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7.1.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7.1.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尽量记住别人的名字。 做一个好听众而不是演说家。 谈别人感兴趣的话题。 避免当面伤害别人的感情。
有错要主动承认,争辩要有分寸。
不要总显得比别人高明。 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永远保持同情心。
经常让别人感觉到他很重要。
谢谢收看
组织行为综合训练
杨俊峰 劳动经济管理系 Email:yjfzl@ Tel: 8011—4023
三、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一)相似性 (二)互补性 (三)接近性与熟悉性 (四)个人特征(外貌/才能/人格品质)
(五)被人喜欢
戴尔.卡耐基介绍的增加或保持喜欢 与吸引的心理品质或人格特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PPT课件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PPT课件

.
10
相似性(三)
恋爱婚姻的匹配原则∶宗教,价值观,态度 ,外貌,社会背景,人格等相似
约会对象 年龄,智力,未来教育计划,宗教, 外貌,身高,对性行为和性别角色的态度相似 最相近的约会对象在1年和15年后最可能在一起 (Hill & Peplau, 1998)
恋爱婚姻的匹配原则不绝对
.
11
.
相似与好感不成正比时
新奇与刺激更易引起注意
Walster & Walster (1963)
被试选择参加讨论小组(背景相似∶大学生/不相似∶ 心理学家或工人) 小组中可能有人不喜欢他/喜欢他 )
结果∶喜欢条件∶选背景不相似组,不喜欢条件∶选相 似组
结论∶在知道对方会接受自己时(只有收益没有损失) ,选择与自己不同人交往
被试看照片 同一张照片 出现次数不 同
3.9
3.7
3.5
3.3
3.1
2.9
2.7
2.5
0次 1次
2次
5次
10次 25次
.
4
熟悉性(二)
熟悉感能增强人际吸引
Mita,et al.,(1977) 脸不完全对称 左眼高 头发分界偏右→ 朋友看
到的脸 自己看到的脸相反 给女大学生被试拍照 照片(改变左右/不改)
.
27
.
28
个人特性(五)
以貌取人的原因一∶刻板印象
还被认为有与美丽无关的特点∶主导型人 ,聪明(Jackson,et al.,1995)
同样成绩 教师 漂亮孩子更聪明,受欢迎 学生 同一老师 化妆美丽时 课更有趣 对政治候选人的评价与外貌相关 法廷上,有魅力的罪犯 宽大判决
但是,没发现外貌和智力、幸福感、主导 控制、心理健康相关(Feingold,1992)

第七讲 人际吸引

第七讲  人际吸引
第七讲 人际吸引
一、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 二、人际吸引过程中的理论和规律 三、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最积极的品质 真诚 诚实 理解 忠诚 真实 可信 智慧 可信赖 有思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间品质 固执 刻板 大胆 谨慎 易激动 文静 冲动 好斗 腼腆
最消极的品质 古怪 不友好 敌意 饶舌 自私 粗鲁 自负 贪婪 不真诚
2、公平理论 付出-报偿
3、认知平衡理论 平衡性关系
不平衡性关系
非平衡性关系
(二)人际吸引的规律
1、对等律 喜欢同样喜欢自己的人
2、得失律
人们对一个人的喜欢不仅仅与这个人 的肯定的报酬有关,还与报酬的量是增 加还是减少有关 。
三、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一)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三)相似性因素
相似性包括的范围很广,如年龄、教育、 经历、价值观等等,其中态度是最重要的特性。
相似性产生吸引的原因:
1、强化论的观点,认为他人表现出和自己相 似的态度,是支持自己评价的有力依据,是对 自己的一种酬赏。
2、在相似性方面有一种夸大的倾向。在某方 面某人和自己相似,自己会夸大对方在很多方 面同自己的相似,因此更加深了对对方的喜欢 程度。
见图解
(二)影响人际关系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 过渡的因素
各种因素在不同阶段的影响作用有所不同。
图解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零接触

