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表达与常用蛋白质纯化技术探讨
基因表达与蛋白质纯化技术探讨(ppt40)(2)
基因表达与蛋白质纯化技术探讨 (ppt40)(2)
重要的原核表达质粒提供商
• Novagen • Stratagene • Invitrogen • BioLabs • Qiagen • Pharmacia • Promega • Clontech • Roche • Gibco/BRL
基因表达与蛋白质纯化技术探讨 (ppt40)(2)
基因表达体系
1. 原核体系 2. 真核体系
基因表达与蛋白质纯化技术探讨 (ppt40)(2)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 遗传背景清楚,基因工程操 作方便,商品化表达载体种 类齐全,表达效率高;
• 基本不分泌,易形成包含体 (无正确折叠的立体结构),无 加糖等修饰
• Dsb (periplasma enzyme DsbA, DsbC) ** 二硫键的形成与
• SUMO (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 KSI (ketosteroid isomerase) 基本上全部沉淀
可用亲和层析纯化
帮助可溶化 基因表达帮与蛋助白质分纯化泌技术到探讨周质
工业酶生产: 各种微生物
基因表达与蛋白质纯化技术探讨 (ppt40)(2)
有可能以后做到的事
• 在大肠杆菌中直接生产有活性的胰岛素 • 在大肠杆菌中生产人凝血IX因子 • 在大肠杆菌生产Calcitonin类C端酰胺化短肽 •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 • 在酵母中进行与哺乳动物细胞一致的糖基化 • 在鸡输卵管中进行与哺乳动物细胞一致的糖基化 • 提高乳腺分泌表达的Factor IX类因子的活性 • 在植物中得到与哺乳动物细胞一致的糖基化
模块二 原核表达和纯化 实验报告
模块二原核表达和纯化一、实验目的1、获得最佳的表达条件和纯化方法。
2、学习和掌握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技术。
二、实验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单体和少量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通过化学催化剂过硫酸胺,TEMED作为加速剂或光催化聚合作用形成的三维空间的高聚物。
聚合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形成的网状结构。
具有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适用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分离,且分离效果更好。
外源基因通过表达载体进入宿主细胞后,会利用宿主的蛋白表达体系表达外源蛋白。
理论上看,只要载体具有良好的表达调控元件,就能成功地表达。
但实际情况不是这么简单。
(1)每次转化获得的菌落,其表达外源蛋白的潜力可能是不一样的。
我们一般认为,同样的质粒和感受态细胞,虽然长出来了不同菌落,但显然它们的遗传物质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蛋白表达潜力也应该是一模一样的。
因此认为不同菌落具有不同表达外源蛋白潜力这种说法显然是经验之谈。
可以多挑几个菌落做后续测试。
(2)因此,无论何种条件下外源蛋白表达出来了,接下去的工作是在-70℃冰箱好好地保存菌种。
(3)IPTG是控制外源基因表达的开关,外源蛋白的表达将占用细菌本身的蛋白合成机器和能量,自身的繁殖将减弱。
在更高OD600时诱导,有更高的生物量,通常可以产生更多的外源蛋白。
但IPTG诱导的时间点并非可以无限地延迟,有的细胞在高OD600时诱导可以达到很好的表达的效果,但有的细胞诱导时机一旦OD600 > 0.5,就不表达外源蛋白。
适中的诱导时间点可以设置OD600 = 0.8。
(4)IPTG浓度?通常不是主要因素。
在0.2mM诱导不出的即使加到1mM也不会出来。
(5)诱导时间要进行测试,诱导之后每隔2hr取样检测。
(6)小体积(<200ml)摸索出来的最佳诱导条件,在大体积中(>1L)经常不适用。
所以每次改变系统,通常要重新来过。
(7)当测试完以上条件,还无法表达出蛋白,那么只能重新构建载体,改造外源基因让其更长或更短,还要重新检查外源基因是否有大肠杆菌不喜欢的密码子。
Nanog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纯化及抗体制备的开题报告
Nanog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纯化及抗体制备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Nanog是一种关键的转录因子,最早发现于小鼠胚胎干细胞中,并在多种类型的细胞
中表达。
Nanog对于维持胚胎干细胞的自我复制和未分化状态至关重要,并且在晚期
胚胎发育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其功能缺陷会导致胚胎发育停滞,而高表达则可能促进
肿瘤的发生。
因此,了解Nanog的生物学功能,对于解析胚胎发育、干细胞生物学以及诊断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原核表达、蛋白纯化及抗体制备等技术,获得高效纯化的Nanog蛋白和高特异性的Nanog抗体,为了解Nanog的生物学功能、发掘新的作用靶点以及构建Nanog的作用网络提供有力的实验工具。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 Nanog基因的原核表达
将人类Nanog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质粒;通过化学转化等方
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E.coli)细胞内,利用IPTG诱导表达。
2. Nang蛋白的纯化
以Ni2+-NTA亲和层析纯化为主,包括裂解菌细胞、提取目标蛋白、层析纯化、洗脱
靶蛋白、再生反应等步骤。
3. Nanog抗体的制备
将Nanog蛋白注射入小鼠体内,诱导其产生相应的抗体;待抗体滴度达到一定水平后,收集小鼠血清,进行免疫球蛋白纯化、测定抗体滴度等步骤,最终获得高纯度的Nanog抗体。
四、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操作,预计能够获得高效纯化的Nanog蛋白和高特异性的Nanog抗体。
这将为深入研究Nanog的生物学功能、构建Nanog的作用网络提供有力的实验手段,并有望为临床医学提供新的诊断和治疗思路。
人乳酸脱氢酶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蛋白的纯化
人乳酸脱氢酶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蛋白的纯化人乳酸脱氢酶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蛋白的纯化人乳酸脱氢酶a基因在细胞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个主题,我们将从原核表达开始深入探讨,并结合蛋白的纯化过程,逐步展开全面评估和详细讨论。
1. 人乳酸脱氢酶a基因的重要性人乳酸脱氢酶a基因是一种编码人体内催化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酶的基因。
该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内能量代谢息息相关,对于维持细胞内稳态至关重要。
深入了解这一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 原核表达的意义和挑战在研究人乳酸脱氢酶a基因时,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原核表达系统由于其高效、简便以及成本低廉而备受青睐。
然而,在原核表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挑战,例如蛋白的溶解和折叠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目标蛋白的纯化。
3. 蛋白的纯化过程蛋白的纯化过程对于后续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至关重要。
