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人陆游蜀中生涯的经历
爱国诗人陆游的个人事迹

爱国诗人陆游的个人事迹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用到过事迹吧,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个人事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爱国诗人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两句诗你一定很熟悉吧?这是我们语文书上的《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里的诗句。
你可知道这首诗的作者——陆游的生平?现在我来介绍一下。
陆游是我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是浙江绍兴人。
他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勤奋,在他12岁的时候就可以写诗文了,在28岁时,赴临安考试,陆游考第一,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同时参加了考试,秦埙考第二,考得没有陆游好。
秦桧知道此事很不高兴,竟要降罪主考官,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将陆游除名了。
秦桧是谁?他就杀死岳飞的大奸臣、大坏蛋。
可怜的陆游直到秦桧死后才出来做官。
陆游的一生非常坎坷。
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战火纷飞。
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经常攻打中原。
当时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向南迁移,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之中。
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他从小受到父亲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的品格。
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
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然而直到40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
然而,那个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只想偏安一隅、苟且偷生,把精忠报国的大元帅岳飞都杀了,又怎么会让你陆游去上阵杀敌呢?——陆游被罢官了。
他后来又当官、罢官,一直被当权的投降派压制排挤,壮志难酬。
闲赋在家时的陆游一边关心国事,一边教育子女,他将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
陆游有七子一女。
我们书中的那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他陪他的第七个儿子陆子聿读书时写的。
读陆游《入蜀记》

读陆游《入蜀记》读陆游《入蜀记》一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底,四十五岁的陆游接到朝报,以左奉议郎为通判州军州事。
由于陆游其时正在山阴养病,故而没有立即赴任。
次年闰五月,他才启程前往州。
此次入蜀之旅始于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十八日,终于是年十月二十七日。
他在此次旅途中除了写作诗歌以外,还按日作记② ,成《入蜀记》六卷。
对于这部游记性质的笔记,陆游本人是相当看重的,曾叮嘱其子将《入蜀记》编入文集:“如《入蜀记》、《牡丹谱》、乐府词本当别行,而异时或至散失,宜用庐陵所刊欧阳公集例,附于集后。
” ③ 果然,《入蜀记》不但成了陆游的散文创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部分,而且成了宋代笔记体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后人非常重视陆游在巴蜀的生活经历对其诗歌成就的影响,却很少认识到巴蜀之游对陆游散文创作的巨大作用。
陆游曾说:“古乐府有《东武吟》,鲍明远辈所作,皆名千载。
盖其山川气俗,有以感发人意,故骚人墨客得以驰骋上下,与荆州、邯郸、巴东三峡之类,森然并传,至于今不泯也。
”④《入蜀记》就是在自浙东至于巴东的数千里“山川气俗”的感发下写成的一部杰作,它与作者安坐在故乡书斋里所写的散文作品有着不同的艺术风貌。
作为游记作品,《入蜀记》首先关注的是沿途所见的山川风物。
陆游此行的路线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先沿着运河从山阴到临安,再经嘉兴、苏州、常州,到镇江后进入长江。
第二段路程全是在长江中行进的,沿途经过的重要地点有建康府(今南京)、太平州(今当涂)、芜湖、池州(今贵池)、江州(今九江)、黄州、州(今武汉)、岳州(今岳阳)、江陵府(今沙市)、夷陵(今宜昌)、归、州等。
由于第一段路程中的地点都是陆游曾多次经过的,其山川风景是他非常熟悉的,所以不很能引起他的写作兴趣。
《入蜀记》中仅用不足一卷的篇幅来写第一段路程,当因此故。
第二段路程却在陆游面前展开了一幅全新的江山画卷,除了镇江一带的江山算是故地重游以外,其余的地点都是首次经历。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应进士试,因主张恢复中原,触怒秦桧而被黜落。
宋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历镇江、隆兴等地通判,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弹劾罢职。
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受聘为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来到当时的宋金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开始了从军的经历。
但不久之后,王炎被调离南郑,陆游也被调回成都。
淳熙二年(1175年),陆游进入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幕府任参议官。
后因“恃酒颓放”而受弹劾,遂于五十二岁时自号“放翁”。
从戎南郑和蜀中任职时期的诗作,或表现抗战的理想,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慨,或抨击主和派的苟且偷安,即使是流连光景,诗酒燕游之作,也大多寄寓了报国无路的苦闷心情。
为了纪念这一时期的生活和诗歌创作,陆游特地把诗集定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被召回临安。
淳熙七年(1180年)罢职回乡闲居。
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朝廷任命陆游为朝请大夫、权知严州(今浙江建德)。
淳熙十六年(1189年),又被加以“嘲咏风月”的罪名而被弹劾罢职。
此后退居山阴闲居约二十年。
嘉泰二年(1202年)曾一度出山,还希望施展抱负,但不久就失望而归。
1210年1月26日,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怀着壮志未酬的悲哀与世长辞。
陆游一生创作极为勤奋,为后人留下了近万首诗歌,并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陆游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最为重要的是表现抗战主题的作品。
其次以发掘自然之美和品味日常生活诗意的作品也很能反映陆游的诗人气质。
此外,农村题材的作品和书写爱情悲剧所带来的哀痛的诗篇,也都有很高的成就。
陆游重视生活体验对诗歌创作的意义,主张“养气”,又强调创作中的“杰思”,既追求“措辞磊落格力高,浩如怒风驾秋涛”(《记梦》)的豪纵,又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精细、准确的刻画,具有鲜明的写实风格。
陆诗的语言简洁平易,圆转流畅,常能于平易处见工整。
陆游诗中的巴蜀情结

