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实验室

合集下载

运动解剖实验室管理与建设

运动解剖实验室管理与建设

运动解剖实验室管理与建设一、运动解剖实验室管理1.1 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的人员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基础,一个好的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能够让实验室的工作更加有条不紊,提高工作效率。

实验室应当根据实验室的规模和工作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室人员,明确每个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

实验室应当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实验室还应当建立科学的考勤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激励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定期组织工作会议,及时了解实验室工作情况,及时解决实验室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运动解剖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进行实验和教学的重要条件,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至关重要。

实验室应当制定详细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明确每一台设备的使用规范和维护要求。

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实验室的运行成本。

建立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及时了解每台设备的使用情况,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实验室还应当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测和鉴定,淘汰老化设备,更新更先进的设备,提高实验室的教学和研究水平。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保障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设备的安全。

实验室应当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的安全责任和安全要求,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实验室应当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杜绝一切可能危害实验室安全的行为,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对于化学试剂和放射性物质等危险物质应当做好储存和处理工作,做好事故应急预案,保障实验室在突发情况下的安全。

2.1 实验室场地选址运动解剖实验室的场地选址应当符合实验室的教学和研究需要,场地要求宽敞明亮,通风良好,环境安静。

实验室的场地选址还应当方便实验室的人员和设备出入,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2.2 实验室设施建设运动解剖实验室的设施建设应当根据实验室的功能和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保证实验室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运动解剖实验室管理与建设

运动解剖实验室管理与建设

运动解剖实验室管理与建设运动解剖实验室是一种研究人体运动机能和运动学、动力学关系的实验室。

它是通过运动解剖学的知识,通过实验方法探究身体各部位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结构变化和功能特点,以解决运动生理、运动医学和运动康复中的问题。

运动解剖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是保证其实验效果的重要保障。

一、运动解剖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促进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运动解剖实验室教学方式独特,能够真实地反映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复杂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建设运动解剖实验室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善,维护课程体系,加强讲授标准。

2.科研成果转化与运用运动解剖实验室建设不仅仅是为教学服务,更是为科学研究服务。

通过实验手段分析和测试不同运动状态下人体各部位的处置,探究他们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关系,有利于解决运动生理、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等领域的问题,并向社会转化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

3.提升实验室研究设备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实验室设备的建设是保证实验室研究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基础,带来最经济、高效、精确、安全的检测数据。

但是设备的更新、创新需要财力和技术的支持,很多后来的实验设备超过了校内的运动解剖实验室的要求。

1.场地与设备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建设的场地要尽可能宽敞、明亮,而且要有适宜的高度、布局和灯光。

实验室应该配备各种运动测量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光电子测量设备和生物反馈装置等。

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人体测量设备是重要的设备,它可以测量人体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身体姿势、运动前后的作用力度的变化等,这些数据是实验的重要数据,也是后续的分析数据,为研究人体运动学、运动生理学、运动治疗学等科研提供支撑。

2.实验教案与备课为保证教学和研究的进度,在建设运动解剖实验室的同时,需要制定详细的实验教案和备课计划。

教案应该明确实验目标、实验流程、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等内容,并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教师应该制定针对性的实验教案和实验备课,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验报告,反馈差异,并且维护课程质量。

