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吉林大学地探学院地探博士培养方案

吉林大学地探学院地探博士培养方案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作为国家重点学科, 博士研究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瞄准国际一流大学, 坚持质量第一,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作为毕业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专门知识。

具有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研究方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如下几个方向:1、应用地球物理;2、数学地质与综合信息矿产预测评价;3、应用地球化学;4、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5、资源环境评价与信息处理;6、地球物理探测仪器。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学位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40学时,2学分)(2)第一外国语(120学时,4学分)(3)基础理论课(下列课程可任选2门)应用地球物理反演理论应用地球物理解释理论非线性物理学现代信号处理元素存在态理论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数量化理论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地质统计学3S技术及其应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专家系统原理(4)专业课(下列课程可任选1~2门)应用地球物理学专论应用地球化学专论综合信息矿产预测资源环境系统正反演模型方法国土与环境遥感应用专论高级人工智能智能测控系统设计专论高等地震波成像理论近代电磁波成像理论2、选修课:(下列课程可任选1~2门)地球科学进展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进展非线性理论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大陆岩石圈的结构和成分海洋科学进展科学可视化算法及系统近代电磁理论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基础概论环境化学地球动力学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地学中的定性数据分析理论灰色系统理论近代数值方法理论近代数值方法理论地学应用专题地学中的非线性理论地球环境与地质灾害大系统理论及应用科学思维与科技写作第二外国语;其它(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具体情况可申报另行开设其它选修课)。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硕博连读培养方案同济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Educational Plan for Master-Doctor Combined ProgramGeodesy and Engineering Surveying(学科代码 018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是同济大学历史悠久的学科,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21年获“测绘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2021年获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称号。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博士学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测绘技术从传统的模拟时代过渡到数字时代,现正进入信息时代。

以空间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和传统的地面测量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现代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正发生着深刻的巨变。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也从传统的一维或二维、小范围、低精度、静态测量向三维或四维、大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方向发展,使本学科更加广泛、深入地渗透到城市空间信息平台、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环境变化与监测、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等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近年来,本学科在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GNSS卫星精密定位与定轨、卫星导航与应用、GNSS软件接收机研制、地壳形变监测与大地测量反演、大型工程的精密定位、大型结构与桥梁工程健康检测等领域承担了多项重大课题,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十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无私奉献和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做到能力、知识和人格三位一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互补 充,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 的同时,具备初步的实践能 力和专业素养,为后续的研 究和工作做好准备。
03
研究方向与选题原则
主要研究方向
大地测量理论与方法
研究地球重力场、地球椭球、地球动力学等大地测量基础理论,以及卫星导航定位、遥感 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大地测量技术。
精密测量技术与应用
专业型硕士
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相关领域从 事技术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01
理论研究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地球重力场、地球动力学、地
球物理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
02
实验研究
利用大地测量仪器和实验设备,开展地球重力、地球磁场、地震等方
提高职业竞争力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研究 生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而提高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
04
深化专业领域认知
攻读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研 究生可以深化对相关领域的认知和 理解,通过研究和实践应用,为相 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个人 价值。
THANKS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该课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城市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高效的决策支持工具。
04
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方式
学术型硕士
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或专业工作的能力 ,能在相关领域内从事研究、教学、管理或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01
03
培养科研素养和能 力

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doc

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doc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生学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601 授工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具体要求是: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术修养。

2. 掌握所在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使用和阅读本专业文献,进行学术交流;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某一方向上做深入的研究,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物理大地测量用物理方法测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重力位理论、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确定理论、重力场模型的构建、重力场结构分析以及重力场在测绘科学、地球科学及国防与军事科学中的应用等。

2、卫星大地测量研究利用人造卫星及空间探测器解决大地测量学问题的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大地测量系统与大地测量框架、卫星导航定位理论、卫星轨道确定、卫星重力及重力场时间变化、地球动力学和海洋环境变化等。

3、行星测地学利用大地测量手段和方法研究太阳系行星及其卫星的几何与物理特性、内部结构及演化规律等理论与方法。

4、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现代测量平差方法及其模型误差分析,大地测量反演理论与方法及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等。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5-6年,最长学习年限8年。

