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ppt(共18张)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专题 ——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36张PPT)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
杜甫自号少陵野老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王安石被称王荆公是称爵号,称王文公是 称谥号,称王临川是称籍贯。 B.尊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对方的女儿为令 爱,谦称自己的母亲为家严。 C.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后取字,是成年的标 志,对人称字表示尊敬。 D.皇帝的谥号寓含褒贬,“文”“武”表示 褒扬,“哀”“思”表示同情。
D 皇帝的庙号
1、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 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 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按惯例,新君 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蕴涵着帝 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 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
2、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 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 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 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 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B错误,B称自己母亲为家慈
2.年号,庙号,谥号都有什么不同?
唐太宗年号 “贞观” 唐太宗的庙号“太宗” 唐太宗的谥号“文皇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 肃穆之意。
C【解析】“谥号”错,应为“庙号”
3、古代官职的含义和官员传记类文章用词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具体职务、做具 体工作的官吏可以称为“有司”。 B.拜:文中指授予官职。其他可以表示授予官职 的词语有“辟”“除”“征”等。 C.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税收、 科举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 评定的称号,如武帝。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王安石被称王荆公是称爵号,称王文公是 称谥号,称王临川是称籍贯。 B.尊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对方的女儿为令 爱,谦称自己的母亲为家严。 C.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后取字,是成年的标 志,对人称字表示尊敬。 D.皇帝的谥号寓含褒贬,“文”“武”表示 褒扬,“哀”“思”表示同情。
D 皇帝的庙号
1、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 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 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按惯例,新君 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蕴涵着帝 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 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
2、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 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 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 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 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B错误,B称自己母亲为家慈
2.年号,庙号,谥号都有什么不同?
唐太宗年号 “贞观” 唐太宗的庙号“太宗” 唐太宗的谥号“文皇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 肃穆之意。
C【解析】“谥号”错,应为“庙号”
3、古代官职的含义和官员传记类文章用词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具体职务、做具 体工作的官吏可以称为“有司”。 B.拜:文中指授予官职。其他可以表示授予官职 的词语有“辟”“除”“征”等。 C.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税收、 科举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 评定的称号,如武帝。
高中语文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课件 (27张PPT)
13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
称谓来代替。 垂髫 (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敝舍、舍弟、舍妹、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
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
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
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
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7
【敬称】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
是一种“恶谥”。
4
一、人的称谓
❖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 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 孟襄阳;
❖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 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 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人为仁公等。
【敬称】(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论语》)。唐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 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 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 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 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 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 母。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
称谓来代替。 垂髫 (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敝舍、舍弟、舍妹、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
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
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
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
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7
【敬称】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
是一种“恶谥”。
4
一、人的称谓
❖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 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 孟襄阳;
❖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 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 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人为仁公等。
【敬称】(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论语》)。唐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 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 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 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 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 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 母。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ppt
-11-
典题 3 称谓、礼仪、典章、制度类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九宾”,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 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②②“少以牢一”少.牢,.古告代庙帝,请王其祭矢祀。社(《稷伶时官,用传羊序》、)猪各一头。(牛、 羊、猪三牲全备,叫“太牢”。)
古代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1. (2016·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
身体柔弱,却能“
,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
帝刘备过早去
世,“
,
”,正是危
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
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
⑩⑩“初.初七.七及”下.,九 专.,指嬉农戏历莫的相七忘月。七(《日孔;“雀下东九南”飞,每》月) 的农历十九为下九。 古代以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下 九为汉代妇女欢聚的日子。
-13-
典题 4 天文、地理、历法、建筑类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①“永.永和.和九”年,年,岁号在纪癸.年丑.,。东(《晋兰穆亭帝集年序号》;“) 癸丑”,干支纪年,指永和九 年,353年。
”两句写
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
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
情感的名句是
“
,
”。
