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中医先拯救传统文化-----秀才学医,笼中抓鸡

合集下载

再论:中医为什么受西医欺负?

再论:中医为什么受西医欺负?

医学院校被告知,如果它们想从洛克菲勒慷慨的赠予中得到好处,它们必须使五万万中国人民信服地把他们经过多少个世纪检验的安全、有效却又廉价的草药扔到垃圾箱里,让中国人民赞成使用美国制造的昂贵的有致癌、致畸作用的‘神’药,当这些药致命的副作用再也掩盖不住的时候,则需要不断地用新药来替代。如果他们不能通过大规模的动物实验来‘验证’他们古老的针灸的有效性,这就不能认为有任何‘科学价值’。西医对几千年来证实的针灸对人类的有效性毫不关心。
从贺诚讲话到卫生部制订的一系列消灭中医的政策法规,完全是打着“中医科学化”的旗号进行的。中医科学化、现代化是洛克菲勒为消灭中医而设计的一个阴谋、一个陷阱。它是洛克菲勒教育基金会捐资的附加条件,即“帮助中国实现中药现代化、科学定的、所谓“科学”的标尺,并教会你习惯于用这标尺去丈量中医。然而,你学会的只是技术性地丈量,而那标尺的伸缩幅度,却是由它来调定的。结果,你手里似乎有了一把尺子,但那尺子事实上永远也不属于你……这就是洛克菲勒阴谋的最吊诡之处!
当然,现在不是纠缠谁的责任的时候,而是要重新执行三支力量的方针,给中医独立的行政权、教育权及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政策和环境,还要有坚定的中医领导层,只要有5~10年的时间,中医是能够起死回生的。
拯救中医药,必先祛除文化‘自虐’ -- 转贴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废除中医之论,如今回望,已是百年之身。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这三派思想,都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一百多年前那些西风东渐的岁月里,比尖船利炮、舶来商品更易打动闭塞的中国的,是对急性病见效迅速的西医,那是中国人认识西学的开始;而随后,西风化雨让中国的现代化意识疯长,此时最早一批被唾弃的“糟粕”里就有中医。

“十改”妙方拯救中医

“十改”妙方拯救中医

“十改”妙方拯救中医[ 2006/12/14 0:29:00 | By: 王达水 ]推荐作者:王达水关键字: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停止、院改、教改、药改“食五谷,生百病。

”这是大自然的一个基本规律。

生病是个体的问题,救治是社会的问题。

中医是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使救治作用的社会性公共职能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举世文明的“为人治病、为人救命”的中医中药,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变换,如今却落得个举步维艰、奄奄一息的重病缠身状态,甚至被一些名流追着喊打喊杀,这是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华儿女不得不痛定思痛与深刻反思的一个现实并突出的社会问题。

中医中药如何起死回生,如何从新崛起,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引领医学事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中华民族和全人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

1.尴尬的中医中医是中国民族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和民众的基本卫生保健与疾病治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其突出的成就,在于新中国诞生之际,历经上百年积弱积贫于一身的艰难困苦,历经了多次大的连续性战争洗劫之后的中国,一个缺吃少穿的当时的中国,其人口总量依然还保留着4亿5千万,这是50多年后的今天早已实现现代化的欧洲人口总量,是美国当今人口之总量的1.5倍。

显而易见,假如当初没有中医这个普及性的卫生保障体系,中华民族稳定的繁衍生息与文化传承,是绝对不可能的。

然而,伟大的中医,在经历了共和国建国五十七年来的进一步实践,在“中西医结合”道路上,一边是法律保护,一边是中西医结合;一边是人们信赖中医,求助于中医,一边是目前被科学院的个别资深望重的院士将之否定为“伪科学”;一边是西医医院设置中医科,一边是中医医院开出的中医处方越来越少;一边是西医利用中药为原料开发出大量新品西药,一边是中药几乎依然保持着陈旧与落后,并且节节败退;一边是中医中药在国内举步维艰,一边是中医中药在国外的应用越来越受欢迎,市场越做越大。

中医的国际现状是:中医是科学的,是受欢迎的,是在不断壮大的。

带拼音的医学三字经

带拼音的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作zuò者zhě:清qīng 陈chén 修xiū园yuán 巫wū祯zhēn 来lái 先xiān 生shēng 序xù《医学三字经》yīxuésānzìjīng 是shì清代qīngdài 大dà医学家yīxuéjiā陈修园chénxiūyuán 先生xiānshēng 所suǒ著zhù医学yīxué启蒙qǐméng 之zhī作zuò,以yǐ《内经》nèijīng 、仲景之zhòngjǐngzhī书shū为wéi 根本gēnběn ,言简意赅yánjiǎnyìgāi ,通俗tōngsú而ér 不bù离lí经jīng 旨zhǐ。

由此yóucǐ入门rùmén 习xí医yī,可以kěyǐ不bù入rù歧途qítú。

我wǒ以为yǐwéi ,此cǐ书shū不仅bùjǐn 初学chūxué必bì读dú,而且érqiě是shì诊zhěn 家jiā必备bìbèi ,时时shíshí研习yánxí,常有chángyǒu 心得xīndé。

以yǐ诗shī赞zàn 之zhī:医学yīxué启蒙qǐméng 三字经sānzìjīng ,清qīng 源yuán 正本zhèngběn 圣shèn g 心xīn 明míng 。

