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关键字:建设;农民;新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虽然已在这方面取得不少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一、理论基础

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并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首先,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其次,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最后,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生存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经济所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慢,资源的供求矛盾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地经济

发展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肋”。由于资源消耗大,资源供应短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化步伐加大,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对资源的需求必然大幅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二、实际验证

我来自抗美援朝特级英雄杨根思的故乡——江苏泰兴,一个小而别致的县级市,虽然它只是一个县级市,但是因为它一直在发展、在进步,现在已经是全国百强县级市之一。每当我拖着行李箱,在阔别半年之后重新站在这片熟悉却又陌生的土地上,它总会给我惊喜,用一种更新的更美的姿态来拥抱我。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吱吱呀呀碾过泥泞的乡间小道,探望外公外婆总要花上大半个下午的时间在路上;后来,爸爸的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泥土路也变成了窄窄的水泥路;现在,两轮摩托变成了四轮汽车,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到外公外婆的家门口。借着新城市建设的春风,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工业园落户了,科技园也来了,各种商场、高档小区也建设起来了,道路更是四通八达。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我明白,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三大要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动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首先,在所有制结构上,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曾经我们认为只有公有制,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但是就像邓小平在南巡时所说,“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会抓耗子的就是好猫”,“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只要能够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共同发展,一同为社会主义建设做

贡献。我们的父辈过上了祖辈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我们将来的日子会更美更好。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在竞争中共促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了活力,将我国的经济带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为家乡带来了新变化,为我们带来了好生活。

其次,在分配制度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开办工厂时,房东提供场地,厂商提供原料,工人提供劳动,工程师提供脑力,工厂盈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的贡献程度获得相应的报酬。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就极大的规避了全体按劳分配造成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的不良后果,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自身所长,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个人财富,这就是多方共赢的良好循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最后,在宏观调控上,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市场调控,可以让资源自发的流向能够创造更大利益的方向,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计划调控,可以弥补单一市场调控造成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每年作物耕种的前期,政府就会下发相应的农作物补助,这样就可以通过计划调控的手段,来保证重要农作物的产量,避免了农民大量种植上年度脱销作物而带来的重要农作物产量不足,进而供不应求、市场动荡、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恶劣后果,为市场稳定、人民安居保驾护航。计划与市场,互补互促,保证了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三、总结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动摇,可以让社会主义迸发出最大的活力,创造出最多的财富,给予人民更美好的生活。我坚信这片宽厚的土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滋养下,将展现出更加美丽的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