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论文-初探葫芦丝给音乐课堂带来的积极效应通用版

小学音乐论文-初探葫芦丝给音乐课堂带来的积极效应通用版

小学音乐论文-初探葫芦丝给音乐课堂带来的积极效应通用版《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可用乐器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

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乐器的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课堂乐器应易学易奏,便于集体教学使用。

吹奏乐器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发音纯正。

可因地制宜,选择学习本地区、本民族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

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制乐器。

葫芦丝是我国特有的优秀少数民族乐器之一,音色亮丽而又柔肠百转,旋律富有诗意和舞蹈性,源于云南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德宏、临沧地区,近年来通过葫芦丝制作者们对葫芦丝的进一步改良和开发,以及各种媒介的传播,受到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

葫芦丝的音域较窄,发音较容易,指法简单,嘴上技巧简练,无类似笛箫的超吹技巧,因此学生学习时比较容易上手。

葫芦丝的学习周期相对较短,整体技巧难度小于竖笛等乐器。

根据教学的密度,安排一年或者二年,只要教学得法,就一定会让学生愉快的掌握这一门乐器,演奏十到几十首难度不等的乐曲。

2008年我校开设一门葫芦丝兴趣班,此后笔者对葫芦丝便多了几分认识。

现谈谈葫芦丝对音乐课堂带来的一些积极效应:首先,葫芦丝演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长期以来,人们把学校中开设的音乐课当作“唱歌课”,原因是只重视声乐学习,但是音乐课是一门综合类型的课,唱歌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器乐教学也是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把器乐引进课堂,学生在听、唱之余,还可以利用一些乐器来表现音乐,抒发自己的感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葫芦丝的作文

葫芦丝的作文

葫芦丝的作文
葫芦丝,是一种源自中国的传统乐器,它的音色清脆悦耳,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明珠”。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因其外形酷似葫芦而得名。

它是中国民间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也是中国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葫芦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农耕社会中。

在古代,人们利用葫芦制作乐器,演奏各种乐曲,成为古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音乐伴奏。

葫芦丝的音色悠扬动听,能够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因此受到了古代人们的喜爱。

葫芦丝的演奏技巧独特,演奏者需要用口腔和手指协调配合,才能演奏出优美的乐曲。

葫芦丝的音域宽广,音色柔和,演奏时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

演奏者通过吹奏和指法的配合,能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音乐效果,使得葫芦丝成为了中国民间音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

葫芦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民间音乐中广泛应用,还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

在中国古典音乐中,葫芦丝经常与笛子、琵琶等乐器一起演奏,形成了独特
的音乐风格。

葫芦丝的音色优美,演奏技巧高超,使得它在中国古典音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如今,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葫芦丝再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葫芦丝,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葫芦丝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中国音乐的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总的来说,葫芦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的音色优美,演奏技巧独特,使得它在中国音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葫芦丝,让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于葫芦丝的艺术作文

关于葫芦丝的艺术作文

关于葫芦丝的艺术作文English:The hulusi, also known as the cucurbit flut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wind instrument that has a history dating back over 2,600 years. It is made from a gourd with bamboo pipes and is used primarily in folk music. The hulusi has a unique and hauntingly beautiful sound that makes it stand out among o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instruments. The instru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distinctive melodic and rhythmic patterns, and its ability to express a wide range of emotions. It is often used in solo performances, as well as in ensembles and orchestras, adding a rich and expressive layer to the music. The hulusi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ulture and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ethnic minority groups in China, such as the Dai and Miao people. It is not only a musical instrument, but also a symbol of tradition, history, and cultural identity.Translated content:葫芦丝,又被称为葫芦箫,是一种具有26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吹管乐器。

介绍乐器葫芦丝的作文探索葫芦丝的魅力:传统乐器音韵之美

介绍乐器葫芦丝的作文探索葫芦丝的魅力:传统乐器音韵之美

探索葫芦丝的魅力:传统乐器音韵之美英文回答:The hulusi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 that is popular among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It is a free reed wind instrument consisting of a gourd-shaped wind chamber, bamboo pipes, and a reed. The hulusi is known for its unique and soothing sound.The wind chamber of the hulusi is made from a dried gourd, which gives it its distinct shape. The gourd is hollowed out and holes are drilled into it to create different pitches. The bamboo pipes, usually three in number, are inserted into the gourd and each pipe has finger holes that can be covered or uncovered to produce different notes. The reed is placed inside the gourd and is responsible for producing the sound when air is blown into the instrument.The hulusi is played by blowing air into the mouthpiece and using the fingers to cover and uncover the finger holes. By controlling the breath and finger positions, various melodies and tunes can be produced. It is often used to accompany folk songs, love ballad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The hulusi is not only a musical instrument but also a symbol of ethnic culture and heritage. It is commonly played by the ethnic Dai people in southern China, who have a long history of hulusi playing. In recent years, the instrument has gained popularity beyond China and has been adopted by musicians and enthusiasts worldwide.中文回答:葫芦丝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广受中国少数民族的喜爱。

