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
禁止利用职务进行权力寻租
禁止利用职务进行权力寻租权力寻租是指在拥有权力的职务上,以违法、违规的方式为个人谋取私利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为了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必须禁止利用职务进行权力寻租。
本文将探讨禁止权力寻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和惩处。
一、禁止权力寻租的重要性利用职务进行权力寻租,首先会导致公共资源的非法获取。
在政府机关和公共部门中,公共资源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的,以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和利益。
但是一旦官员或公务员滥用职权,将公共资源据为己有,就会将资源流向个人或特定团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公平分配。
其次,权力寻租行为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
腐败是不道德和不合法的行为,主要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
当权力被滥用时,往往需要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个人目的。
这不仅违背了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削弱了政府的信任和公众的对政府的支持。
此外,权力寻租还会破坏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包括教育、医疗、社保等。
但当权力被滥用,职务不正被利用时,就会导致公共服务的质量下降,无法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这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二、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和惩处为了防止和打击利用职务进行权力寻租的行为,需要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和惩处。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做法: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权力寻租的行为,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这样可以为打击违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2. 强化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务人员行为的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权力寻租的违规行为。
同时,加大对监督部门的力度和力度,确保监督的有效性。
3. 加强纪律约束。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公务人员,应该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这包括严肃查处、追究责任以及追回被侵害的利益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震慑公务人员的违规行为。
4. 完善公共服务机制。
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和机会。
我国社会中的寻租行为 [税收征管中的寻租行为原因分析]
我国社会中的寻租行为[税收征管中的寻租行为原因分析]摘要:当前寻租问题在税收领域日益突出,税收征管中出现了包括政府(征税人)和纳税人两种寻租行为,本文从我国现实的文化传统和税收环境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产生寻租行为的原因。
关键词:税收征管寻租税收环境一、税收征管中的寻租(一)寻租的含义寻租(Rent-seeking)理论的思想最早萌芽于1967年,由塔洛克在《关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一文中首先提出。
但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却是克鲁格1974年在她的论文《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中首次提出,并由此启动了寻租理论研究的大潮。
到了1982年,巴格瓦蒂提出“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UDP)”对寻租进行定义后,这一概念进一步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
(二)税务寻租寻租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和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是一种经济的“负和博弈”,税务寻租指的是涉税各方借助于一定的税收管理权,合法或非法地获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非生产性行为。
税收是国家赋予征税人的权力,只要有设租的权利,就有寻租的可能,因此,寻租现象在税收领域中非常普遍。
(三)税收征管过程中的寻租行为税收征管是整个税务工作的核心,也是税收执法权的集中体现。
本文讨论的重点在于税收征管过程中的寻租行为,也就是税收执法权在行使过程中发生的寻租行为,并深入探讨税收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
二、税收征管过程中寻租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税收征管过程的寻租行为包括政府(征税人)和纳税人两个方面。
(一)征税人方面:因为税收赋予了征税人一定的权利,征税人可以通过这种权利影响资源的所有者对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从而获取相应的租金。
征税人的寻租可以分为两种形式:被动寻租和主动寻租。
被动寻租是指征税人为了解决市场失灵而干预经济时产生的租金,这种租金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当,如错综复杂的减免税政策,会让一些本不应该享受该政策的纳税人,想办法给自己贴上符合减免税政策的标签产生的租金等。
预防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现象
预防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现象一、权力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1、权力过分集中:在政府和企业内个别人员权力过大,决策权力过分集中,都会违背民主制度的实施。
权力过分集中会导致公民与政府公职人员双方权力制衡的模式失调。
公务员行贿受贿,滥用权力的现象就没有可制约其的力量,这样会加剧权力寻租行为。
2、监督体系缺陷:严重缺乏基本的管理体系,为权力寻租行为加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内部监督不到位或脱节,不能形成环环制约的良好制约格局。
3、中国遗留的封建习俗影响:中国人有特殊风俗习俗,有自己的处事方式。
而这种处事文化,容易助长寻租行为的滋长。
中国强调中庸,强调自律,缺乏建立规范制度的意识。
4、缺乏诚信文化:代理人应当有履行自己的义务的法律的意识和要求。
然而在中国前当的市场环境气下,缺乏诚信文化严重阻碍了的市场正常竞争,为滋生寻租行为提供了机会。
代理人、本人的正义和责任心缺失,显示机会主义倾向和只为追逐短期利润的倾向,加重了权力寻租行为的问题。
