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词乐作品的韵味和意境分析

合集下载

姜夔简介

姜夔简介

姜夔简介篇一:姜夔词乐作品的韵味和意境分析姜夔词乐作品的韵味和意境分析摘要姜夔自称“自度新词韵最骄”,他对词的格律有深入的研究,达到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境界;姜夔的曲被著名诗人杨万里称“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云之奇声”。

他的曲子注重格律,追求艺术美;姜夔的音乐被纪晓岚称“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自度曲首首词曲俱佳,填词填曲之作也无比的成功。

其音乐作品中独特的韵味与意境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关键词姜夔;词;韵味;曲;意境中国古曲,博大精深,古曲作家姜夔,在南宋称得上独领风骚。

一、姜夔生平简介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潘阳(今江西波阳)人,自幼擅长诗词之句,爱好音乐和书法,是南宋词坛上最讲究音律,号称“格律派”的诗人和音乐家,在词与乐的结合上成为南宋独树一帜的词人和音乐家。

姜夔成年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爽,因此布衣终生,未入仕途。

他一生四处漂泊,并在漂泊中写下了大量的诗词音乐作品,其作品收集在一书,这也是他的一部唯一的传世之作,其曲调的珍贵超过了保留在中的词调音乐。

该歌曲集共收有姜夔谱写的祭神曲10首,旁注格律谱;琴歌一首,旁注减字谱,自度曲10首,这也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音乐;其余五首有为词填曲,也有为曲写词。

“关于姜白石词的音乐处理方式,大别之有两种,一是参酌现成乐曲,加以剪裁,(1)填上新词;一种是根据新词,自制新腔”。

姜夔的词乐作品有独特的韵味和意境,风格清新,感情真挚,曲子的韵味清苦而悠远,词的格调甚高,婉约而清秀。

二、词里的韵味——“自度新词韵最骄”姜夔的词在南宋自成一派,但其调的功底与造诣却远远超过了诗,他对词的格律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达到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境界”。

姜夔的作品大多以反映其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为主,词里往往透着一种忧郁的情绪。

他曾用一首诗来评价自己:“自度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中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他遗留的作品,首首清空峭拔,曲曲格调甚高。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姜夔词意境解读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姜夔词意境解读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姜夔词意境解读姜夔(约公元1155年-约1221年),字景仁,号梅花村人,是南宋时期极负盛名的才子。

他以词艺闻名于世,尤其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词作著称。

姜夔的词作在认知诗学视角下展现着独特的意境,在对其诗意境进行解读的也可以深入探讨其认知诗学的特点。

姜夔的词作以婉约清丽、意境超脱、意蕴深邃而著称。

他的诗意境总是让人感到清新、深邃,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一种意境的沉浸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绘了当年岳飞被害后其妻的思念之情。

诗中以夜行黄沙道为背景,表现了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的理解与反思,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缅怀,表达了诗人对时代悲壮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这种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联想历史事件并表达个人感悟的手法,使诗意境达到了一种深刻的超脱状态。

除了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的诗作外,姜夔还有许多以爱情为主题的词作。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并以怀古启示出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和理解。

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纯洁美好的追求,使诗意境达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超脱境界。

在认知诗学的视角下,姜夔的词作展现了独特的意境。

认知诗学认为诗的意境是诗人对世界认知和思维表达的产物,是诗人内心情感、生活体验的抽象化。

姜夔的词作正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思维的抽象化。

诗中的意蕴深邃,意境超脱,正是诗人对世界认知和思维的抽象化的产物。

姜夔在词作中还运用了大量意象和隐喻手法,使其词作更具意境。

他多以自然景物、历史事件、人物形象、情感抒发等意象和隐喻塑造词作的深邃意境。

通过对意象和隐喻的运用,姜夔使词作呈现出深邃的意境,引发读者联想、思考,产生一种超脱的审美感受。

姜夔在词作中还运用了音乐性手法,使其词作更具韵律美和意境。

野云孤飞来留无迹——浅谈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野云孤飞来留无迹——浅谈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古诗文赏析丁未冬,过吴松作。

学生爱看,老师能用姜夔(ku f),南宋词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有着石头般的坚固清冷,又带着一份无瑕的澄澈。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己谱曲。

词作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格律严密。

擅长通过清丽的语言描绘朦胧虚渺、高洁不可攀的意境。

他也常常怀古,借历史的点滴委婉地抒发自身的情感。

满腔才情藏在淸丽的词中,词境委婉仍显铿锵有力,体现出他对于社会的关注以及无法实现愿景的孤寂。

本期主持:野云孤飞来留无迹--浅谈姜夔词的艺术特点上海市启秀实验中学杨依如£①倚修竹:出自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这里把梅花比作美人。

②蛾绿:指美女的黛眉。

③玉龙哀曲:玉龙是苗子名,哀曲指曲子《梅花落》。

④恁时:那时。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①黄昏雨。

第四桥②边,拟共天随③住。

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①商略:商量、酝酿。

②第四桥:即吴松城外的甘泉桥。

③天随:唐代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④何许:何处,何时O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①。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②。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③。

等恁时④、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注释】古诗文赏析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养麦弥望。

入其城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晋,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①以为有泰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3,尽莽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④,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⑤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⑥,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①千岩老人:萧德藻,自号千岩老人。