葫芦丝的优秀文章

葫芦丝的优秀文章

葫芦丝的优秀文章葫芦丝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具有悠扬动听的音色,深受人们喜爱。

在中国音乐文化中,葫芦丝被誉为“乐器之王”。

它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音色,成为了许多音乐家和乐迷心中的经典。

葫芦丝的优秀之处在于它的多样性和表现力。

葫芦丝可以演奏多种音乐风格,如古典、民间、流行等。

无论是演奏悠扬的古典曲目,还是激昂的民间音乐,葫芦丝都能完美地表达出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它的音色独特,能够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触动。

葫芦丝的演奏技巧独特而精湛。

演奏葫芦丝需要用口腔控制气流,手指灵活地按动音孔,形成各种音符的变化。

演奏者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琢磨,掌握吹气力度、音符的转换和音色的变化,以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葫芦丝的演奏需要音乐家具备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将音乐演绎得生动而动人。

葫芦丝的音色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音韵美感。

它的音色清脆悦耳,能够表达出深情厚意的音乐意境。

在演奏中,葫芦丝能够通过变换音色和音量,创造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它的音色柔和而温暖,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无论是演奏古典曲目还是流行歌曲,葫芦丝的音色都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葫芦丝的优秀也体现在它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上。

葫芦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葫芦丝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演奏风格和曲目,展现出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它的音乐形式多样,能够反映出中国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葫芦丝的优秀之处还在于它的艺术价值和艺术表现力。

葫芦丝的音乐既能够带给人们愉悦和享受,又能够启迪人们的思考和情感。

它能够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对情感的诉求等。

葫芦丝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表达。

葫芦丝的优秀之处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无论是从其音色、演奏技巧、音乐风格还是文化内涵上,葫芦丝都展现出了卓越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

葫芦丝论文修正稿

葫芦丝论文修正稿

葫芦丝论文修正稿让葫芦丝走进中学课堂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

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

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随着音乐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器乐教学已逐渐普及,并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

器乐演奏是学校艺术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

器乐学习培养了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美的高尚情操和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美的能力,使其个性得到长足的发展,适合中学生学习。

云南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千百年来聚集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聪明智慧开垦着这片土地,创造着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

其中葫芦丝这种民族乐器它扎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充满着神奇的魅力,并在音乐艺术殿堂里流光溢彩。

葫芦丝的音色亮丽而又柔肠百转,旋律富有诗意和舞蹈性,是我国特有的优秀少数民族乐器之一。

近几年我国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可谓风扉全国,大街小巷可以听到葫芦丝的优美音色。

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着迷于他的音色,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并喜欢它.我根据多年对葫芦丝的演奏和教学实践,认为它是一件较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吹管乐器。

作为一名云南人更应该学会演奏本名族的乐器,所以我选择让葫芦丝走进中学课堂。

下面是葫芦丝教学过程中本人谈几点个人体会: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

葫芦丝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柔美迷人,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音乐论文-浅述葫芦丝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通用版

小学音乐论文-浅述葫芦丝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通用版

小学音乐论文-浅述葫芦丝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用版葫芦丝,音色亮丽而又柔肠百转,旋律富有诗意和舞蹈性,是我国特有的优秀少数民族乐器之一,源于云南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德宏、临沧地区,近年来葫芦丝通过制作者们对葫芦丝的进一步改良和开发,以及各种媒介的传播,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在我国,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器乐教学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下面我就葫芦丝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以及引入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兴趣的培养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自然也越好。

葫芦丝学习中,难免有一些枯燥的、单调的技能训练,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应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性。

让学生自己探究乐器的构造、形状、由几个部分组成、有几个孔,以及音色有什么特点等等,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中还可以教授耳熟能详的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还可以演奏葫芦丝音乐中的经典之作,让学生去欣赏去聆听,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当然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合奏、伴奏也提高了学生的葫芦丝演奏的水平,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真正发挥到了葫芦丝的作用,从而可以维持激发学生学习葫芦丝的热情。

二、器乐的特色葫芦丝之所以能广为流传,是因为它演奏技法简单,适合口传心授。

另外葫芦丝的音域较窄,发音较容易,指法简单,比笛箫的用气技巧少,因此学生学习时比较容易上手。

葫芦丝的学习周期相对较短,整体技巧难度小于笛子等乐器。

因此学生学习时比较容易上手。

只要教学得法,就能会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愉快的掌握这一门乐器。

三、课堂的教学小学生的嗓子很容易疲劳,唱歌教学中不能过多地练习,所以在唱歌教学中可以把葫芦丝的吹奏与唱歌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减轻学生的声带负担,保护学生的嗓子,又能调节课堂的气氛,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葫芦丝作文范文

