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进展
高级矿床学-造山型金矿
造山型金矿摘要:造山型金矿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其成矿模型为人们找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就造山型金矿的特征、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且以胶东地区和小秦岭地区造山型金矿为例讨论造山型金矿的地球化学性质,并得出其成矿流体均有地幔流体的参与。
关键字:造山型金矿地球化学成矿模式存在问题1. 前言“造山型金矿床(Orogenic gold deposits)”系指产于区域上各个时代变质地体中、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增生构造有关的脉型金矿床系列,矿床形成于增生(accretionary)或碰撞(collisional)造山带的会聚板块边界上的挤压和扭压作用过程中。
在造山型金矿床这个术语被提出之前,人们一直把那些产于变质地体中,受构造控制的脉状金矿床称之为“中温热液金矿床(Mesothermal gold deposits)”,所谓“中温热液金矿床”是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大多数大型和超大型金矿床属于此类型(Hodgson et al.,1993;Sillitoe,1993)。
在对脉状金矿床研究的过程中,文献中涌现出了众多按不同标准进行命名的金矿床类型,如按围岩特征可分为绿岩带金矿床、浊积岩金矿床等(Keppie et al., 1986;Mueller and Groves, 1991);按矿化特征分为石英脉型金矿床、蚀变岩型金矿床、角砾岩型金矿床等(范宏瑞等,2005;毛景文等,2005);按控矿因素特征,可命名为剪切带型金矿床(Bonnemaison and Marcoux, 1990)。
随着大地构造、金矿勘查和成矿理论的研究和不断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类金矿床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且都与造山作用过程有关,这类金矿床有很宽的成矿深度范围(2~ 20km),因此,Groves 等(1998)建议将该类金矿床称作“造山型金矿床(Orogenic gold deposits)”。
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意义
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意义摘要:造山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卡林型3种类型金矿床可形成规模可观的区域性成矿带或成矿省,是金矿资源的主要产出类型,也是当前金矿找矿的主要目标类型。
通过对该3种类型金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和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综述,探讨在矿产勘查实践中应用这些标志性特征和因素识别、确认金矿床类型,进而根据不同的成矿特征和控矿因素开展针对性的找矿勘探工作,为进一步提高金矿找矿的工作效率提供可靠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已有研究表明,金矿床可发育在所有地质时期、各种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中,形成丰富多样的矿床类型。
因此,有关金矿床类型的划分一直争论不断,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划分方案。
然而,在世界范围的找矿实践中,一些类型金矿床的探明储量在近十几年来一直稳居前列,因此逐渐成为金矿找矿的主要目标类型。
据R.Lipson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球除了南非的兰德(Witwatersrand)金矿床和砂金矿床外,金资源禀赋(过去产量+储量+资源量)排在前四位的金矿床类型分别是造山型(41.0%)、斑岩型(20.9%)、浅成低温热液型(18.4%)和卡林型(5.2%)。
尽管这4种主要金矿床类型划分和命名的标准不一致,例如:造山型金矿床主要是根据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基于矿床成因,卡林型金矿床的命名来源于其主要产地,但这些名称目前在矿床学术界和矿业界已被普遍接受。
斑岩型矿床中的金常与铜伴生,形成斑岩型铜金矿床,独立的斑岩型金矿床很少。
本文主要对可形成独立金(或以金为主)矿床,以及规模可观的区域性成矿带或成矿省的造山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卡林型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作用、成矿条件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综述,探讨在矿产勘查实践中应用这些标志性特征和因素识别、确认金矿床类型,进而根据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控矿因素开展针对性的找矿勘探工作,以期提高金矿找矿的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造山带内生金属矿床类型、特点和成矿过程探讨
・ 3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造 山带 内生金属矿床类型 、 特点和成矿过程探讨
朴 星 海
( 黑龙 江省矿业集 团有限责任公 司,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我 国是造 山带最为突 出的国家, 尤其是在 西部地 区, 这 类特征表现 的更为明显。从 最新造山带构造理论 出发 , 分析 了我国造 山带内生金属矿床类型、 特点和成矿过程 , 并对这些 内容作 了探讨 , 旨在 为同行工作提供参 考。 关键词 : 造 山带 ; 内生金属矿 ; 矿床 ; 高原
