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课《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 1.3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教案 地质版
第三节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学习目标理解应力和强度的概念,知道应力和强度的关系,掌握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理解稳定和结构稳定的概念,掌握影响结构稳定的因素学习过程一、概念的引出㈠结构的强度⒈应力与强度⑴内力:外力使构件发生变形的同时,构件内部分子之间随之产生一种抵抗变形的抵抗力。
⑵应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σ=N/S式中,N为内力,单位为牛,S为构件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应力σ的计量单位为Pa,通常用MPa。
⑶通常,物体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都以强度表示。
而用应力来衡量强度,即科学又准确。
⒉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①形状;②材料;③材料的连接方式。
㈡结构的稳定性⒈什么是稳定?稳定指的不是状态绝对不变,而是指受扰后,允许状态有所波动,但当扰动消失后,能重新返回到原平衡状态,则为稳定。
不能回到原有平衡状态,为不稳定。
⒉结构稳定的含义稳定性和强度一样,也是物体结构的重要性质。
结构具有阻碍翻倒或移动的特性,就是结构稳定性。
(如不倒翁、大坝等)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⑴结构的形状:结构形状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A”字型金字塔、堤坝等)。
物体的重心若超出其支撑面,则要翻倒,即失稳。
⑵重心的位置:作用在物体重心上的重力,总有将物体的重心尽量拉近(吸向)地面的趋势。
所以重心越低越稳。
⑶结构的底座: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越大越稳定。
⑷材料:材料也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㈢结构与功能结构不仅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而且对事物的功能和作用产生着直接影响。
结构的改变可能导致功能的变化。
不同结构的物体其功能不同,这是我们认识结构的关键。
事实上,物体的结构是由物体的功能和需要决定的,而物体的结构又决定了物体的性质和形态。
认识几种工具的结构:活口扳手,手锤,管钳,喝水杯,书本……课堂小结强度与稳定性是与生活常识联系紧密的两个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强度与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2__“1.2探究结构---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技术与设计2》中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共需2课时完成。
本课为第1课时的学习。
该章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结构”与“设计”是该章的两个核心概念,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则是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结构及受力认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内力、强度、应力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应力计算,掌握应力和强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明确强度与材料、强度与物体的形状及连接方式的关系。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
3、理解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和技术实验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验注重交流,通过分析讨论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应力的计算,强度与应力的关系,结构设计需要在容许应力范围之内。
四、学情分析:总体来说学生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比较感兴趣。
他们的思维、生活经验已有一定基础,并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结构的一些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通俗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对结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五、教学策略:本课采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多举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师生互动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结构的概念,指出事物的性质:强度和稳定性(二)知识构建1、强度对于结构变形,只给以“结实”“不结实”来评说是不够准确的,而对于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应该有更科学的描述。
通常,物体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都以强度来表示,我们用应力来衡量强度。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教学设计.doc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应力、强度、稳定性的概念2.通过实验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3.进行简单应力的计算4.能对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等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学习乐趣,渗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结构的稳定性、强度的概念难点: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三、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易学到相关知识,必须以“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主线,并以这条主线通过技术试验进行展开,使学生达到应用知识的目的。
四、教材分析:先要了解什么是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而技术试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是本节重点,目的是探究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五、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节的“初识结构”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结构、结构的分类,学生对结构并不陌生,但对结构的稳定性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对结构知识的实际应用还存在不少困惑。
通过学习让他们对原有的认识进行纠正、完善、提高,尤其亲自动手感受和掌握试验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1.问题的提出?可能很多同学都听说过类似的谈话:“我的椅子不太稳当,来回晃悠。
”“这个杯子太不结实了,一摔就碎了。
”这些话都是对某物体的某方面性能的一种形容,一种描述,一种评价。
那么,怎么科学的理解“结实”和“稳定”的概念?导出课题: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2.应力的概念和计算(1)首先做一个实验,拿出一根细线和一束细线,找两个同学上讲台动手,分别把一根细线和一束细线拉断,感觉一下力度的不同。
教师提问:让学生说出感受教师总结:多股绳比起单股绳来,前者的受力面积大,抵抗变形的能力强。
(2)让同学们拿出一张八开的作业纸对折,看谁折的次数最多。
比一比,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提问:大家是不是感觉越往下折,难度越大呀?教师总结:随着纸的厚度增加,它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强。
高中通用技术_结构强度与稳定性教学课件设计
C.材料的连
2.结构的稳定性
接方式
定义
A.结构的形状(整体形
决定因素 状和支撑面积的大小)
B.结构的重心位置
作业:
• 1.活动手册P7
• 2.分析篮球架 与落地扇的稳定 性与不稳定性
• 制作单位:五莲县第一中学 通用技术教研室
• 录制时间:45分钟 • 主讲人:
(2)人工作时站在A形梯中段与 顶端有什么不同?
