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行为主义心理学论文范文

合集下载

行为主义小论文1000字

行为主义小论文1000字

行为主义小论文1000字在行为主义行政学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逐渐地形成了三种研究取向:解释行为主义行政学研究、诠释性研究以及批判性研究。

一些西方学者试图以实证主义的有效性标准来评估诠释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从而对公共行政的研究现状得出“应用性的、非理论性的和非积累性的”结论。

另一些学者则对此展开了批判与质疑,并由此引发了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现状的反思。

西方公共行政学在研究取向上的分歧与冲突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1)行为主义学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的主要功能是解释与预测,它试图建构能够解释和预测自然和社会事件的理论,其最终目的就是控制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在公共行政领域,公共行政科学化、技术化的理念最早是威尔逊在1887年的《行政学研究》中提出来的。

威尔逊呼吁建立一门公共行政科学,明确希望在政府改革中采用科学的方法。

马克斯·韦伯通过他的理想官僚制模型的建构,解决了威尔逊思想付诸实施的技术性问题。

威洛比在《公共行政原则》的序言中强调,“公共行政与任何科学相类似,具有某些普遍适用的基本原理。

”古利克和厄威克在《行政科学论文集》中相信科学应该提供普适性原则来指导行政行为,更强调应将公共行政发展为一套科学理论。

可以说,技术理性在传统行为主义行政学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张扬,而对技术理性的极端推崇,进而发展成为对实证主义的量化研究方法和解释性研究模式的偏好,可以说是主流社会科学的正统观点。

概而言之,作为主流的社会科学研究角度与范式的实证主义研究,它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公共行政学研究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至今仍对行为主义行政学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

(2)行为主义行政学研究。

诠释性研究以现象学、行为主义学和语言分析哲学的哲学传统为根基。

诠行为主义的逻辑是循环的,即意义产生于对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和模式的认知。

诠释性研究试图理解行为者赋予其社会情境的意义、赋予自身行为的意义及赋予他人行为的意义,它寻求对社会事件和人为事件的理解,努力扩展我们生活的意义,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环境中行动者的言行。

现代教育中的行为心理学理论论文

现代教育中的行为心理学理论论文

现代教育中的行为心理学理论论文行为心理学起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行为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取得了较大成果。

现代教育学理论指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成绩的好坏,只有不到20%与个人的智力有关,而习惯、性格、兴趣、心理、意志、情绪等对学习效率和成绩的影响超过80%,而其中学习习惯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行为心理学理论认为,习惯驱动行为,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无需任何人引导、监督,都能够自主地、自觉地、自发地完成学习活动。

在高中阶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一、现代教育行为心理学理论现代教育行为心理学理论指出,习惯是不断重复训练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个体行为。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追求更显著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自主性、倾向性的学习行为。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大量重复练习而发展并形成的,是一种具有主动性、持久性、自觉性的自我学习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对学习策略的制定、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学习能力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能够使自己在学习中获益,对未来的学习发展和人生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程中,一些同学忽视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能够帮助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更为重要的是,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有利于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目标的实现。

在课前预习时应首先熟悉课程内容,将新知识与之前掌握的知识的进行比较分析,勾画出重点和难点,思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大致了解新知识后,将理解模糊或无法理解的内容做好记录,在之后课堂学习中可以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重点学习。

2.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否高效,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部分同学认为课堂上听不懂没关系,反正教材中有,下课后可以自己看书。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论文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论文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论文概要:作为老师,理应时常表扬具有良好行为的学生,为班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促使更多良好行为的产生。

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更好的学习效果。

老师的这种正面强化手段更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同时,一定的负向强化也是必要的。

老师采取惩罚时要注意把握程度,要在学生心理可承受范围内。

总之老师要了解学生心理,根据学生不同的行为采取不同的方法。

行为主义产生以后很快在欧美国家乃至全球流行起来,在心理学史上引发了一场“行为主义革命”从上世纪初到中叶,长达近小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行为主义几乎占领导地位,故而有“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的称号。

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外界环境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所在。

任何知识的获取都直接来源于直接经验。

反对研究人的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常常采用科学直接的实验来进行客观研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由于它强调的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派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根据对动物做的一系列实验,总结了学习问题、提出了学习理论。

他关于心理学的主张属于联想心理学说,其学习理论被称为“联结主义”。

他认为学习的基础是感觉印象与反应之间的联合,并指出学习的本质是情景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其公式是S-R。

这种联结是直接作用的,不需要其他媒介作用。

正如桑代克著名的笼猫实验(饿猫实验):将一只饥饿的猫关入笼中,笼外放一条鱼,猫急于跑出笼子去吃鱼,要想打开笼子,必须完成三个连续动作。

猫经过多次尝试后,逃离了笼子,吃到了鱼。

他把这个过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并提出学习的过程具有渐进性、盲目性、尝试性。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俄国心理学家巴普洛夫在研究狗的时候发现:狗在进食时,会分泌唾液。