②淮左:宋代设置淮南东路,称为淮左。

南宋时期著名音乐家姜夔五首经典词赏析

南宋时期著名音乐家姜夔五首经典词赏析

南宋时期著名音乐家姜夔五首经典词赏析中国古典音乐历经时代沧桑,依然在不知不觉中触动了我们的灵魂,在那亘古不变的太阳下,跨越时间、空间,其悠扬的回音正如钻石一样――依然经典、永恒、温馨、浪漫。

这里有有古筝、笛子、二胡、琵琶、大鼓等民族乐器演奏的中国古典名曲。

当音乐自您的音箱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您可以清楚地瞧到,在空气中流动的、就是山、就是水、就是叶落、就是冬雪、就是千古的生命里,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那就是您从未经历过的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中国音乐起于何时?这个问题颇难确定,据古籍所载,伏羲女娲时,已有“琴”,“瑟”、“箫”的发明。

这时的“琴”即就是现在所讲的“古琴”之前身。

围绕古琴所作的诗所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有诗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有故事为“伯牙善鼓琴,钟子岂善听,子岂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可见琴声乃心声,古琴在国乐中占有极高的地位。

“筝”之渊源于“瑟”,与“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其在春秋国之际流行于秦,故史称“秦筝”。

“筝”之音色华丽优美,明亮抒情,歌唱性强,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

今天我们将“琴”、“筝”并置,呈现在您的眼前,愿您能在悠悠琴声中,领略到华夏民族博大精神的文化渊源及厚重的艺术底蕴。

这里分享音乐大师姜夔音乐作品古筝赏析。

宋代商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多,市民阶级兴起,由此带来了市民阶级文化需要增高,使得市民音乐迅速发展。

伴随着多种民间音乐体裁的兴盛,推动了音乐承载主体由宫廷向民间的下移,从音乐形式而言即由“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向“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世俗乐”的转变。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词的风格

姜夔词的风格

姜夔词的风格姜夔(约公元1155年-约公元1221年),字茂叔,号东篱,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词人。

他的词作以豪放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

姜夔的词风格独特,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和艺术风格。

1. 豪放自然姜夔的词作以豪放自然为主要特点。

他不拘泥于古典文学传统,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其词作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现实感和亲切感。

他能够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深刻而真实的情感,给人以直击心灵的感觉。

例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首词通过对天上牵牛织女相会之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爱情之美妙与伟大。

姜夔运用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比喻,使词作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

2. 情感真挚姜夔的词作情感真挚,能够深入人心。

他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出对生活、对人民、对国家的深深思念和关怀。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描绘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震撼。

例如《长相思·一重山》中写道: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这首词以简洁而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姜夔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距离与孤寂,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深地牵挂与思念之情。

3. 意境深远姜夔的词作意境深远,常常通过景物描写、比喻和象征手法来塑造丰富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衬托人物情感,使其词作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词通过对秋夕夜晚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深秋的凉意和宁静。

姜夔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恬静而富有诗意的意境之中。

总而言之,姜夔的词作风格独特,以豪放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为主要特点。

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还反映出了社会背景和时代风貌。

姜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姜夔自度曲风格探析

姜夔自度曲风格探析

姜夔自度曲风格探析姜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曲艺家,他的创作涵盖了各种曲种,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音乐水平。

在他的曲目中,有许多经典的作品,如《洞箫吟》《柳梢青》《秋声赋》等,这些作品以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婉转的音乐表达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曲风格探析姜夔的作品,解析他的曲风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姜夔的曲风格多样。

他能够运用不同的曲调、节奏和音高来创作曲目,以适应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洞箫吟》是一首舒缓悠扬的曲子,节奏自由而有序,旋律完整而流畅。

而《秋声赋》则是一曲婉转动人的音乐,它的旋律充满了忧伤和思念的情感。

这种多样性的曲风格,使得姜夔的作品更富有魅力和张力。

姜夔的曲风格富有创新性。

他善于运用变化的音乐元素和技巧,独创的和声和乐句结构,使得他的作品独具个性。

《柳梢青》中运用了咏史的唱法,通过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内心的感受,使得这首曲目既具有历史性的记载作用,又能够唤起人们共鸣。

这种创新性的曲风格,使得姜夔的作品时而平实朴素,时而深邃纯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姜夔的曲风格注重情感的表达。

他擅长利用音乐的语言来表现情感丰富的场景和人物,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

在《秋声赋》中,姜夔通过细腻而含蓄的歌词,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充满了悲伤和忧愁,又蕴含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希望,使得他的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姜夔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优秀的曲艺家,他的曲风格具有多样性、创新性和注重情感表达的特点。

他的曲目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后来的曲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姜夔曲风格的探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和艺术意义。

试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试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试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姜夔词,是唐代著名词人姜夔的词作品,主要分布在《吟窗杂录》、《野叟诗话》、《宇
文恭配书》等书中,其作品大多以言情诗为基础,细节丰富,想象力超凡,语言优美悦耳,可以说完美地诠释了中国古典写景词的艺术特色。

