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1

合集下载

yi在古代汉语意思

yi在古代汉语意思

yi在古代汉语意思摘要:1.引言2.古代汉语中“一”的意义3.“一”在古代汉语中的多种用法4.“一”的哲学意义5.结论正文:在古代汉语中,“一”这个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

它不仅是数字中最基本的单位,还代表着单一、最初、统一等概念。

在古代汉语中,“一”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还具有哲学、文化、语言等多方面的内涵。

首先,在古代汉语中,“一”常常表示单一、独立、纯粹等意思。

例如,《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代表的是宇宙最原始的状态,是万物的根源。

再如,《诗经》中的“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这里的“一”指的是君主,表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其次,“一”在古代汉语中还有着哲学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一”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源,是道家的核心概念。

如《庄子》中提到的“天地一气”,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一气”演化而来,强调了一个“一”字所蕴含的宇宙观。

此外,“一”在古代汉语中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古代的礼仪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即“敬一”,表示对天地、神明、君主的尊敬。

再如,古代的书法艺术中,一个字的结构、笔画、布局等都要讲究“一”,以求整体的和谐统一。

在语言方面,“一”也有着独特的地位。

在古代汉语中,很多词汇都和“一”有关,如“弌”(yī)、“弌弍”(yīliè)等。

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古代汉语的词汇体系,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一”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一”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是多元且丰富的。

它既是数字中最基本的单位,又代表着单一、最初、统一等概念,同时还具有哲学、文化、语言等多方面的内涵。

古代汉语(1)一

古代汉语(1)一

《古代汉语(1)》一一、填空题1、传统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许慎对“六书”中“会意”所下的定义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对“指事”所下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对“假借”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3、“四体二用“说中的“四体”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4、几个具有同一的意义和读音而形体不同的字是异体字。

5、异体字形成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

6、“慚”的异体字是惭。

“群”的异体字是群。

7、“寶”的简体字是宝。

“馀”的简体字是余。

8、以秦为分界,可以把汉字发展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阶段,其中古文字范畴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籀文和小篆。

9、《左传》相传是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解释孔丘的《春秋》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历史著作。

10、“制,岩邑也。

虢叔死焉”中的“焉”是指事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在那里。

“穆公访诸蹇叔”的“诸”是介词,相当于之于。

二、概念题1、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

2、六书:“六书”说是汉代古文经学家从分析大量汉字结构和用字现象中归纳出的造字和用字条例。

3、象形:“象形”的定义及例字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誳,日月是也;4、四体二用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

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

5、异体字: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

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6、古今字: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7、繁简字:繁简字就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是着眼于字的笔画的多少。

8、甲骨文:甲骨文是用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称作龟甲兽骨文字、贞卜文字、甲骨卜辞、殷虚文字、殷虚书契等9、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铭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辞。

商周两代出土的铜器以钟鼎为最多,钟是古代的乐器,鼎是古代的礼器,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

自考《古代汉语》文选部分(1)

自考《古代汉语》文选部分(1)

⽂选翻译 01〔原⽂〕 初,郑武公娶于申,⽈武姜,⽣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惊姜⽒,故名⽈“寤⽣”,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制,岩⾢也,虢叔死焉,佗⾢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叔。

祭仲⽈:“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都,不过参国之⼀;中,五之⼀;⼩,九之⼀。

今京不度,⾮制也,君将不堪。

”公⽈:“姜⽒欲之,焉辟害?”对⽈:“姜⽒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多⾏不义必⾃毙,⼦姑待之。

” 〔翻译〕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叫武姜,⽣了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于是姜⽒就很讨厌他。

⽽偏爱共叔段,想⽴他为太⼦,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等到郑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先为共叔段请求以“制”封地,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地⽅,从前虢叔就死在那⾥,若是封给其它的城⾢,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对庄公)说:“都的城墙超过⼀百雉长,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全。

先王的制度:⼤的都市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中等的都市不超过国都的五分之⼀,⼩的都市不超过国都的九分之⼀。

