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最新版)
2024年心肺复苏操作步骤:成年人版(全新升级)

2024年心肺复苏操作步骤:成年人版(全新升级)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全新升级的心肺复苏(CPR)操作步骤,以适应2024年的最新指南。
请注意,这些步骤仅适用于成年人。
在开始操作之前,请确保环境安全,并戴上个人防护装备(PPE)。
1. 评估现场安全- 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如电线、火源等。
- 确保自己和患者处于安全的空气环境中。
2. 确定患者意识- 轻轻拍打患者的肩膀,大声呼唤其名字。
- 检查患者是否有回应或自主呼吸。
3. 呼叫紧急医疗服务- 立即拨打当地紧急服务电话(如我国的120)。
- 告知调度员患者的状况和你正在执行CPR。
4. 进行胸外按压- 将患者平躺在硬平面上。
- 双手叠放,一只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中部。
- 用身体的重心垂直向下按压,成人按压深度为5-6厘米。
- 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5. 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用一只手放在患者额头,另一只手轻轻抬起下巴。
- 注意: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颈部损伤。
6.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检查患者口腔内是否有异物,如有,需清除。
- 口罩覆盖患者口鼻,紧密贴合。
- 吹气时,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
- 每次吹气持续1秒钟,吹气量约为500-600毫升。
7. 交替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按照30:2的比例交替进行,即按压30次,吹气2次。
- 每次按压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8. 检查患者脉搏和自主呼吸- 每2分钟进行一次评估,如有脉搏和自主呼吸,可停止CPR。
- 继续监测患者状况,等待紧急医疗服务到来。
9. 结束CPR- 当紧急医疗服务人员到达现场后,与他们沟通并交接患者。
- 感谢其他现场人员协助,并确保他们了解CPR操作步骤。
请遵循本指南,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全新升级的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将有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生存机会。
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心肺复苏流程步骤

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心肺复苏流程步骤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心肺复苏流程步骤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 CPR)是一种在紧急情况下用于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关键技术。
当一个人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会在短短几分钟内开始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
因此,迅速而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以下是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一、评估现场环境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
这包括检查周围是否有危险因素,如漏电的电线、危险的化学品泄漏等。
如果存在危险,应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同时,要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并驱散围观人群,以保证空气流通。
二、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轻轻拍打患者的双肩,并在其两侧耳边大声呼喊:“先生/女士,您怎么了?”观察患者有无反应。
同时,将耳朵贴近患者口鼻,感受是否有呼吸气流,并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时间约 5 10 秒。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启动心肺复苏。
三、呼叫急救系统如果您独自一人,应先进行 5 个循环(约 2 分钟)的心肺复苏,然后再拨打急救电话 120。
如果现场有其他人,应立即指定一人拨打 120 并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附近有 AED 设备的话。
在通话过程中,要清晰准确地告知调度员患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
四、准备进行心肺复苏将患者仰卧在平坦坚实的地面或硬板上。
如果患者躺在软床上,应在其背部垫一块硬板,以保证按压的效果。
松解患者的衣领和腰带,去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如有义齿也应取出。
五、进行胸外按压1、找准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或用食指和中指沿肋弓向中间滑移至两肋弓交点处,即胸骨下切迹,上方两横指处为按压部位。
2、掌握正确的按压姿势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两膝分开,与肩同宽。
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部、手臂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2023年心肺复苏操作指南更新版

2023年心肺复苏操作指南更新版1. 简介本指南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为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提供了一系列的更新和建议。
我们希望这份指南能为从事急救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帮助,以确保他们在紧急情况下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最高效的生命支持。
2. 更新内容2.1 成人CPR2.1.1 胸外按压- 按压频率:建议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 按压深度:成人建议按压深度为5-6厘米。
2.1.2 人工呼吸2.2 儿童CPR2.2.1 胸外按压- 按压频率:建议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 按压深度:儿童建议按压深度为胸部前后径的1/3,约为5厘米。
2.2.2 人工呼吸- 建议使用面罩或口罩进行人工呼吸。
2.3 婴儿和新生儿CPR2.3.1 胸外按压- 按压频率:建议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 按压深度:婴儿建议按压深度为胸部前后径的1/3,约为4厘米。
2.3.2 人工呼吸- 建议使用面罩或口罩进行人工呼吸。
3. 注意事项- 在进行CPR之前,请确保现场安全,并戴上手套以保护自己和患者。
- 请确保在开始CPR之前已经拨打急救电话。
- 在进行CPR时,尽量减少中断时间,以确保患者得到持续的生命支持。
4. 总结本指南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为心肺复苏的操作提供了一系列的更新和建议。
我们希望这份指南能为从事急救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帮助,以确保他们在紧急情况下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最高效的生命支持。
---以上是关于2023年心肺复苏操作指南更新版的简要介绍。
请根据实际需要对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这份指南能为您的急救工作提供帮助。
心肺复苏操作精要——2024年最新版