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研究生不得申请提前毕业,申请延期毕业须按研究生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一)课程设置参见《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10.6
地球物理学报
李浩军
王解先
答辩委员会主席
朱文耀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答辩委员会决议
论文结合当前GNSS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研究,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总结了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的最新理论和相关成果,详细推导了基于GNSS参考站网络的精密单点定位公式,编写了相应的计算软件,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2、讨论了卡尔曼滤波、抗差估计和岭估计理论,采用多种观测量组合模型计算了实时钟差。基于GNSS网络的实时估计相对钟差与IGS的结果比较达到了毫米级精度、实时单点定位结果达到厘米级精度;3、给出了基于GNSS网络的实时单点定位中的电离层、对流层延迟估计公式,建立了单频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模型。论文结构合理,内容充实,计算及实验结果可信,表明作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答辩时表述清楚,回答问题正确。论文达到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并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2
77
第一外国语(英语)
3
73
测量数据处理
3
90
动力大地测量
3
90
高精度工程测量
3
85
研究成果
类型
题目
时间
刊物名称;会议名称;
出版单位;
专利、获奖颁发部门
作者姓名
第一
第二
国内重要刊物、
国外主要学术刊物
磁偏角与磁倾角的公式推导与运算
2009.6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王解先
李浩军
基于历元间差分技术的精密单点定位研究(EI:20101912923049)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姓名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6 学科门类:工学(08)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起源于原山东矿业学院煤田地质系矿山测量专业,1958年设勘测专业,1960年改为矿山测量专业, 1964年停止招生,1978年恢复招生。

专业名称先后经历了“矿山测量”、“工程测量”和“测绘工程”的发展与变迁,1986.7获得“矿山测量”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6获得“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6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拥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测绘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科所在的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5个系、1个实验中心,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含客座11人),教授19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35人(博士后11人)。

测绘工程实验中心拥有14个专门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2200余万元。

二、适用学科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2、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3、摄影测量与遥感4、数字矿山与资源勘探5、城乡地籍与国土信息6、测绘仪器与系统三、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能跟踪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在本学科领域内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科的某个领域具有独到见解和创新性研究成果。

具体要求如下:(1)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国家利益;遵纪守法、情操高尚、学风端正;具有很好的协作精神。

(2) 在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具备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和撰写科研论文,并具备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博生研究生培养方案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博生研究生培养方案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博生研究生培养方案授予学位类别:工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专业学位)代码名称: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专业领域)代码名称: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制订单位: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培养方案版本号:2016版一、学科概况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以卫星导航定位技术(GNS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作支撑,研究地球和其它实体与时空分布有关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管理、存贮、传输、表达和应用的科学与技术。

本学科目前包括测量测量数据处理与INSAR大地测量,资源环境遥感与地理国情分析,时空大数据挖掘与智能服务,近地表变化监测与灾变过程感知等4个学科方向。

本学科点于1953年开始筹建,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得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获得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2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以及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3人、升华育英计划和升华猎英计划获得者各2人。

拥有“精密工程测量与形变灾害监测”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遥感中心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部”等学科平台。

本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重大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本学科将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合成孔径雷达与数字摄影测量,时空数据挖掘与信息服务,光学遥感与环境变化探测,导航定位与空间数据更新,地理国情监测与统计分析等6个研究方向,将本学科建设为我国测绘科学与技术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培养方案

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培养方案

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这个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博士啊,那可不能是一般人。

得是那种在测绘这一亩三分地儿里超级厉害的人物。

首先呢,得有超深厚的理论功底。

就像盖大楼,理论就是那地基,得打得稳稳当当的。

什么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这些核心的测绘理论知识,都得像刻在脑子里一样,不仅要知道,还得能把它们掰开了、揉碎了研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然后啊,实践能力也不能差。

咱测绘可不是光在书斋里搞搞理论就行的,得出去实地测量呢。

博士得能熟练运用那些高科技的测绘仪器,就像摆弄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样熟练。

不管是在野外那种风吹日晒的环境,还是在城市里复杂的地形中,都能准确地获取测绘数据,而且能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

还有哦,创新能力必须杠杠的。

这世界变化快,测绘技术也得跟着进步。

博士得有本事开创新的测绘方法、算法或者技术,就像给测绘科学注入新鲜血液一样,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最后呢,交流能力也很重要。

你不能自己闷头搞研究,得能把自己的成果清楚地告诉别人。

不管是在学术会议上给同行讲,还是教那些未来的测绘小菜鸟,都得讲得头头是道,让别人一听就懂,还觉得你特别厉害。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

