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嫦娥》教学设计
古诗《嫦娥》公开课教案
古诗《嫦娥》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古诗《嫦娥》产生兴趣。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探究欲望。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作者李商隐以及他的创作背景。
通过图片或多媒体展示古代月亮的文化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1.3 教学活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月亮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简要介绍李商隐及其作品《嫦娥》。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嫦娥》的字面意义。
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嫦娥》诗歌的内容。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第三章:诗歌欣赏3.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2 教学内容:分析《嫦娥》诗歌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艺术特色的认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创作练习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2 教学内容:分析《嫦娥》诗歌的结构和形式。
指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小诗,以月亮为题材。
4.3 教学活动:教师示范创作一首小诗,展示创作过程和技巧。
学生进行小诗创作练习,教师提供个别指导和反馈。
第五章: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古诗《嫦娥》的理解和欣赏。
明确作业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收获。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嫦娥》的读后感或创作一首以月亮为题材的诗歌。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重点。
宣布作业要求和截止日期,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第六章:课后拓展6.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深入探究能力。
《嫦娥》教学设计2[修改版]
第一篇:《嫦娥》教学设计2小学三年级下册《嫦娥》教学设计执教者:新塘镇大敦小学张敏茹一、教材分析:本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9课《古诗两首》的其中一首,这个单元主题就是神话故事,本文也是与美丽的神话有关的。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
对《嫦娥》的意思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下期,学生已经学了较多古诗,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随着年级的增加,学习古诗的方法还需要不断更新增加。
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较高,学生可以自主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烛”“晓”两个生字,会写“屏”“烛”“晓”“偷”四个字。
2、初步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通过背诵《嫦娥》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时能自主揣摩,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感受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化,从中受到陶冶。
2、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初步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通过背诵《嫦娥》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
五、教学准备课前故事、多媒体课件六、教具:生字卡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新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
这幅图上画的是谁?你知道有关她的故事吗?谁愿意说说?(多媒体出示嫦娥图)生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2.故事中的嫦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温柔善良美丽)3. 美丽的神话故事总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所以千古流传,家喻户晓。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嫦娥》教学设计
《嫦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烛、晓”两个生字,会写“屏、烛、晓、偷”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想象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谁来说一说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那你觉得故事的主人公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温柔善良美丽)师: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
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
(板题、读题)二、走进诗人(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三、走进古诗1、学习生字(1)认识生字(2)书写生字(3)朗读古诗2、理解古诗含义(1)生活环境1)现在我们来读读诗中是怎样描写嫦娥的吧!请你再读古诗,看看嫦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预设:找出屏风、烛影、长河、沉星。
引导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找出前两句。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嫦娥生活地方是什么样的吗?解释前两句。
晓星:黎明的星星沉:落下,消失。
室内,用云母做的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晨星就要消失了。
3)嫦娥生活的地方给你的感受是什么?预设:幽暗——寂寞、孤独。
师:在这么大的宫殿里(广寒宫)只有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陪伴,如果是你,你会感受到什么?4)你能带着这种(孤独、寂寞、苦闷)的心情读一读吗?师:请大家试着自己读一读。
后指名读。
齐读。
5)(过渡)师:是呀,嫦娥每天只能和屏风烛影作伴,看见的只有天河沉星,听她诉说苦闷的也许只有那只小白兔了。
她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呢?(2)偷吃灵药1)生:因为她偷吃了灵药。
2)师:诗中哪里告诉了你?嫦娥偷吃灵药后,有什么感受?(后悔)3)师:她为什么会后悔呢?老师就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
生:因为她不能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天天一个人,心情很孤独、寂寞。
师:是呀!《嫦娥奔月》的故事告诉了你。
谢谢你哟!师:让我们带着我们体会到的情感来读诗句。
2024年古诗《嫦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4年古诗《嫦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嫦娥》这首诗的背景及意义。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从诗歌中汲取营养。
4.培养学生的朗读、默写、鉴赏、表达等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文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感悟诗歌的意蕴。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诗歌背景资料3.课堂讨论话题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简要介绍《嫦娥》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诗歌的意境。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2.分析诗歌的意象,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