心肺复苏操作精要——2024年最新版1. 简介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措施,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来恢复受害者的心跳和呼吸功能。
本操作精要根据2024年最新指南编写,旨在为心肺复苏实践提供全面、详细的指导。
2. 操作步骤2.1 评估现场安全在进行心肺复苏前,确保现场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如发现受害者处于危险环境,应立即报警并确保现场安全。
2.2 识别受害者状态大声呼喊受害者,触摸其肩膀,检查是否有反应。
如有反应,询问受害者是否需要帮助。
如无反应,立即检查呼吸。
2.3 判断呼吸将耳朵靠近受害者嘴巴,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听呼吸声,感受气流。
判断时间为10秒。
如呼吸正常,保持观察,每隔10秒重复判断。
2.4 呼救如判断受害者无呼吸,立即呼救,寻求旁观者协助,同时拨打紧急电话。
2.5 开始心肺复苏a) 摆放受害者姿势:平躺在硬地面上,背部挺直,头部轻度后仰。
b) 人工呼吸:覆盖受害者口鼻,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深吸一口气,吹入受害者口中。
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如无,继续进行胸外按压。
c) 胸外按压:双手叠放,手指交叉,掌心朝下。
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按压深度为5-6厘米,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2.6 更换救护者如有旁观者协助,每2分钟更换一次救护者,以保持按压力度和频率。
2.7 评估生命体征心肺复苏过程中,每隔2分钟进行一次评估。
如受害者恢复自主呼吸、意识和心跳,可停止心肺复苏,继续观察。
3. 注意事项3.1 个人防护在进行心肺复苏时,确保自身安全。
如有必要,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
3.2 受害者隐私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受害者隐私,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3.3 遵循法律法规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尊重受害者及家属的权益。
4. 总结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技能。
通过本操作精要的学习,希望能为广大救护者提供有力的指导,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为受害者争取更多生存机会。
2023年心肺复苏最新操作指南

2023年心肺复苏最新操作指南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心肺复苏最新的操作指南,以帮助医疗人员在急救场景中正确、高效地进行心肺复苏。
操作步骤1. 确认意识和呼吸确认意识和呼吸- 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大声呼唤患者并轻轻摇晃其肩膀。
-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正常呼吸,不超过10秒钟。
2. 紧急呼叫急救紧急呼叫急救- 若患者没有意识和正常呼吸,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例如:120)。
- 说明患者情况,包括所在位置和病情描述。
3. 开始胸外按压开始胸外按压-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裸露胸部。
- 将一只手掌放在另一只手背上,手指不要直接接触患者胸部。
- 以每分钟至少100-12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压缩深度至少5厘米。
- 压缩和放松的时间应相等,保持均匀的力度。
4. 进行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 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人工呼吸。
- 将患者头部后仰,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对嘴或口对面罩的方式进行人工呼吸。
- 每次呼气时间应控制在1秒钟左右,观察胸廓抬起并听到呼气声。
- 每次人工呼吸后,即刻进行下一次胸外按压。
5. 持续心肺复苏持续心肺复苏- 保持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 尽量避免中断胸外按压,如有需要,尽量减少中断时间。
- 若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可用,按AED指示进行操作。
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是一项累人的任务,尽量确保急救人员之间进行交替以减少疲劳。
- 在胸外按压过程中,避免压迫患者的腹部或肋骨。
-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确保患者的头部正确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 若患者在意识恢复前恢复了自主呼吸,仍然需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
结论本操作指南提供了2023年心肺复苏最新的操作步骤,希望能够帮助医疗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地执行心肺复苏,并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生存率。
请务必每年进行相关培训和更新,以保持技能的熟练度。
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标准(最新版)

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标准(最新版)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标准(最新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标准的最新要求,以确保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救护操作的质量。
通过对心肺复苏技术的评估,能够提高急救抢救的成功率,增加患者生存机会。
2. 考核内容对于心肺复苏技术考核,应包含以下内容:1. 基本生命支持(BLS)的掌握程度,包括正确判断心脏停跳、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2. 心肺复苏的执行,包括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心肺复苏、使用正确的姿势和技巧等;3. 判断心肺复苏效果,包括通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善状况来评估复苏效果;4. 面对特殊情况的处理能力,如孕妇、儿童、心脏病患者等;5. 心肺复苏的团队协作能力,包括正确分工协作、有效沟通、协调操作等。
3. 考核标准为了通过心肺复苏技术考核,应满足以下标准:1. 各项操作准确无误,手法得当,姿势正确;2. 能够熟练运用BLS技术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正确的按压位置、按压深度和频率,以及有效的人工呼吸;3. 能够快速正确地使用AED进行除颤;4. 能够评估心肺复苏效果,观察患者瞳孔、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的变化;5. 在特殊情况下保持冷静,能够针对患者特殊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6. 在团队中做好分工协作,有效沟通,保证心肺复苏操作的连贯性和协同性。
4. 考核方式心肺复苏技术考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理论考核:测试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相关操作规程、判断标准、救护设备的使用等;2. 技能考核: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的实操能力考核;3. 情景模拟考核:根据特定情景进行模拟考核,考核应对特殊情况的能力;4. 团队考核:测试团队合作配合能力,包括协调操作、沟通配合等。
5. 结束语本文档所规定的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标准的最新版将帮助医疗人员全面提高急救能力,提升心肺复苏操作水平,从而更好地挽救生命。
最新双人法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2023版)

