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对色彩的感知
学前儿童色彩感知能力培养基础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色彩感知能力培养基础活动教案摘要:本教案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培养色彩感知能力。
通过一系列基础活动,如色彩分类、色彩搭配和色彩辨识等,帮助儿童认识和感知不同的色彩。
本教案注重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对色彩的整体认知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色彩感知能力;基础活动;教案引言:色彩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前儿童对于色彩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语言表达、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系列基础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儿童感知、辨识和运用色彩。
一、目标和意义:1. 通过教案,培养学前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2. 培养儿童对色彩的敏感性和观察力;3. 促进儿童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的发展;4. 为儿童今后继续学习艺术和美术提供基础。
二、教学活动:1. 色彩分类游戏:准备一些彩色物品,如红色苹果、蓝色球等,引导儿童按照颜色进行分类;2. 色彩搭配绘图:给儿童提供一些彩色纸和颜料,引导他们进行色彩搭配,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画;3. 色彩辨识游戏: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彩色图片,让儿童辨认出图片中的颜色;4. 彩虹小组合作:将儿童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绘制彩虹的一部分,并合作完成一幅完整的彩虹图;5. 互动故事绘画:在讲述一个故事时,引导儿童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绘画,并运用不同的色彩。
三、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问答、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儿童回忆和复习已学过的色彩知识;2. 活动引导:根据教学目标,依次进行各种活动。
教师应引导儿童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3. 活动实施:教师指导儿童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4. 总结归纳: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儿童一起总结归纳所学内容,强化对色彩的认识;5. 结束:通过小结和鼓励,结束本堂教学。
四、评估方法:1. 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儿童活动时的表现,评估儿童对色彩的感知能力;2. 问答法:教师提问,让儿童回答与色彩相关的问题,评估他们掌握的程度;3. 作品评估:评估儿童绘制的画作和参与绘制彩虹的合作程度。
培养学前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

培养学前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色彩是儿童认知和创造力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培养学前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对于他们的智力、情感和社交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活动来促进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活动,以帮助培养学前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
一、创造丰富的色彩环境学前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主要通过感知环境中的颜色来发展。
在学生学习活动室和家庭环境中,我们应提供丰富多彩的装饰和玩具。
例如,教室可以装饰成不同颜色的主题角落,如红色的火车区域、蓝色的水生动物区域等。
同时,提供多种颜色的玩具和绘画材料,让儿童在游戏和绘画中接触不同的色彩。
二、游戏中的色彩学习游戏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直观地感知和体验色彩。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来培养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
例如,玩具分类游戏,让儿童根据颜色将玩具分类,帮助他们认知不同的颜色。
另外,识字游戏中也可以加入颜色认知的环节,例如让儿童选择与字母配套的相应颜色。
三、绘画和手工艺术绘画和手工艺术活动是培养学前儿童色彩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绘画和手工艺术,儿童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同时加深对于不同颜色的认识。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儿童利用各种颜色的画笔和彩色纸,让他们自由发挥,探索色彩的奥秘。
在手工艺术活动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布料和贴纸,鼓励儿童创造各种形状和图案。
四、故事和歌曲故事和歌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重要媒介。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色彩相关的故事和歌曲来教导儿童认识和感知不同的颜色。
通过听故事和唱歌,儿童可以在娱乐中对色彩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的描述,引导儿童联想不同的颜色;同时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动作的配合,让儿童感知和模仿不同的颜色。
五、户外游戏户外游戏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户外环境中,儿童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自然颜色和光线变化,这对于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色彩感知培养教案:激发儿童美术创造力

幼儿园色彩感知培养教案:激发儿童美术创造力1. 引言在幼儿园阶段,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色彩感知对于他们的认知与创造力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教案将探讨如何通过系统的色彩感知培养活动,激发幼儿的美术创造力。
2. 色彩感知培养活动2.1 色彩分类游戏在教学中,通过色彩分类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学习和感知不同的颜色,激发他们对于色彩的兴趣和好奇心。
老师可以让幼儿在教具中找出不同颜色的物品,或者通过色彩积木的分类游戏,让幼儿学会分辨主要的颜色。
2.2 色彩搭配创作通过色彩搭配创作活动,让幼儿感知和理解不同颜色的搭配关系,培养他们对于色彩的敏感度和创造力。
在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颜色相互搭配,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从而启发他们对于色彩的独特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色彩感知培养教案设计3.1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色彩感知培养活动,激发幼儿的美术创造力,培养他们对于色彩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
3.2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包括:- 培养幼儿对于色彩的感知和分类能力;- 激发幼儿对于色彩搭配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幼儿对于色彩的表现和表达能力。
3.3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色彩感知与分类- 创设情境,让幼儿在积木和教具中认知和分类不同颜色的物品; -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描述词语表达自己对于不同颜色的感受。
- 第二阶段:色彩搭配与创作- 贴近孩子的生活,通过游戏和绘画活动,让幼儿尝试不同颜色的自由搭配;- 鼓励幼儿运用色彩表现和创作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展示和共享。
4.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对于色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培养其美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未来,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的色彩感知培养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其艺术创作才华的萌发打下坚实基础。
5. 我的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阶段,色彩感知培养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中班美术培养孩子的色彩感知能力