(四)课堂讨论1.讨论诗人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2.讨论诗歌中的“嫦娥”象征意义。
(五)课后作业1.默写诗歌。
2.写一篇关于《嫦娥》的读后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2.分析诗人如何运用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讨论诗歌中的“嫦娥”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
2.讨论诗歌对现代人的启示。
(四)诗歌鉴赏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鉴赏心得。
(五)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诗歌,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诗歌。
2.搜集李商隐的其他诗歌,进行鉴赏。
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诗歌的解读更加丰富。
3.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
4.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嫦娥》教案7篇
《嫦娥》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应急预案、自我鉴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emergency plans, self-evalu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嫦娥》教案7篇认真写好教案可以提高我们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掌控,使教学更加有序和高效,优秀教案的制定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嫦娥》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嫦娥教学设计(精选3篇)
嫦娥教学设计(精选3篇)嫦娥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嫦娥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嫦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烛”“晓”两个生字,会写“屏”“烛”“晓”“偷”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神话故事。
你们可要仔细听哟,待会儿老师有问题呢?(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课件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
边播放《月光曲》或《月夜》)相传,后羿是一位射箭的能手,常常帮助人们,做好事。
王母奖赏了他一颗仙丹,他的徒弟逢蒙心术不正,想抢仙丹,嫦娥情急之下,就吃了仙丹,成了仙。
后羿非常伤心,在香案上,摆放嫦娥喜欢吃的东西,供奉。
师:谁来说一说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那你觉得故事的主人公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温柔善良美丽)师:老师今天把这位温柔,善良,美丽的神仙姐姐请到了我们课堂,让我们一起去与她问声好吧!师: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
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
(板题、读题)二、走进诗人(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代表诗人,才学兼具,却多愁善感。
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诗意境朦胧,情感忧郁感伤。
三、走进古诗1、学习生字(1)认识生字师:现在咱们就随着作者的文字,去了解嫦娥。
请你翻开课本123页,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把古诗能读几遍就读几遍,并想办法扫清字词障碍。
师:看来大家读的都不错,想必早把字词障碍扫清了,那我可要检查检查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指名回答)屏风烛影晓星(2)书写生字重点:晓师:这首诗中有一个字特别要注意,那就是“晓”字。
古诗《嫦娥》公开课教案
古诗《嫦娥》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嫦娥》的兴趣。
1.2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章: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2.1 教师活动:介绍诗人李白及古诗《嫦娥》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2 学生活动:积极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第三章:诗歌解析3.1 教师活动:逐句解析古诗《嫦娥》,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2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四章:诗歌鉴赏4.1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古诗《嫦娥》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2 学生活动:主动发现诗歌的美,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五章:课堂练习5.1 教师活动: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古诗《嫦娥》的理解和记忆。
5.2 学生活动:认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拓展活动6.1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绘画或写作等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的魅力。
6.2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拓展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7.2 学生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第八章:作业布置8.1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关任务。
8.2 学生活动: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章:课后评价9.1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9.2 学生活动:接受评价,积极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十章:课程延伸10.1 教师活动:推荐与古诗《嫦娥》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0.2 学生活动:自愿选择阅读材料,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关知识。
第六章:小组讨论6.1 教师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几个讨论话题,如诗歌中的意象、作者的情感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6.2 学生活动:与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
第七章:创意表达7.1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以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古诗《嫦娥》的理解和感受。
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教案、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以绘画或写作的形式表达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设计相关的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请同学们将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每个抄写5遍,并组词造句,加强对生字词的记忆和理解。
示例:嫦(嫦娥)、娥(嫦娥)、翩(翩翩起舞)、娟(月色娟娟)……
2.朗读与背诵:请同学们课后朗读《嫦娥》课文,并尝试背诵部分段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b.介绍新课《嫦娥》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古代人们对月亮的探索和想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嫦娥》的故事,突出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2.教学内容:
a.讲述《嫦娥》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背景。
1.通过学习《嫦娥》这一神话故事,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2.使学生理解嫦娥因追求永恒美好而付出的代价,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实生活,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从故事中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4.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
a.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字词和关键句子,提高记忆效果。
b.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故事内涵,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最新三年级下册《嫦娥》优质教学设计(精品)
三年级下册《嫦娥》优质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嫦娥》这首古诗情感绵长幽怨,学生在情感上很难跟进,共鸣。
因此,本课目标定位为感受而非感悟,力图借助本诗和嫦娥奔月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丽和神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时能自主揣摩,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感受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化,从中受到陶冶。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领会诗中抒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搜集李商隐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动画、诗词欣赏。
师:同学们,喜欢音乐动画吗?…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熟悉的旋律。
(播放动画《但愿人长久》)师:当优美的旋律响起,老师听到不少同学情不自禁跟着轻轻哼唱起来。
这么美的词,知道是谁写的吗?…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放音乐,课件出示词师:让我们轻轻读一读这首词。
师生配乐读苏轼这首词师:读着这首词,相信你跟老师跟苏轼一样,都被与月亮有关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所吸引着,是什么故事?(《嫦娥奔月》)2.了解《嫦娥奔月》故事。
师:谁知道《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学生说。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把这个故事讲得更清楚些?课件出示故事,指名一个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把故事说完整。
3.揭题。
师:美丽的神话故事总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所以千年流传,家喻户晓。
不仅仅是苏轼,早在他之前,唐朝诗人李商隐也曾借着月亮上的神话作了一首诗《嫦娥》。
二、了解诗作,走进作者。
1.课件出示李商隐图师:对于李商隐,课前同学们已经查阅了一些资料,谁来说一说?学生汇报2.师小结,读诗人简介(课件出示)。
3.师: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一组诗,感受李商隐幽怨绵长的情怀。
出示悲情诗组,师生配乐吟诵。
三、学习《嫦娥》,感受诗意。
1.通读古诗。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嫦娥
《嫦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个生字;2、让学生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培养口语能力;3、背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及作者情感;4、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会运用想象当堂说出一篇小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诗歌意境及李商隐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1、运用录音机,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心境。
2、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反复诵读,体会出诗歌意境及作者情感,当堂会写字,会背诵,会运用想象说出一篇小短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课之前,让“故事大王”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是啊,嫦娥飞入月宫后,每日里思念丈夫,思念乡亲,虽有珍馔佳肴,宫女歌舞,仍不能稍解愁烦,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晚上,她都要走出宫门,眼泪往往地默默无语地遥望下界,寄托无限思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嫦娥的情感,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内心世界。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习生字:学生先带拼音自读,然后去掉拼音读,读通读顺。
2、指名读,进行评价。
3、教师范读,提出诵读要求:(1)把握诗歌节奏;(2)把握低沉孤寂的感情基调。
指名读。
三、再读感知,品味诗意1、结合课文注释、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歌大意。
2、分小组交流,理解诗歌大意。
明确:“渐”暗示时间的推移流失。
“沉”描绘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
各组派出代表,回答诗歌大意,集体评价。
四、熟读感悟,深入意境1、问:“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环境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诗歌中主人公的心情如何?怎样表现出来的?明确:凄凉;尽管这里没有直接对主人公的心理做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凉之情、孤独寂寞之感凸于文面。
2、过渡:凄凉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明月,看到皎洁无暇的明月,我们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
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同学们,你能通过诗句体会到嫦娥的心情吗?那一个字能体现人物的心情?明确:孤独寂寞;嫦娥应悔偷灵药五、品读感味,体会主题一首诗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诗的情感核心,此诗借助环境的渲染,嫦娥的孤寂,可以揣度作者李商隐作此诗的心境是怎样的?明确:孤独寂寞六、齐声背诵。
古诗《嫦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古诗《嫦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有一个美丽的仙女,她的名字叫嫦娥。
嫦娥有一个神奇的能力,她可以在月亮上生活。
嫦娥是怎么得到这个能力的呢?她又是怎样度过她在月亮上的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正文1. 嫦娥的来历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大地烤得焦黄一片。
为了让人们不再受到太阳的炙烤,英勇的神射手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
为了表彰后羿的功绩,天帝赐给他一颗长生不老的仙丹。
后羿的妻子嫦娥却误吞了这颗仙丹,身体变得轻如鸿毛,飞到了月亮上。
从此,嫦娥便成了月宫里的仙女,守护着那颗珍贵的仙丹。
2. 嫦娥的生活在月亮上,嫦娥过着孤独的生活。
她每天都会望着地球上的人们,思念着她的丈夫后羿。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都会抬头仰望天空,欣赏那一轮明亮的圆月,寄托着对家人团圆的美好祝愿。
而嫦娥也会在月宫里举行盛大的舞会,邀请地球上的有情人共同分享这份喜悦。
3. 嫦娥与后羿的故事虽然嫦娥不能留在人间,但她并没有忘记她的丈夫后羿。
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月亮最圆的时候,嫦娥会在月宫里为后羿献上一盘美味的月饼,希望他能品尝到人间的美味。
而后羿也会通过一棵桂树,向月亮上的嫦娥传递自己的思念之情。
4. 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一天,一个名叫吴刚的人来到了月宫,想要拜见嫦娥。
他向嫦娥诉说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希望能够得到她的帮助。