二、权力寻租行为防治的措施1、强化监督机制,遏制权力寻租行为监督机制一直是市场的薄弱环节。
缺乏监督机制只显示市场透明度不高。
一个良好的监督机制既保证系统和规定实施和执法,正确使用各种标准,和保证透明和公平的市场操作。
2、改变地方政府的功能,遏制权力寻租行为科学合理、准确地划分范围和界限政府的经济职能,并对地方政府的执行功能设置基本的手段和方法。
尽可能地规范官员行为和约束行为的程序,注意规范地方政府官员的锻炼形式和办事程序。
同时,尽可能多地对公职人员进行严格辅助。
所以,寻租人员无法从寻租行为获得可观利益,寻租者会选择放弃寻租。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可以将一些程序交给市场自动调节,下放官员权力,削弱寻租的有效方式就是优化政府的经济管理方式,缩小其管制范围,减少政府办事人员,党政干部寻租的机会。
3、增加寻租惩罚的机制,遏制权力寻租行为惩罚机制存在的严重的缺陷,会导致许多当地政府和寻租者继续寻租没有顾虑。
我国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分析
我国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分析提要本文介绍了寻租行为及政府采购的相关概念,对政府采购寻租行为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健全政府采购操作程序、规范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寻租;设租;政府采购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一、寻租行为及政府采购相关概念(一)租金。
租金的涵义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深入的发展,它的外延所指也在扩大。
现代经济学中的租金指的是缺乏供给弹性产生的差价收入,但此时供给弹性的缺乏是由权力的干预造成的,而不是由单纯的自然性质的生产要素造成。
同时,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了“准地租”,将租金的涵义外延到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租金,指的是支付给资源所有者的款项中超过在其他可选择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款项的那部分收入,也就是超过机会成本的收入。
另外,租金的涵义为政府利用权力干预,造成供给弹性缺乏,最终形成垄断所产生的超额利润或者价差收入。
由此我们得出,政府采购中的租金是指因政府采购机构或人员的采购行为所形成的超额利润。
(二)经济租金。
所谓经济租金,就是要素资源所有者实际最终获取的收入与市场交易客体——该商品的一般租金之间的差额。
(三)寻租。
完全市场经济下,不存在政府利用权力干预等制度性阻碍,市场可以自发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自然就不存在寻租。
然而,市场是不完全的,资源无法实现最优化配置,只有通过政府行为来协调配置,而想追逐更多利益的人便会去寻租,寻租由此产生。
美国经济学家塔洛克指出,只要存在官方限制,人们就总是要投入资源来获取事实上由于官方限制才得以被保证的边际利润;另外,经济学家克鲁格也指出,寻租活动的蔓延具有恶性循环的趋势。
因此,寻租是在体制漏洞下的非正常经济活动,不能创造社会财富,却耗费了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这种非竞争性的、追求非生产性经济利益的活动是真正意义上的寻租活动。
张卫东教授在他的文章《寻租理论分析》文章中给寻租下了一个初步的定义:“所谓寻租,就是寻求经济租金。
寻租行为蔓延,让政府良好形象逐渐消失
寻租行为蔓延,让政府良好形象逐渐消失寻租行为指的是某些人和组织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力和利益的行为。
在现实中,这种行为的出现非常普遍,它不仅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还会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随着寻租行为的愈演愈烈,政府的良好形象也逐渐消失。
一、政府的形象逐渐消失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其对人民的利益和福祉负有重要的责任。
但是,一旦政府的形象受到了损害,难以回复,会导致人民的失望和不信任。
寻租行为的出现,破坏了政府的公正性和公信力,人们开始怀疑政府的能力和意愿,认为政府已经不再为人民服务,而是为少数人和利益集团服务。
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形象逐渐消失,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二、寻租行为的蔓延寻租行为的蔓延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在寻租行为的影响下,社会不再是一个公平的竞争场,而是被少数人和利益集团所掌控的场所。
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受到挫折,社会发展的潜力无法发挥。
另外,寻租行为还会造成财富的不均等和资源的浪费,这也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安和不稳定。
三、政府的应对策略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寻租行为的打击力度。
例如,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建立健全的内部机制以及监管制度等等。
此外,政府还应该重视社会民生问题,注重公共资源的利用和公正分配,加强对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保障,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寻租行为的蔓延,并恢复政府的良好形象。
总之,寻租行为的蔓延已经给社会和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
政府和人民应该共同努力,坚决打击寻租行为的存在,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重塑政府的良好形象。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我国农村权力寻租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
我国农村权力寻租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在中国社会厉行反腐倡廉的背景下,我国农村权力寻租现象仍然呈现高发态势。
究其原因,主要有思想、经济、制度、文化等层面的问题。
农村权力寻租现象造成阻碍经济发展、动摇群众基础、扩大社会不公和败坏道德风尚等不良影响,亟需从经济建设、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等方面加以治理。
标签:农村;权力寻租;成因;影响;治理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的重要论断,权力寻租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权力寻租是将政府官员假设为经济人的一个概念,是指政府官员以自身掌握的权力作为资源,非法利用自身权力来维护甚至寻求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
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厉行反腐,强调“老虎苍蝇一起打”,大力肃清从中央到基层沉积已久的腐败淤泥。
然而,我国农村基层的权力寻租现象依然呈现高发态势,对全面深化改革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持续推进阻力甚大。