这是自热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后天学习。

这种反应叫做无条件反射,引起该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叫无条件刺激。

每次在狗进食时摇动铃铛,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行为主义心理学论文

行为主义心理学论文

行为主义心理学论文1.行为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理念行为心理主义作为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对其的主要观点进行阐述大致是从一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从行为心理主义来看,人的行为是受到外界的不同刺激影响而产生的,这其中既包括来自实体的刺激即来自于物理、化学、生物的刺激,也包括了来自虚体的刺激,即情感、思想、观念的刺激,这些刺激共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体现,因此人的行为不是由单一的某一种刺激的影响产生的,而是在多种多样不同的刺激作用下,所形成发出的。

第二,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中认为,行为的产生是需要长期持续影响的,因此在这里突出体现了强化的概念,这也是被这一学派认为的实现行为体现的关键所在,其具体体现在人们对于某一目标或者想法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会不断的产生不同的行为进行目的的达到,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不断的强化产生,进而将行为得以体现,在这里,应当意识到对于强化来说,其分类可以分为两种,即正强化与负强化,正强化指的是通过某一反应的产生通过刺激来实现对某一行为的强化,实现某一行为的产生;负强化指的是通过某一反应行为的产生,来刺激行为的避免,进而消除该行为的产生可能。

第三,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认为有效的观察是实现学习的重要条件,是一个人产生反应进而发展成为行为的先决,对于观察本身而言也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其作用与成效也是不同的;第四,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认为,人们的行为产生不仅仅是受到的外界的影响产生,同时也会个人的内在因素影响,二者共同作用产生行为的发展。

2.行为心理学对提升企业人力效率方面的经济分析2.1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中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运用企业的运营发展过程中,员工是推动其不断发展的基础力量,因此,员工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成效如何,所以对于员工的不断培养是企业想要实现自身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对于员工的培养方式是受企业自身情况限制而多种多样的。

但从行为主义心理学来说,无论是怎样的企业在开展对员工培训的前期都需要对员工的基本条件进行了解,结合实际情况设立发展的目标,同时,明确相关的开展模式,如专业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班创立、实践性的训练等,从而使得员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环境。

浅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5篇范例)

浅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5篇范例)

浅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5篇范例)第一篇:浅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教育心理学被广泛地研究并运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

根据J Piaget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3~6岁的幼儿其认知属于前运算阶段,即前逻辑阶段。

这一阶段幼儿认知的主要特点包括:幼儿行为相较于感觉运动阶段更为内化,出现语言并通过示意行为对事物进行表征,但作为主体的幼儿并未形成逻辑思维,无法针对事物表象作出逆运算,其思维可归纳为:表象、原始和混乱,自我中心思想是该阶段的突出特点。

幼儿教育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导致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幼儿教师身心素质的高低,提升幼儿教师身心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其对自身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而对作为教育理论核心的教育心理学地解读,就成为了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通过对行为主义学派的讨论和解读,探讨教育心理学在幼儿教育(3~6岁)中的运用,以期在奋斗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洪流中,为幼儿教育事业的促进和发展,贡献微薄力量的目的。

一、行为主义教学方式的反思与探讨通过近年来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可以发现行为主义教学理念程式化、数据化的执行标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受学对象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深渊。

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过程被程序化、公式化,解释世界的方式方法被单一化,教学方式被反复总结和提炼,形成固有模式;另一方面教育对象不可避免地被置于封闭式教育体系中,被动地、盲目地接受知识、认知世界,教科书式的答案成为评判对错的唯一标准,其发展与成长被量化、数据化。

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无法获得创新与优化。

但是彻底否定、摒弃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体系,笔者认为又有些矫枉过正了。

在这里,笔者经过自身教育实践,针对学前儿童,尤其是3~6岁的幼儿,浅谈一些行为主意教学方式的优势。

3~6岁的幼儿,其行为阶段处于前逻辑阶段,缺乏完整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世界往往以表象为主,无法将外在表征和内在认知统一在一起。

行为心理学(5篇)

行为心理学(5篇)

行为心理学(5篇)行为心理学(5篇)行为心理学范文第1篇传统金融学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的,其核心内容是“有效市场假说。

”理性人假设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二是能够对一切信息能够进行正确的加工和处理。

但是,大量的实证讨论表明,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很多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异象,这表明基于理性投资者假设的有效市场假说存在着内在缺陷。

赞同这种观点的金融学家认为,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金融学讨论应采纳不同于理模型的其他人类行为模型,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行为讨论方法引进到金融学的讨论中来。

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以讨论金融市场参加者非理的行为金融学得以日益兴盛起来。

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为传统金融学在解释现实的经济世界中所遇到的难题供应了新的分析思路。

行为金融学产生的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加者的心理因素在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投资者理性的简洁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状况;对于投资者而言,其指导意义在于:可以实行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目标。

行为金融学主要争论心理行为因素引起的投资者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与反常,它试图通过投资心理因素来解释金融领域中观看到的反常状况,着重解释投资者在推断决策时为何会产生系统性错误。

传统的金融理论大多隐含完全信息的假设,但事实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也是不充分的。

在信息不充分的状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据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推断来进行决策,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羊群行为”。

行为金融学在讨论资产定价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因素的重视,无疑与为我们开拓了一片新视野。

行为金融学理论着重分析金融市场中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投资者的失误偏差和市场的反常。

它基于心理学的原则,把金融投资过程视为一个心理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心情过程和意志过程。

