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的构造和比较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中枢神经系统是我们身体的指挥中心,负责处理和传递信息,控制我们的行为和反应。
理解它的解剖结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体,也能为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1.1 大脑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负责思考、感知、记忆和情感等复杂功能。
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右半球通过一条叫做胼胝体的结构连接。
每个半球又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额叶主要与决策、问题解决和运动控制有关;顶叶则处理触觉和空间感知;枕叶负责视觉信息的处理;而颞叶则与听觉和语言理解密切相关。
1.2 小脑小脑位于大脑的下方,外观看上去像个小球。
尽管它的体积不大,但在运动协调和姿势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脑能处理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帮助我们保持平衡和精准运动。
二、脊髓的角色2.1 脊髓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的主要通道,位于脊柱内,保护得相当周全。
它由一系列神经节组成,负责传递运动信号和感觉信号。
脊髓还控制一些反射行为,比如触碰到热物体时的迅速撤回手。
2.2 脊神经从脊髓延伸出来的脊神经负责将信息从身体各个部位传回大脑,或将大脑的指令传递到肌肉。
每一对脊神经都与特定的身体区域相关联,因此它们在感觉和运动的调节中至关重要。
2.3 反射弧反射弧是一种特殊的神经传导路径,当我们受到刺激时,它能快速做出反应,而不需要经过大脑的处理。
这种机制在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伤害时非常有效,比如当我们触碰到尖锐物体时,身体会立刻做出反应。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机制3.1 颅骨和脊柱大脑和脊髓的保护不仅依靠神经组织本身,还依赖于外部的结构。
颅骨将大脑包裹得严严实实,脊柱则是脊髓的保护者。
这些骨骼结构在外部冲击下提供了必要的保护。
3.2 脑脊液脑脊液是一种清澈的液体,充满在大脑和脊髓周围。
它不仅起到缓冲作用,保护神经组织免受撞击,还能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
脑脊液的平衡对于正常的神经功能至关重要。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解剖
1h CT
3h MRI T2WI
3h DWI
5d CT 弥散加权像诊断超早期脑梗死
星形细胞瘤囊变区 扩散呈低信号
DWI用于肿瘤鉴别诊断
脑脓肿扩散呈高信号
rCBV↓ 脑PWI示左侧基底节区中心梗塞形成
(局部血容量下降)
脑功能成像(BOLD—fMRI)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 )
皮质脊髓束走行
1 动眼神经 2 滑车神经 3 三叉神经眼支 4 三叉神经上颌支 5 展神经 6 颈内动脉 7 垂体 8 视交叉
海绵窦结构
脑膜解剖
脑有三层被膜:从外到里即硬脑膜、蛛网膜和软 脑膜
1 硬脑膜:分为两层,内层衬于颅骨表面,既骨 膜,外层深入大脑表面,形成大脑镰、小脑幕。 两层硬膜之间可形成静脉窦系统。硬脑膜与蛛网 膜之间为硬膜下腔
脑正常影像解剖
概论: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 包括大脑(端脑) 、间脑、小脑、脑干、岛叶、
边缘系统 脑室池系统: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诸
脑池 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 静脉窦:上矢状窦、直窦、横窦、窦汇、乙
状窦、颈内静脉
一 大脑
大脑(端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大脑半球由浅到深分为:皮质、髓质和基
小脑上蚓
小脑下蚓 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 小脑下蚓部
齿状核
小脑MRI表现
小脑上、中脚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小脑上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血供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前上动脉
椎动脉
小脑血供
小脑血供
四 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
大脑皮层得功能与结构性分区-内 侧面
Figure 13、11b
Association Areas-联络区
大脑半球
大脑皮层
• 三种功能区
