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清单(河北衡水中学)
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常识点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 周期表总结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 依据横行: 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布列 纵行: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 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布列 2、 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1、 2、 3周期)周期: 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 长周期(第4、 5、 6、 7周期) 主族7个: ⅠA-ⅦA族: 16个(共18个纵行) 副族7个: IB-ⅦB第Ⅷ族1个(3 零族(1个) 罕见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 性质与原子结构(一) 碱金属元素:1、 原子结构 相似性: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都为1个递变性: 从上到下, 随着核电核数的 增大, 电子层数增多, 原子半径增大2、 物理性质的 相似性和递变性:(1) 相似性: 银白色固体、 硬度小、 密度小(轻金属) 、 熔点低、 易导热、 导电、 有展性。
(2) 递变性(从锂到铯) : 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 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 碱金属原子结构的 相似性和递变性, 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 化学性质(1) 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 碱金属元素的 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是以, 它们的 化学性质相似。
(2) 递变性: ①与氧气反映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映越来越剧烈点燃 点燃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添,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落空电子的功底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化学与能量1.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热现象和热现象的变化规律的科学。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外界、热传递、功、内能、焓等。
系统是指被研究的一定数量物质的总称,外界是指系统以外的一切东西。
热传递是指能量在系统和外界之间的传递,功是指物体对外界做的机械运动。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具体表达,它表示:封闭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系统所做外界功和系统所吸收的热的代数和。
数学表达为ΔU=Q-W。
1.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在自然界,热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这一定律有两种表述: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克劳修斯表述指出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而开尔文表述则指出不允许永远不停地从单一热源中无限制地吸热来做功。
1.4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是指当物质温度达到绝对零度时,其熵为零。
它也被称为能量的零点定律。
1.5 熵熵是热力学中的重要物理量,它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熵的增加表示系统的无序程度增加,熵的减少表示系统的有序程度增加。
熵减少是自然界中不可逆过程的特征。
1.6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在不同温度下,经历一系列物质状态变化后,最终回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热力学循环包括卡诺循环、斯特林循环、布雷顿循环等。
1.7 热力学的应用热力学的应用包括热机、热泵、制冷机、化学反应等。
热力学的应用广泛,涵盖了能源、环境、材料等方面。
二、化学反应动力学2.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变化率。
它可以用反应物消失的速率或生成物的速率来表示。
2.2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温度升高、反应物浓度增加、催化剂的作用都可以促进反应速率的增加。
2.3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是指描述反应过程中具体反应步骤和中间产物等的过程。
反应机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的本质和寻找更高效的催化剂。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500字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是中学化学课程中的一部分,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温度: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浓度: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加- 压力:气体反应的压力增加,反应速率增加- 表面积:固体反应的表面积增加,反应速率增加-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2.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特征-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 平衡常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位置向右移动- 产物浓度:增加产物浓度,平衡位置向左移动- 温度:温度升高,平衡位置移动到反应热吸收方向- 压力:压力增加,平衡位置移动到分子数少的一方- 动态平衡的性质和存在条件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 根据物质的氧化数变化判别- 根据电子的转移判别-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判别方法- 锌、铁、铝等金属与酸的反应- 单质氧化反应和氧化酸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判别方法4. 电化学- 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单位- 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的分类- 电解和电化学方程式- 电池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常见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干电池- 燃料电池- 电解槽- 电解质的电导、溶解度和电解质强度的关系5.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pH值和酸碱度的关系- 强酸和强碱的性质和判别方法-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方程式- 酸碱指示剂的分类和选择方法6. 酸、碱和盐的产生- 酸的产生:- 非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煤燃烧和硫铁矿粉末和空气的反应- 碱的产生:- 金属氢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硷土金属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盐的产生:-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与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 酸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气体- 酸与金属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重要盐的性质和应用7.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有机物的分类-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醇、酚、醛、酮、羧酸和酯的基本结构和性质本文对高中化学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总结,涵盖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酸碱中和反应和有机化学基础等内容。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二主要涉及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以及元素、核素、同位素等概念。
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一些归纳:
一、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一组元素的表格。
元素的排列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以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主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为元素周期律。
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三、元素、核素和同位素
1.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3.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包括:
1. 金属性: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等。
2. 非金属性:主要依据是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变化规律,以及元素跟氢化合的难易程度等。
以上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2的知识点包括:
1.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包括物质的化学式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关系。
2.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总量不变,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
3. 物质的燃烧: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燃料、氧气和适当的点火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4. 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1
5. 锐变、滞变和相变: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如颜色变化、温度变化和气体的生成。
6. 离子和离子反应: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反应是指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和化学性质分类。
8. 元素的复合价和化合价: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以及其他情况下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学结合的价态。
9. 溶液和溶解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
2
10.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电子转移过程,包括
氧化剂和还原剂两个反应物。
11. 酸和碱的概念:酸是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能
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12. pH和pOH:pH用于表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pOH用于表示
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13. 盐的概念和盐类的命名: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类的命名按照国际命名法进行。