首先,姜夔词讲求情感多样且实实在在。

许久因雅清风格的情感诠释而饱受诟病的写景词,在姜夔词里得以解决。

他在充沛的情感里融入理性,使诗歌真正体现了共情、热情、坚守
节操、虔诚奉献及亲情忠贞等更为深远的人情内涵,从而使诗歌变得更加精致而生动。

其次,姜夔词有大量的晦涩古文。

姜夔词中,晦涩古文成为一种特色,他精心挑选有代表
性的古文,编排以更具技巧性,以此体现更深刻的意蕴及表达。

他使用古文,希望令读者
有所思虑,既能带给读者惊喜及满足,也可以引发大家思考。

再次,他的写景方式优美且细腻。

姜夔词以优美的言辞写景,而且把景物与人物深度结合,进而使景物更生动、更完美。

他将景色和人物、情感结合起来,细密生动地勾勒出一画景
物的画面,这种形象、客观的描绘,令景物与人物变得真实而可信。

此外,他的用字简洁生动,字句相互照应,形成节奏感,使得这些词作变得更加优美,贴
切表达出姜夔词的意境。

他展现的用字的无限可能性,让人叹为观止,简洁生动的词句,
表现出姜夔词真正的精髓所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姜夔词具有情感多样、大量晦涩古文、优美细腻的写景方式以
及简洁生动的词句特色,这让他在古典写景词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古典词作
的一大财富。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姜夔词意境解读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姜夔词意境解读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姜夔词意境解读姜夔是南唐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以其水墨诗意、意境深远而著称于世。

姜夔的词作不仅要表现真情实感,同时也注重描绘自然景物,以及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种意象的运用不是简单的描绘,而是借助符号和隐喻,化繁为简,引领读者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达到诗意和美的最高境界。

以下是从认知诗学视角下对姜夔词作进行的意境解读。

姜夔的《满庭芳·倚栏杳无音信》中的“倚栏杳无音信,空悄悄,如履薄冰!”一句,通过“倚栏”、“杳无音信”、“履薄冰”三个意象,构成了词意境,表现了作者内心追思念史,却无从得知消息的孤寂和心灵的脆弱。

这里的“倚栏”形象表达出作者孤独的身影,“杳无音信”则是暗示了作者的等待和渴盼,这种“杳无音信”的心情让词中的空气“空悄悄”地弥漫,营造了一种疑虑不定的氛围。

当“如履薄冰”的意象出现时,既揭示了作者内心的脆弱和脆弱的生命状态,也暗示着作者的一种消沉和悲凉之情,这种意象的运用不仅贴切地表现了作者世态炎凉的境况,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忧伤。

姜夔的《夜歌》中的“月在水、影虚,风多树、声幽”一句,通过“水”、“影”、“风”、“树”四个意象的妙用,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真理的欲望。

这里的“月在水”形象将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增加了幻化之感,“影虚”则表达出夜泊江上苍茫的壮丽景象,让人顿生远行之感。

而“风多树”则勾勒出风吹树倒的声响,这种意象的运用不仅贴切地表现出自然的变幻莫测,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一种脆弱与虚无的状态。

当“声幽”一词出现时,不仅如伏笔般表达了作者对真理的追寻和疑惑,也暗含了一种神秘的秘境之情,让读者尝到了一种渴望和向往。

姜夔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的“常记溪亭日暮,买酒狂歌,又遣愁杀人处!”一句,则通过“溪亭”、“日暮”、“酒歌”、“遣愁杀人”四个意象,构成了情景交融、神游自逐的词意境,表达了作者凌乱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浅析姜夔词的艺术风格

浅析姜夔词的艺术风格

浅析姜夔词的艺术风格
姜夔是唐代后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
飘逸、明快、感性为主要特点,富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面从诗歌的语言特点、主题内容、修辞手法等方面来浅析姜夔词
的艺术风格。

一、语言特点
姜夔词语言优美、自然,以朴实简洁为主要特点,讲究格律、
韵律、音节和修辞技巧转换。

其词的语言风格显得灵动、流畅且避
免厚重、繁琐之感,透露出一股青春的意境。

比如《减字木兰花》
中“分明世态尽轻肥,看取男儿泪几滴;白毛新燕脂香力,跳过明
月夜行云”一句,语言清淡明快,留有余地,使人产生想像和联想。

二、主题内容
姜夔的词主题涉及爱情、生活、自然、思乡等方面。

以情思、
游乐、怀古为主要内容,表现出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万象
的感叹。

比如《浪淘沙·北客行》这首词的主题就是对思乡的怀念
和热爱。

能以一首小词描绘自己的思乡之情,感情饱满却不流俗,
蕴含着淡淡的忧伤情感。

三、修辞手法
姜夔修辞手法的特点是临场灵活、多姿多彩,常常用一些幽默的、富有画面感的词汇和形象,让人们产生视觉的感受,使读者可
以在情感的共鸣中更好地理解文本。

比如《菩萨蛮·书愤》中“奉
法宝,傍莲花,分明是道家仙洞;拄杖子,排迷草,故事当年旧
社。

”一句,通过形象的词汇和动态的画面,将小说中的情节描述
得淋漓尽致,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总之,姜夔词以清秀、俊俏、意味深长、抒发哀婉、离奇玄异
而著称于世,其词风格新颖而又刚柔相济,深受后人的追捧和喜爱。

扬州慢 姜夔赏析

扬州慢 姜夔赏析

扬州慢姜夔赏析一、简介“扬州慢”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古代词曲,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曲由明代文学家姜夔创作,以其优美的曲调和动人的歌词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该曲进行详细赏析,从歌曲的背景、创作意图、歌词与旋律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背景介绍1. 扬州的特点扬州位于中国东部,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这个古老的城市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食而闻名。

扬州还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在这里活动和创作。

2. 姜夔的背景姜夔(1513年-1589年)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词人。

他在文学和音乐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尤以他的词曲创作而著称。

姜夔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才华成为了广大文人的楷模。

三、创作意图1. 表现慢生活扬州慢的创作意图是表现扬州人民悠闲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姜夔通过曲调和歌词的选择,将扬州的慢节奏和悠闲心态传达给听众。