在陆游的一生中,游宦蜀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
《唐宋诗醇》卷四二总评陆游说:“观游之生平,有与类者。
少历兵间,晚栖农亩,中间浮沈中外,在蜀之日颇多。
〞确实,巴蜀之游是诗人陆游最重要的人生经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转变就是在从戎蜀汉后发生的,[1]他在出蜀东归后还不断地思念汉中与蜀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他在那里的生活经历,并时时见于歌咏。
如果说从戎汉中是这位志存恢复的爱国志士的人生理想的初步实现故而令他终生难忘,那么陆游诗中如此浓重的巴蜀情结又说明了什么呢?(一)陆游入蜀始于乾道六年(1170年),是年闰五月,陆游启程前往夔州,并于同年十月底到达任所,以左奉议郎为通判夔州军州事。
[2]两年后任满,应当时正在南郑筹划恢复的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辟,以左承议郎权四川宣抚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并于乾道八年正月离开夔州,三月抵达南郑。
同年十月,王炎被召还,陆游改除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随即离开南郑,于十一月至成都。
此后陆游先后转任权通判蜀州(今四川崇庆)、摄知嘉州(今四川乐山)、摄知荣州(今四川荣县)等职,任所皆在蜀中。
至淳熙二年(1175年)正月,陆游返回成都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
次年三月免官,六月领祠禄,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但仍留居成都。
此后曾游历眉州(今四川眉山县)、邛州(今四川邛崃县)、汉州(今四川广汉县)等地,亦皆在蜀中。
淳熙五年(1178年)暮春,陆游离开成都出峡东归,此时离他入蜀之时已有八年。
对于陆游来说,这八年的经历是一个整体,而汉中与蜀地也是一个整体,陆游出蜀后所写的回忆旧游之诗中常把两者相提并论,例如:“蜀汉崎岖外,江湖莽苍中〞(《蜀汉》,卷五五)[3],“忆昔遨游蜀汉间,五十尚朱颜〞(《蜀汉》,卷六四),“梁益羁游道阻长〞(《将至金陵先寄刘留守》,卷十),等等。
“蜀汉〞也好,“梁益〞也好,都是把汉中与蜀地视为一体。
从实际逗留的时间来看,陆游在南郑(即所谓的“汉〞或“梁〞)只待了八个月,其馀的七年多时间都是在巴山蜀水间度过的。
陆游的人生经历

