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
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
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
1. 直接教学法:教师在班上传授知识,并通过讲解、演示和示范来引导学生学习。
2. 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或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互相学习和合作来促进学习。
3. 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 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主动发现、构建和应用知识。
5. 案例学习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6. 演讲和展示法:学生通过演讲和展示来表达和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7. 分组讨论法:学生根据相关话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8. 视觉辅助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幻灯片等可视化工具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9. 翻转课堂法: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阅读教材进行预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探讨。
10. 游戏化教学法:通过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种教学策略
12种教学策略现代教育领域中,教师们需要采用各种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
本文将介绍12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并讨论其适用场景和效果。
1. 直接教学策略直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这种策略适用于需要系统性的、基础性的知识传授,如数学运算、语法规则等。
2. 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通过组织学生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他们互相合作和交流。
这种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解决策略问题解决策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尝试解决,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 案例教学策略案例教学策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其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5. 观察教学策略观察教学策略通过观察现象或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理解和记忆知识。
这种策略适用于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性科目的教学。
6. 游戏化教学策略游戏化教学策略通过将学习内容设计成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这种策略适用于较为抽象或枯燥的学科,如历史、化学等。
7. 多媒体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利用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8. 激励教学策略激励教学策略通过奖励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项等方式来激励学生。
9. 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将学生按照能力和水平分组,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这种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0. 反转课堂策略反转课堂策略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之外预习教材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和讨论。
这种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11. 反思教学策略反思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帮助他们从中总结经验和提高学习效果。
12. 示范教学策略示范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展示范例,让学生模仿和学习。
教学策略的名词解释
教学策略的名词解释教学策略是教学心理学中的术语。
广义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学的策略,而狭义则专指教的策略,属于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其它解释(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行为。
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题材及儿童的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指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等。
(2)全套教学活动,每一种教学活动都要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
只要目标不变,一种策略可以以基本稳定的形式,广泛地用于教师、年级、学生及教学内容。
这一术语由希尔德·泰伯(Hilda Taba)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推广,当时她提出了儿童思维技能发展的教学策略。
她的基本策略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套先后有序的具体问题(问题形式由泰伯规定)。
当学习者在形成概念、进行推理和概括,或把这些概念应用于新环境时,这些问题就为学习者的反应提供了一个聚焦中心。
其他的例子有引起注意的策略或评估学习概念的策略等。
(3)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和。
它具有指导性而不具有规定性。
对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策略能适用于所有情况,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最好的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教学设计只有掌握了不同的策略,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
(4)教学系统论或教育工艺学术语之一。
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其内容主要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
教学策略的种类先行组织策略源于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主要实施步骤为:准备预备性材料、设想学习进程、呈现预备性材料和新材料、从预备性材料中抽象出新信息,运用活动加以强化。
认知发展策略是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建立起来的,运用时的主要原则为:儿童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教育活动以儿童为中心;教学是个别化的;社会交往在教学中起重要作用等。
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需求进行调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策略:
1.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例如,使用生动的教学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等。
2.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让学生了解他们需要掌握的内容和技能。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促进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团队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利用科技手段:教师可以使用科技手段,如多媒体、在线教育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教师需要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提供必要的反馈和建议。
这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7.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资源、掌握学习方法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需求。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教育学知识点)
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方式、方法、媒体等的总和),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直接教学和接受学习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作用,可以成为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
(1)直接教学直接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模式。
直接教学模式尤其适合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
(2)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奥苏贝尔所倡导的,在他提出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
接受学习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先行组织者。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教学策略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的中心地位,教师扮演指导者角色,可以称为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策略。
(1)发现教学发现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这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科学方法。
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①创设情境;②提出问题;③检验假设;④得出结论。