这首曲子让人心情宁静,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扬州人民的悠闲生活。

2. 以扬州为背景姜夔选择以扬州为背景,是因为扬州在当时的中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声誉。

扬州以其富饶的土地、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而闻名于世。

姜夔希望通过这首曲子,表达对扬州独特魅力的赞美和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

四、歌词与旋律结合扬州慢的歌词以及旋律都非常优美,二者结合得天衣无缝。

歌词通过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扬州的美丽景色和悠闲的生活场景。

旋律悠扬缓慢,既能体现出扬州人民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又让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

以下是扬州慢的歌词摘录: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扬州城头望眼欲穿。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及描绘旋律的有序列表:1.开始部分:柔和伴奏、悠扬的旋律,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高潮部分:旋律逐渐抬高,歌词描绘出扬州城的美景,让人感受到扬州的繁荣和富饶。

3.渐入佳境:旋律回归平缓,歌词中出现了寻常百姓家的描写,表达出姜夔对普通人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姜夔自度曲风格探析

姜夔自度曲风格探析

姜夔自度曲风格探析
姜夔是唐代著名诗人、词人、曲家,被誉为“乐府诗第一人”。

他的词曲风格博大精深,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

姜夔的词曲风格不仅和其他曲家不同,而且在南北朝的乐府曲
中也是独具特色的。

姜夔的词曲风格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细腻贴切的描写
姜夔的词曲以细腻的描写为特色,他的词曲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呈现
人物的情感、心理活动。

《长恨歌》中的“潇湘何泪如雨,寂寥黄鹤别残秋”和“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词句写意深邃,情感丰富,富有画面感和鲜明的个
性。

二、音乐性强的节奏
姜夔的词曲节奏感强,音乐性强。

姜夔不仅非常擅长吟唱,而且也非常注重节奏的变化,通过句与句之间的音乐变化,达到词曲和声的效果。

例如,《离骚》中的“耿耿遥夜,愁思缠绵,起雨萧萧,行人归来,不堪归去,青山无限,廿载同栖,梦魂不到,人事如梦”一段,将豪放与细腻的情感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词句朴素、自然
姜夔的词句不矫揉造作,最大程度上呈现出自然之美,富有神韵。

姜夔把素材来源从
宫廷转向人民,他的作品不再是纯粹宫廷式的表现方式,而是深入到了民间文化中去寻找
作品的素材,使得民间文化成为唐代乐府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姜夔的词曲风格细腻、音乐性强且朴素自然,他的作品准确地体现了唐代
文艺创作的追求,是唐代乐府诗艺术的杰出代表。

姜夔自度曲的艺术特征和演唱研究——以《鬲溪梅令》等四首作品为例

姜夔自度曲的艺术特征和演唱研究——以《鬲溪梅令》等四首作品为例

姜夔自度曲的艺术特征和演唱研究——以《鬲溪梅令》等四首作品为例姜夔是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和唱曲家,他创作的曲子琴韵婉转、声情并茂、雅俗共赏,受到了广大乐迷的喜爱。

其中,他自度的音乐作品更是独具特色,体现了他的艺术水平和创造力。

一、《鬲溪梅令》《鬲溪梅令》是姜夔自度的代表作之一,其特点如下:1.曲调优美。

该曲融汇了南音和北音的特色,曲调优美婉转,表情自然、流畅。

这也是唐代音乐风格的一大特点。

2.旋律多变。

《鬲溪梅令》旋律繁复,采用了多种音域,独具匠心。

尤其是后半部分,以变调为主,将其音乐形式发挥到了极致。

3.表达感情深厚。

这首曲子是以鲜花为主题,通过深度诗意的歌词表达出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曲调和歌词的配合非常默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夜泊牛渚怀古》《夜泊牛渚怀古》是另一首著名的姜夔自度曲子,具有以下艺术特征:1.突出单一主题。

该曲聚焦于历史、文化和情感等领域中的一个主题,突出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气氛和文化内涵。

2.结构巧妙。

该曲由三段组成,前面两段都是怀古特色比较浓厚的旋律,而最后一段则是悠扬的旋律,将整首曲子的结构安排得很巧妙。

3.表达情感深刻。

这首曲子通过细腻的音乐表达和简练的歌词,表达了音乐家对故国的思念和忧虑,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每一句歌词都凝聚了深深的情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音乐中。

三、《谒金门》《谒金门》是一首典型的五绝调,具有以下艺术特点:1.曲调平稳。

这首曲子采用了五声平调,简洁明快,非常适合表达深刻的情感。

2.结构简练。

整首曲子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前半段和后半段。

前半段是引子,后半段是主题,简洁明了,结构紧凑。

3.歌词表达情感深厚。

歌词表达了作者对昔日风光的怀恋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

四、《洞仙歌》《洞仙歌》是姜夔自度的一首婉转动听的乐曲,其艺术特征如下:1.曲调婉转。

《洞仙歌》选用了五声调式和六声调式相互交替的旋律,音调流畅婉转,起伏跌宕,给人以美妙的感受。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情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情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情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坛上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情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时作者二十余岁,正值青春年华,却目睹了扬州因金兵南侵而破败的景象,心生无限感慨,遂创作此词。

一、作品原文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停留一会儿。

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

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

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2、注释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姜夔自度曲风格探析

姜夔自度曲风格探析

姜夔自度曲风格探析姜夔是中国古典音乐史上的一位重要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的作品涉及诸多音乐形式,如曲、调、歌、钟等。