在纯化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杂质,确保目标蛋白的纯度满足后续实验的需求。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进行人乳酸脱氢酶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蛋白的纯化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克服不少困难,但一旦成功将获得来自对基因和蛋白的深入理解。
对于这一主题,我认为深入挖掘其相关的细胞机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从而为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人乳酸脱氢酶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蛋白的纯化过程。
通过从原核表达的意义和挑战开始,逐步对蛋白的纯化过程展开论述,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在探讨的过程中,我们也共享了个人的观点和理解,期望能够引发更多学术讨论和思考。
以上是一篇有关人乳酸脱氢酶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蛋白的纯化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乳酸脱氢酶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蛋白的纯化是生物技术领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以及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AtGT--3b基因的原核表达与蛋白纯化的开题报告
AtGT--3b基因的原核表达与蛋白纯化的开题报告
标题:AtGT-3b基因原核表达与蛋白纯化的研究
背景:
AtGT-3b是拟南芥中一个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其编码的酶可以
催化叶绿体中的三糖磷酸通路。
该基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
控作用,其蛋白质可以催化三糖磷酸通路中的糖基转移反应,促进光合
作用的进行。
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AtGT-3b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并对其进行蛋白纯化,为进一步研究其光合作用调控作用提供基础。
方法:
1.克隆AtGT-3b基因的编码序列
2.将AtGT-3b基因编码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并转化大肠杆
菌
3.在大肠杆菌中诱导AtGT-3b蛋白的表达
4.用蛋白质亲和层析法(protei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对AtGT-3b蛋白进行纯化
5.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对AtGT-3b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
预期结果:
本研究将构建出AtGT-3b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并通过蛋白亲和层
析法对其进行纯化,为进一步研究其光合作用调控作用提供基础。
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AtGT-3b蛋白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为植物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提供对其在
植物抗逆性及适应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进展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进展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细胞内发挥多种重要的功能,如催化代谢反应、维持细胞结构和信号传递等。
因此,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深入理解生命现象和开发新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些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大量表达和纯化蛋白质的同时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进展。
一、蛋白质表达技术1. 原核表达系统原核表达系统是最早被开发出来的蛋白质表达系统之一。
该系统利用了细菌的表达机制来表达目的蛋白质。
原核表达系统主要包括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蓝藻表达系统。
这两个系统具有表达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同时,这些系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无法表达复杂的蛋白质、蛋白质折叠和结构的失真等。
2. 酿酒酵母表达系统酿酒酵母表达系统是一种简单易用的真核表达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高效表达。
与其他真核表达系统相比,酿酒酵母表达系统具有表达效率高、生长速度快等优点。
由于酿酒酵母表达系统是一种酵母菌,因此其表达的蛋白质具有真核生物的折叠和修饰机制,表达的蛋白质可以更好的保持其原始性和功能性。
3.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真核表达系统,它利用了昆虫细胞的表达机制来表达目的蛋白质。
与其他真核表达系统相比,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具有表达效率高、蛋白质修饰机制完整等优点。
由于昆虫细胞表达的蛋白质具有真核生物的修饰机制,因此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真核生物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二、蛋白质纯化技术1. 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一种利用配体与目标蛋白质的特异性互作来实现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
配体可以是一种低分子物质或蛋白质,它们可以选择性地结合到目标蛋白质的表面刻痕上。
亲和层析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配体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如亲和膜、亲和树脂、亲和磁珠等。
亲和层析法具有高分离效率、简单、快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方法的探讨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方法的探讨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各种生化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其表达量和纯度的控制对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常见的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方法进行探讨,同时介绍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一、蛋白质表达方法的选择目前常见的蛋白质表达方法包括细胞内、细胞外和体外。
其中细胞内表达指的是将目标蛋白质表达于细胞内,常见的细胞包括大肠杆菌、酵母等;细胞外表达指的是将目标蛋白质分泌至细胞外,常见的细胞包括酵母、昆虫细胞等;而体外表达则是将目标蛋白质通过类似于“原子层”沉积的方式在表面上合成。
在选择表达方法时,需要考虑蛋白质的性质,以及表达的目的和条件是否适合。
以细胞内表达为例,由于若干原因,有时难以获得需表达的目标蛋白质,如毒性等。
这时,可以采用融合蛋白质表达的方式。
融合蛋白质即将目标蛋白质与另一种蛋白质融合表达,使其易于纯化。