从成矿动力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 我 国大 陆新生代成矿 主要表现 当前 的研究工作 中 , 大 多数工作人 员对斑 岩 、 花 岗岩 的认识 还 但是在青藏 高原的斑岩和花 岗岩石 中 , 最大 在东部伸展和西部造 山地带 。最近几年时间里 , 我国多数 矿产 企业 局 限于钙碱 性岩石上 , 对大型 、 超大 型以及典 型的金属矿床做 了放射性测定 , 促 使 了我 国 的特点就是含矿斑岩产生 了富碱斑岩特性 ,这些斑岩有着体积小 、 各地大规模 成矿峰期的研究 ,并对相 应的伸展规律做 了初步 的了 数量多且联系紧密的特征 。 2 . 1 . 2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解。 1 造 山带 矿 床 分 类 冈底斯 铜多金属 矿带可 以分 为南部斑岩铜 矿亚带 和北部 热液 在南亚带 已经发现南 木布达 、 冲江 、 厅宫 、 驱龙 、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 , 矿 床学 者在 矿床研究 中主要是 针对 脉型铜多金属亚带。 矿床本 身的构成 、 特点 以及周 围的岩 石层进 行分析的 , 是按照矿元 夏 马 日、 拉抗 俄 、 南 木等斑岩 铜矿床或矿 化点; 在北 亚带有那露 果 、 帮浦 、 洞 中松多等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化点 。 素构成与岩石层 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矿床种类 、 大小 和分布规律 的工 新嘎果 、 作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 , 有关工作人员越来越关注矿产组合 2 . 2松弛期成矿 区域 的特征 、 分布规律 以及构造演化关 系。 如: 在一些地槽开裂的部 在碰撞造山期 间, 挤压造 山与松弛或伸展交替 出现 。 在青藏高原 位, 经常会产生基性 、 超基性岩浆活动 , 这些 岩浆 活动 在不 断变化 的 隆升过程 中不仅 有 4 0~3 5 Ma 、 1 8—1 3 Ma 和3 . 4—1 . 7 M a三个重要的 而且 在这几个 阶段 之间还出现了地壳松弛或 岩石圈 同时会产 生铬铁矿 、 含黄铁矿 的矿床 ; 而在地槽 褶皱的部位则会 出 挤压 隆升 阶段, 现大量 的花岗岩 , 并且 随着花 岗岩 的出现 而产生稀有金属 、 钨锡矿 伸 展 。 2 . 3走 滑 拉 分 盆 地 成 矿 床。 近些年来 , 随 着 板 块 构 造 理 论 的 诞 生 和 应 用 的 日益 广 泛 , 对矿 走滑拉分盆地是青藏高原东缘( 三江地 E) x 走滑断裂系统 中一 种 床研究人员也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 , 在全球范 围内掀起 了组合矿床研 重要的构造样式 , 也称 为菱形裂 陷、 扭性地 堑 、 菱形地堑, 是 指在走滑 究高潮 。 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 受到《 矿床与全球构造环 断裂 的某些拐折部分或雁行式走滑 断裂之 间相互错 叠地段, 由于走 境》 、 《 矿床与板块构造》 两本著作的影响 , 板块构造与矿床之 间关系 滑断裂的滑移 引起 的斜 向拉分作用 而产生 的构造 凹陷 。 的研究越来 越受 到业界人士的重视 , 成为研究工作焦 点。 同时 , 这两 在古近纪时,整个青藏地区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洲 大陆相互作用 本书 中详细总结 了不 同构造环境夏的造 山带矿物质分 布特征 , 并对 而继续进行 陆内会聚, 整体处于压缩构造背景 中, 而横 断山地 区则表 其产生规律做了详细的研究 。 尽 管在这两本书 中对于这种理念 只是 现为独特的大规模走滑 的构造环境。 在这一宽广的走滑转换应变场 做 了一个 初步的轮廓规定 , 但是发挥 出的作用 不容忽视 , 奠定 了现 中, 沿先存的怒江断裂带 出现洛隆 、 马利 、 八宿等走滑拉分盆地: 沿澜 代地球动力学的发展道路 。 沧江断裂带 与分 支帚状断裂之 间出现 吉曲 、 食 宿站 、 囊谦 等走滑拉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对于同生矿 床的研究得 到空前 的发展 , 分盆地; 沿字 嘎寺 一德钦 断裂带发育贡觉 、 莽错等拉分盆地 ; 沿甘孜 全球各 国相 关工作人员都对地质历史 和同生矿床 的产生 流程做 了 理塘断裂带 发育热鲁等拉分盆地。 在走滑拉分 盆地 中, 不仅有不 同 详细 的分析 , 并就现代 成矿和古代成矿 的类 同做了对 比, 比较准确 时代的沉积物发育, 而且往往在壳幔相互作用最 强烈的地段形成大 的得出 了矿床形成环境 。与此 同时 , 有关学者提 出了大陆板块碰撞 型 矿 集 区 。 期间 由于岩石 圈缩短 , 一般 会产生矿化作用 , 并有学者就这 一问题 3 后 碰 撞 造 山成 矿 作 用 做 了详细的著述 。根据分析得出 , 在造 山带 中一般有 比较多的 了矿 后碰撞造 山成矿是指造山作 用完成后,造 山带从挤压状态 向伸 床组合或 者矿床成矿系列 , 这些矿床成矿 系列受 到环境 、 地质条件 展开始转变 时期 出现 的成矿作用。 后造 山成矿是中国广泛 发育 的一 的影响而产生大量 的新矿床 , 这位研究人员工作带来 了新 的认识基 种造山带成矿作用, 几乎遍布各个古造 山带 。通 过对 中国主要造 山 带碰撞造山与成矿的研究, 总结提 出大规模成矿爆 发总与最晚一次 础。 2 同碰 撞 造 山 之 中产 生的 矿 物 质 的强烈碰撞 造山事件同步发生, 通过对 中国主要造 山带大规模成矿 在我国 , 有许多的造 山带 , 其中包含 了昆仑 山 、 秦岭 、 大别 山 、 天 的考察和研究, 其形成环境一般 为后碰撞伸展体制, 与岩浆活动 、 壳 山、 祁连 山和横断山脉等。但是 , 在这些造 山带 中 , 碰撞形成的矿床 幔相互作用 以及盆地流体汇聚和深部热流上涌有着密切关 系。 很少 出现 , 至少在 目前 发展 较少 , 而大规模 成矿作用 的出现主要发 结束语 生在板块后 期碰撞之 中。迄今为止 , 只有青藏高原南部 以及东部边 以青 藏高原为例,将同碰撞造 山过程成矿又分为碰撞造 山期成 缘地带出现了大量 的矿床和矿化物质 , 而且我们还可 以将这些物质 矿 、 松弛期f f 申 展) 成矿 、 走 滑拉 分盆地成矿和剪切带扩容成矿 。这 四 个 类型成矿作用形成 的矿床类 型有差别, 但它们 的共 同特点是成矿 作为成矿作用 的后续构成部分。 2 . 1碰 撞 造 山期 成 矿 作用与伸展 构造密切相关, 第一类碰撞造 山期成矿也并非 沿主造 山 经过大量 的实践总结和学者研究著作进行分析 , 我们可 以认为 构造成矿, 而是沿垂直主压应力的伸展构造成岩成矿 。 两期斑岩铜 矿成矿是最为 明显的造 山期产物 , 是 目前成矿研究工作 参考 文献 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 [ 1 】 毛景 文, F r a n c o P I R A J N O , 张作衡 , 柴凤梅, 杨建 民, 吴华, 陈世平, 程松 2 . 1 . 1清高高原东部斑岩铜矿带 林, 张长青. 天山一 阿 尔泰 东部地 区海西晚期后碰撞铜镍硫化 物矿床: 从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 我 国有关学者和专家就 已经在青藏高 主要特 点及 可能与地幔柱的关 系f J ] . 地质学报 , 2 0 0 6 ( 7 ) . 原东部边缘地带 发现了玉龙超大 型斑 岩铜 矿和其他一些大 型的斑 『 2 ] - -  ̄景 文, 张作衡, 余金 杰, 王 义天, 牛宝贵. 华北及邻 区中生代 大规模 岩铜矿带 ,随后 又有专家在其周围也发现 了带状 的斑岩铜矿带 , 这 成矿的地球动 力学—— 背景: a k 金属矿床年龄精 测得 到启示『 J 1 . 中国 些铜矿带相互之 间构成 了一条长达一千 多千米 的斑岩铜矿带 , 其成 科 学f D辑 : 地 球 科 学) , 2 0 0 3 f 4 1 . 矿时代非 常的紧凑 。 [ 3 ] - - L景文. 深部流体 成矿 系统【 J 1 . 岩石矿物 学杂志, 2 0 0 5 ( 3 ) .
