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b)速度:介绍速度的定义、公式,以及速度的物理意义。
c)平均速度:阐述平均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平均速度。
3.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位移、速度、平均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如何测量物体的位移和速度?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掌握了简单的力学知识,但对于运动描述这一部分的内容,他们在概念理解和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位移、速度等概念容易混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e)知识巩固:通过练习题、案例分析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b)终结性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运动描述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1.填空题:设计一组填空题,涵盖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长度称为______,而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称为______。
2.选择题:编制一些选择题,旨在考察学生对运动描述知识点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例如: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物体的瞬时速度?(A)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B)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八上物理 1.2运动的描述 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能力目标: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教学设计示例教学单元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教学过程分析一,机械运动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参照物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三,匀速直线运动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3.数学运用能力:运动描述涉及大量的数学计算,学生对物理公式和数学运算的运用尚不熟练。教学中应关注此方面的辅导,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4.图像法的运用:学生对图像法的认识较为陌生,本章教学中需引导学生掌握图像法的原理和运用,培养学生图像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物体运动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和推理的技巧;
3.引导学生运用图像法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图像分析和处理能力;
4.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习,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强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运动描述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下一节课的学习要求。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掌握了简单的力学概念,如力、质量、重力等,并具有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的学习,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1.对运动概念的理解: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对运动有直观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教学中需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运动描述知识点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总结位移、路程、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描述。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运动的描述》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机械运动的概念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在描述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教材还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运动描述的理解。
四、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建立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物体的运动状态。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
参照物的选择及运动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能够正确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
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播放一段关于运动的视频,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等。
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感受呢?视频中的物体都在做什么呢?”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
“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对运动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机械运动的概念(10分钟)教学环节: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师活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比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鸟儿在天空中飞翔,这些都是机械运动。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人在走路是机械运动。
”“树叶飘落也是机械运动。
”教师活动:“非常好。
机械运动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勇于挑战权威。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会运用s-t图、v-t图等物理图像分析物体运动情况。
3.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描述运动员的速度变化?
2.利用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如测量小车在不同斜面坡度下的加速度,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加速度的变化,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4.掌握运用物理实验方法探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技能,如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等。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主动探索物体运动的规律。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学会运用物理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静止、匀速、匀加速等。
3.能够运用物理图像(如s-t图、v-t图)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从中获取物体运动的相关信息。
此外,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主动探索物理运动的奥秘。
1.2 运动的描述 教案
教学 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 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 同。
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使 学 生更直观的看到物体位置的 变 化。
教 学 目 标 阐 明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参照物的概念,并且会选择参照物。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运动的描述。
板书:第运动。 (之后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到机 械运动的概念) 板书: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强调:只要位置发生了变化就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的.
(二)参照物 师:那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课本和铅笔盒自己来亲自体验一下运动 和静止; [ 学生分组实验]: 把教材放在桌子上,教材上放一铅笔盒,推动教 材使它们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操作后回答:
能力提升, 当两个物体相对 于地面都在运动 时,运动状态的 判断。
1.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强 2.在商场内乘坐电梯上升时, 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 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化 A.上升的电梯 C.商场内的收银员 练 B.地面 D.货架上的商品 ) )
3.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 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 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路灯 C.小明 B.路边的树木 D.驶来的校车
(四)典例讲解: 【典例 1】( 泰州中考)人坐在橡皮筏上随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 对河岸是_______的,相对___________是静止的。 【思路导引】 :
强化判断运 动的方法。
学 习 新 知
【典例 2】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 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则汽车( )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五)课堂小结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 照 物: 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事先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除研究对象外可以任意选取,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说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 选择的参照 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一般不同,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新⼈教版初中物理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年级上册 1.2《运动的描述》教案课题第⼀章⼆运动的描述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是相对的。
(⼆)过程与⽅法能⽤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是相对的,建⽴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的相对性。
2. 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
教学⽅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教师活动学⽣活动设计意图引⼊课题[展⽰照⽚,提出问题:]这⼏张照⽚是在同⼀个路⼝相隔了很短的时间先后拍到的,通过观察这⼏张照⽚,你能告诉⼤家:哪辆汽车是运动的,哪辆汽车是静⽌的吗?根据什么?1.学⽣思考,并回答:某某颜⾊的车是运动的、某某颜⾊的车是静⽌的。
2.根据它们在照⽚上的位置是否改变。