厘清我国农村权力寻租现象的复杂成因,深刻认识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其有效解决路径,成为当前深入推进反腐进程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村权力寻租现象的成因现今,权力寻租现象已成为阻碍国家进步的一大顽疾,特别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多方面原因交互作用产生的贿选、侵吞公共资产、扣留政策拨款等贪腐行为,对农村发展产生严重阻碍。
对农村权力寻租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可发现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思想层面。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农村权力寻租现象频发的根据便在于农村干部与村民个人思想素质的不足。
相对城市而言,由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的限制,农村干部与村民思想素质较低,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繁衍滋生的内心沃土。
从村干部来看,村干部基本由选举出来的当地农民担当,文化水平较低、政治意识和法治意识不足。
部分农村干部缺乏为民服务的政治素养,权力边界概念模糊,对寻租所产生的法律后果认识不清,法律威慑作用难以发挥。
在如此思想条件下,部分干部认为自己是掌握大权的“一村之主”,为满足一己私利滥用手中权力,从事设租寻租,对农村发展危害巨大。
公共权力寻租行为成因及分析
公共权力寻租成因危害及治理摘要:腐败是困扰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公共权力寻租则是腐败主要形式和表现,因此,对公共权力寻租行为的分析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本文通过对分析我国当前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并指出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危害,来指出对权力寻租行为的治理方法和解决途径。
关键词:权力寻租腐败公共特权权力寻租又称“权力设租”,指国家公务员以手中握有的行政权力作为筹码,向企业或个人出租权力,索取高额回扣,获得暴利。
[1] 它包括权钱交易、以权谋私、以权谋色、以权谋房、以权谋车、索贿受贿。
在招工招干、升学就业、农转非、出国等问题上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等多种形式。
尤其在项目审批、土地批租、工程发包、减免税赋、进出口配额、银行贷款、外汇额度等领域最为猖獗。
权力寻租行为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地损害了政府形象,成为政府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阻力之一。
本文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层分析权力寻租的成因、危害及遏制权力寻租的对策,从而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提供理论依据。
1.权力寻租的成因权力寻租的产生,必然存在两个前提,一是资源的稀缺;二是“经济人”的基本假设,即:每一个人都会理性地计算和衡量得失,只要具备条件,他就会努力地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先从资源的稀缺来分析权力寻租的原因。
寻租理论认为,在资源极度紧缺的时代,政府官员拥有分配资源的巨大决定权就拥有了重要的获利门路。
尤其当其责任机制很弱时,从事腐败活动的激励因素就会应运而生。
这种稀缺既可能是资源本身的紧张造成的,也可能是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指出的那样“政府的特许、配额、许可证、同意、特许权分配——这些密切相关的词的每一个部分意味着由政府造成的任意的或人为的稀缺。
”显然,在权力寻租中,资源的稀缺是由部分政府官员造成的任意的或人为的稀缺。
部分政府官员之所以能够造成任意的或者人为的稀缺,是因为政治、经济制度不完善。
最多的寻租行为产生于政府机构内部的人事权力。
浅谈寻租理论的危害及防治
浅谈政府寻租行为的根源及防治学院:政治经济学院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学号:******浅谈政府寻租行为的根源及防治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与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化,我国经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国际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正如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都无法避免腐败“病毒”的寄存一样,我国行政领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权力寻租现象,对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极为不利。
虽然党和政府在改革中对权力寻租现象给予了充分重视,同时也采取了大量措施加以避免和解决,然而现阶段,权力寻租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各种腐败案件层出不穷,而且更倾向于涉案金额逐渐增多的大案、要案,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造成了严重阻碍。
本文在以上基础对于权力寻租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表述,从社会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于我国政府权力寻租现象进行分析,最后,对于我国权力寻租的现象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权利寻租;腐败行为;权力利益一、前言寻租理论产生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使经济学研究视野从生产性的寻利活动扩展到非生产性的寻租行为,从资源在生产领域的配置问题扩展到资源在非生产领域的配置问题。
寻租(rent- seeking)一词最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于1974 年在其著作《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寻租是利用资源通过政治特权构成对他人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1982 年巴格瓦蒂提出了用“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Directly UnproductiveProfit- seeking Activities,简称DUP)”来表达寻租的基本内涵,它论述了在政府干预条件下的寻租行为和寻求政府干预的活动,得到了经济学界的广泛认可;著名公共选择学派经济学家布坎南认为寻租产生的条件是存在限制市场进入或市场竞争的制度或政策,而这往往与政府干预的特权有关。
塔洛克认为寻租成本由三部分构成:寻求垄断租所耗费的成本、垄断本身所造成的福利损失和寻租所失去的技术创新的机会及其福利,并认为寻租是“负总和的游戏”;斯蒂格利茨指出寻租是为了寻求对己有利的政府政策而采取的活动,比如得到政府的保护以免受来自国外的竞争。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寻租的政治心理成因及其治理
消极 的思想心理影 响着部 分官员的行政行为 。中国政 增值 阶段。
生产性寻求 利益 活动”的概念 ,它包括 以直 接非生产 门提供部分租金报 酬作为 回报的行为 。
性 活动取得利润 的各 种途径 。这种活动可 以产生收入