中班美术培养孩子的色彩感知能力在中班阶段,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于周围事物的认知和感知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而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色彩感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班美术教育中培养孩子色彩感知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造丰富多样的环境为了培养孩子的色彩感知能力,我们首先要创造丰富多样的环境。
美术教室是培养孩子艺术感知能力的重要场所,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各种颜色的画作,多使用明亮、鲜艳的颜色。
同时,在教室里增加一些色彩丰富的装饰品和艺术作品,例如彩虹、彩色纸花等,让孩子可以随时观察和感受不同颜色的存在。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色彩活动在美术教育中,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色彩活动也是培养孩子色彩感知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可以利用色彩卡片游戏,让孩子辨认不同颜色的卡片,从中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识别能力。
还可以进行调色活动,让孩子亲手调配颜料,观察如何通过调配不同的颜色来获得新的颜色。
三、利用游戏培养色彩感知能力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色彩感知能力。
例如,可以玩“找颜色”游戏,让孩子找到指定颜色的物品或图案。
还可以进行涂色游戏,让孩子根据指定的颜色填充不同图案,从而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四、鼓励孩子进行自由创作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进行自由创作,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运用并感知不同的颜色。
例如,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让他们自由选择颜色来进行涂鸦和画画。
五、提供多样性资源为了培养孩子的色彩感知能力,我们还应提供多样性的资源。
可以通过展览、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让孩子感受到不同颜色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的美术教师或艺术家来校园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让孩子近距离接触和学习不同颜色的运用。
六、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在培养孩子的色彩感知能力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提供各种颜色的玩具、图书和绘画材料,让孩子在家中也能感受到丰富多样的色彩。
色彩认知培养学前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

色彩认知培养学前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儿童是有着天真纯洁的心灵的,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感知元素,对于儿童的认知、思维和创造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培养学前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前儿童的色彩认知能力。
一、为儿童创造丰富多样的色彩环境学前儿童处于视觉感受敏锐期,通过接触不同的色彩刺激可以激发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兴趣。
为儿童创造丰富多样的色彩环境,如装饰多彩的墙壁、放置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等,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中持续接触到各种颜色,培养他们对色彩的好奇心和认知能力。
二、开展与色彩相关的游戏和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可以使学前儿童更加主动地去认知和感知色彩。
比如,可以组织色彩分类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儿童认识不同的颜色,并能将其分类,从而提升他们对色彩的辨识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画画活动,让儿童自由运用各种颜色进行创作,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前儿童对于色彩的感知属于直观型感知,因此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以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向儿童传达各种色彩信息。
在儿童观看绘本、动画等内容时,可以加强对色彩元素的强调,引导儿童主动关注和感知色彩,提升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
四、引导儿童参与色彩表达活动学前儿童的创造力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参与各种色彩表达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
比如,可以邀请儿童参观艺术展览,观赏各种绘画作品,激发他们的对色彩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儿童参加绘画比赛或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来感知和运用色彩,培养他们的色彩表达能力。
五、家庭亲子互动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家长在培养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可以与儿童共同观赏绘本、玩具等,引导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认知。
此外,可以与儿童一起进行家庭装饰、花园种植等活动,让儿童亲身感受不同色彩的美妙,加深他们对色彩的认知和记忆。
色彩世界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与运用能力

色彩世界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与运用能力幼儿时期是孩子们对世界认知的关键阶段,对于色彩的感知与运用能力在其整个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因此,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与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步认知色彩在幼儿对色彩的感知与运用能力的培养中,初步认知色彩是基础。
幼儿期的宝宝们开始逐渐注意到周围的色彩,并且通过触摸、摸索等方式去感知色彩。
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一些针对性的游戏和活动来帮助幼儿认知色彩,比如色彩分类游戏、色彩拼图等。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且帮助他们区分不同的色彩。
培养色彩运用能力在幼儿初步认知色彩之后,进一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运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开展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可以让幼儿有机会感受和运用不同的颜色。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的颜色涂画,或者给予他们一些简单的指导,让他们了解不同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创设丰富的色彩环境丰富多样的色彩环境对幼儿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师可以在幼儿教室中精心设计色彩丰富的墙面和布置。
可以利用鲜艳的色彩激发幼儿的兴趣,也可以通过不同色彩的组合来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丰富多样的教具和材料,例如色彩卡片、彩色纸张等,让幼儿在游戏和学习中更好地感知和运用色彩。
通过色彩游戏培养感知与运用能力色彩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增强对色彩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运用色彩的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寻找指定颜色的游戏,让幼儿在寻找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的颜色。
另外,也可以进行一些色彩搭配游戏,让幼儿学会将不同的颜色进行有目的性的搭配,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结语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与运用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注重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色彩环境和活动,引导他们去认知和探索色彩的奥秘。
通过多样化的色彩体验和游戏,幼儿将能够培养出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终生。
如何引导岁儿童培养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

