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杨氏之子》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https://img.taocdn.com/s3/m/1dcee5b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8.png)
《杨氏之子》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杨氏之子刘义庆〔南北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
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
解读文章: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不约时间来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并且还可以看出孔君平很有礼貌,并与小儿关系很好。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家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21世纪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个聪慧、能言善辩的孩子。
他的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https://img.taocdn.com/s3/m/0f8f1661f5335a8102d220a2.png)
杨氏之子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 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 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 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 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 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 子,很聪明。有一次,孔 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刚 好他的父亲不在家,孩子 被叫了出来迎接客人。孩 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 着杨梅给孩子看,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孩 子不假思索地答道:“我 可没听说过孔• • • • • 梁 惠 诣 乃 曰 禽
我会写生字
• • • • • • 梁(梁朝) (栋梁) (桥梁) 惠(惠顾) (实惠) (恩惠) 诣(造诣) (诣前指教) (诣门) 乃(乃是) (此乃) (乃父) 曰(子曰) (姓曰) (有山曰巫山) 禽(家禽) (禽兽) (飞禽)
《杨氏之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杨氏之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6ec163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8.png)
《杨氏之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作品原文梁国杨氏⑴子九岁,甚⑵聪惠⑶。
孔君平⑷诣⑸其父,父不在,乃⑹呼儿出。
为设⑺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⑻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⑼闻孔雀是夫子⑽家禽。
”注释译文⑴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⑵甚:很,非常。
⑶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⑷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
人称“孔廷尉”。
⑸诣:拜访。
⑹乃:就;于是。
闻:听说。
⑺设:摆放,摆设。
⑻示:给……看。
曰:说。
⑼未:没有⑽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作品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课文道理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
解读文章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不约时间来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并且还可以看出孔君平很有礼貌。
并与小儿关系很好。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21世纪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某某某表达意思。
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个聪慧、能言善辩的孩子。
《杨氏之子》原文及翻译
![《杨氏之子》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4130c1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2.png)
《杨氏之子》原文和翻译如下: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翻译: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啊。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其中【夫子】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设】的意思是摆放、摆设,【甚】的意思是非常,【诣】的意思是拜见,【未闻】表示没有听说过,【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作者及出处简介:作者简介:刘义庆,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
《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毐嗜欲”。
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南朝宋政权文学家,是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J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出处简介:《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一些晋宋人物间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文言文】杨氏之子课文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杨氏之子课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37f4664b9d528ea80c77911.png)
【文言文】杨氏之子课文原文及翻译《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引》,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翻译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引》,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
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南朝宋政权文学家.是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杨氏之子文言文翻译全文
![杨氏之子文言文翻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476ba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c.png)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家庭,家中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伶俐。