或利益 ,但 不直接 或间接 生产货物或服务 ,它 们是消 耗实 际资源 而没有 任何产 出的经济 活动 。根据 以上讨
权力寻租的政治心理成 因剖析
过政 治过程获得资 源和特权从而构成对他 人利益的损 了保护 自己的既得 利益 ,寻租者就组成 了政府创租政 这些利益集 团竭力反对进行政策变更 , 害大于租金获得者 收益 的行为。… 而 “ 寻 租”一 词作 策的利益集 团, 为有学 术意 义 的概 念 ,是 由克 鲁格在 1 9 7 4 年 发表 的 减少或者取 消租金。那么政府实际上就成 了利益集 团 俘 获物 ” ,反映 了政 府权威 的下 降和利益 集 团势 ( 《 寻租 社会 的政治 经济学 》一文 中正式提 出来 的。他 的 “
发展 了塔洛克 的观 点 ,集 中讨论 了政府对 经济 活动的 力 的增强 。主动创 租 ,指的是政府预期到寻租行为为 干预可能导致 的社 会福 利损失 。另一位在寻租理 论上 其带来 的收 益 ,从 而通过行政干预主动创造租金 ,增 卓有 建树 的学者 巴格瓦 蒂 1 9 8 2年提 出了 “ 直接 的非 加本部 门、本地 区企业的收益 ,这些企业 向该政府 部
产生的外部原因。在权力寻租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心理成因不容 5 - 视。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的权力
“权力寻租”浅析
“权力寻租”浅析作者:孟凡涛来源:《商情》2020年第27期【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市场与政府相互调节的过程中,各种因素导致产生了大量的租金,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寻求租金的寻租活动逐渐频繁。
作为拥有社会资源特殊分配权力的政府,其中某些政府官员为此将手中民众让渡出来的权力作为筹码,以此来向经济主体寻求租金。
权力寻租的现象,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收入的差距拉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和谐。
因此,笔者从寻租理论,权力寻租的起源、危害、起因和防治手段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权力寻租现象。
【关键词】权力寻租;公共权力;私有化;监督一、租与寻租理论(一)什么是“租”“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又称“经济租”,通俗来讲,就是你可以选择两份不同的事情去做,而这两件事情给你带来的收入有很大差距时,你选择去做收入更高的事情去做和你选择做收入低的事情去做,显然结果是不同的。
而你最终去选择做收入高的事情去做,得到比去做收入低的事情所得收入多出来的费用就是租。
可以这么理解,你选择去做一个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的事情,相比在一个社会经济處于均衡的情况下时,你其实就是白赚了那些差值的钱,为什么说是你白赚了那些钱?因为在经济处于均衡的情况下,社会上任何事情的理想化状态是:你不论选择做两件中的任何一件事,你的收入都一样。
而一旦告诉你有一件你可以做的事情,比你现在所做的事情的收入要多,相对于你来讲,你就是白赚了其中差值的钱,即这就是你赚取的租。
(二)寻租理论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实际上是很难形成经济均衡的状态,所以必然是有租的存在。
既然做别的事情可以白赚到钱,那必然就会有人去选择去赚租,而且人们甚至回去寻找这种白赚的钱。
寻找这种租的活动,即寻租活动。
当然,白赚的钱也有可能是“黑心钱”,意思是,人们进行寻租活动可能对个人以及社会都有利,也可能是,通过损耗社会的财富,来为个人赚取租金。
政府寻租行为分析及治理对策
主要指利 益集 团或者个 人利 用 自身 的权势 迫使政 府制 定 对 自己有利 的政 策或做 出有利 于 自己的裁定 , 进而获得经济 租 金。政府被动寻 租中 , 政府 或者部分官员 已经 成为利益集 团或 个人 的谋利工具 。典 型的例子就是特许 权 , 许权 泛指在政府 特 保护下利益 集 团或个人 获得 的法 规 以外 带给他 们特殊 利益 的 各种权利 , 比如 行业垄 断经 营 , 方保 护经 营和生产销 售特许 地 权等, 这种特权 通常会 打击利益 集 团竞 争对手 , 阻碍市场 机制
一
主要指政府 官员 由于 自身 知识 和能力 的限制 , 在制定政 策 法规时 , 没有考虑 到可能会给某些利 益集 团或者个人带来 的获 利机会 , 主要包括 以下 两种情况 : 首先 , 这种给某些利益集 团或 者个人带来获利 机会 的结果是该 政策的副产 品 ,换句话说 , 该 结果不是政 策制定 者期望 的 ; 其次 , 中获利 的集 团或个人并 从 没有主动影 响政 策制定者 , 而是利用政策 自身的漏洞谋利 。典 型 的例子 就是价格 管制 , 政府 对某种 商 品施 行价格 管制 , 会 就 使受 管制的资源 出现人为短缺 , 必然会产生 大量经济租金 。利 益集团和个人会 利用制度漏洞尽可 能的分享经济租金 , 达到 自 身利益最大化 。
有效 运行 。 ( ) 府 主 动 创 租 三 政 主 要 指 政 府 官 员 利 用 手 中 掌 握 的 权 力 为 自身 谋 取 私 利 的 行 为。按 照经济学“ 理性经济人 ” 假设 , 社会 中的每个群体或个 人都是追求 自身利 益最 大化 的。由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 由政 政 府寻 租行 为 的表 现及 危 害 而这些 官员都有 自己的经济利 益 , 在缺乏 足够 自寻租理论 提出后 , 国内外不少 学者就 注意 到 , 府在 寻 府 官员来执行 , 政 监管 的情 况下 , 政府 官员为 了谋求 自己的私利 主动 “ 创租 ” 的现 租 行 为 中未必 扮 演一 个 被 动或 被 利用 的角 色 。麦 克切 斯 内 象就再所难免 。 这种形 式是 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 的政府寻租行 ( c hse ,9 8 更 是 提 出 了 “ M C en y 18 ) 政治 创 租 (ot Mrn c ao ) plc tr tn” i i e e i 因为他 不仅损 害 了政 府的公 共形象 , 对经 济造成极 大的 还 和 “ 租 (e tx at n ” 抽 rn t c o ) 的概 念 。 认 为 , 租 是 指 政府 官 员 利 为 , er i 他 创 危 害 , 且 容 易促 使 不 法 利 益 集 团 或个 人 与政 府 官 员形 成 官 商 而 用 行 政 干 预 的手 段 来 增 加 私 人 企 业 的 利 润 , 为 地 创 造 经 济 租 人 在 金 , 而诱 使 企 业 向其 “ 贡 ” 为 得 到 这 种 经 济 租 金 的条 件 ; 勾 结 的局 面 。 典 型 的例 子 就 是 公 共 投 资 与公 共 支 出活 动 , 实 从 进 作 政 抽 租 是 指 政 府 官 员 故 意 提 出某 项 会 使 私 人 企 业 利 益 受 损 的政 际操作过 程中 , 府官员通过 暗箱操作 等手法使某些不 具备技 策作为威胁 ,以此迫使企业割舍一 部分 既得利益与政 客分 享 。 术 能 力要 求 的单 位 获 得 政 府 采 购 项 目 的机 会 进 而 获 取 经 济 租 造 本文根据政府 寻租行 为的动机将其 分为无意创租 、 被动 寻租 和 金 , 成 效 率 损 失 和 资 金 流 失 。 由上 述 分 析 可 知 , 府 寻 租 行 为 主 要 有 以下 几 个 特 点 : 政 一 主动创租三种类型 :
权力寻租
权力寻租————探求权力腐败的根源引例:2005年,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一家被视为拥有巨额市场价值的煤矿,打着“产权转让”的幌子,最终竟仅以1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私人。
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该煤矿挂牌出售1个半月前,转让结果的文件平鲁区政府已经出笼,且文件中所述的内容与最终的转让情况几乎完全一致。
这家煤矿原本是一个“集体企业”,后来被地方政府和有些相关部门莫名其妙地给戴上了一顶“国有企业”的桂冠。
企业性质悄然变更,成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随意玩弄的“权力物产”。
