约定的试用期是6个月,试用期内的月工资900元,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为2000元,如果陈某在该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了6个月的试用期工作,而且该公司按照合同规定支付了试用期的全部工资,那么该公司与陈某约定的试用期期限是否合法?如果违法,电脑公司与陈某最多可以约定试用期的期限为多长?该公司应当支付的试用期工资是多少?陈某应该获得多赔偿金?案例分析该公司与陈某约定的试用期限不合法,因为劳动合同期限大于三个月小于一年的,试用期应该小于等于一个月。

电脑公司与陈某最多可以约定试用期限为一个月。

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百分之八十,所以不得低于1600元;赔偿陈某5500元.案例2:08年胡某与某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劳务公司将胡某派遣至某建筑公司工作,每月工资2000元,由劳务公司支付,派遣期限2年。

随后,劳务公司又与建筑公司签订了劳务派遣协议,其中约定建筑公司每月10号前按照每人每月2000元向劳务公司支付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劳务公司收到款项后,于每月10日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工资,劳务公司不得克扣建筑公司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

合同签订后开始履行。

08年3月份建筑公司没有按期把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给付劳务公司。

劳务公司未收到建筑公司的汇款,也就一直拖欠了被派遣到建筑公司的劳动者的工资。

包括胡某在内的多名被派遣到建筑公司的劳动者找到劳务公司的管理人员交涉,要求尽快发放工资,而劳务公司要劳动者找建筑公司去要钱。

胡某等人找到建筑公司要求发放工资,同样遭到拒绝,于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劳务公司支付其工资。

请运用劳动合同法对本案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在本案中,劳务公司、建筑公司和胡某之间建立了劳务派遣关系。

在胡某与劳务公司的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与建筑公司的劳务派遣协议中,对于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支付都作了较为清楚的约定。

关于劳动合同约定经济补偿金高于平均工资三倍是否有效的分析

关于劳动合同约定经济补偿金高于平均工资三倍是否有效的分析

关于劳动合同约定经济补偿金高于当地平均工资三倍是否有效问题的分析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判例支持:就目前“裁判文书网”并未搜索到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经济补偿金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

因此没有劳动合同明确约定经济补偿金高于当地平均工资三倍系有效的判例支持,但存在约定经济补偿金过低被法院认为用人单位违反法定义务,未得到法院支持的情况,判例整理如下:有效性分析:依据搜索案例认定明确约定经济补偿金过低违法得不到支持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规定,即用人单位违反法定义务约定的条款无效得不到法律支持,但《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系针对高收入人群限制,保护用人单位的权利性条款。

义务必须履行,但权利可以放弃,用人单位基于对劳动者某种特殊需求,在劳动合同中放弃自身权利给予劳动者更大的权利,并未违背自身义务,系双方意思自治的表现。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和平等协商权是劳动者的法定权利。

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经济补偿金高于当地平均工资的三倍,按照实际工资或者高于三倍平均工资的固定金额作为经济补偿金正是平等协商权的体现。

就《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是否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所谓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是指法律规定的足以影响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一般会出现在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领域,若行为人做出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行为,则该行为在法律上无效。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经济学分析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经济学分析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的主要内容
劳动合同的订立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和要求,保障了劳 动者的知情权和协商权。
劳动合同的期限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期限和续签要求,保障了劳动 者的就业稳定性和权益。
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保障了劳动者 的基本生活需求。
04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实践案例分析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实践现状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对规范劳动市场、保护劳动者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劳动合同法实践在蒙古国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成为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 。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实践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Βιβλιοθήκη 02蒙古国劳动合同法概述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背景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的历史发展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是在蒙古国劳动法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促进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经济背景
随着蒙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也发生了变化,为了适 应这一变化,蒙古国制定了劳动合同法,以规范劳动关系,提高劳动者的地位 和待遇。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经济 学分析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概述 •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经济学分析 • 蒙古国劳动合同法实践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劳动合同法对蒙古国劳动力市场 的影响日益重要,但存在一些问 题和挑战。
02
通过对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 ,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对蒙古国经 济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