(2)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所倡导的。
具体来说,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3)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典型代表。
所谓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②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
③掌握学习掌握学习是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确保所有的或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某一确定技能的学习都达到预定的掌握水平。
它由布鲁姆1976年最先提出,旨在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
基本假设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
名词解释 教学策略
名词解释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教学工具,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教学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年级、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类。
常用的教学策略包括以下几种:
1. 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 讲解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3. 谈话法: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问答或讨论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方法。
4.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5. 练习法:教师通过布置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练习,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6. 演示练习法: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与学生进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7. 情境教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所处的情境进行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课文的方法。
8. 合作学习法: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共同讨论、探究、研究等方式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9. 设计教学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方法。
以上仅是一些常用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求助编辑编辑本段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
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袁振国,1998)“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和学新,2000)尽管对教学策略的内涵存在不同的认识,但在通常意义上,人们将教学策略理解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教学策略的含义关于教学策略的含义,各个研究者的阐述各不相同。
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80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由此看出,她强调教学策略的目的性及其整体结构。
黄高庆、申继亮等认为,教学策略是关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二是这些方法技术的操作,三是操作中的要求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程序。
(黄高庆、申继亮、辛涛:《关于教学策略的思考》,载《教育研究》,1998(11)。
)这是从教学策略的使用角度来阐述的。
而李晓文、王莹则认为,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
并且指出在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上,它是指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筹划的教学方式方法与灵活处理的过程。
(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这个观点把静态的和动态的角度综合起来考虑,但仍然偏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技术。
编辑本段教学策略的特点对教学行为的指向性教学策略是为实际的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目标是教学整个过程的出发点。
教学策略的选择行为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业已作出的选择行为在具体的情景中会遇到预测不到的偶然事件,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教师个体需要对选择行为进行反省,继而作出再选择,直到达到目标。
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在教学中,教师们需要运用有效的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教学中常用的有效策略,帮助教师们提升教学质量。
一、提前预习提前预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相关教材或文献,熟悉新知识点和概念。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二、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兴趣是另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引入一些有趣的案例、实验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度,进而更好地掌握和消化所学知识。
三、多元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有助于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手段,如课堂练习、小测验、问答等,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能够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五、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合作、小组讨论或互助学习等形式的合作活动。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六、反思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和总结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能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总而言之,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
教师们可以运用提前预习、激发学生兴趣、多元化教学手段、形成性评价、合作学习以及反思与总结等策略来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
常用的教学策略
常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策略。
1. 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前提,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新颖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案例、有趣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数学谜题或者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实际问题、模拟场景或者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4. 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符合其个体差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难度的教学内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支持。
5. 激发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6. 反馈评价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测验、作业布置和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学习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教学策略分类
教学策略分类
1. 直接教学策略: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例如讲授、讲解、演示等。
2. 体验式教学策略:通过实践经验,让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例如实验、调查、游戏等。
3. 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案例分析、探究式学习等。
4. 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鼓励学生合作、互相支持、批判性思考等,例如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
5. 分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任务,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学习。
6. 个性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到被认可和尊重的同时,提高学习效果。
7. 激励策略:通过奖惩机制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竞赛、游戏、奖励等。
8. 多元评价策略:采用多种方法和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例如口头评
价、书面评价、自评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方向。
教学策略有哪些
教学策略有哪些:
常见的教学策略主要有训练与练习策略、演绎策略、归纳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研究策略、情境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发现策略等。
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方案的总的抽象描述,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方案。
