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隐喻理论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隐喻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浅谈隐喻认知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浅谈隐喻认知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摘要:本文从认知范畴的角度论述了隐喻理论,探讨了隐喻应用于词汇学习中的理论基础及其作用,分析隐喻的认知机制与语言发展,在此基础上探讨隐喻认知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指出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可以使词汇学习方法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助于促进对词汇的深层次理解。
关键词:隐喻英语词汇教学隐喻性构词 1 关于隐喻在修辞学中,隐喻被认为是一种修饰话语的手段;在哲学中,隐喻性被认为是语言的根本特性;而认知科学家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方式。
理查兹指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
Derrida 将隐喻视为整个语言系统的象征,将其称为普遍的认知活动和表达活动,认为哪里有文字哪里就有隐喻。
束定芳认为,隐喻是语言中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它是语言变化的先导,是语言的刀锋,它总是处在不同的变化之中。
George Lakoff 和Mark Johnson于1980年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主张隐喻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他们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
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是隐喻性的(Lakoff&Johnson, 1980: 4)。
他们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隐喻可以帮助我们用已知的事物来理解未知的事物,或者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已知的事物。
多义词是隐喻认知的产物,隐喻对多义词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结构促进了词汇的变化,帮助我们理解一词多义和词义变化。
一个词不同义项之间的语义联系是隐喻性的,这为我们创造新的表达以便更好地理解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工具。
隐喻也是语言变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它是词汇发展和扩充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隐喻的相关理论及入手,讨论它于英语词汇学习的意义。
隐喻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们 分 别对 应 正式 语 体 , 般 语 体 , 一 口语 体 和 会 存 有差 异 。 色为 大 多 数 民族 喜 欢 常 用 , 绿 俚语 体 。 示 男士 的 词 在 正式 场 合 , 般 场 其 典 型 的 色源 是 绿 草 , 树 等 自然 生 物 , 表 一 绿 含
e y ite c n e c nv ye r ltl a b o e d, wiho vo a t ut c
环境 的互 动 。 就好 像 , 同样一 位未 婚 女性 , 对
差 别 在 词 汇 教 学 中需 要 予 以 重 视 。 使 是 即
b lr oh n a ec n e e ) lis 英文中可以表示为 : ie ,i , s , i 。 uay n tig c n b o v y d ( k n Wi ma n gr l ss r 他 中 英 文 中有 对 应 的 词 , 们 的 文 化 内 涵也 d la k t 它
的 方 法 教 授 词 汇 。 代 外 语 课 堂 教 学 的 作 小 姐 , 娘 , 女 。 E常 生活 经 验 为基 础 , 现 姑 美 以 l
一
—
生手 、 手 ; re p we 新 gen o r
钱 或 金钱
现象不仅存在于英语 中, 中文 里 也 是 一 的 力 量 , 。 习 一 种 语 言 , 时 也 是 在 学 等 学 同 习 一 种 文 化 , 习英 语 词 汇 既 要 看 到 词 汇 学
样。 中文 中 对 同一 个 年轻 女 性 可 以称 呼 为 :
英 语 词 汇 教 学是 英语 教 学 的 重 要组 成 为 没 有 绝 对 客观 的现 实 , 没 有 离 开 客 观 差 别 明 确 。 语 言 中 就 体 现 为 家 庭 成 员称 也 在
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一、本文概述隐喻,作为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都受到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研究逐渐从传统的修辞学视角转向认知科学的领域,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我们将回顾隐喻的传统观念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隐喻的认知机制及其在人类思维中的作用。
我们将探讨隐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包括提高词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促进词汇记忆的持久性,以及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还将讨论如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隐喻理论,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隐喻的认知理解,并为英语词汇学习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隐喻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其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
然而,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隐喻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工具,它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
隐喻通过将一个领域的概念映射到另一个领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抽象、复杂的概念。
隐喻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体验哲学和概念隐喻理论。
体验哲学认为,人类的认知是基于身体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体验,隐喻则是这种互动体验在语言中的反映。
例如,我们常说“时间是金钱”,这是因为我们体验到时间的有限性和金钱的价值性,并将两者相联系,从而形成了这一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则进一步指出,隐喻是一种系统性的概念映射,它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概念系统中,而非仅仅存在于语言中。
这一概念映射是无意识的,但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例如,“战争是疾病”这一隐喻,将战争的概念映射到疾病上,导致我们在思考战争时,会不自觉地采用与疾病相关的概念,如“治愈”“传染”等。