对劳动合同无效的经济学分析

对劳动合同无效的经济学分析

对劳动合同无效的经济学分析劳动合同作为雇主和雇员之间的约定文件,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公平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有时劳动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可能因为合同涉及的条款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存在欺诈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探讨这种现象对劳动市场和经济产生的影响。

首先,劳动合同无效可能源于信息不对称。

在劳动市场中,雇主通常拥有比雇员更多的信息优势,可以通过掌握对雇员不可见的信息来获得更大的利益。

例如,雇主可能在面试过程中隐瞒有关工作环境、薪资和福利待遇的信息。

当雇员签署合同后发现实际情况与之前所讲不符时,他们可能会寻求将合同视为无效。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劳动合同无效可能会在劳动市场上产生不信任和不稳定,使雇员对就业机会持怀疑态度,从而降低整体劳动生产力。

其次,劳动合同无效可能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缺乏竞争。

当劳动市场存在垄断、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时,雇主具有更多的议价权,可以操纵劳动合同的条款和条件,将其偏向于自身利益。

特别是在缺乏职业协会或工会约束的情况下,雇主可能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剥夺雇员的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并可能导致雇员权益受损和劳动市场效率低下。

此外,劳动合同无效还可能源于经济周期和就业市场不稳定性。

经济衰退期间,企业可能会采取裁员或减薪等措施来应对经济压力,导致原有的劳动合同无法得到履行。

此时,由于经济困境,雇员可能会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来宣布合同无效,以保护自身利益。

这种情况下,劳动合同无效可能会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法律风险和成本负担。

劳动合同无效对劳动市场和整体经济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无效合同将导致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信任破裂,使劳动力市场产生不稳定性。

雇员可能会对工作机会和雇主的承诺持怀疑态度,降低工作动力和效率。

其次,劳动合同无效会增加雇佣成本和法律责任,对企业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雇主在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支付额外的赔偿金或面临法律诉讼,增加雇佣风险和经营成本。

经济学法律案例分析(3篇)

经济学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经济危机不断,我国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取了裁员、降薪等措施。

然而,这些措施往往引发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

本案例将围绕一起因经济危机引发的劳动合同纠纷进行分析,探讨在特殊时期劳动合同法的适用。

二、案例描述甲公司是一家从事制造业的企业,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公司经营状况严重下滑。

为了降低成本,公司决定对全体员工进行裁员,并降低部分员工的工资。

然而,这一决定引发了员工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公司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甲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应遵守国家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合同期内,甲方不得无故解除劳动合同。

同时,合同中也没有约定经济危机时期可以降低工资或裁员的规定。

在员工提出异议后,甲公司认为,由于经济危机导致公司经营困难,裁员和降薪是无奈之举,且在履行了法定程序后,并未违反劳动合同法。

双方就此事协商无果,员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三、案例分析1. 经济危机对劳动合同法的影响经济危机对劳动合同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可能会采取裁员、降薪等措施降低成本。

(2)员工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增强,更容易引发劳动合同纠纷。

(3)劳动合同法在应对经济危机时的适用性受到考验。

2.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在分析本案例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1)经济危机是否构成劳动合同法中“不可抗力”的情况?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因不可抗力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

经济危机虽然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并不属于不可抗力的范畴。

因此,甲公司不能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2)裁员和降薪是否违反劳动合同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工作岗位、降低工资的,应当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签订书面协议。

劳动合同争议案例分析: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争议案例分析: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争议案例分析:经济补偿劳动合同争议案例分析:经济补偿案例一:工人经济补偿争议时间:2008年3月15日事件概述:2008年3月15日,王先生在某工厂担任机械工人,并与该工厂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

合同约定,如果王先生在合同履行结束后继续留在工厂工作,工厂将支付给王先生一定的经济补偿金。

然而,由于工厂经营状况不佳,在2010年决定裁员,而王先生也因此被裁。

王先生认为,根据合同约定,他有权获得经济补偿金。

然而,工厂表示由于其经营困难,无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于是,王先生决定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工厂支付经济补偿金。

细节分析:1.合同约定:根据劳动合同,工厂与王先生约定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明确规定了若王先生在合同履行结束后继续留在工厂工作,将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金。