最新双人法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2023版)最新双人法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 (2023 版)一、引言本评分标准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最新的双人法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操作评分准则。
该准则基于国际心脏复苏指南以及相关研究成果,旨在提高双人法 CPR 的操作质量、提升心脏复苏效果,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二、评分标准在执行双人法心肺复苏过程中,根据以下指标对操作质量进行评分:2.1 胸外按压- 深度: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最大不超过6厘米。
- 频率:100-120次/分钟。
- 全程有效按压时间:不少于60%。
- 全程无效按压时间:不超过10%。
2.2 通气- 每次通气时间:1秒钟。
- 排气充分:每次通气后观察胸廓上抬,确认气道通畅。
- 合作配合:两名操作者按节律配合,胸外按压和通气无间隔。
2.3 换人操作- 更换压力器:不延误按压时间,间隔时间不超过5秒。
- 更换人工呼吸器:不延误通气时间,间隔时间不超过5秒。
三、操作评分标准根据每个指标的达标情况,对双人法心肺复苏操作进行评分:- 3分:在每个指标上均达标。
- 2分:在大多数指标上达标。
- 1分:在少数指标上达标。
- 0分:未达标。
四、操作评分结果解读根据评分结果,评估 CPR 操作质量:- 9分:操作优秀。
- 7-8分:操作良好。
- 4-6分:操作一般。
- 0-3分:操作不佳。
五、实施与培训建议为了提高双人法心肺复苏操作的质量,请根据评分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训练,重点包括:- 胸外按压的正确深度和频率的掌握。
- 通气时间和排气的管理。
- 换人操作的配合和时机把握。
六、总结本评分标准提供了评估双人法心肺复苏操作质量的准则,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实施CPR 技术。
通过培训和训练,提高操作质量,有望提高心脏复苏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心肺复苏新版操作步骤(2023年版,适用于成年人)

心肺复苏新版操作步骤(2023年版,适用于成年人)1. 评估现场安全在开始心肺复苏操作前,首先评估现场是否安全。
确保没有危险存在,如电线、火源、热源等。
2. 确认患者意识轻拍患者的肩膀,大声呼唤患者,以确认患者是否失去意识。
3. 呼叫紧急救援如果患者失去意识,立即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如120),告知救援人员患者的状况和需要进行的操作。
4. 开放气道将患者平躺在硬平的表面上。
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用一只手放在患者的额头上,另一只手轻轻抬起下巴,使头部后仰,气道开放。
5. 检查呼吸将耳朵靠近患者的鼻子和嘴巴,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听声音,感受气流,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
时间不超过10秒。
6. 呼气口对口如果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
吸一口气,将嘴唇紧密贴在患者的嘴巴上,捏紧患者的鼻子,缓慢吹气,持续1秒钟。
7. 检查脉搏将一手放在患者胸骨上方的右侧,另一只手放在左侧相同位置,双手手指交叉,用拇指触摸患者的脉搏,时间不超过10秒。
8. 开始胸外按压如果患者无脉搏,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站在或跪在患者的右侧,双手叠放,手指交叉,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的中下1/3交界处,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深度为5-6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9. 交替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口对口呼吸。
如果患者仍然没有自主呼吸和脉搏,继续交替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10. 等待救援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脉搏,或者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接替。
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确保自己穿着合适的衣物,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呕吐物等。
- 保持冷静,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不要慌乱。
-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感到不适,如接触到患者的体液等,应立即停止操作,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以上操作步骤根据2023年版心肺复苏指南制定,适用于成年人。
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患者状况进行调整。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分级标准(2023新版)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分级标准(2023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分级标准(2023新版)操作流程
1. 判断环境安全: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迅速判断现场是否安全。
2. 评估意识和呼吸:检查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尝试唤醒患者并观察其反应。
3. 叫喊求助:若患者无自主呼吸,立即大声呼叫周围人员寻求帮助。
4. 建立通畅的气道: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仔细将头部后仰以确保气道通畅。
5. 检查呼吸:观察患者是否有规则而有效的呼吸,不超过10
秒钟。
6. 进行心肺复苏:若患者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
- 压迫胸部:用手掌根部在心脏位置上按压胸骨,每分钟至少100-120次。
- 进行人工呼吸:与胸部按压配合进行人工呼吸,每15次胸部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 继续CPR:持续进行CPR,直到患者有自主呼吸或急救人员接替。
7. 寻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若周围有自动体外除颤器,请立即取用并根据操作指南进行使用。
8. 继续心肺复苏和AED使用: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继续进行CPR和AED使用。
分级标准
心肺复苏按照以下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和判断:
1. 一级(轻型):患者有自主呼吸,但呼吸较快或浅,并且有意识障碍。
2. 二级(中型):患者有自主呼吸,呼吸不规则或缓慢,有明显症状或意识丧失。
3. 三级(重型):患者无自主呼吸,需进行心肺复苏,并有明显症状或意识丧失。
根据患者的分级情况,采取相应的心肺复苏操作和急救措施。
请注意:以上操作流程和分级标准基于2023年新版的心肺复苏指南,具体操作要遵循实际培训和相关指南。
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图(最新版)