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PPT1 (共20张PPT)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18张PPT)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探究
一、明确考查内容,了然备考方向
• 古代文化常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 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 惯例。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 是非常复杂的。
反复分析比较各选项的解说,用已知的文化常识对各选项进行筛选排除,缩小确定范围,推 断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阅读《晋书·何攀传》 ,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 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 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 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 父老乡亲。
耿、厚、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 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等。 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庠、序、太学、博 士、太傅 堤、决、溃、溢、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 熟、刈、籴、粜、廪、禀、府、荒、、赡、足、给、佚 糗、馔、肴、膳、羞(馐)、蔬、果、饱、饥、饿、馁、馑、俸、 禄、秩、饷、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绦、缟、 缣、缯、蚕、桑、纨绔、布衣、履、绶、冠、冕、 (1)狱(2)脱(3)第(4)独(5)他 (1)下车(2)乞骸骨(3)用事(4)视事(5)听事(6)逆旅(7)部曲(8)祖道(9)家 人(10)起家(11)作色(12)从子
解析:“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是谢混,不是谢弘微。
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探究
一、明确考查内容,了然备考方向
• 古代文化常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 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 惯例。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 是非常复杂的。
反复分析比较各选项的解说,用已知的文化常识对各选项进行筛选排除,缩小确定范围,推 断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阅读《晋书·何攀传》 ,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 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 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 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 父老乡亲。
耿、厚、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 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等。 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庠、序、太学、博 士、太傅 堤、决、溃、溢、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 熟、刈、籴、粜、廪、禀、府、荒、、赡、足、给、佚 糗、馔、肴、膳、羞(馐)、蔬、果、饱、饥、饿、馁、馑、俸、 禄、秩、饷、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绦、缟、 缣、缯、蚕、桑、纨绔、布衣、履、绶、冠、冕、 (1)狱(2)脱(3)第(4)独(5)他 (1)下车(2)乞骸骨(3)用事(4)视事(5)听事(6)逆旅(7)部曲(8)祖道(9)家 人(10)起家(11)作色(12)从子
解析:“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是谢混,不是谢弘微。
2025届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化常识 课件(共28张PPT)
➢ 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 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 帝、隋文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 唐太宗、宋太祖等。
姓名字号篇
➢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等 等)、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 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 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 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延赐予。谥号的选定根 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道号时选 择。
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不勤成名曰灵。 好祭鬼怪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壅過不通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去礼远众曰炀。
姓名字号篇
➢ 所谓尊号,乃为尊崇帝后为之所上之称号。始于秦代。如位皇 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称上 尊号。时至唐代,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有生前奉上者,亦 有死后追加者。武后称圣母神皇,高宗称天皇,中宗称应天神 龙皇帝等。
子·密州出猎》)
天文篇
3.在我国古代,有许多代指国家或地区的词汇,它们的含 义及来历各不相同。你能说出下列各词的意思吗?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 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四而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 海”之意与之类似。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地理并称
【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姓名字号篇
➢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等 等)、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 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 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 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延赐予。谥号的选定根 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道号时选 择。
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不勤成名曰灵。 好祭鬼怪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壅過不通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去礼远众曰炀。
姓名字号篇
➢ 所谓尊号,乃为尊崇帝后为之所上之称号。始于秦代。如位皇 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称上 尊号。时至唐代,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有生前奉上者,亦 有死后追加者。武后称圣母神皇,高宗称天皇,中宗称应天神 龙皇帝等。
子·密州出猎》)
天文篇
3.在我国古代,有许多代指国家或地区的词汇,它们的含 义及来历各不相同。你能说出下列各词的意思吗?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 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四而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 海”之意与之类似。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地理并称
【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课件(66张)
解析 “太子由皇帝最年长的儿子充当”错误,太子是嫡长子。 答案 D
有关“官职沿革”的文化常识 1.官职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 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 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 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 武大权,门下省、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 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 大权。
②批判性的 乱而不损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好内远礼曰炀 ③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怀 在国遭忧曰愍 (2)庙号 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 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较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后的皇帝都 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 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4)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 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到了明代 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 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3.年龄称谓 (1)襁褓 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 指二、三岁的儿童。 (3)齿龀、龆龀 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 (4)总角、垂髫 指幼年儿童。 (5)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
答:(×)“‘太子舍人’指太子的属官,与‘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意 思相同”错误,“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门客”。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18张PPT)