–运动区(Motor areas) –感觉区(Sensory areas) –联络区(Association areas)
运动区 – Primary Motor Cortex
• 控制运动功能 –初级运动皮层 (躯体运动 区) –中央沟前方
• 锥体细胞
• 皮质得深面为神经纤维形成得白质(髓质),它 们除了联系大脑不同区域得皮质外,更重要 得就是大脑皮层以外得脑与脊髓,把皮层运 动中枢发生运动信息向下传,把感受到得感 觉信息往上传给皮层感觉中枢,这些传导纤 维都要集中通过“内囊”,而且有交叉,即传
• 边缘叶 limbic lobe 由半球内侧面与底面某些脑叶 得脑回组成,它呈O形环绕于脑干前端。通常包括 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海马结构。主要 功能就是调节内脏活动,实现情绪反应以及参与记 忆、睡眠、性欲、食欲等得调节。
额叶得功能:
位于:边界、额上回,额中回及额下回 • 1、皮质运动区 • 2、皮质侧视中枢 • 3、书写中构(额中回后部) • 4、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 5、额叶联合区
• 谢谢大家
半球内侧面得沟与回
半球底面
• 额叶底面纵 行得纤维束 为嗅束,其 前端膨大称 嗅球,嗅球 与嗅神经相 连。嗅束向 后扩大为嗅 三角,连于 海马回前部 与海马回钩 等嗅觉高级 中枢。
大脑半球上面观
岛叶
CNS得灰质与白质
• 通过前脑得额切面(冠切面)
–大脑皮层
–大脑深部灰质 (基底节)
脑干得生理功能
• 最重要得生理功能区域,脑干有维持维持生 命活动得重要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 枢、吞咽中枢等,如遭损伤会危及生命。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
延髓脑桥沟内有展神经根、面神经根和前庭蜗神经根
基底部两侧有三叉神经根
基底沟
三叉神经
延髓脑桥沟
1.腹侧面
大脑脚、脚间窝
在脚间窝内有动眼神经根
(3)中脑
大脑脚
脚间窝
动眼神经
2.背侧面
(1)延髓
薄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
楔束结节,其深面有楔束核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菱形窝
髓纹
延髓上部、脑桥的背侧面形成
④“书写中枢”受损:失写症
②“说话中枢”受损:运动性失语症
①“听话中枢”受损:感觉性失语症
③“阅读中枢”受损:失读症
语言中枢受损后的表现:
尾状核:“C”形,围绕背侧丘脑
豆状核:内侧部和中间部合称苍白球,外侧部最大称壳
杏仁体:连于尾状核的末端
背侧丘脑
尾状核
尾状核
背侧丘脑
豆状核
杏仁体
壳
苍白球
纹状体
端脑又称大脑,由左、右大脑半球组成。
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深裂称为大脑纵裂。
裂底有连结两侧大脑半球的白质结构称为胼胝体。
大脑半球
大脑纵裂
胼胝体
3面:背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3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背外侧面
内侧面
下面
外侧沟
中央沟
顶枕沟
5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沟、额下沟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下丘脑是皮质下内脏活动中枢,对内分泌、体温、摄食、水盐平衡、情绪反应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下丘脑功能
位置:在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之间。
交通:向下经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
图片欣赏2
美国哈佛大学的吉恩.里维特(Jean Livet)利用共焦显微技术(confocal microscopy),
拍摄一只基因工程小鼠的脑干组织切片(厚340微米),由于经过基因改造,小鼠的每个
神经细胞都呈现出不同颜色。
环球科学2008.1
中枢神经系统脑之脑干
腹面观与背面观
红核(↓)→红核脊髓束 黑质(↓)→黑质脊髓束
2)白质(投射纤维):
1]上行束: 内侧丘系(来源于薄束核与楔束核,延髓交叉,止于背侧丘脑)
传导对侧肢体本体和精细触觉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束,止于背侧丘脑)
传导对侧肢体浅感觉 三叉丘系 (起源于三叉神经核团,止于背侧丘脑)
传导头面部皮肤、眼、口和鼻腔粘膜的浅感觉 外侧丘系 (起源于蜗神经核,止于下丘)
20 额上回
1 胼胝体 2 透明隔 3 穹窿 4 胼胝体膝 7 前连合 9 下丘脑 10 视交叉 11 视神经 12 嗅球 13 动眼神经 14 脑桥 15 延髓 16 脊髓 18 丘脑 20 松果体 21 四叠体 22 大脑导水管 24 第四脑室 26 小脑蚓部 27 小脑半球 30 中央管
海马锥体细胞层(Golgi染色)
2 小脑上脚 3 第四脑室室顶 5 小脑下脚 6 小脑中脚 7 中间神经 8 位听神经 9 第四脑室外侧隐涡 11 第四脑室脉络丛 12 山顶 13 顶前裂 14 方叶 15 中央叶 17 小脑小舌 18 原裂 19 单叶 20 后上裂 21 上半月叶 22 绒球脚 23 绒球 24 水平裂 25 下半月叶 2 6 锥前裂 28 二腹前裂 29 二腹叶 31 次裂 32 小脑扁桃体 33 小结 34 后外侧裂 35 蚓垂
