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分子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1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1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1分子和原子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3.能够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分子和原子的存在。

二、教学重点1.分子的概念及其特点;2.原子的概念及其特点;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2.如何用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分子和原子的存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你认为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2. 知识讲解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示意图,解释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特点。

2.1 分子的概念•介绍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微粒。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特点:分子是物质最小的可独立存在和具有独特性质的基本单位。

2.2 原子的概念•介绍原子的定义: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特点:原子具有质量和电荷,不可再分。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和验证分子和原子的存在。

3.1 实验材料和装置准备材料:细砂、食盐、小石子、碘酒、水杯、玻璃杯。

装置:实验台、滤纸、滤液漏斗。

3.2 实验步骤1.将细砂、食盐、小石子分别放入三个玻璃杯中,并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观察物质的溶解现象,思考其中的原因。

2.将碘酒倒入水杯中,观察碘酒的颜色并注意其变化。

3.将细砂溶液通过滤纸和滤液漏斗过滤,观察滤液的颜色和透明度。

4.对食盐溶液和碘酒分别进行上述滤液实验。

5.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分子和原子在实验中的作用。

4. 讲解总结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分子和原子在实验中的作用,总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5. 拓展练习布置相应的拓展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拓展题目1:什么是分子?分子有哪些特点?拓展题目2:什么是原子?原子有哪些特点?6. 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回答的拓展练习题目,展开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7. 总结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要点,评价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初中化学原子分子教案

初中化学原子分子教案

初中化学原子分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基本构成和结构。

2. 掌握原子和分子的定义,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熟练掌握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重点:1. 原子的结构和构成。

2. 原子和分子的定义及区分。

3. 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提问和示意图引入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原子的基本结构和构成:介绍原子的组成、结构和基本特性,示意图展示原子的组成部分。

3. 理解原子和分子的定义:通过实例和比较对原子和分子进行定义,并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学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分类规律。

5. 练习和巩固: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巩固学生对原子分子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示意图法:用示意图形象化地展示原子和分子的构成和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比较法:通过比较原子和分子的共同点和区别,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探究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原子和分子的存在和特性,培养其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教学环节。

2. 实验器材:如原子模型、元素周期表等教学辅助器材。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示意图和实验视频等相关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口头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原子和分子概念的理解程度。

2. 书面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原子分子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结合实验内容,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其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拓展延伸:1.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和离子的区别,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的概念。

2. 实验拓展:设计更多原子和分子相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精神。

以上为化学原子分子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定义和基本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表现。

3.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子的定义和基本特性。

2.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表现。

教学难点:1. 分子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表现。

教学准备:1. 分子模型或图片。

2. 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分子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子的结构。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分子的基本特征吗?二、分子的定义和基本特性(10分钟)1. 讲解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 介绍分子的基本特性: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三、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表现(10分钟)1. 讲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 举例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如水的电解,葡萄糖的分解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

四、分子理论的应用(10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分子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吗?2. 学生举例,如蒸发、溶解等。

3.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子的定义和基本特性,以及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表现。

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运用分子理论,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写在日记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分子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分子的结构。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掌握分子的基本特性和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通过举例和作业,培养学生运用分子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参考课时:2课时)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②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③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1.2过程与方法:①研究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②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③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③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教学重点①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②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2教学难点①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②如何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③分子和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

2.3教学易考点①分子的性质特性?②分子和原子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③利用分子的性质特性,申明生活中的各类相干征象。

3专家建议4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入情境——进行实验——思考练5教学用具尝试仪器:三个50ml烧杯,一个200ml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温度计,玻璃棒。

尝试样品:浓氨水溶液,酚酞溶液、酒精溶液、品红溶液。

6教学过程6.1第一课时在上课之前,以创设情境的体式格局开始本堂课的教学。

可以向学生们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例如:1.把一瓶香水带进课堂,放在讲台上,翻开瓶塞,同学们为何会闻到香味?2.糖放入水中为何会不见了?3.衣柜中的樟脑片为何不翼而飞了?4.湿衣服为何经太阳晒会变干?实在,这些问题在很久从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讨乐趣,他们颠末反复的尝试和探讨,提出了物质都是因为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假想。

并用这一没想来申明上述问题。

那么,事实是否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进修的分子和原子。

分子详细教案初中化学

分子详细教案初中化学

分子详细教案初中化学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的定义和组成,掌握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分子的运动状态,进一步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1. 了解分子的定义和组成。

2. 掌握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分子的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2. 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解释分子的运动状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对分子的好奇心和兴趣,例如问学生:你知道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吗?物质的微观结构是什么样的?二、概念讲解1. 教师简要讲解分子的定义和组成,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是一种具有独立结构和稳定性的微粒。