服刑人员行为主义心理学论文

服刑人员行为主义心理学论文

服刑人员行为主义心理学论文服刑人员行为主义心理学论文人们通常会将罪犯视为一种“不正常”的人类,但事实上,罪犯和其他人类一样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

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读罪犯心理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通过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阐述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究服刑人员的心理特征及其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即人类行为受到外界刺激所引发的反应,行为本身的后果,以及对后果的反馈。

在罪犯心理中,这一理论表明了罪犯的行为往往源于他们所处的环境,长期受到的惩罚和奖励,以及冲突解决方法的局限性。

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罪犯的行为往往会表现出某些特征。

比如,犯罪行为往往是冲动和缺乏计划性的,罪犯之间的交往是暴力和控制的,他们缺乏自尊心和对自我价值的感认识,又习惯将自己的情绪和烦恼抑制起来而不去解决问题。

行为主义心理学同时认为,人类行为的后果对未来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在罪犯心理中,这意味着犯罪行为往往会引起“惩罚”和“奖励”,进而影响罪犯以后的行为。

比如,犯罪行为会引起对刑期的延长和更严厉的惩罚,而服刑期间的良好行为会提前获得假释的机会。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来更深入地探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服刑人员心理中的应用。

李某在服刑期间经常表现暴躁,对监狱工作人员、其他服刑人员和家人都有暴力行为。

在接受了心理治疗后,发现李某的冲动行为源于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缺乏情绪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治疗过程中,心理医生通过认知疗法,教授李某认知重建和情绪管理技能,让他学会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的方式,并且通过认真遵守监规、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等行为向监狱展现改变后的良好表现。

从李某的例子中可以发现,环境对罪犯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但同时个体的内在因素也同样重要。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服刑人员掌握更有效的情绪处理方法,促进其在短期和长期的行为应对中更理性的行动,从而在其服刑期间乃至出狱之后,对帮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眼中的行为主义作文

我眼中的行为主义作文

我眼中的行为主义作文
行为主义,我觉得吧,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导航仪”。

有时候,我们会迷茫,不知道该往哪走,但行为主义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的选择,都是被环境一点点影响出来的。

比如说,你在家无聊,可能就会拿起手机刷一刷,这就是环境给你的一个“提示”。

说到行为主义,我又觉得它像个“变色龙”。

你看,它不是说人的行为都是固定的,而是随着环境在变。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喜欢某个东西,但换个环境,可能你就不那么喜欢了。

这就是行为主义说的“适应性”。

不过话说回来,行为主义也不是万能的。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心里想的东西,和行为主义说的不太一样。

比如,我明知道吃糖对身体不好,但我还是想吃。

这可能就是因为我内心有个“小恶魔”在诱惑我吧。

但总的来说,我还是挺欣赏行为主义的。

它让我知道,我的行为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被环境、被自己的内心所影响的。

所以,以后在遇到选择的时候,我会多想想行为主义是怎么说的,然后再做决定。

行为主义对教学的实践(3篇)

行为主义对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摘要:行为主义作为一种心理学理论,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人类行为,认为行为是环境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教育领域,行为主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行为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1. 行为主义基本原理(1)刺激-反应(S-R)模式:行为主义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即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2)强化理论:行为主义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强化因素的影响,包括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等。

(3)条件反射:行为主义认为,个体通过学习,可以将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无条件刺激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条件反射。

2. 行为主义在教育中的应用(1)教学目标明确化:行为主义强调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教学过程程序化:行为主义主张将教学过程分解为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3)教学评价客观化:行为主义强调教学评价要客观、量化,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手段多样化:行为主义提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行为主义在教学的实践中的优势1. 提高教学效率:行为主义强调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和教学过程的程序化,有助于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 强化学生学习动机:行为主义通过正强化、负强化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行为主义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4.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行为主义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有助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行为主义在教学的实践中的局限性1. 忽视学生主体性:行为主义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能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及相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毕业论文》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及相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毕业论文》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及相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摘要:行为主义人格发展理论(Behaviorist Theory o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又称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学习过程。

学习是由于强化练习而形成的行为潜力的相对永久性的变化。

行为主义,当一个人学习时,他获得了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即增加了他的行为储备,而且所增加的行为内容还将保留在个体中。

学校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制约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学校教育影响时间跨度大,贯穿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对行为主义人格发展理论的研究,如何在学校教育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本文的目的所在.关键词:行为主义人格发展学校教育学生人格培养一引言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人格理论认为,人格是个体的独特行为方式或这些行为方式的组合,对人格的研究应该是对个体特殊学习经历和独特遗传背景的系统考察,发现有机体的行为和行为的强化之间的独特联系.学校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制约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学校教育影响时间跨度大,贯穿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行为主义人格发展理论对于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呢?二行为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近代心理学中,行为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派别,它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整个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行为主义心目中,心理学被看作是一门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和外部刺激之间关系的科学。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并认为心理过程是不可观察的,因此应当忽略或简化。

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关注个体的行为,认为行为是外部刺激和个体对该刺激的反应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者相信,个体的行为是一种学习的结果,通过外部刺激和反馈的机制塑造和改变。

他们认为,研究者应该关注行为的可观察性,而不是主观的内在心理过程。

因此,在行为主义心目中,心理学的核心是可观察的行为和对刺激的反应,而非思维、情感或意识等不可观察的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强调实证研究方法,特别是实验方法。

