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制订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制订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通过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理性思考问题,分析和评价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善于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问题导向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合作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方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项目学习方法:通过开展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引入本课的主题和目标,解释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第二步:概念讲解1.介绍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2.解释这些核心素养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第三步:案例分析1.提供一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其中的问题。
2.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四步:小组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2.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任务,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贡献。
第五步:项目学习1.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2.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并进行相关的调查、实验和研究。
3.学生根据研究结果,撰写报告并进行展示。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策略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路径和方法。
有了正确的教学观念,还得进一步把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策略,这样,走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才能真正落地。
根据三大教学理念,即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核心素养导向有六大教学策略包括: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
相对而言,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对应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理念;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对应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理念;意义化策略对应于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当然,这只是为了理解的方便,实际上,它们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复杂的多向关系。
可以说,任何一项好的策略都同时体现了若干条理念,而任何一条好的理念也同时需要多项策略去落实。
针对这些策略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课前演讲,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落实核心素养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情境,从而通过情景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教学情境的选择,除了我自己精选的教学情境之外,我们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还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演讲,这个演讲的内容一般结合我们当时的教学情况,进行组织。
题目属于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由学生自己寻找相应的素材,自己组织文章而且自觉自愿的在课前进行演讲。
说是演讲,其实可以以学生喜欢的多种方式进行。
这种方法使学生没有多大的压力而且对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会积极的去寻找素材,乐于参与后来看到老师对他们的演讲真的只有鼓励没有批评,而且演讲好的同学其他同学自发鼓掌气氛非常的热烈,在这种气氛的感召之下,原先平时连作业都不写的同学也积极参与了进来而且准备的非常充分。
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抓书写、抓积累、抓思考、抓表达”是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小学语文课堂的重点和中心环节。
具体来说,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的途径主要包括:深入探究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深入探究朗读与背诵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深入探究阅读理解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深入探究表达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定期开展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五大方面。
(一)深入探究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构成学习能力的要素是多元化的,在众多要素之中,识字、写字能力是最基础的要素。
扎实筑牢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是小语教师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需要创新方法,以理解促进记忆,以记忆促进理解,构建新型小学语文课堂。
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深入探究识字和写字教学的策略和内容,通过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识字游戏,借助多媒体教学等工具,使识字教学、写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奠定基础。
以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为例,在明确标出需要学生认识的字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读准字音。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就在目录中标出了学生需要识记和书写“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等字以及“ɑ,o,e”等拼音。
与此同时,教师要将黑板和电子白板相结合,声母、韵母、生字可以提前制作出卡片,上课时,选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进行组合,并将其贴在生字的旁边,同时用电子白板来揭示答案,一目了然。
学生若组合正确,教师会对其进行相应的奖励;若组合错误,教师在电子白板的辅助演示下轻松地帮助学生掌握,或请另一位同学帮助完成,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在游戏中获得新知。
(二)深入探究朗读与背诵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仅是我们设定的目标,但我们要明白其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和系统的过程,深入抓好朗读背诵是提高学生理解、鉴赏能力的基础。
制订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
制订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
1. 确定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明确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比如创新思维、批判
思维、合作能力等。
这需要参考教学大纲、学科标准或者学校教学目标来确定。
2. 分析目标:根据所确定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进行目标分析,将其拆解为具体的
学习目标。
如果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设定学习目标包括学会提出问题、探索
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3. 整体规划:在拆解目标之后,教师需要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
和教学顺序。
这有助于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发展出核心素养。
4.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学习目标,教师需要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包括小组合作、讨论、实践操作等。
教师还需要确定教学资源,并
合理安排时间。
5. 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
与交流。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学习目标。
6. 评价与反思: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评价和反思。
评价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小组报告等形式进行,用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反思则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和
反思,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制定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
整和修改,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与教学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与教学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与教学策略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这一导向下,课程与教学策略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设计1.强调跨学科整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设计应打破学科壁垒,强调跨学科整合,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培养综合能力。
2.注重实践体验:课程设计应增加实践体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提高实践能力。
3.强化批判性思维: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策略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策略应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3.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应注重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合作能力。
四、实施建议1.加强教师培训:教师应具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与教学策略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完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掌握程度。
同时,评价体系也应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3.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因此需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形成教育合力。
五、结论与展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与教学策略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与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以科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教学设计