2.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 A.结构的形状 • B.结构的重心位置 • C.支撑面积的大小
讨论2:比萨斜塔为何倾斜而不倒?
[巩固练习]:
• 1.观察分析篮球架的稳定性 • 2.观察分析单杠的稳定性
小结:
1.结构的强度
定义 决定因素
A、形状 B、材料
一、结构的 强度
(1).应力:
构件单位截面 积所受的内力称为 构件的应力。
应力计算公式:
σ=N / S
单位 :
内力N
(N)
横截面积S(mm2 或cm2 )
应力σ( N/ mm2或N/ cm2 )
学以致用
• 两支柱BC,哪个易损坏?
横梁A
支柱B
支柱C
小结:
• 材料所容许承受的最大 应力叫容许应力。
• 课程名称: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 学科:
通用技术
• 年级: 高中二年级
• 教材: 《技术与设计2》
• 版本: 地质出版社
•
第一章 第三节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第三节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学习目标】
• 1.了解内力与应力的关系及容 许应力
• 2.理解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 概念
• 3.会分析决定结构强度与稳定 性的原因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导学内容:一、引出问题1. 什么是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2.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在工程中有何重要性?3. 如何计算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二、知识讲解1. 结构的强度:指结构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2. 结构的稳定性:指结构在外部荷载作用下不失去稳定性的能力。
3.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重要性:保证结构的安全稳定,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和修复成本。
4. 结构的强度计算方法:根据材料的强度参数和结构受力情况进行计算。
5. 结构的稳定性计算方法:考虑结构在受力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失稳形式,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稳定性。
三、例题讲解1. 已知某钢结构受力情况如下:水平荷载50kN,垂直荷载30kN,钢材的抗拉强度为400MPa,抗压强度为300MPa,计算结构的强度是否足够?2. 设计一个桥梁结构,要求在最大荷载下结构不失稳,应该如何设计?四、练习题1. 某混凝土结构在承受荷载时有可能出现哪些失稳形式?2. 计算一个钢梁结构在水平荷载100kN下的抗压强度需达到多少?五、课堂讨论1. 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讨论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问题。
2. 老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提高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导学总结: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了解了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了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练习加深了理解。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是保证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应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入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我们今天将学习关于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知识,了解它们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评估和提升。
二、知识点1. 结构的强度: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在不同工况下能够承受的外部荷载或应力的能力。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二课件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教案
《结构强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地质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的一部分内容。
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在对结构的功能及本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结构强度的概念,分析它的影响因素。
在研究结构的强度时,要从材料的连接方式、形状、材料三方面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有物理知识为基础,在生活经历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结构强度的缄默知识,加之学生通过对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对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受力及结构的一般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结构的强度没有了解,因此在讲解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前需要先介绍强度的概念及强度对结构本身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结构强度的概念。
2.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五、教学方法
技术试验法、自主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六、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九、附录:
成都石室中学技术试验报告单试验项目:探究结构强度的其他影响因素
班级:日期:
小组成员:
结论
结论。
高中通用技术课《结构的稳定性(2)》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理解结构稳定的概念以及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
(2)知道增加结构稳定性的方法以及不稳定性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讨论、分析、对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问、反问、反馈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结构稳定性的认识。
培养创新品质,提高审美意识。