例如,常用的荧光标记融合蛋白质GFP就是一种常见的融合蛋白。
二、蛋白质纯化方法的选择蛋白质纯化的目的是获得高品质、高纯度的蛋白质。
至于纯化方法的选择,主要依赖于纯化条件,如目标蛋白质的大小、疏水性等等,和原料的来源等条件。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凝胶过滤、亲和层析、逆流层析等等。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和融合蛋白质纯化。
离子交换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在离子力场中的电荷差异而进行分离的常用方法。
常见的离子交换树脂有丙烯酸树脂和羧甲基纤维素树脂。
这种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但由于其在分离过程中使用了高浓度的盐溶液,因此有可能对蛋白质的结构和活性产生不良影响。
凝胶过滤法的主要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的大小进行分离,通常使用分子筛、琼脂糖等材料。
相对于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不需要使用盐溶液,因此对蛋白质的结构和活性影响相对较小。
不过,凝胶过滤法在分离过程中需要多次循环,操作较为繁琐。
融合蛋白质纯化则是通过利用融合蛋白质的亲和性将目标蛋白质和另一种蛋白质结合起来进行分离。
蛋白质的高效表达和纯化技术
蛋白质的高效表达和纯化技术蛋白质是细胞中最为基本的分子,不仅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也参与到细胞的代谢、信号转导等生命活动中。
因此,蛋白质的高效表达和纯化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蛋白质的表达技术主要包括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
原核表达系统包括大肠杆菌和酵母表达系统,这两种表达系统都具有高效的蛋白质表达能力,并且易于操作和大规模生产。
在酵母表达系统中,通常会将目的蛋白质基因插入到酵母表达载体中,然后通过转化酵母细胞实现表达。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则是将目的蛋白质基因插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然后通过转化大肠杆菌细胞进行表达。
相比于酵母表达系统,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具有更高的表达速率,但表达的蛋白质常常是未折叠的形态,需要进一步的纯化和折叠过程。
真核表达系统则利用真核细胞本身的细胞器完成蛋白质的表达和折叠,这类表达系统可以用于表达大多数复杂的蛋白质。
例如,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如CHO细胞和HEK293细胞)是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自身的蛋白合成机制进行表达的,这种表达系统通常会得到高质量的蛋白质,但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对于高效的蛋白质表达来说,关键是基因的优化和载体的选择。
在基因的优化方面,通常会进行基因的序列优化、信号肽的选取、启动子的选择等操作,以提高蛋白质的表达量和纯度。
而载体的选择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表达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对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来说,常用的载体有pET系列载体和pBAD系列载体;对于酵母表达系统来说,常用的载体有pYES2和pGAPZ系列载体;对于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来说,常用的载体有pCDNA3.1和pEF系列载体。
在蛋白质的纯化方面,常用的方法有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凝胶过滤等。
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带有带电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洗脱缓冲液的pH或离子浓度来调节分离效果。
亲和层析则是通过利用蛋白质与其特异性配体之间的亲和性实现分离,例如亲和层析树脂中的金属离子会与带有多个组氨酸残基的蛋白质结合形成配位键,从而实现分离。
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的研究
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的研究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其表达和纯化技术的研究在现代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获得目的蛋白质的源头开始,对表达纯化技术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目的蛋白质的来源目的蛋白质的来源包括天然源和人工合成源。
天然源包括细胞、组织、生物体等等,这些天然源已经通过基因转移技术获得了含有目的蛋白质的表达系统。
人工合成源则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蛋白质,其合成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获得大量的高纯度蛋白质,但其缺点是成本较高且难以形成复杂结构。
二、表达技术的研究表达技术是指将蛋白质基因转移到表达宿主中,实现蛋白质的异源表达,由于其可大幅度提高蛋白质的产量并且满足目的蛋白质的特定需求,因而是蛋白质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1、宿主选择宿主选择是表达技术的关键步骤。
宿主的选择应当考虑到以下因素:宿主的复杂度、宿主的发酵条件、宿主的易用性、宿主的稳定性、宿主的适应性等等,不同的宿主在表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情况,使得表达效果有所不同。
常用的宿主有:细菌、真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包括显胶质细胞和卵巢细胞等)等。
细菌表达是最常用的宿主,特别是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2、转染技术将蛋白质基因转移到表达宿主中需要转染技术的支持。
常见的转染技术包括:化学法、电穿孔法、微射流法等。
3、高效启动子的设计启动子是控制基因表达的开关,具有高效稳定的启动子是实现高产蛋白质表达的关键之一。
高效启动子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其启动效率、启动时间、特异性等多方面因素。
三、纯化技术的研究表达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目的蛋白质的产量,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杂质。
因此,浓度较低的目的蛋白质需要通过一系列方法进行纯化,使其达到较高的纯度。
这里介绍常用的三种纯化方法: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
1、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是一种基于靶分子和配体之间亲和力的层析技术。
亲和层析通常依赖于目的蛋白质的某种生物活性,如酶活性、配体亲和性等等。
目的蛋白质将会与配体结合在亲和柱质量,其它成分则会集中在流出液中。
原核表达及蛋白质的纯化与浓度测定
记录测定结果。
用灭菌水清洗侦测台5-6次,退出系统,关闭计算机。
防止二价Ni被还原。
不能含离子型的去垢剂,比如SDS,防止Ni流失。 建议在破碎细胞的时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如0.11mM的PMSF,防止目的蛋白被降解。
缓冲液里可以加入甘油,防止蛋白之间由于疏水
相互作用而发生聚集沉淀,甘油浓度最高可达 50%(v/v)。 缓冲液里NaCl的浓度应在300mM到2M之间。 可加入非离子型去垢剂,如Triton,Tween等,最 高2%,可以减少背景蛋白污染和去除核酸污染。
GST标签蛋白的纯化