有一天,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为孔君平摆上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立刻回答说:“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这段对话生动地展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他不仅能够迅速理解孔君平的暗示,而且还巧妙地运用了孔君平的比喻,反唇相讥,使得孔君平无言以对。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杨氏之子具备以下特点:1. 聪明伶俐:杨氏之子年仅九岁,却能够迅速理解孔君平的暗示,并在短时间内作出恰当的回答。
2. 机智幽默:他巧妙地运用了孔君平的比喻,以孔雀不是孔君平家的鸟来反驳孔君平的比喻,使得孔君平无言以对。
3. 自信大方:在孔君平面前,杨氏之子毫不畏惧,自信地回答问题,展现出他的大方和从容。
4. 语文素养:杨氏之子在回答问题时,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修辞手法,显示出他的语文素养。
总之,这段对话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聪明伶俐、机智幽默、自信大方的孩子形象。
杨氏之子以其独特的才华和个性,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誉。
这段对话也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以下是全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中有个九岁的孩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恰好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为孔君平摆上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立刻回答说:“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这段对话展现了杨氏之子聪明才智、机智幽默、自信大方和语文素养的特点。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这段对话被誉为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杨氏之子》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杨氏之子》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53f3a0a0116c175f0e48b3.png)
杨氏之子
南北朝:刘义庆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译文
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
注释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
赏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
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里面九岁的小男孩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端水果来招待孔君平,水果里面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
《杨氏之子》文言文
![《杨氏之子》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507c9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d.png)
《杨氏之子》文言文杨氏之子文言文篇一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篇二南北朝:刘义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解读篇三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端水果来招待孔君平,水果里面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
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
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举例如下: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
要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文中的家禽吴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
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一样,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机智。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l {}dquo;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不是我家的果,所以请您知道这个道理这个意思,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杨氏之子》原文及译文
![《杨氏之子》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e62016844769eae009ed4a.png)
《杨式之子》原文及译文南北朝:刘义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
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里面九岁的小男孩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端水果来招待孔君平,水果里面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
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
注意停顿的恰当。
举例如下: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
要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文中的"家禽”吴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
杨氏之子的意思
![杨氏之子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3cc05b3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1.png)
杨氏之子的意思杨氏之子,要注意,不要读成扬氏之子,“扬”有美、赞许的意思。
《杨氏之子》写的是战国时期孟尝君门客冯驩替齐国使者在秦国做间谍的故事,也就是冯驩的传奇经历。
典故的来历是这样的:一个姓杨的人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敖”。
杨氏十分疼爱他,对儿子是有求必应,娇生惯养,因而养成了孩子任性、骄横的坏毛病。
冯驩,是齐国的上大夫,与孟尝君交好。
冯驩知道孟尝君爱养士人,他想通过孟尝君到秦国去活动,办一件大事情来报答孟尝君,于是去见孟尝君。
冯驩建议他不要去秦国,因为秦国是虎狼之邦,并且去秦国必然凶多吉少。
冯驩还说:“你现在住在秦国,秦王最恨外来的人。
”孟尝君不听,出发去了秦国。
唐朝贞观年间,宫中有一个才人,名叫杨氏。
她美貌异常,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宠幸。
可是,太宗虽然喜欢她,却总怕别人把她跟那个女人比较,所以就让那个女人搬到了别的宫室,将她冷落在一边。
每当看到她进来和退出的身影,李世民总感到心神不宁,可又无计可施。
后来,由于隋朝已经灭亡,天下统一,各地的战乱纷纷停息,一些遗老遗少不甘心隋朝的覆亡,暗地里煽动叛乱,谋划推翻唐朝。
皇帝的寝宫周围,当然也有不少耳目,密探。
一天,李世民把自己的这些担忧告诉了一位宠臣长孙无忌。
无忌听罢长叹一声,说:“只怕是有人要害杨妃啊!”所以,有人说:“我们知道这件事很难解决,但无忌贤臣,肯定能想出办法来。
”长孙无忌接着又说:“你难道没看到吗?杨妃娘娘本来可以免除祸患,因为那些狐狸精的恶毒谗言,杨妃娘娘竟被贬到了荒凉的冷宫里,甚至一个皇后也不如。
我们为什么不假借这个机会杀掉这些老奸巨滑的家伙呢?”李世民忙问道:“这事该怎么做?”长孙无忌献上一条妙计:“这件事情得从头说起。
杨妃娘娘原本是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但高纬听信了后宫女官的谗言,废了她,另立杨氏为后。
现在那些劝杨妃当皇后的人,其实都是当时掌握大权的后宫女官,她们都是李世民的仇敌,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便竭力诋毁杨妃。
我们可以假装密奏说‘皇后无子,不宜处以重任’,这样就能打消李世民要废杨氏的念头。
《杨氏之子》注释译文