学葫芦丝作文范文

从前,我一直向往能够学会演奏葫芦丝,这种古老乐器。

除了在网络上欣赏传统音乐表演,我也曾偶尔在公共场合听到过它的独奏,感受到了它那恬静而优美的旋律。

在我眼里,葫芦丝不仅是一种乐器,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含义,它代表着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葫芦丝之旅。

一开始,我对葫芦丝一无所知,只知道它的样子长得像个葫芦。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遇到了一位会演奏葫芦丝的老师,她热情地和我讲解了这种乐器的历史和演奏技巧,并且耐心地教我怎样按舌、吹哨和挑弦。

慢慢地,我渐渐地掌握了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巧,开始演奏一些简单的曲子,如《二泉映月》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初学葫芦丝的我,总是有一些不自信,怀疑自己能不能演奏好,也担心别人会不会嫌我带着杂音。

但是,我的老师常常鼓励我,她告诉我要多多练习,多多听别人的演奏,同时自己也要去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与美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逐渐有一些自信了。

一个例子是,我尝试演奏了一首比较难的曲子,那时候我觉得mmq歌曲很难,我演奏了几天的时间,终于掌握了它的特殊技巧,当我能顺利演奏出那段曲子时,我很是开心。

这让我更加深刻理解到,学习这件事情,不是只需要有兴趣,还要有毅力和耐心去坚持下去。

在学习过程中,我见到了很多其他爱好者,他们和我一样都在努力着学习葫芦丝。

我们常常一起合奏,一起交流,相互学习。

或许,这也就是学习葫芦丝的好处之一——可以认识更多兴趣相同的人,让我们的爱好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我们之间不同的声音,也让我们的合奏充满了更多的层次和变化。

每当我们有了出色的表现时,得到的赞誉和认可,也让我更加热爱学习葫芦丝。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不但演奏曲子,还能自己创作曲子。

我知道了如何让葫芦丝的音声变得更加柔和或高亢,如何让每个音符传达出我们的情感和思考。

而最棒的是,我在学习葫芦丝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它带给我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力量。

它伴随着中国人的历史发展,它是一种传统艺术和流行音乐的结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葫芦丝作文

葫芦丝作文

葫芦丝作文英文回答:The hulusi is a fascinating woodwind instrum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It is known for its unique construction and captivating sound, which has made it a stap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and beyond.The hulusi consists of three main parts: a gourd body, a bamboo pipe, and a hollow gourd attached to the side of the pipe. The gourd body, typically made from bottle gourd or calabash gourd, serves as the wind reservoir and provides resonance to the instrument. The bamboo pipe, known as the "tong," contains finger holes that allow the player to control pitch. The attached gourd, called the "zi," acts as a resonator, amplifying the sound.The hulusi is played by blowing air into the pipe while simultaneously pressing down on the finger holes with onehand. The air enters the wind reservoir and, as thepressure increases, it escapes through the finger holes, creating vibrations within the pipe. These vibrations resonate within the gourd body and the attached gourd, producing the instrument's distinctive sound.The hulusi can produce a wide range of tones and melodies. Its timbre is often described as soft, mellow,and slightly nasal, with a haunting quality that evokes a sense of nostalgia and tranquility. The instrument's versatility allows it to be used for various musical genres, inclu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music, ethnic music, and even contemporary jazz and world music.Throughout history, the hulusi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cultural traditions of the Yi, Hani, and Dai ethnic groups of China. It is often used in rituals, festivals, and musical performances to express emotions,tell stories, and convey cultural heritage.The hulusi has also gained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for its unique sound and aesthetic appeal. It has beenfeatured in numerous recordings, films, and television shows, captivating audiences worldwide. Moreover, the instrument has inspired contemporary musicians to exploreits potential in various musical genres, leading toexciting new interpretations and compositions.中文回答:葫芦丝,一种来自中国云南省的迷人管乐器,以其独特的构造和迷人的音色而闻名,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和其他领域的中坚力量。

我喜欢的乐器葫芦丝作文

我喜欢的乐器葫芦丝作文

我喜欢的乐器葫芦丝葫芦丝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族乐器,我非常喜欢它。

葫芦丝有着优美的音色和独特的外形,让我着迷。

葫芦丝的起源与发展葫芦丝是中国民族乐器之一,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相传,古代的农民在葫芦上开凿出各种大小的孔洞,用竹子制作出来的葫芦丝就诞生了。

最初,葫芦丝只有几个音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多种音域的乐器,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民族音乐中。