尤其以曲为代表的作品在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姜夔的曲风格在传承了中国古典音乐传统的同时,又有着独特的创新和发展思路,透露出他丰富多彩的音乐才华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与掌控。

本文将对姜夔的曲风格进行探析。

首先,姜夔的曲风格在旋律构造上非常优美、精致,特别擅长运用和声技巧。

唐代的曲调多采用“长短句”相结合的旋律结构,而姜夔则通过“近古近今,抑扬顿挫,重音长短变动,变化多样”的手法,增加了旋律的韵味和变化性,使其更加动听。

此外,姜夔还善于采用多声部和声、借调、换调等技巧,使曲目更具有层次和变化性,给人以和谐美妙的听觉享受。

其次,姜夔的曲风格在歌词内容上也非常具有特色。

他的作品以描写爱情、赞美山水、抒发情感和咏史叹今等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的独特认识。

他的词语意境深沉而富有想象力,在抒发情感和赞美自然方面尤其精妙,更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佳作。

例如《悯农》一曲,通过对农民劳作、生产和生活状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勤劳、辛勤和坚韧不拔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引起了人们对农民的共鸣和关注。

最后,姜夔的曲风格在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上也有独到之处。

他不仅在曲调和歌词方面进行了创新,更以融会贯通、富有个人艺术特色的演奏技巧,打造了自己的表现形式。

他的演奏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众多音乐形式的功底,能够灵敏地掌握曲调的脉络、把握节奏的推进和放缓、注重发音和弦、重视舞蹈式的演奏技巧等,使其演奏的作品更加动人,更容易引人入胜。

总之,姜夔的曲风格在旋律构造、歌词内容、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上都有独到之处,他对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创新思想和个人艺术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

扬州慢 姜夔赏析

扬州慢 姜夔赏析

扬州慢姜夔赏析
《扬州慢》是唐代著名音乐家姜夔所作的琴曲,其闲适优美的曲调和典雅淡泊的意境,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艺术珍品。

姜夔所创作的《扬州慢》恰恰体现了江南文化优雅高雅的特质。

曲调轻柔流畅,不急不缓,整个曲曲之间没有脚步沉重之感,却又不失优美动听之韵。

整曲的节奏感和音乐调子十分典雅淡泊,尤其是在一些重奏部分,可以听出其中的深邃含义。

在意境上,姜夔所表达的是一种田园闲适的生活态度,描绘了具有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的诗情画意。

姜夔用淳朴古雅的音乐语言,让人们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悠然静美,以及那种在烟雨中静谧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态度不仅可以带给人们安静舒适的享受,更让人们明白了何为真正的生命之美。

总之,《扬州慢》似乎给予我们的是一首和雅的音乐,它不同于那些匆匆忙忙、急切焦躁的曲子,而是给予我们一种庭院深深、花影丛丛、柳轻风满的田园生活。

咏物慢腾腾、情态恬淡、意境如画。

让我们可以安心地聆听和欣赏,在音乐的大道上净化心灵,得到一种与内心深度连通的宁静感。

姜夔自度曲风格探析

姜夔自度曲风格探析

姜夔自度曲风格探析
姜夔(1253年-1321年),字季明,号永实,号山谷道人,安徽宿松人,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戏曲理论家。

他的文为元代士人气节的集中展现,被誉为元代豪放派作家之一。

其主要著作有《山谷诗稿》、《山谷清话》等。

姜夔的曲风格主要表现为豪放派的特点。

他的曲风格豪放大气,豪情万丈,充满了战
国时代士人的气节和侠义精神。

他的作品多半描绘了忠诚正直、仗义执言、视死如归、江
山如画等的形象。

在他的曲中,表现了士人在乱世中的坚守和追求,是一种志圣精神的体现。

姜夔的曲风格还具有自由、潇洒、清新的特点。

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不受束缚、
敢于突破传统,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使其作品具有一种雅致的意境。

他的作品给
人一种放飞自我的感觉,读来使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身临其境。

姜夔的曲风格还体现了一种深婉含蓄的特点。

他的作品多以写山水为主题,通过对山
水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作品中常常带有一种深沉的哲理和人情味,使人读来产生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情感共鸣。

姜夔的曲风格具有一种深邃而含蓄的特点。

姜夔的曲风格豪放大气、自由潇洒、清新雅致、深婉含蓄,表现了士人的气节和追求,体现了一种深邃的哲理和人情味。

他的作品不仅提供了对元代社会政治风貌的真实展现,
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姜夔曲词的音乐审美特征

姜夔曲词的音乐审美特征

姜夔曲词的音乐审美特征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著有《白石道人歌曲》,其中存有自度曲17首,旁注工尺谱,这是流传至今唯一完整的宋人曲谱资料,被视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在词史和音乐史上都具有重要价值。

其自度曲尽兴率意,其中《暗香》《疏影》更被誉为绝唱。

姜夔作为一个音乐家,提出订正如宋乐工残谱,就俗为雅,从俗乐中学习调法运用在词曲创作中,从民间俗乐中萃取精华,将乐德和美听相融合,进而雅化,是其改造旧曲、自度新曲的主要手法特征。

姜夔曲词的音乐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灵动的动象美、清空的意境美、谐婉的律吕美。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家。