东秦岭中生代造山型金成矿作用
东秦岭中生代造山型金成矿作用东秦岭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生代造山型金矿床广泛分布,以东秦岭崤山、东闯和槐树坪金矿床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生代造山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间、成矿作用及成矿动力学背景等进行解析,尝试构建东秦岭中生代造山型金矿床成矿模式,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解析,认为典型金矿床成矿阶段均可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阶段;金主要以裂隙金、粒间金和包体金形式存在于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孔隙或裂隙;成矿均受构造控矿作用显著。
(2)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崤山和东闯金矿床中包裹体类型为H<sub>2</sub>O-CO<sub>2</sub>、纯CO<sub>2</sub>和纯H<sub>2</sub>O型;成矿流体具富CO<sub>2</sub>、低盐度、低密度特征,为变质成因流体,与造山型金矿床流体系统一致;成矿中期流体发生不混溶是矿质沉淀的关键。
(3)通过C-H-O-S同位素研究,认为东闯和崤山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一致,主要为深部地幔,不同程度混有壳源物质;槐树坪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建造变质脱水,混入少量岩浆热液。
(4)通过对黄铁矿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东闯金矿床成矿年龄为150±21Ma;梳理出东秦岭中生代造山型金矿床主要有三叠纪(250<sup>2</sup>00Ma)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60<sup>1</sup>00Ma)2个成矿期,前者成矿为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陆陆碰撞挤压-伸展环境,后者为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北克拉通南缘持续俯冲环境。
(5)综合对比分析,认为东秦岭造山型金矿床的两个成矿期——三叠纪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成矿作用的不同之处具体表现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水,成矿物质以幔源物质为主,运移过程中混入壳源太华群物质;三叠纪以东秦岭洋闭合时间约215Ma为界,成矿环境可分为造山挤压环境和伸展环境,造山带同碰撞挤压环境下成矿物质来源以地层建造变质脱水为主,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成因流体,造山带后碰撞伸展体系下成矿物质来源也主要是地层建造变质脱水,不同的是混入少量源于华北克拉通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未出露的氧化岩浆体系中的岩浆热液。
20243981_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的研究进展和成矿模式
1000 0569/2019/035(12) 3644 58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12 05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的研究进展和成矿模式王国光1 倪培1 赵超1 姚静1 李利1 赵丹蕾1 朱安冬1 胡金山2WANGGuoGuang1,NIPei1,ZHAOChao1,YAOJing1,LILi1,ZHAODanLei1,ZHUAnDong1andHUJinShan21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流体研究所,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232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四队,景德镇 3330011 StateKeyLaboratoryforMineralDepositResearch,InstituteofGeo Fluids,SchoolofEarthScienceandEngineering,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23,China2 No 4Team,JiangxiBureauofNonferrousMetalGeo exploration,Jingdezhen333001,China2019 01 03收稿,2019 04 20改回WangGG,NiP,ZhaoC,YaoJ,LiL,ZhaoDL,ZhuADandHuJS 2019 TheresearchadvancesandgeneticmodelofthegiantDexingCu Auorecluster ActaPetrologicaSinica,35(12):3644-3658,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12 05Abstract TheDexingoreclusterisoneofthemostimportantCu AuproductionbasesinChina Overtheyears,itsmetallogenicprocessandgeneticmodelhavebeenwidelyconcernedbythegeologists Onthebasisofalargenumberoffieldobservationsandyearsofresearch,combinedwiththepreviouslypublishedresults,weproposethattheDexingoreclusterisconsistedoftwodifferentmetallogenicsystems:theNeoproterozoicJinshan Shuishiwu Xijiang Yutang Hamashi ShangluoorogenicgoldsystemandtheYanshanianDexing Yinshanporphyry epithermalCu Aupolymetallicsystem TheorogenicgoldoresysteminDexingoreclustercanbefurtherdividedintotwosub systems,namelytheNWWstriking,shallowlydippingultramylonitetypegoldsubsystemintheJinshangoldorefield(ca 840Ma)andtheNE trending,steeplydippingquartzveintypegoldsubsystemincludingtheHamashiorefieldandtheYangshansectionoftheJinshangolddeposit(ca 750~710Ma).TheycorrespondtotheregionalNW trendingthrustingeventandtheNE trendingstrike slipmovement,respectively Theore formingmaterialsoftheNeoproterozoicorogenicgoldmetallogenicsystemarederivedfromthebasementstrataofthegoldrichShuangqiaoshanGroup Theore formingfluidsaremainlyCO2 richmetamorphicfluids TheDexingCu Au MoandtheYinshanCu Au Pb Zn AgdepositsconstitutetheYanshanianporphyry epithermalhydrothermalsystem(ca 170Ma).Theore formingmaterialsaremainlyderivedfrompartialmeltsoftheCurichcontinentalcrust,duetothereactivationofthenortheasternJiangxideepfaultinresponsetotheinitialsubductionofthepaleo PacificplatebeneaththeSouthChina Theore formingfluidisaCO2 poorNaCl H2Osystem,whichmainlycomesfromthemagmatichydrothermalfluidandtheinvolvementofthemeteoricwater Keywords Cu Aumineralization;Porphyry epithermaltype;Orogenictype;Dexingorecluster摘 要 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铜金产地之一。
