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参考值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检验:造血检验试题及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造血检验试题及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造血检验试题及答案1、多选口形红细胞于扫描电镜下,根据红细胞的内凹程度可分为() A.单向凹陷,呈盘形B.双面凹陷,呈面包圈状C.双面凹陷,呈圆盘状D.单向凹陷较深,似面盆或蘑菇帽状E(江南博哥).单向凹陷更深,似杯状或深臼状正确答案:A, D, E2、判断题粒/红比值是指骨髓有核细胞总数与有核红细胞总和之比。

() 正确答案:错3、单选下列哪项叙述不符合显带染色体命名()A.显带染色体的明暗条纹称为带B.染色体上明显而恒定的形态特征,称为界标C.亚带的描述就是在带的后面加一小数点,再写出指定的亚带数D.如果亚带再被分,则其命名是在亚带后加标点,再加数字E.两个界标间的区域称为染色体区正确答案:D4、单选染色体核型中缩写符号“cen”表示()A.倒位B.嵌合体C.易位D.着丝粒E.无着丝粒碎片正确答案:D5、配伍题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A.POX染色呈局限、粗颗粒状阳性B.POX染色呈弥散、细颗粒状阳性C.POX染色呈阴性D.胞内铁呈阳性E.胞内铁呈阴性正确答案:B,C,A6、填空题苏丹黑(SBB)染色的特异性____过氧化物酶(POX)染色,而苏丹黑(SBB)染色的敏感性____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正确答案:低于;高于7、单选染色体核型中缩写符号“r”表示()A.倒位B.嵌合体C.易位D.环形染色体E.次缢痕正确答案:D8、单选FISH检测微小残留白血病,其灵敏度可达多少细胞中检出一个异常细胞()A.101B.102C.103D.104E.105正确答案:C9、单选醋酸AS-D萘酚酯酶(AS-DNAE)阳性且能被NaF所抑制的细胞是() A.粒细胞B.红细胞C.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E.巨核细胞正确答案:D10、单选关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的临床意义,哪项是错误的()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B.化脓性感染时NAP活性增强,而病毒感染时则无变化C.类白血病时NAP活性明显增强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则增强E.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NAP活性增强,PNH时活性降低正确答案:D11、单选染色体核型为t(15;17)(q22;q22),最有可能见于()A.AML-M0B.AML-M1C.AML-M2D.AML-M3E.AML-M5正确答案:D12、单选下列哪项不是骨髓穿刺成功的指标()A.抽出骨髓瞬间,病人有特殊的疼痛感B.可见骨髓小粒C.可见脂肪滴D.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细胞如浆细胞、各类有核细胞等E.骨髓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比小于外周血杆状核与分叶核之比正确答案:E13、问答题试述造血祖细胞培养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估计及预示复发等方面有何意义。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专业资格(正73)_真题-无答案47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专业资格(正73)_真题-无答案47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73)(总分93.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具有哪种分化抗原的细胞为最原始的造血细胞A. MPOB. CD133C. CD41D. CD34E. CD382. 核圆形,居胞体中央,染色质呈块状,核仁消失,胞质呈嗜多色性,该细胞类型是A. 早幼红细胞B. 中幼红细胞C. 原始红细胞D. 晚幼红细胞E. 网织红细胞3. 临床上最为常用的骨穿部位是A. 胸骨B. 肋骨C. 胫骨D. 髂骨E. 颅骨4. 下列哪期粒细胞胞质中嗜中性颗粒和非特异性颗粒均较多A. 原始粒细胞B. 早幼粒细胞C. 中性中幼粒细胞D. 中性晚幼粒细胞E. 中性成熟粒细胞5. 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而血象有显著异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 再生障碍性贫血B. 多发性骨髓瘤C. 缺铁性贫血D.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 下列哪种疾病骨髓象变化明显,而血象变化不明显A.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 多发性骨髓瘤C. 类白血病反应D. 缺铁性贫血E.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减低,以成熟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幼稚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少见,巨核细胞偶见,骨髓小粒未见,未见其他明显异常细胞。