嫦娥看到吴刚的诚恳,决定帮他一把。
她告诉吴刚,只要他每天砍下月宫门前的桂树一枝,就能够获得永生。
吴刚按照嫦娥的要求去做,但是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砍倒那棵顽强的桂树。
吴刚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决定放弃永生的念头,回到人间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5. 结语通过学习古诗《嫦娥》,我们不仅了解了嫦娥的美丽传说,还体会到了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对人间的关爱。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不要贪图虚无的东西。
希望大家都能像后羿和吴刚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地追求美好的人生。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嫦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嫦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嫦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
《嫦娥》一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嫦娥》的背后是一个神话故事,在教学时应做适当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也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准备。
这首诗内涵丰富,字词较深,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朗读感悟,想象体会的方式。
使学生对古诗描述的形象有所感悟,对古诗饱含的情感有所体会,激发起他们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对神话故事的喜爱。
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顺学而导,因此,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为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认识烛、晓两个生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4、激发学生阅读古诗和神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一)今天,老师把一位美丽的仙女请到我们的课堂,看看她是谁。
(出示嫦娥的图片)(二)关于嫦娥,有这么一个传说。
(三)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
(四)嫦娥离开了心爱的丈夫,在月宫里过得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
(五)跟老师写课题。
(提示:女字作为部首时,这一横不能冒出头。
)【设计意图:理解《嫦娥》这首古诗,必须对《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有一定的了解,而故事的引入,又能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一)读准确1、自由朗读古诗,自学生字。
2、认读烛、晓两个生字。
3、认读烛影、晓星、屏风三个词。
4、朗读古诗。
(二)读出节奏1、咱们读诗,讲究的是节奏和韵律,谁来有节奏地读这首诗?2、能听出他的节奏吗?3、师生合作读(老师跟大家一起读怎么样?)【设计意图:有层次的读诗,从读准字音,到读得有节奏,步步深入。
最新三年级下册《嫦娥》教学设计(精品)
三年级下册《嫦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屏、烛、晓、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大意并背诵。
难点: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诗人和嫦娥图片。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问题: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中秋节)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吃月饼,赏月,拜月娘)3.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神话故事!请同学们注意听,待会儿告诉老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4.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二、初读自悟,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听课文朗读,我们也来读一读。
3.你有不会读的字吗?4.出示生字卡片,读好并组词。
a、个人认读b、开火车读c、辨别诗中“应”多音字的读法5.再读古诗,随时纠正学生读音。
三、合作探究,理解古诗1. 诗人介绍2. 出示: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1)齐读。
(2)读了这句诗,有什么问题想问的,或是读懂了什么?(3)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4)“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我们知道了什么?天快亮了(5)天快亮了,诗人睡觉了没有?(6)睡不着会感觉怎么样?很孤单,寂寞。
(7)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一说(8)再读,老师提个醒: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3.出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全班齐读(2)男女分开读,进行比赛。
(3)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吗?(4)读了这句诗,你想到了什么?(5)联系嫦娥奔月的故事,小组讨论,说说嫦娥为什么后悔? 她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6)那你们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7)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心情的理解,再读这句诗。
四、品读古诗,体会情感过渡语:月宫上孤栖无伴的嫦娥,人间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但在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所谓同病相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嫦娥》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嫦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起头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
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嫦娥》这首古诗情感绵长幽怨,它写出了诗人的一种情绪。
诗的前两句表现了嫦娥面对烛影,彻夜不眠的情景。
通过用“深”、“渐落”、“沉”三个词将屏风、烛影、长河、晓星这四样事物串联起来,使我们感受到了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触摸到了诗人孤清凄冷,不堪忍受的寂寞情怀。
诗的后两句借用嫦娥偷吃灵药奔月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寂寞的心情。
本课目标定位为感受而非感悟,力图借助本诗和嫦娥奔月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丽和神奇。
古诗重在读,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具备一下子就能分析诗意的能力。
所以先要让学生知道古诗的节奏。
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而学生只有在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古诗的韵味。
因此,
本课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入情入境,体验和感悟诗情画意。
同时本单元主题是神话和传说,这首诗是以神话故事作为背景,所以要合理引进相关资料,丰富教育资源,课下,更要搜集神话传说故事,为口语交际中的故事会做准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诗歌中“屏、烛、晓、偷”四个生字。
2、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浪漫丰富的想象。
4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激发学习古诗与阅读民间传说和
神话故事的兴趣,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神话故事导入新课。
1、出示嫦娥奔月图片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知道这是谁吗?