殊不知,正是因为这座价值数亿元的煤矿被所谓“国有”以后,才给某些人明目张胆地侵吞“国有资产”创造了条件。
凡是有点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不论以什么手段,侵吞国家资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人为让国有资产贬值的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容的。
尤其是政府官员的“直接插手”或是“暗箱操作”,更是典型“权力寻租”的大亮相。
不论怎么解释,把一个价值可能达亿元的煤矿,以1万的超低“价码”转让给私人,岂不是史上最牛的“交易”吗?一个私人,能够把一个这样的煤矿轻而易举地“拿”到手,且问: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吗?如果这个人没有一定社会背景的话,也可以说不与当地某些“决策者”有“利益关系”的话,1万元就想得个抱不动的“金娃娃”,那不过是“异想天开”的事情。
然而,任何人也无法否认的事实就摆在了公众面前,这里边的“猫腻”,就是嗅觉再不灵也能从中“闻”出点儿味道来。
还有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新华社记者根据当地群众的举报和反映,多次试图联系平鲁区相关领导以求真相,但他们都以种种理由不接受采访。
这也许更说明了“权力寻租”是见不得人的。
但腐败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背道而驰的。
我们相信,凡是打着“产权转让”的幌子,实则是搞“权力寻租”、中饱私囊、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摘自《中国新闻网》2005年5月26日一、权力寻租的定义在以上案例当中,我们看到了政府的黑暗,看到了私人力量的“强大”,看到了官商勾结和明显的“暗箱操作”,或许这个“牛人”付出的不仅仅是一万元,而与这家煤矿的市值之间的巨大差额所去何处,也就不得而知。
试论权力寻租行为及其防治
试论权力寻租行为及其防治【摘要】权力寻租行为是造成官员腐败、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的源头。
寻租腐败的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日益突出。
本文将通过分析权力寻租行为的含义、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权力寻租;防治;制约机制0.引言权力寻租行为是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阻碍。
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的监督体系中,存在着许多缺陷。
如果没有规范的监督机制,会造成政府部门在调控经济的过程中的权力寻租行为的泛滥,削弱了政府调控对经济的积极因素。
1.权力寻租行为的含义以及危害1.1 权力寻租行为的含义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
它包括“旨在通过引入政府干预或者终止它的干预而获利的活动”[1]。
这一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安·克鲁格提出。
资源的优化配置要以有效控制作为发展条件,产权的归属决定了交易成本的水平。
权利的结构和制度的规则会决定产权的归属。
人类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有两种:有一种是就像企业等经济组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合法的对利润的追求,通过正当的生产性活动增进自己的福利。
另一种是如政府部门用自己的特权,通过设置一些收费项目的方式,来为本部门谋求好处,是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获得利益的行为。
官员通过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个人捞取好处,企业贿赂官员得到项目、特许权或其它稀缺的经济资源。
类似这样的寻租行为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不合理的活动[2]。
政府公职人员在寻租时并不是被动接受,往往是主动谋求各种利益,寻租的腐败是寻租双方的经济个体利用体制漏洞获益的过程。
寻租行为往往会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
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的。
权力寻租行为往往是造成官员腐败、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的源头。
1.2 权力寻租行为的危害对权力寻租行为的管理不规范造成了国内经济丑闻频发。
它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对社会导向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寻租行为论文
寻租行为论文摘要:新时期下,权力寻租腐败发生异化,集中体现新载体、新形式和宽领域,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监督部门从实际出发,透析权力腐败屡禁不绝的原因,即制度建设的缺失,公共资源的垄断以及社会监督的乏力、文化建设的滞后。
只有挖掘出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求对策,根除权力腐败,正本清源。
本文通过对寻租现象的产生,以及其在中国的影响来分析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其治理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人类社会;利益;行政;法律一、寻租的含义及特征(一)寻租的含义寻租一词最早由安妮·克鲁格于1974年在《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最先使用的。
克鲁格对寻租行为的分析从对外贸易开始,认为当政府实施进12限额或许可证制度时,就会产生寻租行为,人们将为不劳而获的利润激烈竞争。
但最早论及寻租理论基本思想的却是由塔洛克,1967年在其发表的《关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一文中阐述了有关理论,由此开创了寻租理论的公共选择分支。
塔洛克认为寻租是投入资源操纵民主政府以获取特权,并且这种特权对他人的损害大于受益人获益的情况。
(二)寻租的特征1、一切寻租活动的最终结果都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寻租行为导致的交易成本、院外说客的酬金,以及官僚们为被安置在能收受到贿赂的位子上进行竞争而耗费掉的时间和金钱,对社会来说都是资源浪费。
2、降低全社会的经济效率。
寻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从而降低了全社会的经济效率。
3、寻租与政府的管制、垄断密切相关。
寻租活动除了直接导致很大的成本和巨大的资源浪费以外,寻租活动的成功往往伴随着垄断的产生。
二、我国寻租行为的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寻租理论传人我国以来。
人们便很自然地将寻租与腐败联系在一起了。
国内许多学者把腐败等价于寻租,甚至于脆把腐败定义为寻租,即权力寻租。
”试图用寻租理论来解释腐败现象,探讨腐败的根源及反腐败的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启动和经济市场化的深入,腐败现象也日益蔓延泛滥。
违规寻租原因分析报告
违规寻租原因分析报告根据XXXX年XX月XX日关于违规寻租行为的调查,我们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下面是我们的分析报告:1.市场供需失衡:违规寻租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市场供需失衡。
