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湾微细浸染型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云南大坪金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或侧 现呈 雁 行状 。侧 现 脉 与 中轴 线 夹 角 很 小 , 般 一
首尾 无重 叠 现 象 。尖 灭 再 现 脉 间 的距 离 ( 脉段 ) 无
一
般 小 于 5m, 数 可 达 1 2 单 脉长 度 一 般 少 0~ 0 m。
向 N 倾 角较 陡 , 下 泥 盆 统 地 层 与 闪长 岩 体 的分 E, 是
包体 金和 粒 间金 。黄 铁矿 和石 英是 自然 金 的主要 载
桃 家寨 闪长 岩体 呈北 西 向分 布 于三 家河 断 裂和
小寨 一金平 断 裂 之 间 , 东 、 两 侧 地 层 呈 断层 接 与 西
触, 是矿 区出露 的主要 岩 浆岩 , 是矿 区主要 的赋 矿 也
围岩 。闪长 岩体 长 约 1 m, 4— m, 矿 区 出 7k 宽 5k 在 露 面积 约 7 m , 6 k 主要 由闪 长 岩 组 成 , 侵 入 有 煌 并 斑 岩脉 。 闪长岩 原 生 色 为 暗绿 色 , 要 矿 物 为 斜 长 主 石 ( 占 4 % ) 角 闪 石 ( 占 3 % 一 0 ) 百 英 约 0 、 约 0 4% 和 ( 0 ) 次要 矿 物 有 黑 云 母 、 性 长 石 、 石 、 灰 1% , 碱 榍 磷 石 和锆石 , 学 成 分 上 属钙 碱 性 岩 系列 。闪 长 岩 体 化
坪金 多金 属矿床 已突破超 大型矿 床 的规模并 具有 向 特 大型金 矿床发 展 的潜力 。
1 矿 区地 层 简 介
云南大 坪金 多金属 矿床产 出于 哀牢 山矿集 区南
部金坪 块体 构造 一成矿单 元 内 。矿 区主体 被桃 家寨 闪长岩体 占据 。周 围零星 出露 奥 陶系 、 留系 、 志 泥盆
和手段 的地 质勘查 工 作 , 明 该矿 区多个 矿段 累计 探 金 资源 量 ( 3 3 3 5 5 g 不含 几乎 与此 等 量 3 2+ 3 ) 55 5k ( 的 民 采 金 )、 资 源 量 1 9 5 0 g、 资 源 量 铜 20 0 8 k 铅 5 4 0 g 银 资源量 5 2 g 但 就金 而 言 , 30 20 0k 、 59 4 k ; 大
流体包裹体盐度低温拉曼光谱测定方法研究

2014年12月December2014岩 矿 测 试ROCKANDMINERALANALYSISVol.33,No.6813~821收稿日期:2014-01-16;修回日期:2014-10-11;接受日期:2014-11-15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引进现代分析测试设备配套方法研究(激光拉曼光谱现代微区分析技术及其在地质中的应用”(1212010816024),“北山地区斑岩型铜矿特征矿物测试技术研究”(12120113014500)作者简介:王志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拉曼光谱分析和流体包裹体研究。
E mail:601125W555@163.com。
文章编号:02545357(2014)06081309DOI:10.15898/j.cnki.11-2131/td.2014.06.009流体包裹体盐度低温拉曼光谱测定方法研究王志海,叶美芳,董 会,赵慧博,王 轶(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54)摘要:氯盐溶液作为流体包裹体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盐水化合物,是测定包裹体盐水溶液含盐度的主要溶质,但由于其强离子键化合物的分子特性在常温、常压下没有拉曼效应,拉曼光谱测试无法获取氯盐的有效特征信息,使得利用激光拉曼光谱研究流体包裹体分子组分及含盐度的方法存在严重缺陷。
本文联合利用激光拉曼光谱探针和冷热台,原位采集了不同盐度的NaCl-H2O和CaCl2-H2O标准盐水溶液在低温下(-185℃)形成的冰、NaCl水合物和CaCl2水合物的拉曼光谱,分析了不同盐度标准盐水溶液形成的水合物拉曼特征峰的变化规律,尝试建立流体包裹体盐度低温拉曼光谱测定方法。
分析表明,NaCl水合物约3425cm-1拉曼特征峰与冰约3120cm-1拉曼特征峰峰面积比值和配制的NaCl-H2O标准溶液盐度呈良好的正相关(r2=0.9995),CaCl2水合物约3431cm-1拉曼特征峰与冰约3120cm-1拉曼特征峰峰面积比值也和配制的CaCl2-H2O标准溶液盐度呈较好的正相关(r2=0.9458)。
各类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各类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1.造山型—变质热液成矿系统包裹体主要为3中类型:(1)富CO2包裹体,(2)含CO2水溶液包裹体和(3)水溶液包裹体。
其中(1)富CO2包裹体包括纯CO2包裹体和CO2体积在50%以上的CO2-H2O包裹体,后者可有两相(LCo2+LH2O)或三相(所谓的双眼皮);(2)含CO2包裹体:CO2含量小于30%的包裹体,可有两相和三相,见于成矿早阶段和中阶段,晚阶段不发育;(3)水溶液包裹体:即单相或两相的水溶液,多称为NaCl-H2O包裹体。
温度200-500℃,盐度通常低于10%。
低盐度富CO2的流体包裹体是造山型矿床或变质热液矿床区别于其他类型矿床的重要标志。
2.浆控高温热液型—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夕卡岩型和铁氧化物型(IOCG型)。
包裹体类型:(1)CO2-H2O型包裹体,两相或三相,温度大于300℃。
(2)水溶液包裹体,成矿晚阶段普遍发育,均一温度基本低于250°。