单向注意
双向注意 表面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四)互补性因素
当个体的期望或需要与他人的期望或 需要之间属于互补性模式时,两个人之 间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
互补性产生吸引的原因:一是相互需 求的满足。二是对合乎自我理想的人的 仰慕。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特定的社会现象,一般指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情感的过程。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不仅相互知觉、相互认识,而且也形成一定的情感联系。

这种情感联系集中表现在人际吸引上。

一、关于人际吸引的概念相关阐述从理论概念来说,人际吸引是个体和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的一种肯定形式,是人际关系心理结构中的情绪成分。

而且它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喜欢、愿意亲近的程度,决定人际关系的质量和人际交往的成败。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及其相关案例分析我们都会发现,有的人非常受欢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有些人却不那么受欢迎,到底有哪些因素能影响一个人的吸引力呢?人际吸引作为一种人际关系中的肯定形式是人际关系心理结构中的情绪成分,人们之间的这些情感状态既受到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又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根据心理学家的众多研究,我们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地位对一个人的人际吸引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在一定程度上当你的经济地位比较高时,人际吸引也就比较高。

当然,也并不反映全部都是这样的,在这里只强调个人经济因素影响着人际吸引力。

(二)政治因素:当一个人真正要面对社会时,就会发觉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是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十分有利的。

政治地位不管是学生时期的班干部,还是工作时期的上级领导,或是生活上的协管员,都会为你的人际关系加分,提高你的人际吸引力。

(三)社会心理因素;1.时空接近性时空上的接近往往表现在居住距离的远近和人与人相互交往的频率两个方面。

邻近性指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则人们喜欢邻近的人。

住得很近的人容易建立友谊也是这个原因。

而邻近性之所以起作用是与交往频率有关。

处于同一环境的人,常常见面,容易产生吸引力。

常常见面的人容易彼此了解,这也是邻近性起作用的原因。

但是邻近只是吸引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实验一: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对住宅楼的人的调查显示:居住距离越近的人,交往的次数越多,关系也越密切。

社会心理学--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社会心理学--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关系摘要: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接纳和喜欢,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被人喜欢呢?总结社会心理学在人际吸引领域的研究,可以发现,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情境、个人特点、相似性和互补等。

关键词:人际吸引、影响因素一、人际吸引的界定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和主要特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中心问题。

因此,调查研究高中生体育课堂教学中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对高中生人际吸引力的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一)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人们会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

熟悉性和临近性二者均与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有关。

处于物理空间距离较近的人们,见面机会较多,容易熟悉,产生吸引力,批次的心理空间就容易接近,则往往容易成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菲斯汀格以麻省理工学院已婚学生为对象,多次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与彼此居住距离的关系。

结果发现,相互交往的多寡与居住距离的远近成反比。

怀特1956年的调查发现,在几乎是完全偶然地住到一个居民区的人们中,成为朋友的多是居住的比较近的.为什么空间上的邻近能够促进人们的相互吸引呢?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邻近的人们能够经常的交往和互动。

研究发现,交往本身就可以产生人际吸引,这是因为交往可以满足人们的一些基本心理需求.首先,交往可以帮助人掌握外部世界;其次,交往可以使人找到联系感和归宿感。

此外,熟悉本身可以增进喜欢一与我们接触交往越频繁的人,越容易成为我们的朋友,这就是所谓的“曝光效应"。

扎琼克向学生们展示了他人的面部照片,有些图片被呈现达25次之多,有些则仅仅被呈现一两次。

结果发现,一个人的照片被呈现次数越多,被试对照片就越喜欢,对照片上的人也是越喜欢。

Perlman选择三种类型的人(正面、中性和反面人物)的照片作为研究素材.结果表明,熟悉增加了被试对于正面与中性对象的喜欢水平,但对于反面对象,却没有这种效应。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摘要:人际交往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试,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都离不开人际交往。