2. 教师介绍分子的结构和特点,包括分子的大小、形状、运动状态等。

三、实验操作1. 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分子的运动状态,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水和空气中分子的运动情况。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解释分子的运动状态,探讨分子的热运动与物质的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四、拓展应用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进一步探讨分子在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加深对分子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关于分子的知识和概念,强化学生对分子结构和特点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或实验报告,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实验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子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其区别;2.理解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3.能够识别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原子式;4.掌握将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和区别;2.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原子式识别;3.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清晰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示意图进行讲解;2.示范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分子和原子的表示方法;3.练习法:通过识别化学式和转化为化学等式的练习来巩固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引出本课的主题:分子和原子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区别(15分钟)首先,明确分子和原子的定义。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粒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分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不可再细分的,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3. 示范物质的分子式和原子式识别(15分钟)通过示范几种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原子式,让学生学会识别分子和原子的表示方法。

例如:•水:H₂O(分子式),H(原子式)•氧气:O₂(分子式),O(原子式)4. 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20分钟)讲解将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

首先,介绍一个例子:化学式:H₂ + O₂ → H₂O然后,分解化学式并转化为化学等式:2H + O₂ → 2H₂O解释每个符号和数字的含义,并演示如何将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

5. 练习巩固(15分钟)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提供一些化学式,要求学生将其转化为化学等式。

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分子和原子的重要性以及化学式转化的步骤和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下节课的学习。

初三化学分子教案5篇

初三化学分子教案5篇

初三化学分子教案5篇最新初三化学分子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分子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三化学分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分子和原子概念,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过程方法】用边教边实验的方法。

首先提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发思考,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继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相互交流、分析与讨论,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从而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路过花圃、饭店门口会闻到什么气味?一杯水长久静置会不会减少?若加热这杯水呢?这些现象该如何解释呢?(学生凭自己的想象、猜测来描述、解释上述现象。

)师:先进的科学仪器已经拍摄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的照片,如苯分子和半导体材料硅的原子,见教材的图36、图37。

证明物质确实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构成。

那么这些粒子究竟小到何种程度呢?我们来看: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有多少?怎样才能把它们数完?需十亿人口、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地数3万多年才能数清。

生: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很小。

师:这是分子的第一个基本性质,下面请同学配合完成下列两个实验。

(1)向静置的盛水烧杯中加入品红,观察现象。

(2)浓氨水在空气中扩散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实验。

生: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师: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这就是水受热后减少更快、夏天湿衣服比冬天易干的道理。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为什么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呢?(教师布置学生动手实验:请两学生分别量取50mL水、50mL酒精倒进100mL 量筒里,观察现象。

初三化学《分子与原子教案》

初三化学《分子与原子教案》

初三化学《分子与原子教案》《分子与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三种基本特征;知道是分1.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2.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

认识微粒的特征。

2.元素的概念。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

认识微粒的特征。

2.元素的概念。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四、知识讲解(一)分子和原子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 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或红墨水),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3-1]现象:品红在水中扩散结论: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

——分子的特性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1)-26 21说明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一滴水中约有个水分子[]13 × 10kg1.67 × 10 讨论衣服晒在太阳下,变干了,为什么,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探究可通过观察浓氨水挥发使酚酞变红的实验视频。

[]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2)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吗,一杯水一[] +块糖,水酒精液体正确吗,等式会成立吗, = 100 mL+100 mL = 200mL“1+1=2”分子等微粒间有间隔。

(3)思考: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

初三化学教案分子可分为原子

初三化学教案分子可分为原子

初三化学教案分子可分为原子一、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分子、原子(重点、难点)了解物质的构成,知道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变化和化学变化二、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欧洲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四轮纳米汽车。

纳米车拥有能够转动的轮子,它们的体积如此之小,即使有两万辆纳米车并列行驶在一根头发上也不会发生交通拥堵。

随着这种纳米车的问世,科学家在朝着打造可在血管中穿行,用于杀死癌细胞的先进装置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一步。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纳米车也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分子提出问题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有什么不同肉眼看不透的物质内部到底隐藏有哪些奥秘呢交流讨论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概念的理解:①“保持”是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③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

④“最小”不是绝对的“没有比它更小的粒子”的意思,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知识拓展①从分子的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只是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发生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的新分子。

②运用分子的观点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点二原子提出问题分子很小还可以再分吗交流讨论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基本性质(与分子的相似)①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初三分子教案

初三分子教案

初三分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分子的概念和分子的构成。

2. 理解分子运动的特点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3. 能够用分子运动的理论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子的概念和组成。