解析: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 意。其次,理清画波浪线句子中 的人物关系。①谢弘微“童幼时, 精神审,时然后言”。②过继后 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明。③谢混 向谢思夸赞谢弘微“此儿深中夙 敏,方成佳器”。同时注意,表 示时间的词语“童幼时”,提示语 “曰”,虚词“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解析: 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探究
一、明确考查内容,了然备考方向
• 古代文化常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 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 惯例。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 是非常复杂的。
耿、厚、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 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等。 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庠、序、太学、博 士、太傅 堤、决、溃、溢、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 熟、刈、籴、粜、廪、禀、府、荒、、赡、足、给、佚 糗、馔、肴、膳、羞(馐)、蔬、果、饱、饥、饿、馁、馑、俸、 禄、秩、饷、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绦、缟、 缣、缯、蚕、桑、纨绔、布衣、履、绶、冠、冕、 (1)狱(2)脱(3)第(4)独(5)他 (1)下车(2)乞骸骨(3)用事(4)视事(5)听事(6)逆旅(7)部曲(8)祖道(9)家 人(10)起家(11)作色(12)从子
2.生僻的文化常识。高考命题要依据选文来设题,因此,难免有生僻、 偏难的题目出现。但这类生僻的文化常识有的与教材(注意:不仅是语 文教材,还包括历史、地理等)中某些文化常识相同或相关,有的跟选 文内容密切相关(选文中有诸多信息显示了其内涵)。这类题目表面上生 僻,实则暗含了诸多“熟悉”因素。对这类文化常识要多依据选文内容 来判断。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共52张PPT)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 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 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 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兰亭集序》 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 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 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 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 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 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 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 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 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 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 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 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 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兰亭集序》 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 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 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 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 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 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 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 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 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 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 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 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新高考之文言文真题解读课件18张PPT
趋势分析: (1)从近几年看,文本选择还是偏向史书类。 史书类修订一般分为:纪传体、编年体、国 别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 2020-2022年已考过的体裁:国别体、纪传体、 纪事本末体、断代史 未考过的体裁:编年体、通史 20年和22年都考人物传记,2021年考的是历史 事件,预测2023年会使用历史事件。 (2)年代推测:夏、商、周、西汉、三国、西 晋、南北朝。
原文:王曰:“寡 人愿子之行也!”
原文:遂尽以分与 昆弟外家。
原文:安用重法邪 !
原文:睿素无北伐 之志……不给铠仗 ,使自召募。
C. 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 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 、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C. 海瑞严厉执法,受到小人诋毁。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时, 因要求严明,部下怨恨,部属房寰惧遭揭发,又受怂恿, 上疏诋毁,致使海瑞被迫退休。
新高考之文言文 真题解读
一、考情纵览
卷别
文本
体裁
2022年 新高考
2021年 新高考
2020年 新高考
全国Ⅰ卷 《战国策·魏策三》( 国别体人物
孟尝君)
传记
全国Ⅱ卷 《东观汉记》卷十 (吴 纪传体断代
汉)
史人物传记
全国Ⅰ卷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 纪事本末体
君臣论治》(历史事件
)
全国Ⅱ卷 《通鉴纪事本末·祖狄 纪事本末体
考点分析: (1)2020年和2021年都考了时间名词、连词处 断句。2021年增加了介宾短语、介词、叠字处 断句的考察。 2021年和2022年都考了叠字处断句、介宾短 语后置句,介词,2022年增加了判断句的考察。
断句考点预测: 根据这三年考点情况来看,每年都有考点
高中常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PPT
实词可以单独成句或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主要成分,而虚词则必须与实 词组合使用,帮助构成句子的各种成分。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非常灵活,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用法 和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和推断。
03 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特殊句式类型及特点
判断句
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常见形式有“……者,……也 ”、“……,……也”、“……,……者也”等。
借鉴与运用
03
鼓励学生借鉴优秀范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在自己的写作
中加以运用,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自主创作展示
创作主题与要求
设定具体的创作主题和要求,如写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文言文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学生作品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创作,并将他们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 欣赏和学习。
句式和修辞在表达中效果
增强语言表现力
通过运用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 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理
解和接受文本所表达的内容。
突出文本主题
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可以突出文本 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使读者更加关 注文本的重点内容,加深对文本的 理解和记忆。
增加文本感染力
通过运用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可 以增加文本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使 读者更容易被文本所感染和打动, 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 位。如“个”、“只”、“次 ”等。
常见虚词分类及举例
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代替名词、动词、形容 词、数量词、副词等。 如“其”、“之”、“ 是”等。
修饰动词、形容词等, 表示程度、范围、时间 等。如“极”、“皆” 、“已”等。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非常灵活,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用法 和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和推断。
03 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特殊句式类型及特点
判断句
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常见形式有“……者,……也 ”、“……,……也”、“……,……者也”等。
借鉴与运用
03
鼓励学生借鉴优秀范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在自己的写作
中加以运用,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自主创作展示
创作主题与要求
设定具体的创作主题和要求,如写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文言文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学生作品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创作,并将他们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 欣赏和学习。
句式和修辞在表达中效果
增强语言表现力
通过运用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 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理
解和接受文本所表达的内容。
突出文本主题
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可以突出文本 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使读者更加关 注文本的重点内容,加深对文本的 理解和记忆。
增加文本感染力