升堂shēngtáng 捷径jiéjìng 修xiū园yuán 指zhǐ,理lǐ法fǎ得来délái 可kě顺行shùnháng 。

民间中医顺口溜

民间中医顺口溜

民间中医顺口溜
1. 民间中医真奇妙,一把草药当枪炮,病菌见了没命逃,好似老鼠见狸猫。

2. 民间中医手段高,银针一扎病魔消,就像悟空降魔妖,疑难杂症全撂倒。

3. 中医民间有妙方,药汤入口赛琼浆,好似春风吹病秧,浑身舒坦乐无疆。

4. 民间中医不简单,推拿按摩似神仙,双手施展魔法般,筋脉舒畅赛活泉。

5. 民间中医本领强,艾灸一点暖洋洋,仿佛暖阳照雪霜,寒湿立马无处藏。

6. 中医在民间晃荡,拔罐像吸妖邪瘴,淤血湿气全拔光,身体轻松心欢畅。

7. 民间中医有绝招,药敷患处像围剿,病痛好似笼中鸟,乖乖就范没法跑。

8. 民间中医很厉害,望闻问切全涵盖,眼睛好似透视台,病症一眼看出来。

9. 中医民间有一手,草药配伍像酿酒,各种药效巧相糅,喝下病去不再有。

10. 民间中医点子多,食疗养生像掌舵,疾病如同小漩涡,轻松绕开健康活。

11. 民间中医神操作,放血疗法像除恶,瘀血就像小恶魔,一放干净人安乐。

12. 民间中医真带劲,正骨手法超精准,断骨复位像拼榫,身体又能活力迸。

13. 中医在民间扎根,香囊一挂病难侵,好似金钟罩在身,病菌靠近都头晕。

14. 民间中医有高招,按摩脚底像寻宝,反射区里把病找,按完浑身像换脑。

15. 民间中医不寻常,药浴泡得暖洋洋,仿佛置身温泉乡,疾病随着水汽亡。

16. 民间中医妙法传,刮痧一道红印添,就像给病画个圈,病魔乖乖圈里蜷。

17. 中医民间功夫深,针灸穴位如点金,病痛遇上金针临,立马消失像丢魂。

18. 民间中医超神勇,炮制中药像炼金,药效发挥到顶峰,治病就像龙卷风。

中医功法谚语

中医功法谚语

中医功法谚语
中医功法谚语是指与中医功法相关的一些简短、生动、易记的语句,这些谚语往往蕴含着中医功法的精髓和要点。

以下是一些例子:
-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 练功如登山,一步一重天。

- 三分练,七分养。

-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 腰为轴,气为轮,节节贯穿,周身相随。

- 练拳先练桩,练功先练腰。

- 式子好学,功夫难练。

- 拳打千遍,其意自现。

- 百练不如一走,百走不如一抖。

- 要想身体好,天天练慢跑。

-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 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这些谚语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学习和练习中医功法的人来说,是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师承学习心得体会3篇

师承学习心得体会3篇

师承学习心得体会3篇师承,师徒传授的关系。

相声师承中医师承师承燕词语解释师徒传授的关系。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师承学习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师承学习心得这几天有历史学、文学、哲学博士来拜访赵老师,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都颇有研究,且非常相信中医,他们都问赵老师,以他们的文化底蕴是不是很容易学会中医?因为“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呀!赵老师说不可能,因为中医不是学结果,而是学过程。

少了跟师的过程,哪怕是中医学院的博士也永远与中医无缘。

这种机缘得有多大的福报才能获得?于我而言,便是自己多年的病痛和女儿弱不禁风的身体。

所以说疾病是功德无量的。

一、进入习医状态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我的“医托”故事》写于2006年11月,那是我接触中医也就是认识赵老师两年半后写下的与中医有关的文字,那时我才诚惶诚恐、忐忑不安地跟赵老师学四诊不到半年。

并且患者不多,都是我的亲朋好友及同事。

现在回想起来,我有习医的冲动得益于2004~2006年间每天晚上在公园太极完后听赵老师聊中医,得益于亲朋好友们对中医的认可和接受赵老师的调理。

我自己及亲朋好友们服药期间身体上的反应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医案素材,让我有机会聆听赵老师的高见。

这种最本真的中医文化薰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医的种子就这样慢慢地种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中医这粒种子撒在我心田时,我已届不惑之年,习医、自医或医人这些念想连影子都没有。

然而,女儿决定长大后要学医要跟她心目中的神医赵伯伯学的愿景犹如一股神力不断地将我往前推。

女儿小学时成绩不冒尖,我常常自责是由于自己太放纵她轻慢作业的态度,还经常在她的作业本上写上“同意不做完作业”的家长意见,更不可能像其他家长一样自己先把孩子的课本学一遍作业做一遍,然后再辅导他们。

这种自责让我总想找机会补偿。

中国人喜欢说“走着瞧”,“走着瞧”的意思应该是比时间的长度,谁能走到最后谁才是胜者。

女儿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但是没关系,会加减乘除和拼音识字查字典已经够了,其他的都是多余的,重要的是她要训练好“走着瞧”的身体素质和拥有“走着瞧”的动力。