以科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教学设计引言科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需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知识,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以及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以科学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一节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植物的生长与环境"。
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和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
2. 激发问题: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在不同的季节里,植物的外貌和生长状态会有所不同呢?",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和提问。
3.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带领他们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
4. 分析总结: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所得,总结出植物生长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5.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探究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例如不同光照、水分和温度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对比。
6.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7. 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8. 结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目标,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并进行课堂总结。
教学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兴趣、激发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 实践探究: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引导他们从实践中发现科学规律。
-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策略核心素养是指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所需要具备的必要素质和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核心素养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核心素养。
1. 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实践的支持,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核心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关的教学策略,例如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实践教学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掌握。
2. 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那么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策略,例如游戏化学习、趣味性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3.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自如应对。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教学策略,例如翻转课堂、任务型学习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综合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作为。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教学策略,例如跨学科教学、问题解决学习等,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教学策略,例如项目式学习、创新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 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只有学生具备了社会责任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教学策略,例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与示例解析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与示例解析1. 引言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课程学习和综合实践中所需的基本技能、知识、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其个人发展,也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讨论一些教学策略,并提供相关示例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 教学策略2.1. 融入问题和探究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问题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自主学习意愿,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2.2. 多元化评估方法单一的笔试形式评估难以全面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因此,采用多元化评估方法更有利于了解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表现。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全面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
2.3. 跨学科整合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关联,以解决跨学科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一堂汇报演讲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探讨一个社会问题,并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论述和阐释。
3. 示例解析3.1. 数学课堂中的问答与探究在数学课上,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用最少数量的火柴棍摆出等式2 + 2 = 4?”,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自主尝试。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考、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3.2. 多元化评估方法在语言课堂中的应用在英语写作课上,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口头表达和写作作品展示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3.3. 跨学科整合教学的实践案例在一堂跨学科研究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个学科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城市化对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影响,并指导学生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出。
4. 结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小学语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
小学语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基本能力的重要阶段,如何将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流、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及进行多次反复操练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和图片等辅助工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进行相应的阅读指导和引导,以拓展学生的语言视野和提高语言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情感色彩的课文、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与品味、开展课外文化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充满情感的课文,进行朗读和讨论,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与品味,并进行相关的文学知识普及,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指培养学生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质,包括学科知识、创新思维、沟通协作、文化素养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作为教学策略的重要指导。
首先,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之一,教师应注重教授学生
语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语法、词汇、文学常识等。
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如写作、讲演等,这些都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重要体现。
其次,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传统教育的框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经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注重沟通协作的能力。
语言的核心功能是沟通,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
通过语言交流能力。
为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的培养,包括讨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
最后,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
语文学科包含了广泛的文化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应注重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经典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文化的深厚情感和文化自信。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核心素养是指在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下面是一些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1. 融入现实生活:引导学生选择阅读素材和题材,关注社会热点和对学生生活有影响的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多元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各类文本,包括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
通过多种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
3. 阅读策略的引导: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策略,比如预测、推测、联想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果。
二、写作能力的培养1. 写作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形式化的写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采用写日记、写小说、写读后感等练习方式。