他所处时代正值宋、金和议之际,南方经济渐趋繁荣,人民生活暂时得以安定。

他少年丧父。

屡试不中,终身未仕,尝漫游于湘、鄂、赣、皖、江、浙地带,过着游离不定的清贫生活。

“(姜夔)气貌若不胜衣,而余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

图史翰墨之藏。

汗牛充栋。

襟期洒落,为晋宋词人。

”(陈郁《藏一话腴》)姜夔好学、好客、好音乐,多才多艺,诗词歌赋、音律书画,无一不熟谙精通,特以曲词见长,深得当时名流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萧德藻的推赏。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的《白石道人歌曲》等著作,内存祀神曲《越九歌》10首,旁注律吕字谱;词调17首,旁注俗字谱;自度曲17首(内旧曲词2首,范成大曲1首),旁缀工尺谱;琴歌《古怨》1首,旁缀减字谱。

这是中国音乐史上流传至今唯一完整的宋代乐谱文献资料,被视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弥足珍贵。

然而细审《中国音乐美学史》和《中国文学史》,对其曲词的审美特征研究者鲜见。

本文将拟从音乐美学角度,对其曲词的审美特色作一初步探索,为创作新时代音乐作品之借鉴。

一、灵动的动象美我国音乐文献《乐记》载: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

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

即是说,音乐是“心之动”之“象”。

简述姜夔词的意境与格调

简述姜夔词的意境与格调

简述姜夔词的意境与格调。

姜夔是一个清贫自守的布衣游士,耿介清高,又极富才情和雅趣,精通音乐,擅长书画诗文。

其词的题材内容量主要承袭周邦彦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而开拓不多,然在词的格调和意境方面则颇有创新。

他有意追求清越、高旷的格调。

恋情也好,咏物也罢,均能以伤感的情调来写景抒怀,用清冷的词境来寄托自己落寞的心绪,呈现清空幽渺的韵致。

他的词以文人士大夫高洁清雅的意趣为主,既少世俗之香软妩媚语言,亦无豪仕激烈的情怀。

词采偏于淡雅素净,追求言外之意;力避质实重拙,不从正面落笔,多于虚处传神,语意蕴藉灵动,给人以‚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之感。

故其词格调清旷高雅,意境疏朗开阔,独具一格。

张炎‚清空‛、‚骚雅‛总评其词风及艺术恃征。

姜夔简介_精品文档

姜夔简介_精品文档

姜夔简介第一篇范文:姜夔词乐作品的韵味和意境分析姜夔词乐作品的韵味和意境分析【摘要】姜夔自称“自度新词韵最骄”,他对词的格律有深入的研究,达到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境界;姜夔的曲被著名诗人杨万里称“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云之奇声”。

他的曲子注重格律,追求艺术美;姜夔的音乐被纪晓岚称“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自度曲首首词曲俱佳,填词填曲之作也无比的成功。

其音乐作品中独特的韵味与意境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关键词】姜夔;词;韵味;曲;意境中国古曲,博大精深,古曲作家姜夔,在南宋称得上独领风骚。

一、姜夔生平简介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潘阳(今江西波阳)人,自幼擅长诗词之句,爱好音乐和书法,是南宋词坛上最讲究音律,号称“格律派”的诗人和音乐家,在词与乐的结合上成为南宋独树一帜的词人和音乐家。

姜夔成年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爽,因此布衣终生,未入仕途。

他一生四处漂泊,并在漂泊中写下了大量的诗词音乐作品,其作品收集在《白石道人歌曲集》一书,这也是他的一部唯一的传世之作,其曲调的珍贵超过了保留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的词调音乐。

该歌曲集共收有姜夔谱写的祭神曲《越九歌》10首,旁注格律谱;琴歌《古怨》一首,旁注减字谱,自度曲10首,这也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音乐;其余五首有为词填曲,也有为曲写词。

“关于姜白石词的音乐处理方式,大别之有两种,一是参酌现成乐曲,加以剪裁,(1)填上新词;一种是根据新词,自制新腔”。

姜夔的词乐作品有独特的韵味和意境,风格清新,感情真挚,曲子的韵味清苦而悠远,词的格调甚高,婉约而清秀。

二、词里的韵味,“自度新词韵最骄”姜夔的词在南宋自成一派,但其调的功底与造诣却远远超过了诗,他对词的格律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达到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境界”。

姜夔的作品大多以反映其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为主,词里往往透着一种忧郁的情绪。

他曾用一首诗来评价自己:“自度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中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浅析姜夔《扬州慢》

浅析姜夔《扬州慢》

浅析姜夔《扬州慢》1176年,姜夔在从湖北去浙江的路上经过扬州,看到被金兵掠夺后不久的扬州残垣断壁,萧条荒凉,尽是战争的痕迹,于是感慨万千便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词曲音乐作品《扬州慢》。

包德树老师在他的《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评价姜夔的音乐作品“讲究辞藻音律,其作品或陶醉于自然景物,或抒发个人的离愁别恨,或感伤国耻国难”,此曲《扬州慢》便是作者感伤国耻国难。

首先从词来分析:“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词一开篇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芥麦青青。

”杜牧曾在他的《赠别》诗中写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昔日的扬州风光绮丽,无与伦比,而如今的扬州却是萧条荒凉,只剩下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杂草。

这样的景象好不令人失望,跟开篇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失望和凄凉。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扬州被金兵掠夺后,当初繁华美丽的扬州城残垣断壁,一片萧条,就连那荒废的城池和衰败的树木也特别讨厌再提起那可恶的战争。