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
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工具,通过隐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
论隐喻的认知本质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论隐喻的认知本质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隐喻的认知本质是一种以抽象的方式解释概念的语言现象,它是一种比喻的语言现象,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某一概念,从而使概念更加具体化。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教师应该更加注重隐喻的运用,在教学中,可以利用隐喻
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英语。
2、教师可以利用隐喻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隐喻能够使学
生更加有趣地学习英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可以利用隐喻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隐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
浅谈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摘要:隐喻作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促进了概念隐喻理论,这一认知和语言的桥梁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启发学习者通过概念隐喻的认知功能学习词汇,提高词汇习得的效率。
关键词:概念隐喻;认知;词汇教学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的掌握运用情况以及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技能的培养。
关于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已经在外语教学和语言学领域得到广泛重视,英语词汇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受到了其他教学方法的促进,比如说认知教学法、词汇教学法等等,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我国的大中小学外语教学还不够系统和完善,仍然存在着诸如学习者词汇量不足、词汇记忆不系统等问题。
语言学家wilkins曾经说过:“我们不能接受语法比词汇更重要的说法。
事实是,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
”由此可见,词汇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学生对于词汇量掌握的不足,尽管语法以及所掌握的第二语言极其出色,那么第二语言的交流也不能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进行。
在中国这样一个缺少第二语言环境的国家,词汇学习始终是众多英语学习者的巨大障碍,如何帮助学习者高效习得词汇,掌握词汇学习的策略成为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的研究课题。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词汇学习的认知研究也日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大量实例证明概念隐喻理论能够帮助学习者培养积极的词汇思维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概念隐喻理论中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
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i.a.richards)曾经说过:“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
”有些语言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甚至认为,可能所有的词都源自于隐喻。
隐喻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学习初中英语词汇,旨在让学生减轻认知负荷,更有效地习得英语多义词。
关键词隐语多义词词汇认知初中英语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087-02 当人们命名新事物,会运用隐喻手段,利用两个认知域的相似性,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实现跨域映射,最终用源域中概念相应的词汇去表达目标域的概念。
概念隐喻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多义词以及词汇运用、词汇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利用隐喻来学习英语多义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教学的角度看,要将隐喻引入到初中英语词汇的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应关注以下问题:一、展示多义词的多个义项在英语多义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集中系统向学生展示多义词的多个义项,即让学生集中地同时接触多个义项,并帮助学生对各个义项进行组织整理,以在学生大脑中构建这些义项的语义网络。
因为对于英语多义词习得而言,掌握多义词义项之间相互联系的认知理据是最富有成效的多义词习得策略。
例如人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单词的讲授中,几乎从头到脚所有的单词都有基本词义和隐喻意义:head 头→领袖、首长、箭头、头脑、智慧、人手、员工、顶端、个数hair 头发、毛发、汗毛→动物的毛、植物的须根、凡是像毛发一样的物品face 脸→面貌、面容、表情、面子、威信、尊严、(钱的)票面、正面;shoulder 肩膀→背部、(衣服的)肩部、前腿肉、担当foot 脚、足→下端、山脚、末尾、最下端等。
二、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从上述例子来看,教师在进行多义词的词汇教学时,首先可从认知角度分析多义词的语义引申机制,给学生更好地解释多义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的联系,可以使他们了解词义的发展规律和演变机制。
此外,当学生在学习了多义词的基本含义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按照认知思维方式,推导出在不同的语境下多义词的确切含义,这不仅使学生能更容易地掌握多义词的用法,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联想能力,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现象。
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隐喻认知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隐喻认知能力的培养【摘要】隐喻认知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隐喻认知能力的定义,随后详细阐述了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隐喻认知能力的方法和实践策略。