人体解剖学 实验十七 常见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人体解剖学   实验十七 常见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动力工作:
1、肌力矩与外力矩方向相反,且肌力矩大于外力矩,环节朝肌肉拉力方向运动,此时原动肌位于关节的同侧,且做克制(向心)工作。
2、肌力矩与外力矩方向相同,且肌力矩小于外力矩,环节朝外力方向运动,使环节做慢速运动,此时原动肌位于关节的对侧,且做退让(离心)工作。
3、肌力矩与外力矩方向相同,肌力矩与外力矩共同作用于环节,使环节做快速运动,此时原动肌位于关节的同侧,且做克制(向心)工作。
3.引体向上(图2-17-3)
(1)动作要点描述:两手正握单杠,握距与肩同宽。拉引时,头、躯于和下肢仍保持伸直拉,躯干呈悬垂,利用练习者自身体重来发展上肢的肌肉力量。
(2)动作阶段划分:准备姿势、屈臂引体和下落三个阶段。
体会:屈臂引体时,桡腕关节、肘关节、桡尺关节、肩关节做什么运动?是由哪些肌肉直接参加收缩完成的,指出肌肉的收缩形式 和固定条件。同时,指出脊柱的屈肌群和伸肌群、下肢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做什么工作。
[方法与步骤]
(一)动力性动作分析
1.直腿仰卧起坐(图2-17-1)
(1)动作要点描述:双手交叉于胸前或置于头后,躯干前屈向下肢靠拢,两腿伸直,随后躯干后伸还原至起始位。
(2)动作阶段划分:大致分为坐起和还原两个阶段。
(3)动作分析制表(见表1、表2):
表1直腿仰卧起坐动作坐起阶段躯干肌的动作分析
环节
2.俯卧撑(图2-17-2)
(1)动作要点描述:两手支撑于地面,约与肩同宽,五指朝前,两上肢伸直,从头至足身体保持成一直线,体重由两手和两足尖承担。在下降和撑起阶段身体始终保持成一直线,上臂主要在矢状面内做前后方向运动。
(2)动作阶段划分:可分为准备姿势、下降和撑起三个阶段。
(3)动作分析制表:实践后完成填写表3、表4的内容。

运动解剖实验室管理与建设

运动解剖实验室管理与建设

运动解剖实验室管理与建设运动解剖实验室是运动科学领域的重要设施之一,它为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进行解剖学实验和研究的场所。

建设和管理好运动解剖实验室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两个方面,介绍一下运动解剖实验室的相关工作。

首先是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设备齐备的运动解剖实验室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场地选择,实验室的场地应选在空气流通、室内光线良好且相对安静的地方。

其次是实验室的布局设计,合理的布局能够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

实验室应设有骨骼标本展示区、解剖实验区、器械设备区、仪器设备区和办公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解剖实验区要设有照明良好的实验台和解剖用具。

器械设备区应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器械设备的存放和维护。

仪器设备区应有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适当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实验室还应配备消防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应急处置能力。

最后是设备和仪器的购置,根据实验室的需求,购置合适的解剖仪器、医学影像设备和测量工具,以满足不同实验和研究的需要。

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首先是人员管理。

实验室应当有专门的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实验室管理员要负责制定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管理实验室的人员和设备,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实验室管理员还要协助实验室教师和研究人员进行实验和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其次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应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实验室内部的安全生产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电源和电线等要定期检查维修,保证设备和设施的安全运行。

实验室内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工作安全。

最后是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修仪器设备,及时更新和更新技术设备。

运动解剖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它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系统实验操作规程解剖

运动系统实验操作规程解剖

运动系统实验操作规程解剖运动系统实验操作规程解剖实验室操作规程是为了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制定的标准规范。

在进行运动系统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验操作规程解剖,以供参考:一、实验前准备1. 确认实验室内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如安全门、急救箱等。

2. 佩戴实验服、塑料手套和实验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3. 检查实验用具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如显微镜、解剖刀等。

4.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相关实验指导书。

二、操作规程1. 洗净实验用具并进行消毒处理,如显微镜片、刀具等。

2. 准备实验标本,如骨骼、肌肉组织等。

3. 进行解剖操作前,先将实验标本进行冷冻保鲜或放置在4℃冰箱中保存,以保证标本的新鲜度。

4. 细心观察和描述实验标本,包括颜色、形态、质地等特征。

5. 根据实验要求,采集所需组织标本。

6. 使用解剖刀或剪刀等工具进行切割、开窗等操作。

切割过程中要注意手指的位置,避免意外伤害。

7. 在解剖操作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适当的仪器设备。

8. 在解剖操作中,应保持实验标本的湿润,可使用生理盐水等保湿剂。

9. 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及时清理产生的废弃物和异味等。

三、实验后处理1. 使用无菌棉球或纱布进行伤口包扎,防止感染和出血。

2. 清理和整理实验用具,如清洗显微镜片、刀具等,并进行消毒处理。

3. 根据实验室规定的回收、处理或分类要求,分别进行垃圾的投放。

4. 整理实验记录和结果,准备实验报告。

四、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避免摔倒和磕碰等事故发生。

2. 使用解剖刀等尖锐工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到手指或其他部位。

3. 在使用显微镜等放大镜具时,要注意光线的照射和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眼睛疲劳等问题。