在某些地区或行业,供需比例失衡,导致房屋租赁需求远远超过供应。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一些租房者可能通过违规途径获取合适的住房,从而产生违规寻租行为。
2.缺乏监管和执法力度:另一个导致违规寻租行为增加的因素是缺乏监管和执法力度。
相关部门对于租赁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违规行为在市场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些房东或中介机构可能利用监管的漏洞和执法的薄弱环节,进行各种违规租赁行为。
3.信息不对称:违规寻租现象还可能受到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些房东或中介机构可能故意隐瞒房屋情况或虚报房租,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这增加了租房者寻找合适住房的难度,使得他们更容易陷入违规寻租的行为中。
4.经济压力:经济压力也是一些租房者违规寻租的原因之一。
在房租高涨和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一些租房者可能无法承受高额的房租,只能通过违规手段寻求低价房源。
他们可能会选择与房东私下协商或寻找违规出租的房屋,从而降低租金负担。
5.法制环境不健全:最后,违规寻租行为的出现也与法制环境不健全有关。
在一些地区,对于违规寻租行为的处罚力度较低,或者执法难度较大,导致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缺乏有效制约机制和惩处手段,使得一些人不顾法律风险,仍然选择从事违规寻租行为。
综上所述,导致违规寻租行为的原因较多,市场供需失衡、监管不严、信息不对称、经济压力和法制环境不健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违规寻租行为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效果,强化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并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以减少和遏制违规寻租行为的发展。
寻租行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后果分析
寻租行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后果分析【摘要】寻租行为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利用权力、信息或者位置优势获取不劳而获的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扭曲资源配置,还会对经济效率、公平性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寻租行为导致资源被分配给那些能够以不当手段获取利益的人,而非那些真正需要资源的人。
这不仅会减少资源的有效利用,还会破坏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市场效率。
寻租行为也会加剧社会贫富差距,造成社会不公平。
寻租行为还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损害社会和谐与稳定。
必须加强监管力度,打击各种形式的寻租行为,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
【关键词】寻租行为、社会资源配置、后果分析、经济效率、公平性、社会稳定1. 引言1.1 寻租行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后果分析寻租行为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非市场方式获取资源或权利的行为。
这种行为往往是利用政治、法律或其他手段来获取特权或垄断地位,而非通过生产和创新来获取资源。
寻租行为的后果不仅仅是对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还可能导致经济效率的下降,公平性的减弱,以及社会稳定的动荡。
寻租行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被挪用到了没有效率的领域,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使用。
这种资源的歪曲分配会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降低社会的整体生产力和福利水平。
寻租行为也会对经济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资源被倾斜分配到非生产性领域,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用于生产和创新,进而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的产出水平和增长速度。
在公平性方面,寻租行为通常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一些个体或组织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取了不应得的资源或权利,而其他劳动者和企业则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寻租行为也会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当一部分人通过寻租行为获取了大量资源和权利时,容易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和不公平感,进而加剧社会的矛盾和动荡。
社会稳定性受到威胁,政治和经济秩序受到破坏。
寻租行为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了负面影响,影响了经济效率、公平性和社会稳定性,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权力在农村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一些地方农村公共权力出现了一些异化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村公共事务的正常运行和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进行。
本文将从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展开深入探讨。
一、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表现1. 权力寻租化在一些地方,一些村干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牟取私利,甚至以权谋私,实行权力寻租。
他们通过变相乱收费、乱罚款等手段,牟取私利,严重侵害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农村的社会秩序。
2. 官商勾结化一些村干部和地方势力相勾结,与一些商人合谋,掌控农村的资源和市场,垄断农村的经济发展,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农村群众难以公平竞争。
二、异化趋向的原因分析1. 利益诱惑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之一是利益的诱惑。
在一些农村,资源相对匮乏,一些村干部不能抵御金钱、地位等诱惑,因此产生了权力异化的现象,丧失了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2. 制度不健全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之二是制度不健全。