通常呢,这个学制是三到四年。

不过呢,就像跑马拉松,每个人的节奏不一样。

有些学霸型的博士,能力超强,可能三年就把该学的学了,该研究的研究透了,那就可以申请毕业。

但也有些同学可能中间遇到点小波折,比如研究课题太难了,或者是实验数据不好获取,那可以延长到四年。

但也不能无限制地延长,毕竟时间就是金钱,得有个限度嘛。

三、课程设置。

1. 公共必修课。

这些课就像是大家都得吃的主食,是基础中的基础。

比如说政治理论课,虽然咱们是搞测绘的,但也得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而且这政治理论对咱们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也是很有帮助的。

还有英语课,现在测绘可是国际化的,国外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成果,你要是英语不好,就像个聋子和哑巴,只能干着急。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在大地测量及相关领域从事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博士研究生。

二、培养要求1.掌握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2.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3.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研究,能够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

4.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领导和组织能力。

三、培养内容1.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课程,包括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卫星导航与定位、数字摄影测量等核心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

2.组织科研项目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科学研究水平。

3.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实习机会,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职业发展路径。

四、培养模式1.采取导师制培养模式,每位学生设立一名主导导师,辅导导师、学硕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

2.要求学生在前期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选定研究方向,制定详细计划,并按照计划逐步开展科研工作。

3.每学年定期举行学术讨论会,交流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五、考核评价1.定期进行学术评审,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科研成果,及时指导学生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

2.每年进行学术论文评审,要求学生提交学术论文并参与学术交流,以培养其学术写作和表达能力。

3.毕业考核时,要求学生提交博士论文,并参加学位答辩,通过答辩评审,取得博士学位。

以上就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博士研究生,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工程实践提供人才支持。

测绘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测绘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测绘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测绘专业是一门涉及地理信息科学、遥感、测量、地图制图等多个领域的学科。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指针对研究生在这个领域内深入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所制定的培养计划。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介绍测绘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测绘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刻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地理信息科学、测量技术、地图制图等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包括:1. 掌握地图制图、测量、遥感等测绘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具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和应用能力,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分析。

3. 了解测绘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具备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承担项目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

二、课程设置测绘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个部分。

其中,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编程等基础学科的课程;专业课程包括测量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等测绘学科的课程;选修课程则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选择。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测绘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要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实习:研究生需要在测绘、遥感、地图制图等相关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

2. 实验:研究生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技能。

3. 毕业设计:研究生需要完成一定的毕业设计任务,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四、科研能力培养科研能力培养是测绘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将深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提高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具体培养措施包括:1. 科研论文写作:研究生需要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和规范。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德、智、体全面发展测绘专业创新人才。

要求研究生必须做到:在大地测量和测量工程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宽广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承担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掌握1-2门外国语,对于其中一门外语,不仅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而且还要具备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交流能力。

具有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及教学工作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谨科学作风。

二、研究方向1.物理大地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科一个主要分支,是构成现代大地测量学科体系重要支柱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及各自随时间变化。

卫星重力探测技术发展给物理大地测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空间大地测量学和物理大地测量学结合开创了现代大地测量学发展新阶段,使大地测量学有能力深入地球科学,在更深层次上参与解决地球科学面临重大科学问题。

精细地球重力场模型将为测绘科学、国防与军事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海洋动力学等相关领域发展提供重要地球空间信息,在高程基准统一、空间飞行器精密定轨、资源勘探、灾害与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2.卫星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中一个极为活跃分支学科,是现代大地测量一个重要支柱,是目前为大地测量其它分支学科提供数据主要技术手段。

其任务是研究利用卫星技术,获得距离、距离差和角度等观测值,通过数据处理,从中提取位置、速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是建立坐标系和参考框架、确定地球重力场、进行地球物理研究必不可缺基础。

除此之外,它还积极向其它学科渗透。

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当代高新技术在测量中具体体现,它出现给大地测量,乃至其它诸多学科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3.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是现代大地测量学延伸和拓展。

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研究方向是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相互交融与渗透而产生学科增长点。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 .doc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 .doc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1997年颁布)一、《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

同时,学位授予单位按本目录中各学科、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

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本目录制订培养研究生的规划,进行招生和培养工作。

二、本目录是在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原目录)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订的。