陆游的人生经历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更是书香门第。
他的祖父陆佃,父亲陆宰都博学多识,所以陆游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耳濡目染,也造就了他极大的文学天赋。
陆游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十分坎坷,当时爆发战乱,金兵攻战遭受国难。
这些残酷无情的场面在当时小小的陆游心里留下影子,也为后来陆游所写爱国诗歌打下基础。
(一)年少家境由于祖父和父亲的缘故,所以被朝廷任命官职。
后来到了考试的时间,他便进京赶考,考试结果出来得了第一名,本该是开心的事情,却因这次考试里秦桧的孙子也参加了,名次却输给陆游,导致秦桧心中恼怒,他便视陆游为仇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在仕途上给陆游使绊子。
后来秦桧死后,他的仕途才有所前进,却因看不惯官场腐败,直言进谏而被贬官。
宣和年间,陆游的父亲陆宰奉官家诏书入朝,当时走水路会快点,便选择了水路进京。
不料在淮河的船上生下了陆游,因为生于船舟,取名陆游。
那年冬天,金兵南下,北宋却节节败退。
靖康二年金人攻破汴京,陆宰带着全家逃回老家山阴。
侥幸逃跑的皇族赵构,跑到南边建立了南宋朝廷。
金兵知道后渡过长江继续攻打,宋高宗听到这个消息,率群臣南逃,陆宰也带领着全家投奔东阳,后来岳飞击败了金兵,朝廷得到暂时的安稳,陆游一家也在东阳安定下来,那年陆游四岁。
出生于南北宋朝的时代更迭,其他民族入侵,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仕途经历后来,陆游才能进入仕途,在福州宁德县当主簿。
没多久,便调入京师,按照敕令册封的官职任职。
陆游进入朝中后,当时南宋初建,官家急于拉拢人心,想要加封很多人为王爷,陆游进言官家说,不是皇亲国戚,就算功劳再大,也不要随意加封。
这个口子一开,以后便不好收拾。
官家采纳了他的建议。
随后金宋议和,国家处于相对安稳的时间,高宗和他的父亲不同,他迷上了古玩珍奇,陆游认为国家处于国土沦丧,受人欺凌,天子应该勤于国事,甚至讲出来了天子没有什么爱好,唯一的爱好应该是国富民强,收复失地。
几年后,陆游又认为杨存中掌握禁军时间太久,权威日盛,长此以往禁军会只知道杨存中,不知道天子,因此向官家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觉得有道理,降了杨存中的官。
论陆游的蜀中诗

自乾 道 八 年 ( 1 2 )十 二 月 陆 游 到 成 都 以 来 的 17年
六 年 间 ,在 蜀 中的 生 活 相 对 安 定 ,山水 奇 丽 ,社 会 繁
他 认 为 在 南 郑 的 军 戎 里 才 悟 得 了 诗 歌 创 作 的 奥 荣 富 庶 ,他 因 而 有 许 多 闲情 逸 致 ,诗 思 涌 现 。从 戎 南 秘 , 自己始 展 示 了诗 才 。这 段 不 平 凡 的经 历 使 陆 游 离 郑 的 军旅 生活 感 受 与失落 的恢 复 中原 的愿望 ,这 时 南 郑 入 蜀 后 的 诗 歌 里 恢 复 中原 的 爱 国主 题 得 到 了 最 成 经 过 沉 思 、追 忆 与 想 象 之 后 产 生 了 种 种 强 烈 而 复 杂 功 的表 现 ,并 且 成 为 其 蜀 中诗 的 思 想 的 核 心 。 自唐 代 的 情 绪 ,真 正 成 为 了 创 作 的 灵 感 与 冲动 ;爱 国 主 义 的 以来 入 蜀 的诗 人 皆 会 在 诗 的风 格 方 面发 生 巨 大 变 化 。
醉 曲 江 、漠 陂 之 间 ,其 势 无 繇 ,往 往 悲 歌 流 涕 。”
(《 南 集 》卷 十 四 ) 游 关 于 出兵 关 中 的军 事 谋 划 渭 陆
未被 采纳 ,空望汉 唐长安故地而 悲痛 。此 年十一 月 ,
陆 游 离 开 南 郑 到 了 四 川 首 府 成 都 。 因有 这 一段 经 历 , 使 他 的思 想 境 界 广 阔 宏 大 ,而 爱 国 的 热 情 因 压 抑 而 更 为 强 烈 , 其 诗 作 产 生 了 非 常 重 要 的影 响 ,成 就 了他 对 为 爱 国诗 人 。 中 国近 代 遭 受 西 方 帝 国 主义 的 侵 略 ,中
华 民族处 于危难时刻 ,陆游诗的意义被 重新发现 。近 南宋著 名诗 人陆游今存诗 集 《 南诗 稿 》八 十五 代政 治思想家梁启超在 《 陆放翁集 》的诗后注云 : 剑 读
陆游惨淡的官场生涯