背面观
视神经 动眼神经 三叉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运动传导通路
01 02 03 04
运动传导通路是指从大脑皮层到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的神经传导路径 ,包括三个阶段:大脑皮层、传出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第一阶段:大脑皮层,发出运动指令,通过传出神经元传递给运动神 经元。
02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表面有许多沟回和裂隙,内部则由不同功 能区域组成,如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
03
大脑皮层是大脑表面最发达的部分,负责处理复杂的感知和思维活动 。
04
大脑内部还有许多核团和传导束,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协调各个器官 和系统的功能。
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负责 协调身体的自主运动和平衡。
小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表 面有许多小的叶和沟回,内部 则由许多神经元和纤维组成。
小脑通过与大脑、脑干和脊髓 等部位的连接,协调身体的运 动和平衡,维持身体的稳定和 姿势。
脑干
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通道, 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和调节自主神经系 统的功能。
脑干内部有许多神经核团和传导束, 如延髓、桥脑和中脑等,这些区域分 别负责不同的功能。
延髓是脑干的最下部,控制着基本的 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和血压等。 桥脑位于延髓上方,负责协调身体的 运动和感觉信号的传递。中脑则位于 桥脑上方,是视觉和听觉信号传递的 重要区域。
脑桥与延髓
01
脑桥是连接中脑和小脑的重要通 道,负责协调小脑和脑干之间的 神经信号传递。
02
延髓是脑干的最下部,控制着基 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和 血压等。
03 脊髓的解剖
脊髓的结构
01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接脑干,下至尾骨,由 灰质和白质组成。
人体解剖学_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ppt精选版
85
下丘横切面
上丘横切面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 中脑核
黑质
三叉神 红核
动眼神经核
经中脑核
动眼神经副核
ppt精选版
86
二、小 脑
位置 位于颅后窝,在延髓和脑桥的后方,借
ppt精选版
75
三叉神经根平面
ppt精选版
76
主要结构:
1.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运动核、中脑核 2. 丘系带
ppt精选版
77
下丘平面
ppt精选版
78
ppt精选版
79
主要结构:
1. 下丘 2. 中央灰质 3. 滑车神经核 4. 三叉神经中脑核 5. 丘系带 6. 大脑脚
ppt精选版
80
上丘平面
(1)延髓
延髓脑桥沟 橄榄 锥体
锥体交叉
ppt精选版
舌咽神经根 迷走神经根
副神经根 舌下神经根
32
(1)脑桥
基底沟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小脑中脚
ppt精选版
33
(3)中脑
脚间窝 大脑脚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ppt精选版
34
脑干的外形(背侧面)
ppt精选版
35
(1)延髓
小脑下脚 舌下神经三角
概述
与脊髓比较,脑干有下列特点:
1.由于中央管在延髓上部和脑桥背侧敞开 成为第四脑室底,运动核与感觉核从在脊髓的
背、腹关系变成为内、外关系。
2.灰质被交叉的纤维分割成不连续的细胞团 块(神经核)。
3.脑干纤维投射更复杂。
4.脑干网状结构更复杂。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与功能
病变后变化
额下回后部:运动性失语
-----病人虽能发音,却不能说出有意义的语言。
额叶底面:以额叶底面的挫裂伤、嗅沟脑膜瘤、蝶骨脊脑膜瘤较为多见。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高热、出汗、多尿、皮肤血管扩张。额叶底面肿瘤可出现同侧嗅觉缺失、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称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
可能的鉴别诊断
腓总神经损伤:L4-L5,S1-S2