4. 对于有毒、有害或易燃物品的使用,必须按照实验室的规定进行操作。

5. 实验室内严禁随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行为。

以上是运动系统实验操作规程解剖的相关内容,通过遵守这些规程,可以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人体运动系统实训报告单

人体运动系统实训报告单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人体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骨骼、肌肉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增强对人体运动系统生理功能的认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四、实训器材1. 人体骨骼模型2. 骨骼图3. 运动解剖学图谱4. 显微镜5. 实验记录本五、实训内容第一章绪论1.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骨连结、骨骼肌。

2. 运动系统的功能:支持、保护和运动。

3. 运动系统的分类:中轴骨、四肢骨。

第二章骨1. 骨的形态结构: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 骨的内部结构:骨膜、骨质、骨髓。

3. 骨的生长发育:骨化中心、骨化过程。

4. 骨的生理功能:支撑、保护、运动。

第三章骨连结1. 骨连结的类型: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连结。

2. 关节的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唇、关节盘。

3. 关节的运动:关节的灵活性、稳定性。

4. 关节的生理功能:连接骨骼、实现运动。

第四章骨骼肌1. 肌肉的形态结构: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

2. 肌肉的组织结构:肌腹、肌腱、肌膜。

3. 肌肉的生理功能:收缩、舒张、维持姿势、实现运动。

4. 肌肉的起止点:肌肉的起点和止点在骨骼上的附着部位。

第五章运动系统的生理功能1. 运动系统在运动中的功能:提供杠杆、支点、动力。

2. 运动系统在维持姿势中的作用:肌肉的紧张、骨骼的支撑。

3. 运动系统在保护内脏中的作用:骨骼的屏障作用。

六、实训过程1. 观察骨骼模型,识别骨骼的形态、结构。

2. 观察骨骼图,了解骨骼的解剖位置和形态。

3. 观察肌肉模型,识别肌肉的形态、起止点。

4. 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骼肌的切片,了解肌肉的组织结构。

5. 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关节的灵活性、稳定性。

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运动系统在运动中的功能。

七、实训结果与分析1. 骨骼在运动中的功能:骨骼是运动的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

2. 肌肉在运动中的功能:肌肉的收缩、舒张实现运动,维持姿势。

运动系统骨头实验报告

运动系统骨头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运动系统骨头解剖与功能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 掌握骨骼的基本形态和功能。

3. 研究骨骼在运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实验器材:1. 人体骨骼模型2. 骨骼标本3. 显微镜4. 实验记录本5. 计量工具(尺子、天平等)实验步骤:一、观察骨骼标本1. 观察骨骼标本的整体结构,了解人体骨骼的大致分布和形态。

2. 仔细观察骨骼的形态,包括骨的长轴、横轴、骨的端部等。

3. 比较不同骨骼的形态差异,如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二、骨骼解剖实验1. 在骨骼标本上,分别识别和命名骨骼的主要部分,如骨膜、骨髓、骨松质、骨密质等。

2. 观察骨骼的连接方式,如关节、骨缝、骨赘等。

3. 仔细观察骨骼的内部结构,如骨小梁、骨皮质等。

三、骨骼功能实验1. 在骨骼标本上,模拟人体运动,观察骨骼在运动中的变化,如关节的灵活度、骨骼的承重能力等。

2. 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骼的微观结构,了解骨骼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3. 比较不同骨骼在运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实验结果:一、骨骼标本观察结果1. 人体骨骼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共有206块骨骼。

2. 骨骼的形态多样,包括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 骨骼的连接方式有关节、骨缝和骨赘等。

二、骨骼解剖实验结果1. 骨骼由骨膜、骨髓、骨松质和骨密质组成。

2. 骨骼的连接方式多样,如关节、骨缝和骨赘等。

3. 骨骼的内部结构包括骨小梁和骨皮质。

三、骨骼功能实验结果1. 骨骼在运动中具有灵活度和承重能力。

2. 不同骨骼在运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不同,如长骨主要负责承重和支撑,短骨和扁骨则主要负责保护内脏器官。