![《杨氏之子》注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c2fc2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b.png)
《杨氏之子》注释译文1、《杨氏之子》解释译文杨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词语: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同“慧”。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
诣(yì):拜访。
乃:就,于是。
为:在文中表示行为的对象,替的意思。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曰:说未闻:没有听说过。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这个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杨氏之子》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解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师生对话,要求学生相对应地用一句话回应老师师:a.同学们好;b.同学们真可爱;c.同学们真精神。
通过对话让学生初步领会语言的精妙。
接话: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课件出示以上两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
二、揭题,初识文言文。
1.刚才我说的话和我们平时说的有什么区别?2.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以往的积累运用中也学习过,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课件出示课题)三、初读读通顺。
1.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请大家打开书,读一读,看看什么感觉?读一遍,说说什么感觉。
《杨氏之子》原文及翻译译文
![《杨氏之子》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eb8e9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5.png)
《杨氏之子》原文及翻译译文1、《杨氏之子》原文及翻译译文《杨氏之子》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解释】①惠:通“慧”。
②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会稽山阴人,为人方直,有名望。
③诣:拜见。
译文:梁国杨家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有智慧。
孔坦去拜访他父亲,其父不在家,就叫孩子出来。
孩子为客人摆设果品,其中有杨梅。
孔坦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道:“这是你们家的家果。
”孩子随声答道:“我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家的鸟。
”2、《杨氏之子》原文及翻译译文《杨氏之子》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解释】①惠:通“慧”。
②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会稽山阴人,为人方直,有名望。
③诣:拜见。
译文:梁国杨家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有智慧。
孔坦去拜访他父亲,其父不在家,就叫孩子出来。
孩子为客人摆设果品,其中有杨梅。
孔坦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道:“这是你们家的家果。
”孩子随声答道:“我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家的鸟。
”3、《阳子之宋》原文及翻译译文《阳子之宋》原文及翻译EMAIL:*****************《阳子之宋》原文及翻译:【原文】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山木》)【译文】阳子到宋国去,住在旅店里。
旅店主人有两个妾,其中一个美丽,一个丑陋。
但是主人却看中丑陋的,轻视美丽的。
阳朱问他缘故,旅店主人回答说:“那个美丽的自以为美丽而骄傲,所以我不认为她美;那个丑的自认为丑陋而恭顺,所以我不认为她丑。
”阳子说:“弟子们记住!品德高尚而又不自以为贤明的人,到哪里去不受尊重呢?”4、《昔有长者子》原文及翻译译文《昔有长者子》原文及翻译百喻经寓言故事原文: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
文言文:《杨氏之子》原文译文
![文言文:《杨氏之子》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e840b7312b3169a551a422.png)
文言文:《杨氏之子》原文译文《杨氏之子》南北朝:刘义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不过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
【解读】《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
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里面九岁的小男孩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端水果来招待孔君平,水果里面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
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准确。
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举例如下: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
要采取以下步骤协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文中的"家禽”吴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杨氏之子的意思简短的
![杨氏之子的意思简短的](https://img.taocdn.com/s3/m/66deadd6b4daa58da1114af2.png)
杨氏之子的意思简短的1.杨氏之子简单解释原文: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扬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甚:很。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诣:拜见。
乃:就,于是。
示:给……看。
曰:说。
未:没有。
2.杨氏之子简单解释原文: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扬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甚:很。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诣:拜见。
乃:就,于是。
示:给……看。
曰:说。
未:没有。
3.杨氏之子的意思普通话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引》,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
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考虑再三,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
文言文《杨氏之子》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杨氏之子》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39546c482fb4daa58d4bb6.png)
文言文《杨氏之子》译文及赏析导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以下为您带来文言文《杨氏之子》译文及赏析,欢迎浏览!杨氏之子南北朝:刘义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赏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
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里面九岁的小男孩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端水果来招待孔君平,水果里面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