(3)含多类子晶包裹体(4)含盐类子晶包裹体,盐类子矿物多为钠盐,流体相可为富/含CO2,但多为水溶液,均一温度250-500,盐度23%-50%,含子晶的富/含CO2包裹体为浆控高温热液型矿床所特有。
3.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火山岩容矿的改造热液成矿系统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偶尔可见含子晶的水溶液包裹体,缺乏H2O-CO2包裹体。
水溶液包裹体温度100-280,盐度低于10%4.微细粒浸染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成矿系统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即卡林型和类卡林型金矿床。
已发现的包裹体类型(1)水溶液包裹体,为富气相,富液相和纯液相的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一般低于250,盐度一般小于10%。
(2)石油包裹体,均一温度一般不超过250。
(3)富/含CO2包裹体。
盐度低于8%,温度在200以上,最高达350或更高,捕获压力达200MPa或更高。
发育此类包裹体的一般视为卡林型和造山型的过渡类型。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地质应用及展望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地质应用及展望一、本文概述流体包裹体,作为地球内部流体活动的重要记录者,一直以来都是地质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它们以微小包裹体的形式被固定在矿物晶体中,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地球内部流体性质、活动历史以及成矿作用的关键信息。
本文旨在综述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形成机制、分析方法以及地质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梳理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流体系统的运作机制,为资源勘探、环境评价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流体包裹体的形成与演化流体包裹体,作为地质作用中重要的记录者,其形成与演化过程对于理解地壳内流体活动、物质迁移以及成矿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包裹体的形成通常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活动等地质过程密切相关。
在岩浆活动中,随着岩浆冷却和结晶,其中的挥发分和溶解物被捕获在矿物晶格中,形成原生包裹体。
而在变质作用中,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原有岩石中的矿物发生重结晶,其中的流体被包裹在新的矿物中,形成次生包裹体。
包裹体的演化过程则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随着地质环境的变化,包裹体中的流体可能发生相变、溶解-沉淀、氧化还原等反应,导致其成分、形态、大小等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记录了地质历史中的流体活动信息,也为研究地壳内流体性质、运移路径和成矿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微区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流体包裹体进行更加精细的研究成为可能。
例如,通过激光拉曼光谱、电子探针等手段,可以对包裹体中的流体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而通过显微测温、压力计算等方法,则可以揭示包裹体的形成温度和压力条件。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深入研究流体包裹体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工具。
未来,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我们对流体包裹体的认识将更加深入。
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结合地质背景分析,有望揭示更多关于地壳内流体活动、物质迁移和成矿作用的细节信息。
浅析卡林型金矿床的构造和矿床特征

浅析卡林型金矿床的构造和矿床特征作者:李清杨李海平来源:《城市地理》2017年第09期摘要:卡林型金矿床具有分布局限、成矿集中的特点,形成许多超大型矿床。
金矿床成矿域发育一套大面积分布的巨厚的古一中生代冒地槽建造,同成矿期的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强烈,有利于形成各种地热体系和流体活动。
本文认为卡林型金矿是金矿床的一种重要类型,是一种浸柒、微粒或超微粒、中低温的热液矿床。
壳幔的不均衡和地壳物质运动促进元素再分配,使成矿物质多次富集。
沉积喷流和深大断裂等特定的地质构造活动,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与之相应的岩浆活动为成矿作用提供了主要热源,多种金矿的有利成矿因素共同促成卡林型金矿的形成。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成矿机制卡林型金矿的成矿区域,大部分在不同性质的地质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或者板块过度区域。