关于这张骨髓片,你的初步看法是什么A. 部分稀释骨髓象B. 完全稀释骨髓象C. 正常成人骨髓象D. 正常老年人骨髓象E. 再生障碍性贫血8. PAS反应中,雪夫试剂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乙醇B. 过碘酸液C. 无色品红D. 盐酸E. 偏重亚硫酸盐9. 正常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为A. 增生极度活跃B. 增生明显活跃C. 增生活跃D. 增生减低E. 增生极度减低10. 一般采用多大面积血膜中的巨核细胞数量来反映骨髓涂片中巨核系细胞数量A. 1.5cm×3.0cmB. 1.0cm×2.5cmC. 1.0cm×2.0cmD. 0.5cm×2.0cmE. 1.5cm×2.5cm11.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结果的部位一般是A. 细胞表面B. 细胞膜上C. 细胞质内D. 细胞核中E. 细胞器中12. 与雪夫试剂和苏丹黑B都能起反应的是A. 类固醇B. 黏蛋白C. 磷脂D. 糖脂E. 黏多糖13.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是指幼稚红细胞胞质内A. 蓝色颗粒在4颗以上并围绕核周1/4以上者B. 蓝色颗粒在4颗以上并围绕核周1/2以上者C. 蓝色颗粒在6颗以上并围绕核周1/4以上者D. 蓝色颗粒在6颗以上并围绕核周1/3以上者E. 蓝色颗粒在6颗以上并围绕核周1/2以上者14. 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较有价值的细胞化学染色是A. 糖原染色B.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NaF抑制试验C.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D. 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E. 过氧化物酶染色15. 染色体核型中缩写符号"t"表示A. 倒位B. 易位C. 插入D. 嵌合体E. 末端16. 在正常人类染色体中,可出现随体的是A. 15B. 16C. 17D. 18E. 1917. 下列哪项描述不符合POX染色结果A. 个别淋巴系细胞呈阳性B. 单核系细胞阴性或阳性C. 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最强D. 各期中性粒细胞均阳性E. 巨核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呈阴性18.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

cml的诊断标准

cml的诊断标准

CML(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 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小于10%:根据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版),CM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通常小于10%。

2. 白细胞增多、脾大:患者常表现为白细胞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同时伴有脾大。

3. NAP积分低或为0分: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在CML患者中通常较低或为0分。

4. 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CML患者通常具有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

可以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进行检测。

5. 排除其他疾病: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白细胞增多、脾大的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

根据以上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可以确诊CML。

CML 临床上可分为慢性期(CP)、加速期(AP)和急变期(BP或BC),在治疗和预后评估上有所不同。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偶氮偶联法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偶氮偶联法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偶氮偶联法[原理]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的碱性磷酸酶在碱性环境中,能水解磷酸萘酚钠,释放的萘酚与重氮盐作用生成不溶性有色的偶氮染料,定位于胞浆中。

[试剂](1)固定剂,为40%甲醛25m1,加无水乙醇至100m1。

(2)丙二醇缓冲液。

①贮备液(0.2mol/L 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液)为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10.5g,蒸馏水加至500ml。

②应用液(0.05mol/L pH9.75),为0.2mol/L贮备液25m1, o.1mol/L盐酸 5m1,蒸馏水加至100m1。

(3)基质孵育液pH9.5-9.6(用前临时配制),α—磷酸萘酚钠20mg溶于0.05mol/L丙二醇缓冲液20m1,再加坚牢蓝RR(或坚牢紫酱)20mg,混合后用滤纸过滤,立即应用。

(4)10g/l亮绿。

[操作](1)新鲜血片或骨髓片用4-10℃的固定剂固定30秒。

(2)、在涂片上滴加新配过滤的孵育液,在室温下作用10-15分钟。

(3)水洗,10g/L亮绿复染2分钟。

(4)水洗,晾干镜检。

[结果观察](-):阴性反应。

(+):胞浆中含少量紫黑色,无紫黑色颗粒或红色物质。

(++):胞浆中含有中等量紫黑色颗粒或呈弥漫红色。

(+++):胞浆中有丰富的紫黑色颗粒或弥漫较深红色。

(++++):有极丰富的大紫黑色颗粒或弥漫深红色。

[参考值]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积分值为10—50分。

[临床意义]基本同改良Gomor;氏钙钻法。

编写:谢平制定日期:2011.12.1[附注](1)若涂片不能及时测定,可固定干燥后放冰箱4℃保存。

(2)在甘油磷酸钠和巴比妥钠应临用前称取,分别为0.38和0.28,再加蒸馏水20m1即配成。

配制后的β-甘油磷酸钠不宜久放。

(3)涂片从孵育液拿出可不用水洗,直接加硝酸钻,但与硝酸钴作用后,应反复水洗,以免残留的硝酸钻与硫化胺作用后使整个涂片变黑,造成假阳性。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单选题(共30题)1、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无关的是A.中性粒细胞核分叶增多B.中性粒细胞核左移C.MCV112~159flD.MCH32~49pgE.MCHC0.32~0.36【答案】 B2、特种蛋白免疫分析仪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可使溶液浊度改变,再通过浊度检测标本中微量物质的分析方法。