青年时代的陆游,意气风发,豪迈不可一世。
他不仅勤奋学习文学,学习写诗,还开始读兵书、练剑习武,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准备报效国家。
但是陆游十七岁这年,即绍兴十一年(1411年),正当岳飞、韩世忠、刘琦等抗战将领大败南侵金军,宋高宗和秦桧却忙着与金人议和,命令岳飞等将领撤军,并解除他们的兵权。
接着,秦桧等人为了扫清障碍,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这一年十一月,宋高宗、秦桧等人与金人订立了可耻的“绍兴和议”,从此南宋对金称臣,西以大散关、东以淮水为界,北方的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金人,而且每年还要向金人纳贡二十五万两银子,二十五万匹绢帛,又在南宋百姓身上增加沉重的赋税负担。
和议达成后,身为宰相的秦桧在朝中独揽大权,专横霸道,气焰十分嚣张。
为了压制抗战派的力量,他们把主张收复失地的爱国大臣全部罢斥出朝廷,凡有敢于发表抗战爱国言论的人士都受到他们迫害。
对这种局势,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人士无不痛心疾首,陆游也不例外。
对民族英雄岳飞被害,陆游一直深为痛惜,他的《老学庵笔记》卷一记载了当时情形。
对于南宋朝廷向金人屈膝求和,陆游更是扼腕痛愤。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志在报国的陆游参加了进士考试。
主考官按成绩把陆游取为第一,列名于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秦桧大怒。
第二年春天礼部考试时,陆游又因“喜论恢复”而“语触秦桧”,秦桧公然把陆游除名,连把陆游取为第一的主考官也几乎遭祸。
这是陆游与朝中主和派的第一次正面冲突,让他看清了朝中主和权贵的阴险和丑恶。
这一年,陆游正好三十岁。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传位给太子赵昚,历史上称为宋孝宗。
这时权臣秦桧已死,投降派有所收敛,宋孝宗也有收复中原失地的愿望,因而开始整顿军政,召用主战派人士。
宋孝宗由几位大臣推荐而亲自召见了陆游,任命他在朝中担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的小官。
宋孝宗即位后,改年号为隆兴元年(1163年),起用抗金老臣张浚为枢密使,并于四月出兵北伐。
陆游生平事迹

陆游生平事迹篇一:陆游简介(生平陆游简介(生平、政治立场、仕途)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宋朝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省绍兴市)。
父亲陆宰不仅曾有文学创作传世,且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
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即被金人所灭,陆游跟父亲经过了一段流亡岁月,才回到山阴老家。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
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
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陆宰不仅是一介文人,更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与志士往来,谈论家国局势,受父亲影响,年少的陆游早已埋下文学与爱国的种子。
二十九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因名次在秦桧孙(秦埙)之前,又因喜论恢复,屡受排挤,至桧死才得以被起用。
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
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
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
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
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
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
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
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
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
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
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
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
陆游的爱国故事400字