3.不是,因为整个地球通过⽣活中的实例,让学⽣分析,拉近物理与⽣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的。
你认为静⽌的物体就真的静⽌吗?[展⽰照⽚,提出问题:]这⼏张照⽚上的物体运动了吗?⼜是根据什么?[讲授]:⼤家说的都⾮常好,为了解决⽣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都有⾮常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的很多观点也都与物理规律相⼀致,当然也有不同。
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到底以什么样的规律运⾏着呢?今天我们就从机械运动开始研究?都是转动的。
学⽣思考,并回答:物体运动,他们的位置随时间改变。
聆听。
拓展实例范围,反映运动的普遍性。
肯定⼤家的想法,⼜指出问题,激发学⽣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先,就像刚才⼤家总结的那样:物理学⾥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板书][提出问题]⼤家还能举出其他⼀些物体运动的实例吗?[讲授]学⽣思考,并举例。
联系⽣活,学以致⽤。
讲授⼤家说的都很好,机械运动在我们⽣活中普遍存在,有些甚⾄我们觉察不到:⽐如珠穆朗玛峰由于地壳运动⾼度在变化,⽇本茨城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缩短。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状态,引出位移、路程、速度等概念。
4.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向学生传授新知识:
1.概念讲解:详细讲解位移、路程、速度等基本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如“如何描述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变化”。
2.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小组针对实际运动场景(如篮球运动员投篮、足球运动员射门等),分析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5.创新思维题: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验证或探究物体运动中的某一规律。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提出一个与物体运动相关的创新性问题,并尝试解答。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思考,确保解答的正确性。
-学生能通过实例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学会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物体的速度计算,能分析简单运动问题。
-学生能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或路程的速度。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计算。
3.掌握运用物理图形(如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点: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的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的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共同成长。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的计划。
3.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例如播放公交汽车在站牌附近行驶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车辆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思考。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汽车的加速和减速过程,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讨论题目,如“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如何体现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2.提供实验得出结论和理解。
3.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4.学生能够理解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公交汽车在站牌附近行驶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车辆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增强对运动描述的理解。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学生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讲解,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4.小组合作作业:安排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作业:分组调查校园内的物体运动实例,如操场上的跑步者、篮球场上的运动员等,分析其运动状态,并撰写调查报告。
5.拓展阅读:推荐与运动描述相关的物理书籍、文章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
例题:一辆小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其加速度为2m/s²,求小车在5秒内的位移和速度。
2.实践应用题: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物理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例题:观察并记录一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的成绩,分析其起跑、加速、冲刺等阶段的运动状态。
3.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探究,发现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规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运动基本概念的讲解:详细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通过公式、实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意义。
2.坐标系与图像:教授如何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引入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分析物体运动状态。
3.新知讲解策略:采用讲解、演示、举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描述的方法和技巧。
5.方法指导:针对学生在图像分析方面的困难,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如教学生如何从位移-时间图像中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从速度-时间图像中分析加速度的变化。
6.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课后拓展: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运动规律。如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其运动状态,并撰写调查报告。
新人教版八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反思
2022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运动的描述)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反思课题:§1.2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参照物的概念●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力目标: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感情、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方法:观察商量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分析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教学打算: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刻了解体育,还能深刻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1.机械运动让学生商量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
让学生商量一般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商量,提出如下问题: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依据什么?引导学生从商量和答复中得出:〔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板书〕提出问题: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商量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播放一局部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
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商量,初步明确乘客推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推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进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
四、学前准备:准备好课件、导学案五、学情分析六、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七、教学过程:(以下全都出示课件)(一)情景导入:以二次世界大战时飞机飞行员顺手抓住从身后飞来的子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穿插学生的回答,调动气氛)(二)新课学习导学一、机械运动1、自学课本第16- 17页前三段,完成下面的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2、小组讨论机械运动是什么,并列举常见的几种?(3种就可以)3、由自学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导学二、参照物(自学课本17页-18页)1、提出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
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让学生在小组内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
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3、实验探究: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小组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有关。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
学生自读讲义第18页,本节书最后一段。
学生查看、体验相对运动和稳定,并思考答问。
培育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稳固火线所学知识。
启发学生动手动脑,
运用再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化抽象为具体的计谋,探究办理学习困惑。
培育学生的查看
能力和合作意识
培育学生剖析、理解能力
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参照物
1、过渡提问:要鉴别物体是否运动,真是一件简略的事吗?
2、多媒体展示:“想想议议”图片。
3、讨论交流,图片下方的标题。
4、查抄讨论环境,启发学生弄清鉴别物体是否运动,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指导选参照物的要领,启发学生解答讨论的标题。
5、小结:多媒体展示“实验结论”。
6、引导学生办理本节开头提问。
7、师小结后板书:物体的运动和稳定是相对的。
8、学生按要求实验:两名同砚上台,背离讲桌,穿过小组之间的走廊,向后排齐步走去。同时老师提问:以讲桌为参照物,两名齐步走的同砚是的;以齐步走的同砚为参照物,讲桌离他们越来越远,讲桌是的,以齐步走的一名同砚为参照物,另一名是的。
6、小结后,多媒体展示: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稳定,需找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鉴别一个物体是稳定还是运动,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7、提问:要是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联合物体的运动环境时,终于一样吗?
