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怎样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只有正确理解题目,并且明确立意,才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
审题立意要做到理解准确,立意清晰,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有深度、有逻辑、有思想的好文章。
首先,审题要准确理解。
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题目的关键词,找准题目的重点。
比如,如果题目要求写“关于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那么就要明确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重点,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写作。
如果理解不准确,就会离题,写出与题目要求不符的文章。
其次,审题要明确立意。
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明确自己的立意,确定自己要写的主题和观点。
比如,对于“关于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的题目,可以选择写互联网对青少年学习、交友、娱乐等方面的影响,也可以选择写互联网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不同的立意会导致不同的文章内容和结构,所以要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立意,确定自己要写的主题和观点。
最后,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的立意,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比如,对于“关于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的题目,可以分成互联网对青少年学习、交友、娱乐等方面的影响来写,也可以分成互联网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来写。
无论选择哪种结构,都要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表达得当。
总之,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只有正确理解题目,并且明确立意,才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
要做到理解准确,立意清晰,合理安排结构和内容,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表达得当。
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有深度、有逻辑、有思想的好文章。
【参考范文】:题目,关于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互联网是当今社会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互联网更是如影随形,他们的学习、娱乐、交友等方面都离不开互联网。
那么,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七种技巧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七种技巧技巧1:关键词句入手法。
对题目中关键词句的寓意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所命之题就是审题的关键,立意的关键。
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题目1: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玷污。
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的这个弱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技巧】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到材料的最后一句话:“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就是“守护”,表现了白貂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操守,联系到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不为外物所动的品行,那么立意时,就可以从“坚守”这方面分析。
题目2:比尔教授应邀来中国演讲,在发现最前排无人入座的原因是怕被提问时,微笑地鼓励大家坐第一排,他说:“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创造机会才能被人赏识。
”请理解领悟材料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技巧】“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便是该材料的关键句,这一关键句就是告诉人们要给自己以自信,敢于亮出自己,从而获得被人赏识的机会,并取得成功。
抓住这些语句就很容易立意了。
题目3: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审题技巧】读诗的前三行我们了解到,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受了无数的磨难,摆脱了无数的苦闷与忧伤,这是理解这首诗的基础。
而下面的两句“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则是关键,因为读了这两句,我们就会深深领悟到,生命离不开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战胜了磨难,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
高考作文素材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九篇】
【导语】寒窗苦读⼗余载,今朝会考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平⽓和信⼼⾜,过关斩将如流⽔;细⼼⽤⼼加耐⼼,⾼考定会获成功。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考作⽂素材审题⽴意分析及参考例⽂【九篇】》供您查阅。
⼀、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
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体可以归为三类,寓⾔类(包括寓⾔故事、寓⾔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字)、名⾔类(包括名⼈之名⾔、领导之名⾔等以说理为⽬的的警⾔类⽂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活的表述性⽂字)。
③审导思。
这些⽂字引导你思考的⽅向。
如“有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
”“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部分,它⼀般要明确题⽬或话题,如“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等指导⽴意取向的⽂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度、明确⽴意,⾃选⽂体,⾃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审题⽴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的,从不同的⾓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作⽂。
趴在鱼缸⾥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样呼吸⾃由的空⽓了。
”鲥鱼奄奄⼀息:“虽然我的⽣命短暂,但我⾄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湖光。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指导:如何审题立意+课件33张
开头句 结尾句 对话句 结语句
例1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
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 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 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 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 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 个!”