中医之根在民间——一位民间中医的独白

中医之根在民间——一位民间中医的独白

中医之根在民间——一位民间中医的独白根:民间医本:国家承认执业医枝叶:中医初学者和爱好者中医来自民间,其根在民间,正宗的中医在民间.经方在汉代以前原指官方收藏的多年有效的药方,后东汉医圣张仲景出,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数几十年的临床功底而写就<>,起初也秘传于江南诸医师之间,而非官方医药局.经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阐述和提供到官方医药局,<>著作才开始上官方医药局,流传到邻国日本和朝鲜.特别是宋朝的皇家翰林学士的校检,分为<>和<>两书,使张仲景的学说更具系统性,逻辑性.历经金元明清诸医家的实践和勘误,使张仲景的理论和药方与辩证随证变化更具临床操作性和精确性.从而使张仲景的药方成为后世学习中医的必读的经方.因此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纯性的医学,都是在学习其他医学流派的长处,为我所用,为我所引用的创新理论的根底基础,成为自己医学理论的一部分,推陈出新.近代医界伟人张纯锡他正用上述的思维和良好的愿望,提出中西医结合,来求得中医的新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可以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解释中医治疗疾病的内在的,直观的,具有普遍性的,逻辑性的,可操作性的生物医学规律的现象,但事与愿违.中医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就受西医和腐败的清朝,动荡的民国时期的残害,许多的民间有效的秘方,要么随掌握者遣移而流失海外,要么被外国间谍窃取到国外,要么随掌握者的意外死亡而失传,要么只教方而不教理论变化规律而成为埋没的秘方,成为普通人士的口头救己临时应急方.等等,根本没有机会去做生化实验,试验的条件,因为连完整继承都成问题了,还何谈发展呢?.中医要复兴到宋,金,元,明清时期的水平(没有西医的参与,能灵活使用于急症,疑难杂症领域),中医非三百年时间的培育,是不可能达到古代医家的水平的,我想当然也包括社会中的传统文化气围的培育时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樊同涛现在讲讲我的民间行医经历及心得,对当今中医的看法与寄予的希望.我在临床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是过去中医者们的精读,选科,选辑文献的人为因素,而导致了完整真实反映生理病理功能的中医理论与医技完美构作的客观体系迸离瓦解,即中医的养生原理与辨证施治法则分家,使中医的养生原则对中医治疗法则的指导性思想地位被剥夺,撕碎了以<>医学理论核心框架,构筑了以经络,中医,伤寒论,金匮,瘟病,中药,针灸,按摩推拿等各自为政的科目;而且还扰乱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战略与战术的位置关系,把证型辩证来确定治疗方向性的战略问题看作是临床具体治疗操作过程法则确定的战术问题,造成许多临床中医师在这种错误思潮下照本宣科治疗具体疾病而久治不愈或出医疗事故,还使许多有效的民间单方和验方不能按中医固有开放性吸纳相关学科先进成果的法则来消化吸收进来.更可气是原封不动地引用西医那套以实验室为研究手段结出成果作为基础理论的现代中医学,造成结果是完全否定了中医学的整体性功能及相互作用的脏腑,经脉,络脉构筑的网络层次联动机制观念,否定医者在临床上多年观察积累的脏,腑,脉,络与体表象相互感应的感性认识.当今中医临床上无论是诊断和配方处药,大多数中医师都处在现今这套中医教科书影响下的条条框框教条主义内容内.丢弃了千年以来不断实践验证正确的经脉与脏腑,经脉与络脉,络脉与脏腑相互作用的网络全身的层次分明的联动影响机制,简化了辨证论治的内涵,扰乱了辨证过程中需分明战略与战术的问题.当然问题是始于王叔和,迁延千年而严重于当今,为什么呢?用西医观念改造中医传统观念.在具体医疗战术上丢弃以银针探汤术和动物及人体整体活体实验确立的中草药汤功用及毒副反应观察得到的安全指数成果,在临床治疗使用中失去指导地位,代之以西医药理学和单味中药成分药理研究学作为中药在临床使用指南针,使前人用生命作为代价取得的奇经络脉药考濒灭,使历来的本草经规定的下品药在临床治疗上无法施展其医疗功用,使耳后络脉证辨药考,舌下络脉证辨药考,伤科经穴时辰证辨药考无用武之地,退出廉简的治疗体系,使现今的中医药学相对于方剂学是个独立的王国,药与方之间的功效无法沟通理解,对方剂在临床使用范围和衍方及变方方面失去了灵活广泛应用的指导原则.好象临床的病和治疗是按着书本所描述的那样在发生发展及转归似的,教育着后辈们,临床疗效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多以失败而告终.严重影响着中医的声誉和生存及未来.当然中医的流派众多也是造成中医的基本概念解释十分混乱的原因之一.各立山头,各唱自己的主张,水火不相容地对待其他流派的见解,甚至在同一流派中也争得你死我活,也是千年来严重阻碍了中医学术体系创新发展的原因之一. 其实中医的特色应该有三: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脏,腑,经,脉,络之间相互作用的构筑的网络层次递传联动观念,三是辨证论治观念.我希望中医的教育应该是以内经的养生医疗战略思想为经纬,博采历代医家大家的临床处理具体疾病的辨证,诊断,再辩证,然后开方处药的思想.