而且在板块边缘很脆弱的地带,发育在裂缝地带或者峡谷盆地,出现在一些造山带沉积特点区域具有明显地区特征。
所以,对于地质构造环境的变化,对于探索卡林型金矿的成因具有指导意义。
以下就卡林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进行分析。
一、卡林型金矿床主要的地质特征1、成矿时代。
卡林型金矿得名于美国卡林镇,卡林镇位于在美国内华达州,在这个镇上人们首次发现了这种微细侵染型金矿床,于是就命名为卡林型金矿。
这种类型金矿的容矿岩主要是碳酸盐岩,还有一些硅质岩和粉砂岩也较发育。
所以,把这类卡林型金矿床归纳为来自于沉积岩石中的浸染型金矿床,又简称“微细浸染型金矿”。
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时间较宽泛,其中有的金矿床的形成时间可以追溯到古生代,例如位于北美洲盆地的金矿床,也有这些金矿床形成的时间较短,这些金矿床的围岩主要是火成岩。
卡林型金矿石主要含有有机质和碳等物质,根据研究统计,位于我国的卡林型金矿石含有的岩石主要是砂纸岩和碳酸盐岩。
2、矿石特征。
矿体一般呈现不规则的似层状、透镜,这类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楚,矿体亦有脉状、条带状。
金和成矿的热液构成与赤铁矿和毒砂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并且通过次显微金的状态存在。
桂西北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研究

2 区域地质背景
桂西北金矿区属华南准地台与扬子准地台接合
部位旁侧的右江再生地槽 , 桂西 凹陷的西林一百色 断褶带。右江再生地槽从早泥盆世中晚期开始发生 裂陷, 直到早、 中三叠世成形 。区内三叠系地层广泛
发育 , 以中细粒碎屑沉积岩为主, 局部夹凝灰岩、 泥 质岩。含金 地层 除中三叠 统外, 下泥盆统 、 下二叠 统 、 三叠统 及寒 武 系地 层 中均 有 发 现 。据 有 色矿 下
黄铁矿、 毒砂等金属矿物沿节理或裂隙分布。 金多呈 自 然金产 出, 以显微、 次显微状赋存 , 成 色 变 化 范 围 大 (5% 69 0~94 0 , 均 90 c~ 6% ) 平 0%
S r lN . 2 e i o 51 a De e e . 0 c mb r 2 1 1
现
代
矿
业
M0 RN NI DE MI NG
总 第 52期 1 21年 1 0 1 2月 第 l 2期
桂 西 北地 区微 细粒 浸染 型金 矿地 质 特征 和 流体 包裹 体研 究
张 敏 庞保 成 吴荣 华 。 李 文龙
矿层位和矿体产状各有不同 , 但其矿化蚀变特征基 本一致 。与美 国卡林 型金 矿相 比, 国的金 矿雄 我
5 0
张
敏
庞 保成 等 : 西北地 区微 细粒 浸 染型金 矿 地质特 征 和流体 包裹体 研 究 2 1 年 1 桂 01 2月第 1 2期 ( ) 液期 。热 液期 是 矿 床 形 成 的主 要 时 期 , 1热 各种 成 因的热液从 矿 源层 中溶解 萃取 了大量成 矿 物 质 , 成含 矿热 液 。含 矿热 液沿 断裂 向上迁移 , 构 当含
铊──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指示元素

铊──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指示元素
潘家永;张宝贵
【期刊名称】《矿物学报》
【年(卷),期】1997(17)1
【摘要】本文对桂西北几个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研究表明:Tl在矿石中富集,K/Tl、Ba/Tl比值,在矿石中明显低于围岩,Tl含量、K/Tl、Ba/Tl比值离差小,变
化稳定,利用他们作为指示元素及特征比值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是一条可行途径。
【总页数】5页(P45-49)
【关键词】铊;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指示元素;找矿
【作者】潘家永;张宝贵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0.8
【相关文献】
1.金铊共生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广西横县南乡金矿 [J], 张湖
2.黔西南,桂北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砷,锑,汞,铊元素及矿物组合特征 [J], 钱汉东;陈武
3.硒──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中的一个重要指示元素 [J], 刘家军;郑明华
4.贵州丫他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的赋存形式与矿床成因的研究 [J], 朱笑青;王中刚;陈福
5.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与分散元素铊的共生关系 [J], 潘家永;张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木里耳泽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

believed
that the
source
material
near-surface layer,the mainly ore.forming mixed underground hydrothermal and
the
Erze
gold
deposit
is the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It’S