葫芦丝的独特之处葫芦丝有着独特的外形,它的主体部分是由一个葫芦和数根竹管组成。

葫芦的形状各异,一般呈长圆形或者类似梨形,而竹管则用来控制音高。

整个乐器做工精细,手感舒适,非常容易上手。

葫芦丝的音色悠扬动听,具有宛如笛子的清脆音色,又似管子的浑厚音色。

无论是演奏快速的旋律还是缓慢的悠扬曲调,葫芦丝都能够完美地展现出来。

这种独特的音色让葫芦丝成为了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心头好。

我与葫芦丝的故事小时候,我第一次听到葫芦丝的音色,就被它的美妙所吸引。

我决定学习演奏这个美丽的乐器。

于是,我找到了一位葫芦丝老师,开始了我的葫芦丝之旅。

刚开始学葫芦丝的时候,我发现它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

要控制好每个音符的音高,并且保持流畅的音色转换,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训练。

但是,我对葫芦丝的热爱让我坚持下来,每天都坚持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逐渐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技巧。

我开始可以演奏一些简单的曲子,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感真是无法言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葫芦丝的热情越来越深,我愿意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在葫芦丝上,不断提高我的演奏水平。

葫芦丝带给我的快乐与成长葫芦丝不仅仅是一种乐器,它还带给我很多快乐和成长。

通过学习葫芦丝,我发现自己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能够感受到音乐带给人们的情感和力量。

在演奏葫芦丝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自我调节和掌控情绪。

当我沉浸于音乐中时,可以暂时忘却一切烦恼和压力,感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葫芦丝给了我一个可以发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舞台。

此外,葫芦丝还帮助我培养了耐心和毅力。

关于葫芦丝的作文

关于葫芦丝的作文

关于葫芦丝的作文葫芦丝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它的音色清脆悠扬,被誉为“竹笛之王”,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葫芦丝的制作工艺独特,演奏技巧精湛,深受广大乐迷喜爱。

葫芦丝最早起源于中国,它的外形酷似葫芦,故而得名。

葫芦丝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首先要选用上等的葫芦,经过精心挑选和加工,制成葫芦丝的主体。

然后在葫芦上开孔,再用竹子做成的吹口和音孔,最后再用细腻的丝线将吹口和葫芦连接起来。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耗时耗力,但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葫芦丝的音质和音色完美无瑕。

葫芦丝的演奏技巧也是非常高超的,演奏者需要用口腔的气流和手指的灵活运动,才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

葫芦丝的音色悠扬清脆,能够表达出深沉的情感,让人如沐春风。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葫芦丝是不可或缺的乐器,它能够独奏,也能够与其他乐器搭配演奏,为音乐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葫芦丝的音乐曲目丰富多彩,有《高山流水》、《梁祝》、《二泉映月》等经典曲目,也有一些新的创作曲目,如《葫芦丝独奏》、《葫芦丝协奏曲》等。

这些曲目旋律优美,富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被广大乐迷所喜爱。

葫芦丝不仅在中国受到欢迎,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

随着中国文化的走出去,葫芦丝的音乐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

许多外国乐手对葫芦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学习和演奏这一古老的乐器,使葫芦丝的音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总的来说,葫芦丝是一种非常优美的乐器,它的音色悠扬,演奏技巧高超,受到了广大乐迷的喜爱。

希望葫芦丝的音乐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多的传播和发展,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做出更大的贡献。

秦地风格葫芦丝作品的研究艺术论文

秦地风格葫芦丝作品的研究艺术论文

秦地风格葫芦丝作品的研究艺术论文摘要:本文在整体上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论述了秦地风格的音乐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一是秦地地域的定位;二是秦地风格的民间音乐;三是秦地音乐风格的特点。

第二部分论述秦地风格音乐作品的创作,从创作特征和演奏特点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秦地风格葫芦丝作品进行了系统的归纳。

第三部分选取六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别从标题释义、乐曲分析、演奏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秦地;风格;葫芦丝;创作;分析一、秦地风格音乐艺术特征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一个传统文化富集的省份。

尤其是在音乐艺术上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先秦时代的《诗经》[①]中的国风中对此地的风俗人情和音乐风貌就有着详细的描绘。

自明清以来,戏曲音乐的成熟发展,与陕西境内产生与发展而来的梆子腔剧中有着密切的关系,秦腔作为梆子腔[②]的鼻祖,不仅在北方各地遍地开花,也成为其它戏曲剧种的滥觞,如皮黄腔(京剧)的形成就与梆子腔有着深刻的根源。

陕西对传统音乐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戏曲方面,在民间歌曲、曲艺、器乐、歌舞等形式上也有在全国比较有影响的乐种,如山歌中的信天游、器乐中的西安鼓乐等。

这些民间音乐形式在千百年的流传发展中共同奠定了具有浓郁黄土地气息的秦地音乐风格。

(一)秦地地域的定位陕西历史悠久,在西周初年以陕原以西的地域称为陕西,并由此得名。

从北宋初年定为陕西路,以致之后的元代的行省制度、明代的使司制度和清代的行省制度,这一区域都以“陕西”命名。

因此可以说陕西省在我国是较早确立省名的省份,并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没有发生名称的改变。