这些是高中化学必修2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还有其他的知识点,如
电化学、有机化学等,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来进行学习。
3。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高中化学必修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涵盖了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和理论,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下面将对高中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量或产物生成量的变化率。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2.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停止,但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仍然保持稳定。
化学平衡受到温度、浓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二、化学电量与电解质溶液1. 电流与电量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单位为安培(A)。
电量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间的乘积,单位为库仑(C)。
2.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指能够导电的溶液,包括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能够完全离解成离子,弱电解质只有一部分离解成离子。
三、酸碱中和与盐类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条件下发生的中和反应,生成相对中性的盐和水。
2. 盐类的性质盐类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盐类有氯化物、硝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等。
盐类可以分解、溶解、晶体水化等。
四、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1. 金属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和塑性,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锌、铝等。
金属元素能够形成金属键。
2. 金属材料的性质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塑性,适用于各种工程结构和制造领域。
金属材料的性质受到晶粒结构、金属间键合和杂质等因素的影响。
五、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材料1.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非金属元素具有不良的导电导热性、脆性和负性。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硫、碳等。
非金属元素能够形成共价键或离子键。
2. 非金属材料的性质非金属材料具有较低的强度和硬度,适用于绝缘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各种领域。
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受到键合方式和晶体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六、能量与化学反应1.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指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引言高中化学必修二通常包括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酸碱理论、电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中化学的核心部分,对于学生理解化学现象和进行化学计算至关重要。
一、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摩尔概念:摩尔的定义、摩尔质量、物质的量。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联合气体定律。
二、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定义:平均反应速率和即时反应速率。
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化学平衡平衡状态:动态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单位和意义。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数:氧化数的计算规则和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
五、酸碱理论酸碱定义: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布朗斯特德-劳里酸碱理论。
pH计算:水的离子积、强酸强碱溶液、弱酸弱碱溶液的pH计算。
六、电化学电化学电池:电池的组成、电极反应、电池电动势。
电解原理:电解过程、法拉第定律、电解产物的计算。
七、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分子结构:碳原子的杂化轨道、官能团、同分异构体。
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重排反应。
八、化学键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特点和例子。
共价键:共价键的形成、饱和性和方向性、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九、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的类型和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氢键:氢键的概念、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十、热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焓变的计算。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能量转换和守恒。
十一、化学实验实验操作: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室安全规则。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十二、化学计算溶液浓度:摩尔浓度、质量摩尔浓度、质量分数的计算和转换。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解释。
十三、化学与环境环境污染:化学污染物的来源、影响和治理。
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概念、原则和实践。
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是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讲解。
一、物质的纯净与杂质1. 纯净物:由任意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一定的性质。
2. 杂质:纯净物中混有其他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杂质、液体杂质和气体杂质。
二、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两种类型。
-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不能进一步分解为其他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
2.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的粒子混合而成,可以分为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两种类型。
- 均相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在任意部分都是均匀分布的,包括溶液、气体溶液和合金。
- 非均相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在任意部分不均匀分布的,包括悬浮液和胶体。
三、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不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的变化,如溶解、沉淀、升华等。
2. 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的变化,如燃烧、酸碱中和反应等。
四、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相对原子数量的式子,可以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
- 分子式: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相对原子数量的式子,如H2O表示水分子。
- 离子式:表示化合物中离子种类和相对离子数量的式子,如NaCl表示氯化钠。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变化的式子,包括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等。
五、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量1.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质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2. 化学计量:根据化学平衡和化学式计算物质的质量、摩尔和容量等。
- 质量计量: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物质的质量。
- 摩尔计量: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物质的摩尔。
- 容量计量: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配比关系计算物质的容量。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衡水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衡水一、原子与分子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2. 原子序数与质量数: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3.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与族。
4. 化学键:原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5. 分子结构: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分子的几何形状对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关系。
3. 化学计量: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4.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进行的速度,受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
5. 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进行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三、溶液与化学计量1. 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通常是水。
2. 溶液的浓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常用单位有摩尔浓度(mol/L)、质量百分浓度(%)等。
3.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4. 酸碱理论:酸碱是溶液中的重要物质,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5.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pH值越小表示溶液越酸,pH值越大表示溶液越碱。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化学反应,其中反应物间发生电子转移。
2.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是获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失去电子的物质。