实验结论:1. 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等组成,骨骼在运动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承重作用。

2. 骨骼的形态和结构决定了其在运动中的功能,如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

3. 骨骼的连接方式、内部结构和功能对运动具有显著影响。

运动解剖学实践教学报告(3篇)

运动解剖学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通过对运动解剖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运动系统,为运动训练、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本报告旨在总结运动解剖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以期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过程1. 实践教学目的(1)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2)掌握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3)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2. 实践教学内容(1)人体运动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2)人体运动系统各器官的生理功能;(3)人体运动系统各器官的相互关系;(4)运动解剖学在运动训练、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3. 实践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由教师讲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实验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人体运动系统各器官的解剖实验;(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了解运动解剖学在运动训练、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4)讨论交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就运动解剖学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三、实践教学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践学习,我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掌握了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解剖刀、剪刀等工具进行人体运动系统的解剖。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分析问题能力方面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运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通过分析案例,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能力。

4. 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在讨论交流环节,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运动解剖学相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通过实践教学,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解剖实验室
该实验室建于1990年,主要承担本科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任务。

目前运动解剖学实验室系单独实验室,总面积约110平方米。

实验教学标本较为齐备,包括人体横断面切片标本、冠状切片标本、躯干上肢、下肢肌肉、血管、神经和内脏器官标本、真人散骨标本、人体全身骨架标本,全套关节标本以及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和神经系统等器官瓶装标本,可以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部教学实验。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设实验项目8个,共计16学时。

体育测量与心理测评实验室
该实验室位于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2层,总面积120平方米。

目前体质方面的仪器设备有:电子体重身高计、肺活量测试仪、电子皮脂测量计、灵敏度测试计、电子背力计(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台阶实验评定指数测试仪、纵跳测试仪、体成分分析仪、俯卧撑测试仪、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仪、反应时测试仪、体质测评软件等;运动心理方面的仪器设备有:Psykey 心理测评系统、肘关节动觉方位辨别仪、动觉方位辨别仪、多项反应时测定仪、动作稳定仪、深度知觉测试仪等。

实验室主要承担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体质测量与评价及运动心理学两门课程的本科实验,同时还承担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及相关教师的研究工作。

目前共开设实验项目12个,共24学时。

运动医学与体育保健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目前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心肺复苏拟人、按摩床、下肢关节康复锻炼器、关节角度尺、运动损伤处理用品及敷料、微波治疗仪等。

实验室主要承担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基础实验,此外,还承担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及相关教师的工作,同时亦准备开展对外服务。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展的实验项目14个,共计28个学时,实行多媒体教学,并为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服务。

此外,实验室逐渐增加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社会服务效益,如与重庆市体育局形成科研协助良好机制,为市体工队高水平田径、举重、跳水等运动员的损伤与康复提供咨询、监控及训练康复服务,为重庆市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运动生物化学与运动生理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位于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2层,总面积120平方米。

目前生物化学方面的仪器设备有:血乳酸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糖测试仪、运动血压测试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运动生理方面的仪器设备有:运动生理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Mercury专业运动跑台、体成份分析仪、功率自行车、心肺功能测试仪、心电图机、反应时测定仪等。

该实验室目前承担本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的运动生理与生化基础实验教学任务。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展的实验项目共有13个,实验学时共26学时,实行多媒体教学,并为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服务,课余时间全面开放。

运动生物力学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总面积约130平方米。

它拥有目前全国独有的室内斜坡康复跑道及运动生物力学大三件运动学测量设备、动力学测量设备及肌电测量设备。

即视讯运动图像捕获及解析系统;JP6060三维测力台系统;JE-TB0810表面肌电系统。

此外,还配备了动态平衡训练评估系统(BTA-200DP);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JPD60200B);Power Plate振动训练系统。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除了承担学院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运动生物力学”
课程的相关实验外,还为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

表现为:1)实验室还承担重庆市奥运攻关重点项目运动员的技术诊断工作;2)承担运动人体学、体育教育训练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高级实验指标测试任务;3)为学院高水平代表队教学与训练提供科技攻关和科研服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