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教学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
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交流、制订计划、收藏、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喜欢、有——的愿望、体会、乐于、敢于、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理解(别人)、抵制、辨别(是非)、品位、关心
养成、领悟
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
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
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
技能
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教学三维目标:
学习水平
常用行为动词
举例(语文)
知识
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填写、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语文三维目标

语文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指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包括字词的识别、拼写和运用,句子的构造和运用,段落的组织和写作等。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阅读理解、阅读鉴赏和阅读表达等。
通过学习各种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和写作,如何提炼和总结文章的主旨,如何分析和理解作者的意图。
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智慧。
同时,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和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有机结合的,互相促
进、互相支撑。
只有在这三个维度上都有全面的发展,学生才能真正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现代人。
因此,语文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语文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获得现代化公民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注重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为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着力落实三维目标。
一、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顾传授知识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们原来的应试教育就过多的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割裂开来,培养出来的只是眼高手低的人,而不是真正的人才。
现在社会极需有能力的人才。
所以,我们应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应完成的第一个目标。
语文教学中,要落实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听、说、读、写”。
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这几个方面的综合训练。
如,在学习《春》这篇写景文章中,我让学生美美的听,美美的读,美美的说,美美的写,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每节课前安排两名同学进行演讲,开辩论会等,从而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写日记,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
我认为“听、说、读、写”能力都应注意培养。
同时,学生的处世、应变、协调能力等也应在语文课上得到培养。
二、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师生交往。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旧思想,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有效参与学习的主体者、主动者。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
如课堂上,一位同学对某个问题做出了正确解答,老师仍然追问:“他回答的对不对呀?”学生则齐答:“对”。
语文的三维教学目标(详情)

语文的三维教学目标(详情)语文的三维教学目标“语文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是指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字、词、句、段等语言文字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是指通过学习语文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提高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通过学习语文,培养对文学、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三者相互关联,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终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这三个方面的融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语文教学的目标及改进措施语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授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技能。
具体来说,语文教学的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授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思想观念等,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授思维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教授文学艺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学艺术形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语文教学的改进措施可以包括: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加强语言实践,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口语训练、写作训练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加强文化教育,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通过教授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思想观念等。
4.加强思维训练,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通过教授思维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实现语文的“三维”课程目标

用一个具体的语文教育案例,说明自己如何实现语文的“三维”课程目标的。
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是什么关系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通过九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
这基本的语文素养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明确地把三个维度当作语文素养的内容加以申说。
从语文素养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能增强目标意识和有利于提升教育理念。
三维教学目标即"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也就是要“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并重。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去设计课程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又要牢固树立“过程观”,也就是树立新的学习质量观、新的教学质量观,要精心准备能突出学生体验性特点的学习活动,如探究式学习。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且,要求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三维”之一,也就是在教育实践的层面上确立了“人”的理念,它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型:从知识传授到对人的重视,从技能、技巧的掌握到对人的精神、心理的关怀。
这三个目标互成能动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什么是三维目标,我们应该怎样落实三个目标,如何处理他们三者的关系,每位教师却有着不同的观点。
有的老师说“为了保证有个好成绩,我们必须以落实知识目标为重点,其他的,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无所谓。
”有的老师说“我们应重点落实提高学生的能力目标,特别是学习本学科能力的目标。
”有的老师说“我们应该突出我们本学科的特点,真正发挥思想品德教育得德育功能”等等。
三维目标的教育内涵(1)知识与技能: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学科基础知识指学科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该学科所特有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规则、原理、定理等。
请举例阐释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请举例阐释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答:高中语文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最终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理解。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如,阅读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
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就如一篇课文,我们在处理的时候首先要确定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获得什么能力。
这个是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最实际的、最直观的一个目标。
比如:我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文言文《项脊轩志》的教学中,首先要确立了明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词:得、然、凡、而、若、汝;以及一些重要的文言语法知识:词类活用、句式倒装、判断句等等。
二、过程和方法。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
“过程”,重在“亲历”。
“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进行《项脊轩志》的教学时,作为老师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获得应得到的能力呢?这就需要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实现了。
字词的理解需要在阅读课文后,让学生在结合课文注释下来掌握,没能掌握的就放到语句中结合语境来体会,理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设立三维目标,即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和情感维度。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需要设立不同的目标,以帮助他们全面地发展。