(一)一类卷:48~60分切合题意,能够从材料出发,概括提炼出“面对自身缺陷不 回避,直面不足”“运用智慧,灵活应变”“抓住关键,化解难题”“运用智慧,善于 思考”“思维开拓与创新”等紧扣材料中心的观点;能够立足自我,从“当今学子”这 一角度来写,考生身份特征明显,时代气息浓厚;结构严谨,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语 言表达有表现力。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立意: • 1、因付出而重要(珍贵、不同寻常)|付出,
让你的收获更显珍贵 • 2、因为用心而美丽(独特、独一无二) • 3、美,只因自己用血汗浇灌过 • 4、有所倾注,才有所不同
多则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知识梳理
一、相同型
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对策:求同法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 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 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 意所在。
【材料】 1.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
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 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 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 可以长到一尺长。
2.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 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 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 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 生存下来。
(四)四类卷:25~35分偏离题意,如写心灵美、读史、选择、技术等。
高三高考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语文作文写作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语言文字运用II中提到,积极入世的范仲淹也对主张隐逸的严子陵大加称颂,认为“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
而两面各偏于一面,也无不可。
对于“立功”与“隐逸”,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围绕“立功”与“隐逸”这一对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可以并存的观念,阐述自己的看法。
首先,需要理解材料中的核心信息:范仲淹对隐逸的严子陵的称颂,以及他提出的“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可以并存,也可以各有偏重。
这是立意的出发点。
在立意时,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
一方面,可以强调立功与隐逸的互补性,阐述二者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探讨个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立功与隐逸的平衡,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具体行文时,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和观察,选取合适的文体(如议论文、记叙文等),围绕立意展开论述,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同时避免套作和抄袭,确保文章真实、原创。
【范文】立功隐逸,人生之双翼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立功与隐逸之间寻求着平衡。
就如同范仲淹所言,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可以并存在一个人的身上,也可以各有偏重。
在我看来,立功与隐逸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人生选择,它们如同人生的双翼,助力我们在风雨兼程的人生旅途中飞翔。
立功,是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集中体现。
它代表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的实现。
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通过立功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无论是岳飞抗金救宋的英勇事迹,还是林则徐禁烟捍卫国家利益的正义行为,都体现了立功的精神。
立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更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然而,隐逸则代表着另一种人生追求。
它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是对纷繁复杂社会的回避与超越。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作文的审题立意
有自强之能,才不会一味艳羡别人的认可度。谁都想获 得别人的认可,成为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他人口 中“成功的榜样”。但真正的认可度不能靠乞求别人送来青眼, 更不能靠自欺欺人的麻醉,而是要凭借自身的努力,用实力 证明你值得他人的赞誉,你获得的认可度名实相符。区分彼 此高下的,终究靠的是实力,而吹出来的气球一刺就破。
而“我应当”,则是乐章中的庄重低吟,它提醒我们承担起社会 责任和道德规范。当马丁·路德·金站在华盛顿的演讲台上,发表那篇 著名的《I Have a Dream》演讲时,他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平等 的渴望,更呼吁整个社会共同承担起实现这个梦想的责任。他的“我 应当”,是对社会公正和道德良知的呼唤,它激发了我们内心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关注环保、参与公益还是遵 守法律,都是对“我应当”的践行和体现。
有知人之智,才不会惑于认可度。要知道,网络时代的 好评是可以“刷”出来的,所谓的“人设”也是可以“造”出来的, 大家都说好的还真不一定就好,因为“大家”可以被收买,可 能被误导,“万民伞”都可以批量制造。如果缺乏知人之智, 就容易陷入认可度的迷雾,成为别人牟利的踏脚石,成为被 人肆意利用的工具人。专家可能是“砖家”,教授可能是“叫 兽”,但我们曾经作为无知的看客为他们大声叫好,这真的 很丢人。
➢ 关键词: 肝胆人、无字句;交友处事、读书求知。
STEP 01
找出、提炼立意
STEP 02
STEP 03
分析题干(题 型、逻辑)
明确关键词
月考试题
立身处世,有人倾向于“我愿意”,有人思考的是“我能 够”,有人注重的是“我应当”。
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自己学习与生活的 体验,写一篇文章。
“我愿意”“我能够”和“我应当”,这三重奏相互交织、相互辉映, 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独特旋律。它们分别代表着我们的主观意愿、客 观实力和社会责任,共同推动着我们在生活的舞台上不断前行、不 断成长。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实现和担当。” 让我们在生活的乐章中,用“我愿意”去追求梦想,用“我能够”去实 现目标,用“我应当”去担当责任,共同演奏出更加精彩的人生旋律。
2024年全国卷甲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从材料中的“才可能”或是客观规律上,我们可以明确前者为后者的前提条件,只 有坦诚交流,实现心与心相连,交流才有意义,这样才是“真正”的相遇。 ④实现“真正的相遇”能带来什么好处?