2. 写作规范的培养: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和规范,比如如何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要重视学生的写作批改和修改,帮助他们提升写作水平。
3. 互评互改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彼此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动能力。
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1. 情景化对话:设计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对话练习,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辩论赛和演讲比赛:组织辩论赛和演讲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说服能力。
3. 合作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自由流畅的口语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批判阅读和思辨能力的培养1.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 分析文本的逻辑和作者意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逻辑结构和作者的意图,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创设独立思考的环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充分的讨论和辩论的机会。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与评价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自 主 发 展 社 会 参 与
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
全面发 展的人
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文化修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的主要表现(1) 核心素养 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人
Hale Waihona Puke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 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 人文积淀 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等。
任
担 国家认同
当
国际理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的主要表现(6) 核心素养 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 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 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 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 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 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 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 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 行动的能力等。 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 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 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 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 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 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 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 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 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 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 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 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精品文档.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路径和方法。
有了正确的教学观念,还得进一步把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策略,这样,走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才能真正的落地。
本篇将根据前述的前述的三大教学理念,即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介绍核心素养导向的6大教学策略。
相对而言,整体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对应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理念;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为对应学生学习的教学理念,意义化策略对应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这是为了理解的方便,他们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任何一项好的策略都同时体现了若干条理念,任何一条好的理念也同时需要策略的落实。
一整体化策略知识的整体化是针对知识的碎片化而言的,强调知识的结构化、整合化,防止知识的孤立化,片面化,是将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整体化有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联系,联系强调的是关联而不是孤立。
二是组织,组织强调的是建构而不是复制;三是整合,整合强调的是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反应。
从知识本身的角度而言,整体意味着联系。
联系被认为是万事万物得以存在发展的条件,我国古代和的理念认为1,关系决定事物。
事物不可能决定自身的存在状态和发展可能性,甚至不可能决定自身的存在,其他事物永远是某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因此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2,事物之间和谐关系是每个事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事物单靠自身不可能生存,必须与另一个事物互相依靠才能共存,于是,共存成了存在的先决条件3,事物之间只有和谐配合才能使各自发挥其最大效用,达到最佳状态。
同样,人与人之间的互惠关系已经是每个人的利益都获得改善。
万物的存在和发展是这样,知识的存在和发展也一样。
孤立的知识不仅没有活力,甚至不能存活。
知识只有在联系中才能生长,才会产生新的知识,这就是整体功能大于局部之和的道理。
正如刘庆昌教授所言:任何知识总处于联系之中,时间上处于历史中,空间上处于结构的联系中。
谈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
谈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成为了教师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内容。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些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助力语文教师更好地实施核心素养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利、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创设情境。
通过图片、视频、故事情节等方式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交流和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提供充分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作品,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范例,让他们进行模仿,逐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多角度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地阅读课文,培养他们全面、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2. 启发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所涉及的情感、意义,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鼓励表达。
在文学鉴赏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
三、拓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 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3. 进行阅读分享。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一、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1. 提倡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找出解题的方法和规律,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数学不仅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更是一个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日常购物、旅行路线规划等,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发展创新精神的策略1. 引入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教学方法,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跃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探索新的解题方法。
2.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建模三、促进合作交流的策略1. 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互动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倡导学生展示成果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让他们相互学习借鉴,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评价方式的策略1. 引入综合评价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综合评价,不仅仅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以结合平时的练习、作业和考试情况,并加入一些综合性的评价项目,如数学建模成果展示、思维导图设计等,从多方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
2. 鼓励自我评价和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接受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科学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科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信息素养、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科学教学策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下面将介绍几种适合于核心素养视域的科学教学策略。
一、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方式来学习科学知识。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和指导者,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实验能力。
通过实践和发现,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和概念,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向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主要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引导学生学习。