分布于小腿前群肌和足背肌,及第1、第2趾相对缘皮肤。损伤后成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
A
D
B
C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额叶外侧面余部的功能分区
额叶外侧面余部
额上回后部病变:对侧上肢强握和摸索反射。
额中回中后部:(皮质侧视中枢)
反射路径:皮质侧视中枢----对侧脑桥侧视中枢----同侧展神经核和对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展神经、动眼神经-----外直肌、内直肌。
颞叶前部:与记忆、比较、联想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01
02
03
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损伤后出现命名性失语。
颞叶内侧面:属于边沿系统,海马是其主要结构,与记忆、精神、行为和内脏活动有关,海马损伤后可出现癫痫、错觉幻觉和严重的近记忆障碍。
颞叶深部有视辐射纤维,损伤后会出现双眼同向上象限盲。
内囊
内囊前肢:中间为丘脑前辐射,两侧为额桥束。 内囊膝:皮质核束,从中央前回下1/3(躯体运动区头面部代表区)发出的纤维到脑干一般躯体运动核(共4对分别是3、4、6、12)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共4对,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内囊后肢:两侧为丘脑中央辐射和顶枕颞桥束,中间有皮质脊髓束与皮质红核束及听辐射(颞横回皮质听觉中枢)、视辐射、丘脑后辐射。
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第一部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各部位外部结构名称 脊髓(Spinal cord)三、脊髓节与脊柱的关系: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的头三个月里, 脊髓和脊柱几乎等长, 所有脊神经根均平于相对应的椎间孔;自胎儿四个月起,脊柱生长速度较脊髓生长要快,故成人两者长度不一致.脊髓下端只达到第一腰椎体下缘.成人: C1~C4脊髓节大致和相对应的颈椎相平对C5~C8脊髓节约比相应的椎体序数高半个椎体T1~T4脊髓节相对于第六、七颈椎体之间T5~T8脊髓节大约高一个椎体T9~T12脊髓节大约高一个或一个半椎体全部腰脊髓节约平对第十一、十二胸椎体全部骶尾脊髓节与第一二腰椎体平齐。
附件一:脊髓节段与体表标志骨性标志:颈根部最凸显的棘突尖 C7两侧肩胛岗内侧段连线 T3两侧肩胛下角连线 T6脐平面 L3两髂嵴最高点连线 L4两髂后上棘间连线 S2脑干(Brain stem)一、脑干的特点:延髓下端平枕骨大孔与脊髓连续.向上与脑桥延续脑干组成脑桥为脑干中部膨大部份中脑脑干上端较细部份向上与间脑相连在腹侧面:延髓与脑桥之间有桥延沟,中脑上界为视束在背面:延髓与脑桥之间以髓纹为界脑桥与中脑之间以下丘下缘为界中脑上端以上丘上缘为界自上而下脑干依次与第3~12对脑神经相连(一)延髓:延髓下部外形与脊髓相连,前后分别有前正中裂,后正中沟以及成对的前外侧沟,后中间沟,后外侧沟,延髓上段由于脑干结构的重新组合致使形态发生了改变。
(二)脑桥:分背腹二部,背部称脑桥被盖;腹部称脑桥基底部。
脑桥基底部(纵横纤维及脑桥核组成)。
基底沟(腹侧正中线上),两侧有纵行隆起,含锥体束及脑桥核。
脑桥臂(小脑中脚)为脑桥灰质发出的横行纤维。
三叉神经根(在脑桥基底部外侧端)较大的为感觉根,较小的为运动根。
三叉神经根穿出处常作为脑桥基底部与脑桥臂的分界。
桥延沟(横沟)为桥延分界。
此沟正中部向外依次为第6,7,8对颅神经出脑。
脑桥被盖部:内含脑神经核、升降的神经束及网状结构之核。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
基底核
位置
位于大脑髓质深部、背侧 丘脑上外侧的灰质团块
组成
尾状核 豆状核 屏状核 杏仁体
尾状核体
豆状核 尾状核头
背侧丘脑
杏仁体
尾状核尾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新纹状体 壳 苍白球—旧纹状体
豆状核 尾状核头
尾状核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侧丘脑
杏仁体
尾状核尾
尾状核头 屏状核
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基底核示意图
内囊前肢 最外囊 内囊膝 外囊
内囊后肢
尾状核头 屏状核 背侧丘脑
大脑半球水平切面(示内囊)
内囊模式图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丘脑中央 辐射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丘脑前辐射 额桥束
皮质红核束
听辐射
内囊损伤“三偏综合征” 对侧肢体偏瘫(皮质脊髓束)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丘脑中 央辐射)
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性偏盲 (视辐射)。
视辐射
1.脊髓的位置
6个沟裂
前正中裂1 后正中沟1 前外侧沟2 后外侧沟2
腰骶膨大
前面