在俄乌战争引发的世界大战危机、全球变暖、动植物快速灭 绝、环境急剧恶化等因素的威胁下,人类迟早要迎接共同的命运 ——正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台词——生存还是 死亡,这是个问题。这世界战火纷飞、贫富差距巨大,在信息化 的浪潮之下,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甚至在绝望中不甘死去?
(举例论证,结合热点素材展开,切中肯綮。
国与国之间,应真诚相待,和谐共处,以面对共同的命运。 (第二分论点,从国与国之间相处的角度展开论证。) 丘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 永远的利益。”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并不总是和谐共处。从中 国放眼望去,环顾世界:向东,日本一意孤行,核污水排海仍在 继续;向西,美国态度强硬,议院批准的对台军售额逐年上涨; 向南,南海诸岛因主权问题争执不休;向北,俄乌战争依旧不息 。这东西南北,又可曾真正安宁?
坦诚交流促相遇,和谐相处共命运。相信在不久的将 来,我们一定能够迎来更多真正的相遇和更加美好的人生 。
(呼应开头,归结全文,展示美好愿景。)
【例文点评】
本文标题切合材料,直接表明立场观点。开头引用诗 句,从阐释“相处之道”入手,明确提出中心论点:“人 与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都应坦诚交流,以谋求‘天 下大同’”主体部分一分为三,逐层展开论证。所有论述 均围绕“人际交往与国之交流”这一特定情境展开,考生 视野开阔,格局高蹈,认识深刻,使得文章气度从容不迫 ,节奏不疾不徐,文字流畅优雅。
高考作文指导六种审题立意的方法ppt
审题: (1)解题:(是什么)“辨”就是区分、辨别、认清, 辨别清楚真假好坏,区分清楚善恶清浊。 (2)为什么要“辨”?(为什么) 因为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存在许多诱惑和陷阱,稍不 留神就会跌入陷阱粉身碎骨。一定要用心去辨清、 辨明,才能平安到达人生的终点。 怎么去“辨”?(怎么样) 用心去“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 带着一双智慧的眼睛辨识,留一颗清明的心,不被 世俗所沾染;不为名不为利所困,不贪慕名利,做 俗世的清泉,做一个守正的人。
可提取的信息: 1、郑国人要精美的匣子不要宝珠——注重外 表的美忽视了内在的美(有钱难买心头好) 2、用名贵的木兰做精美的匣子,再把宝珠放 在这瑰丽的匣子里。——包装问题(装饰与 本色、针砭时弊——现阶段过分注重外观的 包装、中国人的消费观) 3、楚国商人不同意,说不能单卖匣子,要买 一起买。双方僵持不下——处事死板,必然 成为商品经济时代的牺牲品;(变通)
练习: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 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 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断句 (2)关键句
(二)关系定位法: 不论一元题还是多元题,都要弄清 楚题目间关系的定位,尤其是当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时,应该研 究它们之间的或偏正、或并列、或 因果、或递进、或从属等关系,以 便确定文章的重点和内容的逻辑关 系。
(三)寓意钩沉法:审比喻性话 题 作文题属比喻性内容时,审题时 就要把握其本义和比喻义。寓意 钩沉法就是探求比喻性、寓言材 料的题意,挖掘其指代性含义的 方法,采用由物及人、由个体到 群体,把握比喻的本体与喻体的 相似性。
如: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 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 无数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 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 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写作技巧】高考【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6方法(附3篇精析版模拟范文)
高考【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6方法(附3篇精析版模拟范文)概述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
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是达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
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找到"关系"就可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是实现思辨的重要因素。
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
找到"关系",才能在表达上实现思辨。
人和事物是具有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是无处不在的。
联系就是"关系"。
可以这样毫不夸张地说任何题目或材料都可以找到"关系",从而写出思辨性作文,以获得青睐。
那么,怎样找到"关系"呢?技法指津1找出关键词例1: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绿萝很好养,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里就行了。
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
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在生长了,没精打采,枝蔫叶稀。
是缺少阳光吗?放到窗前晒些日子,不见起色。
是氧气不足吗?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效果。
后来,试着往水里投了一把石子,原来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似乎一下子有了依托,它们使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
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这则材料有很强的对比性,这是材料的特征。
绿萝在没有水中石子的情形下,“枝蔫叶稀”,有了则“枝繁叶茂”。
分析一下原因,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依托”,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知道,材料无论是写动物,还是写植物,其实都是暗指人,要求我们写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那么,人有依托和没有依托会怎样?题意豁然开朗。
2找到“角度”例1:在审题立意时,分析作文“材料”,找到矛盾的双方,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破解矛盾,揭示其意义,从而达到准确立意的目的。
关系立意法就是从内在关系辨析题旨,挖掘材料的内在意义和实质。
审题步骤1.读题,找出“材料”中涉及到的人物、事物,即立意的角度。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
【导语】语文作文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很多同学多会发生作文离题的情况,所以作文审题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审题过程中也可以引入热点素材增加分数。
那么,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是分享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提问: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回答:一、审题1.记叙性材料作文记叙性材料一般是指故事、生活中的事件或寓言。
命题形式一般是:故事材料+故事提示语(或评论语)+作文要求。
2.引语式材料作文引语式材料主要指名言警句、新闻调查、诗歌等,这些材料主题或显或隐,要仔细分辨。