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综述
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综述摘要:新矿床的发现往往可以带出大批相似矿床,从而建立新的矿床模型,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指导。
造山型金矿是变质地体中受构造控制的脉状后生金矿床,增生造山作用会从时间与空间上对其产生影响。
造山型金矿的概念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韧性剪切带型等金矿床,通常在地壳绿片岩相环境中比较多见。
对造山型金矿床的矿床时间分布规律、矿床空间分布规律、成矿物质来源规律和矿床共生规律的研究既是我们今后进行成矿分析的向导(基础),又是成矿分析的结晶,它对预测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矿床模型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规律指导作用一、造山型金矿的定义与矿床地质特征造山型金矿是各个时代的地体中受构造控制的脉状后生金矿床,与增生造山作用有关的金矿床。
金矿床一般呈脉状或似层状产出,主要产于石英脉或者蚀变岩中,或作为交代体产于脉体与剪切带周围的蚀变岩中,或者作为两种类型的结合体。
造山型金矿的概念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韧性剪切带型等金矿床,通常在地壳绿片岩相环境中比较多见。
造山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表现如下:增生型造山作用会对成矿产生影响;通常重要超岩石圈构造附近比较多;造山作用在多个外来地体不断拼贴增生的造山带可持续较不时间,且成矿时间范围相对较大,不过与赋矿地体的峰期变质作用相比相对滞后或同步;在一些复杂的、大型地质构造单元中,矿床分布比较多;通常产于绿片岩相变质地体;受构造控制影响,矿床产于超岩石圈断裂带的二级或更次级的断层羽中,赋矿构造表现为高角度斜向走滑带、逆掩推覆带等;绿片岩相域的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石英、云母、绿泥石以及黄铁矿;成矿流体多为富碳水溶液,盐度较低;在韧-脆生剪切带内,流体压力逐渐由超静岩下降至低于静岩;尽管矿区范围内有成矿元素分带性,不过单个矿床或矿脉系统有较大的垂直延伸,且不存在垂向分带现象,有明显的侧向分带[1]。
二、典型矿床实例综合分析以柴北缘一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矿床为例。
青海东昆仑造山带造山型金矿床成矿系列研究
青海东昆仑造山带造山型金矿床成矿系列研究本文研究了昆北弧后裂陷成矿带、昆中基底隆起花岗岩成矿带、昆南复合拼贴成矿带、阿尼玛卿蛇绿混杂岩成矿带及北巴颜喀拉造山成矿带的成矿规律,并对其金矿成矿的潜力作出详细的评价。
标签:造山带金矿床成矿研究青海东东昆仑造山带位于柴达木陆块南缘,是西部秦祁昆褶皱山系的一部分。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该地区陆续发现了一批金矿产地,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分析,这些金矿床与该地区的造山作用有着密切关系,属于典型的造山型矿床。
1矿带空间分布规律1.1昆北弧后裂陷成矿带该矿带位于昆北断裂的北部,元素钨、铅、铜、锑、镍、金、锡以串珠状分布,规模很庞大,元素组合也十分复杂,把岩浆晚期高温热液的富集特征呈现了出来。
昆北弧后裂陷成矿带自早古生代晚期以来,就处在弧后盆地裂陷槽环境,该带热水沉积成矿作用虽然弱于洋壳环境,但有利于矿源层的形成。
该裂陷槽经历了加里东期造山后,又受到了华力西、印支以及燕山期构造等岩浆的叠加作用,让该矿带多矿床类型与多矿种的共存和叠生具备了有利的动力学背景环境,使该矿区可发生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以及各类热液成矿作用。
1.2昆中基底隆起花岗岩成矿带该矿带位于昆北和昆中的断裂间,有大面积的中酸性岩浆岩,形成时期为华力西期与印支期[1]。
中高级变质的古元古代金水口群与丘吉东沟组是主要的出露地层,地球化学构成金、钨、锡、钼高温组合元素异常带。
带内主要的造山型金矿有:五龙沟金矿、巴隆金矿、瑙木浑金矿等。
1.3昆南复合拼贴成矿带该矿带位于昆南和昆中的断裂间,主要出露地层为:万保沟群、纳赤台群,分布有碳酸盐岩和基性火山岩,侵入岩仍以中酸性岩浆岩为主。
分布了大量的金、铜、钴、铅、锌、银等元素,金、钴、铜、铅异常反映该矿带金矿床、金钴矿床以及多处铅、铜的特征。
带内的造山型金矿有:纳赤台金矿、小干沟金矿、开荒北金矿、果洛龙洼金矿等。
该矿带发现的金矿床较少,沉积型铁矿是主要的矿床类型。
1.4阿尼玛卿蛇绿混杂岩成矿带该矿带位于阿尼玛卿南缘和昆南的断裂减,二叠系与三叠系的一套活动型海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中基性火山岩以及碳酸盐岩为主要地层,并零星分布有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等。
西秦岭地区造山型与卡林型金矿床
研究成果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Bulletin of Mneralogy ,Petrology andVol. 20 N).1 2 )l Jan.西秦岭地区造山型与卡林型金矿床毛景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皿)037)摘要西秦岭金矿床分为卡林型和造山型两类。
卡林型金矿床麇篥于南秦岭和松潘一一泔孜造山带的东北部。
三叠纪和早侏罗世的同构造花岗闪长岩广泛分布于西秦岭中和南部、蚣潘一.君孜盆地以及扬子克拉通边缘。
造山型脉状金矿床主要分布于西秦岭造山带中的脆胡性剪切耜内。
大部分粗粒金主要赋存在网格状石英细脉和角砾状围岩中的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和少量贱全属硫化物中和以分散状分布在蚀变围岩中同位素资料表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与场子克拉通俯冲有关的作用控制了造山型金矿床的形成关键词西秦岭.造山带;卡林型金矿中图分类号: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m7.2802(2001).0卜00H.03西秦岭是我国重要大型矿集区,按成矿环境和成矿基本特点划分的造山型金矿主要分布于中秦岭造山带或礼·凤·太古生代盆地,而这一分类的另一类一.......咔林型全矿贝刂麇集于南秦岭和松潘一甘孜造山带的东北部。
虽然两大类金矿的成矿系统有所不同,但时空分布和成因有着紧密联系1造山型金矿床的特点和成因西秦岭造山带中的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是典型的造山带型脉状全矿床。
关于造山型金矿床的主要特征已由等作过总结,其成矿流体以富为特征。
矿床中热液碳酸盐矿物(铁白云石)相当发育黄铁矿的硫同位素(3.8 ‰ 13.8 ‰类似石英闪长岩中而不同于围岩中的硫同位素值(.2.1 ‰ 一6,6 ‰。
其,3C的值为一4.47 ‰一6.62 ‰ 618o的值为8,32 ‰、8,70 ‰。
尽管有一些别的解释,但上述的同位素数据指示这些矿床的深源特点,而且可能是幔源的前人曾有选择地将产于泥盆系复理石中的金矿床划归为卡林型全矿。