现在京这个地⽅不合乎制度,不制裁的话,国君将不能忍受。

”庄公说:“武姜想要(这样),我⼜怎能躲避灾祸呢?”祭仲说:“武姜有什么满⾜?不如早给太叔安排个处所,不要让他(的势⼒)滋⽣蔓延!⼀旦蔓延起来,就难以对付了。

蔓延的杂草尚且不可以除掉,何况是国君您宠爱的弟弟呢?”郑武公说:“多做了不合道义的事情,必定会垮台。

你姑且等着瞧吧。

” 02〔原⽂〕 既⽽⼤叔命西鄙、北鄙贰于⼰。

公⼦吕⽈:“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叔,⾂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民⼼。

”公⽈:“⽆庸,将⾃及。

”⼤叔⼜收贰以为⼰⾢,⾄于廪延。

⼦封⽈:“可矣,厚将得众。

”公⽈:“不义不暱,厚将崩。

古代汉语(1).pdf

古代汉语(1).pdf

单选题1.“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中“是”的词性和意义是A.系词,是B.形容词,正确C.代词,这些D.词尾,……样子答案:C2.“舍瑟而作。

”中的“作”的文中义是.A.耕作B.站起C.写作D.起义答案:B3.“擐甲执兵,固即死”中“即”的词义是()A.立即B.即使C.走近D.已经答案:C4.“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

”中“轶”的意思是A.偷袭B.后车超过前车C.攻打D.快马驱车答案:B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中的“凶”的文中义是B.凶险C.荒年D.厉害答案:C6.下列句子中的“而”是连词,连接并列结构的是A.长驱到齐,晨而相见。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D.任重而道远答案:D7.“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中“选”的文中义是A.选举者B.提拔的人C.选拔出来的人物D.当权者答案:C8.“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中的第一个“夫”的词性是A.语气词B.副词C.连词D.代词答案:A9.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左传》解释A.《春秋》B.《谷梁传》C.《国语》D.《公羊传》答案:A10.《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什么体著作B.编年体C.纪传体D.语录体答案:B11.“纣以为恶,醢鬼侯。

”中“醢”的意思是A.烹煮B.车裂C.炮烙D.剁成肉酱答案:D12.“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中“兹”的词性和意思是A.代词,这里B.名词,年C.介词,在D.连词,却答案:B13.“诺,恣君之所使之”中“恣”的词义是()A.放肆B.纵容C.任凭D.故意答案:C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中的“杇”词义是()A.涂饰B.污泥C.污浊D.污染答案:A15.“俯噣白粒,仰棲茂树,鼓翅奋翼。

”中“噣”的文中义是B.啃噬C.拾取D.鸟嘴答案:A16.下面句子中,有名词用如动词现象的是A.吾道一以贯之。

B.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古代汉语1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字是形声字?A. 马B. 月C. 森D. 休答案:D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左传》D. 《史记》答案:A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4. 古代汉语中“之”字的用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介词答案:C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什么意思?A. 幼小B. 茂盛C. 枯萎D. 凋谢答案:B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映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答案:B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什么?A. 孩子B. 书生C. 衣服D. 书信8.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哪位诗人之口?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王勃答案:B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是什么意思?A. 鸟鸣声B. 鸟飞声C. 鸟舞声D. 鸟食声答案:A1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白帝”指的是什么?A. 地名B. 人名C. 官职D. 神话人物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我”的谦称。

答案:臣2.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你”的尊称。

答案:陛下3.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他”的代词。

答案:彼4.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这”的代词。

答案:此5.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和”的连词。

答案:与6.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的连词。

7.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因为”的连词。

答案:因8.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所以”的连词。

答案:故9.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如果”的连词。

古代汉语(1)知识点整理

古代汉语(1)知识点整理

古代汉语Ⅰ一、填空(1)《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许慎编写的第一步分析字形的书,19353个字,540个部首,“六书”条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汉代有三位学者对六书进行过命名,他们是郑众、班固(顺序)和许慎(名称)。