修订的主要原则是∶科学、规范、拓宽;修订的目标是:逐步规范和理顺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二级学科。

本目录与原目录相比,有如下变化∶增加了管理学学科门类,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增加到12个;一级学科由原来的72个增加到89个,二级学科(学科、专业)由原来的654种调整为386种。

各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设置情况是∶哲学,1个一级学科,8种学科、专业;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16种学科、专业;法学,5个一级学科,31种学科、专业;教育学,3个一级学科,17种学科、专业;文学,4个一级学科,29种学科、专业;历史学,1个一级学科,8种学科、专业;理学,12个一级学科,50种学科、专业;工学,32个一级学科,113种学科、专业;农学,8个一级学科,27种学科、专业;医学,8个一级学科,54种学科、专业;军事学,8个一级学科,19种学科、专业;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14种学科、专业。

三、本目录中有16个二级学科带"(含∶)",括号中的内容是对二级学科所包含内容的强调或补充,其学位授权和研究生培养除医学门类中有关学科按括号中的内容进行外,其它学科均按二级学科进行。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其学位授权点的审核、授权和研究生培养按括号中限定的学科范围进行。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以下能力:1.在大地测量和测量工程专业领域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及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2.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技术课题的能力;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自如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和撰写科技论文。

4.可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及教学工作,具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作风。

二、研究方向1.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2.空间大地测量学理论及应用3.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4.深空大地测量5.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及应用6.城市空间信息工程7.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8.摄影测量与遥感9.数字近景摄影测量10.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11.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12.变形监测与灾害预测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现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三年。

如超年限,作自动退学处理。

硕士研究生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其余时间用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撰写学位论文或学习报告。

硕士研究生实行中期分流制度,在二年级上学期由考核小组主持进行一次包括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全面衡量的水平考核。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分为必修课和自选课两类,必修课包括全校的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研究方向必修课三种类型。

研究型研究生应修满27学分,其中必修课17学分,自选课不少于10学分;应用型研究生应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17学分,自选课不少于19学分。

另外,研究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听三次学术报告,并将所听报告的内容和收获以书面的形式提交给导师。

具体课程安排见课表。

五、学位论文在第二学期末确定论文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提出论文选题写作提纲,由研究生本人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讨论审查后,以一年时间左右的时间完成研究和写作工作,由导师推荐提交答辩。

选题要求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符合学科发展方向,技术路线切实可行。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601)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是地球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既是一门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

本学科以精密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理论与方法、空间信息测量学理论与应用和多系统定位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为主要特色和研究方向,研究和解决各种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测量技术和测量方法,建立大型工程测控理论与监测技术;研究各种安全监控模型和监测系统的网络化理论,建立安全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及专家评判系统;研究卫星导航和精密定位技术,建立多系统定位信息融合模型与方法等。

本学科现有教学及科研人员约3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及高工11人。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工程在内的众多科研项目,平均科研经费超过300万元/年。

在大型建筑物安全监控、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高精度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和数据处理、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理论与应用、卫星导航与定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获得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SCI和EI检索。

一、培养目标培养测绘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能够胜任高等教学、科学研究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要求具有数学、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坚实而深厚的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的基础理论,深入地了解近代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的进展与动态。

熟练掌握大地测量学、测量工程的数据采集、资料综合分析与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能主持科研工作和组织工程生产的技术设计、规划和实施,并能熟练进行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的信息加工与处理,具有从事与相关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从事学科前沿的创新研究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现代大地测量理论与方法2、精密工程测量理论与技术3、安全监控理论与技术4、卫星导航与定位5、多系统定位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三、课程设置。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博连读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了解国内外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的发展动态,具备国际视野。

二、培养流程1.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

公共课程:政治理论、外语、数学、物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卫星导航定位、数字摄影测量、激光雷达测量、三维建模等;实践环节:实习、实践项目、科研训练等。

2.学位论文:分为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性。

3.培养时间:硕士阶段3年,博士阶段3年,共计6年。

三、培养措施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人才,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优化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3.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会议、访学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4.强化实践环节:增设实习基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优秀学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6.加强科研训练: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四、培养成果1.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领域的相关工作。

2.学生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提升学术影响力。

3.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取得显著成果,为我国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这个方案旨在为我国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领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加强科研训练等措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在这个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调整培养策略,确保培养质量。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批人才将脱颖而出,为我国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攻读博士学位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攻读博士学位