临床观察思考运用再辨证取得方剂,如要更贴近疾病真实情况的加减操作流程方式,培养思考模式就要如立体球体表面各点各线各面(其实指各种大小病因)定位定向(各种大小病机运动规律)指向唯一球心(一个人体中众多疾病中的主要大疾病而言)的放射状式的方式来处理,使方剂对疾病的针对性更强,当然在层次感上是在球表面曲面上网络联系延伸式思考流程模式,而不是现代中医学思维模式主要依靠平面网络联系延伸式思维流程模式啊.单一而且有盲处,极易造成误诊漏诊而出事故.这要求从医者广博前贤医书和古代近代哲学大家著作,以及当今前沿学科的新发现的规律和公理(如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系统论,信息反馈理论等,其中耗散结构理论可培养医者有对疾病能进行全方位立体结构式思考病因病机习惯).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与我先后学习受教机械制造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成长经历有关,就是学习以上的学识而踏上自学中医的道路的,而且还治愈了好多被别的医家称为死症或疑难的疾病.我对养生的观点也有别于现在流行的观点:即养生等于自我主动预防.其实不是同一概念,是从属关系,即自我主动预防从属于养生范围内的项目,防病治病措施而已.<>告诉我们,养生与医疗活动是对人体自然生长和衰老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状况的两大类干预手段.实际上这两大手段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人体的元气,元气壮,则人之身体康健,邪不可干,体不损,命能不延年长寿乎?现在有人说中医治病治疗原理不明白,我说那是说这话的人后天教育所获得的知识结构及阅历不够弄懂中医内在的理论及规律.中医是众多学科有机综合后组织成章法而不可再分割的整体,不是西医众多单纯学科专科简单相加体,为了说明问题而引用组合成没有系统性统领的综合体.当然西医在某些单学科单专科方面的先进性的表述,内涵的精确性确实被中医更清楚和完善,但对于整个医学体系,特别对于人体生命系统阐述说明帮助是局限的,没有象中医这样具有广展性,系统性,时空间精确定位性.中医的概念及名词,由于限于古代的认识水平,表述方式多是用常识性公理性的知识及现象来说明问题,而西医则用试验性实验性的数理化知识来阐述说明问题,给现代人感觉,西医更具有科学性,精确性,其实非然.因为一是人体是高级生命体,非动物低级生命体;二是数理化只代表了对病人检查的某一时空阶段的大概描述,而不是全生命阶段的描述.但中医按<>原理把人按体质分为二十五种类型,描述了这二十五种类型全生命阶段的过程及结局,并赋予养生医疗两大手段,逆天时而求延年益寿的生活方法方式,是符合古代现在人体生命发展经过规律的.当然人体患病时,用人体外在的表现而推测求得内脏腑的疾病,这种无创伤性的诊查手段在某些领域也确比西医高明的多,尽管西医可用现代科技制造出的几百万倍或更高倍数的电子镜手段诊查疾病,虽定位性高,创伤性不可避免,但对有些疾病的机制阐述多不明白,竟说目前不清楚,无药可治疗.其它的不同之处,许多报纸杂志网页及新闻媒体多有论及,我不作说明了.所以说中医与西医有着众多的不同之处,中西医结合是不可能的,是一百多年许多名医家的梦想,也是现在许多医学工作者的梦想,可能也是以后许多医学者的梦想.我诚恳建议领导同志,把中医药管理局改为中医药部,设置完全符合中医药自身规律发展的中医药法规,脱离卫生部的管辖和压制,直接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具体工作由全国名老中医负责日常事务.这样目前的15万中医工作者要恢复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80万,还走很长的一段路.对我影响最大的病案是我的父亲肺病案,也是至今是我治愈病案中最骄傲经典的病案.1997年父亲因劳累患上晚上呼吸急喘,胸痛咳血,心跳动衣,烦躁易怒,白天没有症状,只是日晡潮热(下午3点后体温急剧提升,到出一身虚汗后体温逐渐下降,一般凌晨5点后下降).晚上睡觉要等疼痛麻木胸部后才可入睡,不能着床平躺而卧,只能背靠围床板闭目休息,腿酸软无力,二三天后小腿出现红皮发亮水肿,热疼痛.但令人奇怪是去医院检查各项生化指标和X线透视均阴性,竟被医生诊断为脉管炎,配上止痛药和消炎药治疗.回家后吃了这些药后病情急剧恶化,晚上高热使父亲根本不能入睡,大量地出汗湿衣换衣,只有白天病情稍微稳定的时候闭目休息一下,父亲说喉咙里不断冒出臭鸡蛋气味.父亲身体是极度消瘦下来,没有我们的搀护已不能站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父亲又一次送进医院,这次X线检查肺部有阴影团出现,医生考虑为肺结核杆菌感染,治疗就用上大剂量青霉素,病情得到控制,但臭鸡蛋气味没有消失,每天的潮热高热没退.因主治医师他是西医师,建议我们找个中医师结合西医一块儿治疗,治疗效果会更好(现在想来可能说的是善意的谎言),要我们出院.我们配足西医疗程用药后出院回家找中医治病.我就去找赤脚医生和乡区卫生医院的中医科医师,他们偷偷告诉我,此病是恶疾,来日不多,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多给患者好吃好享受,要有作好病危的思想准备.那时我被吓呆了,又被激怒了,但又万般无奈啊.回到家后,翻开了我多年积存的中医药书籍,那时书还少,只有李时珍<>梅启照鲍相敖<>四川成都运动创伤研究所杨芳珍余文彬编著的<>丁红章<>秦景明<>蒋寿年编著<>陈潮祖<>施杞<><>等.首先从<>的咳嗽部咳嗽痰喘目(1993年版第83页)中找到一方:元参,生甘草,麦冬各一两,金银花八两,当归二两或加白芍三钱亦可,兼治肺痈.然后在<>书中找出治疗结核病方:月华丸,百紫膏,清心莲子饮,内消瘰疬丸,四神丸,阳和汤等.我把从书本中找出治疗结核方集合在一起,方中的药物再次结合<><>中的解释条文进行研究释疑,然而再对诸方的临床使用方剂药物特点考证,最后筛选出:熟地20山药30甘菊花30元参40天花粉15白芥子15神曲6金银花15北沙参15地骨皮15五味子5车前子5苦参8组成一方加减治疗(后来我购进清.