接着提出了评估学生隐喻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并强调加强英语教学中学生隐喻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的启示也在结论中得到了阐述。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学生隐喻认知能力的培养和评估,为优化英语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隐喻认知能力、英语教学、培养、提高、评估、重要性、发展趋势、研究启示1. 引言1.1 学生隐喻认知能力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metaphorical cognitive abilities in English teaching cannot be overstated. Metaphors are pervasive in language and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ommunication, comprehension, and creativity. By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metaphors effectively, students canenhance their language skills and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abstract concepts.2. 正文2.1 隐喻认知能力的定义Metaphor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involves comparing one thing to another by stating that one thing is another. It is often used to create vivid images, convey complex ideas, and evoke emotions. In the context of cognitive science, metaphor is not just a linguistic device, but a fundamental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we understand the world around us.2.2 英语教学中隐喻认知能力的作用One key function of metaphorical cognitive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 is to promote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Metaphors encourage students to think outside the box, make connections between seemingly unrelated ideas, and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nuances.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metaphors, students can expand their vocabulary, improve their language fluency, and express themselves more vividly and persuasively.2.3 培养学生隐喻认知能力的方法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隐喻来理解和表达。
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视角探讨英语词汇教学
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视角探讨英语词汇教学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是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加深学习者对新词含义及文化内涵的理解,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注意概念隐喻理论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概念隐喻意识和英语学习能力。
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英语词汇一、概念隐喻的起源概念隐喻的英语表达“metaphor”来源于希腊词汇“metaphora”,词的原始意义为转化、变化,在修辞运用方面指隐喻的修辞格。
语言学研究者对隐喻的修辞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分别从哲学、逻辑学、认知心理学等角度对概念隐喻进行了研究。
Lakoff&Johnson(1980年)经过研究把概念隐喻归入认知语言学领域,认为“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的”。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现象,构成了语言的认知基础。
Lakoff认为,“概念隐喻的功能是把一个事物的某些特征推理影射到另一事物之上的一个推理认知过程”[1]。
这样,人们可以通过概念隐喻的认知特征把有限的词汇推理影射到无限的世界中,从而借助于有限的词汇认识无限的世界。
因此,概念隐喻修辞格促进了人类语言的发展,也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概念隐喻的分类从语言学修辞格的角度,概念隐喻包括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人类语言中的概念隐喻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研究者统计发现,人一生的语言表达中可包含470万个新颖的概念隐喻和2140万个定型化的概念隐喻,可见概念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重要作用,它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1.结构隐喻结构隐喻指“用一种概念的结构去构建其他不同类型事物的概念,将描述一种概念的词语用于描述另一种概念”[2]。
如“These soldiers are lions”这句话说士兵就是狮子,把狮子暗含的勇猛的特征直接赋予士兵,这是一种结构隐喻。
“My brain doesn’t work today,and I will try my best to grind out the solution to the matter.”此句中,“work”和“grind out”本来是描述“machine”特征的词汇,通过结构隐喻修辞格直接用于描述”brain”,用机器具有的概念特征构建大脑这种抽象的事物,通过结构隐喻使得“brain”这个本来抽象的词变得具体、形象。
认知隐喻思维与英语词汇教学(一)
认知隐喻思维与英语词汇教学(一)摘要: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的形成和演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隐喻的认知视角教授词汇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英语词汇教学必须重视学习者隐喻认知和隐喻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隐喻;认知;词汇教学;二语习得一、隐喻的本质及隐喻性思维意识1.隐喻的本质传统的语言学家把隐喻仅仅当作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
Richards指出:传统隐喻理论最大的缺陷就是忽视了隐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思想之问的交流(intercourse),是语境之问的相互作用(transaction)。