如何引导岁儿童培养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如何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引言:幼儿阶段是儿童认识和感知世界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不仅有助于儿童的审美素养培养,还能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幼儿色彩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入手,探讨如何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
一、幼儿色彩教育的重要性1.1 色彩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色彩是幼儿认知外界事物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刺激幼儿的视觉系统,促进幼儿脑细胞的发育和连接。
通过色彩的辨析、组合和运用等活动,有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和感官刺激的接受。
1.2 色彩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艺术教育中的色彩应用不仅能开发幼儿的创造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和灵活思维能力的培养。
1.3 色彩对幼儿社交交往的影响色彩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使人们在交往中产生共鸣。
通过色彩的感知和表达,幼儿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提升社交交往的能力。
二、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方法和策略2.1 提供丰富的色彩材料和环境为幼儿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色彩材料和教具,如彩色纸、彩笔、水彩颜料等,让幼儿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色彩的视觉刺激。
2.2 创设富有情感和认知价值的色彩活动通过有意识的设计,将色彩与情感、认知和功能联系起来,创设富有情感和认知价值的色彩活动,如画画、拼贴、涂色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在兴趣中感受到色彩的美妙,并培养对不同色彩的感知和理解。
2.3 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色彩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身边的色彩,如大自然中的花朵、树叶等,以及家庭或社区中的各种物品的色彩。
通过观察和模仿,幼儿可以逐渐学会辨别不同色彩,并形成对色彩的感知和认知。
2.4 开展游戏和故事活动通过游戏和故事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创造有色彩的场景和情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色彩基础:培养孩子对色彩的感知

儿童色彩基础:培养孩子对色彩的感知客观存有是要通过主观感受来摄取的。
空间智能强势的人,对色彩很敏感,这是不是天生的呢?实事求是地说,有先天的成分。
这在那些艺术天才身上表现得最明显,但是天才仅仅极其个别的。
绝大部分人是普能的,普能者的先天禀赋差异不大,为什么越发展越有差异呢?这就是后天环境与教育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孩童时代可塑性较大,外界的影响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但是在一个对色彩冷漠的环境里,怎么可能成长起对色彩敏感的孩子呢?可见,有利的人文环境是很重要的。
让孩子有一双对色彩敏感的眼睛,敏感于色彩的变化,敏感于色彩的搭配,敏感于色彩的美和不协调;让孩子有一颗喜欢色彩的心,喜欢玩色彩,喜欢用色彩,喜欢指点评说色彩,喜欢追求色彩的美化。
孩子将所以而获得更多收益,孩子的心灵将所以而敏感起来,多彩起来。
1.生活中的色彩艺术家的灵感来自于生活,因为生活是永不枯竭的源泉,不过在一般人眼里,生活是平淡的,是没有光彩的,因为他们的眼睛里缺乏敏感的神经,这是艺术教育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其实在生活当中处处有色彩以及色彩的变化,例如,春夏秋冬,就各有色彩的主旋律:春,是斑斓的五颜六色;夏,是郁郁葱葱地浓绿;秋,是灿烂的金黄;冬,是皑皑的银白。
这些绚丽的色彩等待着孩子去发掘,等待着孩子去感受,但是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发现生活的色彩呢?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很多家长开始注重孩子的艺术教育了。
双休日不难见到这样的情景,孩子身背画板,在大人的陪同下,急匆匆地走进少年宫或艺术学校,到美术班学习绘画。
不过,其中有很多孩子走出绘画班就与艺术脱离了,因为他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生活是最生动的艺术课堂。
当然,也有很多家长是有科学育儿头脑的,他们注意用生活中的缤纷色彩去感动孩子。
例如,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他的小床上悬挂色彩鲜艳的玩具,引得孩子的眼睛亮起来,追逐这些好看的东西。
孩子大一些了,就带着孩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和孩子一起欣赏大自然的绚丽色彩,万紫千红、翠绿欲滴,孩子有了美不胜收的体验。
儿童心理之研究第四章读后感