1、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2、情景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3、活动操作法。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物质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获得经验的方法。
4、暗示教学法。
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有关知识和规律,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的方法。
5、发现法。
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教学策略
常见的教学策略常见的教学策略:①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未知领域;②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三定律时教师可设计一个小车碰撞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提出为什么两车相撞后会朝相反方向运动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力的作用反作用角度思考解答;③合作学习则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某一主题任务展开讨论分工合作最终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还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沟通技巧等综合素养;④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安排PairWork活动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话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流利度还增进了同学间友谊;⑤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其特点在于将传统课堂内外活动顺序颠倒即课前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材料等方式自主学习知识点课堂上则主要用于答疑解惑拓展深化;⑥如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教师可提前录制力学基础知识讲解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观看学习上课时则重点解决学生疑问并通过实验演示加深理解;⑦情境教学法主张将抽象理论知识置于具体生活场景中教授使学生能够在模拟实践中加深对概念原理的认识掌握;⑧例如在教授小学生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通过模拟超市购物游戏让学生扮演顾客收银员等角色在买卖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数学知识;⑨项目制学习则强调以完成一个完整项目为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期间学生需经历选题策划实施评估等多个环节在实践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⑩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开发一款简易应用程序从需求分析界面设计编码测试到最终成品展示全程模拟软件工程流程;⑪总之只有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灵活选用组合多种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⑫未来随着教育理念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相信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将更加丰富为培养下一代栋梁之才提供更多可能性。
教学策略
运用这门科学制定的活动计划。
在政治、商业、求爱等活动中运用 谋略(尤其是制定计划和计谋)的 技巧和艺术
运用策略是一门艺术或技巧,教师 应当学习运用它。
2、教学策略的概念 袁振国:“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 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 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 学方案。” 和学新:“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 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 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④学生参与并反馈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便于他们集中精力,不断思考,教师以能及时地 得到反馈信息。 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 就需要反馈”,所以,反馈对于学习是必要的。 为了获得反馈,教师必须尽可能准确地把学生的 作业结果告诉他们,教师的评价,打分,甚至点 头、微笑或者看一下某个学生,允许他继续进行 下一项工作等,都可以达到强化学生行为的目的。 并随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反应尽量与期望 的目标刺激相近。
3、整体综合性 教学策略不是某一单方面的教学谋划或措施,而是某 一范畴内具体教学方式、措施等优化组合、合理构建。
教学策略
教学活动的元 认知过程
教学活动的调 控过程
教学方法的执 行过程
4、调控性 表现为主体能够根据活动的要求,选择适 当的解决为题的方法,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 维持和修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和原则
1、制定依据 ①具体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 策略去完成。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的教学策 略也不同。
②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不同学科性质的教材,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 略,而某一既定学科中的具体内容的教学,又要 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常用五种教学策略
常用五种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常用的五种教学策略如下:1.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实验、问题导入、互动讨论等方式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問題導向學習問題導向學習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群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以满足每个学生个体化的学习需求。
4.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研究问题、交流意见、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作业、小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5.小结复习小结复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即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通过小结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复习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总之,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是因材施教的关键之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选择并运用适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种主要的教学策略
四种主要的教学策略教师应该运用新的教学策略,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四种:⑴主动参与教学策略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师激励、引导的含义应该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动机、指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教学的全面性、为学生提供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必要的参考意见等.⑵“探究—发现”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是关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探素研究,获得该事物现象的本质及关于现象间规律性联系的知识,发展智力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教学策略.这时特别注意探究教学也必须一定的程序.学生的探究活动始于问题,而问题产生于学生对教师创设的问题的仔细观察.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符合教学活动要求的认知意义,即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有与问题相适应的观念,而且学生的已有观念又不能对问题情境作出完全理性的解释.⑶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是以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主要区别是: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小组合作目标是组内成员合作的动力和方向;组内成员之间分工协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活动形式;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是合作学习活动的主要评价指标.⑷联系生活教学策略联系生活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生活或通过对生活的模拟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智力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策略.新教材“怎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一、师生关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有相互间的感情交流。
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爱护与信任,以及教学中的密切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因,诱发学生的认知积极性。
教学策略定义与分类
教学策略定义与分类