国内语言学家束定芳在综合了国内外隐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之后提出了她的观点:“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
如果语言表达的概念是隐喻性的,通过视觉手段表达的同样概念也是隐喻性的。
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与隐喻性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
隐喻是我们探索、描写、理解和解释新情景的有力工具。
”可见,作为人们认知、思维、甚至行为的基础,代写论文隐喻是人们生存主要的和基本的方式。
人们往往用具体的、熟知的、简单的、有形的概念去认知和体验抽象的、不熟悉的、复杂的、无形的概念,形成不同的领域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的认知方式。
莱考夫运用源域(sourcedomain)和目标域(targetdo-main)之问的映射(mapping)以及意象图式(imageschemes)来解释隐喻现象。
目标域概念是人们想要表达的对象或事物,即本体;源域概念是被用来描述目标域概念的对象或事物,即喻体。
他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易于理解的源域概念映射到一个较难理解的目标域概念,也就是从喻体映射到本体。
例如:Timeismoney(时问就是金钱)。
就是通过“金钱”这个相对具体的喻体去认知、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本体的。
2.隐喻意识隐喻意识即语言学习者对隐喻形式及功能增强了的觉察程度和敏感度。
就隐喻形式而言,语言学习者知道隐喻是日常语言中极其普遍的现象,明i3语义冲突(偏离)和语境冲突是隐喻产生的基本条件,根据束定芳按隐喻的句法特征的分类,学习者不仅要认识常见的名词性隐喻,还要认识谓词隐喻(包括动词隐喻、形容词隐喻、副词隐喻等);就功能而言,学习者应认识到隐喻是语言必然的一部分,它不仅仅起修饰作用,还具有构成词汇、句子、语篇的语言学功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认知工具;从而认识到隐喻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认识到隐喻是了解目的语语言及文化的一个有力的工具。
论隐喻思维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论隐喻思维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文章运用现代隐喻认知观点,通过对英语教学的特点及要求的剖析,探讨隐喻思维在英语教学的词汇、语篇,以及语法各个层面中应用的可行性,以达到用现代隐喻观来指导英语教学的目的。
标签:隐喻;认知;隐喻思维;英语教学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隐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隐喻已不再被简单地视为一种修辞格,而是被视为一种概念、一种思维、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认知方式。
用这种认知方式来锻炼思维,扩展想象空间,可以提高判断、推理能力,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因此,如果把这种思维延伸到英语教学中去,可以使英语教学事半功倍,成效显著。
1.英语教学。
(1)英语教学的特点。
我国英语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缺乏必要的、真实的语言环境。
我国对外开放时间较短,英语的使用范围不广。
除了在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一种假想的英语氛围(因为绝大多数教师自己都没有真实语境的经历),其余时间每个学习者时时刻刻都处在强大的母语包围之中。
如何才能减少母语对学习者的干扰呢?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也就是常说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
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而是大脑涉入了大量语料后对其进行分析、加工,逐步形成的。
(2)英语教学的要求。
由于受到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说”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照本宣科,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即主要活动是示范/刺激—模仿/反应,尝试—重复;而学生也多是死记硬背,孤立地学到了各个部分,无法把所学的融会贯通起来,当然更不可能用于实际生活中了。
这样其实颠倒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样一个角色扮演,忽视了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必须以理解为基础。
而理解本身就牵涉到认知活动,是大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重组的过程。
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把语言和认知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使他们能在英语学习中举一反三、由此即彼,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加深他们的理解。
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在语言学和翻译理论的研究中,隐喻和翻译认知语言学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这两者不仅为翻译过程提供了新的理解方式,也进一步揭示了翻译实践的复杂性 和动态性。本次演示旨在探讨隐喻和翻译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
首先,我们讨论隐喻在翻译理论研究中的角色。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修辞手 段,而且是一种认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在翻译过程中,隐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和处理文化差异,使目标文本更符合目标文化的语境和规范。例如,在文学翻译 中,隐喻可以用来传达原文本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同时也可以用来构建目标 文本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因此,隐喻在翻译理论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运用多渠道学习:通过书籍、杂志、影视作品等多种渠道学习新词汇, 提高学习效率。
理解过程
理解过程是英语词汇学习的第二步。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词汇的 含义、用法、搭配等。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的方法:
1、联想记忆:将新词汇与已有知识建立,通过联想的方式加深理解。 2、对比记忆:将类似或相反的词汇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提高记忆效果。
最后,隐喻也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单词使用的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 个单词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通过隐喻的方式,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 些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单词的使用。