儿童心理之研究第四章读后感这一章一开头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了解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大门。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好奇的探险家,跟着作者的文字,一点一点去发掘儿童是怎么看这个世界、怎么听周围声音的。
作者提到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原来小宝贝们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对各种颜色有着和我们成年人一样的感受呢。
他们就像是慢慢被点亮的彩色小灯,从简单的黑白世界,逐渐过渡到能分辨出五彩斑斓的色彩。
这让我不禁想到,每次给小侄子看彩色卡片的时候,他那亮晶晶的小眼睛,说不定就在一点点探索色彩的奥秘呢。
再说说儿童的听觉。
我以前从没想过,宝宝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听”这个世界了。
这就像是他们在黑暗的小房子里,提前接收着来自外界的声音信号,像妈妈的心跳声、周围人的说话声,就像在听一场独特的音乐会。
等他们出生后,对声音的反应更是有趣。
那些轻柔的摇篮曲就像是魔法咒语,能让哭闹的小宝贝安静下来。
这章里关于听觉的描写,就像是在告诉我一个小秘密,让我对宝宝们的小耳朵充满了敬意。
在这一章里,作者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阐述,还让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小宇宙。
他们感知世界的速度和方式可能会有差异,就像花园里的花朵,有的开得早一点,有的开得晚一点,但都会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比如说,有的孩子可能对声音特别敏感,一点点动静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有的孩子可能对色彩的变化更感兴趣,看到新的颜色就兴奋得手舞足蹈。
这章也让我有点小担忧。
现在的生活环境这么复杂,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刺激,会不会对孩子们的感知觉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呢?就像现在的电子设备,屏幕上花花绿绿的东西太多了,会不会让孩子们眼花缭乱,影响他们正常的色彩感知发展呢?还有那些嘈杂的声音,会不会干扰孩子们敏锐的听觉呢?总的来说,读完这一章,我就像得到了一本儿童感知觉的秘籍。
它让我更加理解身边的小宝贝们为什么会对某些东西有特别的反应,也让我更加珍惜孩子们感知世界的这个奇妙过程。
我想,以后我再和小朋友们相处的时候,就会更加用心地去观察他们是怎么看、怎么听这个世界的啦。
色彩教育培养学前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色彩教育培养学前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色彩是我们周围世界的一种语言,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表达个性,也是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色彩教育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艺术天赋,更能够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色彩教育在学前儿童中培养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
一、色彩感知的重要性学前儿童是色彩敏感期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比其他年龄段更为敏锐。
色彩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情感表达以及审美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色彩有助于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通过对色彩的感知和辨识,儿童能够拓展他们的感知领域,促进大脑发育,提升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同时,色彩的分类和比较也能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色彩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能够激发儿童的情感体验和创造力。
不同的色彩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学前儿童通过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和情绪交流能力。
最后,色彩也是审美能力的基础。
学前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和理解,对于他们将来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能够让儿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二、培养学前儿童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为了培养学前儿童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教育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创设丰富的色彩环境教室和生活环境中应该有丰富的色彩元素,可以通过装饰墙壁、摆放彩色玩具、提供多样的绘画材料等方式,让儿童接触到更多的色彩并形成对色彩的敏感。
2. 游戏和绘画活动通过各种绘画活动和游戏,如涂鸦、画画、剪纸等,让儿童自由发挥创造力,运用自己对色彩的感知来进行表达。
同时,教育者可以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的色彩,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儿童参与色彩分类和比较通过给儿童提供一系列不同的颜色,引导他们进行色彩分类和比较。
可以利用游戏、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儿童发现色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大班教案

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辨别不同的颜色。
2.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认识和辨别不同的颜色。
难点: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彩色图片、彩色笔、画纸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幅彩色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颜色。
2. 基本技能训练:教师分发彩色笔和画纸,引导幼儿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颜色。
3. 感知与表达: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自己绘制的颜色,让幼儿表达出对颜色的感受。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颜色,并绘制一幅家庭色彩画。
2. 评价: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可以在后续的章节中加入更多有关色彩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例如:六、色彩的混合与调配:让幼儿学习色彩的混合和调配,了解不同颜色之间的变化。
七、色彩的应用与创作:让幼儿学习如何将色彩应用于创作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八、色彩的情感表达:让幼儿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九、色彩与文化:让幼儿了解不同文化对色彩的认知和运用,拓宽幼儿的视野。
十、色彩的探索与发现:让幼儿在户外或自然环境中,观察和探索色彩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六、色彩的混合与调配:教学目标:1. 使幼儿能够理解色彩的混合原理。
2. 培养幼儿色彩调配的能力。
3. 增强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色彩混合的基本技巧。
难点:让幼儿能够自主调配出特定的颜色。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水彩颜料、调色板、画纸等。
2. 环境准备:干净、安全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幅由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而成的画作,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中班美术发展幼儿的色彩感知和空间认知