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图(最新版)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图(最新版)一、患者评估与准备1.确认患者无反应:呼唤患者、摇动患者肩膀来唤醒患者,观察患者是否有任何反应。
2.检查患者呼吸:倾听患者口鼻是否有规律的呼吸声,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明显上下起伏。
3.寻找危险因素:检查患者周围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电击、溺水等。
二、急救呼叫与AED使用1.由旁人拨打急救方式:呼叫急救中心,报告患者情况,告知需要AED支持。
2.寻找AED设备:在周围寻找并使用AED设备,若AED设备不可用,继续CPR。
三、胸外按压1.将患者平放:将患者置于坚硬平整的地面上,确保患者处于合适的位置。
2.定位手法:将手掌放置在患者胸部中央,另一手叠放在上方,手指交叉。
3.胸外按压的执行:用身体上部的重力向下施压,以压迫患者胸部,每分钟至少按压100-120次。
压缩深度应达到至少5公分。
4.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四、人工呼吸1.开放患者气道:侧头托下巴或通过抬头方法,确保患者的气道畅通。
2.人工呼吸的执行:将患者鼻孔捏住,用嘴对嘴或嘴对鼻进行呼气,每次呼气持续1秒钟,以观察患者胸廓抬升。
五、除颤与复苏药物应用1.准备除颤:确保自己与患者没有接触,按照AED设备的指示,进行电击准备。
2.除颤时执行:根据AED设备的指示,给予患者电击。
3.完成除颤后:立即继续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每2分钟后重新评估患者心率,并根据需要再次进行除颤。
4.药物应用:根据医生指示,给予患者适当的复苏药物。
六、继续监测与维持1.监测心率与呼吸:继续监测患者心率与呼吸,并记录相关数据。
2.维持通气:在人工呼吸过程中,确保每次呼气充分,避免过度通气。
3.维持血液循环:保持胸外按压力度与频率,并确保按压不间断,以维持有效循环。
文档结束附注:1.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急救中心联系方式、AED设备的位置指示等相关资料。
2.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和术语解释如下:●急救方式:指拨打紧急救援方式(如911)的行为。
心肺复苏2024指南

心肺复苏2024指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措施,用于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功能。
心肺复苏2024指南是国际上最新的指导原则,下面将详细介绍。
心肺复苏有三个重要环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自动体外除颤。
心脏按压对于维持供血至关重要。
2024指南建议在急救过程中,以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的速度进行持续按压。
按压时应尽量使胸骨下陷,以达到有效压迫心脏。
快速而准确地检查患者的气道通畅性,确保没有明显的阻塞物。
若无患者自主呼吸,可以进行人工呼吸。
建议使用面罩或气囊面罩与袋球进行人工呼吸,并配合按压进行心肺复苏。
呼吸频率建议为每分钟10-12次,一次呼吸需要1秒钟左右,以保持适当的通气量。
自动体外除颤是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通过电击恢复心脏正常的电活动。
指南建议早期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即在开始CPR的同时尽早使用除颤器。
自动体外除颤应施行3次快速推胸击负反馈按压后进行电击,以提高除颤的成功率。
当电击后心脏出现自主电活动时,应立即继续CPR并监测生命体征。
除了以上的基本原则,2024指南对于特定情况下的心肺复苏也提出了一些特殊建议。
例如,对于沉入水中的溺水者,首先判断人员安全并进行应急救援。
紧急时刻,可暂不进行体征检查,立即自水中救出并施行心肺复苏。
对于新生儿的心肺复苏,应使用低压(60-90次/分钟)和浅胸骨下陷(1.5厘米)的技术。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心肺复苏团队的重要性。
复苏速度和早期除颤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而组织协调的团队合作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急救服务。
指南鼓励培训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心肺复苏团队,以提高整个急救系统的效率。
总之,心肺复苏2024指南提供了一套科学、标准的救护措施,为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过程提供了指导。
在紧急情况下,准确而迅速地进行心肺复苏是拯救生命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并宣传这些指南,提高广大民众的急救意识与技能。
2023年心肺复苏手册最新版本