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
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举例如下: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
要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文中的"家禽”吴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
《杨氏之子》文言文
![《杨氏之子》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29dcf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7.png)
《杨氏之子》文言文《杨氏之子》文言文1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文言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特别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答复:“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解释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教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特别。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才智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词句与词语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白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
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局部。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有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好玩。
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2)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教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特别。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才智的意思。
文言文杨氏之子翻译
![文言文杨氏之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4d1721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7.png)
文言文杨氏之子翻译文言文杨氏之子翻译杨氏之子本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言文杨氏之子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赏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轶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
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马里面九岁的小男孩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马,马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马,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端水果来招待孔君平,水果里面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马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马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
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
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举例如下:梁国解杨氏子解九岁,甚解聪惠。
孔君平解诣解其父,父解不在,乃解呼儿出。
为解设果,果解有杨梅。
孔解指以示儿解曰:“此解是解君马果。
”儿解应声答解曰:“未闻解孔雀解是夫子马禽。
”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
杨氏之子翻译文言文
![杨氏之子翻译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7ff7e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f.png)
一日,德基随父至京师,正值朝廷举行科举考试。
德基见此盛况,心中大喜,便决定一试身手。
是时,德基年方二十有五,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
他心怀壮志,欲在科场上一展才华,以求功名。
及至考试之日,德基早早就至考场,整理好笔墨纸砚,准备应试。
考试之际,德基挥毫泼墨,才思敏捷,笔走龙蛇。
试卷中所作文章,辞藻华丽,意境深远,令人叹为观止。
监考官见德基之才,不禁为之倾倒,心中暗自赞叹:“此子若非出自名门,便是天纵之才!”及至发榜之时,德基果然不负众望,高中进士。
一时之间,京师传为佳话,杨氏父子名声大噪。
德基之父杨明,亦因此子而荣光满面,喜不自胜。
德基高中之后,朝廷赐予其官职,委以重任。
然而,德基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谦虚谨慎,勤于政事。
他深知自己肩负重任,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日,德基于朝堂之上,闻听一官吏贪污腐败,百姓疾苦。
德基闻之心痛,便毅然上书朝廷,弹劾该官吏。
皇帝闻奏,深感德基忠诚正直,遂下令严查此事。
不久,贪官被惩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又一日,德基奉旨出使邻国,宣扬国威。
德基于出使期间,凭借其卓越的才华和外交手段,成功化解了两国之间的误会,使得两国关系更加融洽。
邻国君主对德基敬仰有加,遂赠予宝剑一把,以示友谊。
德基回国之后,皇帝嘉奖其功绩,赐予他更高的官职。
然而,德基并未因此而沉溺于权势之中,反而更加关心百姓疾苦,为民请命。
他多次上书朝廷,提出改革政策,以减轻百姓负担。
岁月如梭,德基在官场上历经沧桑,然其忠诚正直之心始终未变。
他勤政爱民,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
德基之子,亦承其家学,学问出众,为官一方,亦为百姓所赞颂。
杨氏之子德基,一生勤勉,忠诚正直,为国家、为百姓立下赫赫功勋。
其事迹传颂千古,成为后世子孙学习的楷模。
今人读其故事,无不为之动容,感慨万千。
《杨氏之子传》云:“杨德基者,吴郡人也。
弱冠之年,聪颖异常,好学不倦。
高中进士,官至显赫。
忠诚正直,勤政爱民,为百姓所赞颂。
子孙承其家学,亦为官一方,为民请命。
杨氏之子文言文及翻译
![杨氏之子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75141e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a.png)
吾家之子,年方弱冠,聪明伶俐,才貌双全。
幼时好学,勤奋刻苦,博览群书,通晓六艺。
及长,更为严谨,行事有度,颇有君子之风。
邻里皆夸,亲友咸服。
一日,邻家老翁来访,谈及近日世态炎凉,人心不古。
杨氏之子闻言,正色而对曰:“翁言极是,今世之风气,实有不堪之状。
然吾辈生于斯,长于斯,自当以正道自勉,不负先人之教诲。
”老翁曰:“子言虽是,然世事如棋,变幻莫测。
子若不知世事,岂不误入歧途?”杨氏之子微笑曰:“翁言极是。
然吾虽年少,亦知世事之艰险。
吾虽不能一一预知,然当以正直为本,以仁爱为怀,自可避祸趋福。
”老翁点头赞许,遂问:“子知何为仁爱?”杨氏之子答曰:“仁者,爱人也。
爱亲,爱友,爱民,爱物,无所不包。
爱亲,则家庭和睦;爱友,则兄弟相亲;爱民,则国家安定;爱物,则天地和谐。
是以仁者,天下之至宝也。
”老翁闻言,赞叹不已,曰:“子之才学,实乃非凡。
吾闻子善于作文,敢请一观?”杨氏之子谦逊答曰:“小子谬承翁誉,实不敢当。
然遵翁所命,试作文一篇,以呈敬意。
”遂援笔疾书,须臾而成。
其文如下:《仁爱论》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道曰仁。
仁者,心之德也,爱之至也。
故曰:“仁者爱人。
”夫爱人者,必先自爱,而后能爱他人。
自爱者,必敬其身,而后能敬他人。
敬身者,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仁者,慈也。