3.漫画式材料作文二、立意高考作文对立意的要求有四点:一是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内容正确,其次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二是立意要新颖,就是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
三是立意要深刻。
“深刻”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
四是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即只能有一个主题。
三、方法技巧1.领悟主旨法理解新材料文段的主旨,并由此处深挖立意。
2.把握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3.由果溯因法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或现象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的立意。
4.逐句切入法有些材料,结构层次明显,每一句都有具体的含意。
逐句分析各句的含意,然后综合,可找到合适的立意。
5.求同存异法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参考一、审题立意审题立意要深刻,简而言之就是辩证分析和以小见大。
我们在看到作文材料时,要仔细阅读,从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和实际生活经验来思考和辨明材料,提炼出的中心论点或者说主旨立意,要有高度概括性,也要有思想深度。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一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
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
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
高考作文指导:十大审题立意法
高考作文指导:十大审题立意法高考作文是每位考生都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考试。
审题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只有准确理解并合理解读题目,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佳作。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十大审题立意法,希望能帮助大家在高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
一、明确题目意思。
作文题目可能包含一些关键词或短语,首先要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确保自己对题目有准确理解。
二、分析题目结构。
理解题目的结构和组成部分有助于正确理解题意。
例如,题目中是否有转折词、询问词或者比较词语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答题目。
三、明确文体要求。
高考作文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的文体,了解并明确题目要求的文体,对于我们后续的写作有很大指导作用。
四、审视题目角度。
题目可能会涉及不同的角度或者层面,我们需要选择和理解一个或几个角度,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观点展开文章的写作。
五、理解题目情境。
有的作文题目会给出一定的背景情境,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情境并合理运用在文章中,使文章更有针对性和连贯性。
六、把握关键词。
有些题目中会有一些关键词,要在写作中充分发挥,展开合理的论述,使文章更加丰富有力。
七、辨明提问方式。
题目的提问方式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写作思路和方式,例如,是问叙述还是询问观点,我们需要明确题目的提问方式,并在文章中作出相应的回答。
八、考虑作者立场。
有时题目会要求我们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立场,我们可以通过理解题目细节来推测出作者的态度,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文章写作。
九、把握写作要求。
高考作文除了审题以外,还有一些具体的写作要求,例如字数限制、时间限制、文体等,我们要在写作之前充分了解这些要求,以免误操作。
十、思考个人观点。
高考作文中,我们也需要展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人观点。
在审题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自己的观点,让文章更具说服力和个人特色。
总之,审题是高考作文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一环。
通过掌握上述十大审题立意法,我们可以准确理解题目,抓住重点,展开合理的写作,让作文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单个词语型其标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
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如:“脸”本义“人的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
形容词与动词标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如“安”“肩膀”“愿景”“杂”“忙”“问”等。
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就是写作的重点。
审题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如《肩膀》,这道题既可实写,又可虚写(比如“肩膀”有个虚指义为“依靠”,也可以是“责任”,还可联想到肩膀相靠是“团结协作”的象征;联想到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肩膀”,喻指“基础”。
)2、偏正短语型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
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3、动宾短语型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
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4、主谓短语型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胜”“红”是写作的重点,“花”则可以是实物,也可以取其比喻义。
5、并列短语型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
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如《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6、完整句子型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
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四攻略”以及作文案例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四攻略”以及作文案例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写作之新材料作文审题新材料作文审题是要求考生阅读材料,然后从对材料的审读中,提炼出题意。
从材料的数目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单一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从材料的内容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名言材料、事例材料(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当今时代故事等)、图形材料等。
对新材料作文审题,主要是要求从每则材料的关键词中提取观点,从多则材料的关系中求同寻异提取观点。