因为实验具有对变量进行控制和操纵的能力,这样研究者可以观察到特定刺激下个体的行为反应,并推断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者追求客观性和科学性,他们主张心理学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遵循客观的规律和定律。

在行为主义心目中,最著名的学习理论是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条件作用是指个体在特定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重复刺激和反应的关联,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则是通过对行为的操作和反馈来塑造和改变个体的行为。

这两种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主张行为可以通过与环境的交互而改变。

然而,行为主义的心理学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挑战。

一些人认为行为主义过于强调外部刺激和行为的可观察性,忽略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内在心理过程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不仅仅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还受到认知、情感和意识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尽管如此,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学派,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实证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此外,行为主义的观点也在教育、临床心理学和行为疗法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5篇)

行为主义心理学(5篇)

行为主义心理学(5篇)行为主义心理学(5篇)行为主义心理学范文第1篇(一)在社会方面在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已经进入高度机械化生产的社会,迫切要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潜力来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制造利润。

如何才能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稳定社会秩序成为美国社会的首要问题。

另一方面,行为主义是在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中产生的。

进步主义运动的目的就是为进行社会掌握,维护社会的稳定。

然而,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和詹姆斯的机能心理学不能满意美国社会的这一要求。

(二)在哲学方面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际上是受实证主义的影响。

正如黎黑所指:“整个行为主义精神是实证主义的,甚至可以说行为主义乃是实证主义的心理学。

”有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和杜威。

他们认为有用主义就是强调行为、实践、生活的哲学,立足于现实生活,把实行行为当作主要手段。

(三)在心理学方面主要是机能心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的影响。

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意识是适应环境的工具,抹杀了人的意识的指导作用,把人的行为等同于动物的行为,为华生的行为主义供应了理论上的基础。

华生的行为主义正是把机能主义合乎规律地推向极端,把机能心理学成功地过渡到行为主义心理学。

(四)在自然科学方面1863年,俄国心理学家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指出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一样,以反射的方式进行。

1910年,俄国心理学家别赫切列夫在其出版的《客观心理学》一书中,主见用实证的方法讨论心理问题,强调用反射来解释人的行为。

20世纪初,巴甫洛夫发觉了高级神经活动规律,提出了系统的条件反射理论。

指出,由声、光、电等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引起的条件反射为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它是动物共有的;由言语信号作为条件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是其次信号系统条件反射,这是人所独有的。

他认为,一切人的主观活动都是由客体、外界所打算的,提出了有机体与环境相适应、心理与生理要统一的观点。

他们都以反射来解释一切心理活动,他认为简单的高级行为、低级运动反射的复合。

行为心理学课程论文

行为心理学课程论文

行为心理学课程论文环境行为学论文——关于环境心理学摘要:这是关于上了环境心理学的课后,我从老师那里所学到的一些知识,所获得的重要东西,所引发的某些想法,以及对我们园林这个专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也让我对园林的看法有一定的改观。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习、园林上了一学期的环境心理学的课,在老师教导下,我受益匪浅,在这门课程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得到了很多关于学习园林这个专业的方法,以及由所学所得而引发了感想。

现在我就把学习收获到的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再系统的整理出来。

一、学(一)感觉、知觉、认知毋庸置疑的,我从环境心理学这门课程学到的知识肯定是与环境与心理方面相关的内容。

所以首先我整理所学到的内容是关于环境与心理连接的纽带——感觉、知觉与认知。

因为这个纽带,环境才能影响身在其中的人的心理;因为这个纽带,人们才会因为自身的心理去感受环境;因为这个纽带,环境与心理才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关于这部分内容,我先学到的是感觉的特点、重要性及其形成的因素等,由此了解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存在必然的联系,老师在此给我们举了很多关于感觉与环境的例子,例如上海延安中路绿地的感觉园入口利用透视原理给人的视觉体验,并且分析了视距与视觉效果的关系,拙政园的听雨轩利用雨打芭蕉带来的听觉感受,并且详细列出有哪些自然音和人工音等等。

我们还了解知觉与认知的相关内容。

在学习知觉的相关内容时,我们接触格式塔心理学——将物体看成有组织的整体,学习了格式塔原则,老师还举了一些符合格式塔原则的例子,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国家大剧院,符合格式塔原则中的另类形态易形成图形的条件。

另外也学习了由认知而延伸出的知识——认知地图,了解认知地图的组成五要素:路径——认知的基本框架;标志——识别环境的指标,老师还用学校修业广场的标志五头牛作为例子;节点——战略地位的焦点,讲到这里老师提醒我们不要进入“每个节点就必须扩大为圆形区域,每个节点都要有雕塑作为标志”的误区;区域——整体的环境;边界——区分不同的环境;五大要素的联系概括为:路径之间形成节点,节点处有标志,扩大就形成区域,区域间有分界线。

关于行为心理学研究对于设计的意义论文

关于行为心理学研究对于设计的意义论文

行为心理学研究对于设计的意义论文关于行为心理学研究对于设计的意义论文1.设计本体与行为心理学设计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能与许多学科相结合。

行为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研究人们的行为心理状态,尤其是对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科。

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行为心理学主要是为了获取用户最根本的想法、需求。

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受到社会、成长等因素的影响,学会了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想法。