3. 氧化数:表示原子在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氧化数的变化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4. 电池和电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元素的周期表
- 周期表的结构和组成
- 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周期性趋势、主要趋势和次要趋势
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 非金属元素之间的键:共价键、价键、离子键
- 非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离子-极性键、离子-离子键
- 物质的性质和成分: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配位化合物、离子键的化合物
3.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方程、反应级、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 化学平衡:平衡定律、平衡常数、平衡的条件和特点
4.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 氧化还原反应的描述和方程式
-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农业、工业、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5. 酸碱中和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 酸碱中和反应的描述和方程式
-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中和指示剂、酸雨的形成与防治、酸碱中和滴定
6. 配位化合物
- 配位化合物的构成和性质
-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表示方法
-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金属络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7. 离子键的化合物
- 离子键的特点和构成
- 离子键的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
- 离子键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离子键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这些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每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内容和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理解。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1.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根据碳骨架、取代基和官能团,采用系统命名法。
-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包括结构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
- 烃的分类和特性:根据碳原子间的键性质,烃可以分为烷烃、烯烃和炔烃。
- 有机反应类型: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重排反应等常见反应类型。
2. 酸碱与盐的相关知识点- 酸碱的定义:根据勃朗sted-Lowry酸碱理论,酸是能够提供质子(H+)的物质,碱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 酸碱中和反应:当酸和碱按摩尔比例反应时,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 盐的性质和应用:盐可以通过酸和碱中和反应得到,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应用,如食盐、肥料、药品等。
3. 高能化学反应知识点- 化学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包括原电池和可逆电池。
- 腐蚀与防腐蚀:金属在与其他物质接触时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物质称为腐蚀产物。
防腐蚀方法包括电镀、涂层、合金等。
-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放热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4.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 反应速率: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的速率,可以受到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 化学平衡:在封闭中,反应物质由于反应速率相等而存在稳定状态的状态。
平衡常数、平衡位置和平衡条件是化学平衡的重要概念。
5. 电解质和电解过程知识点-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形成导电离子的物质,包括酸、碱和盐。
- 电解过程:在电解中,正极吸引阴离子,负极吸引阳离子,电解质通过离子迁移产生电流,化学反应同时进行。
6.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包括分子式、结构式、电离式等。
-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包括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和离子方程等。
7. 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 实验室安全:注意实验操作时的安全事项,如穿戴防护用具、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等。
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化学必修二是高中化学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化学体系和化学平衡中的应用等内容。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反应动力学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量。
常用来表示速率的物理量有消失速率、生成速率和平均速率。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触媒等因素有关。
其中,浓度越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大;而使用适量的触媒也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2. 反应速率的表示反应速率可以用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量的消失量或反应生成物质量的增加量来表示。
通常用Δ[X]/Δt或d[X]/dt表示。
3. 反应速率与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等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二、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当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反应停止,此时反应体系达到了化学平衡。
在化学平衡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描述在特定温度下,化学平衡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的一个常数,通常用K表示。
3. 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温度降低,平衡常数减小。
4. 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平衡常数反映了反应体系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比的稳定性。
反映了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浓度。
三、化学体系的研究1. 平衡常数与活动度在实际的化学反应中,理论上的平衡常数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因为反应物的浓度并不是唯一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际的化学平衡体系需要考虑反应物的活性。
2. 反应的位置当两个反应体系具有不同的平衡常数时,我们需要比较它们的位置,用以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进行反应。
3. 平衡常数和反应进程在实际反应中,平衡常数的值通常是随着反应进行而改变的。
高三化学必修二必考知识点
高三化学必修二必考知识点在高三化学学科中,必须掌握必修二的各项知识点,以下是该科目的必考知识点概要:
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1 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
1.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应用
1.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4 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1.5 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2. 酸碱与盐
2.1 酸碱反应的概念与性质
2.2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
2.3 酸、碱与盐的电离与溶液
2.4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电位
3. 金属与非金属
3.1 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及相关反应 3.2 金属的提取与利用
3.3 金属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及相关规律
4. 碳化合物
4.1 碳的存在形式与性质
4.2 碳的卤代烃与醇的反应
4.3 碳水化合物的命名与分类
4.4 碳水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5. 有机化学基础
5.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性质
5.2 有机物官能团的识别
5.3 有机化学反应与机理
6. 溶液与溶解度
6.1 溶液的准备与浓度计算
6.2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6.3 溶液的物理性质及相关计算
7. 化学能与化学电池
7.1 化学能的计算与应用
7.2 电能的转化与化学电池
7.3 电解过程与电解液
8. 分子与晶体
8.1 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的性质 8.2 晶体的构成与性质
8.3 分子与晶体之间的性质比较
9. 高分子化合物
9.1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9.2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
9.3 塑料的分类、性质与应用
以上为高三化学必修二必考知识点的概要,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请认真复习这些知识点,确保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Z1.原子( A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
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
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大全
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大全作为一门理工科学科,化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物质性质的探索。
而化学必修2,是高中化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了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与化学热力学等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读者总结化学必修2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制的学科。
掌握好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知识点,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化学反应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知识点:1. 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化学反应速率是反应物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或生成物质的量。