• 诱导200mL菌体,4℃ 12000rpm 离心1min集菌,然后用 PBS洗涤诱导后的菌体2-3次,Buffer A(一般用1/10体 积)重悬菌体,超声波破碎至清亮 ,12000rpm离心 20min取上清,在上清中加入适量经处理过的50%的 Glutathione Sepharose 4B,室温摇床轻轻晃动作用1h,使 蛋白充分吸附。 • 2000 rpm离心5min,弃上清。 • 加入至少10倍体积PBS,轻摇至Glutathione Sepharose 4B 悬浮于溶液中,2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 • 重复上步两次。
蛋白浓度测定
特点
检测只需1微升的样本,适用于极 微量样本的检测。
直接使用加样器将待检测样本加在
检测的表面上,无需使用比色皿和 毛细管。 不浪费样本,节省消耗品费用。 样本无需进行稀释,即可进行快 速、简便的检测,检测范围宽。
操作步骤
在主画面点选“Protein A280”,计算机与仪器自动完成 联机。 先用灭菌水清洗侦测台5-6次,最后一次点“OK”确定。 依照Pro所溶于之液体准备该溶液取出2ul点在侦测台 上,放下上臂后再按“Blank”。 将样品混匀,取出2ul点在侦测台上,放下上臂后再按 “Measure”。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蛋白质是生命物质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研究生命的机制及开发生物制药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本文将从蛋白质表达及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入手,介绍相关的前沿技术和方法。
一、蛋白质表达技术的研究进展1.1 原核表达系统原核表达系统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表达技术,它利用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在大规模表达目标蛋白质的同时,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的优势。
近年来,原核表达系统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良和优化,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标蛋白质表达的速度和表达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范围。
1.2 酵母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主要利用酵母菌作为载体表达目标蛋白质,具有高表达量、合成质量好、能够进行翻译后修饰等优点。
在酵母表达系统中,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目标蛋白质表达的效率和纯度。
1.3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利用昆虫细胞(如Sf9、Sf21细胞等)表达目标蛋白质。
这种系统具有易于维护,表达效率高,重组蛋白质具有天然的哺乳动物的修饰等优点。
目前,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疫苗、生物药物等领域。
1.4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蛋白质表达技术,通过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目标蛋白质并进行不同程度的修饰,可以得到与天然蛋白质相似的重组蛋白质。
此外,该系统还可应用于细胞培养技术、生物药物研发等领域。
二、蛋白质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2.1 柱层析技术柱层析技术作为蛋白质纯化的核心技术,是一种能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特征,利用不同的色谱柱实现组分分离的技术。
随着柱层析技术的发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技术的出现,蛋白质的纯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2 薄层凝胶电泳技术薄层凝胶电泳技术是一种以物质的分子量为分离基础,利用电泳原理实现生物大分子分离的技术。
蛋白体外表达与纯化
蛋白体外表达与纯化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
蛋白质作为生命机体的主要活动的承担者,其体外表达与纯化在研究相应基因的功能上有重要意义。
蛋白体外表达系统按其表达宿主可分为原核表达系统,真核表达系统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
一:原核表达系统原核表达系统的宿主菌主要以大肠杆菌为代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外源基因表达体系,这也是外源基因表达的首选体系。
该表达体系的优点:遗传学和生理学背景清楚;容易培养;外源基因经常可以高效表达及操作简单、周期短、成本低等。
其不足之处是不能进行典型真核细胞所具有的复杂的翻译后修饰;广泛的二硫键的形成及外源蛋白组装成蛋白复合体的能力也受到限制;另外外源基因产物在大肠杆菌中易形成不溶的包涵体;有时由于真核mRNA的结构特性及密码子使用频率与大肠杆菌的差异,而的不到足够的产物。
二:真核表达系统真核表达系统的宿主菌主要以酵母表达系统为代表,酵母基因表达系统的载体通常既能在酵母中进行复制也能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复制,形成所谓酵母菌――大肠杆菌穿梭载体。
因以大肠制备质粒DNA较方便,通常利用大肠杆菌系统构建酵母载体以简化手续,缩短时间。
作为基因表达系统的宿主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安全无毒,不致病;遗传背景较清楚,容易进行遗传操作;容易进行载体DNA的导入;培养条件简单;有良好的蛋白分泌能力;有类似高等真核生物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功能。
三: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由于本专业不涉及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的应用,故此不赘述。
表达载体的种类及相应的分离纯化方法作为表达载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稳定的遗传复制、传代能力,无选择压力下能存在于宿主细胞内;具有显性的筛选标记;启动子的转录是可调控的;启动子的转录的mRNA能够在适当的位置终止;具有外源基因插入的多克隆位点。
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常用的表达载体有:PET-载体系列,用这类载体表达出的外源蛋白在N 端或C端或两端均具有his tag。
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日益成熟和受到重视,其在生物医药、工业化学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蛋白质表达和纯化的基本概念入手,论述其研究和应用,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蛋白质表达和纯化的基本概念蛋白质表达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使目标蛋白在细胞内或细胞外进行表达的过程。
一般来说,蛋白质表达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表达两种方式。
其中,原核细胞表达利用大肠杆菌等细菌作为表达宿主,而真核细胞表达则通常采用哺乳动物细胞或酵母细胞。
蛋白质纯化则是指通过一系列化学、物理等方法将目标蛋白从混合样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纯化的方法包括离子交换、亲和层析、凝胶过滤等。
其中,亲和层析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其利用蛋白质与配体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如亲和性,选择性地将目标蛋白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二、蛋白质表达和纯化的研究和应用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广泛地涉及到生物医药、食品加工、饲料添加剂等多个领域。
