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
通城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报告

通城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地不断加快,城乡发展不平衡地问题愈加突出。
为解决城乡交通不便地问题,通城县提出了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地新理念。
本报告对通城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地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旨再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一、背景介绍1.1 通城县概况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江汉平原东北部,东接汉江,南邻黄冈市黄洲区,西靠蕲春县,北抵罗田县。
通城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比较高,城乡发展不平衡。
1.2 城乡公交现状目前,通城县城乡公交交通系统相对分离,城市地区地公交运行比较完善,而农村地区地公交服务覆盖面较小,运力较弱。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二、城乡公交一体化地意义2.1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将城市和农村地区地交通系统有效整合,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2 提升农民出行体验通过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提高农民地出行便利性,节约出行时间,提升出行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
2.3 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减少车辆尾气排放,保护环境。
三、城乡公交一体化地可行性分析3.1 市场须求分析根据通城县农村人口数量以及城乡通勤须求,城乡公交一体化俱有较大市场须求,可以满足广大农民出行须求。
3.2 技术支持分析城乡公交一体化须要借助先进地智能交通技术支持,如智能调度系统、电子支付系统等,通城县己俱备技术支持条件。
3.3 政策支持分析政府对城乡公交一体化提供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资金支持、政策优惠等,为城乡公交一体化地发展提供保障。
3.4 社会环境分析通城县地城乡关系相对和谐,农民乘坐公交地意愿较高,有利于城乡公交一体化地推进和发展。
四、城乡公交一体化地推进策略4.1 制定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建议通城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线。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完善城乡公交线路布局,建设公交站点和侯车亭,提升农村地区地交通服务水平。
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可行性

现有公交服务水平评估
班次频率低
在一些地区,公交班次频率较低,不能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乘车环境差
部分公交车辆老旧,设施不完善,乘车环境较差。
城乡公交存在的问题
服务水平差异大
城乡间公交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地区乘客出行需求 难以满足。
运营效率低下
由于路线规划、车辆配置等方面的原因,城乡公交运营效率 较低。
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可行性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引言 • 当前城乡公交现状分析 • 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实施方案 • 工程可行性分析 • 风险评估与对策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项目背景
01
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乡之间在交通、经济、文化等 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区域 整体发展。
交通瓶颈
02
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能够打破城乡交通壁垒,为 乡村居民提供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交通服务,促进 社会公平。
提高居民出行质量
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能够提供安全、舒适、便捷 的出行方式,提高居民的出行质量和生活品质。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 成部分,能够促进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 的交流和融合。
带动经济发展
优化交通环境,吸引投资,促进农村经济和旅游 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02
当前城乡公交现状分析
现有公交路线覆盖情况
路线覆盖面不足
当前城乡公交路线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心区域,对郊区和农村地区的覆盖有 限,导致部分地区出行不便。
路线规划不合理
部分公交路线设计不够合理,存在绕 行、重复等问题,影响出行效率。
05
风险评估与对策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探讨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并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影响。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但是,在推行一体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支持和规划,以达到最佳效果。
1. 引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必然趋势。
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指将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运输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
2.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优势2.1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通过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合理调配运力资源,优化线路布局,减少交通堵塞,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公交出行效率。
2.2 促进经济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城市和农村间的经济联系,提高农村居民的出行能力,促进农业产品流通。
同时,公交出行的便利性也吸引了更多城市居民到农村消费,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2.3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城乡公交一体化解决了交通不便和远距离通勤的问题,使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舒适。
农村居民可以容易地前往城市享受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而城市居民也可以到农村休闲度假,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2.4 减少环境污染城乡公交一体化减少了农村居民开私家车上下班的需求,降低了机动车辆的数量,减少尾气排放和交通噪音,改善了城乡环境质量。
3. 城乡公交一体化面临的挑战3.1 客流不均衡问题由于城市和农村客流特点不同,城乡公交一体化面临着客流不均衡的问题。
需要合理规划线路和运力,满足不同地区的出行需求。
3.2 资金投入压力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车辆购置、线路改建、设施建设等。
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3.3 文化差异问题城乡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文化需求,不同区域的居民对公交服务的需求有所不同。
需要加强市场调研,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近年来,中国城乡社会发展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但与此同时,由于城乡交通体系的高度分割,城乡之间的联系严重受阻,城乡交通一直是制约城乡发展的瓶颈之一。
针对城乡交通不畅的问题,城乡公交一体化应运而生,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逐步完善。