后面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 脊髓结构示意图
前正中沟 前外侧沟
位于椎管内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
(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平面)
颈膨大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腰骶膨大
前面
后面
2.脊髓的形态
脊髓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 全长粗细不等,有两处膨大。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颈膨大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特点
颈膨大 C4-T1 2个膨大 腰骶膨大 L2-S4
(医学)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详解(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扣带回
杏仁体
胼胝下回 终板旁回 乳头体
纤维联系:各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形成许多的环路。如海马环路。 功能:1)个体保存和种族保存——觅食、防御、生殖活动;
2)调节内脏活动,情绪反应; 3)参与脑的学习记忆活动。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思考 题
1.试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中通过的纤维。若右侧内囊病变, 可出现哪些功能障碍?为什么?
额叶: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高级思维活动有关 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功能有关 枕叶:与视觉信息整合有关 颞叶:与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有关 边缘叶:与内脏活动、情绪活动有关
联络区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基底核:
组成
(1)纹状体:
尾状核
新纹状体
豆状核 壳
苍白球(旧纹状体)
(2)杏仁核
(3)屏状核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系统解剖学详解
主讲人 XXXX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端脑
(telencephalon)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端脑(telencephalon):脑的最高级部位。
1.大脑皮质 外形和分叶 内部结构 皮质功能定位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内囊损伤出血“三偏综合征” 对侧偏身感觉丧失 对侧偏瘫 对侧同向偏盲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4.侧脑室 前角,中央部,后角,下角
人体解剖学知识: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原理解析
人体解剖学知识: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原理解析中枢神经系统是指人体的脑和脊髓,是我们的身体的控制中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原理。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包括大脑、小脑和脊髓。
大脑是人体的最大并且最复杂的器官,由两个半球组成,左右两半球之间有一条称为脑桥的连接。
大脑的表面覆盖着灰质,里面是白质,负责处理信息、运动控制和情绪表达等过程。
小脑是位于大脑后部的一个小结构,主要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
脊髓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管状结构,贯穿整个背部,连接着大脑和身体的各个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我们的思维、感知、行动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活动。
以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主要功能:1.感知和知觉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外部的刺激,如光、声音和触觉等,并将它们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
大脑负责处理这些信息,以产生我们所知道的感觉和知觉。
2.运动控制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我们的运动,包括细节的动作和协调大范围的运动。