拥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人际吸引至关重要。

本文对人际吸引的基本概念和各类影响因素进行简单介绍,并就如何增进人际吸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出论述。

关键词:影响人际吸引因素人际交往的过程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信息和物资交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交往关系的基础。

人际吸引(International attraction)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它是人类的基本心理因素之一,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1.人际吸引的概念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

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不仅相互感觉﹑相互认识,而且也形成一定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集中表现在人际吸引上。

人际吸引是在合群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合群仅指愿意与他人在一起的倾向,并不涉及是否喜欢他人,更不涉及对他人品质的评价积极与否。

但合群是吸引的基础,吸引的一般形式是喜欢或友谊,吸引的强烈形式是恋情或爱情。

2.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2.1熟悉与邻近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

此外如果其他条件大体相当,人们会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

熟悉性和邻近性二者均与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有关。

处于物理空间距离较近的人们,见面机会较多,容易熟悉,产生吸引力,彼此的心理空间就容易接近。

常常见面也利于彼此了解,使得相互喜欢。

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过低与过高的交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的程度提高,中等交往频率时,彼此喜欢程度较高。

2.2相似性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

相似性主要包括: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相似;社会背景、地位的相似;年龄、经验的相似。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多嘴多舌 自私
目光短淺 粗魯 自傲自大 貪婪 不真誠 心地不好
表3-1 個人特質受到喜歡的程度(續)
受到高度喜歡的特 質 溫暖 心地善良 介於稍微喜歡與 稍微不喜歡的特 質 內向 天真 最不受喜歡的特 質 不值得信賴 惡毒
友善 快樂 不自私 幽默 負責任 開朗 信任別人
好動 白日夢者 追求物質享受 反叛 孤獨 依賴性
(2)溫暖

Folkes 和 Sears (1977) 發現,當人們喜歡﹑ 讚美﹑或贊同某些人或事物時,他們會表 現出溫暖的樣子
非語言的行為(nonverbal behaviors) 經常笑臉迎人,以專注的眼神看著對方


(3)能力

人們通常會喜歡聰明、有能力的人,其中 的原因可能是:跟有能力的人在一起,對 我們較為有利﹐提供較多的酬賞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人有感覺適應 (sensory adaptation)的現象:與美人相處, 久也不見其美,所以,外表的影響力,也 會逐漸變小
(5)其他令人愉快的人格特質
因為美麗具有「散逸效果」(radiating effect of beauty)人們可能認為,讓別人看到自己和一位非 常具吸引力的人在一起,可以增進自己的公眾形 象(public image)
所以:許多說服性傳播方式,如廣告、演講等,都 會利用外表俊美的代言人或演說者去說服群眾
(4)外表吸引力的侷限

這種「美即是好」的效果,只在社會能力 (social competence)上最為明顯 外表的吸引力只有在訊息有限的情況下(例如 形成第一印象﹑或根據照片進行判斷),才會 產生重大可觀的影響力,但是,對於長期的人 際關係,就沒有那麼明顯的效力了,一方面可 能因為兩人互動的時間和頻率增加之後,人們 對彼此內在的特質會有更為深入的瞭解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摘要:人际吸引主要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如何产生吸引力的一门学科。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接近熟悉、互惠互利、相似互补等方面。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人际吸引的相关规律来辅助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人际吸引英语教学人际1、人际吸引理论人际吸引指人与人之间产生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进而相互接近而产生感情关系的过程,是个体进行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人际吸引的过程中,引发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是接近熟悉、相似互补、互惠互利和个人品质。

1.1接近熟悉人们往往比较喜欢他们能够密切接近的人,在空间上的邻近也是导致人际吸引的重要条件。

首先邻近的人可以在生活上彼此互相照顾;其次,邻近的作用还表现在人们的积极性偏见,即对邻近的人怀着一种好感去交往,希望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邻近导致熟悉,熟悉也是人际吸引的重要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里的临近应该不仅仅是空间上的临近,日常网络上的聊天信息、通过电话的声音都是人类带来同伴就在身边的感觉。