以下是我对这三个维度的几点思考:一、知识维度知识维度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包括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知识和文化知识。
1.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拼音、词语、语法等。
我们需要教学生如何正确地发音、拼写、理解并使用形态各异的词语和语法知识,使他们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文学知识:包括诗歌、词曲、散文、小说等。
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习和领悟名著、名篇的文学语言、文学技巧、文学思想和文学情感,引导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创造。
3.文化知识:包括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
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同时让他们了解当代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情况,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素养和创造力。
二、能力维度能力维度是我们紧密关注的另一个维度。
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表达、阅读理解、文学创作和批评分析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口头、书面方式正确地使用语言,展示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见。
2.阅读理解能力: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让他们理解、解析、评价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常识、阅读技巧和阅读修养。
3.文学创作能力: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学会表达文学情感、体验文学思想和展现文学才能,通过阅读、模仿和创新来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4.批评分析能力: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会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分析和评价,增强他们对文学的执着和热情,同时提高他们的批评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维度情感维度是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关心学生心理发展、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培养的维度。
我们需要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发展性格美德,积累情感经验,同时要让他们具备人文情怀、民族自尊和国家荣誉感。
“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精选)

“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精选)第一篇:“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精选)“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摘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称为三维目标。
它们互相渗透、不可偏废。
作为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促进者、能力的培养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互相渗透全面发展整体提高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称为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是“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魂”,过程和方法就是让“魂”附于“体”的过程和方法,同知识和能力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健康、高尚的形象。
这三个方面互相渗透,不可偏废。
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教育性、文学性的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应把这三个方面融为一体,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知识和能力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看。
掌握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
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应用,要从多方面应用知识的角度来学习知识,促进语文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
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将知识要求转化为能力要求。
例如,在学习课文时,要让学生去看、去听、去说、去想、去感受,要让学生主动学习,逐渐培养学习自主性。
在积累应用中,要让学生多读读多记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和对短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是做人的基础和工具。
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奠定必要的能力基础。
学生的语文能力一般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他们要接触许多来自语言文字方面的信息,必须要有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二是他们有时想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看法传递出来,还要与他人沟通思想,这都需要言语或写文章来表达。
因此,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它不如知识和能力好把握,因而在教学中不易落实。
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之一。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一、对三维目标的基本认识1. 三维目标是在以前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提出的,经过整合之后,突出了这样一些思想: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2. 三维目标的逻辑前提。
三维目标的逻辑前提是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自古有之,并且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体系中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虽然新课程强调“生成”,但生成并不是漫无边际的生成,必须与“预设”的目标有关联,否则便失去价值。
因此,新课程改革不能丢弃目标教学法,任何教育都需要一定的目标。
3. “三维”的含义。
“维”是几何学或空间学的基本概念。
构成空间的每一个因素叫一维,三维空间是“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决定的空间”,“具有长、宽、高三种度量。
”(《现代汉语词典》)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借用了几何学“维”的含义。
言之“三维”而不是“三类”或“三项”,是颇有深意的。
“类”或“项”是从一个更大的集合中分解而来的,各类或各项与这个更大的集合是种属关系。
而三维目标之于总目标是组成关系。
组成关系与种属关系不同。
组成关系中的各因子都是整体的一部分,而各部分相加并不等同于整体。
例如:鱼鳞是组成鱼的一部分,鱼头也是组成鱼的一部分,鱼鳞或鱼头与“鱼”是组成关系,但鱼鳞与鱼头及鱼的其它部位相加并不等于“鱼”。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于总目标就是这样的关系,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并不等于三维目标的简单相加。
4.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应从系统的、整体的角度来理解,而不能割裂开来。
三维目标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它们是一体“三维”的,其中的任何一维都与其它两维有关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十条总目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三维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三维目标重
难点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和语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理解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提高学生的描写和表达能力。
2. 掌握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包括角色分析、情节分析、意象分析等,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3. 掌握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如使用恰当的标点、句式的转换等,以提高写作质量。
教学难点:
1. 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中,让学生灵活运用,避免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达到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来丰富作品的目的。
2. 在文学作品的分析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中的细节和意义,理解作者的用意。
3. 在写作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注:以上目标重难点仅作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要求合理安排。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的解读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的解读小学语文三维目标的解读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修养和基本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三个维度是需要特别关注和培养的,分别是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方法。
一、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的维度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的第一个目标是学会听、说、读、写。
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字、词语、句子的基本形态和用法,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比如,学生要学会根据语境猜测字词的含义,通过对课文和篇章的阅读,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感情。
同时,学生还要具备正确表达和写作的能力,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做到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二、情感态度情感态度的维度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