陆游的爱国故事400字陆游的爱国故事400字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
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
1210年1月26日是除夕,陆游走到了生命尽头,这一年他85岁。
诗人的眼光停留在旧军装上。
这个伴他度过大半辈子。
三十多年过去了,军装挂在墙上,尘土覆盖了,尘暗旧貂裘。
他也被人冷落被人遗弃了。
生命最的时刻,还是在回忆三十多年前的战场生活。
他唯一放不下的不是名利不是家业,是在内忧外患中的国家。
他留下了《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他的遗瞩。
在这个人世,他唯一牵挂的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理想没有实现,他仍然在等待,王师北定中原。
为什么陆游如此不忘?原来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灭亡,南宋北伐没有成功的时候。
高宗以求和为基本原则。
一批爱国将领或是被处死,或被打击,很少有提北伐的主题。
南宋人在西湖歌舞中麻木时,陆游终其一生在为收复中原而奋斗呐喊。
今天就讲几个故事,感受这位爱国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激情。
第一个故事是,泪溅龙床请北征,是说他请皇帝御驾亲征,这里牵到一个问题,二人地位悬殊太大,一个是天子,一个不过是八品文官,本来见皇帝的机会都少,好在宋有轮对的政策,陆游好不容易见到了宋高宗。
绍兴三十一年五月,正好碰上高宗的生日,金国派来了使者,送来了贺礼,这次的贺礼特别,是战书。
要求南宋割让泰安以北的土地,不答应,就要挥师南下。
高宗一看到,立即大哭。
他想的是逃跑。
路修得宽,皇帝这样的态度,陆游要请求皇帝御驾亲征,难度就可以想象有多大。
换上别人,肯定会顺着宋高宗,可是陆游慷慨陈辞时,面对宋高宗的态度,陆游可能忘了自己的卑微身份,大声恳求,这是有可能发生的事。
历史上,就会出现这样的似乎不可能却真实发生的故事。
这事发生后,对陆游的影响是,他被罢官了。
对陆游来说,个人利益永远微不足道。
陆游的人生经历

陆游的人生经历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更是书香门第。
他的祖父陆佃,父亲陆宰都博学多识,所以陆游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耳濡目染,也造就了他极大的文学天赋。
陆游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十分坎坷,当时爆发战乱,金兵攻战遭受国难。
这些残酷无情的场面在当时小小的陆游心里留下影子,也为后来陆游所写爱国诗歌打下基础。
(一)年少家境由于祖父和父亲的缘故,所以被朝廷任命官职。
后来到了考试的时间,他便进京赶考,考试结果出来得了第一名,本该是开心的事情,却因这次考试里秦桧的孙子也参加了,名次却输给陆游,导致秦桧心中恼怒,他便视陆游为仇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在仕途上给陆游使绊子。
后来秦桧死后,他的仕途才有所前进,却因看不惯官场腐败,直言进谏而被贬官。
宣和年间,陆游的父亲陆宰奉官家诏书入朝,当时走水路会快点,便选择了水路进京。
不料在淮河的船上生下了陆游,因为生于船舟,取名陆游。
那年冬天,金兵南下,北宋却节节败退。
靖康二年金人攻破汴京,陆宰带着全家逃回老家山阴。
侥幸逃跑的皇族赵构,跑到南边建立了南宋朝廷。
金兵知道后渡过长江继续攻打,宋高宗听到这个消息,率群臣南逃,陆宰也带领着全家投奔东阳,后来岳飞击败了金兵,朝廷得到暂时的安稳,陆游一家也在东阳安定下来,那年陆游四岁。
出生于南北宋朝的时代更迭,其他民族入侵,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仕途经历后来,陆游才能进入仕途,在福州宁德县当主簿。
没多久,便调入京师,按照敕令册封的官职任职。
陆游进入朝中后,当时南宋初建,官家急于拉拢人心,想要加封很多人为王爷,陆游进言官家说,不是皇亲国戚,就算功劳再大,也不要随意加封。
这个口子一开,以后便不好收拾。
官家采纳了他的建议。
随后金宋议和,国家处于相对安稳的时间,高宗和他的父亲不同,他迷上了古玩珍奇,陆游认为国家处于国土沦丧,受人欺凌,天子应该勤于国事,甚至讲出来了天子没有什么爱好,唯一的爱好应该是国富民强,收复失地。
几年后,陆游又认为杨存中掌握禁军时间太久,权威日盛,长此以往禁军会只知道杨存中,不知道天子,因此向官家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觉得有道理,降了杨存中的官。
陆游人生经历概括与爱国精神