一、城乡公交一体化概述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指将城市公交和农村公交无缝衔接起来,提供“公交一张卡”、“公交接驳”、“公交直达”、“公交定制”等服务。
在城乡公交一体化系统下,通过一个信息平台,将城市和农村的公交线路、班次、收费、设备等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城乡公交的互联互通。
城乡公交一体化对城乡交通的不同程度的整合将会带来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拓展城乡交通网络:通过城乡公交一体化,将大大拓展城乡交通网络,缩短城乡间的距离,加快农民进城就业、商业往来等活动速度,促进区域合作。
2、节约交通成本:城乡公交的互联互通将减少车辆运行时间,优化运行路线,降低交通成本,提高公共交通效率。
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城乡公交线路和班次,减少重复投资,优化资源配置。
3、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城乡公交一体化将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出行舒适度,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并且增强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降低交通事故率。
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1、政策支持首先,城乡公交一体化被列入国家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方向之一,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
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城乡交通协调机制,鼓励公交一体化的发展实践。
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等部门发布文件规定城乡公交资金、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推广和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2、技术支持其次,城乡公交一体化已具备智能化技术支持、有着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如今,交通运输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公交服务、管理得到了技术创新的支持,线上、线下公交服务形态得到了升级。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城乡交通不便的现状,提高运输效率,探索城乡公交一体化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本报告旨在研究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背景分析1. 城乡交通问题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不少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也在不断发展,但城乡交通连接不畅成为阻碍发展的瓶颈。
农村地区交通条件较差,公路网络不够完善,而城市公交车辆也难以进入农村地区。
2. 多元需求城乡居民出行需求各异,城市居民更倾向于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而农村地区居民对于出行工具的选择较为灵活。
为满足不同需求,需要研究出一种兼顾城乡居民特点的交通运输方案。
三、可行性研究1. 土地利用优化将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纳入公交路线范围,合理利用农村地区的道路资源,优化土地利用。
可以考虑在农田边缘修建停车场,供城市公交车辆停靠,提高运输效率。
2. 资金支持政策制定相应的资金支持政策,鼓励城市公交企业进入农村地区投放公交车辆。
例如,可以给予车辆购买补贴、用地补贴等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经济负担,提高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
3.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好处与便利性,提高城市居民和农村地区居民对于一体化交通模式的接受度。
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促进城乡居民的交流和合作。
四、重点任务1. 规划合理路线根据城乡居民的需求和人口分布情况,制定合理的公交路线。
要充分考虑城市公交线路与农村道路联通的问题,确保公交线路既能覆盖城市主要区域,又能顺利进入农村地区。
2. 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地区的公交站点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同时,加大城市公交车辆的投放力度,缩短车辆间隔时间,减少居民等候时间,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3.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城市公交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服务意识,确保公交车辆安全运行。
还需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安全文明的城乡交通环境。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乡之间的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城乡公交一体化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指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起无缝对接、互补发展的公共交通体系。
当前,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城乡交通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推行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农村居民的出行便利度。
因此,研究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优势1. 减少交通拥堵城市面临着严峻的交通拥堵问题,而农村地区存在着交通工具匮乏的情况。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将城市的运输网络延伸到农村,改善交通不平衡现象,减少城市的交通拥堵。
2. 提高群众出行便利度农村地区通常缺乏便捷的交通工具,居民出行不便。
而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便利的出行选择,解决交通瓶颈问题,提高群众的出行便利度。
3. 优化资源配置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通资源通常存在着不均衡分配的情况。
城乡公交一体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交通资源,使得城市和农村的交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最大化效益。
三、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挑战1. 需要解决技术难题城市和农村的地理环境、道路状况以及基础设施存在差异,城乡公交一体化需要克服技术难题,确保交通系统的顺畅运行。
2. 经济投入需求大城乡公交一体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交通设施、购置车辆等方面。
这对于财政预算有一定的压力,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3. 社会观念和习惯的改变农村居民的交通观念和习惯与城市居民存在一定差异,城乡公交一体化需要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改变农村居民的出行观念和习惯,提升其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意识。
四、政策建议1.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确保城乡公交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2.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提供政策保障。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通难题逐渐凸显,城乡公交一体化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报告通过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方案,以期为城市和农村交通的整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指在城市与农村交通领域撇去界限,整合资源,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公交网络,共同服务于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