这种运动调节分为意志性和非意志性两种。
其中意志性运动是由我们的意志来控制的,而非意志性运动则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
3.记忆和学习中枢神经系统也负责我们的记忆和学习。
大脑通过建立和加强神经连接来实现这个过程。
当我们生成一个新的记忆时,神经突触之间的连接被加强,这使得这个新的记忆可以存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坚定。
4.情感情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大脑的扁桃体被认为是情感决策的重要部分。
情感的调节是通过神经化学物质传递来实现的。
5.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是密切相关的。
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一部分,也是负责控制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结构。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来调节我们的心率、呼吸、代谢和其他关键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问题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问题包括脑震荡、中风、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有关,它们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感知、行动和情感等各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连接中枢的部位 主要分布
脊神经
脊髓
躯干、四肢
脑神经
脑
头面部
内脏神经
脑、脊髓
内脏、心血管、腺体
鼠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基础示意图
(a)侧面图
(b)俯视图
神经系统的种系发生
神经分布经历: 分散——辐射对称——双侧对称 (一)无脊椎动物 (二)脊椎动物
鱼类的脊髓:脊髓扁管状,开始生背中沟,但没有腹中沟, 背束已形成,灰质向中心管集中。
圆口类、鱼类 脊髓全长的直径基本一致
两栖类的脊髓:脊髓开始有背中沟和腹中沟。灰质和白 质分化更为明显,灰质呈蝶形,神经纤维的通路也逐渐 形成。
爬行类的脊髓:脊髓很长,除蛇类之外,大都有颈膨大和腰 膨大。 鸟类的脊髓:贯穿于脊柱全长,有颈膨大和腰膨大,缺 乏终丝。在横断面上,蝶形灰质的腹柱比较背柱粗些。 哺乳类的脊髓:脊髓呈圆柱形,蝶形灰质更为明显,颈膨大 和腰膨大因四肢关系更加发达。
高等哺乳动物
一、脊髓
1、脊髓的构造
2、脊髓的比较解剖
在脊椎动物各纲中,脊髓的长短很不一致。全
部脊推动物有个明显趋势,就是朝缩短脊髓长
度方向发展。高等的种类,脊髓呈长圆柱形;
而低等的种类,脊髓则呈背腹平扁,灰质不明
显,也不成为蝶形。
圆口类的脊髓:七鳃鳗的脊髓为扁管形,灰、白质还没 有分化完全,背区细胞很多、边缘加深为其特点。
“恐龙有两个脑子”吗
剑龙(stegosaurus)
腰膨大是脑的12倍, 只有跟鸡蛋一般大小 的脑。
二、脑
端脑、间脑 中脑小脑、脑桥源自延髓脊椎动物各纲脑的比较园口类:脑扁平,前脑 很小,主要为嗅叶,中 脑的视叶特别发达,小 脑在延脑之前成一狭窄 的横带。
鱼类:嗅叶特别发达, 大脑半球没有完全分 开,无大脑皮层;视 叶很大,小脑也发达, 是单个圆形部分。
I
无神经
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 变形虫 腔肠动物(两胚层动 物),为分散的神经细 胞 扁形动物(最低等的三 胚层动物) 环节动物及节肢动物
II
网状神经系统
水螅
III
梯形神经系统
涡虫
IV
链状神经系统
蚯蚓,昆虫 圆口类、鱼类、两 栖类、爬行类、鸟 类、哺乳类 灵长类:猩猩
V
管状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
VI
大脑发达
两栖类:大脑半球完 全分开,开始有了大 脑皮层,主要管理嗅 觉-原脑皮 (archipallium);嗅 叶、视叶很大,小脑 极小。
爬行类:大脑发达,已有皮质、髓质分化,表面有一层
薄的灰质构造-新脑皮(neopallium)。视叶比较退化。
鸟类的脑: 很特化,短而 宽,大脑半球 膨大呈三角形, 嗅叶小,视叶 发达,小脑发 达。
哺乳类:大脑半球和 小脑特别扩大,大脑 半球表面有许多沟回, 沟回的多少与动物的 进化程度成正比。视 叶形成四叠体。
哺乳动物的脑
鼠脑和人脑的比较
(a)俯视图 (b)内侧面图 (c)外侧面图
相似点:从俯视图上看,人脑与鼠脑的端脑都由成对的
大脑半球组成。氏状切面图显示了两个端脑都是从间脑 喙状延伸出来。间脑围绕着第三脑室。中脑围绕着大脑 导水管。小脑、脑桥、延髓围绕着第四脑室。
差异:一个最明显的差异就是人的大脑表面存在着许多沟
和回,成人大脑皮层面积达1100cm2。皮层表面区域的增 加是人脑的形态变化之一。
人嗅球的相对尺寸比鼠小。
人类大脑半球向后侧、向腹外侧、再向前侧弯曲,就像一 只羊角一样。
活体脑成像
活体人脑的MRI扫描图
活体脑功能脑成像:PET和fMRI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