下面会分别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其应用。
1、生物医药领域在生物医药领域中,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在制备重组蛋白、生产多肽类激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表达重组人胰岛素,可以生产出纯化的胰岛素产品,治疗糖尿病等疾病。
此外,利用这种技术可制备重组人影响素和重组人乙肝疫苗等生物制品,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2、食品加工领域蛋白质在食品加工领域中也有很大的应用。
采用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可以制备豆腐、酱油等大豆制品,以及某些膳食营养补充剂等。
通过提高食品加工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纯度,可以改善食品的质量和味道,增加其营养价值。
3、饲料添加剂领域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在饲料添加剂领域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通过制备高纯度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家禽、水产养殖等养殖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同时,蛋白质在饲料添加剂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营养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肉质质量。
三、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表达效率不高、蛋白质结构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原核表达及蛋白质的纯化
原核表达及蛋白质的纯化原核表达及蛋白质的纯化与浓度测定之一原核表达一( 实验材料1.大肠杆菌BL21.DH5a2.高盐LB:蛋白胨10g,酵母浸出物5g,NacL10g(低盐LB为5g),溶于双蒸水,然后定容至1000ml中,121.6?高压灭菌25min-30min后备用3.LB固体培养基:按上述方法配制的液体培养基,每100ml加1.5g琼脂粉,高压灭菌25min-30min,待培养基温度降至常温左右时(一般为不烫手即可),在无菌状态加入抗生素(3g/200ml)并铺平板,冷却凝固后放入4?备用4.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在8ml蒸馏水中溶解2g IPTG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ml,用0.22μm滤器过滤除菌,分装成1ml小份贮存于-20?,这时配好的。
IPTG浓度为0.8m/mL5.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100mg/ml): 溶解1g氨苄青霉素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
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
常以25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6.卡那霉素(carbenicillin)(50mg/ml): 溶解0.5g羧苄青霉素二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
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
常以25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7.考马斯亮兰染色液:称取1g考马斯亮蓝R-250,置于1L烧杯中,量取250mL 的异丙醇加入上述烧杯中,搅拌溶解。
加入100mL的冰乙醋酸,均匀搅拌。
加入650mL的去离子水,均匀搅拌。
用滤纸出去颗粒物质后,室温保存。
8.考马斯亮兰脱色液:量取下列溶液,醋酸(冰乙酸)45mL;甲醇 50mL;dH2O10mL,充分混合后使用。
9.10%过滤酸铵 :把1g过硫酸铵溶解于终量为10ml的水溶液中,该溶液可在4 ?保存数周。
10. 5×Tris-GlycineBuffer (SDS-PAGE电泳缓冲液)配制方法 :称取下列试剂,置于1L烧杯中。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研究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和蛋白质领域的快速发展,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成为了研究人员经常使用的技术手段。
可以说,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是蛋白质学领域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本文中,我将就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一、蛋白质表达技术蛋白质表达技术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DNA重组体转移到表达宿主细胞中,进而通过该宿主细胞"工厂"产生目标重组蛋白的过程。
一般来说,蛋白质表达技术可以分为两种:原核表达和真核表达。
1. 原核表达原核表达是利用大肠杆菌(E. coli)等非真核生物,来表达人工制造出的外源蛋白。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原核生物,因其便于培养和操作,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工业等领域。
但此类细胞通常只能产生简单的蛋白质,复杂蛋白质则难以表达成功。
比如,人体内的重组蛋白质包含多个高级别的结构和翻译后修饰,这些都很难在外源宿主里表达出来。
2. 真核表达与原核表达不同,真核表达利用真核生物或真核细胞表达重组蛋白质。
常用的真核生物宿主主要有哺乳动物细胞、昆虫细胞和真菌细胞等。
与原核表达相比,真核表达的宿主细胞是高度复杂的,蛋白质表达的过程也需要考虑多个酶和底物的协同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两种表达方式,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表达载体、菌株和宿主细胞等。
此外,还需要合理的表达调节和蛋白结构优化等方面的计划。
二、蛋白质纯化技术蛋白质纯化是从复杂混合物中提取纯化目标蛋白的过程。
其主要作用是从经过表达的生物物质中分离出目的蛋白质,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一般来说,蛋白质纯化可以分为几个步骤:固定、溶解、层析、凝胶过滤和电泳等。
1. 溶解溶解是将生物物质中的蛋白质迅速分解为水溶液的过程。
这个过程最终会产生蛋白质,但这些蛋白质会成为含有多种其他杂质的复杂混合物。
2. 声明声明是通过加入化学物质或温度应力等方法将蛋白质释放出来,并使其与溶液中的其他组分分开。
声明的方法包括力学声明(如超声波或高压),化学声明和生物声明等。
生物大分子的高效表达和纯化技术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高效表达和纯化技术方法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等,它们是生命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应用方面,高效的表达和纯化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生物大分子表达和纯化方法。
一、蛋白质表达1.原核表达系统原核表达系统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表达系统之一。
它利用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蛋白质的特性。
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利用载体将目标基因转入到细菌中,并通过诱导蛋白质表达的信号来促进蛋白质的表达。