在问题导向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真实的或者虚拟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学生通过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实验验证等方式解决问题,并从中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
问题导向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学习方法,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帮助来促进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讨论问题、分享观点、互相补充和纠正错误,激发彼此的思维和想象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信息素养和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协作和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一种通过实践和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科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参观实地等方式来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活动方案
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活动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学科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学科知识:根据课程标准,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
2.核心素养:结合学科特点,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
三、教学方法1.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问题解决、项目研究等方式进行学习。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境创设:通过视频、图片、故事等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问题引导:提出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内容做铺垫。
2.自主学习●阅读任务: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自学指导:提供自学指导单,明确自学目标和方法,帮助学生高效自学。
3.合作探究●小组分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
●探究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实验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4.实践应用●项目设计: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项目,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艺术创作等。
●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将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如报告、展览、表演等,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5.总结反馈●知识梳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态度和探究能力。
2.结果评价:通过测试、作业、项目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材和辅助材料。
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们越来越重视的课题。
核心素养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与领导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是每个人在未来应对各种挑战必备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核心素养。
一、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使用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教授古文篇目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回答。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分别掌握古文的“字面意思”、“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意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在未来成为具有领导能力的人。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合作环境中创造和发现问题,并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编写自己的古诗,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探讨。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三、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多方面素养之一,它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和影响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不同设备来培养学生沟通能力。
例如,在写作课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前置技术,将自己的想法整合起来,在小组讨论中进行互动和沟通。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
四、协作与领导能力协作与领导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在未来成功地完成合作项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协作与领导能力。
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翻译、阐释和解读文言文语言。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课堂合作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制定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选择题
制定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选择题
在制定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时,可以选择以下基本策略:
1.明确目标:清楚地确定学生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并将其作
为教学目标,确保学生的学习方向清晰明确。
2.整合课程: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程内容中,使学生在学习知
识的同时,培养相关的核心素养。
3.强调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
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核心素养应用于实际中。
4.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设计个性化
的教学计划和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核心素养的要求。
5.评估与反馈: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估和及时的反馈机制,对学
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价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路径和方法。
有了正确的教学观念,还得进一步把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策略,这样,走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才能真正的落地。
本篇将根据前述的前述的三大教学理念,即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介绍核心素养导向的6大教学策略。
相对而言,整体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对应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理念;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为对应学生学习的教学理念,意义化策略对应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这是为了理解的方便,他们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任何一项好的策略都同时体现了若干条理念,任何一条好的理念也同时需要策略的落实。
一整体化策略
知识的整体化是针对知识的碎片化而言的,强调知识的结构化、整合化,防止知识的孤立化,片面化,是将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整体化有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联系,联系强调的是关联而不是孤立。
二是组织,组织强调的是建构而不是复制;
三是整合,整合强调的是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反应。
从知识本身的角度而言,整体意味着联系。
联系被认为是万事万物得以存在发展的条件,我国古代和的理念认为1,关系决定事物。
事物不可能决定自身的存在状态和发展可能性,甚至不可能决定自身的存在,其他事物永远是某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因此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2,事物之间和谐关系是每个事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事物单靠自身不可能生存,必须与另一个事物互相依靠才能共存,于是,共存成了存在的先决条件
3,事物之间只有和谐配合才能使各自发挥其最大效用,达到最佳状态。
同样,人与人之间的互惠关系已经是每个人的利益都获得改善。
万物的存在和发展是这样,知识的存在和发展也一样。
孤立的知识不仅没有活力,甚至不能存活。
知识只有在联系中才能生长,才会产生新的知识,这就是整体功能大于局部之和的道理。
正如刘庆昌教授所言:任何知识总处于联系之中,时间上处于历史中,空间上处于结构的联系中。
具体而言,所谓历史的联系,这是一种知识自身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过程;所谓结构的联系,是指一种一种知识与它之外的其他知识的有机联系。
如果教师把所教授的知识置于过程和联系之中,课堂里的知识空间就自然形成了,打个比方,每个知识都有自己的近亲和远亲,近亲是与
他联系最紧密的,远亲与他的联系则依次渐远。
教师在课堂中最好能够呈示一个知识的亲缘关系图,如此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孤立的,会生动起。
过去的老师常讲学知识也像穿糖葫芦一样,不能像布袋装山药蛋,说的是要注意所学知识间的联系,我们所说的知识亲缘关系图,还要超越规定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带到更深远的知识海洋中去。
联系是一种能力,它意味着学生能看出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不同的知识之间看出相同点,或在相同知识之间看出不同的。
看出知识的各种联系,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特别是能从似乎没有关联的知识之间看出彼此的内在联系。
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整体意味着组织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
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就是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那么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同化论的创立者把这种联系解释为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知识所发挥的固定作用。
那么原有知识为什么能起到固定新知识的作用呢?那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似因素。
所以,说到底同化机制就是主体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似性效应,一般说人们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没有与当前新学习内容相
似的原有概念。
相似的角度和程度如何?奥苏泊尔据此提出如下著名的命题: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