化学反应级数是反应物中各物质参与的次数,通常用实验数据确定。
2. 反应速率常数反应速率常数(k值)刻画反应速率的大小。
固定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可通过实验和计算得到。
3.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就会加快。
这是因为反应物分子在高温下平均能量增加,而能量增加则使分子的活动性增强,反应速率就会加快。
二、化学平衡和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和化学热力学是化学重要的分支,其研究范围包括焓、自由能、熵等。
以下是化学平衡和化学热力学的知识点:1.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右侧产生物质的浓度积与左侧反应物的浓度积之比。
它是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是由化学平衡浓度比决定的常数。
2. 描述反应热力学的量反应热力学的量包括反应的焓变、熵变、自由能变等。
它们是评价化学反应是否进行、反应热力学的相关指标。
3.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常数和热力学方程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常数与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是不同的。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描述了热力学的过程。
三、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反应是其中比较难的知识点。
深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反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
以下是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反应的知识点:1.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分子的化学式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分子的化学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深入理解和把握其中的原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
高中化学必修二重要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二重要知识归纳
1.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方式,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它们的摩尔比例。
- 化学方程式必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2. 化学键
- 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将原子结合成分子或离子。
- 有三种主要类型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3.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将元素排列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根据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性质会发生周期性变化。
4. 酸和碱
- 酸是指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
- 碱是指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 酸和碱可以通过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5.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电子的转移。
-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电子的转移来生成新的物质。
6. 化学平衡
- 化学平衡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压力和温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 在平衡态下,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
7. 显色反应
- 显色反应是指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 显色反应常用于酸碱指示剂、络合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等实验中。
8. 化学实验
- 化学实验是验证化学理论的重要手段。
-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遵守安全措施,注意实验条件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以上是高中化学必修二重要知识的简要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Z
1.原子
( A 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
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
号: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
期 1 2种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 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形成条件 利用历史
性质
一次能源
常规能源 新能源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 核能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有机物
烷烃: 甲烷
主要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②取代反应 (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 5 种)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 型,如,Cl-Cl。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
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2)[ ]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Ⅰ)同周期比较:
金属性:Na>Mg>Al
非金属性:Si<P<S<Cl
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
碱性:NaOH>Mg(OH)2>Al(OH)3
氢化物稳定性:SiH4<PH3<H2S<HCl 酸性(含氧酸):H2SiO3<H3PO4<H2SO4<HClO4
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Na<K<Rb<Cs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Li+>Na+>K+>Rb+>Cs+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F-<Cl-<Br-<I-
酸性(无氧酸):HF<HCl<HBr<HI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zC,x+y≠z )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 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 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
饱和烃→烷烃(如:甲烷)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
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
离子键
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方式
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c(B) = n(B) t V t
①单位:mol/(L·s)或 mol/(L·min) ②B 为溶液或气体,若 B 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Ⅱ)同主族比较:
金属性:Li<Na<K<Rb<Cs(碱金属元素)
非金属性:F>Cl>Br>I(卤族元素)
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
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
(Ⅲ)
金属性:Li<Na<K<Rb<Cs
非金属性:F>Cl>Br>I
正四面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 气轻,难溶于水 优良燃料,化工原料
C=C 双键, 链状,不饱和烃 六原子共平面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 气略轻,难溶于水 石化工业原料,植物生长调 节剂,催熟剂
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的独特的键,环状 平面正六边形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比 水轻,难溶于水
溶剂,化工原料
脂肪烃(链状)
烃
不饱和烃→烯烃(如:乙烯)
芳香烃(含有苯环)(如:苯)
3、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有机物 通式 代表物 结构简式
烷烃
CnH2n+2 甲烷(CH4)
CH4
烯烃
CnH2n 乙烯(C2H4) CH2=CH2
苯及其同系物 ——
苯(C6H6) 或
(官能团) 结构特点 空间结构 物理性质
用途
C-C 单键, 链状,饱和烃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电力)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4)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 冷水 热水与 与酸反
——
—
难易
剧烈
酸快
应慢
(6)氢化物的化学式
——
SiH4
PH3
H2S
HCl
—
(7)与 H2 化合的难易
——
由难到易
—
(8)氢化物的稳定性
——
稳定性增强
—
(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 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第ⅦA 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
(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
△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 是吸热反应)。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 C、H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 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 KClO3、KMnO4、CaCO3 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 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 C+O2=CO2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 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SO3
Cl2O7
—
学式
最高价 (10)化学式 氧化物
NaOH
Al(OH)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
Mg(OH)2
对应水 (11)酸碱性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 弱酸 中强 强酸 很强 —
化物
氧化物
酸
的酸
(12)变化规律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
第ⅠA 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 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 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 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 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 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 0。即 v 正=v 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