汉字的特性是含有表音倾向的表意类型的字。

《说文解字》说解字形主要根据小篆。

(2)“六书”出自《周礼》,是我国古代分析和研究汉字的一种理论,是古人从汉字的结构现象和使用现象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3)最具有数量优势的是形声字。

象形造字法最能反映词的本意。

(4)汉字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2)从隶书到小篆。

(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也是由古文字向最后发展为楷书的一个过渡阶段。

汉字发展到楷书,标志汉字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从此汉字的形体结构就基本稳定下来了。

(6)古今词义的三种发展方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轻重和情感态度的改变、义项有增减。

(7)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8)词义引申的类型:辐射型、连锁型、综合型。

词义引申的总趋势:从抽象到具体,从个别到一般。

(9)探究词本义的方法:析字形(要根据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形体),求语源/因声求义,徵以文献。

(10)古文翻译的两种类型:直译、意译。

(11)《左传》(左丘明)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谷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全称《左氏春秋》(独立于《春秋》的著作),又叫《春秋左氏传》(解释《春秋》的著作),是编年体历史著作,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后经孔子修订,采用了“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春秋十二公: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12)《战国策》又称《战国纵横家书》、《国策》、《国事》、《短长》,33篇,497章,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行,既是一部贯穿了纵横家思想的史料汇编(《四库全书》将其归为杂史),又是一部描绘谋臣策士形象的国别体文学作品。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39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39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390)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30分)1.“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对该句中“余”字的分析正确的是()oA.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B.人称代词,在句中作前置的宾语C.副词,意思是“多"2.下列三句中,用作前置宾语的“安”字应是()oA.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B.既来之,则安之。

C.方此之时,尧安在?3.古代汉语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前面加上否定副词()。

A.不是B.非C.是4.甲骨文“朱”字形,采用的是()造字法。

A.象形B.会意C.指事5.()是我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

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方言》6.下面不属于构成异体字条件的是()。

A.声音相同B.意义相同C.形体相近7o “邹忌惰八尺有余,而形貌吠丽。

”该句中的通假字()oA.惰A.貌C.吠8.“师退,次于召陵”(《齐桓公伐楚》)中“次”可译为()oA.驻扎B.停?白C.动作或行为的次数9.“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

”(《左传•成公二年》)该句中“饮”指()A.饮用的泉水B.饮料C.饮水10.“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指示”是()A.同义复音词B.偏义复音词C.两个单音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5题20分)11.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宾语前置现象的句子是()。

A.吾子与子路孰贤?B.之二虫,又何知?C.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

D.颖考叔日:“敢问何谓也?”12.叙述句一般是以()作谓语的句子。

A.动词B.动词性词组C.代词D.名词13.“随亡于荆,吴饼于越。

”(《韩非子•说疑》)关于此句表述正确的是()o Ao上述两个分句都是被动句B.两个“于”都是都只是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Co “荆”和“越”都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D.“亡于荆”等于说“被荆亡”,“饼于越”等于说“被越饼”关于古白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古代汉语1

古代汉语1

古代汉语1的六书的名称和次序。

许慎以为六书是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6)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托其事,令长是也。

2、(1)①指事、象形、形声、会意是造字之法,它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表音成分的纯粹的表意字,指事、象形、会意;一类是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

②转注、假借是用字之法(2)在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往往作为汉字的部首来写,部首是表意的主体,多指名词。

(3)指事绝大部分建立在象形的基础上。

(4)形声字是由义符和音符两个部分组成的:义符表示字的意义,音符表示字的读音。

三、字典辞书1、(1)汉语字典辞书的主要编排方式:按音序排列、按部首和笔划排列、按编码排列。

(2)字典辞书的主要注音方式有字母、直音和反切。

2、《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延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的,此书成于康熙五十五年,它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基础上编成的。