1.2互惠互利人际间的交往准则是互惠互利。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交往包含着对回报的期待,这个汇报可能是及时地,也可能是日后的。

某种意义上讲,人是功利的动物,人际间交往的根本动力在于价值关系的制约。

人际间的相互吸引除了能带来互惠互利外,更深层的原因就是交换带来更深层次的心灵的互惠互利,因为心理价值、情感获得都是人类心灵活动的动力。

这里所说的报酬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精神的报酬很重要的一点是喜欢的相互性,即人们喜欢那些同时也喜欢自己的人,喜欢的相互性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喜欢另一个人的决定性因素。

1.3相似互补影响人际吸引的另一个基本因素是相似性。

我们倾向于喜欢在态度、兴趣、价值观、背景和人格与我们相似的人。

与我们相似的人倾向于同意我们的观点,这样增强我们对自己观点的信心。

与之相反的,如果有人不赞同我们,批评我们的观点、品味和判断,我们会感到不愉快。

人际关系系列讲座(二)如何增强人际吸引

人际关系系列讲座(二)如何增强人际吸引

人格品质
影响人际吸 引的因素
人格品质是影响个体吸引力的最稳定因
素,也是决定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 一。
1968年,心理学家安德逊研究 指出,在人际关系中最受欢迎的十 项人格特质依次排列为:
(1)诚恳、 (2)诚实、 (3)理解、(4) 忠诚、 (5)守信、 (6)可靠、(7)聪 明、 (8)关怀、 (9)体谅、(10)热情。
给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 的六条途径
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 给人以真心的微笑 记住别人的名字 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情 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属于
人际吸引的表面因素,它们在人际交往的 初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人际交往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依靠深层因素。
关系缺乏某些重要的成分时所引起的一种 主观上的不愉快感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空间距离 交往频率 仪表风度 人格品质 特点相似 特点互补
空间距离
影响人际吸 引的因素
人与人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就容易建立友
好的关系。如同一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排 课桌的同学,同一单元楼房的居民等
交往频率
影响人际吸 引的因素
交往频率是指人与人在单位时间内相
互接触次数的多少。一般说来,交往频率 越高,人际吸引就越强。
仪表风度
影响人际吸 引的因素
容貌、体态、服饰、言谈举止、风度等
个人外在因素在人际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一个人美丽的外貌给人的第一印 象容易产生一种光环效应,尤其是接触初 期的第一印象往往会成为人们决定是否继 续交往的基础。
培养自己的才能
1、培养学习能力 (1)提高学习积极性,消除偏科心理,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培养自学能力。不仅要培养在校期间对各学科的自学能力,还要加强

简述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心理学

简述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心理学

人际吸引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现象,已经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
生活。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不仅仅包括外表,还
包括普遍的心理要素。

这些因素可以细分为个性特征,言语交流,谈
话话题,行为信号和情绪导向五个方面。

首先,个性特征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

个性特征通常受到外表,学历,社会经历,社会角色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双方的个性与吸引
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次,言语交流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包括语言和语声两个维度。

双方之间沟通时,语言中的暗示和表达对彼此产生影响。

从有声音谈
话中,言语交流更加全面,有效地展示双方之间的兴趣,彼此产生影响。

此外,谈话话题因人而异,人际交往中常常有话题之间彼此之间的联系,任何不适当的话题都可能消除双方之间的共鸣度。

行为信号是双方发出的表现,比如语言的调子、笑声、举手投足等等。

在双方表达兴趣的时候,这些信号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最后,双方的情绪导向也会影响吸引因素。

双方只有把握好情绪,以
有趣而友好的方式来谈论,才能使双方共鸣,产生真正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如果要真正地互相吸引,就需要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的心理学。