隐喻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词汇学习 中的局限性
虽然隐喻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英语单词都可以通过隐喻来记忆和理解,有些单词的含 义和用法可能无法用隐喻来解释。其次,隐喻的使用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可能对同一隐喻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学习者需要注意隐 喻使用的具体情境和文化背景。
接下来,我们讨论翻译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翻译认知语言学 强调翻译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创造性的认知过程,涉及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 的意义转换和文化协商。这种观点为我们理解翻译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使 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语境和语义转换。此外,翻译认知语言 学还强调翻译过程中的语境敏感性。
隐喻认知对英语词汇语用意义的启示
隐喻认知对英语词汇语用意义的启示一. 隐喻的本质Lakoff & Johnson 对隐喻的定义是: 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事物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Lakoff & Johnson,1980) 。
因此, 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 而且在本质上是人类一种理解周围世界的感知( perception) 和形成概念的工具。
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 反映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
我们对世界各种复杂关系的认识都肇始于自身的生活经验。
按照人类社会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 人类早期认识的事物往往是有形的、具体的物体,创造并使用的第一批词汇多是表示具体的事物。
当认知进入高级阶段, 人类就获得了参照已知的具体事物的概念认识、经历对待无形的、抽象的、难以定义的概念能力, 于是借助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表达抽象的概念, 形成了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隐喻语言。
二. 对英语词汇语用意义的几点启示词汇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已经确立, 出现了以词汇教学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方法。
胡春洞( 1990) 等人的词汇教学观可以说是词汇教学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广义的词汇教学就是整个英语教学。
具体地说: 教词汇= 教文化; 教词汇= 教交际; 教词汇= 教思考; 教词汇=教学习; 教词汇= 教语言。
”这5 个等式代表了当今中国英语教学界词汇教学的主流观点。
按照Lakoff & Johnson 的隐喻普遍存在的观点, 隐喻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习以为常的工具, 因此可以被视为二语习得的基础性目标, 同时也被视为语言流畅或得体的目标。
这样, 隐喻就应该被视为二语习得的高级性目标。
以下就是隐喻对英语词汇语用意义的几点启示:1. 让学习者熟悉英语的隐喻思维和习惯搭配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是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共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教师应该把隐喻意义的教学作为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一开始就用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把隐喻的运作机制跟词汇语义的联想认知结合起来。
初谈隐喻认知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
隐喻认知理论与中学英语教学的相结合摘要: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于人类活动的每个领域,它在人类认知和思维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和语言、文化以及认知之间的紧密关系,决定了隐喻必将在外语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隐喻思维的培养必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隐喻认知观在教学中的引入,必将开辟外语文化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新天地。
关键词:隐喻,隐喻思维,认知教学法,外语教学改革中国外语教学法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对外交流的发展,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发展, 80年代以来,以完成生活任务,以求沟通和生存的“任务性”教学和交际法占领了几乎所有的外语教学领域。
这些教学方法讲究以“理”代“悟”,教学过程以讲、析、练、核对;再讲、再析、再练、再核对为线索,充满了“理性”和“技术”的成分。
但是真正的外语教育应该是文化教育、人文教育的结合,它是对另一种文化理解、吸收和消化的过程。
认知教学法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于人类活动的每个领域,据Lakoff和Johnson的统计表明,70%的日常表达来自隐喻。
隐喻由认知而起,又是认知的结果,同时又推动了认知的发展,因此隐喻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形成概念、发展知识、进行思维、做出推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鉴于隐喻、思维、语言及认知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外语教学中我们为何不将其付诸实际,以改变目前外语教学只重视交际能力训练而缺乏人文素质、创新能力培养的尴尬局面,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用目标语进行隐喻思维的能力呢?纵观目前全国的教育实际,首先急需改进的是还以“生存”为核心的与“任务性”教学相辅的教材。
王寅指出:隐喻创造了很多相似性,建立了若干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想像力,很多新奇隐喻,都是人们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它们能给人以较多的启迪,丰富的遐想。
认知隐喻在英语词汇习得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艺术摘要:外语学习中,由于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学生经常犯一些语法、词汇或语义方面的错误。
本文从英语词汇教学中基本词汇的感知、词义拓展以及新词学习等方面,介绍了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知隐喻的应用,探讨了如何培养学员的词汇习得能力,以及在培养认知能力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认知隐喻;词汇习得;外语教学引言:语言学家Widdowson 认为“语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综合的、记忆中的词块,另一部分是分析性的语法规则。