字头按部首排列,分成214部。

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成十二集,每集又各分上中下三卷,笔划少的部首排列在前面,同部首的字再按笔划数目排列,全书共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这部字典的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每字下面先列历代主要韵书的反切,然后解释字义,每义之下一般都引古书为证。

如果这个字又别音别义,便再解释别音别义。

此书对字的注音和释义主要是引用前人的意见很少有编者自己的见解。

它解释字音和字义除引用古代韵书或字书的解释之外,一般还引用古注,这对我们查阅字的古音古义,无疑是有帮助的。

王引之的《字典考证》纠正了它的引书错误2588条,1981年王力作《康熙字典音韵订误》又纠正了它在音读方面的错误共八类五千九百多条。

电大《古代汉语1》期末题库及答案

电大《古代汉语1》期末题库及答案

电大《古代汉语1》期末题库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1)》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古代汉语(1)》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18分)1.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第一次解释了六书的含义。

六书中的-----讲的是造字法;-----讲的是用字法。

2.古今汉语的词义差异可以从----------方面来考察。

3.通假字是-------;假借字是-------4.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主要类型有-------5.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二、解释字词(34分)(一)说明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

(12分)6.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

7.赦之,以劝事君者。

8.薛谭乃{射求反。

9.人幄中闻酒臭而还。

10.厉王虐,国人谤王。

1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二)说明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10分)12.雍水暴益,荆人弗知。

1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14.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15.出跳乎井干之上。

16.保民而王,奠之能御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在句中的意义。

(12分)17.庄公寤生,惊姜氏。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古代汉语第一册

古代汉语第一册

古代汉语资料常识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

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 汉语发展的分期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上古汉语书面语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

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

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

《古代汉语》全译文(1)

《古代汉语》全译文(1)

「译文」
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景公问:“说的是什么意思?”晏子答道:“说到社,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这里指并排而立),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则有怕毁坏涂泥。这种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杀,是由于社庙的缘故啊。国家也有啊,国君身边的便嬖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内便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便向百姓卖弄权势,不诛除他们,他们便会胡作非为,危害国家;要诛除他们吧,他们又受到国君的保护,国君包庇他们,宽恕他们,实在难以对他们施加惩处。”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卫国)人真多啊!(庶:众,指人多)”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的了,又该给他们做些什么事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富裕之后,再给他们做些什么呢?”孔子说:“对他们施行教化。”
九方皋相马——《列子》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 “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古代汉语1 课文翻译

古代汉语1 课文翻译

1.《自更》翻译:想要取得平和直,就一定要靠水准器和墨线;想要取得方和圆,就一定要靠圆规和曲尺;君主想要认识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靠耿直之士。

所以天子建立辅佐之官,设立师保之位,用它来检举过错。

人本来就不善于自己认识过错,君主就更为严重。

可见国家的存亡安危,不要到外面去寻求〔原因〕,而要致力于认识自己。

尧时设有进谏的鼓,舜时设有提意见的木牌,商汤时设有伺察君主过失的臣,武王时设有警戒君主要谨慎的小鼓,〔这样做〕还恐怕不能认识自己的过错,如今〔君主〕的贤能比不上尧、舜、商汤和武王,而且还有掩饰自己过错的办法,这么一来,从哪里能认识自己的过错呢?楚成王和齐庄公因不认识自己过错而被杀,吴王和智伯因不认识自己过错而灭亡,宋和中山因不认识自己过错而被消灭,晋惠公和赵括因不认识自己过错而被俘虏,同样,钻荼、庞涓和太子申因不认识自己过错而身死,所以说在失败中没有什么比不认识自己过错更大的了。

范吉射逃亡的时候,百姓中有个得到范氏家钟的人,想要背起钟来就跑,可是钟大背不起来,就用椎把它砸碎,于是钟发出鍠的一声巨响,他害怕人家听到而从自己这里夺走钟,便急忙掩盖自己的耳朵。