渗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利用结构的稳定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教材引入:通过两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教师在讲台上演示铁丝与橡皮筋在荷载作用后各自形态,提问想一想,铁丝和橡皮筋谁更加稳定?2、通过观看2004 年刘翔雅典奥运会110 米跨栏夺冠视频,让学生观察运动员在跨栏时,跨栏为什么会倒?通过这两个问题来引导出稳定的概念,进而提出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进入师生互动探究阶段:理解了结构的稳定性概念后,通过探究试验去分析总结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探究一1、怎样让一本书更好地直立在桌面上?2、临时摆放的屏风为什么摆成Z字型,而不摆成一字型?探究二1、半瓶水和一瓶水哪个容易倒,为什么?2、大坝为什么建成上端小而下端大的梯形形状?在探究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学会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试验探究的活动中去。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们总结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在讲到接触面和支持面的时候,提醒学生多标注多注意。
进入学习反馈活动阶段:让几个学生上台演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已没有座位,你必须站着,而扶手你让给了旁边的老人,你在公共汽车上要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不摔倒?让学生试着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给定问题情境下的问题。
高中通用技术_《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设计教师:补充典型案例,家里的落地电风扇或者宾馆里的落地灯,它们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底座,这是为了增大支撑面从而提高它们的稳定性。
二、师生互动探讨采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日常的一些用品,如照相机的支架、A字形梯及屋顶支架都采用什么形状呢?师生讨论教师总结:因为不同结构形状的框架,如三角形支架、四边形支架和五角形支架,其中三角形有较好的稳定性。
启发学生分析总结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之三——结构的不同形状。
三、小组自主探究试验结合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稳定性。
将学生分成组,提供每组学生必要的试验器材——积木块(可以用麻将代替)、啤酒瓶(每组两个);试验一:堆积木快堆的越高越容易倒掉——重心位置越低,结构越稳定。
试验二:学生利用啤酒瓶演示,啤酒瓶一个正立一个倒立放置在桌子上,轻轻摇晃桌子,体验地震多发地区,人们将酒瓶倒置在地上,利用这一不稳定的结构实现感知地震的功能——支撑面积越小,结构越不稳定。
四、本节小结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因素有:1、重心位置高低:重心位置,重心垂线。
2、结构与地面接触形成支撑面的大小。
3、结构的不同形状。
教学评价本节课我反复备课多次实验,做好了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把探究性实验设计在实验室分组做,效果会更好。
学情分析前面两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结构的基本知识,对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并未形成对结构的深层理解,缺乏对结构的理性认识,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
而通用技术课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他们更愿意把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生活中的例子启发学生,带领学生进行技术试验,培养对比归纳能力,真正的把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知识指导实践。
为后续的结构设计做好知识铺垫。
效果分析本节课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设计,运用了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了知识的生成过程,直观、自然地感悟和理解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导学案一、导入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是工程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观点,它们直接干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修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观点、原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结构设计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观点和定义;2. 掌握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方法;3. 理解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结构设计。
三、进修内容1.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观点和定义;2.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方法;3.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4.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四、进修过程1.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观点和定义- 强度:结构在受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的能力称为结构的强度。
强度与结构的材料、截面形状、受力状态等有关。
- 稳定性:结构在受力作用下不发生失稳的能力称为结构的稳定性。
稳定性与结构的几何形状、支持条件等有关。
2.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结构的强度计算方法:通常采用强度理论或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进行计算,确定结构在承受荷载时是否会发生破坏。
- 结构的稳定性计算方法:通常采用欧拉稳定性理论或极限承载能力等方法进行计算,确定结构在承受荷载时是否会发生失稳。
3.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结构的材料:不同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 结构的截面形状:结构的截面形状对其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 结构的支持条件:结构的支持条件会影响其稳定性,需要思量支持条件对结构的影响。
4.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结构设计应思量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结构在应用过程中发生破坏或失稳。
- 结构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确保结构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五、教室练习1. 请计算一个具体结构在承受一定荷载时的强度和稳定性。
2. 请分析一个具体结构的材料、截面形状和支持条件对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高中通用技术课《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演示试验 2
教师:相同矿泉水瓶,两满瓶水,一正立,一倒立的推倒试验。
启发学生分析总结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之二——支撑面的大小。
(如下图)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
教师:补充典型案例,家里的落地电风扇或者宾馆里的落地灯,它们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底座,这是为了增大支撑面从而提高它们的稳定性。