一些地方农村基层治理制度不健全,村干部容易产生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无法很好地执行民主决策,导致一些村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了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
3. 监管不到位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之三是监管不到位。
一些上级部门对于基层农村公共权力的监管不严,使得一些村干部产生了漠视监督、逍遥法外的现象,导致权力异化的现象严重化。
三、治理策略探讨1. 完善制度建设要解决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问题,首先要完善农村公共权力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
要加强对村干部的选拔、考核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推动农村自治机构的建设,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2. 加强监督机制要解决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问题,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权力的监督机制。
要建立健全的农村公共权力监督制度,推动农村社会监督力量的发展,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严格执行权力公开、信息公开、财务公开,促进农村公共权力的透明化,扩大农村群众的参与。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及防范研究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及防范研究现行政府采购制度并不健全,政府采购中存在着大量的寻租现象,它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
因此,深入分析政府采购中的寻租问题,寻找有效防范寻租行为的措施,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标签:政府采购;寻租行为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经济租金和寻租行为都是普遍存在的。
因为只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或者垄断行为,影响资源配置,都会产生经济租金,只要有经济租金存在,就会有寻租行为发生。
政府采购属于典型的政府代理型的社会公共经济行为,所以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在所难免。
虽然《政府采购法》从2003年开始实施,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寻租行为时有发生,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背离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初衷。
正确分析和认识寻租存在的原因,有利于有效防止寻租和腐败行为发生。
一、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寻租经济学中,租金表示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预导致垄断而形成的超额利润或价差收入; 寻租行为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
寻租活动被称作是人类社会的“负和博弈”,它不但造成寻租行为本身的资源非生产性消耗,而且通过引起经济扭曲而导致效率低下。
而政府采购中的租金是指因政府采购机构或人员的采购行为所形成的超额利润。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活动是指,主管采购的官员利用采购权向供货商索贿,或者供货商为取得供货合同向采购官员行贿的行为。
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利益集团参与设租与寻租,实际上设租与寻租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设租是采购方利用权力在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阻止人为设置需求障碍,形成某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不足,造成掌握权力的人获取非生产性利润的环境和条件。
在政府采购中,寻租是指供应商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通过一些限制性行为获得供应特权而形成租金的过程。
因此,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权-钱”交易过程,设租是从“权”到“钱”,寻租则是“钱-权-更多的钱”(陈裔金,199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12
我国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 彭 方 袁小力 (郑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公共权力本应为公共利益服务,然而其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偏离既定目标,出现公共权力异化现象。
公共权力寻租行为既是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也是公共权力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
本文试图对公共权力寻租行为进行分析,挖掘其形成机制,为预防和减少这种寻租性腐败行为提供建议。
关键词:公共权力;寻租;形成机制;治理建议 作者简介:彭方(1983- ),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政府政治;
坍塌、7·23关。
安·克鲁格租”(1967年戈登·“的。
走私和黑市。
”入,制或者某种政策干预等原因失去供给弹性,进而产生一定的级差收入,这些级差收入即为租金。
既然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能够创造价差收入,即租金,自然就会有追求这种租金的活动,即寻租活动。
在寻租理论中,一切不以生产活动和市场活动为重点,而仅仅寄希望于与官员周旋,利用公共权力大发横财的行为都被称为寻租活动。
詹姆士·布坎南曾经精彩地描述过这种活动,他写道:“假定一位进行革新的企业家,他不去发明一种新的商品、服务或生产过程,而是发现一种方法去说服政府确信,他‘应该’被授予垄断权,而政府将以把一切潜在的进入市场者拒之门外的办法来赋予这种权利。
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创造价值……获得的租金反映价值从一般消费者转向受优惠的寻求租金者,以及在过程中价值的纯粹损失。
”简而言之,公共为寻租活动提供了基础和生存的土壤,因而事实上寻租行为与政府在经济中活动的范围直接相关。
“政治家既存在着被他人作为寻租工具的可能,也存在着主动寻租的可能。
” 体制改革要求简政放权以市场为导向,但其并未将公共权力本身缩小,而仅仅只是在权力系统进行了权力的
重新配置。
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初期,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政府部门经济管理和干预的权力仍然很大,进而产生大量租金,诱发公共权力寻租行为。
纵观我国大量的腐败案件,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干预和管制较多的领域以及公有产权和公共开发领域是公共权力寻租行为的高发地带。