不愿人家听到是可以的,也烦恶自己听到就荒谬了。

做国君的而烦恶听到自己的过错,不是象掩耳盗钟这件事吗?烦恶别人听到自己的过错还算可以,〔而烦恶自己听到自己的过错就荒谬了。

〕魏文侯宴请群臣,让所有大夫都要评论自己。

于是〔有的谈仁厚,有的谈他重义〕,有的谈他明智。

临到公叔痤,公叔痤说:“您是不好的君主。

取得中山的土地,不把它封给您的弟弟,却把他封给您的儿子,由此可知您是不好的君主。

”魏文侯听了不高兴。

从表情上就可以看出来。

见此光景,公叔痤快步走了出去。

按次序临到翟黄,翟黄说:“您是贤德的国君。

我听说他的君主贤德的,那么他的臣属说话就直爽。

如今公叔痤说话直爽,因此,就知道您贤德。

”文侯高兴说:“〔任座〕能够返回吗?”翟黄回答说:“为什么不能够呢?我听说忠臣能竭尽他的忠诚,而不敢迴避死亡。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文选第一部分)ppt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文选第一部分)ppt
• 訂正之作: 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清代學者
王引之《字典考證》;1981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康 熙字典音讀訂誤》。
《中華大字典》
• 陸費逵、歐陽溥存主編,中華書局 1915年出版。
• 收字48000多個,按部首排列,收錄 了一些近代方言字和翻譯用的新字 。
《經籍纂詁》
清阮元主編,出版于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這 是一部專門收集唐代以前各種古書注解的字典。
劉邦於公元前206年重新統一天下,建立漢王朝,中原一帶各民 族的共同語始稱漢語。
古代漢語可歸納為兩個系統:文言(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 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和古白話 (唐宋以來以北方話為基礎而形成的語言)。《古代汉语》课程的 學習重點是文言,尤其是先秦語言巨匠們在以當時口語為基础而加 工成的文學語言。
它在編排上用的是韻母排列法,按平水韻106韻編次 被釋的字;以一韻為一卷,全書106卷。每字之下,羅列 唐以前各種古書注解對這個字的解釋。
常用的中小型字典辭書
1、《新華字典》 2、《現代漢語詞典》 3、《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4、《王力古漢語字典》
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是新華辭書社編纂的 ,主持其事的是魏建功。它也適當收錄 了古代文獻中的詞彙,以及歷史上的外 來語。本書注音釋義都用新的方法,對 古漢語的詞的解釋,都用現代口語以及 被現代口語吸收了的文言詞語,因此對 我們學習古代漢語也有一些幫助。
鄭伯克段于鄢
題解:
伯 :春秋五等爵,公侯伯子男。鄭,伯爵,故稱鄭伯。 在實際敍述中,侯、伯亦常稱公。
克:根據《左傳》的記載是“戰勝”的意思。 于: 介詞,引進處所。 “鄢”,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縣。
說文解字的解讀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主编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主编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原文及翻译一、第一单元文选《左传》(一)、郑伯克段于焉(僖公元年)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37)。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

请以遗之(39)。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47)。

yi在古代汉语意思

yi在古代汉语意思

yi在古代汉语意思
摘要:
1.引言:介绍古代汉语中“一”的含义
2.主体:分析“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重含义
3.结论:总结“一”在古代汉语中的重要性
正文:
【引言】
在古代汉语中,“一”是一个具有丰富含义的数字。

它不仅表示数量上的最小单位,还蕴含了诸多哲学、文化以及宗教层面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从多角度探讨“一”在古代汉语中的内涵。

【主体】
1.数字“一”:最简单的数字,表示数量上的最小单位,用于计数和计量。

2.哲学“一”:在道家哲学中,“一”代表着宇宙间最根本的道理,即“道”。

《道德经》中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里的“一”象征着宇宙的根源和一切事物的起点。