双方需要根据对方的个性特征,熟悉言语交流技巧,注意谈话话题,关注行为信号,并保持正确的情绪导向,才能相互吸引。

《揭开人际关系吸引的奥秘》教案

《揭开人际关系吸引的奥秘》教案

《揭开人际关系吸引的奥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人际关系的类型和影响因素;3. 学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1. 学会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2. 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人际关系问题;3. 学会通过实践探究人际关系吸引的奥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态度和价值观;2. 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人际关系的类型和影响因素;2.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人际关系问题;2. 如何通过实践探究人际关系吸引的奥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进入初中阶段,开始逐渐独立思考和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问题。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对于人际关系的认知和处理能力还不够成熟。

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四、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人际关系。

首先,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对人际关系有什么理解?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学生A: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互影响。

比如,我和我的朋友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人际关系。

教师:非常好的解释!确实,人际关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涵盖了各种关系类型,例如亲情、友情、爱情、同事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那你认为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活有何重要性呢?学生B:人际关系可以带给我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全感,也可以提供学习、工作和社交方面的机会。

教师:非常正确!人际关系对我们的个人发展和幸福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人际关系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2. 课堂讲解教师:请大家打开PPT或者将注意力集中在黑板上。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际关系的类型。

浅谈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浅谈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浅谈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摘要:每一个人无一例外地都生活在人际关系里,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之间相互感觉、相互认识,形成一定的情感关系。

这种关系集中表现在人际吸引上,人际吸引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很多,那么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增加人际吸引,本文试图从这两方面提出自己的浅陋看法,有不足之处,敬请老师斧正。

关键词:影响人际吸引因素增加人际吸引就是个体与他人之间的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怎样才能增加人际吸引,下面我想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1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1 外形一个人呈现出来的外形,通常是指这个人的外部轮廓、容貌、表情、服饰、举止以及风度的总和。

是一个人举止风度的外在体现。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容貌都会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尤其是初次相识时更为明显,这将影响到对方对他的整体评价。

容貌是人的外表,美好的仪容相貌,会令人赏心悦目,感觉愉快,一个人的外形美观,表情和善,服装整洁卫生,举止得体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素养,是人们交往中的第一形象,人们也因此更愿意与这一类交往,当然现实生活中人们天生丽质的毕竟是少数,然而我们却可以利用后天如化妆等手段,弥补在容貌、体形等方面的不足,将自身美丽的方面充分展示出来,使形象趋于美化,增加人际吸引的成份,但随着人们之间交往的时间的延长,这种吸引也会逐渐减弱。

1.2 能力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会以各种方式适应世界,否则,他(她)将会无法生存,这往往是人的能力作用,人的能力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结构,如智力、活动力、组织力、创造力、推理力等,同一件事情,如果你做不好,换一个人却能做得好,有可能是你这方面的能力有问题,但一个人的能力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更多的情况是同样一个人,可以在这个领域默默无闻,在那个领域却可以大显身手,再有,同一个人,可以有时候具备某种能力,有时候却不具备,而且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有大小,但不管怎样说,也不管哪个朝代,人们总是喜欢有本事的人,羡慕能力大的人,人们总是喜欢与聪明的、有能力、高智能的人在一起,人们往往讨厌与愚蠢无知的人交往,主要原因是因为跟前一类人在一起,他们可以帮助我们出谋划策,让生活更有情趣,让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还可以让我们学到不少东西,以提升自身的能力,说到底,人的能力是由自己决定的,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能不断增加人际吸引的指数。

人际吸引教案讲稿模板范文

人际吸引教案讲稿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吸引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技巧。