陈士铎<>,阅读见卷六肺痈肺痿目中发现一方,名完肺汤,它的组方原理极似<>的肺痈方,不过其中几味药物不同,但性味相近.完肺汤:人参一两玄参二两蒲公英五钱金银花二两天花粉三钱生甘草三钱桔梗三钱黄芩一钱.肺痈方:玄参生甘草麦冬各一两金银花八两当归二两或白芍二两).父亲经三天治疗后潮热高热发作时间缩短,父亲与疾病抗争的信心回复,治疗十天后父亲已能独自站立行走,小腿上的红皮水肿发潮热时胀起,潮热高热消退后小腿随着也消退水肿.而小腿红皮水肿完全消失在我父亲有天早晨从支气管嗽出两块拇指般的烂肉后三四天的时候,身体也逐日康复起来.服药到三个月后,症状消失.父亲去医院作CT检查:右肺下叶外侧基底段见有两个球形块影,中心密度较低,CT值为2Hu,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CT印象:右肺下叶实变病灶首先考虑为慢性炎症,建议密切随访或穿刺活检.那医生奇怪,问那里的中医师给开的方.父亲没说实情,说是赤脚医生给开的中药方和你开的西药服用后痊愈的.在2003年底爆发的SARS,我看到临床症状极似我父亲生过的肺病,因而也去信寄给当时刚成立的浙江疾病控制中心.去年我在明医网(我是gugugu70复活的中医)上同样看到唐山一位为他母亲求救冠心病合并肺间质性疾病,也打给此方,反馈过来,此方功效不错.那时侯我还没学医,完全是自己的自悟而得的,开出方要精心思考和查考典籍几天后,才放心用于临床.2000年去石家庄上了三年中西医结合大专班后,在临床上才有了流畅的辩证诊断开方处药思路.但同时也发现了上述的许多中医自己内部的问题.例如中医的奇经八脉用药规律就被内科用药规律所覆盖而冥灭.可奇经八脉的用药规律在妇科,骨伤科,老年男性科等在无意识下使用.其中明代的李时珍和清代的叶天时应用此规律可谓炉火纯青.奇经药考(一)明.李时珍1.入奇经八脉有:茴香,秋葵子,马鞭草,泽兰2.入冲脉有:巴戟天,香附,川芎,黄芩,鳖甲,木香,当归,黄柏,白术,芦荟,槟榔,吴茱萸,鹿角,甘草,枸杞,王不流行,丹参.3.入带脉有:当归,白芍,川断,艾叶,龙骨,升麻,苍术,甘草.4.入督脉有:苍耳子,细辛,附子,羊脊骨,白果,鹿角霜,鹿茸,鹿角胶,藁本,枸杞,黄芪,肉桂,狗脊,苍术5.入任脉有:龟版,王不留行,泽兰,丹参,苍术6.入阴维脉有:白芍,鳖甲,鸡子黄,龟版,白蔹,萆薢7.入阳维脉有:黄芪,白芍,桂枝8.入阴跷脉有:肉桂,穿山甲,虎骨,木瓜9.入阳跷脉有:防己,穿山甲,虎骨,木瓜奇经药考(二)清.叶天士1.奇经八脉隶属肝肾.2.督脉为病:背寒怄偻,椎尻气坠.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带脉为病:腰酸带下,久遗久漏.维跷为病:因维跷主一身纲维.病则倏起寒热,步态不调,下肢萎痹无力.3.奇经八脉病机:或因先天不足,肝肾素亏,久病缠绵;或因内伤情志,导致八脉伤损.4.奇经八脉通补方:景岳全鹿丸,叶氏青囊斑龙丸,香茸丸,龟鹿二仙膏等.5.通补奇经法:用填精养血药时,同时用辛香之品,使补而不滞,恢复八脉功能.(1)填精养血药:鹿角,鹿茸,当归,羊肉,河车,龟版,阿胶,动物脊髓等.(2)辛香之品:麝香(引药向上),小茴香(引药横向),降香(引药向下),生姜(引药由脏向皮),细辛(引药由皮向脏)6.奇经八脉病症共有临床表现:腰脊酸软,或少腹隐痛,或遗精崩漏,或下肢萎痹无力等.7.叶氏治八脉病:(1)八脉伤损症:用温养药,如鹿角,鹿茸,鹿角霜,桂枝,羊肉,当归,生姜等.(2)八脉病导致精血亏损症(无力):主用血肉有情之品.阳虚:鹿角,鹿茸,鹿角霜,羊肉,羊肾,河车等温肾助阳.阴虚:龟版,阿胶,人乳,天门冬等填精补血.8.诸药物入奇经八脉考:(1)鹿角,鹿茸,鹿角霜:能通督脉之气.(2)巴戟天,枸杞,肉苁蓉:能补冲脉之气.(3)龟版:补任脉之血.(4)当归:补冲脉之血.9.龟得阴气最足,善通任脉;鹿得阳气最足,善通督脉.奇经药考(三)清.严洁施雯洪炜著<>茴香,入奇经.秋葵子,入奇经.巴戟,入冲脉.马鞭草,入奇经.香附,入冲脉.川芎,行冲脉.实芩,行冲脉.鳖甲,行冲脉.木香,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当归,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黄柏,主冲脉逆气.白术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芦荟,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槟榔,主冲脉逆气里急.苍术(本书缺,据别本补:入任冲脉,亦入带脉,亦入督脉,主腹满痞胀).吴茱萸,主冲脉逆气里急.苍耳子,走督脉.细辛,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附子,主督脉,脊强而厥.羊脊骨,通督脉.白果,通督脉.鹿角霜,通督脉之气舍.鹿茸,通督脉之精室.鹿角胶,温督脉之血.龟板,通任脉.藁本,主督脉.脊强而厥.鹿啣,补温冲督之精血.杞子,补冲督之精血.黄芪,主阳维为病,苦寒热.督脉为病,逆气里急.白芍,主阳维寒热,带脉腹痛.桂枝,走阳维.防己,入阳跷.肉桂,通阴跷,督脉.穿山甲入阴阳二跷.虎骨,入阴阳二跷.川断,主带为病.艾,治带脉,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龙骨,治带脉为病.王不留行,通冲任二脉.泽兰,调病伤八脉.升麻,缓带脉之缩急.甘草,和冲脉之逆,缓带脉之急.丹参,益冲任.(据别本补:金毛狗脊,入督脉,温阳祛湿,下浊利尿)奇经八脉脉诊1.寸口脉直上直下如弓弦,见于浮候的,为督脉的病脉象.2.牢脉为冲脉的病脉象.3.紧脉为任脉的病脉象.4.寸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阳跷脉的病脉象.5.