2023年心肺复苏手册最新版本前言本手册根据2023年的最新心肺复苏(CPR)指南编写,旨在为医疗和非医疗专业人士提供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遵循本手册中的指导,读者可以掌握在紧急情况下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初步救助的关键步骤。
目录1. 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2. 评估患者状况3. 呼叫紧急医疗服务4. 开始心肺复苏5. 胸外按压6. 人工呼吸7. 交替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8.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9. 特殊情况下心肺复苏10. 结束心肺复苏和后续处理11. 培训和认证1. 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助措施,用于维持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其基本原则是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2. 评估患者状况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状况。
检查患者的意识、呼吸和循环状况。
如果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只有异常呼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3. 呼叫紧急医疗服务在开始心肺复苏的同时,应立即呼叫紧急医疗服务。
在拨打急救电话时,清晰地说明患者的状况和所需援助。
4. 开始心肺复苏在确认患者需要心肺复苏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的目的是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
5. 胸外按压胸外按压应在患者的胸部中央进行,双肘须伸直,利用身体的重量向下按压。
按压的深度约为5-6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6. 人工呼吸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打开患者的气道,给予两次口对口人工呼吸。
每次呼吸持续约1秒,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
7. 交替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在完成两次人工呼吸后,立即恢复胸外按压。
继续交替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紧急医疗服务到达。
8.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立即使用。
按照AED的指示进行操作,将电极贴片贴在患者的胸部。
根据AED的指示,给予电击。
9. 特殊情况下心肺复苏在特殊情况下,如患者有心脏病史、创伤或其他疾病,可能需要针对性地调整心肺复苏方法。
2024年全球心肺复苏最新指南

2024年全球心肺复苏最新指南引言本指南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心肺复苏(CPR)的最新标准和推荐实践。
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证据,本指南提供了关于心肺复苏技术和程序的权威指导,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指南概览心脏骤停的识别和紧急反应- 心脏骤停的识别:立即识别心脏骤停迹象,包括意识丧失、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无脉搏。
- 紧急反应:立即启动紧急医疗服务(EMS),并在拨打紧急电话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心脏骤停的诊断和 location。
基础生命支持(BLS)- CPR技术:推荐使用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率为 30:2,直至急救人员到达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用。
- 呼吸道管理:优先使用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如有呼吸道设备,可使用面罩或球囊。
高级生命支持(ALS)- 药物使用:根据患者情况和可获得性,考虑使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等药物。
- 心电监测和除颤: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心电监测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按照设备的指导进行操作。
特殊情况下的CPR- 婴儿和儿童CPR:采用不同于成人的按压频率和深度,以及特定的呼吸道管理技术。
- 孕妇CPR:考虑到孕妇的生理变化,采用特殊的体位和按压技巧。
- 院外心脏骤停:优先考虑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团队协作和通讯- 团队协作: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明确各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确保高效协作。
- 通讯:使用标准化通讯程序,确保与EMS和医院接收部门的清晰沟通。
教育和培训- 标准化培训:推荐使用基于证据的培训程序,包括模拟训练和认证。
- 持续教育:鼓励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定期更新知识和技能,以跟上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
结论本指南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建议,旨在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并促进其康复。
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应定期复习和遵循这些指南,以确保他们的实践符合当前的最佳证据和标准。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虚构的示例文档,实际的心肺复苏指南会由专业机构发布,并会包含更详细的操作步骤、图示和特定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2024版心肺复苏更新指南

2024版心肺复苏更新指南心肺复苏(CPR)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措施,用于挽救发生心脏骤停的人的生命。
为了提高CPR的效果和成功率,国际心脏心肺复苏联盟(ILCOR)在2024年发布了最新的CPR更新指南。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这些新指南的一些重要内容。
首先,2024年版CPR更新指南强调了早期CPR的重要性。
与以往不同,新的指南建议在发现心脏骤停后,应该首先进行30秒的观察,然后立即开始进行胸外按压,而不是先进行两次清醒呼吸。
这是因为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几秒钟内,心脏仍然具有残余功能,持续的胸外按压能够为心脏提供持续的血液流动,从而延迟脑部缺氧的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的机会。
其次,新的指南强调了胸外按压的质量。
传统上,CPR中的胸外按压要求按压深度为至少5cm,但新的指南推荐将压缩深度提高到至少5cm,最大可达6cm。
此外,新指南还建议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而非以往的100次。
这些调整的目的是提高胸外按压的质量,确保足够的血流量到达心脏和大脑,从而增加生存机会。
第三,新的指南明确了CPR中使用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
与以往不同,新的指南建议在成人患者中,可以进行连续的胸外按压,而不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这是因为胸外按压已经被证明是最关键的CPR步骤,持续进行可提供更好的血流量。
人工呼吸仍然建议在特定情况下使用,如专业急救人员的到达、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以及进行气管插管等。
最后,新的指南提出了检测心律和除颤时的一些新的建议。
例如,指南建议尽早进行心律检测,以便尽早发现可电除颤的室颤和室速,并进行快速的电除颤。
此外,可考虑在未经过预期效果的CPR后使用最小化的中断推算放电。
这些调整的目的是尽早识别和治疗可电除颤的心律紊乱,以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2024年版心肺复苏更新指南对早期CPR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建议尽早开始进行胸外按压,并注重提高按压质量。
同时,指南还调整了CPR中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建议在成人患者中可以进行连续的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操作最新2023年版指南

