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测绘专业创新人才。要求研究生必须做到:在大地测量和测量工程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及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技术课题的能力;掌握两门外国语,对于其中的一门外语,不仅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而且还要具备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及教学工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作风。

二、研究方向

1.物理大地测量

物理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科的一个主要分支,是构成现代大地测量学科体系的支柱之一,其经典的任务是研究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空间大地测量学和物理大地测量学的结合开创了现代大地测量学发展新阶段,使大地测量学有能力深入地球科学,在更深层次上参与解决地球科学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精确的重力场模型不仅是精确确定卫星轨道的基础,也是研究地球深部构造和动力过程以及海洋动力学等科学问题的重要方面。

2.卫星大地测量

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中一个极为活跃的分支学科,是现代大地测量的一个重要支柱,是目前为大地测量其它分支学科提供数据的主要技术手段。其任务是研究利用卫星技术,获得距离、距离差和角度等观测值,通过数据处理,从中提取位置、速度等信息。这些信息是建立坐标系和参考框架、确定地球重力场、进行地球物理研究必不可缺的基础。除此之外,它还积极向其它学科渗透。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当代高新技术在测量中的具体体现,它的出现给大地测量,乃至其它诸多学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3.地球物理大地测量

物理大地测量学与空间大地测量学的紧密结合组成了大地测量学科发展的支柱,而大地测量学科作为地学基础学科的科学目标是深入相关地学学科,特别是为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作出独特贡献。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大地测量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大地测量学手段已经用于精密监测各种尺度的许多地球物理现象。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研究方向是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的相互交融与渗透而产生的学科增长点。

4.精密工程测量

精密工程测量服务对象的主要特点是工程投资规模大、结构复杂、建设周期长、精度要求高,而且往往要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作业,因此,要求自动、实时、持续地获取数据。其发展趋势已从经典理论和传统仪器方法向现代理论和自动化仪器方法方向发展。它不仅与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等学科密切相关,而且与其它相关学科,如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地质学、建筑工程等学科互相交叉和渗透,是测量工程中发展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研究方向。

5.工程形变与灾害预报

工程的形变监测分析与灾害预报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方向。形变监测技术和方法,正由传统的单一模式向多维空间模式发展,数据获取由人工、离散采集向自动化、实时连续采集方向发展。形变分析由静态向动态、线性向非线性、局部向整体的多源数据空间建模方向发展。由工程引发的灾害预报,需要结合工程地质、结构力学、水文学等相关学科的信息和方法,引入数学、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科学以及非线性科学的理论来研究灾害发生的机理和早期预报的方法,为工程设计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6.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其中,同等学力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不少于五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

四、博士生课程设置(见附表一)

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15学分(公共课7学分,专业必修4学分,选修4学分),课程成绩60及以上为合格,其中,必修课程平均成绩必须达到75分及以上,否则重修。硕士期间已通过第二外语学习者,可申请免修,承认其硕士期间二外成绩,如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英语必为第二外语,且为必修。

六、综合考试

一般在第四学期举行。考试前应组织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包括导师在内的五名专家组成(导师不能任主席),报院系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综合考试一般考二至三门,采用口试或笔试方法。考试内容一般要涵盖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下的二至三个研究方向。考试目的是检验博士生知识面是否广博与精专。综合考试一定要严格把关,不合格者不得进行论文选题。

七、学位论文

第四学期末以前、修满学位课程学分、综合考试合格的前提下,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撰写计划,并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可后开始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论文的选题应属本学科前沿领域具有重要理论和学术价值的课题,避免低水平重复。论文开题报告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资料翔实,文理畅达,恪守学术规范,并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在课题研究上达到学术界的较高水平。特别强调要从第一手原始资料出发。努力吸收前人及今人的学术成果,坚决杜绝抄袭、剽窃的现象。

八、论文答辩

博士生的论文经导师认真审阅,反复提出修改意见,博士生认真反复修改,在征得导师的同意之后才能交付评阅。答辩前两个月应将印好的论文送交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组织专家匿名评阅。评阅通过,方能组成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一般应由五到七位正高职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得少于两人或三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校外博士生导师担任。答辩

委员会组成名单应事先报请院系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九、其它学习项目安排

研究生在学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出席国内外相关的学术活动,外出调研和进行学位论文的资料搜集工作。在读期间必须至少以第一作者在“三大检索”(SCI、EI、ISTP)源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发表论文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也视为该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作者单位应署名“武汉大学”。

十、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发挥本学科点的整体优势,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博士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学术氛围。导师全面关心硕士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和身体等各方面状况,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得到同步高。

十一、课程大纲

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二)

课程编号:0816B0101英文译名:

总学时数:36 学分:2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开课单位:测绘学院

教学方法:讲授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数据处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在专业中的应用前景,掌握多种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方法,为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

L 范最小估计,Beyes估计,有偏估计,非线性估计,稳健性估计,卡尔曼滤波,随机模型估计、最优化设计理论,时间序列分析,灰色系统理论、模糊信息处理、有限元及其应用,付里叶变换,小波理论、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系统理论、谱分析。数学规划。

三、参考文献

1、王之卓《摄影测量原理续编》测绘出版社

2、崔希璋等《广义测量平差》测绘出版社

3、黄维彬《近代平差理论及其应用》解放军出版社

4、杨元喜《抗差估计理论及其应用》八一出版社

5、宋文尧、张牙《卡尔曼滤波》科学出版社

6、熊李成《神经网络系统理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7、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8、杨叔子等《时间序列分析的工程应用》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9、韩光文《系统辨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