常用的载体包括pET、pBAD等,其中pET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表达载体之一。
它具有高效的启动子和调控子,可促进目标基因的表达。
另外,还可以通过对表达条件的调节,如诱导温度、工艺时间等,提高蛋白质表达量和纯度。
2.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大规模、高纯度的蛋白质。
这种表达系统利用哺乳动物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如正确的折叠、翻译和修饰等,确保产生的蛋白质与天然的同源物具有相同的结构和活性。
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中,最常用的载体是pcDNA3.1和pCDNA4。
这些载体中包含了强有力的启动子、Augustus、poly A位点等元素,保证了表达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另外,还可以通过转染病毒等方法提高蛋白质表达水平。
3.细胞外表达系统细胞外表达系统利用细胞外分泌蛋白质的特性,通过对介质成分的调节实现目标蛋白质的表达。
这种表达系统适用于生产大规模、高质量的蛋白质,尤其是包括人源蛋白质在内的复杂蛋白质。
常用的细胞外表达系统包括言酵母表达系统、巨细胞病毒表达系统等。
在这些系统中,通过调节胞外环境、添加营养物质、选择高产菌株等方法,可以提高蛋白质产量和纯度。
二、蛋白质纯化1.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一种高效的分离纯化方法,它利用具有选择性的亲和剂结合目标蛋白质,从而实现蛋白质的高度分离和纯化。
常用的亲和剂包括Ni-NTA、Protein A、GST等。
用于蛋白质表达和纯化的高通量方法
用于蛋白质表达和纯化的高通量方法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是生物技术研究中非常关键的步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通量方法已经成为许多研究实验室的首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用于蛋白质表达和纯化的高通量方法。
1.蛋白质表达的高通量方法在蛋白质表达中,高通量方法可以实现同时表达多个蛋白质的需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高通量蛋白质表达方法:a.原核系统:原核表达系统(如大肠杆菌)是最常用的蛋白质表达系统之一。
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和优化表达条件,可以实现高效的蛋白质表达。
此外,也有一些专门用于高通量表达的原核表达系统被开发出来,如自动化液体处理系统。
b.酵母系统:酵母系统也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表达。
其中,酿酒酵母和毕赤酵母是常用的表达宿主。
通过高通量方法,可以轻松地表达多个蛋白质,并且可以方便地进行后续的纯化步骤。
c.昆虫细胞系统:昆虫细胞系统通常用于表达复杂的重组蛋白质。
虽然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相对于其他系统来说表达量较低,但通过高通量方法,可以实现多个蛋白质的高效表达。
2.蛋白质纯化的高通量方法蛋白质纯化是高通量方法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高通量蛋白质纯化方法:a.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是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之一。
通过构建带有亲和标签的蛋白质,并利用亲和基质与其结合,可以高效地纯化目标蛋白质。
高通量方法可以实现同时纯化多个蛋白质,提高工作效率。
b.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使用离子交换基质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
通过调节溶液中盐浓度和pH值,可以实现不同蛋白质的选择性吸附和洗脱。
高通量方法可以将多个蛋白质同时进行纯化,提高处理量。
c.凝胶过滤层析:凝胶过滤层析是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差异进行纯化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孔径,可以将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进行分离。
高通量方法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提高纯化效率。
3.高通量方法的优势与挑战高通量方法的优势在于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节约了时间和资源。
通过同时处理多个样品,可以快速筛选最有效的条件和方法。
生物化学中的蛋白质表达和纯化
生物化学中的蛋白质表达和纯化蛋白质是细胞中最基本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具有重要的结构和功能作用。
在生化实验研究中,常常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作为实验材料。
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是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简要介绍蛋白质表达和纯化的原理和方法。
一、蛋白质表达技术蛋白质表达是将目的基因转录成RNA后再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表达主要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方法。
原核细胞表达系统主要利用大肠杆菌,真核细胞表达系统则使用哺乳动物细胞,其主要的表达技术有以下几种:(一)重组蛋白质大规模表达重组蛋白质是指人为构建的同源或异源蛋白序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其导入到表达宿主中进行高效表达的蛋白质。
大肠杆菌是目前最常用的宿主。
一般来说,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到选择性表达载体中,选用合适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将目的蛋白质与标签结合。
表达宿主随后被转化,蛋白质在生长过程中表达出来,随后进行纯化和鉴定。
(二)GST融合蛋白表达GST融合蛋白是利用GST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标签的蛋白质,将GST和目的蛋白质融合在一起表达,然后通过Glutathione 亲和层析纯化方法纯化目的蛋白质。
GST融合蛋白可以提高目的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可溶性,使得其在细胞内表达更加稳定。
(三)His标签蛋白表达His标签是一种聚组氨酸标签,可以与Ni2+螯合,因此可采用Ni2+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
His标签融合蛋白表达时选择了较少的氨基酸标签,对目标蛋白的生物学性质和功能影响较小。
二、蛋白质纯化技术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是蛋白质生物化学研究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表达宿主细胞中的蛋白质必须经过纯化才能得到纯净的蛋白质,获得足够高纯度的蛋白质可用于测定其结构和功能。
(一)离子交换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是利用蛋白质负荷(或正荷)的离子性质与相应的离子交换质团之间进行选择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离子交换层析法分为阴离子交换层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T载体诱导表达 载体诱导表达——经典的表达系统 载体诱导表达 经典的表达系统
表达条件的优化:蛋白不表达,或表达量低,如何解决? 表达条件的优化:蛋白不表达,或表达量低,如何解决?