习
活
二、师生互动探讨 采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日常的一些用品,如照相机的支架、A 字形梯及屋顶支架都采用什么形状呢? 师生讨论 教师总结:因为不同结构形状的框架,如三角形支架、四边形支架和五角形支架,其中三角形有较好的稳定性。
启发学生分析总结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之三——结构的不同形状。
三、小组自主探究试验 结合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稳定性。
将学生分成组,提供每组学生必要的试验器材——积木块(可以用麻将代替)、啤酒瓶(每组两个);
试验一:堆积木快堆的越高越容易倒掉——重心位置越低,结构越稳定。
试验二:学生利用啤酒瓶演示,啤酒瓶一个正立一个倒立放置在桌子上, 轻轻摇晃桌子,体验地震多发地区,人们将酒瓶倒置在地上,利用这一不稳定的结构实现感知地震的功能——支撑面积越小,结构越不稳定。
四、本节小结
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因素有:
1、重心位置高低:重心位置,重心垂线。
2、结构与地面接触形成支撑面的大小。
3、结构的不同形状。
学
动
设
计
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反复备课多次实验,做好了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把
探究性实验设计在实验室分组做,效果会更好。
地质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2教学设计:1.3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第三节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内力、应力的内涵,会从应力角度衡量强度。
2.、知道应力和强度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应力计算。
3、理解稳定与结构稳定的概念,掌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4、能运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来判断结构的稳定性,并如何增加结构稳定性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生活和技术实验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结构的相关的理论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同学们合作交流能力,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验注重交流,通过分析讨论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并渗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的重点:通过技术试验和多媒体播放实例来分析影响结构稳定主要因素(二)教学难点:1、应力和强度的关系。
2、对常见简单结构设计进行正确分析,对稳定不合理结构提出改进意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PPT演示法、技术试验法、分析讨论、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案例分析法、师生互动法等。
教师课前从网上下载1940年被风吹断的一流悬索大桥视频准备上课播放给学生观看。
四、教学课时安排:1个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应力与强度1.阅读课本21-23页上的内容。
思考并回答:物理学所讲的拉力与通用技术所讲的拉力的区分。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物理学所讲的拉力:要让物体发生运动。
通用技术所讲的拉力的:要破坏结构(发生拉伸)的。
2.应力问题:结构可以承受力和抵抗变形,那么,结构是如何承受力和抵抗变形的呢?讨论并解释:外力使构件发生变形的同时,构件内部分子之间随之产生一种抵抗变形的抵抗力,称为内力。
应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应力可用下式表示δ=N/S N :为内力S:为构件截面积通常,物体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都以强度来表述,而用应力来衡量强度。
3.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学生阅读36页材料1-3自行掌握形状材料材料的连接方式(二)结构与稳定性1.结构稳定性的含义演示:单摆、倒摆与矿泉水瓶对比实验提问:这三种情况都稳定吗?学生讨论回答总结:稳定指的不是状态绝对不变,而是指受扰后,允许状态有所波动,但当扰动消失后,能重新返回到原平衡状态。
高中通用技术课《结构的稳定性(1)(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结构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技术试验,使学生了解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本节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技术试验及试验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 情感与价值:通过本节教材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结构稳定性设计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技术试验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 教学难点:运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对常见简单结构设计进行正确分析,并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简单稳定的结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分析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四、教具教学课件、自制走钢丝模型、小熊不倒翁2 个、木板几块、矿泉水几瓶、自制活动的方形架1 个、小桌子模型几张、结构框架几个、塑料条若干个、扎线若干米、胶带若干卷、小刀若干把五、板书设计结构的稳定性一、平衡与稳定三、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1、重心位置二、结构稳定性的含义2、支撑面的大小3、结构的形状六、教学过程(探究结构的稳定性与重心位置高低的关系)性通过学生动手演示实验,认真观察自然得出影响结构稳定的第一要素:重心越低越稳定。
思考:重心降低了就一定稳定吗?结构重心的位置高低影响结构稳定性的结论成立是有条件的,条件是——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落在底面范围内就是稳定的,反之就会不稳定。
这就是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原因。
2、探究试验二(探究结构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的位置跟稳定性的关系)通过探究试验,验证自己假设结论,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学习理念说明:结构的稳定性与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通过一定深度的提问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兴趣。
尔铁塔导学生举例:金字塔、埃菲,面的范围内有关。
引导学生思考:比萨斜塔为什么斜而不倒?3、探究试验三哪种结构的桌子稳定性好?(A 、B 、C 、D 、E ) 简单分析原因。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实验说课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探析实验