中班美术发展幼儿的色彩感知和空间认知美术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促进幼儿的色彩感知和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班美术如何有效地发展幼儿的色彩感知和空间认知。
一、色彩感知的培养色彩是美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对幼儿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班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对环境进行感知和探索的阶段,通过美术教育的引导,可以帮助幼儿准确感知和辨认不同的色彩。
1. 提供多样化的感官刺激为了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感官刺激来促进幼儿对色彩的感知。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色彩对比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感知不同色彩的差异。
2. 创设富有色彩的环境教师在教室和游戏区域可以创设富有色彩的环境,如贴有彩色纸的墙壁、摆放彩色玩具等,让幼儿在生活中自然地接触和感知不同的色彩。
3. 进行色彩分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色彩分类活动,让幼儿通过将具有相似色彩的物品归类,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辨别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描述不同颜色的特点和情感表达,丰富他们对色彩的理解。
二、空间认知的培养空间认知是幼儿认识和理解空间的能力,也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通过美术教育的引导,可以帮助幼儿提升空间认知的能力。
1. 提供空间感知的机会教师可以创造各种活动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和体验空间。
例如,进行室内和室外的自由活动,让幼儿感受不同空间的大小和布局。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周围的空间,提问他们关于空间的问题,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和造型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和造型表达对空间的认知。
3. 进行空间布局的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空间布局的活动,如摆放玩具、搭建积木等,让幼儿自主设计和调整空间的布局,培养他们对空间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结语中班阶段是幼儿发展色彩感知和空间认知的关键时期,通过美术教育的引导,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儿童色彩心得体会怎么写

儿童色彩心得体会怎么写我的儿童色彩心得体会色彩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离不开它。
而对于孩子来说,色彩更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们对色彩的感知和理解不同于成年人,他们从色彩中获得不同的情绪体验和认知,下面我将以我和孩子们的互动经历为例,分享我的儿童色彩心得体会。
首先,色彩给孩子们带来的是喜悦和快乐。
孩子们在面对丰富多彩的色彩时,总是会表现出明显的兴奋和愉悦的情绪。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带着一群小朋友去参观了艺术馆,馆内的画作色彩斑斓,其中一幅画中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小朋友们看到后都兴奋地大叫起来。
他们争相指着花朵的颜色,纷纷模仿起来,尝试用自己的笔和纸描绘出同样的色彩。
这样的互动让我感受到,色彩饱满的画作能够带给孩子们无尽的快乐和创造力的火花。
其次,色彩对孩子的认知和记忆有着重要的影响。
孩子们对色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在他们的眼中,黄色是太阳,红色是苹果,蓝色是天空。
这种对色彩的直观感受,既是对物体本身的认知,又是形成记忆的基础。
我曾经在一家儿童教育中心工作,我们有一个教学环节是通过与色彩有关的游戏来学习英语单词。
我们用颜色卡片来教孩子们认识不同的颜色,并通过与动物或者水果的配对来学习相应的英语单词。
这种将色彩与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同时也使他们更容易记住所学的知识。
另外,孩子们对于色彩的组合和搭配有着天生的敏感性。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受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我认识一个小女孩,每天她都会穿上不同的颜色的服装,而且她总是能够巧妙地将不同的颜色进行搭配,让整个人看起来很有活力和个性。
这让我意识到,孩子们对色彩的运用能够使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情感,从而使他们更加自信和快乐。
最后,色彩对于孩子们的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色彩可以引发孩子们不同的情绪,如红色是激情和活力的象征,蓝色是平静和安宁的象征。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小男孩失恋后非常郁闷,他来找我倾诉自己的烦恼。
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

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导言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美术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这些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家长和老师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
1. 注重基础训练要提高小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首先需要注重基础训练。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色彩分类练习:让孩子学会辨认常见的颜色,并能够将它们分类,比如温暖色和冷色等。
可以通过游戏和绘画作品来进行训练。
•色彩搭配练习:引导孩子学会合理搭配颜色,让他们了解不同颜色的搭配效果和表达意义。
可以鼓励孩子进行手工制作、绘画等活动,让他们尝试不同的色彩搭配。
•色彩感知游戏:通过玩具、卡片等工具,让孩子参与色彩感知游戏,提高他们对颜色的敏感度和辨识能力。
2. 鼓励创意表达除了培养色彩感知能力,鼓励小学生的创造力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以下是几个可以促进小学生创意表达的方法:•自由绘画:让孩子自由发挥,绘制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和想象力丰富的作品。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还能提高绘画技巧。
•主题作品:给小学生设定一些主题,让他们通过绘画表达主题的内容。
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创作的思维和想象力。
•互动合作:组织小学生进行艺术合作活动,例如绘画集体作品、绘画角色扮演等。
通过互动合作,能够加强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3. 借助艺术作品启发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
以下是几个可以借助艺术作品启发小学生的方法:•艺术展览:带小学生参观艺术展览,让他们欣赏大师们的作品。
通过观赏和解读艺术品,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和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名人故事:讲述艺术家的故事,并介绍他们的艺术作品。
通过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可以启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资源,例如艺术纪录片、艺术书籍等,来介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中班美术培养孩子对色彩和形状的感知能力