2.工厂裁员:由于工厂经营状况不佳,工厂在2010年决定裁员,并将王先生列为裁员名单之中。

3.工厂无力支付:工厂主要向劳动仲裁委员会辩称,由于经营困难,无法支付给王先生经济补偿金。

4.王先生仲裁申请:面对工厂的拒绝,王先生在2010年6月5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工厂支付经济补偿金。

律师的点评:在该案例中,需要考虑以下法律因素:1.合同约定的约束力:劳动合同是双方自愿签署的法律文件,工厂与王先生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一定的经济补偿金。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18条的规定,合同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

2.经济补偿金的支付能力:根据劳动法第4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需要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

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如公司经营困难,可能会导致用人单位无力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可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获得经济补偿金。

总结:根据上述细节和法律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王先生有权要求工厂支付经济补偿金。

尽管工厂表示经营困难,但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工厂应当按照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方式和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纠纷引发的工资未支付及经济补偿索赔案例分析

劳动合同纠纷引发的工资未支付及经济补偿索赔案例分析

劳动合同纠纷引发的工资未支付及经济补偿索赔案例分析劳动合同纠纷引发的工资未支付及经济补偿索赔案例分析案例一:工资未支付引发的劳动纠纷时间:2008年3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事件细节:2008年3月1日,小李与某电子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岗位为销售经理,月薪为8000元。

合同规定工资应当于每月月底发放至小李的银行账户。

然而,自合同签订之日起,公司便多次拖延发放小李的工资,直至2009年6月30日,小李尚未收到公司全部的工资。

小李多次与公司协商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但公司始终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

受不公平待遇的影响,小李不得不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请求。

仲裁过程:2009年7月10日,小李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请求,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并依法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在仲裁过程中,小李提供了包括劳动合同、银行工资发放记录等证据证明公司存在工资未支付的行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审理,劳动仲裁委员会于2009年10月26日做出判决:公司应当支付小李在合同期间拖欠的工资共计96000元,并依法支付违约金30000元。

公司未履行判决:尽管劳动仲裁委员会做出了明确的判决,但公司并未履行法定的支付义务。

在执行期限届满后,小李只能选择将案件提交到法院进一步解决。

经济补偿的诉讼过程:2010年1月15日,小李通过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已判决的工资及违约金,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以补偿损失及精神上的折磨。

法院审理:2010年3月18日,法院受理了小李的诉讼,并且要求双方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

小李提交了之前诉讼时提供的证据,并且详细陈述了公司未支付工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

公司辩称其未支付工资是由于经营困难,但未提供相关证据来证明该困难的真实性。

律师的点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的劳动报酬支付给劳动者工资。

而公司未支付工资构成了违约行为,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合同的经济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根据不同企业形势的不同需要,很多企事业单位都根据自身的需要处理了一些相关的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对于一些存在问题和责任的相关问题都要给与一定的经济赔偿。

本文主要分析了用人单位中接触劳动合同需要的一些经济补偿的方法,阐述了经济补偿计算标准,并且探讨了相关计算的有效途径,以此来接触劳动合同;来进行经济补偿。

关键词: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分析;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d92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195-01
劳动合同就是一种能够协调劳动者劳动关系的一种制度。

此种合同与普通烦人合同相比较,存在很多特殊的地方。

在合同制定的过程中就是需要根据劳动合同的经济分析原则,从劳动合同的起点来进行分析起最基本的形势。

劳动合同的本身就是一种实现劳动运行关系的规范,劳动合同中的分析与管理对与普通合同中的经济分析与管理是相同的。

合同法的最根本的意义就是在于能够合理的节省交易的成本和市场中存在的风险值。

我国的合同法主要就是需要通过各种交易的规范来对其规定,以便使其当事人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能够维护他们的自身权益,从而减少他们达成交易所需要的成本。

在降低市场条件变化之后,劳动的和同就是作为一种规范来相互约束。

一、劳动合同的经济分析的原则
在对劳动合同进行经济分析是正确的,对其解决问题也是正确的,这就是其本身的一种原则,首先就是劳动的合同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并且在法律中的经济分析的一些原则是需要在劳动合同的经济分析中加以重点强调的。

1、效率节制的原则
在对劳动合同进行经济分析的过程中,首先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劳动的合同怎么体现出主要的经济目标。

在过去我国出台的劳动法中认为,劳动法主要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中的一些若是群体的能力。