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的用户研究,目的是为了从用户那里获取信息、发现缺点和不足,发掘潜在用户需求,并找出解决办法,对现有产品或系统进行改进。

因此我们选取用户研究中常用的人种学访谈法为例,来讨论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利用行为心理学更好地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

2.设计过程与行为心理学2.1 人种学访谈主要内容人种学访谈(EthnographicInterview)是与用户对话、讨论其日常生活和环境,类似于传统人种学的调查方法。

它深入体验和了解用户世界,并获得亲身经历的想法和见解,主要记录访问者与用户对话、讨论日常生活和环境。

2.2 人种学访谈中行为心理学的解读访谈最首先要制定访谈内容以及访谈所用到的器材如录音笔、摄像机等。

抵达现场之后,迅速与当地人群拉近距离,多提互动性问题,如〃你能给我演示一下吗?"。

同时向其重复所听到的内容,借此确认观察结果是否有效。

其中,调查员和受访者互动的根据是受访者身体语言的映射。

这种基于行为心理学的身体语言研究,能够便于调查员更全面地了解受访者的潜在需求。

(1)受访者面部变化。

受访者用身体另一侧抚触耳朵,则表示某种视觉阻断行为,想要通过身体扭曲来造成一个壁垒,表明他想要摆脱当前话题,利用这个间隙找到一个新的出路。

而耳朵的轻微刺痒感却是有助于加强受访者正面信息的,用身体同侧手去抚触耳朵,表明他们对这个话题的愉悦性。

受访者如果把手放在下巴处,甚至移向下颚处时表明他的状态是心绪不宁、神情紧张的。

有关行为主义心理学论文范文

有关行为主义心理学论文范文

有关行为主义心理学论文范文行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以研究人类心理以及行为为主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行为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行为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浅议商务谈判中行为心理学应用》【摘要】商务谈判是利益博弈的过程。

商务谈判能力的高低对商业活动的成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行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与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人的心理活动会通过一定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运用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来指导商务谈判实践,可以把握谈判的主动权,抓住谈判对手的心理弱点,避免自身失误,赢得商务谈判的成功。

【关键词】行为心理谈判应用商务谈判是在日常生意中与公司相关利益群体就有关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目标物”进行协商谈判,最终争取达成一致的过程。

在商务谈判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商务谈判是人与人相互交流和利益博弈的动态过程。

行为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与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人的心理活动会通过一定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为此,在商务谈判中运用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对把握商务谈判的主动权,争取商务谈判的成功能起到积极的意义。

一行为心理学的含义行为心理学中将行为定义为“只有受行为环境调节的行为,我们才将之称作为行为。

”这一定义将行为圈定在了特定的环境下,即行为受环境影响。

正因为特定的行为环境,才使行为最终得以发生。

在学习行为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人的一切行为就发生的方式而言都是一种反射,特定的环境定位会使人的意识或潜意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的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有的是潜意识的,我们无法感知到的,但它确实存在和发生着。

正由于这些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的变化,引起了我们的表层现象对这种变化产生反射,使其暴露。

行为心理学中将反射定义为“人的机体借助于人的心理的活动,来实现环境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行为反应。

”用行为心理学的名词来说,便是“环境刺激”,环境刺激是作用于有机体,并引起有机体感应的环境因素。

《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科学,各种学派的心理学家对于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有着不同的观点。

其中,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一种重要的学派,其理论和方法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心理学的内涵和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不关注内部的心理过程。

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人类的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和反馈的影响,而不是由内部因素所驱动。

因此,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对于个体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来验证理论。

实验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控制和操作刺激,观察被试者的行为反应,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处理。

实验的结果可以被用来验证或修正理论,进一步推动心理学的发展。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是一项重要任务。

这种关联被称为条件反射,即通过在特定条件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暂时联系。

著名的巴甫洛夫的狗实验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之一。

巴甫洛夫通过给狗提供食物同时发出铃声,逐渐建立了铃声与食物之间的条件反射。

最终,狗在听到铃声时会流口水,即使没有食物的存在。

这个实验说明了环境刺激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而引发行为变化。

除了实验研究,观察和测量行为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家使用各种观察工具和问卷,来收集和分析个体的行为数据。

通过观察和测量行为,研究者可以了解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特征和变化趋势,进一步推断行为与刺激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对行为的客观观察和量化分析,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局限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

行为主义忽视了人类内部的心理过程和主观体验,在解释复杂的人类行为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其他学派的观点和方法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应用。

行为主义实践教学(3篇)

行为主义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

行为主义实践教学是一种将行为主义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的方法,旨在通过外部刺激和强化来改变学生的行为和习惯。

本文将探讨行为主义实践教学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以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行为主义实践教学的基本原理1.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的。

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通过学习、强化和惩罚等机制,人的行为可以发生改变。

2. 行为主义实践教学的核心理论(1)刺激-反应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有效的刺激,引导学生产生预期的反应。

(2)强化理论:强化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对某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正强化和负强化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学习,将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有意义的刺激相结合,使其产生特定反应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条件反射理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行为主义实践教学的实施步骤1. 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即期望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达到的行为改变。

2. 设计教学方案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应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活动、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