尺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阴跷脉的病脉象.6.关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带脉的病脉象.7.脉自尺部外侧斜向前行而达寸部的,为阴维脉的病脉象.8.脉自尺部内侧斜向前行而达寸部的,为阳维脉的病脉象.奇经八脉为病说1.督脉有病,发生脊强癫痫.2.任脉有病,发生七疝瘕块.3.冲脉有病,则内部气逆上冲,急迫不安.4.带脉有病,则有带下,脐痛,遗精等.5.阳维脉主一身之表.有病则发生恶寒发热,目眩和僵仆等.6.阴维脉主一身之里.有病则发生心痛,胸胁刺痛等.7.阳跷脉起于足跟中,经外踝上行.有病则外踝以上肌肤弛缓,内踝以上肌肤紧急等.8.阴跷脉起于足跟中,经内踝上行.有病则内踝以上肌肤弛缓,外踝以上肌肤紧急等.2008年2月我用上述理论临床治愈了78岁的男性,被本市市级医院劝其回家瘫痪在床四个月,身患由骨质增生引起的椎管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根及右腿坐骨神经痛.十剂而消除椎体与神经间的水肿而止疼缓解,但患者完全自费自理,嫌药费贵,不肯配合后期养生治疗,彻底消除骨刺的疗法.可惜啊.2月23日第一诊处方:温补肝肾,逐痹止痛.补骨脂20克碎骨补20克狗脊15克附子20克(先煎1小时) 干姜15克白芍12克地鳖虫12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黄芪30克川芎10克肉苁蓉20克巴戟天20克当归10克熟地30克生地10克陈皮10克枸杞20克丹参30克丹皮10克细辛3克桂枝9克鹿角胶12克(酒烊冲药服) 元胡10克生甘草3克肉桂6克秦艽10克葛根15克牛蒡子10克僵蚕10克党参20克5剂后,麻木痉挛强直的脊椎柱放松,患者可以在床上坐直.但坐骨神经疼痛度加剧,疼痛间隔时间延长,患者请求治疗坐骨神经疼痛.我解释,疼痛来自脊椎骨间的肌肉组织水肿压迫神经组织而引起疼痛的,要止疼必须消除水肿.患者同意我的意见后,按我的意思去给他治疗.2月30日第二诊处方:温补肝肾,活血化瘀.附子20克(先煎1小时) 干姜15克补骨脂20克碎骨补20克仙灵脾15克狗脊15克海风藤10克鸡血藤12克丹参20克白芍20克地鳖虫12克络石藤6克当归12克姜黄8克羌活8克独活8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熟地3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陈皮12克牛膝10克地龙10克木瓜10克杜仲12克枸杞20克细辛3克鹿角胶10(酒烊冲药服) 龟板6克玄胡15克肉苁蓉20克巴戟天20克菟丝子20克薏苡仁20克麻黄3克肉桂3克生甘草5克5剂后脊椎柱麻木痉挛强直感消失,能站立柱拐行走,坐骨神经疼痛特减轻,间隔疼痛时间进一步延长,但患者能自我忍受,生活能自理.因患者完全自费自理,嫌药费贵,不肯配合后期养生治疗,彻底消除骨刺的疗法.可惜啊!嫌药费贵中断中医中药治疗.后来我想,治疗这种疾病在这治疗中中药的煎服法有时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药味多,而且药性驳杂,要做到整付中药汤药性平和,不偏其寒凉温热之性,入肚后首先保证不伤害正气固守的阵地,在每味中药剂量的调整基础上,还要研究其煎服法,这样中药汤入肚之后才能听任人体的调节系统调遣.当然在人体的调节系统调遣下,中药汤中的每味中药在人体内必须回归到疾病对药材的所需的药性之偏的要求,这样奔赴人体受损处才能发挥其以偏治偏的作用.否则这药方不是救人,而是在毒害人体,威胁人的生命.现在的中医教科书过分强调每味中药药性配伍处方中的要求,而完全忽略煎服法可再次对中药汤整体药性的调节的作用,使中医师在配药处方的视野人为地缩小,也严重影响着中医中药的信誉和未来,教科书必须改革,中医的继承和发展才能得以延续.2008年9月5日,我给人治疗脊椎增生引起的疼痛,我用吴茱萸到18克,患者到药店配药竟不给,说药典规定吴茱萸只能用3-9克的范围.我去解释:吴茱萸用3-9克是治疗小病的,不能治疗大病和疑难杂症.这病人是长期饮酒和喝寒凉草头药与中药汤造成肝经湿热下注,肝阳受累,胸腰部脊椎(这病人原先是外伤胸腰肌,未去医院治疗,是自己配药酒治疗,未彻底治愈.久病必虚,邪入乘虚位而脊椎更疼痛)受损,阴器受累而阳痿.吴茱萸必须要大量才能收效.出问题我负责任,而才配给.病人已经服6剂,疼痛逐渐减轻.我要求患者服10剂后转方养生治疗方,消除骨质增生,需2-3年才能彻底治愈.说到这里,不得不谈书写医案的标准问题.其实现在正规医院的中医书写医案的方式方法也不利于中医的发展.因为中医的治疗经过和独特的诊疗技术有别于西医,不能参照西医的病案书写方式,这样严重阻碍了中医学学术的发展,对于中医工作者个体来讲是妨碍了吸收其他医家的临床心得的条件.因为现在的中医临床书写方式是为保护中医工作者而设计,不为中医工作者发展而设计的书写方式方法,参照西医的模式,过分强调按照某位授业医家个体经验参照系为中医工作者定标准,没有中医临床者的按语部分.其实中医临床工作者的病案按语部分是这位医家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瞬间灵感思维的结晶,也就是说不遇到这病例也就不会有此感悟和心得,也有可能这样的病例几十年后,或几百年后,甚至更长时间后再重复,这样的临床的瞬间灵感思维与心得结晶被现在的规范的中医书写临床病案标准所放弃,是对近代中医学来说,是个十分重大创伤之一,让中医初学者和求进步者,再也领略不到中医大家的风范和学识,同时也限制和束住了临床工作者的思维进一步的发展与扩大.中医医案的书写方式方法必须改革,书写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中医自身独特发展的规律,否则是阻碍中医发展的绊脚石。