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人们对战争的讨厌和嫉妒憎恨。

词继续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到了黄昏时分,城楼上又吹起了凄凉哀怨的号角,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使人感觉到阵阵的寒意。

号角的声音,更反衬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

作者以有声反衬无声,更烘托出凄凉静寂的气氛。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假如杜牧此时到扬州,看到古都的沧桑巨变,一定会大吃一惊。

这几句表面上是写杜牧,实际上也是写作者自己,扬州的变化出乎他的意料,使他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春。

”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豆蔻少女的美丽姿态。

杜牧的《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夔词乐作品的韵味和意境分析【摘要】姜夔自称“自度新词韵最骄”,他对词的格律有深入的研究,达到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境界;姜夔的曲被著名诗人杨万里称“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云之奇声”。

他的曲子注重格律,追求艺术美;姜夔的音乐被纪晓岚称“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自度曲首首词曲俱佳,填词填曲之作也无比的成功。

其音乐作品中独特的韵味与意境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关键词】姜夔;词;韵味;曲;意境中国古曲,博大精深,古曲作家姜夔,在南宋称得上独领风骚。

一、姜夔生平简介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潘阳(今江西波阳)人,自幼擅长诗词之句,爱好音乐和书法,是南宋词坛上最讲究音律,号称“格律派”的诗人和音乐家,在词与乐的结合上成为南宋独树一帜的词人和音乐家。

姜夔成年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爽,因此布衣终生,未入仕途。

他一生四处漂泊,并在漂泊中写下了大量的诗词音乐作品,其作品收集在《白石道人歌曲集》一书,这也是他的一部唯一的传世之作,其曲调的珍贵超过了保留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的词调音乐。

该歌曲集共收有姜夔谱写的祭神曲《越九歌》10首,旁注格律谱;琴歌《古怨》一首,旁注减字谱,自度曲10首,这也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音乐;其余五首有为词填曲,也有为曲写词。

“关于姜白石词的音乐处理方式,大别之有两种,一是参酌现成乐曲,加以剪裁,填上新词;一种是根据新词,自制新腔”。

(1)姜夔的词乐作品有独特的韵味和意境,风格清新,感情真挚,曲子的韵味清苦而悠远,词的格调甚高,婉约而清秀。

二、词里的韵味——“自度新词韵最骄”姜夔的词在南宋自成一派,但其调的功底与造诣却远远超过了诗,他对词的格律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达到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境界”。

姜夔的作品大多以反映其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为主,词里往往透着一种忧郁的情绪。

他曾用一首诗来评价自己:“自度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中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他遗留的作品,首首清空峭拔,曲曲格调甚高。

词里总隐藏着耐人寻味的美韵。

(一)感情真挚,扣人心弦如《扬州慢》一词:“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该词共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姜夔御了马鞍停留在淮南这个风光绝美的圣地,走在这风光绝美的扬州路上,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野生的麦子。

作者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了自己所看到的景象,为后文作铺垫。

下阕抒情“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自从被敌人侵掠之后,恐怕连废池和乔木都害怕提起打仗了。

天快黄昏的时候,古城上方回响的,就只有冷清的号角。

这里也曾是杜牧游玩过的地方,假如他再次故地重游的话,肯定也会大吃一惊。

就算再有才华,用再美的句子,也难以表达这么沉重而眷恋的情感。

二十四桥还在,但是只有冷月在水波中心来回的荡漾,还有桥边的红芍药,尽管年年开放,可如今还有谁来欣赏呢?作者借景抒情,巧妙的运用“废池”和“乔木”来表大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借猜想杜牧的心情来抒发自己隐约委婉的爱国情感。

通过每一句诗,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作者哀愁而激愤的心情。

他委婉曲折的情感表达,让人深感凄凉。

从整首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忆和面对国家即将衰败时的迷茫感,通过委婉曲折的感叹,在“清妙秀运”的意境中,悄然隐藏着几分爱国愁思。

(二)婉约清秀,格调典雅“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这是姜夔的《杏花天影》。

该词是作者路过金陵,深感漂泊之苦而在小舟中即兴写下的一首小令,共分上下两片,上片为“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绿绿的柳丝低下头轻轻拂在水面上,让作者想起了当年桃红在此呼唤渡船。

他眼神忧郁的感受着来回荡漾的春风,倚在木兰船桨上,该离去的时候却久久不愿离去。

词的下片为“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金陵路上,黄莺低唱,燕子飞舞,算来也只有潮水最了解作者心里的苦。

岸边到处是芳草,却找不到归路,天快黑了,船又该驶向何方?可以看出来,作者句句子子都经过了精细的琢磨,委婉而抒情。

处处流露着自己绵延不断的愁思,真切地反映了姜白石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站在船头眺望淮楚,春意融融,帆船在风和日丽的水波中荡漾,面对秀丽的河川,深感惆怅和迷茫。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更是淋漓尽致的抒发了作者离别的愁绪和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再如《鬲溪梅令》一词:“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这是姜夔的一首借景抒情之作,是一首咏梅词。

通过咏梅表达作者惜花惜春的心情。

共分上下两片,上片写好花不待人:“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好花偏偏不属于爱花的人,梅花跟海洋一样,就怕春风消失。

绿树成荫像玉钿一样的梅花去哪里寻找?词里的“玉钿”“盈盈”又像写花,又像写人,含蓄而委婉的表达了作者思念情人的心情!借写梅花追忆曾经相恋的情人,流露出作者无比惆怅的心情!下片写寻花:“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