”实践证明,某一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成年后仍继续扩大词汇量,而成年后句法方面的发展却很少。
由此可见,词汇习得是整个语言系统习得的重要内容,词汇知识是语言使用者语言能力的重要表现。
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研究者能够从哲学、心理学出发,将隐喻看作是认知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隐喻和转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Lakoff &Johnson 合作的Metaphors We Live by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开启了我们对于隐喻的认识。
这标志着认知隐喻研究进入到新的时代。
一、概念隐喻的认知性无论在语言学界,还是在哲学界,认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这说明其在母语习得、会话含义分析以及指导语言运用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根据Friedrich Ungerer 和Hans-Jorg Schmid 合著的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认知指的是当一个人经历一件事或通过感觉系统感悟到的某一文字、图片、声音、手势等在特定场合所传达的意义时,这一事件、文字、图片、声音、手势等连同所发生的具体情景、传达的意义会存储在人们的记忆里。
当它们再次出现时,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激活,以帮助人们处理这些信息。
当这些事件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某种联系之后,就成了人们对这一事件的认知。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可以反映在语言中,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论认知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关联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论认知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关联一、前言David Wilkins曾指出“没有语法,很少信息可以被传达,没有词汇,则什么都传达不了。
”(Wilkins1972)词汇记忆是外语学习的一个关键问题。
目前国内学生在词汇的学习和记忆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却差强人意。
外语教师大都是通过典型例句或者词缀来讲解词汇,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背诵来扩充词汇量。
还有些教师则推广把英语单词与同音汉字联系起来的联想记忆法。
这些方法仅仅对一部分词汇的记忆有辅助作用,但并不适宜普遍推广。
实践证明,学生对单词本意和应用背景没有深入的了解,就难以灵活使用单词。
这样的单词记忆就成为了“不求甚解”的枯燥累积。
而隐喻作为一种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现象,使词汇具有了易理解、易记忆和易回忆性,其应用也使原来难以理解的词义变化和词义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对于词汇的教学和记忆有莫大助益。
二、隐喻的理论基础传统修辞学理论认为:隐喻是非同类事物之间比较的一种语言现象;而语用学则认为,从语义或者语用上讲隐喻是有缺陷的表达形式;心理语言学认为,隐喻可以看成是一种归类陈述;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崛起,隐喻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作为Lakoff&(正在变成人们日常思维的一部分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Johnson,1980)。
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将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及本体隐喻。
结构隐喻指用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建另一种概念,将形容一种概念各方面的词语和用法用来谈论另一概念,通常是源域中具体的,已知的或比较熟悉的概念去类比目标域中抽象的,未知的或比较生疏的概念。
例如:Time is money.①Youre wasting my time.②This gadget will save you hours.③I dont have the time to give you.(Lakoff and Johnson,1980)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例句均是基于Time is money这一概念隐喻派生出的各种隐喻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隐喻理论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摘要】隐喻研究,源于修辞学范畴。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隐喻研究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语言现象范畴,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逐步被人们接受,属于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
根据认知隐喻理论,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符合人类认知,其本质亦蕴含于人类语言文化之中。
词汇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
本文将认知隐喻理论引入教学实践,旨在提高学习者记忆效率,帮助其灵活运用所学词汇,促进学习者语言水平提高。
【关键词】认知隐喻理论;文化差异;词汇教学
一、引言
隐喻研究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修辞学研究,随着研究的发展,其领域深入到其他相关学科。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讲,隐喻是人们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行为方式,语言只是这种思维方式外在表现。
认知隐喻理论可以科学的解释人类心智的本质特征,如人类的思维过程,认知的发展等。
本文拟将认知隐喻理论运用于词汇习得,以期促进词汇记忆及掌握,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
二、隐喻的认知研究发展及认知隐喻理论
1、隐喻研究的发展
传统语言学认为隐喻的使用是为了刻意营造某种交际效果而使用的非正常的语言方式。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欧美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开始以重新审视隐喻这一语言现象。
1980年, 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
的隐喻》一书。
他们认为:隐喻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
人们赖以行动的思维系统,其本质也是隐喻性的
( lakoff&johnson,1980)。