中医的经典笑话教学文案

中医的经典笑话教学文案

中医的经典笑话中医的经典笑话中医类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和理解错误,所以闹出了一些笑话,读来令人捧腹。

现摘录几则中医笑话,以悦读者。

中医药笑话1、利小便,食大便。

记得在大一学中医基础理论时,讲到小肠有分清别浊的功能时,老师给我们讲利用小肠的这个功能用“利小便,实大便”的方法治疗腹泻。

由于当时刚开始学中医,关于中医的知识知道的很少,所以有不少同学都写成了“利小便,食大便”。

2、洗脚汤。

课间休息时,方剂老师在教室里转了一圈,顺便看一下同学们的笔记,了解一下同学们的听课情况。

看着看着,忽然看到一个同学的笔记本上赫然写着:热痹的治疗用洗脚汤(注:此为犀角汤之误)。

再翻一下这个同学的笔记本皮上赫然写着自己的大名:主讲老师:xxx(正是这位老师的大名)。

3. 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记得大一刚开学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谁传的,说是文科生学不好中医。

(这当然不是真的,根据实践证明,文科生学中医比理科生更有优势。

)辅导员为了譬谣,也为了给文科学生鼓气,在讲话中用了“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这句话。

然后是同学们一个个地上讲台讲话。

有一个文科生在讲话中也引用了一次这句话,但说成是“秀才捉鸡,笼中学医”,众生谔然。

不一会儿,这句话又被一个文科生引用了一次,也许是因为紧张,竟说成了“秀才学鸡,笼中捉医”。

大家都以为这应该是登峰造极了,谁也没想到下面还有更NB的人。

接下来又一个文科生上台,讲自己的报复,讲要将中医发扬光大,要让中医走向世界,然后又说:“有人说文科生学不好中医,我不相信,我们文科生学了更多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我觉得我们学中医比理科生更有优势,(讲到此时,他激动地攥起拳头,接着说)刚才咱们辅导员也讲过”笼中秀才,学医捉鸡“……”辅导员再也坐不住了,说“今天禁止再说这句话”。

1.今天一个好朋友和我去看中医,我在那儿看病,我的朋友在我旁边站着,老大夫一边给我号脉一边问我,“你是不是睡觉多梦,四肢无力,老犯困呀?”我说:“嗯”他又问:“你是不是老冷有时突然出一身汗呀?我看着大夫摇摇头,我朋友这时说了一句“有这症状就更年期了,我妈就这样”2.有一个花花公子,因为玩的太凶了,结果那话儿就生病,连续看了好几个西医,医生都告诉他:你这里不行了,一定得切掉。

学中医的四句谚语

学中医的四句谚语

学中医的四句谚语1. 医者,必先自医。

这句话意味着医生在治疗病人之前,首先要学会保养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

只有身体健康的医生才能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上医医病,中医医人。

这句话强调了中医注重治疗整个人而不仅仅是疾病。

中医通过调理身体的整体平衡来治疗疾病,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症状进行治疗。

3. 见病如见人,见人如见病。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在治疗病人时要以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待病人。

医生应该将病人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需求,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关心。

4.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注意饮食健康,合理搭配饮食,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保护消化系统的健康。

5. 听风是雨,诊脉是病。

这句话强调了中医诊断疾病时要仔细聆听病人的症状和描述,同时通过脉搏的变化来判断病情。

6. 病从脉中来,治病要看舌。

这句话强调了中医诊断疾病时要通过脉搏和舌苔的变化来判断病情,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7. 以药补不如以食补,以食补不如以气补。

这句话强调了中医治疗疾病时首先应该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身体的营养状况,进而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整气血循环。

8. 药到病除,为善最乐。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在治疗病人时要抱着善意和乐观的心态,尽力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9. 病人不怕医生,医生怕病人。

这句话意味着医生面对病人时要保持谦虚和敬畏之心,尊重病人的意见和需求,并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10. 医者父母心。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对患者的关怀和关爱,医生应像父母一样对待患者,尽力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学中医的四句谚语