野外观察发现不论是在石英脉型还是蚀变岩型矿床,构造控矿最为明显。
延边地区五凤-五星山金矿床成矿流体与成矿作用研究
延边地区五凤-五星山金矿床成矿流体与成矿作用研究五凤-五星山金矿床位于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洮南市,是一座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金矿床。
本文将从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成矿流体研究表明,五凤-五星山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是由深部岩浆和地壳流体混合形成的。
在深部岩浆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岩浆热液系。
而在地壳流体活动的过程中,地下水和地幔水等流体溶于岩石内,并与地质构造、褶皱断裂等地质过程相联系,形成了一定的流体孔隙。
成矿流体通过不同形式的运移,由深部往浅层移动,在地壳不同层位出现了不同的成矿作用。
尤其是在断裂与褶皱等构造的影响下,不同层位的流体成分发生了变化,金的浓度和质量也发生了变异。
因此,五凤-五星山金矿床不同矿体成分、形态和分布均不相同。
二、成矿作用五凤-五星山金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地质过程和作用的结果。
主要包括岩浆热液作用、地壳流体作用、构造作用等。
在岩浆热液作用过程中,成矿流体中的金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与石英、硫化物等矿物结晶,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而生成了金矿石。
而地壳流体作用则是在流体孔隙中溶解了金,再通过重结晶、再沉积等过程而形成的。
除此之外,构造作用是五凤-五星山金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
同时受断层运动和其他构造活动的影响,成矿流体在矿区内下降到不同的深度和压力下,并对原有的岩层和矿体进行了动态变形。
因此,不同形态的金矿石往往与不同的构造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五凤-五星山金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因素和作用的结果。
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它们为该金矿床的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了指导和理论基础。
同时,本文的研究工作也为国内外同行在金矿床成因和成矿机制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五凤-五星山金矿床是中国境内非常有价值和潜力的金矿矿床之一。
下面将简单列举一些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首先,五凤-五星山金矿床的矿区规模较大,矿床面积约为23平方公里,探明储量在2020年达到了139.1吨。
南秦岭造山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以陕西山阳夏家店金(钒)矿床为例
南秦岭造山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以陕西山阳夏家店金(钒)矿床为例任涛;王瑞廷;孟德明;樊忠平;李剑斌;王向阳【期刊名称】《西北地质》【年(卷),期】2014(47)1【摘要】在总结山阳夏家店金(钒)矿床产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矿区控矿因素、成矿元素基本分布统计规律、成矿流体特征、同位素特征,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该矿床金矿体主要受含矿岩系和镇安-板岩镇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从地表到深部金的品位、厚度呈波状变化,走向上呈尖灭再现趋势,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以富CO2 (10%)、低盐度(3%~5%)为特征,主成矿期均一温度集中于240~280℃,成矿深度为3 km.同位素分析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水与建造水的混合,部分来源于深部.由此建立了夏家店金矿成矿模式,认为夏家店金矿床以构造-流体成矿作用为主,是由构造的多期作用形成薄弱带,地下热卤水经地热或岩浆驱动在构造薄弱带附近循环萃取矿源层中的矿质在构造带中沉淀而形成的造山型金矿.【总页数】9页(P150-158)【作者】任涛;王瑞廷;孟德明;樊忠平;李剑斌;王向阳【作者单位】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陕西商洛726000;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院,陕西西安 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陕西商洛726000;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陕西商洛726000;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陕西商洛7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5【相关文献】1.陕西省山阳县夏家店金(钒)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J], 樊忠平;任涛;王瑞廷;王涛;尹颖2.陕西山阳县夏家店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与金的富集规律 [J], 朱华平;任涛;李建斌;张德全3.陕西省山阳县夏家店金(钒)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 [J], 夏长玲;赵晓龙;王瑞廷;丁坤;孟德明;周辉;杨梦林4.南秦岭东段早寒武世黑色岩系金钒成矿特征与找矿方向——以夏家店矿床为例[J], 任涛;樊忠平;原莲肖;蒋蕊5.基于Surpac软件的矿床模型构建及矿体资源量估算-以陕西山阳夏家店金钒矿床为例 [J], 樊忠平;任涛;王瑞廷;陈小刚;董彩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造山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来自He-Ar同位素的约束
第9 5卷第2期2 0 2 1年2月地质学报ACTA GEOLOGICA SINICA Vol. 95 No. 2Feb.2 0 2 1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造山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来自He-A r同位素的约束赵晓燕”,杨竹森D,张雄2),裴英兹3)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2)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12; 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内容提要: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造山型金成矿带是近些年来在青藏高原新确立的碰撞造山型金成矿带,成矿流 体是一套C(V H M)-N a C l-C H.,-N2体系.以变质水为主。
为探讨地幔组分对成矿的影响,本文选取雅鲁藏布江缝合 带内邦布矿床和念扎矿床两个大型的造山型金矿为研究对象,对与成矿相关的黄铁矿及胶黄铁矿进行He-A r同位 素分析。