3. 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产生预期反应的教学情境,如通过多媒体、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运用强化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正强化和负强化策略,对学生的良好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和惩罚。

5. 监测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行为主义实践教学的注意事项1. 注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关注和提升。

关于行为心理学的论文范文

关于行为心理学的论文范文

行为心理学可以有效、准确地帮助我们揣摩对方的心理,把握对方行为暗示的意义,为我们迅速了解对方,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浅谈行为心理学的重要作用》摘要:为更好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最佳的合作伙伴,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对方的心理需求,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获得良好的交流效果。

行为心理学可以有效、准确地帮助我们揣摩对方的心理,把握对方行为暗示的意义,为我们迅速了解对方,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职场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人际交往、重大选择、恋爱婚姻、求职应聘等事件时,影响事态发展的其实不是别的,往往是我们的心理状态。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左右逢源,而有的人就四处碰壁,这不能简单地以一个人的社交能力来衡量。

因此,若想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在重要的时刻做出正确的抉择,我们有必要学点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所讲的“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为心理学。

行为是20世纪初起源于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只应该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

留心观察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就会发现,我们身体的一举一动都在告诉别人:我是什么样的人!同理,我们对一个人个性的了解,不仅可以掌握其当前的行为,而且可以根据其个性,预见其未来的行为。

那么,是什么“出卖”了我们的个性呢——是我们身体的反应!行为心理学的奥妙就在于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分析心理,从而采取不同的对策,让你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了解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并帮助你分析你周围人的行为和个性。

关于行为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行为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行为心理学的论文范文一:技工院校学生管理中行为心理学的应用行为心理学就是将人类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具体行为,转化为心理思维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可能发生的行为合理判断,最终达到鉴察人心的效果。

同时,行为心理学也会采用一种能够改变人固有心理状态的心理发展认知思维模式,建立全新的心理认知思维方法,从而达到引导行为主体改变生活中不良行为的教育目的。

将行为心理学理论应用技工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通过对学生行为进行行为心理学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其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心理思维模式,导正学生行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一、技工院校学生行为表现以及心理特征1.技工院校学生群体普遍行为特征。

受技工院校办学性质的影响,技工院校生源质量普遍偏低,学校中学生群体不仅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还经常违反学校纪律,严重者出现犯罪问题,为学生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

技工院校学生群体普遍性的行为特征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初步形成自我价值观,在行为上对同伴依赖性较强,容易受到同伴影响;对父母和教师存在抵触心理,希望在行为方面摆脱家庭和学校的束缚,甚至有意做出违反规则的行为来凸显自身个性;在学习方面,还在课堂上普遍存在讲话、睡觉现象,厌学心理严重。

2.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发育特征。

技工院校学生的不良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自卑心理,学生受到某种原因影响对自身品质和智力等产生怀疑,存在自我否定意识,对学习生活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其二,抑郁心理,学生在社会压力下无力应对自身消极情绪,生活在消极心理影响下,极易发生情绪低落、反应迟缓现象,心理恐惧而痛苦;其三,封闭心理,这种心理突出表现在学生沉默寡言,不轻易表现自身喜怒哀乐,对周边生活较为回避,不利与学生健康成长;其四,焦虑异常心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屡次遭遇失败又没有正确进行心理疏导,就会产生焦虑异常心理,对学生学习产生抑制作用,甚至危害学生健康。

除了以上四种心理外,技工院校的学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孤僻、逆反、厌学心理等,需要引起学生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行为心理学参考论文发表

行为心理学参考论文发表

行为心理学参考论文发表浅谈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在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的今天,拖延却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行为,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工作、生活习惯。

有研究报告发现,在普通人群中,25%的人将拖延视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约40%的人曾因拖延而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在学生中,拖延行为也十分常见,其发生比例约占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三分之一,并且这种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拖延行为不仅无助于事情的解决,相反其结果会令个体感到沮丧,长期的拖延会阻碍目标的达成、降低生活幸福感、导致低的学业和事业成就。

因此,拖延行为被认为是一种非适应性的、会对个体产生有害结果的行为。

一、拖延的含义分析拖延一词的英文为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文procrastinare,意为推至明天putting forward until tomorrow。

在今天看来,这个概念其实有正反两方面的含义:从正性方面来说,有时人们选择拖延实际上是一种策略,即通过拖延可以争取机会、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冲动。

可见,当结果尚不确定时,等待而不是马上行动是更加理性、更有价值的。

但是,当个体明知应该做的事情却拖延至最后一刻才做并因此导致负面结果时,拖延就是一种不良行为。

本文所指的拖延就是这种负面意义上的概念。

拖延行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自愿、逃避和非理性。

首先,拖延既不是受他人胁迫的不得已行为,也不是因为突发事件而导致的客观延误,而是个体的自主决定,是个体出于某种考虑而做出的自愿选择。

其次,拖延行为具有明显的逃避性,拖延者不愿意马上开始或完成已经打算做的事情,这种逃避与简单的回避决定不同,而是强迫自己尽量不去着手某件事情,或者找各种理由逃避某项工作的开始。

第三,拖延是个体的非理性行为,选择拖延的个体不是不去做某件事情,而是要等到其非完成不可的最后一刻才着手进行,尽管没有适当的理由、尽管延迟会造成不利的后果,个体还是选择了拖延,只是这种行为并不是一种理性行为。