8、讨论交流:多媒体展示:学生文图比较查看竹排运动。
11、小结后,多媒体展示:描述联合物体的运动环境,要是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终于一般不同。
让学生心中的疑
惑得以排除。
培育和进步学生运用知识办理标题的能力。
小结
提问:本节你学到了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练习题设计:练习题涵盖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等,难度适中。
3.学生练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播放一段运动员百米赛跑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变化。
2.提出问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如何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3.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观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变化。
4.教师引导: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的描述。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动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包括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等;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如公式、图象和图表。
2.难点:速度、速率的计算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图象、图表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
(二)教学设想
1.情境导入:通过播放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场景,如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建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3.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第2节 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的描述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文字、图示等形式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实验的积极参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运动的描述方法;2.教学难点:图示描述与文字描述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PPT展示;2.实验器材准备:小车、平滑桌面、纸张、铅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听到或看到物体运动的描述?请举例说明。
2.学生回答。
步骤二:概念讲解1.运动的定义:在一个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的过程中,物体被称为在做运动。
2.运动的要素:参照物、位置变化、时间。
步骤三:运动的描述方法1.文字描述:通过用语言文字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运动状态等。
例如:小明从教室走到操场,用了5分钟。
2.图示描述:通过图示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和运动状态。
例如:用箭头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用虚线表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3.举例讲解文字描述和图示描述的相互转化。
步骤四: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变化,进一步理解运动的描述方法。
2.实验步骤:–准备一个小车和一个平滑的桌面。
–在桌面上放置一张纸张,并用铅笔标记出参照点和初始位置。
–将小车放在初始位置,让小车沿直线运动,并用铅笔在纸张上标记出小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观察纸张上的标记位置,通过文字描述和图示描述记录实验结果。
3.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
步骤五:展示实验结果1.将学生的实验结果展示在黑板或白板上,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步骤六:总结归纳1.运动的描述方法有文字描述和图示描述两种。
2.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用文字描述或图示描述来记录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变化。
五、课堂练习1.对以下运动进行描述,并用图示表示:–火车从A站到B站,用了2小时。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建立运动的相对性观念,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描述运动的重要性。
二、课前解析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运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以及运动的相对性等概念,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重点1.参照物的概念及选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
2.初步认识参照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流淌的河水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这些物体都在做什么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物体都在运动。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的描述,首先来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体的运动。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图片,如跑步的人、飘动的旗帜等。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的初步认识。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举例说明: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树,树是向后运动的;而当我们看汽车里的乘客时,乘客是静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为参照物。
平时多数情况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通过例子,让学生对运动有更全面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对生活中的问题深入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针对概念进一步深入分析。
找出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
以
致
用
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物体是静止的?
实例。讨论,得出: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肯定学生的答案
鼓励学生多动脑
由此可见: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取一个标准才成,物理学中把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板书]
[实验]
师:演示实验,老师手拿物理课本从讲台走到门口,让学生观察,生生交流,说出以什么为参照物时,老师是静止的?又以什么为参照物时,老师是运动的?
肯定大家的想法,表扬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
课
讲
授
从大家总结的一样:Biblioteka 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板书]
[提出问题]
提问学生:还能举出其他一些物体运动的实例吗?
从而引申到宏观。微观概念。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所以说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的现象。
[展示课本图片,提出问题:]
这几张照片上的物体运动了吗?又是根据什么?
[讲授]:大家分析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从机械运动开始学习
1.学生思考,并回答:
A.是动的、B是静的。
2.根据自己坐在位置是不动的就说静的。
3.有的说地球都是转动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物体运动,他们的位置随改变。
得出机械运动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机械运动并能解析简单的物理现象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应用参照物解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重点
难点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举实例
例一:内宿的同学坐在行使的车辆回家,感觉公路两边的树木向后退,感觉车内的同学和自己的背包是静止的。而路边的人觉得树不动,车运动的很快。
例二:外宿的同学骑车回家路上,超车时感觉对方车辆慢慢后退。错车时却感觉对方车辆速度很快的过了。
学生思考,并举例。
学生通过举例。,讨论,容易得出答案:
课
堂
小
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参照物,即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生总结
梳理本节知识点
反
馈
练
习
作业:1. 课本习题
2. 预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 教学重点: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讨论、实验、讲授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课
题
[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我们教室所在的整栋楼是动的?还是静的?思考一下,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答案:
根据什么?
认为是静的,认为是动的,分别说出理由
[展示习题,让学生训练]
[总结]通过实验发现,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的情况可能不同,这称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
学生通过实例,得因为观察的人用了不同的标准(或相对于不同物体)。得出不同情况
学生实验、思考、讨论、归纳:
观察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学生回答问题
3. “月亮穿过云层”,月亮的运动以_____为参照物
4. 有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里竹排的“游”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青山的“走”则选择了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1地球 甲车 甲车
2地球
3云
4青山竹排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
[总结]
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有变化。
[总结]
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学生动手实验]
生: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笔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笔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笔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
课本上图片
加油机相对受油是机静止,是运动的。
参照物不同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
1.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描述汽车的运动是以________ 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后退,该乘客是以________作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相比较,________车开得快。
2. “太阳东升西落”,这在里,太阳的运动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