中班美术培养孩子对色彩和形状的感知能力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开始对周围事物的色彩和形状产生兴趣。
中班是培养孩子对色彩和形状感知能力的关键时期。
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中班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孩子对色彩和形状的感知能力。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教室墙壁上可以贴上色彩丰富的图片和形状明确的图形,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各种素材,如彩色纸、彩笔、水彩笔等,让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进行绘画和涂鸦。
二、鼓励自由创作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进行自由创作。
给予他们选择的自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和形状进行绘画。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且使他们对色彩和形状产生更深入的感知。
三、组织观察与比较活动观察与比较活动是培养孩子对色彩和形状感知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花朵、树叶、玩具等,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其中的颜色和形状。
此外,可以给孩子们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品,让他们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应的分类。
四、开展色彩和形状的游戏游戏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帮助孩子们进一步感知色彩和形状。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找颜色的游戏,让孩子们根据教师的提示找到相应颜色的物品。
又如,可以设计一个拼图游戏,让孩子们根据形状找到相应的拼图块。
这些游戏既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对色彩和形状的感知能力。
五、创设情境引导感知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创设,引导孩子们对色彩和形状进行感知。
比如,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在公园或自然环境中观察五彩斑斓的花朵、五颜六色的虹等,引起孩子们对色彩的兴趣。
又如,在实验室中展示不同形状的溢水盘、盒子等物品,引导孩子们对形状的感知。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孩子对色彩和形状的感知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认知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儿童色彩心理学特征

儿童色彩心理学特征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于儿童来说,色彩更是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影响力。
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和喜好,往往反映了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发展阶段。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色彩的认知和感受是逐步发展的。
在婴幼儿时期,他们的视觉系统还未完全成熟,对于色彩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弱。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能够区分不同的颜色,并对某些颜色产生特别的偏好。
一般来说,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喜欢鲜明、鲜艳的颜色,比如红色、黄色、橙色等。
这些明亮的色彩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红色通常被认为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颜色,它能够引起儿童的兴奋感,使他们感到快乐和积极。
黄色则像阳光一样明亮温暖,给儿童带来愉悦和欢快的感觉。
橙色富有活力和热情,也容易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他们对色彩的喜好可能会发生变化。
在学龄期,一些儿童可能会开始喜欢蓝色、绿色等较为柔和、平静的颜色。
蓝色常常被视为信任、宁静和稳定的象征,能让孩子们感到安心和放松。
绿色代表着自然、生机,给人一种平和、舒适的感受。
色彩还能够影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
比如,处于一个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环境中,儿童可能会变得更加活跃和兴奋,而在蓝色的环境里,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在儿童的卧室布置中,如果选择了柔和的粉色,可能会营造出温馨、甜蜜的氛围,有助于孩子的睡眠和休息。
不同性格的儿童对色彩的偏好也有所不同。
性格较为外向、活泼的孩子可能更喜欢鲜艳、强烈的色彩,而性格内向、安静的孩子可能更倾向于柔和、淡雅的颜色。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色彩与儿童个性之间的微妙联系。
在教育中,色彩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色彩丰富的教具和教材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绘画课上,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彩色画笔和颜料,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和想象,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感知能力。
在儿童的服装选择上,色彩也有一定的讲究。
学龄前儿童色彩认知发展指南