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道德品质和修养较高,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并具有主持较大课题的能力。

3.全面掌握地图学及地理信息系统知识,了解其最新进展和相关知识,并在该领域的某一方向上作深入的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

4.对于学习的第一外国语,能熟练使用阅读本专业文献,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还能进行学术交流。

5.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二、研究方向1.GIS理论和方法2.网络GIS和地理信息工程3.跨平台电子地图使用服务系统4.地理信息知识工程理论和方法5.数字地图理论和技术6.遥感技术和GIS集成理论和技术7.地理信息可视化和智能综合8.地理信息人工智能处理三、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

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五、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一年作开题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是否前沿领域或创新之处,本人的研究方案,主要参考文献等。

经有关专家讨论认可后,才能进行正式的研究及论文撰写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首先由指导教师审阅,提出意见,修改后,才能进行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答辩前应将博士学位论文交给5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校外专家至少3位。

评阅通过后,方可答辩。

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至7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校外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报院系和学校学位委员会批准。

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在读期间,必须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三大检索”(SCI、EI、ISTP)源刊上的学术论文。

七、培养方式以指导教师为主,有关教师为辅的培养方式,拓宽博士学位研究生的知识面。

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对能力进行培养。

使博士学位研究生的素质有较大提高。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一、培养目标工程领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科技创新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工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硕士研究生1. 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 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相关外文资料,并进行技术交流;3.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科研能力,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4. 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和科研论文撰写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5. 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工作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博士研究生1. 具有较强的工程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对工程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解决的能力;2. 具有扎实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能够开展创新型研究工作;3.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科研团队协作能力;4. 具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具备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能力;5. 具有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重大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三、培养方案(一)研究生入学:1. 研究生入学前,需要通过考核和面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确定入学资格;2. 对于博士研究生,一般要求具有硕士学位,对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本科生给予特殊考察。

(二)学位课程学习:1. 研究生阶段学习分为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分别设置学位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学术研究方法、专业课程等;2. 要求学生在学位课程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活动,并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三)导师指导和科研实践:1. 在学期间,学生需要选择适合的导师进行指导,并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2. 学生要求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并开展科研实践。

(四)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1. 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并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 鼓励学生从事国际合作项目,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测绘专业创新人才。

要求研究生必须做到:在大地测量和测量工程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及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技术课题的能力;掌握两门外国语,对于其中的一门外语,不仅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而且还要具备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及教学工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作风。

二、研究方向1.物理大地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科的一个主要分支,是构成现代大地测量学科体系的支柱之一,其经典的任务是研究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

空间大地测量学和物理大地测量学的结合开创了现代大地测量学发展新阶段,使大地测量学有能力深入地球科学,在更深层次上参与解决地球科学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

精确的重力场模型不仅是精确确定卫星轨道的基础,也是研究地球深部构造和动力过程以及海洋动力学等科学问题的重要方面。

2.卫星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中一个极为活跃的分支学科,是现代大地测量的一个重要支柱,是目前为大地测量其它分支学科提供数据的主要技术手段。

其任务是研究利用卫星技术,获得距离、距离差和角度等观测值,通过数据处理,从中提取位置、速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是建立坐标系和参考框架、确定地球重力场、进行地球物理研究必不可缺的基础。

除此之外,它还积极向其它学科渗透。

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当代高新技术在测量中的具体体现,它的出现给大地测量,乃至其它诸多学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3.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学与空间大地测量学的紧密结合组成了大地测量学科发展的支柱,而大地测量学科作为地学基础学科的科学目标是深入相关地学学科,特别是为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作出独特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测绘专业创新人才。

要求研究生必须做到:在大地测量和测量工程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及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技术课题的能力;掌握两门外国语,对于其中的一门外语,不仅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而且还要具备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及教学工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作风。

二、研究方向1.物理大地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科的一个主要分支,是构成现代大地测量学科体系的支柱之一,其经典的任务是研究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

空间大地测量学和物理大地测量学的结合开创了现代大地测量学发展新阶段,使大地测量学有能力深入地球科学,在更深层次上参与解决地球科学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

精确的重力场模型不仅是精确确定卫星轨道的基础,也是研究地球深部构造和动力过程以及海洋动力学等科学问题的重要方面。

2.卫星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中一个极为活跃的分支学科,是现代大地测量的一个重要支柱,是目前为大地测量其它分支学科提供数据的主要技术手段。