心肺复苏操作最新2023年版指南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的心肺复苏操作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在
急救场景中正确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1. 检查环境安全: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之前,首先确保急救场
景的安全,包括消除危险因素和确保自身安全。
2. 检查患者意识:与患者交流,尝试唤醒患者,观察其反应,
确定患者是否有意识。
3. 呼叫急救服务:如确认患者没有意识或无反应,立即呼叫急
救服务,并告知患者情况。
4. 检查呼吸:检查患者的呼吸情况,观察胸廓起伏和听觉提示,确定是否有正常呼吸。
5. 进行胸外按压:如患者没有正常呼吸,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为胸骨下段,按压深度为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为至少
100次/分钟。
6. 进行人工呼吸:在按压过程中,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将面罩置于患者口鼻部位,给予适量气体,并观察胸廓起伏。
7. 持续心肺复苏: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患者恢复意识和正常呼吸。
注意事项
- 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要保持节奏稳定、力度适当,避免过度施力导致伤害。
- 如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用,应尽快将其应用于患者,并按照AED指示进行操作。
- 心肺复苏操作应持续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并接管患者。
- 本指南仅供参考,具体操作需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和调整。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内容仅作为参考,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和调整。
心肺复苏操作最新2023年版指南

心肺复苏操作最新2023年版指南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的心肺复苏操作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在急救过程中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本指南是根据最新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编制而成,旨在提供简单、易于理解的操作策略,确保操作过程中不涉及法律纠纷。
心肺复苏操作指南
1. 检查意识和呼吸
- 在接近患者时,首先确定患者是否有意识,并观察其呼吸情况。
- 如果患者没有意识且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操作。
2. 呼叫急救
- 在开始心肺复苏操作之前,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告知他们患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
3. 开始心肺复苏操作
- 心肺复苏操作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主要步骤。
- 胸外按压:
-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表面上。
- 站在患者旁边,将手掌叠放在胸骨下方,另一只手放在叠起
的手上。
- 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用身体的重量施加足够的压力,使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
- 人工呼吸:
- 用两只手的手掌捂住患者的鼻子。
- 张开患者的嘴巴,用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进行人工呼吸。
每次呼吸持续时间为1秒,使胸廓上升。
4. 继续心肺复苏操作
- 在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意识
和呼吸。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版的心肺复苏操作指南,包括检查意识和呼吸、呼叫急救、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步骤。
医务人员应根据最新指南进行操作,确保在急救过程中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最新版2024心肺复苏指南精编版

最新版2024心肺复苏指南精编版
成人心肺复苏
对于成人的心肺复苏,指南强调了早期识别心脏停跳、早期开始胸外
心脏按压以及早期除颤的重要性。
此外,指南还关注了心脏停跳的可能原因,例如心源性猝死、呼吸道堵塞或溺水等。
指南推荐使用压缩-通气比
率为30:2(成人单人施救)或15:2(成人双人施救),并且强调对自主
循环恢复的患者进行心电监护。
在除颤方面,指南强调了尽早电除颤的重
要性。
儿童心肺复苏
对于儿童的心肺复苏,指南强调了照顾者应当尽早开始胸外心脏按压,而不是先进行人工通气。
指南也对于对小儿颈椎损伤的关注,提出了相应
的建议。
至于儿童呼吸困难的原因,指南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疾病,例如哮喘、流感和肺炎等。
指南还推荐使用压缩-通气比率为30:2(单人施救)
或15:2(双人施救)。
复苏后护理
新生儿心肺复苏
对于新生儿的心肺复苏,指南强调了早期识别心脏停跳的重要性,并
提供了相应的指导。
指南还对新生儿复苏过程中的心肺按压、人工通气和
给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对新生儿进行有效体温
控制的重要性。
总结
注:由于回答字数限制,本文只是对2024心肺复苏指南精编版的概括,并未详尽阐述其中的各个方面。
具体使用和实际操作应参考正式的指南文件。
2024年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202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最新的心肺复苏(CPR)指南,这是自2024年以来的重大更新。
这些指南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为急救人员和普通民众提供了关于如何最有效地执行心肺复苏的指导。
首先,2024年的指南重点强调了早期心肺复苏和早期电除颤的重要性。
在发生心脏骤停的情况下,每分钟的推胸按压和快速电除颤能够大大提高生存率。
因此,急救人员和普通民众应该尽可能快地展开急救措施,而不是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到来。
早期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是生存下来的关键。
其次,新指南还推荐了一种称为胸外心肺复苏(CPR)的方法。
这一技术强调了只进行胸部按压,而不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研究表明,单纯进行胸部按压的胸外心肺复苏比传统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压组合更容易被普通人掌握,并且可能更有效地推动氧气输送。
因此,在新指南中,强调了在非专业急救人员中使用这种更简单的胸外心肺复苏的方法。
此外,2024年的指南也对于特定人群的心肺复苏进行了调整。
例如,对于儿童和新生儿的心肺复苏技术有所变化。
针对这两个特定的人群,新指南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措施,以确保他们接受到最合适的急救方法。
在实践中,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心肺复苏的受害者和急救人员,新指南还建议在进行胸外心肺复苏时使用面罩或呼吸防护设备。
这样可以减少传播疾病的风险,同时保护受害者和急救人员的安全。
此外,新指南还给予了急救培训和教育更多的关注。
为了提高一般民众对心肺复苏的认识和技能,AHA建议所有人参加心肺复苏培训课程,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
总的来说,2024年的心肺复苏指南是一份全面更新的指导文件,为急救人员和普通民众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通过遵循这些指南,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脏骤停患者,提高他们的生存率,并为更多的人提供生命挽救的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这些指南,并积极学习和实践其中的最佳急救方法,以确保我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行动并挽救生命。
2024版心肺复苏(最新版)课件