学龄前儿童色彩认知发展指南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色彩认知是他们感知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了解他们色彩认知的特点和规律,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培养,有助于促进其智力、情感和创造力的发展。
一、学龄前儿童色彩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1、 3 岁左右3 岁的孩子开始能够辨别一些基本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
但他们对颜色的命名可能还不准确,常常会出现混淆。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鲜艳、明亮的颜色更感兴趣,因为这些颜色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 4 岁左右4 岁的孩子对颜色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够较为准确地说出常见颜色的名称,并开始区分颜色的深浅。
他们会逐渐意识到同一种颜色可能有不同的色调和明度。
3、 5 6 岁5 6 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较好地辨认和区分各种颜色,包括混合色和中间色。
他们开始对色彩的搭配和组合产生兴趣,能够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二、影响学龄前儿童色彩认知发展的因素1、环境孩子生活的环境对其色彩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
丰富的色彩环境,如色彩鲜艳的玩具、图画书、室内装饰等,能够刺激孩子的视觉感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区分颜色。
2、教育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也是影响孩子色彩认知的关键因素。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颜色识别游戏、绘画活动等,可以提高孩子对颜色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
3、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特点都有所不同,有些孩子可能在色彩认知方面发展较快,而有些孩子则可能相对较慢。
这与孩子的先天遗传因素、性格特点以及生活经验等都有关系。
三、促进学龄前儿童色彩认知发展的方法1、提供丰富的色彩体验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玩具、图书、衣物等,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丰富的色彩。
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等地,让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色彩变化。
2、玩色彩游戏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简单的色彩游戏,如颜色配对、猜颜色、色彩分类等。
例如,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卡片或积木,让孩子将相同颜色的放在一起。
色彩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色彩对儿童的教育意义色彩在儿童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他们的认知、情感和创造力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色彩对儿童教育的一些重要意义:1. 认知发展:通过接触和学习不同的颜色,儿童能够逐渐认识和区分不同的色彩,培养他们的视觉辨别能力。
色彩丰富的环境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认识事物的特征、关联和分类。
2. 情感表达:色彩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
不同的颜色可以引起儿童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反应,如红色可能让人感到兴奋和活力,蓝色可能让人感到平静和安抚。
通过使用适合的色彩,教育者可以帮助儿童表达情感、调节情绪,并培养他们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创造力发展:色彩是儿童创造力的重要刺激源。
给予儿童丰富多样的色彩材料和艺术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自由地探索和运用各种色彩,儿童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才能。
4. 视觉感知和注意力培养:色彩丰富的环境有助于儿童的视觉感知和注意力发展。
鲜艳的色彩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同时,通过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儿童的视觉敏锐度和空间感知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
5. 文化和社会认知:色彩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通过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中的色彩象征,儿童可以加深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色彩还可以用作身份认同的标志,帮助儿童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综上所述,色彩在儿童教育中具有丰富的意义。
它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创造力和社会认知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提供丰富多样的色彩体验和学习机会是非常有益的。
学前儿童美术色彩感知能力培养基础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色彩感知能力培养基础活动教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代家庭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培养。
除了学习常规的语言、数学和科学等学科,美术教育也逐渐被重视。
而色彩感知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对儿童的美术能力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前儿童培养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本文提供了一份基础活动教案,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
一、活动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亲身体验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帮助儿童认识并区分基本的颜色;2. 培养儿童对不同颜色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3. 启发儿童创造性思维,通过色彩表达情感和想象力;4. 提升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绘画技巧。
二、活动内容1. 色彩认知游戏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帮助儿童认识并区分基本的颜色。
例如,可以准备一副卡片,每个卡片上印有不同的颜色,让儿童逐一说出卡片上的颜色,并进行分类。
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讨论颜色的特点和应用。
2. 色彩观察实验在自然环境中,带领儿童进行色彩观察实验。
例如,在花园里观察不同的花朵,让儿童描述花朵的颜色、形状和纹理。
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发现自然中的丰富色彩,并与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颜色进行对比。