结果显示,邦布矿床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H e和A r的浓度变化范围较窄,3H e/4 H e为0■59〜0• 70 Ra, '’"Ar尸sA r为 365. 1〜423. 1;2 件胶黄铁矿样品的3H e/1 H e为 0• 11 Ra 及 0•19 Ra,111A r/3SAr 为302. 1和305. 9;念扎矿床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中黄铁矿的3H e/11 H e为0.27〜0.60 Ra,w Ar/36Ai■为370. 2〜1777. 9。
雅鲁藏布江造山型金成矿带中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为壳幔源混合流体.地壳端元主要为变质水.地幔组 分在邦布金矿和念扎金矿中的贡献率分别为12. 8%〜15. 2%和5.7%〜13.0%;这与藏南拆离系中的金锑成矿作 用明显不用.藏南拆离系中的金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表现为改造型饱和大气水的特征,未有地幔组分的贡献。
关键词:He-A r同位素;变质流体;地幔组分;造山型金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造山型金矿是全球最重要的金成矿类型(B o h l k e.1982 ;Groves et al. .1998;Goldfarb et al.. 2005,2014;Qiu Zhengjie et al. ,2015),多数造山型 金矿形成于增生造山带内(Barley and G r o v e s,1992;K e m c h et al.,2000),然而,在我国青藏高原 发育两条重要的造山型金成矿带:哀牢山金矿带和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金矿带(图la),已有资料显示,这些矿床的成矿年龄均年轻于65 M a(D e n g jun et al. ,2015;Pei Yingru et al. ,2016;Sun Xiaoming et al.2016 ),表明它们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带内。
老柞山金矿床成矿时代研究(李晓敏,周喜文,魏存弟,《地质找矿论丛》2001.2)
老柞山金矿床成矿时代研究李晓敏,周喜文,魏存弟(吉林大学材料学院,吉林长春130026)摘 要: 老柞山金矿床的热液成矿作用可分为早、晚两期、7个成矿阶段。
通过对各成矿期不同成矿阶段的矿体赋存特征、矿石类型、共生矿物组合、铷锶同位素年龄及铅同位素特征等方面研究表明,早期成矿作用与晚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成矿时代为(239±34)M a ,而晚期成矿作用则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成矿时代略晚于123~146M a 。
关键词: 老柞山;金矿床;Rb-Sr 同位素年龄;Pb 同位素;成矿时代;黑龙江中图分类号: P 618.51;P 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1412(2001)02-0131-04 老柞山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与七台河市的交界处,为一大型岩金矿床,矿区面积27km 2,自勘探以来,已提交黄金储量26t [1],现已进行开采。
深入的野外及室内研究表明,老柞山金矿床为两期成矿作用叠加形成,且这两期成矿作用分别与不同时期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对其多期成矿作用及成矿时代进行研究,可准确地确定矿石类型,圈定矿体及进行深部预测,对于指导矿床的找矿勘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佳木斯地块的中部,次一级构造单元为桦川复向斜的东南翼。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麻山群,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岩、黑云变粒岩、大理岩等。
该地层含金丰度较高,并构成金矿床的主要围岩,其次为中生界上侏罗统,第四系松散盖层沉积发育。
区内岩浆活动剧烈,岩浆岩广泛出露,以花岗岩类为主,呈岩基、岩株状产出,时代包括前寒武纪、海西期、燕山期等,其中以海西期花岗岩、燕山期闪长玢岩等与成矿关系密切。
矿区构造复杂,韧性剪切带在宏观上控制了东、中、西三个矿带200余条矿体的分布,早成矿期控矿构造为NWW 向或近EW 向张性断层破碎带,晚成矿期控矿构造为NW 或NNW 向右旋压扭性断层。
坦桑尼亚乌本迪造山带的演化、金成矿作用研究进展及中国—坦桑尼亚造山型金矿床的异同
地 质 论 评 GEOLOGICAL REVIEW VJo an1.64 2 N0 带 的演 化 、金成 矿 作 用研 究进 展 及 中 国一 坦 桑 尼 亚 造 山型 金 矿 床 的 异 同
吴兴源,刘晓阳,王杰,唐文龙,何胜飞,龚鹏辉,孙宏伟,许康康
中 国地 质调 查局 天津 地质 调查 中心 ,天 津 。300170
内容提 要 :坦桑尼亚克拉通 西一 西南边缘的乌本迪带一直被视为是一个形成 于古元 古代 的造 山带 ,主要 由一系 列高级变 质 、变形 的地体组 成。该造山带中产出 2个大型金矿 区,即卢帕金矿 田与姆潘达矿区 ,它们是坦桑尼亚境 内 仅 次 于维 多利 亚 湖 金 矿 集 区 的最 重 要 黄 金 产 地 ,而 且 卢 帕 金 矿 田 内众 多 矿 床 (点 )很 可 能 属 于 造 山 型 金 矿 。近 年 来 , 以乌本迪带新元古代榴 辉岩的发现为标志 ,不 同研究 者相 继在 乌本迪带 的 区域 构造演 化和金成 矿作用研 究等 方面 陆续取得 了一 系列新 突破 ,这表 明乌本迪 带的实 际地质情 况远 比传统 观点认 为 的更 加复杂 。本 文全 面回顾 了乌本 迪带的 内部构造单元划分 、地球动力学演化 和金矿 床成矿作用等研究概 况 .尤其是 系统 地总结 了前 人对乌本迪带在 造山作用过程 以及 金矿 成因方面所取得 的认识 ,从而形成 了本文最新 的研究进 展。最后 。本文还将 乌本迪带 的金矿 与我 国胶东及小秦岭地 区的造山型金矿进行 了对 比研究 ,并分析了二者 之间 的异 同点 ,以期为乌本迪 造山带下一 步 基础地质研究及找矿实践提供 一些线索或启示 。
演 化及 超大 陆聚 合 之 间联 系 密 切 ,是 现 代 矿床 学 领 域 的研究 热点 之 一 。当然 ,所 谓 的 “造 山 ”并不 局 限 于板块 构造 机制 建 立 之后 的造 山作用 ,也应 当包 含 前寒 武 纪板块 构 造机制 尚未成熟 时发 生 的一些地 体 拼接 等 过程 (Groves et a1.,1998;Hagemann et a1., 2000;邱 正杰 等 ,2015)。 因此 ,对 乌 本 迪 造 山 带 构 造演 化 历史及 其 内部 矿 床 开 展 研究 ,一 方 面能 够 为 检验 板块 构造 是 否在前 寒武 纪 时期就 已经存 在并 发 挥作 用提 供有 力证 据 ,另 一 方 面 也 可 以极 大 地 促进 我们 对超 大陆 聚合 过 程 所 引 发 的一 系 列 岩浆 、变质 及成 矿事 件 的理解 和认 识 。
造山型金矿(黄金地质专题信息编辑之三)
的地体中 , 矿床以绿片岩相蚀变矿物组合为特征 。 最近 , 人们已经认识到产于亚绿片岩相 、 角闪岩相 甚至麻粒岩相地体中的太古宙造山型金矿床与绿片 岩中的造山型金矿之间 , 具有大量的相同特征 : 构 造背景 、 金属种类 、 元素组合 、 成矿流体性质和来 源 等 (Colvine 等 , 1988 ; Kerrich , 1989a , b ; Ho 等 , 1990b , 1992 ; Groves 等 , 1992 ; Groves , 1993) 。 因此 , 这种构造控制的造山型金矿床的形 成深度已经覆盖了地壳深度范围 , 或 “地壳连续系 统” , 从麻粒岩相 到亚绿片岩相环境 (Groves 等 , 1992 ; Groves , 1993) 。 所有这类金矿床都产在变质 地体中 , 这是众多明显相似的特征中最为突出的 。
2 黄金地质专题信息编辑之三
2005 年
变质火山唱深成地体或沉积地体的构造边界附近 。 3) 在有一个或多个外来地体拼贴增生的造山
带的较长造山时间范围内 , 成矿作用的发生总是特 征性同步或滞后于峰期变质作用 (syn唱 to post唱peak metamorphism) 和构造作用晚期 (late唱tectonic) 。
7) 矿床基本上严格地受控于脆唱韧性变形的转 变 (或过程) , 金沉淀同步于变形作用 。
8) 绿片岩相区域的蚀变矿物共生组合以石英 、 碳酸盐 、 云母 ( ± 钠长石) 、 绿泥石和黄铁矿 ( ± 白钨矿和电气石) 为主 。