3. 帮助学生认识到人际吸引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人际吸引的概念和特点。

2. 人际吸引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人际吸引的技巧和方法。

2.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人际吸引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人际吸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历和感受。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人际吸引的概念和特点,包括:a. 人际吸引的定义:指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对他人产生好感、亲近和喜爱的心理现象。

b. 人际吸引的特点:相互性、倾向性、动态性、条件性。

2. 教师讲解人际吸引的技巧和方法,包括:a. 良好的第一印象:注重仪表、礼貌待人、微笑、自信等。

b. 共同点:寻找与他人的共同兴趣、价值观、经历等。

c. 良好的沟通:倾听、表达、反馈等。

d. 适度的赞美:真诚地赞美他人,关注他人的优点。

e. 自我展示:适度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几个典型的人际吸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际吸引因素。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实践环节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际交往场景,运用人际吸引的技巧和方法。

2. 教师观察并给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际吸引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人际吸引的概念、特点、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人际吸引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 部分学生对人际吸引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2. 学生在实际运用人际吸引技巧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对人际吸引概念和特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摘要: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为什么有的人一见如故,而有的人点头之交数十年,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感情关系的第一步:一个人如果毫无吸引别人之处,就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两人之间不能彼此吸引,也建立不起亲密的感情关系。

所谓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並进而彼此接近以建立感情关系的历程。

一、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外表的吸引性外表和容貌对初次交往的人来说,是个重要的吸引因素。

特别是在与异性交往时表现尤为显著。

两个人在进行交谈以前,往往是根据交往者的外貌特征来估价他,形成肯定或否定的印象,从而影响或左右了以后相互之间关系的发展。

实验沃尔斯特等人让男女大学生各332名相互组对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舞会,舞会结束时,询问学生是否希望再次同对方进行约会,结果表明,外表越吸引人,就越为人喜爱。

(2 )态度的相似性相似性包括态度(信念、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年龄、性别、职业、经历等的相似,其中态度的相似是最具吸引力的。

这正说明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与谋”的道理。

实验:研究者让互不相识的17名大学生住在同一间宿舍里,对他们的亲密化过程进行了近4个月的追踪研究,实验前调查了他们的态度,然后调查哪个跟哪个结成朋友。

结果发现,在见面初期,多是住在附近的人成为好伙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态度相似的人逐渐成为了好朋友。

(3 )需求的互补性人们需求的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

当双方的需求或个性能互补时,就能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例如一个有支配性格的人容易和被动型的人相处。

这是因为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满足对方的需求。

一般而言,人际吸引中的互补因素,其作用多发生在交情较深的朋友、恋人、夫妻间。

实验:心理学家克切霍夫等人研究了从朋友到夫妻关系的过程中不同的人际吸引因素所起的作用。

结果发现,在初交时,距离因素、外貌因素及社会资源(如经济地位、职业、学历、文化背景等)都是构成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结交后两人的态度、信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相似显得更为重要;在友谊和婚姻阶段,双方在人格特质上的互补,在需求上的互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新【】CH0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模版课件讲学课件

最新【】CH0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模版课件讲学课件

Moreland 和 Beach (1992) 利用真人所進行的 研究,也發現這種「曝光效應」
除了對他人的喜歡程度外,對於我們自己 的面貌也會受到熟悉性的影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熟悉導致吸引的三點原因:
A 、一個人的重複出現會增加我們辨識出這 個人的可能性,因而減少不確定、不安的 感覺,而增加了對這個人的正向感覺
(4)外表吸引力的侷限
A 、這種「美即是好」的效果,只在社會能 力(social competence)上最為明顯
但除此之外,外表在預測個人生活適應 (adjustment)﹑智力﹑正直(integrity)﹑ 關心他人(concern for others)等方面,卻 只有中等﹑甚至沒有任何效果
不過,能力很強或接近完美的人,可能會 讓人覺得不舒服,而降低其被喜歡的程度, 而如果這些人顯露出一些瑕疵或遭遇挫敗 時,會比完美無缺時,更受人歡迎
Anderson, Willerman, 和 Floyd(1966)的研 究,即證明了這種現象
(4)外表吸引力
大多數的研究都證實外表美麗的人,的確 較受到他人的歡迎,而且,在社會互動中, 也獲得較好的待遇(preferential treatments)
(2)溫暖
Folkes 和 Sears (1977) 發現,當人們喜歡﹑ 讚美﹑或贊同某些人或事物時,他們會表 現出溫暖的樣子
非語言的行為(nonverbal behaviors) 經常笑臉贏人,以專注的眼神看著對方
(3)能力
人們通常會喜歡聰明、有能力的人,其中 的原因可能是:跟有能力的人在一起,對 我們較為有利﹐提供較多的酬賞
D、除了接近性與熟悉性之外,根據人際吸 引的增強情感理論(reinforcement-affect model of attraction)