陕西处于我国中部腹地,地域南北狭长,北接长城边塞,南连巴山秦岭,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南北的省份。

由于在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方面以及人文、历史、语言等社会因素方面的不同,陕西省分为了陕北、关中、陕南三个部分,因此又有“三秦”之说。

陕北位于北山山脉以北,属于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是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非遗葫芦丝的感受200字左右

非遗葫芦丝的感受200字左右

非遗葫芦丝的感受200字左右
非遗葫芦丝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每当我拿起它吹奏时,总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感和韵味。

葫芦丝的音色独特而悠扬。

它的音色柔和而清脆,宛如清晨的鸟鸣,让人心情平静而愉悦。

每一次吹奏,我都能听到它那轻柔的声音在空气中飘荡,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葫芦丝的演奏方式简单而自由。

它只有三个音孔,但却能演奏出丰富的音乐。

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灵感,随意地吹奏出各种旋律和节奏,让思绪在音乐中自由飞翔。

最重要的是,非遗葫芦丝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智慧。

每一次吹奏葫芦丝,我都能感受到千年文化的沉淀和传承,深深地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总的来说,非遗葫芦丝让我在音乐中找到了一种平静和宁静,它给予我一种与自然和历史相连的感觉。

每一次吹奏,都是一次与自我对话的过程,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热爱这个传统的乐器。

关于葫芦丝征文的作文三四年级

关于葫芦丝征文的作文三四年级

关于葫芦丝征文的作文三四年级葫芦丝,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神秘,好像是一种神奇的乐器。

其实,葫芦丝就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竹笛。

它的外形像个葫芦,所以叫葫芦丝。

我从小就喜欢听葫芦丝的声音,那种悠扬的旋律总是让我陶醉其中。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文艺演出,看到一个小男孩在舞台上吹着葫芦丝。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自信和激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他。

他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每一个音符都吹得恰到好处,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我当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决定也要学一门乐器。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音乐之旅。

刚开始学的时候,我觉得很难,因为要掌握好呼吸和姿势,还要练习各种不同的音符。

但是我没有放弃,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葫芦丝。

每天放学回家后,我都会拿起葫芦丝吹奏一会儿,虽然有时候会吹得很丑,但是我觉得自己在不断进步。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对葫芦丝越来越有感觉了。

每当我吹奏的时候,就好像整个人都被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那里没有烦恼和压力,只有美好和快乐。

我喜欢这种感觉,所以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很多首曲子了。

有时候我会在家里自己练习,有时候也会去参加一些比赛或演出。

虽然有时候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因为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天道酬勤”。

葫芦丝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美誉葫芦丝征文500字

美誉葫芦丝征文500字

葫芦丝,美妙的民族乐器葫芦丝,这一美妙的民族乐器,在中国音乐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独特音色和演奏技巧吸引着无数音乐爱好者,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本文将从葫芦丝的起源、特点、影响力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称赞这一令人着迷的乐器。

首先,葫芦丝的起源可追溯至中国西南地区,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乐器以葫芦作为共鸣体,主管和附管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色和外观。

葫芦丝的名称也因此而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音乐智慧和传统文化。

其次,葫芦丝的特点决定了它在音乐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其音色柔和、优美,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演奏技巧方面,葫芦丝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和口风技巧,以及指法和吐音等演奏技巧。

这些技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炼,也让葫芦丝成为了一种需要耐心和专注的乐器。

此外,葫芦丝在社会和音乐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为一种民族乐器,葫芦丝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不仅在国内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还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和赞誉。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葫芦丝也成为了许多景区的重要表演项目,为宣传中国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展望未来,葫芦丝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普及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葫芦丝将有更多的机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此外,随着音乐创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葫芦丝也将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拓展其音乐表现力和受众群体。

葫芦丝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对社会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珍视并传承这一优秀的乐器,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并热爱葫芦丝音乐。

葫芦丝制作技艺

葫芦丝制作技艺

《传承之音:葫芦丝制作技艺的魅力》
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葫芦丝制作技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葫芦丝,那悠扬婉转的声音,仿佛能穿透时光的壁垒,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而这美妙音色的背后,离不开精湛的制作技艺。

制作一把精美的葫芦丝,从选材开始便极为讲究。

成熟饱满的葫芦,质地坚实,是承载音乐灵魂的天然容器。

工匠们精心挑选,确保每一个葫芦都具备良好的形状和品质。

竹管的选择也不容马虎,优质的竹子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处理,以保证音色的纯净和稳定。

制作过程中,工匠们全神贯注,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精湛的手艺,将葫芦与竹管巧妙结合。

每一个接口都要做到严丝合缝,确保乐器的气密性。

他们精心雕琢音孔,调整音准,如同赋予乐器生命一般,让葫芦丝能够发出最动人的旋律。

葫芦丝制作技艺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们,用心血和汗水守护着这份珍贵的遗产。

他们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融入到每一把葫芦丝中,让这份技艺得以延续。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葫芦丝制作技艺宛如一股清泉,为人们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慰藉。