2. 分子运动的特点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用分子运动的理论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分子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示意图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和组成。

2. 检查预习:通过问题的提问,检查学生对分子运动的了解程度。

3. 分子运动的特点:通过讲解和示意图的展示,介绍分子运动的特点,如热运动、碰撞等。

4.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和讲解,介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静电相互作用、分子之间的引力等。

5. 分子运动的理论解释:通过实验和讲解,引导学生用分子运动的理论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现象,如物质的熔化、沸腾等。

6. 实验操作:设计适合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7.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

8. 锁定重点:通过提问和讲解,强调分子的概念、分子运动的特点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自己对该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延伸:1. 分子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如聚合物的性质。

2. 分子的运动与热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分子运动与热学之间的关系,如热膨胀等。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子的概念和组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用分子运动的理论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现象。

初中化学分子构成规则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构成规则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构成规则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分子构成的规则和原理。

3. 能够运用分子构成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

教学重点:1. 分子的定义和特征。

2. 分子构成的规则和原理。

教学难点:1. 分子构成的规则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分子模型或分子图示。

2. 相关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香水、糖水等,引发学生对分子的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分子吗?分子是什么?二、分子的定义和特征(10分钟)1. 介绍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物质中最小的能够独立存在的粒子,具有物质的化学性质。

2. 讲解分子的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三、分子构成的规则和原理(15分钟)1. 讲解原子构成分子的规则:原子通过一定的作用力,以一定的次序和排列方式组合成为分子。

2. 讲解分子构成的原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

四、分子构成的应用(10分钟)1. 通过一些实际的化学现象,如气体的扩散、水的沸腾等,引导学生运用分子构成的知识进行解释。

2. 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溶解实验、气体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构成的原理。

五、总结和复习(5分钟)1. 对分子构成的规则和原理进行复习和总结。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分子的性质和行为,如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溶解性等。

2. 学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分子的定义和特征,掌握了分子构成的规则和原理,并能够运用分子构成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试讲教案分子

初中化学试讲教案分子

初中化学试讲教案分子科目:化学年级:初中课题:分子范本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 了解分子的构成及性质;3. 能够初步掌握分子模型的概念及实验方法。

二、教学重点:1. 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 分子的构成及性质。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分子构成的具体内容;2. 理解分子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实验室玻璃瓶中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引入分子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分子的存在形式和性质。

二、讲授(15分钟)1. 分子的定义和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的单元,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

2. 分子的结构:分子通常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其结构稳定,不易改变。

3.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取决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

三、实验(2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观察加热硫化氢气体和氧气气体的反应,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分子的构成和性质。

四、练习(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对分子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五、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对分子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复习分子的定义和结构;2. 思考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具有怎样的性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

在引入分子的概念和内容时,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验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教案分子

初中化学教案分子

初中化学教案分子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掌握分子的组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

3. 能够运用分子的概念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分子的组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1. 分子的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运用分子的概念解释现象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分子模型或分子动画演示。

2. 分子的组成和运动规律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分子模型或分子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分子的结构。

2. 提问:你们认为分子有什么特点和性质呢?二、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10分钟)1. 介绍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最小粒子,具有独立的化学性质。

2. 讲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具有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等特点。

3. 举例说明分子的运动规律:分子在空气中不断运动,碰撞并传递能量。

三、分子的组成和运动规律(10分钟)1. 讲解分子的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

2. 解释分子的运动规律: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具有热运动的能量,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3. 演示分子的运动实验,如烟雾实验或分子扩散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分子的运动现象。

四、运用分子的概念解释现象(10分钟)1. 提问学生运用分子的概念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香味能飘到远处、为什么水加糖后会变甜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的运动规律解释现象,如为什么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等。

五、总结和复习(5分钟)1. 总结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复习分子的组成和运动规律。

3. 提醒学生注意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子模型和实验演示,使学生对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讲解分子的组成和运动规律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分子的概念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教学中可能存在对分子的运动规律解释不够深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分子运动规律的讲解和应用。

初中化学分子的构成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的构成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的构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分子的构成原理;3. 能够运用分子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分子的定义和特征;2. 分子的构成原理。

教学难点:1. 分子的构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分子模型;2. 分子动画视频;3. 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分子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分子的形状和结构;2. 播放分子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二、分子的定义和特征(10分钟)1. 提问:什么是分子?分子有哪些特征?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分子的定义和特征;3. 强调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有独立存在的能力。