人际吸引教案讲稿模板范文

人际吸引教案讲稿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吸引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优势与不足。

3. 培养学生掌握展示自身魅力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际吸引的概念、影响因素、展示自身魅力的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自身,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人际吸引是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人际吸引的概念:人际吸引是指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对他人产生好感、喜爱和亲近的心理倾向。

2.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a. 时空接近性:距离越近,交往频率越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b. 魅力吸引性:包括外表、才能、个性品质等。

i. 外表和容貌:初次交往时,外表和容貌是重要的吸引因素。

ii. 才能:有才能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

iii. 个性品质:人格美的具体表现,具有持久、稳定、深刻的吸引力。

3. 展示自身魅力的技巧:a. 培养自信:自信的人更容易吸引他人。

b. 善于倾听:倾听他人,表现出关心和尊重。

c. 主动交流:主动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d. 适度赞美:真诚地赞美他人,增进彼此的感情。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人际吸引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特点、人际吸引的原因。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互动环节1.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魅力,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学生自由交流,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和心得。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际吸引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思考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优势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互动环节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人际吸引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学生在互动环节中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初中人际吸引教案

初中人际吸引教案

初中人际吸引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吸引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教学内容:1. 人际吸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如何提高人际吸引力3. 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同学最受欢迎?”引导学生思考人际吸引的原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人际吸引”的概念。

二、讲解人际吸引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人际吸引对个人成长、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人际吸引力的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人际吸引力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强调人际吸引力的积极作用。

三、如何提高人际吸引力(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人际吸引力的方法,如: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沟通能力、关心他人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提高人际吸引力的方法”。

四、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如:尊重他人、真诚待人、宽容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人际交往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强调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的重要性。

五、实践与感悟(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人际交往场景、交流心得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实践与感悟: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学习收获:通过课后调查或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实践活动所需道具和场地。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人际吸引力。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摘要: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中彼此相互欣赏、接纳的亲密倾向,人与人之间持喜欢的积极态度或喜爱情感。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不仅相互感觉﹑相互认识﹐而且也形成一定的情感联系。

因此,如果你想增强人际吸引,则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程度。

扩大彼此的相似性我们往往喜欢那些和我们拥有共同理念、态度和兴趣的人。

关键词:相似性外貌互补一丶人际吸引的各类因素(一)时空上的接近性中国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十几年前当我们大家还住着老式住宅时左右前后的邻居全都相识,而且越是相邻的关系越是密切,那时候的小孩几乎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在1950年曾做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

这位心理学家对麻省理工学院17幢已婚学生的住宅楼进行了调查、这是些二层楼房,每层有5个单元住房。

住户住进哪个单元,完全是随机的。

调查的对象是所有住户的主人,调查的问题是:在这个居住区中,和你经常打交道的、最亲近的邻居是谁?调查结果表明,居住距离越近的人,交往的次数越多,关系越密切。

在同一楼层中,和紧隔壁的邻居交往的机率是41%,和隔一户的邻居交往的机率是22%,和隔三户交往的机率只有10%。

多隔几户,实际距离增加不了多少,但其亲密度则大不相同。

(二)态度的相似性社会心理学认为,相似性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年龄与性别、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教育水平、职业、籍贯、兴趣、信念、价值观、态度等的相似,其中以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为最主要。