它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也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

吹葫芦丝字作文

吹葫芦丝字作文

吹葫芦丝引言葫芦丝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是由葫芦制成的吹奏乐器。

它的外形独特、音质悠扬,成为了广大人民喜爱的乐器之一。

本文将探讨葫芦丝的起源、乐器结构、演奏技巧以及它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性。

起源与发展葫芦丝起源于中国的农村地区,历史悠久。

相传早在战国时期,葫芦丝就已经出现了。

当时的葫芦丝还没有经过改良,只是将葫芦的大小尺寸制作成不同音调的乐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葫芦丝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我们熟知的形状,并在民间音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乐器结构葫芦丝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葫芦、竹管和吹嘴组成。

葫芦是乐器的共鸣箱,它的大小和形状会影响乐器的音色。

竹管是乐器的吹奏部分,它通过吹嘴和竹管的共鸣来产生声音。

吹嘴则是连接竹管和演奏者口腔的部分,演奏者通过改变吹嘴的形状和力度来调节声音的大小和音调。

演奏技巧要想熟练地演奏葫芦丝,需要掌握以下几项基本技巧:1.呼吸控制:演奏葫芦丝需要有足够的气息支持,所以呼吸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演奏者需要学会深吸气,并在演奏过程中合理地控制呼吸,以保证音色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2.舌腭协调:舌腭是演奏葫芦丝时起关键作用的部位,演奏者需要通过舌腭的协调来产生连续的音符。

要想提高舌腭的协调能力,需要经常进行口腔练习。

3.手指灵活性:葫芦丝的演奏需要通过手指的协调来控制音调和音符的变化。

演奏者需要不断练习手指的灵活性,以便能够快速准确地演奏各种乐句。

葫芦丝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性葫芦丝在中国音乐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不仅可以独奏,还经常和其他乐器一起合奏,为演奏增添了独特的音色和韵味。

葫芦丝所演奏的曲目种类丰富多样,包括古典和现代音乐、民间和宗教音乐等。

它既可以表达复杂的情感,也可以传递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音乐瑰宝之一。

结论葫芦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成为了广大人民喜爱的乐器之一。

它的起源、乐器结构、演奏技巧以及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性,都体现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班第(十)期毕业论文分享到编辑文章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考级教师研修班第(五十八)期葫芦丝班第(十)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简谈葫芦丝的教学专业:葫芦丝*名:**指导教师:***2009年8月目录内容摘要 (1)一、葫芦丝简介 (2)1,乐器的来源 (2)2,葫芦丝的构造及分类 (2)3,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3)二、乐器的保养与维护 (4)三、吹奏前的准备工作 (5)四、基本技巧(气、指、舌)的学习 (6)1,气息 (6)2,手指 (7)3,舌头 (8)五、初中高级乐曲的基本吹奏以及情意体现 (9)1,葫芦丝初级班 (10)2,葫芦丝中级班 (10)3,葫芦丝高级班 (10)六、小结 (11)参考文献 (12)内容摘要葫芦丝,一件来自我国少数民族傣族,且极具特色的吹奏簧管类乐器,近年来急速上升为艺术类器乐教学最广泛的科目之一,着实令人欣喜!作为一名职业葫芦丝教师,如何用专业的态度去教学并推广普及葫芦丝?应该掌握怎样的一些专业知识,向学生们传达出它的这种特殊的美?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那么以下的文字将分别从葫芦丝简介、乐器的保养与维护、吹奏前的准备工作、基本技巧(气、指、舌)的学习、初中高级乐曲的基本吹奏以及情意体现这五部分,结合自己近三年的教学实践,简要的谈一下我对葫芦丝教学的理解。

关键词:葫芦丝;保养与维护;准备工作;基本技巧;乐曲葫芦丝简介我觉得学习任何一门乐器首先对乐器本身都需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一块知识不可省略。

我教学生把它概括为三部分:1,乐器的来源;2,乐器的构造及分类;3,乐器的音色特点。

下边谈一谈每一点是怎么回事,以及如何教给学生们。

一,乐器的来源葫芦丝的出生地在云南省傣族集居地,地理上是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这么一块吉祥的地方。

如何向学生报告这么简要的内容呢?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自我介绍开始,比如一名学生出生自湖北武汉某小区,今年8岁,是某某学校五年级的学生,一个人是这样,一件乐器也是一样的,很有介绍的必要性,省份和民族都是固定的。

最少让学生记住云南傣族就很不错了。

二,葫芦丝的构造及分类葫芦丝的构造和分类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葫芦的大小,竹管的长短,音孔的粗细等等都造就了乐器的不同。