影响免疫浊度分析的重要因素A.温育系统故障B.伪浊度C.边缘效应D.携带污染E.比色系统故障【答案】 B3、临床有出血症状且APTT延长和PT正常可见于A.痔疮B.FⅦ缺乏症C.血友病D.FⅩⅢ缺乏症E.DIC【答案】 C4、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在感染后()A.感染后0~4小时内B.感染后4~96小时内C.感染后24~48小时内D.感染后96小时内E.感染后4~5天【答案】 A5、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是A.组胺B.花粉C.Rh血型抗原D.自身变性的IgGE.油漆【答案】 B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发生于下列疾病,其中哪项不正确A.败血症B.肌肉血肿C.大面积烧伤D.重症肝炎E.羊水栓塞【答案】 B7、贫血患者,轻度黄疸,肝肋下2cm。

检验:血红蛋白70g/L,网织红细胞8%;血清铁14.32μmol/L(80μg/dl),ALT正常;Coombs试验(+)。

诊断首先考虑为A.黄疸型肝炎B.早期肝硬化C.缺铁性贫血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肝炎合并继发性贫血【答案】 D8、最常见的Ig缺陷病是A.选择性IgA缺陷病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C.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D.慢性肉芽肿病E.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答案】 A9、()是在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查明学生在某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包括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而使用的一种评价。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相对评价【答案】 B10、“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

【系统】附录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

【系统】附录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系统附录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血液总血量60~80m1/kg体重比重全血男性1. 054 ~1. 062女性1. 048~1. 059血浆1. 024~1. 029渗透压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m红细胞数男性(4 ×1012~5. 5×1012)/L女性(3.5×1012~5. 0 ×1012)/L血红蛋白男性120 ~160g/L(12~16g/dl)女性110~/L(11~/dl)血细胞比容男性0.4~0.5女性0. 35~0. 45红细胞平均直径(MCD ) (7. 33±0. 29)μm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80~94fl(80~94 μ m)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 26~32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10~350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0. 15红细胞生存时间110~130天红细胞半生存时间26 ~ 34天循环红细胞量29. 1~30.3 ml/kg体重网织红细胞数0. 5%~1. 5%绝对计数(24×109~84×109)/L白细胞总数(4×109~1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0. 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 05×109~0. 25×109)/L 血小板计数(100 ×109~300 ×109)/L血小板比容(PCT) 0. 011~0. 02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 4. 4~12.5fl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0. 155~0. 18 f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10%~40%积分值40~80红细胞沉降率(ESR) 男性<15mm/h(魏氏长管法) 女性</h血小板粘附试验(玻珠法)50%~70 %血小板聚集试验ADP 0. 5μmol MAR 37. 4 % ±14.3%1. 0μmol 62. 7±16. 1%肾上腺素0. 4μg/ml MAR 67.8±17.8 %胶原0. 2mg/ml MAR 71. 7±19.3 %瑞斯托霉素1. 5mg/ml MAR 87. 5μmol ±11.4%注:MAR为最大聚集率血浆β-血栓球蛋白15 ~70μg/L血浆血栓素B2 ( TXB2 )测定(136±81. 60)ng/L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9.4~20.8 ng/ml 红细胞渗透性脆性试验0. 42%~0. 46%氯化钠液内开始溶解0. 32%~0. 34%氯化钠液内全部溶解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 body)生成试验<0. 8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40 mg/L血清结合珠蛋白(HP) 0. 5~1. 5g/L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A(HbA) >95%血红蛋白A2( HbA2 ) 1. 5%~2.5%胎儿血红蛋白(HbF) <2%高铁血红蛋白0. 3~1. 3g/L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75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直接和间接试验均阴性酸溶血试验(Ham试验)阴性外周血CD55阴性、CD59阴性红细胞<5%外周血CD55阴性、CD59阴性中性粒细胞<5%冷热溶血试验(Donath-Landsteiner试验)阴性冷凝集素试验效价<1:40出血时间(BT) ( Duke法) 1~3分钟Ivy法2~6分钟阿司匹林耐量试验服药后2小时和4小时出血时间比服药前延长2分钟之内凝血时间(CT)试管法4~12分钟硅管法15~30分钟凝血酶原时间( PT ) 11~13秒(90%~110%)蝰蛇蛇毒时间(RVVT) 13~14秒,比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有意义凝血酶原消耗时间(PCT) > 25秒血块退缩时间30~60分钟开始,24小时完全退缩血块收缩率48%~64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 ) 35~45秒,比正常对照延长l0s以上有意义复钙时间(RT) 1. 5~3分钟凝血活酶生成试验(TGT)在4~6分钟内基质血浆凝固时间为9~11s。