温度对表达的影响 培养基对表达的影响(e.g. Glucose 对表达的影响) 对表达的影响) 培养基对表达的影响( 菌株的选择 不同克隆表达水平的差异 溶氧量与培养体积
选择不同的菌株与载体的组合 降低蛋白表达的速度 影响蛋白积累的速率:温度,转速,IPTG浓度,诱导OD值 影响蛋白积累的速率:温度,转速,IPTG浓度,诱导OD值…… Origami 宿主菌 thioredoxin reductase/glutathione reductase 双突变,帮助形成更多 的二硫键,增加蛋白的可溶性。
目 的 蛋 白
NaCl浓度 浓度 初始NaCl浓度 浓度20mM 初始 浓度
NaCl浓度 浓度 初始NaCl浓度 浓度50mM 初始 浓度 初始NaCl浓度 浓度100mM 初始 浓度
初始NaCl浓度对离子交换纯化 浓度对离子交换纯化(DEAE)的影响 初始 浓度对离子交换纯化 的影响
常用离子交换剂举例——DEAE FastFlow、P11 DEAE FastFlow、 常用离子交换剂举例
三大表达系统比较
pET系列 pET系列 (T7 promoter, Novagen公司) Novagen公司 公司)
T7/lac 启动子,IPTG 诱导表达,6 XHis, 标签小,无需切割, 启动子, 诱导表达, 标签小,无需切割, 一般来说,对蛋白活性无影响。纯化及其方便。 一般来说,对蛋白活性无影响。纯化及其方便。
Lane 1:全菌蛋白 全菌蛋白 Lane 2:沉淀蛋白(包涵体) 沉淀蛋白( 沉淀蛋白 包涵体) Lane 3:上清蛋白(可溶) 上清蛋白( 上清蛋白 可溶)
1
2 3 37℃
1
2 3 25℃
1
2 3 18℃
不同温度下的表达对包涵体蛋白形成的比较
His 蛋白纯化
基本原理 影响纯化的因素 咪唑浓度与pH值——咪唑对蛋白纯化的影响 咪唑浓度与pH值——咪唑对蛋白纯化的影响 离子强度 去垢剂、还原剂与螯合剂 常见问题 带His-tag重组蛋白不吸附到Ni-chelating树脂上 His-tag重组蛋白不吸附到Ni-chelating树脂上 Ni-chelating分离纯化的效果不好 Ni-chelating分离纯化的效果不好 ;
选择起始Buffer 选择起始Buffer 中的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越低, 离子强度越低,蛋白与离子交换剂结合越紧密 但是, 但是,也会增强其它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 离子强度越高,蛋白与离子交换剂结合越困难 离子强度越高, 但是,也会抑制其它蛋白与离子交换剂结合,增进特异性结合, 但是,也会抑制其它蛋白与离子交换剂结合,增进特异性结合,有 助于纯化。 助于纯化。 需要通过实验摸索合适的条件, 需要通过实验摸索合适的条件,优化纯化工艺
蛋白不结合
His-tag被操作过程混入的重金属离子所饱和,可以通过添加 His-tag被操作过程混入的重金属离子所饱和,可以通过添加 0.5mM EDTA来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干扰 EDTA来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干扰 His-tag被包裹在不易和树脂发生结合的位置(比较罕见) His-tag被包裹在不易和树脂发生结合的位置(比较罕见)
pMAL系列 周质表达, BioLabs公司 pMAL系列 (周质表达, BioLabs公司) 公司)
Tac 强启动子, 强启动子, MBP 融合,可溶性表达,纯化难以控制,Maltose 一步洗 融合,可溶性表达,纯化难以控制, 得到的蛋白纯度较低,需要去掉MBP 脱,得到的蛋白纯度较低,需要去掉MBP 。
目 目 的 蛋 白 的 蛋 白
10 20
40
80
120
10 20
40
80
120
咪唑梯度/mM Buffer中咪唑初始浓度 中咪唑初始浓度0 中咪唑初始浓度
咪唑梯度/mM Buffer中咪唑初始浓度 中咪唑初始浓度10mM 中咪唑初始浓度
Buffer中咪唑初始浓度对 中咪唑初始浓度对His 纯化的影响 中咪唑初始浓度对
+
等电点 蛋 白 质 净 电 吸附于 荷 离子交换剂 Buffer pH值 值 吸附于阴离子交换剂
pH
电
交换剂
选择起始Buffer的pH 选择起始Buffer的 Buffer
一般选择接近中性的pH值 通常情况下,蛋白在中性pH值 一般选择接近中性的pH值,通常情况下,蛋白在中性pH值 pH pH 的缓冲体系中稳定 过酸或过碱的溶液不利于蛋白的稳定, 过酸或过碱的溶液不利于蛋白的稳定,特别对于需要活性 的蛋白,pH值的选择更重要 的蛋白,pH值的选择更重要 缓冲体系的pH与待纯化蛋白的等电点之间, 缓冲体系的pH与待纯化蛋白的等电点之间,一般相差 pH与待纯化蛋白的等电点之间 0.5~1个 0.5~1个pH ——相差过大,蛋白结合牢固,难于洗脱 相差过大, 相差过大 蛋白结合牢固, ——相差过小,蛋白不容易与交换剂结合 相差过小, 相差过小 ——经验性数据,因蛋白与填料而异,有时需要尝试、优化 经验性数据, 经验性数据 因蛋白与填料而异,有时需要尝试、
pGEX系列 pGEX系列
(GST融合表达 Pharmacia公司 (GST融合表达, Pharmacia公司) 融合表达, 公司)
Tac 强启动子, 强启动子, GST 融合,可溶性表达,纯化难以控制,GST 一步洗脱, 融合,可溶性表达,纯化难以控制, 一步洗脱, 得到的蛋白纯度较低。需要去掉GST. 得到的蛋白纯度较低。需要去掉GST.