在劳动者制定合同的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相关的劳动合同的问题上,发了财的经济效益与普通法律效率的理论上差不多是相同的。

劳动合同并不是很多仅仅就是为了追求企业在生产中的利益。

劳动的合同法就是社会的法律,法律所保护的中心就是为了社会能够和谐的发展,而劳动的法律就是维护劳动者个人的利益。

而并不是简单的维护某个个人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与所有的利益都是不同的,与用人单位的利益是不同的,与劳动者的个人利益是不同的。

2、采取收支平衡,最小化的原则
在所有的法律之下,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种节制的原则,在经济学的意义上寻找某种关系的支撑点。

劳动合同的经济分析,这是一个不能够回避的问题。

效率就是指在一种的状态下的收支总和。

一方面若是收入与支出不存在一定量的成本,那么收入与支出就不会
发生任何的冲突,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定会有分配成本的存在,而且也是比较重要的。

另一方面,法律就是应该通过对权利的规定和对程序的规定来进行收入分配成本
是最小化,由此就能够看出劳动合同经济分析的另一个指导的原则。

二、劳动合同经济分析的起点一不完全劳动合同
1、不完全劳动合同的概念
对劳动合同经济分析就应该从不完全的劳动合同来考虑的,有人提出了完备合同理论,该理论就是要包含三个关于人理性的假定条件。

同时该理论也含有比较关键对的合同的环境的假定条件,在合同制定的同时,双方都是赞同的,对所提到的相关的条件,都是赞同的,并且都会承诺会严格的遵照执行的。

正如完全的竞争的条件一样,只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在实际的生活中存在很多的合同,但是一般都不是比较完备的合同。

而不完备的合同的理论被提出是在90年代左右,那时不完全的合同理论就是被认为是产权经济的一个比较正式的理论。

不完备的理论主要就是利用双边的道德来进行分析。

在委托中,存在一定的道德意义,双方并不能看到彼此的努力,可能会发生的状况也是比较多,不能够写出比较完美的合同。

不完全的合同并不是说结果好是一种情况,结果糟糕是另外一种情况。

它仅仅是需要在规定所有产权的一种结构,在一些特殊的合同中,这并不是最高级的产物。

2、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是不完全的一种性质,是一种描述
法律并不是对合同的一种不完全的否定和救济。

而是根据所选择的来进行解决。

在对市场的成本和法律成本的一种考虑,就需要赋予一种不完全的合同地位,也是一种具有比较有效性质的制度和安排,这样就能够构成劳动合同的合法性质。

它能够集中的体现在所用人单位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规定。

法律主要就是会从不同的方面来对企业中法人的经营自主权和遵守用人单位相关的规章制度的意义。

劳动的合同并不是在生活中最佳的选择,它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也可以理解成为制度向交易成本妥协的一种产物,他本身就带有一种完全的性质,使得企业中的管理者就利用劳动者的弱点来继续实行机会主义。

在对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就是对劳动者有限威胁的一种手段。

他的唯一功能就是能够为剩余的控制权的预先制定和预定信息不对称等机制,他的功能也会因为剩余控制权的预先设定而产生严重的信息不足等等问题。

致使劳动力的泛滥,变得的微不足道,一种常态。

三、劳动合同的一种外在的形势
劳动合同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它具有一定的附和性。

附和的合同主要就是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的一方来确定,另一方的当事人主要就表示下是否同意,但是并不能写入到合同中。

劳动中的附和性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劳动条件的附和化和工作规则的附和化。

劳动合同具有一定的效应,对标准的合同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意
见,一方面就是劳动合同附和化存在的合理性。

格式合同的效率是可以观察的,他不仅仅能够降低成本,也能够达到一定的目的。

劳动合同的附和化就可降低劳动力的交易费用,减少成本,有益于增进效率。

另一方面就是劳动合同的附和性的法律救济,在救济中主要就是有两种观点,一是自由主义的观点,通过市场来解决;二是政府的管制,通过国家的管理制度来进行解决。

结语
劳动合同制度是在实际的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解除,期限等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国在平时管理中要加强管理,提高劳动人民的收益率。

参考文献:
[1]李金静.正确认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作用[j].消费导刊,20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