oxidized Ore is mainly the honeycombed gold’S
structure.The
gold mainly
saves
by the micro
form
or
secondary micro gold’S
form
in the yellow iron Ore and in the decency
the
gold,but the especially
hi曲values
of Mo
and Cu
arc
consistent with
Ag.According to
deposit
the mineralization and the mineral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the process preliminary division is
过程初步划分为两个成矿期和四个成矿阶段:①原生成矿期,即菱铁矿阶段和石 英一硫化物一金阶段;②次生氧化成矿期,即褐铁矿阶段和金一石英一碳酸盐阶 段。 矿区内金的矿化富集规律为:①矿区内金的品位有从南东部向北西部逐渐增 高的趋势,;②矿体边部金品位较高,中心部位较低:③金多富集于矿体的上部和 下部接触带,主要富集于矿体上部。认为成矿流体应是从矿区南东部向北西部沿 主要的导矿通道一破碎带一由下向上部低压区(裂隙)扩散,低压区是矿化富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大湾微细浸染型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通过对大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石英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发现,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于160℃~380℃之间,主要集中于260℃~280℃,成矿流体的盐度w(NaCl)分布于5.80~12.85wt%;成矿流体密度分布于0.84~0.92g/cm3;成矿压力分布于140~270MPa之间,平均222MPa;由压力与深度的关系估算出成矿深度为0.6~1.0km,平均0.8km。
通过流体包裹体的气、液相成分分析得出成矿流体来源可能主要为大气降水,并且有变质热液的参与。
标签:大湾;微细浸染;流体包裹体
引言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我国主要金矿床类型之一,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良好的成矿远景和重要的经济价值[1]。
云南大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位于滇、黔、桂“金三角”构造带,是滇东南金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2]。
但是本矿床以往地质工作投入较少,尤其缺乏成矿流体性质方面的研究。
本次对大湾金矿床进行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并探讨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及形成机制。
1 地质概况
云南大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位于广南-富宁成矿带(图1)内,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接合部位[3]。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奥陶系、泥盆系、二叠系、三叠系等地层。
区内构造主要由压性断裂和东西向褶曲构成。
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以NWW向构造为主导,总体可分为海西—印支期和印支期—燕山期两期。
区内矿体主要呈透镜状分布于泥盆系下统坡脚组中段黑色含炭质泥岩夹基性火山岩透镜体以及印支期的辉绿岩中,共圈定17个矿体,进行了资源量估算的有9个,其中主矿体2个。
1.元古界-震旦系(Pt-Z);
2.古生界(Pz);
3.花岗岩岩体;
4.偏碱性超基性侵入岩;
5.石英斑岩;
6.花岗斑岩;
7.花岗岩体代号;
8.金矿区(床);
9.隐伏深断裂;10.研究区位置。
图1 滇黔桂地区地质略图(据杨科佑等,1992)
2 流体包裹体特征
2.1 流体包裹体类型
大湾金矿流体包裹体主要出现在石英脉中,以原生包裹体为主,根据流体包裹体化学成分及室温下的状态,将区内包裹体分为三类:
L型:液体包裹体(图2-a、b),室温下为两相(L■+V■)包裹体,加热后
均一为液相。
形态主要为椭圆形、近圆形和不规则多边形,包裹体大小约为5-30μm,气液比小于50%,主要分布于5%~20%。
这类包裹体在区内石英矿物中出现最多,是石英脉中的主要包裹体类型。
V型:气体包裹体(图2-c),室温下为两相(L■+V■)包裹体,加热后均一为液相。
形态主要为椭圆状,近椭圆状和不规则状,包裹体大小约为7~20μm,气液比大于50%,主要分布于50%~60%。
L■型:含CO2包裹体(图2-d),室温下为三相包裹体,由液态CO2,气态CO2和水组成,加热后均一为液相。
包裹体形态主要有近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状,包裹体大小约为10-20μm。
2.2 成矿的物理化学特征
2.2.1 成矿温度
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可近似代表矿床的成矿温度,利用包裹体测温,可以确定矿床的形成温度。
本次测定了石英矿物中不同类型共31个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测试结果见表1。