我们工厂有职工宿舍,大概有100余人入住,刚住进去时由于都不了解按先后顺序排列让他们4人一间入住,待住了一个月后,很多职工提出想互换宿舍,原因主要是有人喜欢睡觉打呼噜,他们建议将几个大呼的分在一个宿舍,以免影响他人。

还有员工提出希望和同乡分在一起,原因是吃饭的口味与生活习惯相近。

(三)需求的互补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脾气暴躁的人和温和而有耐心的人能友好相处;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能成为要好的朋友,甚至发展成终生的伴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喜欢、愿意亲近的程度,决定人际关系的质量和人际交往的成
败。

一般,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一些:
(一)外貌与好的个性品质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行为等因素在决定人际情感上起很大作用。

人们喜欢美的东西。

这是一种自然倾向。

外貌美容易造成一种好的印象,产生一种光环作用,使人们产生一种接近的倾向。

但是,当实际与本人面对面接触时,或者是当双方有了更多的交往时,这种光环作用就会减小。

在长期交往中,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才智、品德)所起的作用更大。

(二)相似性
研究表明,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

相似性包括:(1)信念、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相似性;(2)吸引力的相似性;(3)社会地位的相似性;(4)年龄的相似性。

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里的相似性不是实际的相似性,而是感知到的相似性。

在实际生活中,因人们在初次交往中不可能涉及到信念、价值观、态度等较深的层次,此时年龄、社会地位,外貌的相似性往往起主要作用。

随着交往的加深,人们之间的了解加深了,这时信念、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相似性就变得非常重要,决定着人们是否会继续深入交往。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三)需要互补人们有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者的一面,也有喜欢那些与自己个性品质相反者的一面。

这样双方不同的心理品质,可以使对方得到心理上的补偿。

也就是说,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于对方的期望正好呈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急性人和慢性人合作得很好,爱听的和爱说的成了朋友的现象。

相似性和互补性看上去似乎是矛盾的,实际上二者有时也是一致的。

例如,在恋爱、婚姻中往往支配型的男性和顺从型的女性彼此有吸引力。

这是因为他们对男女关系中的男女角色看法一致,认为男性应起支配作用,女性应顺从。

概括地说,相似性原则在喜欢中起重要作用,但有时候,当两个人的角色作用不同时,互补性原则起重要作用。

在这些场合人们喜欢那些行为与角色相符合的人。

(四)熟悉性
熟悉能增加喜欢的程度。

社会心理学家梅塔(T.Mita)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要求被试看自己的两张照片,问他们喜欢哪一张。

两张照片是一样的,只是一张是正像,一张是镜像。

同时,也要求他们的朋友表明喜欢哪一张。

结果是,被试自己更喜欢镜像,而他们的朋友则更喜欢正像。

因为自己常常看到自己的镜像,而朋友则常常看到正像。

看到的次数会增加喜欢程度,但次数也有一定界限,超过一定界限会产生厌烦的感觉。

另外,次数的作用只表现在积极的或中性刺激物上,而对反面的东西即使增加见到的次数,也不会导致对这个东西的喜欢。

(五)邻近性
精品文档
邻近性指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则人们喜欢邻近的人。

住得很近的人容易建立友谊也是这个原因。


邻近性之所以起作用是与交往频率有关。

处于同一环境的人,常常见面,容易产生吸引力。

常常见面的人容易彼此了解,这也是邻近性起作用的原因。

邻近性也有一定的局限。

我们所喜欢的人往往是邻近的,但我们所厌恶的人往往也是邻近的人。

所以邻近是吸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六)相互性
相互性指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不喜欢那些不喜欢我们的人。

但这不是绝对的。

有时我们喜欢一个不喜欢我们的人,或者不喜欢一个喜欢我们的人。

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
的确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人际吸引是人们建立友谊、爱情等重要人际关系的基础,希望在此提供的关于人际吸引
的影响因素对你的人际交往有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