城乡公交一体化解决了城乡交通不协调、不便利等问题,提高了交通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优势1. 提高出行便利性:城乡公交一体化能够打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壁垒,将公共交通线路连接起来,居民出行更加便利;2.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整合城市和农村的公交资源,有效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资源浪费;3. 促进城乡交流:城乡公交一体化能够促进城乡交流与互动,推动城市与农村的共同发展。
三、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挑战1. 城乡差异较大: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通需求差异较大,资源配置、线路规划等方面存在困难;2. 资金投入难题:城乡公交一体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筹集资金是一个重要问题;3. 乘客教育与文化差异:乘客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不同,对公交文化和行为规范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议和方案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给予财政资金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2. 统一线路规划: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制定合理的公交线路规划,确保居民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避免资源的浪费;3. 强化乘客教育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向乘客普及公交行为规范和文化,提高文明乘车意识;4. 推行智能化管理:借助新技术,如智能调度系统、电子支付等,提高城乡公交的管理水平和便利程度;5. 加强协调与合作:要加强各方的协调与合作,在规划、投资、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共同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落实。
五、结论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下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
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人员流动日益频繁。
然而,当前城乡公交发展不平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为了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提高公交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项目概述(一)项目名称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项目(二)项目建设地点_____市_____县(三)项目建设内容1、整合城乡公交线路,优化线路布局,实现城乡公交线路全覆盖。
2、购置新能源公交车,更新老旧车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建设公交场站、候车亭等基础设施,改善乘客候车环境。
4、建立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提高公交服务水平通过整合线路、更新车辆、优化调度等措施,可以提高公交服务的准时性、舒适性和便捷性,提升乘客的满意度。
(三)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引导城乡居民选择公交出行,减少私人小汽车的使用,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交通环境。
(四)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使用,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
四、市场分析(一)城乡居民出行需求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在节假日、赶集日等时段,城乡之间的客流量较大,对公交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
(二)现有公交服务状况目前,城乡公交存在线路不合理、车辆老旧、班次少、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无法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三)竞争态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项目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私人客运车辆和非法营运车辆。
通过提供优质、便捷、低价的公交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的乘客选择公交出行,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研究,探讨了其可行性及对于城市和农村发展的积极影响。
研究发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能够提高交通效率、节约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并且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从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议和对策。
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然而,由于城乡交通体系的不协调与差异化,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通问题成为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瓶颈。
因此,研究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及其带来的影响十分重要。
2. 可行性分析2.1 政策推动在政策层面上,加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公交公司在农村地区提供服务,并提供相应的补贴和优惠政策。
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并协调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资源,促进跨区域公交线路的建设。
2.2 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交一体化离不开优质的基础设施建设。
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并建设新的公交站点和站场。
同时,农村地区的道路改造也是必要的,以适应城乡公交车辆的通行要求。
2.3 运营管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运营管理需要统一规划和管理。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城乡公交线路的实时查询、智能调度和票务管理。
此外,还需要培训和管理专业人才,提高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
3. 影响分析3.1 交通效率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能够整合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交通资源,提高交通效率。
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出行,减少时间成本和交通拥堵现象。
3.2 资源节约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减少用车需求,降低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3.3 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农村地区通过公交运输可更好地与城市连接,有利于农产品运销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城市也可以借助公交一体化提升农村地区的服务水平,推动农村旅游和乡村振兴。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指将城市和乡村的公共交通系统整合为一个联通的网络,以提供更高效、便捷、经济的公共交通服务。
本报告通过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背景、目标、实施方式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结论,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与乡村之间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但交通体系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城市的公交网络发达,而乡村的公交服务相对薄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任务。