三、分子的构成原理(15分钟)1. 提问:分子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如何连接成分子的?2. 引导学生学习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形成和类型;3. 讲解分子轨道理论,让学生了解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日常生活中的分子现象(10分钟)1. 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味道、气味、溶解等,让学生思考并解释这些现象与分子的关系;2.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理论,解释这些现象的原理;3. 强调分子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五、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分子理论,分析和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子模型、分子动画视频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的定义、特征和构成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强调分子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分子化学教案

初中分子化学教案

初中分子化学教案
主题: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1. 分子的概念
2. 分子的结构
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4. 分子的性质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一些分子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分子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分子的概念、结构和相互作用,让学生了解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
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的。

3. 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模型搭建理解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4. 讨论:和学生一起讨论分子的性质,如溶解性、电导率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性质
是如何与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相关的。

5.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扩展活动:
1. 搜集一些关于分子的新闻或科研文章,让学生了解分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研究领域。

2. 观察一些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让学生思考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评价方式:
1. 实验操作的记录和结果
2. 练习的得分情况
3. 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
2. 实验教材和模型
3. 教学课件和图片
这份初中分子化学教案范本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能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的概念和构成原子的基本结构。

2.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3.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分子的性质和行为。

4.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分子的概念和特点。

2.用构成原子组成分子的方式。

3.分子和原子之间的转化关系。

4.实验观察分子的性质和行为。

三、教学重点:1.掌握分子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构成原子组成分子的方式。

四、教学难点:1.分子和原子之间的转化关系。

五、教学方法:1.示范引导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分子的性质和行为。

2.讨论交流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加深对分子概念和构成原子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分子的概念和特点1.导入(5分钟)通过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食盐等是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是什么。

2.学习(15分钟)a.介绍分子的概念和特点:分子是由两个以上的原子经化学键连接而成的最小组成单位。

b.分子的结构:由于化学键的形成,分子会呈现不同的结构和形状。

c.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受其结构和组成原子的影响,如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3.小结(5分钟)通过小结,概括分子的概念和特点,并和学生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分子的性质。

第二课时:构成原子组成分子1.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分子的概念和特点理解是否有困难。

2.学习(15分钟)a.构成原子的特点: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的。

b.不同原子构成分子的方式: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等方式连接形成分子。

c.常见分子的构成原子:以水、氧气等为例,介绍它们的构成原子和连接方式。

3.小结(5分钟)通过小结,概括构成原子组成分子的方式,并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总结出不同类型分子的特点。

第三课时:分子和原子之间的转化关系1.导入(5分钟)通过实验展示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之间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

初中化学分子优秀教案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优秀教案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优秀教案教案
教案标题:认识化学分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掌握化学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3.能够运用化学分子的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学重点:
1.化学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2.化学分子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1.运用化学分子的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理解和应用化学分子的概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和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化学笔记本和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出化学分子的概念。

二、讲解:介绍化学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包括分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三、实验:实验部分可以通过分子模型实验或化学反应实验展示化学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四、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化学分子的性质和特征。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化学分子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化学分子的知识,写出一篇关于化学分子的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明确化学分子的概念和应用。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教学设计-3.1分子和原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教学设计-3.1分子和原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教学设计-3.1分子和原子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2.掌握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能够用化学式表示分子的组成;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的能力,通过实验验证分子组成及特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区别,掌握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子观念的形成,以及运用分子模型解释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备课材料、黑板、粉笔、PPT等。

2.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笔和纸。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新知识,让学生回忆起化学的基础知识,并了解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即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讲解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是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2.讲解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步骤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10分钟)1.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区别:分子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而原子是构成分子的最小单位。

2.通过例子和图示对比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步骤四: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15分钟)1.分子的组成:分子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2.分子的结构特点:分子有确定的结构和空间取向,不同分子结构对应不同的性质。

步骤五:化学式表示分子的组成(15分钟)1.讲解化学式的概念和作用: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分子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2.教学示范:通过示例演示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分子的组成。

3.练习:让学生根据示例练习用化学式表示分子的组成。

步骤六:实验验证分子组成及特性(20分钟)1.安排实验:通过实验验证分子的组成和特性,例如通过电解水实验验证水的分子组成为H2O。

2.实验操作:给出实验步骤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观察结果。

初中化学 分子教案

初中化学 分子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2.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大小、运动、相互作用等。

3. 能够运用分子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2. 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1. 分子的大小和运动。

2.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1. 分子模型或图片。

2. 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分子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分子是什么?2. 学生分享对分子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分子的定义。

二、分子的特性(10分钟)1. 分子的大小:展示分子模型,让学生观察分子的尺寸,引导学生理解分子非常微小。

2. 分子的运动:解释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3.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介绍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引导学生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分子的基本性质(10分钟)1. 分子的构成:介绍分子由原子组成,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种类的分子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2. 分子的性质:解释分子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酸碱性等,引导学生理解分子性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四、生活中的分子现象(10分钟)1. 案例一:酒精的挥发。