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也展开了对隐喻的研究。
隐喻研究与语言教学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既有助于拓展外语教学的研究视角,又有助于深化隐喻的研究,对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认知隐喻理论及其功能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将思维活动范畴化的重要因素。
认知隐喻的主要观点有:1)隐喻普遍应用于日常语言中;2)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本质上是认知的;3)隐喻是有系统的;4)隐喻由始源域和目标域构成,通过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来理解和构建目标域;5)隐喻映射根植于人类的身体经验,不是随意产生的。
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活动,隐喻具有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功能、联想推理功能以及创造新义的功能。
首先,隐喻具有强大的认知功能。
人们运用对比事物的相似性,通过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并运用隐喻将复杂抽象的客观真理以现实事物呈现出来,更好的帮助人类认识客观世界。
因此,隐喻性思维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重要途径。
其次,隐喻具有联想推理功能。
在隐喻结构中,人们运用相似联想,利用客观事物阐释主观感知,从而形象的表达他们对复杂抽象的现实的感受。
第三,隐喻具有创新功能。
隐喻作为人类的认识世界的一
个全新视角,通过映射来表达难以表达的事物和思想。
隐喻化的语言使语言表现力丰富,保持了语言发展旺盛的生命力:它可表达不可表达的事物和思想,能将抽象复杂的思想进行生动描述。
三、认知隐喻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是语言学习中的基础,也是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关键。
然而,词汇学习冗繁枯燥,致使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感到困惑。
认知隐喻中阐释的隐喻认知本质及其功能可为语言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语言教师可依据隐喻理论,对词汇与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形象生动的解释;也可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梳理词汇系统,帮助学生理清隐喻之间的关系。
1、以基本范畴为基础,重视基本范畴词汇教学
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中描述人类认知活动的基本概念,是人类对错综复杂的客观世界进行分类,以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并对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处理和储存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
基本范畴词与人们关系最直接、接触最经常,更符合人类认知规律,因而更易被人习得和运用,且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
初中英语词汇大都属于基本范畴词汇。
因此,注重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应作为重点,让学生牢固掌握其基本意义和具体用法,并适当加以拓展,对于扩大学生词汇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2、运用隐喻思维,拓展理解词语意义
隐喻是语言创新的重要途径。
隐喻是词义产生的主要理据,词汇的引申义一般都是通过隐喻手段扩展的,词的多义性在本质上是
源于词的隐喻性表达,是隐喻在词汇中的普遍表现。
比如最简单的介词”up”、”down”等,我们都深知其本义是“上”、“下”,但根据隐喻的体验性特征其本义可以扩展到其他概念域上,如数量概念域:数量较多为上,较少为下,像“物价上涨”、“温度下降”等;表达状态域:公开状态为上,非公开状态为下,如”私下”;积极的动作的完成为上,消极的动作的完成为下,“积极向上”、“消沉下去”等;地位域:地位较高为上,地位较低位为下,像“上下级”、“上司”、“下属”、“上流社会”、“下流社会”等表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做类似的认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隐喻的普遍性,辨认和使用单词隐喻性延伸义的能力在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扩大词汇量。
3、注重隐喻的文化性,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亦不容忽视。
隐喻性语言具有特殊性,理解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背景是理解隐喻的关键。
隐喻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与社会文化特征,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表达也受到不同社会背景的民族文化意识的影响。
例如,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且喜欢航海,在英语中有很多与水、海、船、鱼以及其它一些自然环境相关的习语和谚语。
有许多隐喻性短语与此相关,比如:all at sea(不知所措)、between the devil and deep sea(进退维谷)、to drink like a fish (牛饮)、to fish in the air(水中捞月)、neither fish nor fowl(非驴非马)、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
土)等等。
语言深植于文化之中,重视词汇教学中隐喻的文化含义,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词语,正确灵活地运用目标语词汇。
四、结语
隐喻揭示了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认知方式,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重点。
隐喻理论也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为外语教师,也应关注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理论联系实际,把隐喻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去,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aristotle. rhetoric and poetics [m]. 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 1954
[2]lakoff, g. &johnson, metaphor we live by [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蓝纯. 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刘振前. 隐喻的文化认知本质与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
教学,2002(2).
[5]束定芳,汤本庆. 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和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