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整合城市和乡村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全民出行的便利性,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3. 实施方式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建设起高效、便捷的交通枢纽,包括公交站点、车辆停放场所等,以提供方便的换乘条件。
同时,应加大对乡村公交线路的规划和建设力度,确保乡村的公交服务能够顺利接驳城市公交系统。
3.2 统一票价和支付方式通过统一城乡公交的票价和支付方式,使得城市和乡村的公交网络能够无缝对接,实现一卡通刷卡乘坐公交的便利。
这样不仅方便了市民的乘车需求,也减少了人为的票务管理和维护成本。
3.3 加强信息共享与管理建立城乡公交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城市和乡村公交信息的共享与交互,方便市民获取乘车信息。
同时,加强对公交车辆的调度和监控,提高公交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4. 可行性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几方面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结果:4.1 市场需求市民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在市区居住、乡村工作的人群。
城乡公交一体化能够提高出行的便利性,满足市民的基本出行需求。
4.2 经济效益通过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减少重复建设公交线路和站点的浪费,提高公交运行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凸显。
城市公交系统发达,但农村公交系统薄弱,造成了城乡居民交通出行的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迫在眉睫。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调研和分析,评估其可行性,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推进措施。
二、城乡公交现状分析1. 城市公交现状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公交系统相对完善,拥有较为密集的公交线路和车辆投放。
公交服务质量较高,覆盖范围广,可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然而,城市公交系统面临着拥堵、燃油消耗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
2. 农村公交现状农村公交系统相对薄弱,线路稀少、车辆老旧、服务质量不高是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人口分布分散、交通需求相对较小,农村公交难以盈利,运营成本高,私营运营者积极性不高。
三、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打破城乡之间的交通壁垒,提高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通过充分利用城市公交线路和车辆资源,可以提高农村公交的服务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此外,城乡公交一体化还能够减少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2. 挑战城乡公交一体化面临着线路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由于城市和农村的交通需求和特点不同,线路规划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同时,运营管理上需要协调不同区域的交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统一标准和管理手段。
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路径1. 完善城市公交系统首先,应加大对城市公交系统的投入,提高公交线路的覆盖率和服务频次。
通过增加公交站点和优化线路布局,提高市民的公交接驳能力,为城乡公交一体化打下基础。
2. 加强农村公交建设对农村公交进行补贴,吸引民间资本投入。
引入新能源公交车辆,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建立农村公交运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3. 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制定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政策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合作机制。
建立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实现线路规划、车辆调度等信息共享。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城乡一体化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而城乡公交一体化作为城乡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从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背景、现状和可行性等方面展开研究,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2. 背景分析2.1 城乡差距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长期存在,城市交通便利程度高于农村,造成了城乡居民出行的差距。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弥合城乡交通差距,促进人口和资源的合理分布。
2.2 交通拥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公交出行在解决这一问题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轻交通拥堵。
3.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现状3.1 城市公交城市公交系统较为完善,车辆数量和线路网密度较高,能够满足大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3.2 农村公交农村公交相对薄弱,存在线路少、发车不规律等问题。
农村居民出行受限,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4.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优势4.1 统一管理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实现公交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车辆利用率。
4.2 效益提升将城市公交与农村公交系统有机结合,可以提升公交系统的整体效益,达到城乡互利共赢的效果。
5.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挑战5.1 城乡差异城市和农村的交通需求和习惯存在较大差异,而统一的城乡公交系统需要针对双方需求进行差异化服务。
5.2 技术支持城乡公交一体化需要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包括线路规划、调度管理、支付系统等方面的建设和应用。
6.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6.1 政策支持政府支持是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关键,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6.2 市场需求城乡公交一体化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规划,确保公交系统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7. 未来展望7.1 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项目在一些城乡发展较为平衡的地区,可以先行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项目,总结经验,为全国范围内的推进提供借鉴。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研究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问题。
通过对城乡公交发展现状、需求分析以及相关政策和经济因素的考量,得出城乡公交一体化具有巨大潜力,并提出了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1. 引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城乡间交通需求的差异日益明显。