碱性磷酸酶标准范围

碱性磷酸酶标准范围

碱性磷酸酶标准范围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酶类蛋白,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它主要存在于肝脏、骨骼、胆囊和肠道等组织中,参与骨骼代谢、胆汁生成和肝脏功能等多种生理过程。

因此,对于碱性磷酸酶的标准范围的了解和掌握,对于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碱性磷酸酶的正常参考范围。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碱性磷酸酶正常参考范围是30-120单位/升。

而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由于其生长发育阶段的特殊性,其碱性磷酸酶的正常参考范围会略有不同。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判断其碱性磷酸酶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影响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因素。

首先,肝脏疾病是导致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肝炎、肝硬化、胆道梗阻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肝脏组织受损,从而释放大量的碱性磷酸酶进入血液循环。

其次,骨骼疾病也会对碱性磷酸酶水平产生影响。

例如,骨折、骨转移性瘤等疾病会导致骨骼组织受损,从而释放碱性磷酸酶。

此外,一些药物的使用、妊娠等情况也可能影响碱性磷酸酶的水平。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碱性磷酸酶的检测结果,不能片面地进行诊断和判断。

只有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史、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判断。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慎重对待碱性磷酸酶的检测结果,以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总之,对于碱性磷酸酶标准范围的了解和掌握,对于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其正常参考范围、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工作,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提升试卷和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提升试卷和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提升试卷和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NO是A.激活血小板物质B.舒血管物质C.调节血液凝固物质D.缩血管物质E.既有舒血管又能缩血管的物质【答案】 B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用到的数学方法主要是()。

A.降次B.放缩C.消元D.归纳【答案】 C3. 细胞核均匀着染荧光,有些核仁部位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可被染色出现荧光的是A.均质型B.斑点型C.核膜型D.核仁型E.以上均不正确【答案】 A4. CD4A.50/μlB.100/μlC.200/μlD.500/μlE.1000/μl【答案】 C5.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下列关于教师角色的概述不正确的是()。

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指挥者【答案】 D6. 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A.有理数集对于乘法运算封闭B.有理数可以比较大小C.有理数集是实数集的子集D.有理数集不是复数集的子集【答案】 D7. “以学生发展为本”中“发展”的含义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人特长的发展以及()的发展。

A.科学B.可持续性C.活泼主动D.身心健康【答案】 C8. 在高等代数中,有一个线性变换叫做正交变换,即不改变任意两点的距离的变换。

下列变换中不是正交变换的是( )。

A.平移变换B.旋转变换C.反射变换D.相似变换【答案】 D9. 男性,35岁,贫血已半年,经各种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肝肋下2cm,脾肋下1cm,浅表淋巴结未及。

血象:RBC2.30×10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答案】 D10. 男性,65岁,手脚麻木伴头晕3个月,并时常有鼻出血。

体检:脾肋下3.0cm,肝肋下1.5cm。

检验:血红蛋白量150g/L,血小板数1100×10A.凝血因子减少B.鼻黏膜炎症C.血小板功能异常D.鼻黏膜下血管畸形E.血小板数增多【答案】 C1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设置了四个选修系列,其中选修系列l 是为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学生而设置的,下列内容不属于选修系列1的是( )。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在下列描述课程目标的行为动词中,要求最高的是()。

A.理解B.了解C.掌握D.知道【答案】 C2、设函数f(x)满足f”(x)-5f’(x)+6f(x)=0,若f(x0)>0,f'(x0)=0,则()。

A.f(x)在点x0处取得极大值B.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单调增加C.f(x)在点x0处取得极小值D.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单调减少【答案】 A3、已知向量a与b的夹角为π/3,且|a|=1,|b|=2,若m=λa+b与n=2a- b 互相垂直,则λ的为()。

A.-2B.-1C.1D.2【答案】 D4、下列哪些不是初中数学课程的核心概念()。

A.数感B.空间观念C.数据处理D.推理能力【答案】 C5、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

A.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B.基础性、选择性和实践性C.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D.基础性、选择性和普适性【答案】 A6、我国古代关于求解一次同余式组的方法被西方称作“中国剩余定理”,这一方法的首创者是()。

A.贾宪B.刘徽C.朱世杰D.秦九韶【答案】 D7、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正常参考值为A.140~174分B.30~130分C.105~139分D.71~104分E.7~51分【答案】 B8、下列哪种物质是血小板膜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A.GPⅡb/ⅢaB.GPIVC.GPVD.GPb-复合物E.GPIa【答案】 A9、B细胞成为抗原呈递细胞主要是由于A.分泌大量IL-2的能力B.表达MHC-Ⅱ类抗原C.在骨髓内发育成熟的D.在肠道淋巴样组织中大量存在E.吞噬能力【答案】 B10、( )是中国古典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分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及勾股九章。