陆游人生经历概括与爱国精神陆游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学者,其经历概括如下:1. 早年求学:陆游出生于南宋末年的福建省闽县,他自小好学,先后就读于泉州府城黄巢书院和福州府城福洲书院。
他在学院期间广泛涉猎经史文学,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抵御金兵:陆游后来任职于南宋政府,担任过桂林军官一职。
他在金兵入侵的战乱中,积极参与对抗金兵的战斗,体现了他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热爱。
3. 流寓崖山:南宋灭亡后,陆游流寓于海南岛的崖山。
在这个困难的时期,他扎根岛上,努力农耕,同时继续研究学问并作诗,表达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和关切。
4. 爱国诗作:陆游以其爱国诗作而闻名。
他用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国家衰败和人民苦难的忧愤之情,同时展现了对国家复兴和民众幸福的向往和坚定信念。
他的作品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为代表,感染了很多人,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陆游的爱国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愿望:陆游眼见南宋政权风雨飘摇,国家遭受外敌侵略,他深感国家未来的危机,心系百姓的疾苦,希望能为国家的兴盛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
2. 立志报国:陆游在金兵入侵时积极参与战斗,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爱国之心。
即使在困境中,他仍然努力不懈地表达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并鼓励他人积极奋斗。
3. 文学创作的爱国情怀:陆游的诗作奇思妙想,语言优美动人,充满激情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他通过诗歌抒发对国家的思念和关切,批判时弊,激励人们团结一心追求国家的繁荣和国民的幸福。
陆游的爱国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人生经历及作品对后世的爱国主义思潮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诗人陆游的爱国事迹简介5篇

诗人陆游的爱国事迹简介5篇诗人陆游的爱国事迹简介【篇1】陆游生平介绍陆游平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幼年时受到父辈的熏陶,怀报国之志。
29岁时考中进土,因主张恢复中原,被秦桧罢黜。
南宋孝宗时被起用。
先后在王炎、范成大的幕中担任军职。
他亲至前沿视察,提出北伐之策等,均未被采纳。
又因故土没有收复,遗民于水火之中,内心非常痛苦,经常“脱巾漉酒,柱笏看山”,又不谙官场的礼法,遂遭“不拘礼法,待酒颓放”的讥讽。
因此,自号“放翁”。
121月26日(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他怀着悲愤离开了人世,享年86岁。
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陆游生于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
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
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
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
2021高三语文备考:陆游(个人生平及诗歌鉴赏、作文素材)

2021高三语文备考:陆游(个人生平及诗歌鉴赏、作文素材)【个人生平】【家世背景】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述职,偕夫人唐氏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遂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初入仕途】陆游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
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
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不久,调入京师。
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陆游以杨存中掌握禁军过久,权威日盛,多有不便,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采纳。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
陆游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
时孝宗在宫中取乐,并未重视,后被罢为镇江府通判。
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
爱国诗人陆游生平有哪些事迹

爱国诗人陆游生平有哪些事迹陆游是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之孙。
那么你想知道这位著名的古代诗人一生事迹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爱国诗人陆游生平事迹相关介绍,供大家参阅!陆游生平介绍家世背景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初入仕途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
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
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
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陆游以杨存中掌握禁军过久,权威日盛,多有不便,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采纳,降杨存中为太傅、醴泉观使,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负责司法工作。
陆游生平事迹范文

陆游生平事迹范文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
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
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陆游出身于江南名门望族,祖上好几代都曾入朝为官,母亲唐氏的祖父曾官至宰相。
十九岁的时候,陆游与表妹唐婉结婚,唐婉不仅长得漂亮、知书达理,而且还是个才女,两人志趣相投,婚后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
然而,如此恩爱的陆游和唐婉,第二年就含泪分手了。
陆游与唐婉结婚之后,几乎是形影不离,感情不是一般的好,以吟诗作对为乐。
如果是放到现在,陆游的母亲看到儿子和儿媳恩爱有加,肯定是相当开心,况且唐婉是她的亲侄女。
但是,母亲一直想让陆游用功读书,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从而便能光宗耀祖,不想让他沉迷于儿女情长。
否则就没有心思读书了。
陆游的人生经历概括50字