传统的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方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城乡公交一体化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报告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城乡公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2. 城乡公交发展现状分析2.1 城市公交发展现状城市公交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便捷、经济的特点,得到了广泛运用和普及。
然而,由于城市公交网络仅囊括城市范围,导致城乡间交通不畅和资源浪费的问题逐渐凸显。
2.2 农村客运发展现状目前,农村客运主要以小型客车和摩托车为主,存在车辆老旧、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
农村地区交通需求与城市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农村客运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3. 城乡公交需求分析3.1 城乡公交需求差异城市居民主要出行方式以公交、地铁等为主,而农村居民由于缺乏有效的交通工具,主要依靠步行和非机动交通工具。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3.2 城乡公交需求增长趋势随着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对于公共交通的需求日益增长。
同时,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农村客运提出了更高要求。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一增长的需求。
4. 相关政策和经济因素考量4.1 国家政策导向国家对城乡公交一体化提出了积极支持的政策导向,鼓励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并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和资金扶持。
4.2 经济因素分析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最大程度地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运营效率,减少社会成本。
同时,城乡公交一体化也对城乡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5. 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措施和建议5.1 政策支持加强对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引导,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措施,鼓励城乡公交企业的合作和资源共享。
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至县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可行性报告——东至县公路运输管理所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城乡交通运输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满足群众安全、便捷、经济、舒适、有序出行的乘车要求,为经营业户创造一个和谐、顺畅、文明的客运经营环境,搞好城乡客运管理工作,在本县范围内形成公路客运、城市公交。
出租客运的一体化管理,促进城乡客运交通事业健康、稳定、协调的发展。
根据政府要求,我所组织人员对本县辖区的农村客运市场供需情况,现有车辆技术状况,群众出行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对东至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我县城乡客运现状和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乡道路纵横交错,道路运输事业日渐繁荣,客运线路不断外延,一些不具备道路客运资质的车辆与从事道路客运经营的班线车辆争市场、抢客源,冲突不断,农村客运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非法客运的车辆严重影响了正常秩序。
我县非法营运的车辆数量较多,马自达尤为猖獗,由于此类车辆熟悉地域环境,人际关系广泛,多存在于各乡镇,行政村之间往返载客,流动性大,机动性强极具隐蔽性,打击难度非常大,兼又此类非法经营者多为社会闲散人员,素质低,不具备正规的营运资质,他们的存在扰乱了我县的客运市场环境,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运输资源浪费,城乡客运优势难以发挥。
城乡客运规划不统一,布局不合理,阻碍了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和统一市场的形成,从而造成了运力资源的浪费,如:县内短途客运,虽然大部分已经开通到行政村,但客运班次时间衔接过长,仍然有不少偏远地区的群众出行只能乘坐非法运营的客运车辆,到达乡镇后转乘。
出租车因其成本较高,群众不能承受,很难实现县对乡镇,乡镇对行政村的“无缝衔接”。
3.部分群众出行需求难以满足。
乡镇到村,村到村的客运班线稀缺,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群众出行主要依靠徒步或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要求通车的呼声较高。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直接答案】城乡公交一体化是一种将城区和农村地区的公交系统整合为统一运营的模式。
通过对现有城市和农村公交系统的调研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
【深入讨论】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指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公交服务整合为一个统一的运营系统。
现有的城市和农村公交系统在运营方式、路线规划和票价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消除这些差异,实现资源整合和运营的协调。
以下是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详细讨论:1. 增加服务便利性:城乡公交一体化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公交线路整合起来,可以提供更加便利的公交服务。
居住在城市周边的农村居民可以更方便地出行,而城市居民也可以更加便捷地前往农村地区。
2. 提高运营效率: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优化车辆的利用率和线路的规划,提高运营效率。
例如,农村地区的公交车可以在进入城市后继续提供服务,避免空驶。
同时,根据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需求,可以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提高整体的运输效率。
3. 实现资源共享: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城市地区通常有更充足的公交资源,而农村地区需要更多的公交服务。
通过一体化,城市地区可以将多余的公交车辆和设备调配到农村地区,同时农村地区也可以通过合作获得城市地区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4. 降低运营成本: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减少重复投资,降低运营成本。
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公交系统通常存在一些重叠的线路和设施,通过整合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维护,从而降低成本。
5.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有助于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发展。
公交服务的便利和高效将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会提高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的联系和交流,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以上是对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的简要分析。