A.《九章算术》B.《孙子算经》C.《数书九章》D.《代数学》【答案】 A11、外周血三系减少,而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下列哪一项与此不符()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再障C.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阵发性睡眠性蛋白尿E.以上都符合【答案】 B12、女性,26岁,2年前因头昏乏力、面色苍白就诊。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4-1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4-1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4-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50,分数:50.00)1.关于前列腺液标本采集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需通过按摩法采集标本∙B.保留第一滴标本∙C.弃去第一滴标本∙D.重复采集标本需3~5天后∙E.如需做细菌培养,应遵照无菌操作程序(分数:1.00)A.B. √C.D.E.解析:按摩法采集前列腺液,应弃去第一滴前列腺液,再用玻璃片或玻璃管收集随后的腺液进行检验。

如需做微生物培养,标本须无菌采集。

2.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多见于∙A.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缓解后∙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分数:1.00)A.B. √C.D.E.解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缓解后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3.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高于∙A.3.5mmol/L∙B.4.0mmol/L∙C.4.5mmol/L∙D.5.0mmol/L∙E.5.5mmol/L(分数:1.00)A.B.C.D.E. √解析: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高于5.5mmol/L的现象,主要引起神经、肌肉及心脏的症状、心电图有典型改变。

血钾过高可引起死亡,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4.在骨骼疾病的诊断酶学中最重要的酶是∙A.LDH∙B.CK∙C.ALP∙D.ACP∙E.ALT(分数:1.00)A.B.C. √D.E.解析:碱性磷酸酶(ALP)广泛分布于人体肝、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骨骼疾病如变形性骨炎、成骨细胞癌、佝偻病、骨软化等ALP出现病理性增高。

5.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的积分值参考值为∙A.7~10∙B.7~20∙C.7~30∙D.7~40∙E.7~51(分数:1.00)A.B.C.D.E. √解析: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的积分值参考值为7~51。

6.作为判别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指示之一,积液总蛋白与血清总蛋白的比值,其界线为∙A.0.3∙B.0.5∙C.0.6∙D.0.7∙E.0.9(分数:1.00)A.B. √C.D.E.解析:漏出液积液总蛋白/血清总蛋白比值<0.5,渗出液积液总蛋白/血清总蛋白比值>0.5。

常见检验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

常见检验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

常见检验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一、白细胞计数参考值(4~10)×109/L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0.5×109/L ,低于此值,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

3×109/L, 低于此值为白细胞减少症,应再作其他试验,如白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外周血涂片等,并应询问用药史。

`11×109/L,高于此值为白细胞增多,此时作白细胞分类计数有助于分析病因和分型,如果需要应查找感染源。

30×109/L,高于此值,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外周血涂片和进行骨髓检查。

二、嗜酸性粒细胞参考值(0.05~0.03)×109/L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0.05×109/L, 在白细胞分类中,由于所占百分率本已很低,所以低于此值临床意义不大,若怀疑有某种病变,则应作为其他检查和试验。

0.2×109/L,在白细胞分类中,若达到或超过此值,则应作计数盘手工计数,以获得正确数字。

0.3×109/L, 达到或超过此值,提示有过敏性疾病,药物反应或寄生虫感染。

三、血红蛋白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45g/L, 低于此值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95g/L,低于此值时,应确定贫血的原因,根据RBC的多项参数判断此属于何种类型,在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参数及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否下降的基础上,测定血清铁、B12和叶酸浓度,经治疗后观察Hb的变化。

男性180g/L,女性170g/L,高于此值应作其他检查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血清B12和不饱和B12结合力、氧分压等综合评估,对有症状的病人应予以放血治疗。

230g/L, Hb超过此值时,无论是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均必须立即施行放血治疗。