2024/1/28
22
团队协作在心肺复苏中的意义
提高抢救效率
通过团队协作,可以迅速有效地 进行心肺复苏,提高抢救成功率。
2024/1/28
充分利用资源
团队成员各自发挥专业优势,共同 协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 高救治效果。
减少救治风险
团队协作可以减少个人在急救过程 中的疏漏和错误,降低救治风险。
根据患者病情和现场条件,选择最合适的转 运方式,如救护车、直升机等。
转运过程中的监护与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维 持呼吸道通畅,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
2024/1/28
到达目的地后的交接
与接收医疗团队进行详细交接,包括患者病 情、治疗经过、目前状况等。
27
常见并发症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包括定期的会 议、紧急情况下的沟通方式等,以确 保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畅通。
25
CHAPTER 05
心肺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处理及并发症预防
2024/1/28
26
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转运和交接流程
转运前评估
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评估呼吸道、循环 和神经系统状况。
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
2024/1/28
2. 电击时应选择合适的能量,避免能量过高或过低影响除颤效果。
20
电除颤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024/1/28
01
3. 电击后应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 评估除颤效果。
02
4. 如一次电击未成功,可重复进行 电击,直至恢复窦性心律或医生宣 布停止抢救。
21
CHAPTER 04
心肺复苏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人工的方法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
恢复猝死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
室颤:心脏不能搏血。
心肌电机械分离:心肌已无收缩能力。
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呈 一直线。
实施CPR的指针
意识突然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心音消失,自主呼吸停止。
心电监护或心电图显示为室颤或室扑。 呼吸停止。 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3.整合修改了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 生命支持ACLS程序图 (不包括新生儿)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其重要性是减少开始首次胸外按压的时间,这一步骤顺 序变化需要所有人从新学习心肺复苏术。
按压位置:
左手的掌根部放 在按压区,右手重叠 在左手背上,两手手 指跷起(扣在一起)离 开胸壁。双肩正对人 胸骨上方,两肩、臂、 肘垂直向下按压。平 稳地、有规律地进行, 垂直向下按压,每次 抬起时,掌根不要离 开胸壁,保持已选择 好的按压位臵不变。
以掌跟按压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 ★2010(新): 分 ●2005(旧):
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原因:
1、按压次数,中断时间,决定了胸外按压的频率。
2、这也是影响正常循环和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3、在大多数研究中,胸外按压次数与存活率成正比。 4、作为CPR组成的重要部分,胸外按压不仅要把重点放在按压频率 上,也要尽量缩短中断时间。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2010 AHA CPR&ECC指南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心跳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
各种意外:溺水、触电、麻醉意外。 呼吸系统:窒息、气管异物、喉痉挛、RDS、MAS 。 神经系统:颅脑外伤、癫痫持续状态、 脑炎和脑膜 炎引起的脑疝及脑水肿。 循环系统:休克、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先天 性心脏病等。 药物过敏:如青霉素过敏。 各种中毒:如煤气中毒、有机磷中毒、地高辛、锑剂 等药物中毒。 代谢及电解质紊乱:高钾或低钾血症、低钙血症。
●2005(旧):
开放气道实施时CPR的前提。 气道开放后,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评估呼吸。 评估没有呼吸心跳后,在进行胸外按压!
原因:
1、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顺序,对于没有意识,呼吸或不能正常 呼吸的成人,应首先给予胸外按压。
2、因此,呼吸作为心脏骤停后简要检查的一部分,应放在胸外按 压,开放气道,2次通气之后 。
★2010(新):
胸外按压先于通气 。
●2005(旧):
成人心肺复苏,首先开放气道,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2次通气 后再做30次胸外按压,如此循环 。
原因:
1、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时,患者经过抢救 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CPR的高。 2、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被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3、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头部和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 时间。 4、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 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在开始做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 5、不管是单人还是多人抢救,以胸外按压开始CPR不会推迟进行人工呼吸这点应该明确。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1、生命链四个早期的变化