通过整合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公交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便利性和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因此,城乡公交一体化是一个可行且具有潜力的方案。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于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公共交通服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城乡公交一体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内涵及意义(一)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内涵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指将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有机结合,通过整合线路资源、优化运营模式、统一服务标准等手段,实现城乡公交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一体化,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便捷化、安全化的公交服务。
(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意义1、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城乡公交一体化能够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公交服务格局,使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公交服务,提高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2、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便捷的公交服务有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人员、物资和信息交流,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通过整合公交资源,优化线路布局,可以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提升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城乡公交一体化能够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引导更多居民选择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的整体效率。
三、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现状分析(一)城市公交发展现状城市公交在大多数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线路覆盖广泛,车辆配置较高,运营管理相对规范,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二)农村客运发展现状农村客运则存在着线路覆盖率低、车辆老旧、运营不规范、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部分地区农村客运线路少、班次稀,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
(三)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通过对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线路的整合优化,实现了公交服务的无缝对接;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降低了农村居民的出行成本。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人员流动日益频繁。
城乡公交一体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内涵与意义(一)内涵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指将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进行整合,实现线路规划、站点设置、运营管理、票价政策等方面的统一,构建覆盖城乡的公交服务网络,为城乡居民提供便捷、高效、安全、舒适的公交出行服务。
(二)意义1、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加强城乡之间的人员、物资和信息交流,促进城乡产业融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2、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公交服务,方便居民出行,降低出行成本,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3、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整合城乡公交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公交运营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4、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现状分析(一)城市公交发展现状城市公交网络相对完善,线路覆盖较广,车辆配置较好,运营管理较为规范,但在高峰期仍存在运力不足、拥堵等问题。
(二)农村客运发展现状农村客运线路覆盖率较低,车辆老旧,服务质量不高,运营成本较高,部分地区存在非法营运现象。
(三)城乡公交一体化试点情况部分地区开展了城乡公交一体化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体制机制不顺、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不够等。
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一)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文件,为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经济发展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不断增加,为城乡公交一体化提供了市场需求。
(三)技术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智能公交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运营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城乡公交一体化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文从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概念、现状、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概念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公共交通互联互通、相互融合,通过逐步细化乡村公交线路,实现乡村到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与流动,缩小城乡间的交通服务差距,实现城乡公交系统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方式。
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现状目前,我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现状不容乐观。
农村地区普遍交通不便,公交线路短、班次少、服务质量低、车辆老旧、信息不畅。
城市快速发展,交通拥堵加剧,公共交通滞后,不同城区之间公交线路断层、调度配合不协调等问题日益凸显。
三、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可行性城乡公交一体化不仅是发展乡村经济的需要,也是城乡发展协调性的需要。
它具有以下可行性:1、符合国家政策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之一,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应加快落实在乡村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
因此,城乡公交一体化符合国家政策发展大势。
2、节约资源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公交场站、线路、车辆、人员等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
可以同时百姓实现城市范围内的换乘,解决城市交通衔接问题,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减少私家车使用。
3、促进城乡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能够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扶贫工作、改善民生,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减轻城市压力,优化城市资源配置。
4、满足百姓出行需求城乡公交一体化将提供全方位的公共交通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方式,不仅减少人民出行时间和出行成本,而且也有益于优化公共交通的站点、线路、班次安排等,不断提高交通配套服务水平,渐行渐近的实现百姓如意出行。