原核表达与常用蛋白质纯化技术探讨
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比较 pET、pMAL、pGEX 表达系统表达和纯化的 pET、pMAL、 优缺点。 优缺点。 介绍pET 表达系统表达条件的优化,纯化技巧。 介绍pET 表达系统表达条件的优化,纯化技巧。 离子交换纯化技巧 未知蛋白如何选择纯化方法,纯化方法如何组合? 未知蛋白如何选择纯化方法,纯化方法如何组合? 组合
离子交换
选择离子交换剂
根据序列计算等电点 分离纯化的Buffer应使蛋白稳定。 应使蛋白稳定。 分离纯化的 应使蛋白稳定 根据Buffer pH与等电点的大小选择纯化填料 根据 与等电点的大小选择纯化填料 洗脱方式:改变 值或增加盐浓度 洗脱方式:改变pH值或增加盐浓度 ——阴离子交换剂:降低 值,洗脱增加 阴离子交换剂: 阴离子交换剂 降低pH值 ——阳离子交换剂:升高 值,洗脱增加 阳离子交换剂: 阳离子交换剂 升高pH值 ——增加盐浓度,洗脱增加(常用) 增加盐浓度, 增加盐浓度 洗脱增加(常用)
BL21(DE3) BL21(DE3)pLysS
Rosetta(DE3) BL21CodonPlusRIL BL21CodonPlusRP Origami
适用于富含GC的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 的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 适用于富含 具有thioredoxin reductase/glutathione reductase 双突 具有 有助于形成更多的二硫键,增加蛋白的可溶性。 变,有助于形成更多的二硫键,增加蛋白的可溶性。
纯化方法的组合
需要结合待纯化蛋白的特性, 需要结合待纯化蛋白的特性,综合考虑各种纯化方法的适 用条件,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与不同纯化步骤的次序。 用条件,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与不同纯化步骤的次序。 例如: 蛋白纯化时, 中螯合剂( 例如:His蛋白纯化时,要小心 蛋白纯化时 要小心Buffer中螯合剂(EDTA) 中螯合剂 ) 与还原剂( 与还原剂(DTT)的影响 ) 而进行离子交换纯化时,则必须考虑 与样品的pH 而进行离子交换纯化时,则必须考虑Buffer与样品的 与样品的 值和离子强度,尤其是细菌裂解后, 值和离子强度,尤其是细菌裂解后,细胞内物质的释放对 pH值与离子强度的影响 值与离子强度的影响 硫酸铵沉淀与透析的搭配使用 包涵体蛋白的变、 包涵体蛋白的变、复性与纯化
DEAE Sepharose FastFlow: 弱碱型阴离子交换剂, 流速快,使用及再生方便,易于操作。 P11: 属于离子交换纤维素,强酸型阳离子交换剂 交换容量大,回收率高。成本相对低廉。 填料需经过酸洗、减洗等处理步骤,使用前需要充分平衡,操作较 复杂
未知蛋白纯化方法的选择
根据载体选择纯化方法 根据蛋白质性质 热稳定蛋白---热变性初分离 抗体-抗原,底物-抑制剂,例如RNase Inhibitor 纯化----CNBr-activated Sepharose 硫酸铵沉淀与透析 蛋白的稳定与活性——Glycerol 不同纯化方法的组合
三大系统纯化蛋白比较 MBP 纯化 GST 纯化
MBP 融合蛋白
பைடு நூலகம்GST 融合蛋白 GST
MBP
GST 和 MBP 一个浓度一步洗脱,蛋白纯度低。 一个浓度一步洗脱,蛋白纯度低。
His 纯化
杂蛋白
目的蛋白
20
40
80
120
160
咪唑梯度/mM
His 咪唑浓度梯度洗脱,纯化效果 理想。 咪唑浓度梯度洗脱, 理想。
纯化效果不好
样品没有很好细心去除不溶性物质——可以离心或过滤 样品没有很好细心去除不溶性物质——可以离心或过滤 重复使用前树脂没有洗干净——充分洗净树脂并再生 重复使用前树脂没有洗干净——充分洗净树脂并再生 较多杂蛋白 ——提前终止表达引入的杂蛋白,可采用C ——提前终止表达引入的杂蛋白,可采用C端融合 ——链间二硫键的存在导致杂蛋白出现,可加入还原剂(β ME) ——链间二硫键的存在导致杂蛋白出现,可加入还原剂(β-ME) ——去垢剂(Triton、Tween、NP40) ——去垢剂(Triton、Tween、NP40) ——甘油与NaCl ——甘油与NaCl
pET28a BL21(DE3)pLysS Lane 1:表达LB 目 的 蛋 白 Lane 4:TB 1 2 3 4 表达LB:LB add 0.2% glucose Lane 3:SOB Lane 2: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