生:嫦娥
师:嫦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一位神仙,关于嫦娥还有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呢!是什么?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
(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嫦娥》。
(板书课题,读题。
)
二、初读诗歌,读出一点味道。
1、图片,呈现诗歌。
师:请同学自由读诗歌,注意要反复读,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
指名读字“屏、烛、晓、偷”
师:换一种读法,从文中找到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指导生字
师:“晓”的最后一笔是什么笔画?
出示“晓”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理解“晓星”的意思。
3、初读诗歌
师:字和词都读准确了,那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能不能也读好?指名读
师:古人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往往还会“手舞足蹈”加上动作呢。
(示范:摇头和打拍子)
学生加动作读
教师范读
师:诗歌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停顿才能把词诗读得有板有眼,抑扬顿挫。
三、细读诗歌,感受嫦娥心情。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把老师带到了诗的意境中去了,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听到了那动人的故事。
那么,这幅美丽的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呢?让我们到诗中去找一找吧!
(一)出示前两句。
读前两句,美丽的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
学生汇报:她看到云母屏风、烛影、长河、晓星。
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画,板画屏风、烛影、长河、晓星的同时教师描述景色。
(3)看着黑板上的图画,谁能用语言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4)学生汇报。
教师说画面,学生读诗句。
(5)指导朗读。
师:画美,诗写得更美,下面找同学来读这两句诗,注意用你的声音把大家带到诗的意境中去。
指名读、齐读、范读
(二)出示后两句。
1、师:室内这么华丽,景物这么美丽,一夜不眠的嫦娥在想什么呢?
指名说,并读读,读出她的心情。
(后悔)
2、师:请大家想象如果嫦娥没有偷灵药,她在人间会做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师:人间的生活多么温馨、美好啊!那么,她现在生活的怎么样?
学生回答:孤独、冷清、寂寞等。
4、指名读诗。
悄悄地将“夜夜心”换成“此夜心”。
师:同学们发现了,老师做了一个小小的变动,将“夜夜心”改成了“此夜心”可以吗?为什么?
5、学生交流,感受孤寂的心情。
6、指导朗读,读出孤寂的心情。
师:嫦娥一个人坐在月宫中,没有人来陪伴,多么孤独的嫦娥啊!(齐读)
没人陪的日子年年月月,日日夜夜,多么寂寞的嫦娥啊!(齐读)
漫漫长夜,寂寞难耐,可是嫦娥再也回不到那充满温暖与爱恋的人间了!(齐读)
(三)再悟前两句。
师:嫦娥偷吃灵药,飞天成仙,从此与最爱的人仙凡两界,再也看不到熟悉的笑脸,再也听不到关心的话语。
每天晚上,只有他一个人坐在月宫中,陪伴他的只有那冰冷的屏风,摇曳的烛光和冷漠的银河与晓星。
1、你再读这前两句诗时,此时的心情和刚刚读这两句时的心情一样吗?又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读
师:住在这华美的月宫中,嫦娥感觉不到幸福!(齐读)
虽然每天有闪烁的银河和晨星相伴,嫦娥却感受不到快乐!(齐读) 3、指导朗读,感受环境的凄美。
四、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师:从同学们的声音里,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伤感。
(多媒体课件播放古筝名曲:《汉宫秋月》。
)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2、分别指几名同学配乐读。
3、师生合作读。
4、男、女生齐读。
5、学生试着背诵。
五、深入理解诗歌,体会诗人感情。
1、师: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同学闭着眼睛特别的陶醉,那你知道诗人
李商隐是怎么知道嫦娥的生活和心情的?
学生交流:
2、诗人介绍:李商隐二十几岁就高中进士,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屡屡遇到挫折,妻子又早早的去逝,此时诗人和嫦娥的心情一样孤独寂寞。
于是,根据《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结合自己的感受,通过大胆想象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带着内心感受,再读诗文。
六、补充教材
1、出示补充资料
嫦娥 [明]边贡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1、同桌互相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诗,检查字音。
3、齐读
4、理解诗意。
师: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吗?
谁能用动作给大家表示出“团团”?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6、齐读并试着背诵。
七、总结升华。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不仅有传统文化经典诗、词、歌、赋,还有古代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等。
让我们走进中华文化的宝库,去发掘吧!
八、布置作业
请学生搜集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为故事会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