9) 具有特征性的元素组合 。 与背景丰度值相 比 , Au , Ag ( ± As , Sb , Te , W , Mo , Bi , B ) 强 富集 , Cu , Pb , Zn , Hg 和 Tl 弱富集 ; 在这类矿床 地壳连续模式的低温区域 , As , Sb 和 Hg 的富集程 度增强 。
藏北商旭造山型金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藏北商旭造山型金矿床的发现及意义藏北商旭地区是青藏高原北缘的一个重要金矿区,这里被誉为中国大陆金属矿产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藏北商旭造山型金矿床的发现及其所带来的意义不仅在于金矿的丰富资源,更在于研究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藏北商旭地区地处于昆仑造山带和祁连山造山带交汇的带状地带,形成了本地区的独特地质背景。
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北天山地块中部,处于新构造学说下的西昆仑一系列的岩浆-构造活动的交汇部位,形成了一系列的古生代到中生代的地层、变质岩及火山岩带,为形成藏北商旭金矿提供了恶劣的成矿环境。
在该地区进行矿产勘探过程中,不断发现了一些特殊的金矿床类型,如层状、胶状和点状型金矿床,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商旭造山型金矿床。
该类型的金矿床是由成因不同的多个矿体组成,形成以花岗岩为主要基础的巨型多金属矿床。
该矿床的大小和规模都非常庞大,是藏北地区的代表性金矿床之一,对于该区域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旭造山型金矿床的发现除了为该区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探带来了新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是为解释我国西昆仑地区的成矿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此类金矿床在地质构造及演化上具有相对独特的性质,其成矿机制与普通的金属矿床区别明显,这为进一步研究西昆仑地区成矿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和数据。
可以预见,随着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商旭造山型金矿床的意义将会越来越凸显。
这座藏在祁连山腹地的巨型金矿床,必将在未来的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中,发挥着更加不可替代的作用,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资源利用带来更多的贡献。
藏北商旭地区是一个重要的金矿区,其金矿资源丰富。
根据数据对该地区的金矿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这个重要的矿产资源区域。
一、藏北商旭地区金矿储量据统计,该地区的金矿储量为652.27吨,占全国金矿储量的13.6%。
其中,黄金、银、铅、锌等多种金属元素互相交错、复杂分布。
商旭金矿是该地区最主要的金矿之一,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造山型金矿详解
Pb、Zn的含量通常比背景含量略高。
2.1.3热液蚀变
造
矿床显示强的侧向分带(从近矿到远离矿体)。矿物 组合以及这些带的宽度通常随围岩类型和地壳深度不同而
山 变化。最常见的情况是,碳酸盐矿物有铁白云石、白云石
或方解石;硫化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或者毒砂,碱交代
型 作用有绢云母化或钾长石、钠长石化,镁铁质矿物发生了
金 岩为主组成的地体产有绝大多数更年轻的金矿,并且在某
些太古代地体(e-g.Slave Province,Canada)比较重
矿 要。
2.1.2矿床的矿物学特征
这些矿床典型地由含≤3~5%碳酸盐矿物的石英为主的
矿脉系统。黑云母、白云母或铬云母、绿泥石、白钨矿和
电气石也是绿片岩型岩石中金矿脉的常见脉石矿物
强的绿泥石化。角闪石或透辉石出现在更深的地壳层次上,
金 并且此时碳酸盐矿物变得较少。在BIF和富Fe的围岩中,
硫化作用极发育。在绿片岩相岩石中的围岩蚀变包括
矿 CO2、S、K、H2O、SiO2、±Na和LILE的带入。
2.1.4成矿流体
矿床是由低盐度、近中性H2O—CO2±CH4流体形成的, 金在其中呈还原硫的络合物形式迁移。与该类矿床有
间。第二个目的是在目前术语不统一和认识到这类矿床可
矿 能形成于以前认为的更大的深度和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
简要论述它们更重要的识别特征。这里“orogenic”这个术
语被引用并论证作为“mesothermal”这个术语的替代者,
并进一步建议epizonal ,mesozonal, hypozonal这些术语作
山 指同造山的 、沉积岩中的、中温热掖的和太古代脉状金
矿等。这反映了过去的十年间矿床学文献中这类术语的
石英脉型金矿床:概念-背景-特征与成因
二里河矿区
孔棺 金铜沟 凉水湾 西坝北侧岩枝
闪长玢岩脉 LA-ICP-MS
英云闪长岩脉
SHRIMP
花岗闪长斑岩脉 LA-ICP-MS
花岗闪长斑岩脉
花岗斑岩脉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凤太矿集区岩体
古迹岩株 东塘子矿区
大沟 花红树坪岩体
西坝岩体
黑云母花岗岩 花岗斑岩脉
闪长岩脉 花岗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石英闪长质包体
造山型金矿 → 造山型特点金矿+花岗质岩石有关的
热液型金矿
一、造山型金矿床与造山旋回
发育在变质地体或造山带中,受构造 控制的后生脉型金矿,它们在时间和空间 上与增生构造有关。从全球范围来看,大 型造山型金成矿省主要出现在各地区主要 增生造山作用过程中,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的特殊之处在于外来地体之间、或外来地 体与先存大陆边缘之间的压扭增生(或斜 向增生)作用。
apart locations
along the
Trans-extensional
fractures at ages
of 120-110 Ma
following
the
trans-
compressional
fractures at ages
of 160 – 135 Ma
西非加纳
晚太古代晚期(27-25亿年)主要造山型金矿床
西澳伊尔冈金矿床
早元古代晚期(21-18亿年)主要造山型金矿床
中亚金矿床
显生宙主要造山型金矿床
古生代造 山型金矿
中生代造 山型金矿
中新生代主要造山型金矿床分布图
世界上储量大于100吨的金矿床
after R. Foster (2002)
坦桑尼亚Nzega绿岩带Golden Pride金矿床研究进展
火山岩。金矿化赋存于条带状铁建造或长英质凝灰
岩 中 。变 质 作用 一 般仅 达 绿 片岩 相 , 许 多组 构 得 以 保 留 。绿 岩带 呈透 镜状 分布并 且被 后期 花 岗岩类岩 石包 围 , 构成典 型的花 岗 一绿岩地体 。 卡 维 龙迪 超 群不 整 合覆 盖于 尼安 兹 超群 之 上 ,
1概 述
坦 桑 尼亚 金 矿 资源 丰 富 , 金 是坦 桑 尼 亚 的 主要 矿 产 品 。过去 十 年金 产 量增 长 迅速 , 1 9 9 6 年 金产 量 仅为 3 l 8 k g , 1 9 9 9 年4 . 8吨 , 2 0 0 5 年 最 高 已 经 达 到 5 2 . 3 吨, 2 0 0 7 年产 量 为 4 0 . 1 吨, 2 0 0 8 年产 量 为 3 5 . 5 吨, 2 0 1 0 年产 量 为 3 5 . 6吨 , 2 0 1 1 年产 量 为 4 0 . 4 吨。
建设 , 是坦 桑尼 亚第 一个 现代 化金 矿 , 设 计年 产黄 金
1 8 0 0 0 0 盎司, 是一个 露天开采 的矿 山 , 经过 1 2 个 月的