通过运用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可 以增加文本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使 读者更容易被文本所感染和打动, 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 位。如“个”、“只”、“次 ”等。
常见虚词分类及举例
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代替名词、动词、形容 词、数量词、副词等。 如“其”、“之”、“ 是”等。
修饰动词、形容词等, 表示程度、范围、时间 等。如“极”、“皆” 、“已”等。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明清科举流程
类型
考场 考官 考中学生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院试
乡试 (秋闱) 会试 (春闱) 殿试
县(三年 两次)
府、州
省城(三年 一次,农历 八月)
明:提 学官 清:各 省学政
皇帝派遣 主考官
秀才 举人
京城(乡试 礼部主 次年三月) 持
贡士
皇宫(会试 皇帝 同年四月)
进士及第 (一甲,3 人)
案首
尚书省 (执行政令)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吏部
(主管
文职 官员)
户部
(掌管户 籍、疆土、 田地、财 政事宜)
礼部
(主管典 礼、教育、 科举之事)
兵部
(军队、武 官选用、训 练)
刑部
(主管刑罚、 审核案件)
工部
(管理 全国工 程事物)
合作探究
1.擢为后将军 :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 余人俱: 4.初,以恩补将仕郎,调秀州华亭尉,累官至浙 西提刑司干办公事,除明州添差通判。 5.太祖行备武将军: 6.既擢知宿州,以将母弗起,闭门谢宾客。《魏 叔子文集》 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8. 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9.矫王命以杀之: 10.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11.辞官:
附加题(20分)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 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 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 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 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二、官职沿革
1、政府机构 “三公九卿”
太尉 (军事)
皇帝
丞相 (行政)
文言文阅读大全PPT课件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造;用;好;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 答他,只好听从他 的吩咐来造屋。 答:善于诡辩却不 顾客观规更加。律, 光凭主观意志去做 事。
8
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
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1.解释: ①为: ②如故: ③鸣: ④奋: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给;像先前一样;叫声; 竖起。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 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13
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 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都是不可取的。
粟粥荠菜 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
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 “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 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 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1.解释: ①为: ②以: ③善: ④益: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C.顾吏曰顾:回头看。 D.汝误也,非故也故:事故。 2.判断下列语句翻译正误。
1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
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 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 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打猎)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
造;用;好;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 答他,只好听从他 的吩咐来造屋。 答:善于诡辩却不 顾客观规更加。律, 光凭主观意志去做 事。
8
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
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1.解释: ①为: ②如故: ③鸣: ④奋: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给;像先前一样;叫声; 竖起。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 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13
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 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都是不可取的。
粟粥荠菜 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
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 “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 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 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1.解释: ①为: ②以: ③善: ④益: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C.顾吏曰顾:回头看。 D.汝误也,非故也故:事故。 2.判断下列语句翻译正误。
1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
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 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 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打猎)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
高中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ppt(共18张)
3、御史
先秦时期,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开始, 变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上大夫 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级。 4、寿 5、右 6、亲戚 7、褐
向人进酒或献礼。 上。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内外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 成员,不包括家庭成员及父系亲属。 粗布或粗布衣服。
6、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徙,此处为流放。在调职的意义上,“徙”表示一般的调职。
7、从祠河东后土 8、女弟
指妹妹。
后土,相对皇天而言,指地神。
1、太学
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 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考题示例
1.(2017· 全国卷 Ⅰ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称谓
礼俗
官职
A.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 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 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 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 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考题示例
5. (2015年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 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称谓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 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嫡长子” 宗法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 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建筑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 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课件20张
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之
文化常识
学习目标
●了解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考点和高考趋势; ●积累课内、课外的文化常识,具备必备的文言 文阅读能力 ●传承传统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一、考点分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 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 地理、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科举、 姓名、礼俗(冠礼、婚姻、丧葬)、宗法(族、昭、穆, 大宗、小宗,亲属,丧服)、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
息进行推断巧用题干中常识的信息进行推断 3.调动积累,对比推断。巧用题干中常识的信息进
行推断
三、【最新模拟题再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年普通高考第三次适应性检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谷,是先秦诸侯之长的谦称,本为周天子所用,后来因周室衰落, 渐被诸侯僭用。B. 师旷,先秦著名音乐大师,古人称其为乐圣。“师” 是乐师的意思,“旷”是他的名。C. 西河,战国时魏国在今山西、陕 西交界处的黄河以西地区常被称为西河,也叫河西。D. 社稷,土神和 谷神的总称。土谷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因此社稷常用来代指国家。
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获取天下。D.