附录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

附录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

附录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血液总血量60~80m1/kg体重比重全血男性1. 054 ~1. 062女性1. 048~1. 059血浆1. 024~1. 029渗透压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m红细胞数男性(4 ×1012~5. 5×1012)/L女性(3.5×1012~5. 0 ×1012)/L血红蛋白男性120 ~160g/L(12~16g/dl)女性110~150g/L(11~15g/dl)血细胞比容男性0.4~0.5女性0. 35~0. 45红细胞平均直径(MCD ) (7. 33±0. 29)μm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80~94fl(80~94 μ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 26~32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10~350g/L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0. 15红细胞生存时间110~130天红细胞半生存时间26 ~ 34天循环红细胞量29. 1~30.3 ml/kg体重网织红细胞数0. 5%~1. 5%绝对计数(24×109~84×109)/L白细胞总数(4×109~1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0. 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 05×109~0. 25×109)/L 血小板计数(100 ×109~300 ×109)/L血小板比容(PCT) 0. 011~0. 02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 4. 4~12.5fl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0. 155~0. 18 fl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10%~40%积分值40~80红细胞沉降率(ESR) 男性<15mm/h(魏氏长管法) 女性<20mm/h血小板粘附试验(玻珠法)50%~70 %血小板聚集试验ADP 0. 5μmol MAR 37. 4 % ±14.3%1. 0μmol 62. 7±16. 1%肾上腺素0. 4μg/ml MAR 67.8±17.8 %胶原0. 2mg/ml MAR 71. 7±19.3 %瑞斯托霉素1. 5mg/ml MAR 87. 5μmol ±11.4% 注:MAR为最大聚集率血浆β-血栓球蛋白15 ~70μg/L血浆血栓素B2 ( TXB2 )测定(136±81. 60)ng/L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9.4~20.8 ng/ml 红细胞渗透性脆性试验0. 42%~0. 46%氯化钠液内开始溶解0. 32%~0. 34%氯化钠液内全部溶解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 body)生成试验<0. 8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40 mg/L血清结合珠蛋白(HP) 0. 5~1. 5g/L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A(HbA) >95%血红蛋白A2( HbA2 ) 1. 5%~2.5%胎儿血红蛋白(HbF) <2%高铁血红蛋白0. 3~1. 3g/L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75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直接和间接试验均阴性酸溶血试验(Ham试验)阴性外周血CD55阴性、CD59阴性红细胞<5%外周血CD55阴性、CD59阴性中性粒细胞<5%冷热溶血试验(Donath-Landsteiner试验)阴性冷凝集素试验效价<1:40出血时间(BT) ( Duke法) 1~3分钟Ivy法2~6分钟阿司匹林耐量试验服药后2小时和4小时出血时间比服药前延长2分钟之内凝血时间(CT)试管法4~12分钟硅管法15~30分钟凝血酶原时间( PT ) 11~13秒(90%~110%)蝰蛇蛇毒时间(RVVT) 13~14秒,比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有意义凝血酶原消耗时间(PCT) > 25秒血块退缩时间30~60分钟开始,24小时完全退缩血块收缩率48%~64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 ) 35~45秒,比正常对照延长l0s以上有意义复钙时间(RT) 1. 5~3分钟凝血活酶生成试验(TGT)在4~6分钟内基质血浆凝固时间为9~11s。

血液检验技术习题+答案

血液检验技术习题+答案

血液检验技术习题+答案1、符合T细胞ALL的原始淋巴细胞的扫描电镜下表面结构特点是()(难)A、表面主要呈光滑型B、核外形可不规则,常有很深的凹陷C、相对光滑或出现短微绒毛D、出现长而多的微绒毛E、高而窄的嵴样突起答案:A2、下列哪组产物是由交联后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生的()(难)A、X’.Y’.D.E及A.B.C.H碎片B、X.Y.D.E及A.B.C.H碎片C、X.Y.D.E及D-二聚体D、A.B.C.H碎片及D-二聚体E、X’.Y’.D.E’及D-二聚体答案:E3、MCV以飞升(fL)为单位,fL等于A、10-9/LB、10-15/LC、10-12/LD、10-18/LE、10-13/L答案:B4、正常共同凝血途径中以下哪项是正确的()(难)A、因子Ⅲ.VⅡa和Ca2+ 形成复合物B、因子Ⅹa.Va和PF3.Ca2+ 形成复合物C、因子Ⅸ.Ⅷ.Ⅱ和磷脂.Ca2+ 形成复合物。

D、因子Xa.Va和Ca2+ 形成复合物E、因子Ⅸa.Ⅷa和PF3.Ca2+ 形成复合物答案:B5、下列哪项疾病是获得性溶血性贫血A、丙酮酸激酶缺陷症B、冷凝集素综合征C、镰状细胞贫血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E、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答案:B6、下列哪项不符合过敏性紫癜()(中)A、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B、一种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C、因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D、是由血管壁通透性或脆性增加所引起的E、好发于青年人和儿童.答案:C7、骨髓干细胞不产生下列哪项( )(难)A、CFU-EB、FU-EoC、CFU-TLD、CFU-GME、CFU-Meg答案:C8、下列血小板聚集诱导剂中哪一种活性最强()(中)A、ADPB、肾上腺素C、凝血酶D、TXA2E、PAF答案:E9、某男性,58岁,因头晕3年余,四肢麻木2个月入院。