坐在木兰双桨的船里,感觉就像梦中的浮云;斜倚在船舷旁边,任随它像孤山飘去,再去寻找梅花的踪影,恐怕鸟儿都已经啼尽了残春。

除了上面例举的两首之外,姜夔的一系列词作都以婉约清秀为主,被誉为“婉约派”。

如《暗香》《疏影》......等,这两首作品也是他的好友范大成所喜爱的佳作.总之,姜夔的词不同于陆游辛弃疾的慷慨悲愤,他流露的是伤感凄凉的情调,感情真挚细腻,耐人寻味。

无论写景还是咏物,字字句句都是姜夔生活和心情的真实写照。

让我们读到了他的心,也读到了当时的物。

三、曲中的意境——“敲金戛云之奇声”姜夔精通音律,他的自度曲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代词人的词调,大多利用现成曲调进行填词,即“由乐定词”,也有一部分词家“依词配乐”,创作出新的曲调来,这种新创作的歌曲称为“自度曲”。

宋代自度曲虽多,但保存至今的乐谱,只有姜夔的自度曲,也是其中最有价值,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音乐。

“姜夔的自度曲以声韵精美著称,他的词调歌曲是一份宝贵的音乐遗产”。

(2)当时的著名诗人也是姜夔的好友杨万里称其作品“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云之奇声”。

其意是说姜夔的词有裁云缝雾的奇特构思,曲有敲金戛云的奇特效果。

(一)曲调质朴,充满激情比如《扬州慢》,该曲属于古音阶宫调式,全曲从歌曲第一拍引出曲调基本主题,直接了当,如。

旋律的动向一直随着语调的抑扬顿挫在流动,遵从内容的需要和情感的抒发。

第一句还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表达了作者起伏不安的情绪。

音乐的结构严谨,上下片的结音安排的富有层次,每片四句,落音为分别do mi la do ,符合中国传统语调的起承转合的方式。

独特的变化半音多处运用,如“自胡马窥江去后”“渐黄昏”“念桥边”的曲调中都用了变音,使之产生变化,使得音乐有对比,也有统一。

(二)情绪绵延不绝,引人入胜如《杏花天影》,该曲的音乐结构和《扬州慢》相同,全曲根据歌词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共一个曲调。

该曲多处使用了变化半音程,如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及倒数第八小节,即“算之潮人最苦”一句三句中的变化音程及由变化半音形成的二度音是全曲一个独特的特色。

充分流露了作者种种愁思绵延不绝的情怀。

而乐曲最后一部分采用了六度大跳,使得曲子在忧郁中透着一股激情。

整首曲子音节十分舒展,情感也无限奔放,音乐也因其在古音阶七声羽调的基础上的两次特性音引进而更显活力。

四、词曲结合独特的艺术效果——“音节文采,并冠一时”无论是姜夔的自度曲,还是为他人填词作曲,一经姜夔之手,一首独特的音乐作品就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纪晓岚称其作品“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他的自度曲首首词曲俱佳。

各种史料对比分析之后,姜夔几乎成为南宋词坛最讲究音律的词人和音乐家,号称“格律派”,在词与曲完美的结合下成为南宋独树一帜的杰出音乐家。

在感受了姜夔词的韵味和曲的意境之后,让我们再次仔细品味音乐中的韵味和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一)触景生情,词曲俱佳以《扬州慢》为例,我们先看它的的历史背景:南宋1161年,金主完颜亮入侵扬州重镇,即词里的“淮左名都”致使其遭到严重的破坏,长期无法恢复,15年之后,作者路过扬州,看到敌人掠劫扬州之后一片萧条的情景,怀着万分感伤的情怀写下此曲。

他在小序中说:“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由小序可知,作者是有感而发,触景生情。

从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从表达内容和情感出发,突破了强求一致的应谱填词的陈规,曲调中频频加入了休止,如等。

词注重格律,音节和谐美妙,曲写的质朴清新、淡雅。

词与曲的情调无比吻合,整首作品有深切的悲痛感和抑郁的气质,又充满了抒情性。

词曲的完美搭配,把作者激动感慨的情绪表现的入目三分。

如“自胡马窥江去后”“渐黄昏”“算而今、重到须惊”“念桥边”等。

上下阕主题不同,却始终贯穿同一旋律,如和从谱例可看出两句中仅有两处节奏不同,且都用了同样的音阶,使得行腔更加自然质朴,回味无穷。

旋律跟随语调灵活流动,让人耳目一新。

再以《杏花天影》为例,这首作品在姜夔的作品中更称得上是词曲俱佳,“其创作有很高的艺术性,是不可多得之作。

”(3)这首曲子曲真实的反应出了作者对个人前途的忧虑,虽然词调一字一音的对齐,但是他妥当的处理,让人听来并不感到枯燥乏味。

比如下片第二乐句词与曲的紧密结合,把作者的离愁乡思表现的淋漓尽致。

作者将“待去”归入下一乐句,用了一个六度大跳,使得情感更显丰富和富有激情。

这首词曲俱佳的作品,正所谓“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影响在当时有多大,到了现在,我们再品其作品,也是受益匪浅的。

再如《鬲溪梅令》,该曲讲究语言声调与音乐音调的关系,追求音韵协调通畅,有意识的将词的韵与音乐曲调中的主音相对应,如第一乐句音乐与歌词无比协和。

“词的押韵处用调式主音,并在创作中注意两者的协畅关系”(4)如一句,曲调耐人寻味,词的组合错落有至,词曲结合显得独具一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