太古 宙绿 岩带 是 由以镁铁 质火 山岩 为主 的变火 山 一沉积 岩 系组成 , 呈带 状 到不规则 状 的 向形 构造 , 分 布在 花 岗岩类 或 片麻 岩 内 , 可 能属 于火 山 一沉积 盆地 的残 留体 b 。绿岩 带 型金 矿床 是指 产在 绿 岩带 地 质构造 背 景下 , 在 绿 岩带形 成 、 发 展 和改 造 的演化 过程 中 , 不 同阶段形成 的一系列金矿床 的总称 。 坦 桑 尼亚 约 9 0 % 的 黄金 产 自太 古宙 坦桑 尼 亚克 拉通 绿岩 带 中 , 绿 岩带 分布 如 图 1 。维多 利亚 湖南岸 地 区的绿 岩带是 坦桑 尼亚最 大 的金 矿带 , 其 中G o l 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进展
造山型金矿床是指形成于大陆碰撞造山带环境下的金矿床。
在该类型金矿床的研究中,成矿过程研究是关键环节,因为了解成矿过程可帮助科学家们确定探矿方向和资源储量,有助于提高勘探开采的效率。
以下是对该类型金矿床成矿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的简要概述:
1. 研究进展:
造山型金矿床发生在地球的构造复杂和破坏剧烈的区域。
在早期的研究中,人们主要研究了该类型金矿床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认为其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深层熔融和岩石圈构造活动所形成。
但是,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变,人们开始探索更多影响造山型金矿床形成的因素。
2. 成矿过程:
在造山运动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构造断裂和岩浆活动。
这些构造断裂的存在,使得金矿床的形成随机性较大,通常在断层带或复合断层带上形成。
岩浆也被认为在金矿床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可以破坏岩石结构,使矿体得以迅速形成,而且还能够输送熔融金属或单质金到地表,形成金矿床。
在该类型金矿床研究中,成矿流体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研究领域。
成矿流体通常是高温高压下的热液,它们会在地壳深部溶解金属元素,然后随着地壳构造活动的改变而逐渐移动,最终冷却凝结形成成矿矿体。
环境变化、成矿物质成分以及流体运移都
可能影响金矿床的成矿过程。
3. 研究前景: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开始集中研究最近几十年内发现的新型金矿床,以期能够发现更多新的成矿机理。
此外,人们也将越来越重视多元素分析、地球化学对成矿过程的影响,以及不同地质时期金矿床取向的不同等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良,预计将会有更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从中产生,并最终推进勘探开采领域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造山型金矿床的成矿机理,许多科学家们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
在这些研究中,收集的各种数据都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类型金矿床的机理和特征的机会。
以下是列举出的相关数据和分析:
1. 成矿流体
成矿流体是形成造山型金矿床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是使下列成分形成金矿矿床的原料:金、银、铜等。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测量流体成分中的自由离子金含量、气体组成、水/矿物比例、盐度等参数,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流体分析。
这些数据分析表明,成矿流体通常为高温酸性热液,富含硫酸根、卤素和若干其他挥发成分,其中金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2. 天然金矿物
自然金矿物是造山型金矿床中的主要矿物成分,研究人员通过
对金矿床中天然金矿物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了关于成矿流体和成矿过程的进一步结论。
对天然金矿物进行的X射
线探测、扫描微成像等分析表明,自然金矿物以晶体粒度不等的砂质粒子、细粒子、颗粒状物质、毛细结构以及破碎晶体等形态存在;此外,这些矿物还包含有众多的杂质元素,如铜、铁、硫等。
3. 岩石构造
岩石构造是制约金矿床发育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通过对金矿床中岩石成分和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研究岩石构造对金矿床形成和演化的影响。
例如,科学家们认为,造山型金矿床形成的过程中,构造干扰和岩浆侵入会使早期沉积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并在其中产生一些笔状脉,这些脉中常常富含金、银等金属元素。
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造山型金矿床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
科学家们需要在这些关键数据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以便进一步发现新的成矿机理并提高勘探开采的效率。
公司X是一家拥有领先技术的高
科技企业,其业务涵盖电力设备、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然而在2020年初,COVID-19疫情爆发,该公司在遭受疫情冲击的同时,也遭遇到了一系列的管理和业务问题,业绩和市值持续下滑。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X开始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从战略、管理、市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改进。
下面将结合该公司
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公司X在战略方面进行了调整,成立了一项创新基金,增加对新兴业务的投资,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加剧了对研发和技术革新的投入。
同时,公司也在组织上对部门进行优化和调整,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加强与供应链、客户、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为未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管理方面,公司X建立了优秀员工人才库,通过灵
活的人员调配和技能共享,实现了跨部门的知识共享。
同时,公司还通过赋权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效率。
最后,在市场方面,公司X加强了对市场的了解和分析,针
对市场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推出适应市场的产品和方案,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竞争力。
总的来说,公司X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分析和
反思,并及时调整战略,加强管理,改进市场营销,全方面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
这些调整和措施使公司成功渡过了难关并逐渐走出了谷底。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当企业面临困境时,需要认真分析和反思问题,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最终才能持续取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