易错原因——1.不会从单一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中确定立意2.不会从多则材料的求同寻异之比较中确定立意易错题例析(2023新课标1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上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属单一型材料,材料的关键词句主要有三个层面:1.关键词句一:好的故事。
什么是“好的故事”?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的真人真事;富有正义性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
字典中“故事”意义是死呆的,生活中的故事是灵动的。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自古以来的故事,只要富有教育意义,皆可以纳入此次写作。
好的故事不仅具有可读性,而且需要对听众、读者产生积极影响、共鸣震撼。
好的故事,触动心灵之弦,让我们心情澎湃,有情感渲泄后的释然;好的故事,能够开启智慧的灵光,让我们豁然开朗,有醍醐灌顶的顿悟!好的故事,让我们洗心革面、脱胎换骨,有凤凰涅槃的重生!是的,好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以情的感染,智的启发,和美的享受!作文中到底讲什么样的好故事,这个就由考生自主选取。
2.关键词句二:四个“可以……”。
四个“可以”分别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好故事的作用,“更好地表达和沟通”“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命题人在拟题时材料够简,但解读连用四个“可以”,可谓用情颇深,给考生以足够的提示。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五大技巧专题01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含解析
专题01 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一、审题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如何审题始终困扰着很多的同学,如今,笔者提炼出几种审题方式,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找对象看看材料社稷的对象有几个,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假如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当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确定要辨析清晰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含意有些材料运用比方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当细致分析,细致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依据。
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发觉,虽然很多同学理清了关系,还是提炼不出来重点,对于材料似乎是理解了,但是不知道写什么。
那么,你就用下面的方法进行确认吧。
二、用确定的思维方法解析材料下面我介绍的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法”,是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1、概括中心:人物或者主体﹢事务﹢结果2、询问缘由、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也要学会问为什么)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说白了,就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是怎样。
三、立意古人云:“文贵立意。
”“每个人各自的想法”即是指文章的立意。
只有先确立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知道要写什么,须要些什么来写,且它的好坏关系着整篇文章的成败。
1.抓关键句法关键句经常有示意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经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原委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确定不能卖。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方法及举例)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方法及举例)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一、提炼中心法写材料作文时,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主旨是稳妥的立意方法。
例如,材料中描述XXX旅行时遇到一个小学生,小学生认出他并替他提皮箱,然后询问为什么使用破旧的皮箱。
XXX回答说,如果皮箱很昂贵,而他却很不起眼,那么这会更糟糕。
这则材料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便,但做人不能随便的道理。
因此,学生可以得出两个观点:做人不应该随便,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另一则材料描述了XXX的小职员XXX,他总是在签名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并在书信和收据上也不例外。
尽管只是一件小事,但他坚持不懈,最终被公司董事长XXX看中,并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立意可以是: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二、抓关键词句法在材料作文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例如,第一则材料中小学生的问题“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和XXX的回答“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可以引发思考做人不能随便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裁缝如何将废品变为宝贝,创造出一种叫做“金边凤尾裙”的服装。
关键词如“废品”、“挽回损失”、“高超的技艺”和“精心”等,揭示了裁缝成功的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故事:(一)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从不利走向有利;(二)要有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的思维和高超绝妙的技艺,才能从失误中走出来;(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另一个材料是关于一个教授做的实验,发现爱坐前排的学生成功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类学生。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立意:(一)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二)要有不甘落后的精神,敢为人先;(三)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四)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最后一个材料是关于一个六岁孩子切苹果的故事。
高考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六法
高考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六法不少同学拿到作文题,常常大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
这是没有打开作文思路所致。
其实,只要我们讲究方法,审题立意关也就自然容易攻克,写作材料也就会纷至沓来,如此,又怎么会写不好作文呢?这里,送给大家迅速打开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钥匙。