将取得的均一温度做出均一温度直方图。
从均一温度分布直方图(图3)可以看出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60℃~380℃之间,众值为260~280℃,表明大湾金矿的成矿温度属于中低温范畴。
图3 大湾金矿包裹体均一温度直方图
2.2.2 成矿流体的盐度与密度特征
从包裹体的成分分析可以看出,成矿流体的性质可近似看成NaCl-H2O体系,根据冷冻法测定的冰点温度范围,利用Hall等(1988)的盐度计算公式[4]:
W=0.00+1.78 Tm(ice)+0.0442 Tm(ice)2+0.000557Tm(ice)3
(W为成矿热液的盐度,Tm(ice)为冰点温度)求得包裹体的盐度。
根据均一温度和盐度,利用刘斌等[5](1987)的经验公式ρ=a+bTh+cTh2(a、b、c 均为无量纲参数),求得包裹体的流体密度。
计算结果表明大湾金矿床包裹体的盐度介于5.80~12.85wt%,包裹体密度介于0.84~0.92g/cm3。
总体来说,大湾金矿的成矿流体盐度较低,成矿流体的密度较低。
2.2.3 成矿压力及成矿深度
根据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流体盐度利用绍洁连(1990)计算流体压力的经验公式P=P0Th/T0(其中P0=219+26.20W,T0=374+9.20W,W为盐度)计算出成矿流体所处的压力值,利用压力与深度的关系的通式P=Hρg,取大陆平均岩
石密度2.7g/cm3,g=0.0981为重力加速度,计算出成矿深度。
计算结果表明,大湾金矿的成矿压力处于140~270MPa之间,平均222MPa。
利用压力与深度的关系的通式P=Hρg,取大陆平均岩石密度2.7g/cm3,g为重力加速度0.0981,计算出成矿深度处于0.6~1.0km之间平均0.8km,属于(中)浅层成矿类型。
表1 云南大湾金矿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表
2.3 流体包裹体化学成分
流体包裹体化学成分可以近似代表成矿流体的原始物质组分,为研究成矿流体性质、不同矿化阶段流体的演化规律、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机制提供依据。
本次测取了石英矿物中5个包裹体的化学成分,表2为石英中包裹体的气、液相成分测定结果及部分离子特征摩尔比值。
测试单位:核工业地质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分析结果表明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其次为CO2、H2、N2、CH4;液相成分中阴离子以Cl-为主(2.24~17.5μg/g),F-含量较低(0.132~0.369),阳离子以Ca2+、Na+、K+为主,其次为Al3+、Mg2+,总体上大湾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NaCl-H2O体系。
一般认为深部流体含有较高的F-、Cl-,且Cl-/F-较低,而大气降水Cl-/F-较高(卢焕章,2004)。
区内流体Cl-/F-值分布于9.08~32.41,说明大湾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利用本次测量的5件包裹体成分样品,投影在张国林等(1999)提供的包裹体成分关系图(图4)上[6],结果显示包裹体大部分具有大气降水包裹体的性质,少量包裹体体现出了变质热液的特征。
A-大气降水;B-变质热液;C-岩浆热液
图4 大湾金矿包裹体成分关系图(据张国林等,1999)
3 结束语
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大湾金矿床成矿温度介于160℃~380℃之间,主要集中于260℃~280℃,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盐度w(NaCl)分布于5.80~12.85wt%,属于低盐度范围;成矿流体的密度介于0.84~0.92g/cm3;成矿压力为140~270MPa,平均222MPa;成矿深度处于0.6~1.0km之间,平均0.8km,属于(中)浅层成矿类型。
大湾金矿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其次为CO2、H2、N2、CH4等;液相成分中阴离子以Cl-为主,F-含量较低,阳离子以Ca2+、Na+、K+为主,其次为Al3+、Mg2+。
流体的成分特征显示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包含少量变质热液。
参考文献
[1]贾大成,胡瑞忠,冯本智.微细浸染型金矿及其成矿作用[J].吉林地质,2002,21(3):1-5.
[2]刘效广.云南省广南-富宁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J].新疆有色金属,2011,34(zl):63-67.
[3]李志昌.大湾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作用及找矿标志[J].四川地质学报,2012,32(3):291-294.
[4]Hall D L,Sterner S M,Bodnar R J.Freezing point depression of NaCl-KCl-H20 solutions. Economical Geology,1988,83:197-202.
[5]刘斌,段光贤.NaCl-H20溶液包裹体的密度式和等容式及其应用[J].矿物学报,1987,7(4):345-352.
[6]张国林,姚金炎,谷湘平.中国主要类型锑矿床矿物包裹体地质地球化学[J].地质与勘探,1999,35(6):5-8.
作者简介:穆小虎(1989-),男,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