其任务是研究利用卫星技术,获得距离、距离差和角度等观测值,通过数据处理,从中提取位置、速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是建立坐标系和参考框架、确定地球重力场、进行地球物理研究必不可缺的基础。

除此之外,它还积极向其它学科渗透。

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当代高新技术在测量中的具体体现,它的出现给大地测量,乃至其它诸多学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3.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学与空间大地测量学的紧密结合组成了大地测量学科发展的支柱,而大地测量学科作为地学基础学科的科学目标是深入相关地学学科,特别是为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作出独特贡献。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大地测量学发生了质的飞跃。

大地测量学手段已经用于精密监测各种尺度的许多地球物理现象。

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研究方向是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的相互交融与渗透而产生的学科增长点。

4.精密工程测量精密工程测量服务对象的主要特点是工程投资规模大、结构复杂、建设周期长、精度要求高,而且往往要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作业,因此,要求自动、实时、持续地获取数据。

其发展趋势已从经典理论和传统仪器方法向现代理论和自动化仪器方法方向发展。

它不仅与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等学科密切相关,而且与其它相关学科,如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地质学、建筑工程等学科互相交叉和渗透,是测量工程中发展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研究方向。

5.工程形变与灾害预报工程的形变监测分析与灾害预报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方向。

形变监测技术和方法,正由传统的单一模式向多维空间模式发展,数据获取由人工、离散采集向自动化、实时连续采集方向发展。

形变分析由静态向动态、线性向非线性、局部向整体的多源数据空间建模方向发展。

由工程引发的灾害预报,需要结合工程地质、结构力学、水文学等相关学科的信息和方法,引入数学、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科学以及非线性科学的理论来研究灾害发生的机理和早期预报的方法,为工程设计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6.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四年。

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其中,同等学力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不少于五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

四、博士生课程设置(见附表一)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15学分(公共课7学分,专业必修4学分,选修4学分),课程成绩60及以上为合格,其中,必修课程平均成绩必须达到75分及以上,否则重修。

硕士期间已通过第二外语学习者,可申请免修,承认其硕士期间二外成绩,如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英语必为第二外语,且为必修。

六、综合考试一般在第四学期举行。

考试前应组织考试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包括导师在内的五名专家组成(导师不能任主席),报院系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综合考试一般考二至三门,采用口试或笔试方法。

考试内容一般要涵盖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下的二至三个研究方向。

考试目的是检验博士生知识面是否广博与精专。

综合考试一定要严格把关,不合格者不得进行论文选题。

七、学位论文第四学期末以前、修满学位课程学分、综合考试合格的前提下,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撰写计划,并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可后开始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论文的选题应属本学科前沿领域具有重要理论和学术价值的课题,避免低水平重复。

论文开题报告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资料翔实,文理畅达,恪守学术规范,并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在课题研究上达到学术界的较高水平。

特别强调要从第一手原始资料出发。

努力吸收前人及今人的学术成果,坚决杜绝抄袭、剽窃的现象。

八、论文答辩博士生的论文经导师认真审阅,反复提出修改意见,博士生认真反复修改,在征得导师的同意之后才能交付评阅。

答辩前两个月应将印好的论文送交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组织专家匿名评阅。

评阅通过,方能组成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一般应由五到七位正高职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得少于两人或三人。

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校外博士生导师担任。

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应事先报请院系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九、其它学习项目安排研究生在学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出席国内外相关的学术活动,外出调研和进行学位论文的资料搜集工作。

在读期间必须至少以第一作者在“三大检索”(SCI、EI、ISTP)源刊上发表一篇论文。

发表论文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也视为该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作者单位应署名“武汉大学”。

十、培养方式采取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发挥本学科点的整体优势,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博士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学术氛围。

导师全面关心硕士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和身体等各方面状况,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得到同步高。

十一、课程大纲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二)课程编号:0816B0101英文译名:总学时数:36 学分: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开课单位:测绘学院教学方法:讲授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数据处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在专业中的应用前景,掌握多种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方法,为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L 范最小估计,Beyes估计,有偏估计,非线性估计,稳健性估计,卡尔曼滤波,随机模型估计、最优化设计理论,时间序列分析,灰色系统理论、模糊信息处理、有限元及其应用,付里叶变换,小波理论、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系统理论、谱分析。