说课流程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教学过程 5 实验亮点
一 教材分析
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实验是通用技术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实验,是 学生理解结构稳定性,应用结构稳定性相关知识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应用稳定性相关知识进行设 计的重要实验,可以说是通用技术中最为重要的 实验之一。
实验器材:A4纸若干。 实验操作:
实验结论:结构的形状影响稳定性,下端大,上端小 的结构比较稳定。
四 教学过程
一、 探析结构的稳定性
三、 结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创新实验亮点
01
实验现象明显
在矿泉水中添 加红墨水,可 以使实验现象 更加明显。
02
材料易得
实验材料是学 生身边的,学 生易获得。
创新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把稳 定性的相关知识,应用到 生活设计中。
物化能力
观察能力,团结合作能 力,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过程
四 教学过程
四 教学过程
一、 探析结构的稳定性
四 教学过程
四 教学过程
一、 探析结构的稳定性
二、 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01 探究实验一
激趣提问: 用三角板给两个瓶子施加力,哪个先倒下?
二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通用技术必修一的学习,对于 通用技术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结 合生活经验,对于结构的稳定性也有一定 的认识。但对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还缺乏系统认识。
三 教学目标
技术意识
理解结构稳定的含义, 知道结构稳定的条件及 其影响结构稳定的因素 。
核心素养
工程思维
高中通用技术《第三节 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豫科版必修2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
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结构稳定的概念以及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讨论、分析、对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结构稳定性的认识。
培养创新品质,提高审美意识。
渗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2学情分析
①分析教材: 本节是“河南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该章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结构”与“设计”是该章的两个核心概念。
是对结构认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而结构的稳定性则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使学生对结构的基本认识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与巩固,为后续的结构的强度,结构的设计等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利用探究,讨论,对比等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的品质和分析能力。
②分析学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结构的基本知识。
因此在教学尽量多些涉及结构的稳定性的生活实例,便于师生进行互动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影响结构稳定因素的理解。
学生对三角形结构的结实稳固和物体结构的重心越来越低越稳定相关知识已经通过其它学科在理论有所了解,但面对生活中具体实物结构设计却难以掌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构大小和形状、材料性能和连接方式。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高中通用技术课《结构的稳定性(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结构的稳定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地质版必修2《技术与设计2》中的《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第2 课时。
本节内容在《结构与设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通过亲自体验、小组探究、案例分析等手段与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理解结构的稳定性、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结构的基本概念有更深的认识,而且也为以后结构的设计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已经对结构的类型、结构的受力分析这些基础知识有了了解,在生活中学生对稳定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这种认识还不系统,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多结合生活中有关稳定性的例子,在调动课堂积极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影响结构稳定性因素的理解。
【教学资源】多媒体、2 个矿泉水瓶、硬纸板、一本书、3 副扑克牌等。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结构的稳定性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试验、分析总结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几个主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等方法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的思想和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结构的稳定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运用知识指导实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 展示] 被风吹倒的广告牌,翻倒的货车。
[引出课题] [PPT]这些物体在受外力作用时,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但是这种现象不是物体本身结构强度的问题,而是物体结构稳定不稳定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性质——结构的稳定性。
(二)新课讲授知识一: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老师的PPT 展示,学生实践操作、归纳总结)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结构稳定性概念: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稳定指的不是状态的绝对不变,而是受到干扰后允许状态有所波动,但当扰动消失后能重新返回到原始的平衡状态,则为稳定。
高中通用技术_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针对地质出版社《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内容而设计。