综上所述,城乡公交一体化具有可行性,尤其在当前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农村建设缺乏投资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进程。
公交一体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交一体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二、研究方法1.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归纳、整理已有的关于公交一体化工程的研究成果和实施案例,了解其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
2.进行实地调研:选择几个已经实施了公交一体化工程的城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实施情况和效果。
3.进行数据分析:对已有案例和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评估公交一体化工程的效益和可行性。
三、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拥堵的加剧,市民对公共交通的需求越来越高。
通过公交一体化工程,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满足市民对便捷出行的需求。
2.经济效益分析:公交一体化工程可以减少市民的私家车拥有量和使用频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对城市环境和资源保护有积极影响。
此外,通过整合不同运输方式,可以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3.技术可行性分析:公交一体化工程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如GPS导航、实时乘客信息系统等,这些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因此技术实现的可行性较高。
4.社会影响评估:公交一体化工程能够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公交一体化工程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四、实施建议1.制定明确的政策和规划,明确公交一体化工程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2.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确保公交一体化工程的顺利实施。
3.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改善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4.加大对公共交通设施的投入,提升公交运输能力和质量。
5.加强宣传和社会教育,提高市民对公交一体化工程的认知和支持度。
五、风险预警1.资金压力:公交一体化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资金不足可能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实施。
2.利益分配问题:由于公交一体化工程涉及到不同部门和运营单位的利益,可能出现利益分配和协调难题。
3.技术推广难题:一些较为落后地区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推广和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1.1 概述1.1.1项目名称及拟建地项目名称:嘉禾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拟建地:嘉禾县域1.1.2项目建设单位嘉禾县交通运输局1.1.3项目性质公益事业项目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市城市规划设计院1.1.5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嘉禾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全县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拟定;公路建设、管理、养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管理;交通安全生产管理;交通战备等工作。
局机关部设置行政办公室、法制股、规划建设股、安全管理股、财务中心、交战办、等6个办、股、室,局属二级事业单位3个:道路运输管理所、公路管理站、交通工程招标办。
局现有在职工118人(含聘请人员10人),离退休职工22人。
交通运输局设党机关总支1个,下设党支部3个,现有党员共81名。
1.2项目背景1.2.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这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城乡公交一体化是落实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手段,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官,通过改革现有客运管理模式,打破原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利用公交化运作方式,发挥客运资源效益最大化,以达到城乡公交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协调发展。
1.2.2省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特别是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统筹城乡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由途径,是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的有效途径,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用“两型社会”的理念、目标和方法,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目前,全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三湘大地正在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城乡统筹之路。
1.2.3嘉禾县成为湘南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嘉禾县积极对接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按照“率先、湘南领先、争先”的定位,积极建设“湘南城乡一体化先行区”。
嘉禾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总体方案已经制定完成。
目前,嘉禾县已经成为省五个唯一改革试点县:“城乡公交一体化试点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示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示县”、“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县”、“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试点县”。
1.2.4嘉禾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情况随着嘉禾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客运已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现有农村客运已不能满足当前嘉禾县乡村群众的出行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加上县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乡客运市场需一种新的客运管理模式来适应新时期客运市场的发展趋势。
1.3编制依据本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为:⑴《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⑵《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⑶《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CJJ15—87)⑷《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JB99—104)⑸《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200-2004);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GB 50220-95;⑺《嘉禾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⑻嘉禾县城乡一体化示县规划纲要⑼嘉禾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⑽嘉禾县公共交通现状资料⑾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⑿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4编制原则⑴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城市进程发展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及标准;⑵服从嘉禾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原则和要求;⑶根据客观实际,因地制宜。