【知识点01】教学策略定义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即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不同的方式、方法、媒体等。
【考点】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媒体)【知识点02】教学策略的本质
教学策略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研究重点。
教学策略具有知识性和灵活性,而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考点】教学策略所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
教学策略的特点是(知识性和灵活性)
【知识点03】根据教学策略的性质或信息加工的控制点进行分类,可分为预设型策略(替代性策略)和生成型策略。
【考点】教学策略根据性质或信息加工的控制点可以分为(预设型策略)和(生成型策略)两类。
【知识点04】美国学者瑞格卢斯把教学策略分为三种: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考点】(瑞格卢斯)将教学策略分为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三种。
【知识点05】根据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进行分类,可分为内容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略、综合型策略四种。
【考点】根据(构成因素)将教学策略分为内容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略、综合型策略四种。
【知识点06】根据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进行分类,可分为准备策略、实施策略、教学管理策略、教学监控策略四种。
【考点】根据(教学过程)将教学策略分为准备策略、实施策略、教学管理策略、教学监控策略四种。
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引导学生学习。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学的有效策略,并分析它们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一、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他们将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具、实地考察和思维导图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二、启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单纯地传递知识,而启发式教学则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需要耐心引导学生,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基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授理论知识时,可以采用讲授和讲解的方法;而在进行实验和实践性教学时,可以采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
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任务和挑战,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加直观和简单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建立基础知识。
五、及时反馈及时反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的概念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根据不同的学科、学生和教学环境,采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总体安排和选择。
教学策略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教学策略的概念、分类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的概念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采取的一系列灵活、科学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策略的核心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1. 教学目标策略: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划分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的策略。
2. 教学方法策略: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3. 教学评价策略: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反馈的策略。
4. 教学资源策略:包括教学用具、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等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
5. 教学环境策略:包括课堂管理、教室布置和学生情绪调控等方面的策略。
三、选择和应用教学策略的原则1. 适应性原则: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教授抽象概念时,可以采用具体形象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多样性原则: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结合讲授法和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合作能力。
3. 有效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重点难点知识,可以采用示范讲解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策略。
4. 创新性原则: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并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的策略及实施步骤
教学的策略及实施步骤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使用情境化教学法或问题解决教学法。
2.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内相互合作、讨论和分享,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这种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示范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教学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一个概念或技能的正确执行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来理解并模仿。
4.问答互动:积极的问答互动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问题或展开讨论。
5.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例如投影仪、电子白板或计算机软件等工具,可以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加强教学效果。
实施步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施步骤:1.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希望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什么水平。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和可衡量。
2.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相适应,同时具备挑战性。
3.选择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知识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4.准备教学材料: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
这可以包括教科书、课件、实验器材等。
5.组织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组织各种教学活动。
这可以包括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学习、示范教学、问答互动等。
6.评估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
可以采用形式评估和非形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课堂测验、作业、小组项目等。
7.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目录1概念2特点3基本类型4相关关系5关于选择1概念对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解在《辞海》中,“策略”一词指的“计谋策略”,而在较为普遍性的意义上,策略涉及的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有很多界定,这些界定即呈现出一些共性,又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分歧,有如下三种观点:“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
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
”(施良方,1996)“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
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袁振国,1998)“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和学新,2000)尽管对教学策略的内涵存在不同的认识,但在通常意义上,人们将教学策略理解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教学策略的含义关于教学策略的含义,各个研究者的阐述各不相同。
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这个观点把静态的和动态的角度综合起来考虑,但仍然偏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技术。
2特点对教学行为的指向性教学策略是为实际的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目标是教学整个过程的出发点。
教学策略的选择行为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业已作出的选择行为在具体的情景中会遇到预测不到的偶然事件,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教师个体需要对选择行为进行反省,继而作出再选择,直到达到目标。
(梁惠燕:《策略本质教学新探》,载《教育导刊》,2004⑴。
)因此,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规定着师生的教学行为。