3. 色彩表达绘画提供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儿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给儿童展示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并引导他们表达对作品中色彩运用的感受。
然后,让儿童使用画笔和颜料,自由绘画,并逐渐引导他们运用不同颜色表达情感。
4. 色彩拼贴创作准备一些彩纸和剪刀,让儿童进行色彩拼贴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图案,让儿童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贴纸创作。
逐渐添加难度,让儿童进行自由创作,培养他们对色彩组合和搭配的敏感性。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现实中的颜色,并进行比较和分类,让儿童更好地认识颜色的特征。
2. 交互合作法:引导儿童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3. 自由创作法:在适当的时候,让儿童进行自由绘画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对色彩的感知
黄茆大浪小学—张检
近几年,人们开始大力倡导艺术教育。
而美术就是一门视觉艺术,美术的核心在于创造。
由线、形、色、构图组成美术的基本要素,它是美术教育的核心.。
而色就是审美信息中之一。
世界是色彩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处处与色彩发生着关系,居住的色彩,购物产品的色彩,穿着色彩,城市的色彩,环境的色彩等等……..正因为我们对色彩的敏感和关注,使得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要注重和发展儿童认识的能力,通过美术活动教会他们色彩学的规律和性质,有助于儿童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绘画风格,为让他们能表现自己的创造性。
下面,我结合自己上绘画教学得到的体会和写教案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谈一谈如何培养儿童的色彩能力。
首先,老师自身要有丰富的色彩知识,要对色彩有深切的认识,还要了解色彩的规律性;其次,让他们了解原色和间色还有复色,通过学习可以让他们清楚地了解色彩的明度以及纯度,让他们更有意识地对色彩加以使用。
在美术教育中,更注重的是引导他们激发自身的潜能,对色彩的真实感觉。
可以自由选择色彩的使用和大胆用颜色画出自己个性的感觉色彩,培养儿童对色彩的敏锐辨析感,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就要设计出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课题,兴趣是入门的前提,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他们碰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激发他们好奇的心理,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时常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曾经在兴趣里教过儿童画画,发现他们对色彩很感兴趣,看到一些五颜六色的画册时,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很漂亮”;如果看见有人在画水粉画时,他们就会全部跑过去观看,当然,有个别的儿童对色彩没有什么喜好,甚至抗拒色彩。
有一次上课时,有一个儿童突然大声叫嚷“老师的衣服好漂亮,五颜六色的”结果所有的孩子都往我这边看,甚至连那些不喜欢色彩的儿童也会跑过来看,我突然想到一个办法从生活中引导他们去认真观察颜色,平时教他们画画过程中,我总会有意无意引导他们去注意一些色彩漂亮的事物,例如盆栽,水果,窗帘等等,于是那些小孩纷纷开始留意身边的一切事物,并观察它们的颜色。
因为那些盆栽,窗帘,水果日后都会成为很好题材,对写教案设计课题时有很大的帮助。
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发现漂亮的色彩,让他们在好奇中漫漫对色彩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兴趣班的儿童画画时,尝试让他们学会用各种工具。
开始先用了彩色铅笔和水彩笔进行作画,当孩子们看到这些颜色时已经压制不住自己的兴奋情绪,跃跃欲试了,后来我发现用水粉更能让他们自由画出他们自己的个性。
结果那些孩子更偏爱用水粉颜料作画。
刚开始,我让他们随意地在一张白纸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孩子们开始在白纸上无拘无束地涂,由于层层颜色的加叠或互相渗透,原来的颜色不见了。
却变化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有见过的,也有没见过的,有的颜色变淡,有的颜色变深,有的更明亮,有的却很灰暗。
就这样孩子的好奇心越来越大,学习水粉画的欲望也越来越强。
趁此机会,我教他们如何分辨冷暖颜色和一些简单的色彩变化规律,还有色彩的技能技巧。
通过这样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他们学习水粉画,可以提高他们的色彩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
孩子对色彩有了认识,辩色能力也会大大提高,我看他们的作业时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喜欢用纯度高的颜色去作画,极少数儿童用灰沉沉的颜色,有些却一直努力地画与物体近似的颜色,可他们都出现一个共同的问题,画面出现杂乱而不协调的色彩,缺少色彩和谐美。
为了提高儿童的色彩能力,我从水粉画的色彩规律性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
一、引导学生从水粉画中学习色彩知识。
教师要从学生的绘画心理着手,设计有趣的课题,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到色彩知识,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既容易记住,又容易灵活运用。
(1)原色练习由于儿童第一次接触水粉,不能让他们画太高难度的画,这样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所以刚开始应让他们画一些简单,容易出效果的水粉画,可以在以黑色为底的画纸上画早各种颜色的树木,花朵,烟花等,让他们发现把鲜艳的颜色放在黑色上,画面效果极棒,这样可以让他们的自信心大大增加。
(2)让学生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
经过之前的各种练习,学生感知颜色能力的逐步提高,他们辩色的能力逐步从粗糙变精细,在开始引导他们选色时,可启发他们选出最单纯的颜色因为年龄小的学生都很喜欢鲜艳的颜色,在他们选择颜色时,教师不能把颜色说的太绝对这样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应该让学生学会用心观察,让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
例如,要想画房子,可以先让学生在学校或在居住的周围观察房子,房子的形状,房子的高矮,房子的颜色,以及更细一点的就是房子上的窗口等,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
的房子的色彩画出来。
有些学生画房子用红色,黑色,蓝色甚至白色画房子,有的用了经绿色,深蓝色,有的学生在画窗口时用了灰色,黄色等等,有些对色彩敏感的学生调出不同程度的红色,慢慢地画出有色彩渐变的房子;又比如要画苹果,可以让学生每人从家里带来一只苹果,让学生观察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德国教育家斯克沃兹1965年在实验研究后的结论:儿童的艺术口味创造性受周围环境中的艺术作品的影响。
名画作品丰富多样,色彩等都较为完美。
在引导儿童欣赏时我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引导孩子,结合他们已有的色彩知识,把握作品的色彩方向。
同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体验充分表达自己对画的感受。
综上所述,教育要把握好孩子的绘画心理持征及年龄特征,多方位,多元化地运用各种手段,形式,为孩子提供有丰富色彩的环境与条件,尊重孩子个人的审美倾向,提高孩子色彩能力,增强孩子的审美情趣,使其有独持的个人色彩风格,创造性地表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