3.文化“一”:在古代文化中,“一”有时象征着统一、和谐和完美。

例如,古人常以“大一统”来形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理想局面。

此外,“一”还代表着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强调个体要融入整体,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4.宗教“一”:在佛教中,“一”有时被用来表示“一切”,即“一切法因缘生,一切法因缘灭”。

此外,“一”还与“空”相联系,强调万物皆空、诸行无常的佛教思想。

【结论】
综上所述,“一”在古代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既表示数量上的最小单位,又蕴含了诸多哲学、文化以及宗教层面的象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1)》辅导纲要第一章文字部分主要内容:1.汉字的特点(1)文字和语言(2)汉字的特点(3)汉字形、音、义的关系2.汉字的形体构造(1)传统的“六书”说(2)“六书”说的局限与写词说的兴起3.汉字形体的变异(1)古今字(2)异体字(3)繁简字4.汉字的形体演变(1)秦以前的文字(2)秦以后的文字重点掌握:1.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

2.汉字的基本特征是表意性。

3.“六书”说是汉代古文经学家从分析大量汉字结构和用字现象中归纳出的造字和用字条例。

4.“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5.许慎给“象形”的定义及例字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誳,日月是也;“指事”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形声”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是: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6.若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牛、瓜、象、羊、日、火、果、衣、州、犬、册属于象形刃、寸、亦、要、本、甘、末、下属于指事步、寒、从、伐、既、北、暴、森、众、得、即、令、并属于会意更、河、帛、在、治、店、绔、青、布、江、宠、颖属于形声7.“六书”说是汉代古文经学家从分析大量汉字结构和用字现象中归纳出的造字和用字条例。

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这在当时确实是个创造,可以说是古典文字学领域一个丰碑。

但由于汉儒接触是秦篆和六国文字,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所以“六书”说并不完善。

8.四体二用说的观点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

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

“六书”的前四书是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六书”的后二书是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9.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10.古今字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一是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11.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

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12.异体字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使用汉字的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

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造字,由于构思不同,取材有别,方法各异。

(1).造字方法不同的异体字。

(2).造字素材不同的异体字。

(3).偏旁位置不同的异体字。

13.繁简字就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是着眼于字的笔画的多少。

14.以秦为分界,把汉字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秦以前文字,即先秦文字;一是秦以后文字。

先秦文字基本上属于古文字范畴,它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籀文和小篆。

15.甲骨文是用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称作龟甲兽骨文字、贞卜文字、甲骨卜辞、殷虚文字、殷虚书契等16.甲骨文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1)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似画面。

(2)异体字繁多。

(3)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

(4)书写自由灵活,随意性较大。

17.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铭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辞。

商周两代出土的铜器以钟鼎为最多,钟是古代的乐器,鼎是古代的礼器,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

第二章语法部分主要内容:1.词类的划分(1)名词(2)动词(3)形容词(4)数量词(5)代词(6)副词(7)介词(8)连词(9)助词(10)叹词2.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2)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3)形容词、数词作动词(4)名词作状语3.特殊的动宾关系(1)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3)宾语是行为的有关方面:4.句式(1)判断句(2)被动句5.词序宾语前置6.省略(1)省主语(2)省谓语(3)省兼语(4)省宾语(5)省介词(6)其他成分的省略:7.虚词的用法(1)之(2)其(3)是(4)然(5)者(6)所(7)于(8)诸(9)焉(10)为(11)以(12)而(13)莫(14)夫重点掌握:1.词类是古汉语的词根据词义(某种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作什么句子成分,与什么词相结合)的不同而分成的词。

2.词类活用是说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的语法功能,具有了另一类词的功能。

3.古代汉语中名词用作状语的三种情况是:(1)普通名词作状语。

(2)方位名词作状语(3)、时间名词作状语4.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四种情况是:(1)、表示行为的状态。

如:土崩瓦解”、“狼吞虎咽”、(2)、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方法。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表示对人或事物的态度。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表示行为发生或进行的处所。

如“而相如廷叱之。

”5.使动用法,就是主语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6.意动用法是指动词与宾语的关系,需要译为“把……看作”、“认为……怎么样”,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7.判断句是谓语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什么的句子。