拖延是个复杂的现象,按照拖延的性质可以把拖延分为特质拖延和状态拖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行为主义心理学论文范文行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以研究人类心理以及行为为主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行为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行为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浅议商务谈判中行为心理学应用》【摘要】商务谈判是利益博弈的过程。

商务谈判能力的高低对商业活动的成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行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与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人的心理活动会通过一定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运用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来指导商务谈判实践,可以把握谈判的主动权,抓住谈判对手的心理弱点,避免自身失误,赢得商务谈判的成功。

【关键词】行为心理谈判应用商务谈判是在日常生意中与公司相关利益群体就有关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目标物”进行协商谈判,最终争取达成一致的过程。

在商务谈判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商务谈判是人与人相互交流和利益博弈的动态过程。

行为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与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人的心理活动会通过一定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为此,在商务谈判中运用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对把握商务谈判的主动权,争取商务谈判的成功能起到积极的意义。

一行为心理学的含义行为心理学中将行为定义为“只有受行为环境调节的行为,我们才将之称作为行为。

”这一定义将行为圈定在了特定的环境下,即行为受环境影响。

正因为特定的行为环境,才使行为最终得以发生。

在学习行为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人的一切行为就发生的方式而言都是一种反射,特定的环境定位会使人的意识或潜意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的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有的是潜意识的,我们无法感知到的,但它确实存在和发生着。

正由于这些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的变化,引起了我们的表层现象对这种变化产生反射,使其暴露。

行为心理学中将反射定义为“人的机体借助于人的心理的活动,来实现环境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行为反应。

”用行为心理学的名词来说,便是“环境刺激”,环境刺激是作用于有机体,并引起有机体感应的环境因素。

通俗地说便是外部环境的刺激是人们行为反应的最初原因。

反之,行为反应是环境刺激引起的结果。

在环境刺激及行为反应中,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比如:就像是烟草进入机器被加工,进去的时候我们看见是烟草,经过中间机器的复杂加工,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是一根一根的成品香烟。

中间的加工过程复杂,我们不去一一探究,但是我们可以把中间的加工过程归结于那个机器。

在我们的行为反应与环境刺激的中间环节也有一个这样的加工机器,它复杂,但是却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环境刺激从这边进去,行为反应从那边出来。

而这个机器也可以为我们所用,掌握它的原理,并学会操作它,便可以由果循因,或者由因循果。

二行为心理学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心理作用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行为心理学中称内部心理过程是最终决定人的特定行为的支配性因素。

所以说,在整个从环境刺激到行为反应的过程中,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始终处于中心的地位。

既然它是中心地位,马克思主义却告诉我们“抓主要矛盾,抓重要矛盾”,现在很清楚的是,内部心理便是我们整个行为反应的重要矛盾及主要矛盾,同时,马克思主义还告诉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重要矛盾”,现在更清楚了,就是我们要把内部心理掌握住,并且加以运用。

那么,怎么加以运用呢?运用在哪呢?本文主题是“商务谈判中的行为心理学运用”。

首先要解决的是怎么运用?我认为,应该是利用对内部心理意识、潜意识的掌握,精准地解释人的行为,从而可以根据人的某些下意识小动作来推测人的内部心理,以便利用其心理,采取相应的对策,运用相应的环境刺激,使其做出我们希望其做出的行为反应。

也就是三个步骤,(1)解释其行为,(2)预测其行为,(3)最终达到控制其行为。

其实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反推及正推的数学逻辑思维过程。

将行为心理学运用在商务谈判中是非常重要的。

商场如战场,虽然商务谈判的众多理论中强调双赢的重要性,但是,双赢也是有赢有输的,所谓有赢有输便是有的赢得多,有的赢得少,有的赢在关键部位,有的赢在可有可无的地方。

这都是所谓的“双赢”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比如:由于效用不同,一朵普通的菜花对于一些人来说是金子,也许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则分文不值,在一场商务谈判中,也许双方都赢得了一朵菜花,但是有的人是赢得了金子,而有的人只是赢得了一个没有用的东西,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双赢”背后的“潜规则”,一场商务谈判作为利益的争夺,争取到自己的最大利益很重要,简言之,我们要成为那个得到菜花等于得到金子的人,那样我们的商务谈判才算成功。

现在有一种机器叫做测谎仪,它可以检测出一个人是否在撒谎,其实它的原理就是我这里所提到的行为心理学中的推理过程。

直接的表述就是,测谎仪是依据人通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身心变化的原理设计出来的。

这就是说,有的小动作,我们不以为然,其实不然,它正是那些泄露我们心理状态和情绪的透视镜,通过一些小动作,我们便可以了解到当下个体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商务谈判中双方面对面,谈判对手的某些小动作在潜意识里他没有意识到,但是我们却可以很好地利用。

比如,在日本就有很多企业使用这种泄露谈判对手心理的小动作,从而取得谈判的压倒性胜利。

如:手不停地摩擦椅子把手,或者不自觉地习惯性碰触水杯,这样的小动作在行为心理学上被认为是一种想要赶快逃离、离开,难耐的心理情绪的外在表现,这种迫不及待的情绪往往会被利用。