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B. 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C.闰 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D.辎重, 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混淆 范围
文化常识
学习目标
●了解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考点和高考趋势; ●积累课内、课外的文化常识,具备必备的文言 文阅读能力 ●传承传统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一、考点分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 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 地理、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科举、 姓名、礼俗(冠礼、婚姻、丧葬)、宗法(族、昭、穆, 大宗、小宗,亲属,丧服)、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
息进行推断巧用题干中常识的信息进行推断 3.调动积累,对比推断。巧用题干中常识的信息进
行推断
三、【最新模拟题再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年普通高考第三次适应性检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谷,是先秦诸侯之长的谦称,本为周天子所用,后来因周室衰落, 渐被诸侯僭用。B. 师旷,先秦著名音乐大师,古人称其为乐圣。“师” 是乐师的意思,“旷”是他的名。C. 西河,战国时魏国在今山西、陕 西交界处的黄河以西地区常被称为西河,也叫河西。D. 社稷,土神和 谷神的总称。土谷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因此社稷常用来代指国家。
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获取天下。D.
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B. 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C.闰 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D.辎重, 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混淆 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文化常识
从2015年开始,新课标卷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出 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对文言实词的专门考查,转为 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这就为学生指出了备考方 向。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涉及到称谓官职、天文历法 、风俗礼仪等方面,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分门 别类地积累记忆。
古代文化常识题是2014年大纲卷新出现的题型, 2015 年 新 课 标 全 国 卷 开 始 采 用 , 并 沿 用 至 今 。 随 着 2017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 文化知识”——古代文化的传承将会越来越受重视,考 查学生阅读涉猎面和综合素养的题型将会越来越受到 推崇。
考题示例
1.(2017·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称谓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 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 礼俗 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 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称谓 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考题示例
5. (2015年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C 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 称谓 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文
文言
化 常
文
识阅
读
1.《劝学》以“雕刻打磨”为例,从正面来论证坚持学习的重要 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失意苦闷、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言说自己以一杯清酒祭月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
为九等,主要依据士人的家世资历和德才来评定。
(3)科举制。以明清为例,当时的考试分为四级:童生试—乡 试—会试—殿试。 童生试,又叫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童生试包
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合格者算是通过了童
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才有资格参加之后 的科举考试。 乡试,是科举正式考试的第一级,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 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中者俗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中举 后可以参加会试。
区内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朝廷。征辟,主要包括皇帝征
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征辟一般对被辟除者的资历
不限制,只看才学,是当时一种比较自由的仕宦途径。
(2)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朝廷选择贤能、有见识
的官员任命为所在州郡的“中正”官。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
正。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品”就是等第,分
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 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 统称“进士及第”,其中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 名称探花。状元、榜眼、探花,就像一个鼎的三只足,所以
又称三鼎甲;状元居三鼎甲之首,因而又被称为鼎元。二甲 若干名,统名“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统名“同进士出身”。 二、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为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官职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 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考题示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2015年全国卷Ⅰ) D
科举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 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官职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 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 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嫡长子”
宗法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 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建筑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 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一、姓名和称谓
二、官职和科举
包
三、地理常识
四、宗法和礼俗
括
五、服饰和器物
内
六、历法和刑法
容
七、古代音乐
八、古籍注释体例
九、建筑等
分类串记法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 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 常识。
[示例]
串记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征辟制。汉代,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
所谓察举,就是由地方长官(多为郡守)在他们各自管辖的地
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 记忆官职变动:
任、拜、除、征 → 迁、擢、拔 → 调、出、徙 → 罢、贬、左迁 授官职→ 提升官职→ 调动官职→免降官职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怎样备考
做好积累
从
从
从
课
课
考
本
外
题
中
阅
中
积
读
积
累
中累3、御史先秦时期,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开始, 变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上大夫 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级。
4、寿
向人进酒或献礼。
5、右
上。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积
累
一、从课本中积累
称谓
1 晋侯、秦伯围郑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 吾不能早用子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必修一)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人的敬称。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化常识
1、赵惠文王 谥号。爱民好与曰惠,忠信接礼曰文。
2、九宾礼
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由傧者九人 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4.《师说》中“______,_______”表现出当时的士大夫以地位为标 准、耻于从师的心理。
5.《赤壁赋》中通过 “______,_______” 侧面描绘其友人箫声的凄 婉。
6.《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2.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 此时也 3.一尊还酹江月 4.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5.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