《陆游的人生经历概括》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陆游的故事。
陆游出生在一个有文化的家庭里。
他从小就很聪明,特别喜欢读书。
长大以后,陆游想为国家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那时候,国家不太安宁,经常有敌人来欺负。
陆游就想着要去打仗,把敌人都赶走。
他参加了考试,本来考得很好,可是有人不喜欢他,不让他当官。
陆游心里很难过,但是他没有放弃。
后来,他终于有机会去当官了,就努力为老百姓做事。
他告诉大家要团结起来,一起对抗敌人。
可是,有些人不听他的话,国家还是有很多麻烦。
陆游很着急,写了好多好多的诗,来表达他的心情。
他一直盼着国家能变得强大,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虽然陆游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
小朋友们,陆游是不是很了不起呀?《陆游的人生经历概括》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陆游。
陆游啊,从小就立下了大志向。
他努力学习,想着长大了能为国家出一份力。
有一回,他去参加考试,成绩很棒,但是坏人捣乱,不让他有好的结果。
不过,陆游可坚强啦,他没有灰心。
后来,他有机会为国家做事,特别认真负责。
他看到国家被敌人欺负,心里特别生气,一直想着怎么把敌人打败。
他还常常去看望老百姓,关心他们过得好不好。
陆游写了好多好多的诗,这些诗里有他的希望,有他的愤怒,也有他的无奈。
就算遇到了很多挫折,陆游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小朋友们,咱们要向陆游学习哟!《陆游的人生经历概括》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陆游。
陆游出生的时候,国家不太太平。
他从小就知道要努力,要让国家变好。
他读书可认真啦,脑子里装了好多好多的知识。
长大了,他想为国家打仗,赶走那些坏敌人。
可是啊,事情没有那么顺利,有人给他使绊子。
但陆游不害怕,一直坚持着。
他当官的时候,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他总是想着国家的未来,心里满满的都是对国家的爱。
虽然经历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可陆游从来没有放弃过。
小朋友们,陆游是不是很勇敢很厉害呀?。
陆游的生平

•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 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 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 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
• 第二层 , 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 第二层, 苦心情。 苦心情。
唐琬《钗头凤》 唐琬《钗头凤》:
总结造成陆、唐二人爱情悲剧的原因。 总结造成陆、唐二人爱情悲剧的原因。
谢谢大家
• 陆游的文学创作 • 陆游是一个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 他不 陆游是一个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 , 仅是伟大的爱国诗人, 仅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词和散文也有很高 的成就。 的成就。 • (一)诗歌 • 1、爱国诗 书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关山月》 中原干戈古亦闻, 《关山月》: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沈园二首
•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课堂讨论
• 创作背景: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 创作背景: • 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 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第一层, 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 的美好情景。 的美好情景。 第二层, 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 苦心情。 苦心情。
爱国诗人陆游蜀中生涯的经历

爱国诗人陆游蜀中生涯的经历陆游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相信大家都读过不少关于他创作的作品吧!那么你了解过这位诗人在蜀中生涯是怎样的吗如果你想知道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蜀中生涯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官职清闲,陆游骑驴入川,颇不得志。
次年,改任蜀州通判;五月,经四川宣抚使虞允文举荐,陆游又改调嘉州通判。
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虞允文病逝,陆游又调回蜀州通判。
再任蜀州期间,陆游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并先后造访翠围院、白塔院、大明寺等当地名胜,愈发爱上了这块天府之地,并萌发出终焉于斯的念头。
三月,参知政事郑闻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任四川宣抚使,陆游大胆上书,建议出师北伐,收复失地,未被采纳。
五月,陆游主持州考,杨鉴夺得第一名,取得参加秋试的资格,陆游写诗以资鼓励。
八月,陆游在蜀州阅兵,作《蜀州大阅》,抨击南宋养兵不用、苟且偷安。
十月,陆游又被派到荣州代理州事。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由桂林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
范成大统帅蜀州,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
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
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
淳熙三年(1176年),为回应主和派攻击他颓放、狂放,陆游自号放翁,进行反击。
[55-56]六月,陆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以祠禄维持家人生计。
淳熙四年(1177年)六月,范成大奉召还京,陆游送至眉州,恳请范成大回朝后劝皇帝先取关中次河北、早为神州清虏尘。
诗人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关于陆游的故事