慈者,不忍见人之苦,不忍见物之伤。
是以慈者,必行善事,施恩于人。
善事者,必广结善缘,助人为乐。
广结善缘者,必得人心,受人尊敬。
仁者,义也。
义者,宜也。
宜者,适宜也。
宜之事,必合乎道德,合乎法度。
合乎道德者,必得天地之佑;合乎法度者,必得国家之保。
仁者,礼也。
礼者,敬也。
敬者,恭也。
恭者,敬人如己也。
敬人如己者,必能和谐相处,共谋福祉。
仁者,智也。
智者,明也。
明者,明辨是非也。
明辨是非者,必能知善恶,辨真假。
知善恶者,必能行善避恶;辨真假者,必能去伪存真。
仁者,信也。
信者,诚也。
诚者,真实无妄也。
真实无妄者,必能言行一致,信守诺言。
仁者,勇也。
杨氏之子文言文原文翻译
![杨氏之子文言文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098a97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6.png)
杨氏之子,年十二,甚聪慧。
父亡,家道中落,然志存高远,不坠青云之志。
一日,有客至其家,见其才貌双全,欲聘为婿。
杨氏之子知其意,却默然不语。
客曰:“吾欲以黄金百两聘汝,可乎?”杨氏之子微笑曰:“吾闻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然吾志在千里,岂可因财而失志?”客愕然,遂辞去。
后,杨氏之子游学四方,广结良缘。
一日,遇一佳人,姓王,名氏,亦才貌双全。
王氏见杨氏之子,心生爱慕,遂托媒人求婚。
杨氏之子欣然应允,二人结为连理。
婚后,杨氏之子与王氏相敬如宾,共度春秋。
王氏深知杨氏之子志在千里,便助其实现抱负。
杨氏之子不负王氏所望,学业有成,名声远扬。
王氏亦因夫君之才,得以名扬四海。
一日,杨氏之子欲前往京师,参加科举考试。
王氏得知,便拿出家财,助夫君一臂之力。
杨氏之子感激不尽,发誓必中状元,以报王氏之恩。
及至京师,杨氏之子以过人的才华,果然高中状元。
王氏闻讯,喜出望外。
杨氏之子不负王氏所望,荣归故里。
乡人皆称赞杨氏之子,有志者,事竟成。
杨氏之子成名后,不忘王氏之恩,遂将其接回京师,共度余生。
王氏亦为杨氏之子生下一子,取名杨志。
杨志自幼聪慧,承袭父志,立志为国家效力。
岁月如梭,杨氏之子与王氏携手走过了数十载。
杨志亦长大成人,成为一代名将。
杨氏之子与王氏皆含笑九泉,因为他们深知,他们的儿子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杨氏之子,虽家道中落,却志存高远。
他凭借自己的才华,赢得了王氏的芳心,共度余生。
他们夫妻恩爱,携手共进,成就了一段佳话。
杨氏之子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
译文:杨家的儿子,当时十二岁,非常聪明。
他的父亲去世后,家庭状况一落千丈,但他心怀远大志向,不放弃追求卓越的愿望。
有一天,有位客人来到他家,看到他才华横溢,外貌出众,想聘他为婿。
杨家的儿子明白了客人的意图,却沉默不语。
客人说:“我想用一百两黄金聘你,可以吗?”杨家的儿子微笑着说:“我听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但是我的志向在千里之外,怎么可以因为财富而失去志向呢?”客人惊讶地离开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请看大屏幕,认真听故事:(出示课件)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
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
”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
同学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罗斯福虽然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2、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
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
3、请大家齐读课题。
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吗?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二、初读了解
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吧。
2、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
3、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和节奏,请看大屏幕。
4、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摇头晃脑,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愿意这样试一试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5、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
(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
三、理解学文
1、《杨氏之子》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聪慧的杨氏之子交朋友吧!先看这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讲的是什么?
2、请同学们用看注释的办法同桌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句话,比比哪对同桌的学习
效率最高。
3、哪对同桌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教师适当给予点评、表扬。
重点指导谁为谁设果?
4、热情好客的杨氏之子为了招待孔君平,是怎么做的?请大家看(大屏幕)细心的你发现了吗, 桌子上摆放了新鲜的水果,文中第三句话为什么单说“果有杨梅呢?”
5、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同学们再细
细地读文中最后一句话,静静的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①请同学们一四人小组为单位,借助老师给的提示自学最后一句话行吗?(大屏幕出示)你们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孔君平指着什么对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
”你认为他为什么这么说?
杨氏之子怎么应答的?他为何这么应答?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②我们来分享大家的读书体会,谁来?
为什么他要说孔雀呢?(相机板书:孔雀孔君平)
因为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相机杨梅杨氏之子)
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
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
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6、通过大家积极的探讨、用心的感悟,我想此时你们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试试?
7、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
8、课文朗读的吸引人,能不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下来。
9、比赛背诵课文。
四、升华感悟
1、这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来说吧,像“禁止践踏草坪!”(大屏幕)这样生硬的,带着指令性的
提示语随处可见,但是,现在,你走进公园,你会发觉,这样的语言少了,同样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试着来改一改这个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吗?
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
的博大精深,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好吗?(看大屏幕)
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五、总结
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
活增添许多乐趣。
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六、板书设计
9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杨梅
奇妙聪惠
孔君平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