语文是一门涉及情感与思想的学科,它要求学生通过课文中真实、鲜活的情感体验,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表达能力,并且通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引发学生乐于思考,为学生的认知、品质和修养的培养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还要促使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如培养学生对美文、好诗、好书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人民、社会等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兴趣。
只有培养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会主动去思考、学习和应用。
三、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维度是指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创造力,并且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综合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能主动地应用和运用知识。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一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
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的奠基性的,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实现“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在动力和激励力量。
三者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简称三维一体。
我们要真正的依照三维一体的要求来设计一节语文课,才能使这节语文课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所以,在开发和设计三维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是否突出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把“知识与能力”列为三维度之首,这就说明,语文教学首先要突出学科特点,学习汉语言文字的“知识”,形成弩驾汉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识字教学中,设计时就要适当的渗透字理,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有些文字不便于依据其本来字理析解形义的,对这部分汉字我们可以灵活的析解,或引导按照生活的实用义依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地自主识记。
此外,我们还可以辅以趣味游戏、猜谜、增减部分等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在教学时首先注意“三品”,“品词、品句、品读”;其次要注意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最后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能力训练。
二、看“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是否增强主体性。
“过程与方法”的基本要义是:应十分的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
我们教师不要一味地进行终结性结果评价。
要十分的注重形成性评价。
所以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揭示规律,掌握方法。
语文三维教学目标(具体)

语文三维教学目标(具体)语文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指对学习者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主要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指学习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各方面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指对学习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包括道德、审美、世界观、人生观等。
语文单元知识小结教学目标语文单元知识小结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包括文学体裁、作家作品、文化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学理论等等。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指导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语文单元知识小结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语文的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知识: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2.语言素养:语文教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够倾听他人的观点。
3.文化理解:语文教学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4.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评价、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总之,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的公民。
语文识字单元教学目标分析语文识字单元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目标。
语文教案三维目标模板(共8篇)

语文教案三维目标模板(共8篇)第1篇:语文三维目标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一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
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的奠基性的,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实现“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在动力和激励力量。
三者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简称三维一体。
我们要真正的依照三维一体的要求来设计一节语文课,才能使这节语文课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所以,在开发和设计三维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是否突出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把“知识与能力”列为三维度之首,这就说明,语文教学首先要突出学科特点,学习汉语言文字的“知识”,形成弩驾汉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识字教学中,设计时就要适当的渗透字理,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有些文字不便于依据其本来字理析解形义的,对这部分汉字我们可以灵活的析解,或引导按照生活的实用义依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地自主识记。
此外,我们还可以辅以趣味游戏、猜谜、增减部分等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在教学时首先注意“三品”,“品词、品句、品读”;其次要注意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最后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能力训练。
二、看“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是否增强主体性。
“过程与方法”的基本要义是:应十分的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
我们教师不要一味地进行终结性结果评价。
要十分的注重形成性评价。
所以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揭示规律,掌握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是否渗透人文性。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篇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所谓价值观。
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来自: 小龙文档网: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三结合”和“一为本”。
一、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学习语文与塑造人格相结合。
语文教学在教书和育人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三维目标5篇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三维目标5篇高二语文教学计划三维目标1一、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
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学情分析:这学期仍带高一3、4两个班。
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较强,都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作业也较认真。
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动性。
当然,这与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有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期末考试,两班与级均分差两分多,高分学生略显不足,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力求合格率达、优秀率、提高率都有明显提高。
努力拓宽语文知识面,扎实深化语基底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较好的钢笔字;写好议论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材分析必修31、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中外小说和科普科幻作品。
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感受与共鸣,质疑解难,启迪与想象。
2、表达与交流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
安排的专题分别是: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3、口语交际:讨论4、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5、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
必修41、阅读与鉴赏:中外戏剧,宋元词曲,古代人物传记及社会科学论文。
2、表达与交流: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
安排的专题分别是: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学习辩证分析。
3、口语交际:辩论4、梳理探究:逻辑与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
5、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朱光潜的谈美。
五、具体实施1、狠抓背诵默写和基础训练,注重课内外结合,立足训练提高,面向高考,以练为主,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语文教育需要相应进行改革和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育需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归纳总结、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作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通过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改革措施1. 统一教材: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修订,统一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选材精确: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来获取知识和信息。