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8.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的四种类型是:(1)“于”字式:如《左传•成公二年》:“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2)“为”字式:如《战国策·燕册三》:“父母宗族,皆为戳没。

”(3)“见”字式:如《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被……式:如《战国策·齐策》:“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9.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或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叫宾语前置。

10.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四种情况是:(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

如“曰:‘奚冠?’曰:‘冠素。

’”(2)、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

如“我无尔虞,尔无我诈。

”(3)、用助词“是”、“之”“焉”把宾语提前。

如“宋何罪之有?”(4)、介词“以”的宾语提前。

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1.省略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省略句子的某个成分,省去的部分可以补出来。

第三章《左传》简介及篇目讲读主要内容:1.《左传》简介2.郑伯克段于鄢3.齐桓公伐楚4.宫之奇谏假道5.烛之武退秦师6.蹇叔哭师7.晋灵公不君8.齐晋鞌之战9.楚归晋知罃10.祁奚荐贤11.子产不毁乡校重点掌握:1.《左传》相传是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解释孔丘的《春秋》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是晋朝杜预注,唐朝孔颖达疏。

2.生庄公及公叔段。

3.庄公寤生。

庄公寤生,惊姜氏。

4.制,岩邑也。

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5.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6.姜氏欲之,焉辟害?7.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8.多行不义,必自毙。

9.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10.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11.夫人将启之。

12.命子封帅三百乘以伐京。

13.公赐之食。

食舍肉。

1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15.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16.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

17.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18.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19.师进,次于陉。

20.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21.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22.以此众战,谁能御之?2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24.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5.晋不可啓,寇不可翫。

26.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27.将虢是灭,何爱于虞?28.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29.宫之奇以其族行。

30.师还,馆于虞。

31.晋军函陵,晋军氾南。

3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5.邻之厚,君之薄也。

36.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7.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9.失其所与,不知。

40.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41.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

4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43.穆公访诸蹇叔4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45.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46.蹇叔之子与师。

47.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48.秦师遂东。

49.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50.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51.犹不改,宣子骤谏。

52.使鉏麑贼之。

53.晋侯饮赵盾酒。

54.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55.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56.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竟乃免。

57.逢丑父为右。

58.卻克伤于矢。

59.余折以御,左轮朱殷。

60.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61.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62.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63.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64.射其御者,君子也。

65.射其右,斃于车中。

66.从左右,皆肘之。

67.逢丑父与君易位。

68.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

69.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劝事君者。

70.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71.重为之礼而归之。

72.称其仇,不为谄。

立其子,不为比。

73.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

74.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75.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76.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第四章《战国策》简介及篇目讲读主要内容:1.《战国策》简介2.冯谖客孟尝君3.赵威后问齐使4.江乙对荆宣王5.庄辛说楚襄王6.鲁仲连义不帝秦7.触詟说赵太后重点掌握:1.《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

作者无可考。

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汉代刘向整理过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12国,共33篇。

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3.责毕收,以何市而反?4.矫命以责赐诸民。

5.长驱到齐,晨而相见。

6.孟尝君就国于薛。

7.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8.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9.百乘,显使也。

千金,重币也。

10.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11.赵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12.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13.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14.飞翔乎天地之间15.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俯噣白粒,仰棲茂树,鼓翅奋翼。

16.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17.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18.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

19.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20.纣以为恶,醢鬼侯。

21.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夫病足,曾不能疾走。

”22.曰:“日食饮得无衰乎?”2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24.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

2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26.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27.赵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第五章《论语》简介及篇目讲读主要内容:1.《论语》简介2.学而3.为政4.里仁5.公冶长6.雍也7.述而8.泰伯9.子罕10.乡党11.先进12.颜渊13.子路14.宪问15.卫灵公16.季氏17.阳货18.微子19.子张重点掌握:1.《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集成的、记录了孔子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