放之四海皆准的教学策略是不存在的。
只有在具体的条件下,在特定的范畴中,教学策略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
当完成了既定的任务,解决了想解决的问题,一个策略就达到了应用的目的,与其相应的手段、技巧不再继续有效,而必须探索新的策略。
结构功能的整合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其中的任何一个子过程都会牵涉到其他过程。
因此,在选择和制订教学策略时,必须统观教学的全过程,综合考虑其中的各要素。
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程和师生相互作用方式作全面的安排,并能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地反馈、调整。
也就是说,教学策略不是某一单方面的教学谋划或措施,而是某一范畴内具体教学方式、措施等的优化组合、合理构建、和谐协同。
策略制订的可操作性任何教学策略都是针对教学目标的每一具体要求而制订的,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方法、技术和实施程序,它要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动。
这就要求教学策略必须是可操作的。
没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是没有实际价值的。
任何教学策略都应该是针对教学目标中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具备相对应的方法技巧,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学策略就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具体的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并且可以转化为教师的外部动作,最终通过外部动作来达到教学目标。
应用实施的灵活性教学策略不是万能的,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任何情况的教学策略。
同时,教学策略与教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
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对不同的学习群体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的调控性由于教学活动元认知过程的参与,教学策略具有调控的特性。
元认知表现为主体能够根据活动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监控认知活动的进程,不断取得和分析反馈信息,及时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维持和修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教学活动的元认知就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调节,教师能够根据对教学的进程及其各种要素的认识反思,及时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的进程及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推进教学的展开,向教学目标迈进。
策略制订的层次性教学具有不同的层次,加涅把教学分为课程级、科目级、单元级和要案级四种水平。
不同的教学层次就有不同的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有不同的教学策略。
另外,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之间尤其是相邻层次的教学策略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策略可分解为低一层次的教学策略,指导和规范低一层次的教学策略。
对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解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也就是说在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中使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3基本类型产生式教学策略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
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优点:①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②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③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不足:①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②学习的成功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
替代式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
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
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优点:①比产生式教学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②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不足:①因为学生智力投入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②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因而学生学习志趣难以调动,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长久以来,传统教学不重视教学的社会性,教学中教师没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实现合作交往需要的机会,没有将人际关系、合作与竞争作为推动学生学习、认知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般认为,学生之间的交往存在合作、竞争、个体三种形式:合作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交往方式。
竞争式,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对共同目标的争夺。
个体式,个人能否达到目标与他人无关,关注自己学习的掌握,强调自我发展,不参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游离于群体活动之外。
生生互动基本上是一种对称性交往。
在一个学年段的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相近,是在一个对等基础上的交往,交往是平等互惠的。
以合作形式进行的学习称之为合作学习,以竞争形式开展的学习称之为竞争学习,以个体形式开展的学习称之为个别学习。
而小组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的一种基本形式。
研究表明小组学习有几方面的优越性: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情感沟通,改善人际关系;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
而且,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竞争,这种竞争有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也会直接影响各组的工作效率,甚至伤害成员相互间的感情。
要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应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
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
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中有一定难度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以3次为宜,做到开放空间与开放时间相辅相成。
每小组研讨的民主性集中表现在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见解,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
小组研讨的超越性,则集中表现在作为学习的共同体展现出得创造性。
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使小组间通过竞争共同得到提高的同时,个人及小组群体分享成功的快乐。
培养个体交往意识及交往技能。
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可能做到成员个体间的绝对均衡。
因此要培养小组成员的个体交往意识及交往技能。
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竞争与合作是人际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竞争与合作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人际相互作用中个人实现目标的手段。
在某一具体活动中,参加者选择哪一种手段依赖于环境和个人自身的不同因素。
一般认为,可能获得的利益是比较重要的因素。
如果某种活动对参加者双方来说,一方获得的利益量是另一方的损失量,这种活动大多是竞争性的。
1.课堂中的竞争课堂教学中的竞争行为,是指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展开的一种较量。
从竞争主体的结构来看,课堂教学中的竞争可分为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竞争、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
两个个体之间或两个群体之间产生竞争必须有三个条件:双方都想达到同一目标;一方达到目标,就会排斥另一方去达到;因为双方都知道其中的一方必被淘汰,所以双方都为达到目标而竭尽全力。
因此,在竞争中,双方都会努力争取获得优势地位,即针对目标方面获得比对方更优越的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竞争既可能激起学生个人发愤努力,从而在学习上得到更大的收获,也可能由于这种收获仅限于受到奖励的学生,而挫伤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应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因此,为了某些学生的利益而对其他学生进行公开侮辱是不道德的。
只有那些相信自己有取胜机会的极少数学生才能受到竞争的激发。
竞争对大多数不能取胜的人来说,是造成不安全敢、自我怀疑和个人不幸的源泉。
总之,课堂中的竞争无对错之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来决定是否采用竞争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行为,是指学生之间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彼此配合、相互协助的一种联合行动。
合作行为的产生,必须具有以下基础: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一切合作,都是两个以上的人,趋向于同一个目标或结果,有意无意表现出来的种种配合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