(二)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 阿克顿勋爵(1834—1902)曾说:一切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
“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4:16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410.1416.038.html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13的同时却与公共利益的目的相背离。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个就是对公共权力的运行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事实证明,权力过于集中或缺乏监督制约的部门和领域容易引起权力寻租行为,不断增多的央企、国企高管腐败以及各级政府党政“一把手腐败”即为最好例证。
权力制约监督的缺陷使得寻租者寻租的机会成本大大降低。
体制内监督和体制外监督是目前我国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两个主要方面。
体制内的监督主要指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以及权力行使主体的同级监督和上下级监督,其本质是体制内权力对权力的监督。
体制外的监督本质是指公民权利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如公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等。
监督体系从理论上看似乎相当健全,但由于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限权立法滞后、信息不对称以及体制外监督缺乏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导致公共舆论监督作用有限等原因,实际效果却很不理想。
(三)对腐败惩罚力度的疲软,降低了腐败行为的风险成本 反腐败法制建设欠完善以及对腐败分子的惩罚过于弹性等因素,导致权力寻租性腐败行为获利很大而受制裁的机会和力度都很小,权利寻租者就会肆无忌惮。
另外,由于反腐机构在人事和经济上都缺乏独立性及普遍存在的“权力关系网”等因素,大大加大了反腐败的难度和成本,同时腐败保护主义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被发现和受制裁的机会,这些都大大助长了权力寻租者进行腐败活动的滋长蔓延。
三、公共权力寻租行为的治理建议 人类在谋求发展、秩序和公平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公共权力寻租腐败行为,这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一种代价。
由此,我们应将治理腐败的政策目标定位为在最大范围里采取最有效的措施遏制腐败,而不是像某些人幻想的彻底消除腐败。
(一)转变政府干预和管制的方式,增加公共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由于市场不是万能的,因而人类社会生活领域尤其是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某些资源,必须由政府的公共权力来支配。
基于此,我们认为既然公共权力干预资源配置的功能在所难免,那么为了减少和避免公共权力寻租和被租的可能性,我们就应该对政府管制和干预的范围、界限和方式加以明确和改进,对公共权力进行合理的设置、分配和制约,使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同时加强执法,尽量减少自由裁量成分,强化权力的刚性运行。
实现上述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公共权力支配公共资源的界限和方式,并加强监督,使其更加透明,不会受个人意志左右被随意支配;第二,在公共资源的分配和管理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积极的直接的参与,减少公共权力寻租的机会;第三,对于那些由于公共权力的干预而不可避免产生的租金应该及时公
开,并使其处于竞争状态,防止寻租者的暗地寻租。
(二)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所有掌握权力的人都很容易滥用权力,他们在到达权力运行的边界之前会无休止的运用手中掌握的大小权力,因而从权力的本质角度考虑,“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5]。
现代社会必然存在个公权力,只有严格监督和制约其运行的方式和过程,才会促使公共权力行使主体不违背其初衷,“在合理的范围内加大监督、执法和惩罚力度,抑制寻租” [6],当公共权力公开、透明、
制度化的运行时,权力寻租腐败行为才有可能得到遏制。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和结合体制外和体制内的方式建
立一套合理、规范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防止权力的异化和腐败。
一方面,积极创新当前的法律制度,变人格化制约为制度化制约。
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权力制约的人格化现象较为明显,然而要想合理规制公共权力的运行则必须实现对权力的制度化约束。
这样进一步完善选举制和代议制的制度安排,切实提高人大的地位并赋予其实权,加快直接选举的进程和范围,加强司法的相对独立,就显得十分必要要日益迫切。
另一方面,加快民主建设进
程,强化社会权利对公共权力的制约。
“表叔”、“房叔”、“房姐”的面世充分证明社会公众权利的监督是发腐败最有力的力量。
因而,我们应该注重加强社会自组织力量建设,在减少公共权力支配公共资源机会的同时制约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
(三)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腐败行为的风险和成本
构成腐败决策成本的关键部分是惩罚成本,只有当腐败预期收益小于惩罚成本时,寻租腐败者才会有所收敛,
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和源头上遏制寻租性腐败。
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大惩罚力度:第一,对于权力腐败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大力度予以曝光,从而对潜在的腐败分子形成一定的威慑;第二,从法律上加大对权力腐败者的刚性和力度,当权者若存在权力腐败行为,查实后严格按照党纪、政纪给予行政和刑事处罚,同时必须对其实行经济处罚和制裁,这样利用权力寻租腐败者就要同时付出地位、名誉和经济的多重代价。
参考文献: [1] ﹙美﹚安·克鲁格.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5﹚. [2] 詹姆士·布坎南.《寻求租金和寻求利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腐败:货币与权利的交换》,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 [3] 韩红梅.农地征用—出让过程中政府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改革论坛,2010.12. [4] 方一帆.基于权力寻租视角下的公务员腐败研究
—以“猪倌论”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
[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商务印书馆,1987. [6] 张斌彬.关于抑制公共权力寻租的经济学研究[J].
山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1. 责任编辑:陈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