在一次谈判中,快到中午用餐的时间,谈判依旧在进行,日本方注意到对方谈判人员表现出手不停地摩擦椅子把手,并且不自觉的习惯性碰触水杯,日本方便立刻明白,对方急于结束谈判并去用餐。

此时,尽管午餐已准备好,日本方却利用对方的急迫感,转而采用消磨的谈判方法,不急不躁,慢慢谈,一旦对方不同意自己的条件,便以“那我们就慢慢谈”的话语加剧对方的急躁感,最终对方迫于自身心理情绪而答应本来不愿意答应的条件,日本方取得完胜。

可见,行为心理学中这些潜意识里反射在行为上的小动作是完全可以被利用的,我们在商务谈判中,不仅要利用对方的泄密小动作,而且要注重认识到这些小动作,并利用理智将其克制,不让它泄露我们内在的心理状态。

比如,多数撒谎者在撒谎期间,往往会不自觉地泄露出大量的信息:音域突然提高;面部表情尴尬、不自然;或突然无缘无故地脸红起来,额部出汗,不时眨眼;不时故意干咳;藏手掌;捂嘴巴;摸鼻子;掩嘴角;揉眼睛;捻耳垂;搔脖颈;伸衣领;说话时眼睛旁观左右,与对方的目光相接往往不足谈话时间的1/3等,这些小动作都已为国内外众多行为心理学专家研究并证实。

又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的女士在百货商店一边思索买与不买,一边背手弓腰踱来踱去的时候,或拿到手中反复观看的做法,实质上都是心理的个体内部心理处于动摇状态的表现,也是生命冲动的缓解。

这些都是可以为我们商务谈判所利用的地方。

比如,在一些商务谈判中,对方不停地用手指敲击桌面,这一行为对于我们可谓是个好消息,因为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对方已经没有什么进一步的谈判需求,只是在等待,等待我们这方的答案,这样,谈判主动权就交到了我们的手上,我们便可以根据谈判的进程坚持对我方有利的条件,形成两边都有“菜花”的结局,当然,那个“菜花”对于我们来说一定要是金子。

三结论商务谈判与行为心理学的联系紧密,因为人在处于情绪状态下不能控制自己的身心变化。

我们可以根据对方身体的某些动作、某些变化来反推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而将主动权牢牢地控制在我们的手中。

虽然商务谈判中讲究双赢,但是我们也要争取那个对于我们来说是“金子的菜花”。

商务谈判如同战场实战,在这个战场上,一丝一毫的失误都可能会让整个“战争”毁于一旦,因此,要学会利用心理行为反射的同时,更要学会规避自身的某些行为,避免自己被对方利用而丧失谈判主动权。

在法律和道德的条件下争取每一场商务谈判的胜利,争取每次的双赢都拿到金子的“菜花”,是商务谈判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1]冯绍群.行为心理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2]〔美〕约瑟夫·墨菲.潜意识的力量[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3]〔英〕理查德·怀斯曼著.怪诞心理学(路本福译)[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4]〔英〕盖温·肯尼迪.谈判是什么.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1997 行为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二:《个体道德行为的心理学分析》论文关键词:道德行为内部状态个人建构预期论文摘要:个体的道德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内部过程的结果,按其内部状态可以分为许多类型。

个体是否从事某种道德行为,受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个人预期理论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个体的道德行为。

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应重新审视我们的道德教育。

关于如何判定个体具有某种道德品质并没有明确的、一致的观点,比较流行的、默认的看法是当个体同时具备关于某种道德品质的知、情、意诸因素,并以行为的方式显现出来时,即认为该个体具备了某一道德品质。

但事情并非总是这样简单。

第一,道德行为主体的内部状态别人是看不见的,就是行为者本人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很清楚,我们如何才能知道他的道德表现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呢?第二,做出某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也不一定会被看作是有道德的,做好事被指责为虚伪的事并不鲜见。

对某一个体是否有道德的判断过程涉及两个问题:什么是道德?判断一个个体是否有道德的依据是什么?关于道德是什么的问题,人类已经思考了几千年,至今也没有得出一个一致的结论,本文不打算、也无力解决这一问题。

对道德的界定就以日常语言中的用法为准。

一般来说,道德的就是合乎规范的,合乎社会要求的,能够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维护大多数人利益的。

但这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能够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未必就是合理的。

判断个体是否有道德的依据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做好事的人未必是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也未必一定会时时刻刻做好事。

古人说“志功合一”,就是说既要看表现,又要看动机。

这样当然最好,可是未必实用,对个体的外部表现一看就能做出判断,可判断一个人的动机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

古人所谓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在看待某个个体的道德行为表现时,务必要慎重,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的、深人的分析。

一、道德行为的具体分析按照个体在做出道德行为时的意识状态,可以把道德行为分为两大类:有意识的道德行为和无意识的道德行为。

前者是在个体有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后者是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做出的,是个体在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甚至事后也不一定知道的情况下做出的道德行为。

其中,有意识的道德行为按照主动性的水平又可以分为主动的和被动的两类。

主动的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做出道德行为时有明确的目的、计划,而且是个体积极主动地进行的;被动的道德行为是指个体没有相关的意愿,是在外部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

而主动的道德行为又可以按照个体的主观状态分为两种,即“志功合一”式的和投机钻营式的道德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