强度与稳定性是结构的两个主要特性,是进行产品设计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二. 学情分析平时生活中学生对各种结构都有普遍的认识,对不同结构的特性有初步的了解,但是没有准确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结合案例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以致用。
三. 教学目标1、能说出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含义;2、能通过探究分析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3、通过探究活动提升研究思考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分析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难点:引导学生将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结合,学以致用。
五. 教学策略1.小组活动法: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们分小组协同完成探究活动。
2.案例分析法:结合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并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六.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矿泉水瓶等。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试一试:给笔、纸、书桌等身边的物品一个外力,观察在外力作用下,一个结构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新课:一、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1.结构的强度指物体结构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2.结构的稳定性指物体结构在外力作用下阻碍移动和翻倒从而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特性。
思考: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考虑实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设计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试一试”活动,总结出结构可能发生的变化并加以总结和引导,导入主题。
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触面:是物体与地面接触形成的面。
支撑面:是物体与地面接触形成支撑点的连线与地面构成的面。
结论: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知识拓展】比萨斜塔为什么倾斜而不倒?三、总结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有、、;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
【课后探究】骑行的自行车是如何保持稳定的?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对对本节主要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结构的强度》教学设计
《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该章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究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本节是教材《技术与设计2》中第一章第三节《探究结构》。
需要2课时完成教学,这节书只要分为三个内容:结构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结构的强度及影响因素、结构性质的试验方法。
通常后两个内容作为一节进行教学,重点放在结构的强度,而试验方法结合上一本书的内容是作为知识复习使用。
结构的强度,难点在于涉及到力的分析。
这对于理科较差的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因为我们需要研究力与形变关系来分析强度。
虽然是难点,有部分学生可能不大理解分析过程,但结论的得出对于理解结构的强度有作用的意义,要视乎不同班级的学习程度调整这部分的内容,而重点则放在强度的影响因素中,材料,是好理解的,那就得进行知识的拓展,列举让学生了解为了得到更好的强度,在材料上运用的巧妙之处;截面形状,这是可以给学生用真实的试验方法证明给学生看的,这部分内容大可以结合第三部分的内容一起进行,提高课堂的效率;结构的连接,在教材的编排上,没有明确连接方式跟结构的强度有关,实事是结构的连接方式与稳定性、强度都有关系。
所以我认为这一点可以独立出来理解。
毕竟连接方式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强度稳定性的,而是结构功能所需求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强度、应力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应力计算,掌握应力和强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实例,明确强度与材料、强度与物体的形状的关系。
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交流能力,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和技术实验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验注重交流,通过分析讨论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结构强度及的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应力的理解,强度与应力的关系,结构设计需要在容许应力范围之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示试验 2
教师:相同矿泉水瓶,两满瓶水,一正立,一倒立的推倒试验。
启发学生分析总结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之二——支撑面的大小。
(如下图)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
教师:补充典型案例,家里的落地电风扇或者宾馆里的落地灯,它们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底座,这是为了增大支撑面从而提高它们的稳定性。
习
活
二、师生互动探讨 采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日常的一些用品,如照相机的支架、A 字形梯及屋顶支架都采用什么形状呢? 师生讨论 教师总结:因为不同结构形状的框架,如三角形支架、四边形支架和五角形支架,其中三角形有较好的稳定性。
启发学生分析总结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之三——结构的不同形状。
三、小组自主探究试验 结合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稳定性。
将学生分成组,提供每组学生必要的试验器材——积木块(可以用麻将代替)、啤酒瓶(每组两个);
试验一:堆积木快堆的越高越容易倒掉——重心位置越低,结构越稳定。
试验二:学生利用啤酒瓶演示,啤酒瓶一个正立一个倒立放置在桌子上, 轻轻摇晃桌子,体验地震多发地区,人们将酒瓶倒置在地上,利用这一不稳定的结构实现感知地震的功能——支撑面积越小,结构越不稳定。
四、本节小结
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因素有:
1、重心位置高低:重心位置,重心垂线。
2、结构与地面接触形成支撑面的大小。
3、结构的不同形状。
学
动
设
计
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反复备课多次实验,做好了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把
探究性实验设计在实验室分组做,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