★2010(新):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概述
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 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 店举行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 (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既要。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新 心肺复苏(CPR)指南。
2010新亮点: 2010 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
开放气道手法
仰面抬颌法:
要领:用一 只手按压伤病者 的前额,使头部 后仰,同时用另 一只手的食指及 中指将下颏托起。 合适在社会中推 广。
仰面抬颈法:
要领:用一只 手按压伤病者的 前额,使头部后 仰,同时用另一 只手五指并拢掌 心向上放入颈下 向上抬起,使头 充分后仰,但有 损伤脊髓的危险, 颈椎损伤者忌用。
●2005(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 仅建议旁观者可以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
原因:
1、对于未受过培训的抢救者来说,通过电话,就可实行仅有胸外按压的 CPR。 2、然而,经过训练的救援人员,还是应该胸外按压和通气同时进行。
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2010(新):
CPR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 30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抢救者开放被救者的气道,并给予2次通气。
心跳停止3秒 心跳停止10-20秒 心跳停止60秒
病人感到头晕 发生昏厥或抽搐 瞳孔散大,呼吸停止
心跳停止4-6分钟
大脑细胞可发生不可逆损害
必须在心跳停止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苏
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
4分钟内复苏者
4-6分钟复苏者 超过6分钟复苏者 超过10分钟复苏者
有一半人被救活
10%的人可救活 存活率仅4% 存活率更低
5、按压不足或频繁中断将会使每分钟的按压次数减少。
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5cm
★2010(新):成胸骨下陷的深度至少 5㎝ ≥5cm
●2005(旧):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 4㎝-5㎝
原因:
1、胸外按压通过挤压心脏增加的血流量,可以为脑和心脏提供氧和能 量。
2、尽管建议按压时要用力按,快速按,从几年来的实际操作情况看, 多数抢救者按压深度还是不够。 3、此外,现有科学表明,按压深度至少5 ㎝时比4 ㎝更有效。 4、介于这个原因,2010AHA规定了CPR和ECC胸外按压时的最小深度。
B: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帮助病人呼吸,是心肺复 苏基本技术之一。 开放气道后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最常见、最方便的人 工呼吸方法是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用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防止吹 气气体从鼻孔排出而不能由口腔进入到肺内),深吸一口 气,屏气,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 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人 的口腔到肺部。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 使气体呼出。观察人的胸部有无起伏,如果吹气时胸部抬 起,说明气道畅通,口对口吹气的操作是正确的。
心肺复苏(最新版)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心肺复苏)的三个阶段
基础生命支持(BLS)
高级生命支持(ALS) 延期生命支持(PLS)
心肺复苏的意义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又称徒手或初步心肺复苏 (cardio pulmonaryresuscitation)简称CPR ,指专业或非 专业人员不用任何设备保证气道通畅,支持呼吸和循环, 维持患者脑、心和其他组织的供氧,维持生命。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包括:胸外心脏按压(C)、开 放气道(A)、人工呼吸(B)3个步骤。注意:这不同于以往的 ABC 对于呼吸和心搏骤停者应分秒必争,就地抢救。在4分 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成活率为32%。因人脑耐受循环停止 的临界时限为4-6分钟(WHO),必须在这时间内建立基础生 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超过时限患者 便会因大脑缺氧而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因此,护士 应熟练掌握这项技术,为挽救呼吸和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命 赢得时间。
托颌法:
把手放臵在患者头部两 侧,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 平面上,握紧下颌角,用 力向上托下颌。如患者紧 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口唇 分开。如果需要行口对口 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 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 此法效果肯定,但费力, 有一定技术难度。对于怀 疑有头、颈部创伤患者, 此法更安全,不会因颈部 动作而加重颈部损伤。此 法也适用于婴幼儿。
双手掌按压法
3.5-5cm 100次/分 5:1
按压/通气比例 5:1
A:开放气道
使病人去枕后仰于地面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 及裤带。
开放呼吸通道,清理口腔、鼻腔异物或分泌物, 如有假牙一并清除,畅通气道。(只有气道畅通 后,人工呼吸提供的氧气才能到达肺部,人的脑 组织以及其他重要器官才能得到氧气供应)
吹起毕,松开口鼻。 口对鼻人工呼吸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类似,一般用 于婴幼儿和口腔外伤者。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