查体:面色暗红,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肋下2指,质韧,边界清,无压痛;脾肋下1指,质韧,边界清。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RBC 7.2×1012/L,Hb 220 g/L,WBC 22.9×109/L,PLT 580×109/L,NAP积分为180分,BM示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明显活跃,红.粒.巨核三系均增生,以红系为主,各系各阶段有核细胞比值及形态大致正常,结合上述资料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为()(中)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D、骨髓纤维化E、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答案:B10、下列哪项说法不符合抗凝血酶活性检测的有关理论()(难)A、在该试验中,加入过量的凝血酶,使其与受检者血浆中的抗凝血酶形成l:1复合物B、剩余的凝血酶作用于的带有对硝基苯胺PNA显色基团的发色底物 S-2238C、裂解出的PNA呈颜色变化D、剩余的凝血酶越多,裂解产生的PNA越多,显色越深E、显色越深,表明抗凝血酶活性越高答案:E11、扫描电镜下T细胞ALL的原始淋巴细胞表面结构特点是( )(中)A、表面主要呈光滑型B、高而窄的嵴样突起C、相对光滑或出现短微绒毛D、出现长而多的微绒毛E、核外形可不规则,常有很深的凹陷答案:A12、下列哪项不是骨髓纤维化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要点()(难)A、Ph染色体检查B、骨髓活检C、脾肿大程度D、NAP染色的积分E、泪滴形红细胞比例答案:C13、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不能确诊的疾病是A、急性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多发性骨髓瘤D、慢性白血病E、缺铁性贫血答案:E14、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最常见下列哪种异常形态红细胞增多A、破碎红细胞B、靶形红细胞C、球形红细胞D、泪滴形红细胞E、镰形红细胞答案:B15、妊娠分娩时的NAP积分可( )(中)A、减低B、轻度减低C、正常D、轻度增高E、增高答案:E16、下列哪项属于增生性贫血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MDSD、慢性疾病性贫血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答案:A17、血红蛋白减少较红细胞减少明显的贫血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溶血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铁粒幼细胞贫血答案:D18、血小板致密颗粒中含有下列哪种物质()(难)A、Ca2+B、vWFC、PAI-1D、TSPE、β-TG和PF4答案:A19、关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TTP-HU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难)A、HUS病变主要累及肾脏B、TTP病变累及全身所有器官C、外周血血小板数减少D、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E、本病典型病理改变为微动脉和毛细血管透明血栓形成答案:D20、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无关的是A、中性粒细胞核左移B、中性粒细胞核增多C、MCV 112~159flD、MCH 32~49pgE、MCHC 0.32~0.36答案:A21、下列细胞内不可能出现Ph染色体的是()(中)A、粒细胞B、幼红细胞C、巨核细胞D、幼单细胞E、浆细胞答案:E22、红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蛋白是A、锚蛋白B、带3蛋白C、收缩蛋白D、4.1蛋白E、4.2蛋白答案:B23、MCV 109fl,MCH 37pg,MCHC 0.34g/L,其贫血属于A、单纯小细胞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正常细胞性贫血D、大细胞性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答案:D24、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染色呈阴性的是( )(中)A、粒细胞B、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D、巨核细胞E、浆细胞答案:E25、诊断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实验的是A、血清铁蛋白测定B、体格检查C、血清铁测定D、CT扫描E、骨髓检查答案:A26、血浆TXB2来自TXA2,其水平主要反映了()(中)A、内皮细胞的功能受抑B、血小板活化状态C、凝血因子的活化D、纤溶系统的活化E、抗凝作用加强答案:B27、男性,36岁,患者持续高热8天收住入院时,肝.脾肋下1cm,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量95g/L,白细胞数3.1×109/L,血小板数67×109/L。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一、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1.NAP主要存在于中性成熟粒细胞(包括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故呈阳性反应,其他细胞基本呈阴性。

2.成熟中性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值的计算:在油镜下,计数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包括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别记录其分级情况(-)、(+)、(++)、(+++)、(++++),全部阳性反应的细胞之和即为阳性率,将所有的阳性反应细胞均以“+”级表示后,计算其总积分值。

二、参考值NAP的积分值为35~70分。

三、临床意义】临床上NAP染色应用较广泛,但由于每个观察者的记分标准有所不同,易受主观的因素影响,因此参考值变化较大。

所以,如NAP积分明显增高或明显减低者,其临床意义较大,同时要排除生理性影响。

1、生理性变化(1)年龄变化:新生儿NAP活性增加,以后下降。

儿童各年龄大致相似,成人较儿童活性减低,老年期更低。

(2)应激状态下的变化:紧张、恐怖、激烈运动等NAP活性可增加。

(3)月经周期中的变化:经前期增高,行经后降低,经后期恢复。

(4)妊娠期的变化:妊娠2~3个月的NAP积分值轻度增高,以后逐月增高,分娩时达高峰,产后则恢复正常。

2、病理性变化(1)NAP积分增加:见于细菌性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急变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转移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雄激素治疗后等。