而今制作葫芦丝的材料很多,天然的、木制的、金属的还有仿玉材料的,那么我觉得葫芦丝是一件地道的绿色乐器,所以以主要以天然材料向大家简介。

葫芦丝的构造是很特殊的,那么多年的发展,对于传统乐器的样式已经相当成熟了。

学生一看呀,第一感官学生脱口而出说葫芦和竹子(城里孩子好多都没见过真葫芦的,得从植物属性上讲一讲了),老师得表扬学生的积极性啊,并依次由上至下向学生讲解葫芦丝的构造:1,吹嘴:用竹子做的那么一小截嘴子在吹奏葫芦丝的过程中,是要与我们的嘴唇相接触的,所以就命名为吹嘴了;2,葫芦:纯天然的葫芦特漂亮,嫩的时候可以下面条,老了以后就可以制作葫芦丝了,它主要起一个共鸣腔的作用,老师可以抽出主管演奏音乐和插入葫芦腔内演奏,听起来效果是不一样的;3,主副管:插入葫芦丝并排的三根竹管中,中间较长的那一根叫主管,旁边的两根叫做副管,副管有高低音之分,一般短的那一根叫高音副管,固定发3(mi)音;较长的那一根叫低音副管,固定发低音6(la)音,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呢,就分别吹奏单弦律、开高音副管的弦律和开低音副管的弦律,这样一听学生就明白了,同时也展现一下葫芦丝的表现力;主副管分清楚之后,主管自然有主管的道理,得让学生仔细观察主管上的构造,比如正反两面一共10个小圆孔,学生会观察到吹奏的时候只需要按住7个就行了,所以这7个孔叫做指孔(与手指相接触的孔),为什么只用7个呢?下端的三个孔有什么作用呢,给学生们讲解也很容易示范,吹一个低音音符,让学生参与堵住下边那三孔,很明显音量小了很多,所以我们把它命名为出音孔,现在的葫芦丝在最下边相对两个小孔上挂了一些小饰品,所以也叫饰物孔,当然是不影响出音的。

在主管尾端一般都会镶上一个水晶的、牛角的或者有机玻璃做的一个骨镶,那么他有两个作用:一是美观,二呢是保护主管。

4,在学生了解葫芦丝的外观之后,再给他介绍最重要的一块,就是簧片。

制作簧片是非常费功夫的,音色的好坏全靠它了,老师最好让学生观察个够,那么小小的一块可得倍加珍惜,没了它葫芦丝的核心就没了,这么一介绍也为下边葫芦丝的保养埋下了伏笔。

了解上边的基本知识后,很多学生会对主管头尾的塞子(对音高的影响,不可乱动),葫芦刻花(美观而有内涵),铜套(易于拆卸,并可以调音),等等一些小细节的小问题,所以一些制作葫芦丝的手续作为老师也得尽可能的了解一些。

葫芦丝的构造基本就确定它的分类了,现在有很多分类的方法,我认为最少要简介两种,一是单音、双音和三音葫芦丝的区分,这个老师分别吹奏就行了,当然葫芦丝是有三片簧片的;第二是根据音高来分的,就像声乐男高音、女高音等是一样的,那么我把小D、小降E和小F调分为高音的;C、降B、A调分为中音葫芦丝;G、大F、大降E调分为低音葫芦丝;大D、大C和大降B为倍低音葫芦丝。

吹同一句音乐,让学生来听会取得最直观的感受。

对于乐器本身的基本了解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它也是入门必不可少的一课。

三,葫芦丝的音色特点每件乐器的音色都不相同,葫芦丝这个乐器的音色非常有意思,几乎找不到两个葫芦丝音色一致的。

葫芦丝音色的特殊性李春华老师的教程里边用了三个字:“轻、飘、柔”来概括,我把它组成了三个词语:轻盈、飘逸和柔美,也正是这种特殊性注定了它众多的爱好者。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最好能演奏(或播放)一些不同乐器的乐曲给学生们听,比如吹奏同一句音乐,分别用竹笛、箫、巴乌和葫芦丝来做比较,那么学生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了。

乐器的保养与维护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向学生传达这么一个信息:葫芦丝是乐器不是玩具。

是乐器就得用对得住它的方法来呵护它才行,我把它总结为三点。

1,不可乱摔乱碰,暴晒暴寒。

葫芦丝的制作材料均取自天然,孩子们一不小心掉在地板上,撞在桌角上,不是葫芦碎了就是吹嘴掉了,所以不能乱碰乱摔,天然的乐器不能太高温晒和低温冻它,音准有问题还可以慢慢调,竹子晒(冻)裂了,乐器几乎报废了;2,初学者一定要轻吹,用力不可过猛。

葫芦丝的初学者一般不是吹不响,而是力度太大不好控制音量,所以要告诉学生一定得慢慢来,轻轻的吹,这样保护了簧片,也可以把握乐器的音色特点;3,做到专人专用,吹前漱口。