1.5研究围本报告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嘉禾县县域农村、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土地利用开发强度,预测道路客运量发展水平,对规划年限的县农村公交线路、换乘枢纽、站场实施等进行综合性规划,并对场站建设投入、农村公交运营的财政补贴及社会效益进行进行评估,提出实施方案以及有关建议。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容如下:●社会经济与交通现状分析●居民出行特性分析●道路客运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道路客运需求分析●道路客运线网规划●道路客运站场布局规划●费用及效益估算●问题和建议1.6 研究的主要结论1.6.1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后,对改善区域路网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6.2建设主要容⑴科学合理规划城乡公交线网布局规划城乡一级公交线路13条、里程262公里、投放运营车辆70辆,二级公交线路13条、里程94公里、投放运营车辆30辆,行政村公交通达率100%,自然村公交通达率95%以上。
⑵合理规划城乡公交站场对嘉禾县城城市公交站点布局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和外观设计,对公交始发总站单设做相应调整,其中枢纽站1个、停保场1个;合理布设乡镇公交站场,规划建设广发、石桥、坦坪、田心、长田尾、肖家、普满、行廊、龙潭、泮头、袁家、塘村等12个客运站,其中塘村、行廊为三级客运站,其它为四级客货运站场,1000人口以上中心村设五级客、货运综合站场,其它中心村设客运停靠站;合理布局公交沿线站点,规划农村公交首末站8个,停靠站、招呼站318个。
公交站场等基础设施征地96亩。
⑶加强公交车辆技术管理统一公交经营方式和服务标准;一级城市公交线网新投入的车辆为双开门的中级以上客车,二级城乡公交线网新投入的车辆为普通以上客车车型。
所有城乡公交车辆安装车载公交IC卡刷卡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语音报站系统和导乘信息、乘车规则等,积极推广零币兑换、公交IC乘车、流动售卡、联网充值等公交特色服务。
1.6.3城乡公交客运量预测嘉禾县农村客运量结构组成预测1.6.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建设总投资为6836万元,其中:公交站场建设2419万元;其他投资3472万元(其中公交车辆100辆,购置费1600万元,车载公交IC卡刷卡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语音报站系统和导乘信息、乘车规则等投资202万元);预备费589万元;融资成本316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
1.6.5经济评价本项目属公益性投资,建设资金来源县财政,项目经济评价只计算财务评价指标。
本项目经济评价结果如下表当基准收益率Ic=5%时,项目经营期税前财务净现值>0,说明项目在财务上评价是可行的,但当基准收益率与Ic=6%时,财务净现值为负数,说明项目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一般。
项目运营后,政府财政连续8年补贴(约补贴3240万元),可基本保障财务盈亏平衡;8年以后,企业自负盈亏。
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二章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重要意义2.1嘉禾县概况2.1.1自然地理风貌嘉禾地处南部,市的西南面,处东经112°14' 3”——112°35' 26”,北纬25°26' 12”-25°47' 29”,东西最宽35.7km里,南北最长39.3km,县域面积696.24km2,占省面积的0.33%,是省面积最小的县份之一。
县城坐落在南岭山麓,钟水河(舂陵河)西岸,平均海拔214.5m,北高南低,属低山丘陵地形;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受季风影响,日照充足,春季低温多雨,夏季高温酷热,暴雨集中,秋冬干旱少雨。
城区地质构造属华南褶皱体系,区域构造稳定,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
2.1.2行政区划嘉禾全县辖普满、坦坪、田心、广发、盘江等5乡和城关、车头、塘村、袁家、行廊、肖家、龙潭、石桥8镇,242个村委会、31个居委会,县域面积699平方公里。
2010年底全县人口38.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6万人。
全县人口密度550人/平方公里,是省单位面积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之一。
2.1.3社会经济概况明崇祯始置嘉禾县,自古以来是郴永边际贸易中心城镇,传统农产品、锻铸造业经济发达,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
2010年全县国生产总值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96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570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5537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5.9∶49.4∶34.7。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0.24亿美元,增长19.2%。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增长3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35元。
改革开放以来,嘉禾形成了以煤炭、铸(锻)造、五金工具、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随着省道S322、S215改造以及厦蓉高速公路、衡武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促进了嘉禾城乡一体化发展,传统商贸物流业也得到长促发展,嘉禾城镇空间规模逐步壮大,村镇空间联系更加紧密。
2.2嘉禾县城乡一体化规划示县规划根据《嘉禾县城乡一体化示县规划纲要》设置的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2009年嘉禾城乡一体化综合评分结果为65.42分,处于城乡一体化的第二阶段即起步阶段,预计到2020年嘉禾县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综合得分为80分以上,进入第四阶段,即基本实现阶段,嘉禾城镇体系将建设成为湘南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铸造业城镇群,整个县域将融合良好生态、便利交通、优质生活、现代产业等元素的一体化特色县级城市区域。
2010年,嘉禾县被列为“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示县”,是湘南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先导区”。
为统筹城乡发展,目前正在实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有“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等。
2.3嘉禾县综合交通运输网现状2.3.1嘉禾县市综合运输网及运输事业发展现状嘉禾县市综合运输体系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除在建高速公路外,主干线公路以省道(省道S322线、S215线、S324线,老省道1806线)及嘉新、嘉宁、嘉临、嘉蓝公路等为主。
到2009年6月,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047.55km,公路密度每百km2149.86km,居全市之首,列全省前茅。
目前,全县拥有通车二级路33.45km,三级公路138.9km,四级公路509.1km,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量的65%。
全县所有乡镇、95%的行政村和70%的自然村通水泥路,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经济圈”,县境融入了“1小时交通经济圈”,未来的2~3年,将形成以厦蓉、衡武高速公路为主动脉的跨省5小时交通经济圈。
2010年,全县公路旅客周转量11734万人km,增长8.94%;公路货物周转量为267624万吨公里,增长23.59%。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43191辆,增长3%。
2.3.2嘉禾县公交发展现状⑴公交运营情况目前,嘉禾县只有1家公交公司,有公交营运车辆30台,营运线路7条,线路总长度150余公里,城区500米半径站点覆盖率达95%,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2.4标台,公交车已成为嘉禾县城市交通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