(2)NAP积分下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3、疾病的鉴别(1)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前者明显增加,后者明显下降且常为零分。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前者明显下降,后者明显增加(常在300分以上)。

碱性磷酸酶标准范围

碱性磷酸酶标准范围

碱性磷酸酶标准范围1. 简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是一种常见的酶类,存在于多个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肝脏、骨骼、肠道、肾脏和胎盘等。

碱性磷酸酶在体内起着关键的生物学作用,参与有机磷酸酯的转化,维持骨骼代谢和肝功能。

测量和评估碱性磷酸酶水平对于诊断和监测肝脏疾病、骨代谢紊乱和其他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碱性磷酸酶标准范围碱性磷酸酶标准范围是指在正常健康的个体中,碱性磷酸酶浓度的参考范围。

标准范围的确定通常参考人群的平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

具体的标准范围可能会因所使用的试剂、仪器以及实验室的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参考范围的解释和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实验室的参考范围进行判断。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碱性磷酸酶标准范围参考值(以国际单位/L为单位):•成人(男性):30-120 U/L•成人(女性):25-100 U/L•儿童(1-17岁):60-600 U/L•新生儿(0-30天):50-320 U/L•婴幼儿(1个月-2岁):100-600 U/L需要注意的是,标准范围可能会因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实验室方法和仪器等因素有所不同,因此在结果的解读和应用时,需要综合以上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3. 异常结果的意义如果个体的碱性磷酸酶浓度超出了标准范围,可能意味着存在某种疾病或异常情况。

根据碱性磷酸酶浓度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对可能的异常进行初步的推断和筛查。

3.1 碱性磷酸酶升高可能的原因•肝脏疾病: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

•骨代谢异常:骨折、骨质疏松症、骨转移癌等骨代谢异常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

•胆道梗阻:胆道梗阻(如胆结石、胆管狭窄等)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

•肾疾病:肾小管损伤等肾疾病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

3.2 碱性磷酸酶降低可能的原因•肾功能减退:肾功能减退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降低。

碱性磷酸酶染色

碱性磷酸酶染色

碱性磷酸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介绍:碱性磷酸酶较多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中。

在碱性条件下,碱性磷酸酶经镁离子激活后能将磷酸酯水解为磷酸钠和甘油,磷酸钠再与氯化钙、硝酸钴、硫化铵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棕色的硫化钴定位于胞质内。

碱性磷酸酶染色正常值:成熟中性粒细胞呈阳性,其他细胞均呈阴性。

阳性积分正常参考值:80分以下(以计算100个中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为准)。

碱性磷酸酶染色临床意义:异常结果:积分降低:见于病毒感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急、慢性粒细胞性自血病,红、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当病情缓解时,积分又可上升到正常。

积分升高: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大出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红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恶性淋巴瘤、恶性肿瘤、激素治疗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好转时,积分可降低。

需要检测的人群:蛋白尿者,细菌感染,急性大出血者,贫血碱性磷酸酶染色注意事项:检查前: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抽血前禁食12小时,取新鲜血液送检。

检查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检查后: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

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

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

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

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

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不适宜人群:没有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查过程:(1)阳性积分计算方法:阳性反应主要见于粒细胞系成熟阶段的分叶核和杆状核细胞的胞质中出现灰色或棕黑色颗粒,其阳性程度分级及积分计算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是需要了解,因为偏高或者偏低,都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征兆表现,通常阳性率10-40%,积分值
40-80,了解NAP阳性率及积分,可以帮助有效地诊断和辨别一
些疾病。

1、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正常值范围是5O~12O分,其临床化验意义1.有助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感染或类白血病反
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有助于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2、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其他细
胞均呈阴性反应。

阳性反应为在胞质中出现灰色到棕黑色颗粒,反应强度分为5级,即-、+、2+、3+、4+。

反应结果以阳性反应细胞的百分率和积分值来表示。

血涂片经染色反应后,在油镜下,
连续观察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记录其阳性反应细胞所占的百分率即为阳性率;并对所有阳性反应细胞逐个按其反应强度作出+~4+的分级,将各级所占的百分率乘以级数,然后相加,即为积分值。

3、参考值:阳性率10-40%,积分值40-80。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是中性粒细胞的标志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内,是其胞质特殊颗粒释放的一种在碱性条件(pH9.3~9.6)能催化各种醇和酚的单磷酸酯水解的非特异性水解酶。

NAP 活力可反映成熟粒细胞的成熟程度和功能,随着细胞的成熟,酶的活性也逐渐增强。

4、当中性粒细胞活化后,NAP阳性率及积分升高在病理情况下,NAP活性的变化常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