解释酒精分子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

2. 案例二:酸碱中和反应。

解释酸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分子的定义、特性和基本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子模型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对分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理解分子的特性和基本性质。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将分子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分子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分子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1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1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1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相互关系;3.理解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组成;3.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相互关系;2.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板书工具和教学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引入1.分享教师个人经验或实例,引起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兴趣。

概念解释1.介绍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的物质。

–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能独立存在且保持原物质性质的完整性。

2.介绍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环绕在核外。

3.对比分子和原子的异同点。

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组成1.介绍分子的基本组成:–分子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分子中的原子可以是相同元素的原子,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

–不同的分子由不同的原子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2.介绍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环绕在核外。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其元素的种类,即原子序数。

3.通过实例和图示说明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组成。

分子和原子的相互关系1.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是原子的组合形式。

2.原子是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分子所包含的原子的集合。

3.通过实例和图示说明分子和原子的相互关系。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1.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之间或分子内部发生的原子重组的过程。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起到不同的作用:–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原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也能产生新的物质。

3.通过实例和图示说明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1.选择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分子和原子在此反应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分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理解分子的概念,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重点:分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性质微观想象的形成
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式,实验探究等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四.教学材料:醋、香水、纯净水、红墨水、酒精、黄豆、大米,烧杯(3个)、
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引入请大家边欣赏这些漂亮的图片边看我做两个小实验
PPT展示几幅美图
实验1.红墨水滴入纯净水中;
2.把醋和香水滴在纸上。

现象:实验1中纯净水逐渐变红;
实验2中闻到有香味的是香水,有酸味的是醋。

师以上两个实验从表面上看好像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当人们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有相应的“粒子”(副板)所构成的以后,这些现象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谁来解释一下实验1中为什么滴入红墨水之后变红了?
学生1红墨水粒子扩散到了水的粒子中
提问为什么我们通过闻到他们的气味就能判断出他们是醋或者是香水呢?
学生2因为在醋或者香水中他们的粒子扩散到了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因而使人嗅到了他们的气味。

师上述我们所说的这些粒子,在化学上我们称之为“分子”
板书2.1分子
讲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上一章学到过的N2就是由氮气分子所构成。

我们呼进去的氧气由氧气分子所构成,那吐出来的CO2就是由什么所构成的?
学生二氧化碳分子
师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的时候,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比如: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变,那水的化学性质有没有变?
回答没有
副板1.物理变化――分子不变
师而由分子所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它的分子去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

举个例子:C在O2中燃烧时,C和O2分子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什么?对,二氧化碳是一种新的分子,那么C和O2的化学性质能不能保持啊?当然也就不能了。

副板2.化学变化――分子改变
过渡那什么是分子呢?
板书一.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是保持:“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解释这个数据有多大呢?这么说吧,如果我们全中国人都来数这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个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多久了?学要2万多年!
PPT如果把水分子大小跟乒乓球相比就好像师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

师那么大家说,分子是大还是小啊?
板书二.基本性质:1.分子很小
师分子小到我们根本无法用肉眼观察!只能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将其放大几百万倍才行。

PPT苯分子。

这个是IBM公司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这个是一万倍显微镜下看到的雪花。

结论这些都有力的证明了分子的微小及真实存在。

过渡大家想这些微小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生运动的
板书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师大家能不能举几个例子?
生……
师1.墙里开花墙外香
2.酒香不怕巷子深
3.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及蔗糖溶解于水中等等
设疑我们知道10+10=20,这个在数学上永远是恒等的式子,但是在化学上某些时候却不成立。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将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
现象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提问那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接着看
实验半杯黄豆和半杯米混合
提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
生小米进入了黄豆的空隙中,所以才导致了二者混合之后小于一杯。

启发大家能否从第二个实验中得到启示,来解释第一个实验?
生……
解释有同学可能会觉得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也像小米和黄豆一样有间隙。

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因为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而构成酒精的分子之间以及构成水的水分子之间都有间隙,不断运动相互挤占彼此的空间,所以表现为二者混合之后体积减少。

板书3.分子之间有间隙
师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PPT气液固三态分子间的间隔
学以致用(1)人们为什么总是把湿衣服放在太阳晒得着的地方?
(2)通常状况下,气体比液体和固体易被压缩,这是为什么?
小结
六.板书设计2.1分一.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很小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隙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如果有一个白胡子老爷爷爬进来,把你装进袋子里,你一定不要惊慌,那是我告诉圣诞老人我最想要的礼物是一个象你这样的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