这个乐器实在太好了,因为可以养成很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一个乐器一个吹嘴,不能回家爷爷奶奶吹一口,爸爸妈妈吹一口,不卫生,所以要专人专用,自己也不能松懈呀!得吹前漱口,因为你千万不能把红烧肉、酸辣土豆丝的味道吹进去了,葫芦丝可消化不良,葫芦发黑发霉,有损健康。

许多乐器不免总会有一些小问题,比如葫芦丝的高音吹不来呀,低音偏高等等,作为一名职业老师一般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修理方法,比如筒音偏高刮簧片尖部,偏低却要刮根部,当然了技术不娴熟最好交给乐器制作师傅来解决了。

这些基本是对乐器保养的一点体会,这个乐器非常娇贵,必须养成呵护它的好习惯。

当然也锻炼了学生的爱心和毅力。

吹奏前的准备工作我们大致理解乐器自身的一些基本问题之后,并不是歪七扭八拿着就开始吹的,一件乐器没有人的使用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在吹奏正确的音符之前,我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和一个基本实践感受。

1,体形:主要教学生们的站姿(站姿和坐姿都得讲,初学站姿为主)。

主要是腿,一般双脚并拢打开八字形之后,把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半步就行了,不论身体重心向前或者向后,都可以稳定;2,手形:教学生们怎么拿好葫芦丝?拿姿非常重要,涉及到肩、臂、手腕、手指每关节和指肚等等地方。

一般双肩要平,双肘自然打开让葫芦丝与胸间成45度至60度角之间,太低了没精神,高了则目中无人气息还不流畅。

最主要的是手指,一般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分别用右手无名指按1孔,右手中指按2孔,右手食指按3孔,左手无名指按4孔,左手中指按5孔,左手食指按6孔,左手拇指按7孔。

那么剩下不按孔的三个手指放置在最自然的地方以对葫芦丝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

按孔手指的总体要求是:手指自然弯曲与孔垂直,用指肚按孔。

这个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手把手的一点一滴的教学,让学生的持琴姿势自然美观大方。

3,口形:教学生如何含住吹嘴并做好吹奏准备。

嘴形非常重要,主要涉及到上下嘴唇和左右嘴角的问题,葫芦丝的吹嘴一般放入口腔嘴唇与牙齿之间的那个部位就行了,并且含住吹嘴的约三分之二长就行了。

嘴角和嘴唇联合稍微用力含住吹嘴让它不漏气就行,切记吹奏的时候不准鼓腮。

这些是吹奏葫芦丝前边的基本准备工作,一个好的规范的准备工作对于下边的学习很有帮助的。

每一块老师讲解示范后,由学生练习,最后看一下整体的效果,要放松自然,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些内容基本有个样之后就进行基本的发音练习了。

比如教学几个基本单音的练习,让学生们深入体会多大的气息量就能把乐器吹响,并慢慢吹长。

这个阶段实际上是配合吐音啊等简单技巧联合训练的,让学生吹奏一些小曲子,气息和手指舌头有一些配合的能力了,记住了基本的指法,对乐谱的识记等都在一步步的练习当中加进来,由浅入深,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下边涉及到的各种技巧我们下边将会向大家报告。

基本技巧(气、指、舌)的学习技巧的应用就如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是同样一个道理,关键是要用到恰到好处。

葫芦丝这门乐器的学习,技巧是非常丰富的。

关于气息的,长音基本功训练、强弱的练习、气颤技巧和循环换气技巧等;手指技巧如装饰音、虚指颤音、打音、滑音等;舌头技巧如单吐、三吐和双吐等;我这里主要以常用技巧为主,一些风格化的特殊的技巧也要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气息气息是最原本的也是最精深的,有了气息吹管乐你就能吹响,但是你的音乐能否万古长青,能否表情达意,震撼心灵也全靠它了,所以要多练要常悟。

1,长音的基本练习,长音是学到老练习到老的一门管乐基本功,必须要注重它的训练。

我认为一个好的规范的长音首先的要吹奏有一定的长度,一般一口气吹奏20到30 秒钟就可以了,关键是这么一段音符的质量该如何把握呢?我把它概括为两个词:干净、平稳,音头音尾要干净,中间要平稳。

那么干净体现在音符的一头一尾,一般音头轻轻发一个“tu”的动作就行了,也就是单吐的技巧就可以避免杂音的出现;音尾的杂音一般不好控制,关键掌握一点就行,结束时阻断气流进入葫芦丝才是根本,李春华老师的教材里边有两个方法,一是快速拿出口腔,二是用舌头阻断气流,都可以练习,慢慢就会控制自如了。

音符的平稳性其实就是控制气息的能力,对气息的量要求有一个好的把握,平稳是最好的表现,也就是音符出来以后必须走直线,不能走大于号、小于号或者是波浪线,这个需要长期的练习才成。

2,强弱的练习,这个必须建立在强大的长音基础之上才行,它的总体要求是强而不高,弱而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