数学规划。

三、参考文献1、王之卓《摄影测量原理续编》测绘出版社2、崔希璋等《广义测量平差》测绘出版社3、黄维彬《近代平差理论及其应用》解放军出版社4、杨元喜《抗差估计理论及其应用》八一出版社5、宋文尧、张牙《卡尔曼滤波》科学出版社6、熊李成《神经网络系统理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7、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8、杨叔子等《时间序列分析的工程应用》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9、韩光文《系统辨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0、边肇祺《模式识别》清华大学出版社11、曾文曲等《分析理论与分形计算机模拟》东北大学出版社12、泰前清等《实用小波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3、崔锦泰《小波分析导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4、崔锦泰《小波分析导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5、赵经文等《结构有限元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6、肖先赐《现代谱估计—原理与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7、柳重堪《信号信理的数学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18、韦博成《近代非线性回归分析》东南大学出版社19、郭宗祥等《模糊信息处理基础》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20、郑肇葆《数学规划在测绘学中的应用》,测绘出版社21、K.R.Koch. Bayesian Inference with Geodetic Applications. Spronger—Verlag22、C. P. Rao. Estimation of Variance Components and Applica-tios. North—Holland23、H. W. Sorenson. Kalman Filtering Theony and Application. IEEE Press24、J. A. R. Blais. Estimation and Spectral Analysis. 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 Press控制论与信息论课程编号:0816B010英文译名:The Theories of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总学时数:36 学分:2开课学期;第2学期开课单位:测绘学院教学方法:讲授考核方式:论文一、的目的与要求本课程叙述控制论与信息论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期能在土地测量系统工程的设计,实施和管理中加以应用,要求掌握这些理论的基本概念,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1.线性编译理论(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动态方程的解,能控制性及可观测性,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稳定性分析)2.最优控制理论(最优控制中的变分法量小值原理,二次型指标量优控制)3.最优估计与系统辨识(基本估计方法)卡尔曼德滤波问题,系统辨识4.信息量(熵函数,互信息,信息不增性原理,冗余度,量大熵定量)5.信源(马尔可夫信源,倍源编码)6.信道(信道与信道容量,信道编码,连续信道)三、参考文献王广运《现代控制理论简明教程》北京航空天大学出版社,1990金振玉《信息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高等卫星大地测量学课程编号:0816C0106英文译名:Advanced Satellite Geodesy总学时数:36 学分:2开课学期;第3 学期开课单位:测绘学院教学方法:自学考核方式:论文/读书报告一、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大地测量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

其目的在于为研究生作相关研究奠定专业理论基础;其任务是讲授现行导航和测地卫星及其在相关学科中的作用和影响。

拓宽卫星大地测量的专业知识面,初步掌握高等卫星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众多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二、主要内容1.卫星大地测量的研究前沿(卫星大地测量新空间地球科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防灾救灾中的作用和任务)2.现行测地卫星及其作用(GPS/LASER.TOPEX/Poseidon. EDS. Gyeglass 卫星及其作用)3.卫星精密定轨(高、中、低卫星轨道运动及其特征分析)4.提高定轨精度之途(摄动务和受摄运动的实用分析和消措施)5.WADGPS及其实践(W ADGPS的优化设计和实用问题)6.GPS/GLONASS的集成应用(GPS/GLONASS集成应用问题和解决方法;双星系统及其高精度定位)7.卫星对地观测(星载激光测距,星载微波测高,星载GPS定轨)1.GPS、SLR、EOS集成应用论(GPS、SLR、EOS数据据协同解算及其成果的作用和影响)三、主要参考书李庆海、崔春芳《卫星大地测量原理》测绘出版社,1989周卡《空间测量中的力学基础》测绘出版社,1983卫星重力学课程编号:0816C0107英文译名:Satellite Gravimetry总学时数:36 学分:2开课学期;第3 学期开课单位:测绘学院教学方法:自学考核方式:论文/读书报告一、目的要求卫星重力控测是现代获取地球重力场信息的主要技术,卫星重力学是现代物理大地测量的一个新领域和分支,本课程介绍重力学基本原理和主要卫星重力控测技术,为利用卫星重力数据恢复全球重力场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数据处理基本方法,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具有对卫星重力数据分析处理的初步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