4. 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5. 培养写作能力:设置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6. 融入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实施过程1. 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激发他们的教学激情和创新能力。
2. 教学设计: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设置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3. 学生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进步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4. 资源支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辅导材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案三维目标的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思想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练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图片、故事、音乐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查阅字典,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交流。
3. 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小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主旨大意。
4. 教师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6. 总结评价(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 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3. 拓展阅读,积累语文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一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
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的奠基性的,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实现“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在动力和激励力量。
三者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简称三维一体。
我们要真正的依照三维一体的要求来设计一节语文课,才能使这节语文课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所以,在开发和设计三维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是否突出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把“知识与能力”列为三维度之首,这就说明,语文教学首先要突出学科特点,学习汉语言文字的“知识”,形成弩驾汉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识字教学中,设计时就要适当的渗透字理,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有些文字不便于依据其本来字理析解形义的,对这部分汉字我们可以灵活的析解,或引导按照生活的实用义依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地自主识记。
此外,我们还可以辅以趣味游戏、猜谜、增减部分等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在教学时首先注意“三品”,“品词、品句、品读”;其次要注意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最后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能力训练。
二、看“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是否增强主体性。
“过程与方法”的基本要义是:
应十分的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
我们教师不要一味地进行终结性结果评价。
要十分的注重形成性评价。
所以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揭示规律,掌握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是否渗透人文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要义是: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情激情,以心换心。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对汉语汉字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同时有机的渗透人文教育和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总之,“三维一体”,要把握好它的要则,设计好每一节课,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2001年6月7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的三维目标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又关注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还关注了更深远、更本质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要落实总体的课程目标,就必须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实现具体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要发挥三维目标的重要作用,就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
一、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
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没有技能,知识也无用武之地。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不能偏颇。
知识与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结果性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创新。
所谓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
与过程、方法相对应的就是结论,所谓结论就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结合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亲历体验。
体验是知识的升华,体验的信息可以成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
所以学生在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化特征。
传统教学也重视过程与方法,但是传统教学仅仅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服务于结论的手段,学习的目的还是掌握结论。
虽然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结论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一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结论很难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
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探索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都比那些具体的结论更重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
其中,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态度是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之一,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价值观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有用无用,有多大用处等认识的价值取向。
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态度,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情感和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没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并决定了人们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都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就是对师生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优劣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有巨大的调控作用。
因此,把三者放在一起,称之为体验性目标。
二、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方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能力,酝养情感、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
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从学习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开始,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各方面能力,领悟其中的过程与方法,培育和发展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介机制,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
它贯穿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既可以着眼于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又可以学会掌握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在这个过程中,既能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可孕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离开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就成为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死知识,学生就变成被动装载知识的容器,当然也谈不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导致人的片面畸形发展。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即依赖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又为他们提供支持。
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反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