关于陆游的故事
陆游(1125年-1210年),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以辞赋、律赋、诗文等多方面的才华而著称。
他的一生经历了战乱、流亡、宦途沉浮,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坎坷命运。
以下是陆游一生的一些重要经历:
早年生涯:陆游出生在南宋宝祐年间,早年家境贫寒。
他从小聪慧好学,喜欢文学,读过程门五子书、左传、大戴礼记等古籍。
投笔从戎:在北地之役中,金军侵犯南宋,陆游目睹了家园的破碎。
他放弃文官之路,投笔从戎,参与南宋对金的抵抗。
他的军事生涯充满波折,但他表现出色,多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遭遇流亡:随着南宋国势的衰弱,陆游屡遭贬谪和流亡。
他被贬为庐州司马,流亡江西,期间创作了许多反映国家兴亡和个人遭遇的诗篇。
文学创作:陆游的文学才华非凡,他的辞赋、律赋、诗文广受推崇。
他的文学作品表达了对家国沉沦的痛苦和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深刻思考。
他的《秋夕》、《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诗篇被后人传颂不衰。
晚年宦途:后来,陆游重新投入政坛,成为南宋官吏。
然而,他在政治上并不得志,屡受贬斥和排挤。
晚年,他回到家乡,但由于身世遭到怀疑,最终在家乡去世。
陆游的一生充满传奇,他的文学作品承载着他个人命运的曲折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关切。
他以豪放、激昂的词句表达了个人的志节和对时局的忧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陆游生平经历简介50字以内

陆游生平经历简介
【简介】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秦桧排斥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
乾道七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南郑幕府。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罢官归居故里。
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
【成就】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
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
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诗人陆游蜀中生涯的经历
陆游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相信大家都读过不少关于他创作的作品吧!那么你了解过这位诗人在蜀中生涯是怎样的吗?如果你想知道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
蜀中生涯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官职清闲,陆游骑驴入川,颇不得志。
次年,改任蜀州通判;五月,经四川宣抚使虞允文举荐,陆游又改调嘉州通判。
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虞允文病逝,陆游又调回蜀州通判。
再任蜀州期间,陆游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并先后造访翠围院、白塔院、大明寺等当地名胜,愈发爱上了这块天府之地,并萌发出“终焉于斯”的念头。
三月,参知政事郑闻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任四川宣抚使,陆游大胆上书,建议出师北伐,收复失地,未被采纳。
五月,陆游主持州考,杨鉴夺得第一名,取得参加秋试的资格,陆游写诗以资鼓励。
八月,陆游在蜀州阅兵,作《蜀州大阅》,抨击南宋养兵不用、苟且偷安。
十月,陆游又被派到荣州代理州事。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由桂林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
范成大统帅蜀州,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
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
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
菜园,躬耕于蜀州。
淳熙三年(1176年),为回应主和派攻击他“颓放”、“狂放”,陆游自号“放翁”,进行反击。
[55-56]六月,陆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以“祠禄”维持家人生计。
淳熙四年(1177年)六月,范成大奉召还京,陆游送至眉州,恳请范成大回朝后劝皇帝“先取关中次河北”、“早为神州清虏尘”。
诗人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
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史学成就陆游还具有史才,陆游的史学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时所修的《两朝实录》和《三朝史》,而在于他私撰的《南唐书》。
南宋时期,记述南唐历史的史籍有薛居正领导史馆所修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等共计11个版本,陆游遍取诸本,按本纪、列传,编为《南唐书》十八卷。
陆游编撰《南唐书》的目的在于借古鉴今,为南宋王朝树一面历史的镜子。
在本纪中,陆游肯定南唐烈祖李昪为“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孙(李恪)”,纠正了以中原五代为正朔的观念,并在书中多次使用“帝”、“我”等词语,借记述南唐国君治国、治民及用兵之法,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感。
陆游《南唐书》的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①体制创新。
陆书只有本纪和列传,成为纪传体断代史中的一个特例;尤其是其“类传”,除人物以类相从外,又创设《杂艺、方士、节义列传》(卷十七)、《浮屠、契丹、高丽列传》(卷十八),归类精当,史识更胜前人。
②史评色彩鲜明。
宋代理学兴盛,陆游秉承以道德而不以政绩作为评判人物的唯一准绳的观点,如多数史家都批判后主李煜沉迷诗词,不思政业,坐失南唐基业,陆游却先赞后主“天资孝纯”、“以爱民为急”,再对其“酷好浮屠”作简单批驳,最后总结为“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
③严谨的治史精神。
陆游辨前史之误,补前史之失,其书卷数、人物虽不及马令《南唐书》之多,但史料多经考证,“简核有法”,在史料的增补保存方面有巨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