为说明这些方法的适用性,结合2008年高考题作一解说。
一、置换法。
1. 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去置换喻体。
如山东高考作文题: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自定立意。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人给了我们比喻的喻体,本体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诚信,等等。
“草自青”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等等。
我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立马解决了。
2. 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单一语义的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词语。
例如重庆高考作文题:《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
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
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自然”怎么理解?这是立意的关键。
命题人想我们之所想,给了我们三个义项进行诠释。
我们只要用其中的一个义项去置换“自然”,那么也就容易迅速立意,打开思路。
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环保等。
如果“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由发展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教育中的张扬、发展个性等。
如果“自然”是指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看一看:态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9种方法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9种方法1、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解析]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2、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解析]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3、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
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
高考语文作文应该如何审题?
高考语文作文应该如何审题?高考语文作文审题能力是重要的考察指标,其审题能力直接影响着写作质量。
但仅仅理解题面意思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从深层逻辑出发,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才能做到“立意深刻、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一、读题目的三个层次:表层、深层、隐层1. 表层:理解题干信息准确把握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语境;疏理题干结构,明确材料、要求、提示等;识别文体类型,判断作文写作方向和表达。
2. 深层:探究命题意图分析命题背景,了解命题者选择该话题的原因;明确考查内容目标,了解命题者想考察学生的哪些能力;认真思考命题意蕴,理解命题者想传递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向。
3. 隐层:挖掘立意角度挖掘题目背后的深层含义,探索题目中蕴藏的哲理和思想;联系实际生活,将抽象的命题可操作化,寻找可写之点;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新颖独特的立意角度。
二、审题具体策略:关键词、关键词语、材料分析、逻辑推演1. 关键词:把握关键信息,分析关键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将其与自身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联系起来。
2. 关键词语:对最重要的词语进行分析,阐述其内涵和外延,以及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3. 材料分析:仔细解读材料,寻找材料中的中心思想,并结合自身思考进行升华。
4. 逻辑推演:按照逻辑推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和写作方向,寻找合适的论据和论证方法。
三、读题误区:误读、断章取义、偏离主题、缺乏时代感1. 误读:只了解字面意思,没有深入挖掘题目背后的深层含义。
2. 断章取义:从材料中片面地、孤立地提取信息,忽略了材料的整体逻辑和主旨。
3. 偏离主题:写作内容跑题,与题目要求无关。
4. 缺乏时代感:选择陈旧的论证材料,缺乏时代性。
四、读题训练:积累素材、练习解题、反思总结1. 积累素材:广泛阅读,了解社会热点话题,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将素材与命题联系起来。
2. 练习解题:多做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学习优秀范文,提升审题能力,并及时反思解题思路。
3. 反思总结:每次写作后,都要认真反思读题过程,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不断改进审题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怎样审题立意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
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
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
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
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
套题弊端。
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
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
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
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
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
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
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
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
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
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
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
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
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
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
人群中
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
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
“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
相比
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