学中医的四句谚语

学中医的四句谚语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凝聚了千百年来医者们的智慧与经验,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学习中医,不仅仅是学习一门医学知识,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有一些流传已久的谚语,虽然简短,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下面我将结合这四句谚语,谈谈我对学习中医的理解。

“治未病,不治已病。

”这句话是中医重要的理念之一,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中医强调调理身体,强调平衡阴阳,所以在生病之前就要保持身体的健康。

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中医,也适用于现代医学。

我们应该重视平时的养生保健,注重饮食起居,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不是等到生病了再匆忙治疗。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不治。

”这句话强调了对医生层次的区分,指出了不同医生的不同作用。

在中医中,上医是指善于预防疾病的医生,中医是指擅长治疗疾病的医生,下医是指不能治病的医生。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选择医生时要慎重,应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医生就诊,不要盲目跟风。

“仁者治病,无欲者治疾。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的品德和医德对治疗的重要性。

仁者是指有爱心、善良、慈悲的人,只有这样的医生才能真正为患者着想,更有悲悯之心。

无欲者是指不图名利,只是为了救人于疾苦的医生。

只有这样的医生才能真正以患者的利益为先,不被功利所蒙蔽。

“医者治病,自愈最佳。

”这句话强调了自愈的重要性。

医生的作用是辅助身体自愈,而不是取代身体自愈的作用。

身体本身有自愈的能力,只有通过调理身体,激发自愈能力,才能最终治愈疾病。

所以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依靠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更要注重自身的调理和保健。

总的来说,学习中医不仅仅是学习一门医学知识,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

中医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的是平衡阴阳,强调的是调理身体,而不是简单地治疗疾病。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

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为什么古人学医这么简单?

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为什么古人学医这么简单?

秀才学医笼中捉鸡。

为什么古人学医这么简单?为什么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呢?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呢1:中国的古典医学--中医,有记录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了,从春秋战国呃直到民国时期,接近2000多年中国都是用的中医进行治病的。

而西医从近代才开始传入中国,慢慢的变成主流。

所以说,中医比西医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远远的要长。

存在就说明了他有道理。

2:很多中国的古典医学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中国的四大医学经典,都是需要比较好的文化功底才可以看懂的。

我建议自己学中医的时候一定要看古文,不要看白话文,很多白话文讲解都是错误的,很多人自己都没有搞懂,就开始教别人讲学。

但是不排除有很多人讲非常好,但是说我还是建议先自己看古书,如果实在看不明白,可以找比较著名的大家解释的古文去对比,学医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

如果没有自己的理解,永远不可能成为中医好大夫。

3:中医在古代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

例如有很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例如《拯救大兵瑞恩》在里面就是说耗费了许许多多的资源、很多死亡,只为了去救一个人。

《红海行动》里面说的是,中国的特战部队,到最后死了这么多人,就是为了救一个人,有很多人说值得吗?其实这个不是值得和不值得的问题?在战场上有一句话,如果你在战场上可以杀100个人,说明你是勇勇士,但是如果你可以救一个人,你就会被称为神。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在古代有很多人学医都是被动的,开始志向都是为了考科举,很多人后期科举考不上了,然后才转去学医了。

还有很多,当着官去学医去给别人治病的。

例如中国的医圣张仲景先生,他就是在做官的期间学医,然而却成为了中国唯一的一个医圣;还有张锡纯先生,就是说中年时期考科举实在考不上了,转去学医;还有唐荣川先生,也就是说在当官的期间,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已经接触医学了。

中医兴亡,匹夫有则,振兴中医从你我做起!

中医兴亡,匹夫有则,振兴中医从你我做起!

中医兴亡,匹夫有则,振兴中医从你我做起!当前,中华民族正经历着一场伟大的民族复兴运动,举国上下为之努力。

然民族复兴,核心是文化复兴,而文化复兴,核心在于中医复兴。

因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唯一成体系的科学,中医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就完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就空有一场梦,所以,民族复兴,首先要中医振兴。

中医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呢?从中西医之间的对比就可以知道,它们本质上只有两个区别,一个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一个是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识。

西医基于观察不到就不存在的理由否定了这两种关系,才造成了中西医之间巨大的矛盾。

而中医呢?恰恰建立在对这两种关系的认识之上,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得出了疾病的外因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激化,认识到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就得出了疾病的内因就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

显然,中医的核心就是一门系统之学,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本质上就是系统科学研究的对象。

认识不到这两种关系,中医就得不到科学的解释,而认识到了这两种关系,中医就可以上升到科学高度得到世界的公认。

所以,中医振兴的关键就在于挖掘出中医的精髓,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

不可否认,西方科学虽然也发展出了所谓的系统科学,但它其实不过是机械力学的一种堆砌,离认识系统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差之其远。

究其原因,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西方科学前提假设之上的错误,不承认物质在空间中的连续性,使生命问题不可认识,不承认物质彻底的统一性,使普遍联系不可认识,这都是西方科学的死穴。

东方科学有着与西方科学完全不同的前提假设,它就是气一元论,有了物质在空间中的连续性假设,生命问题就解决了,有了物质彻底的统一性假设,普遍联系问题就解决了,更重要的,根据气一元论,万物归一气,万物同一理,而这个理就是系统学原理,而中医就是建立在这个系统学原理之上的。

目前的科学,正面临着一场更伟大的科学革命,这场科学革命的核心就是在气一元论假设之上对西方科学的重建!由此我们就可以科学地认识到那些精密仪器观察不到的物质运动,进而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为科学认识中医奠定基础。

中医重要名言名句大全

中医重要名言名句大全

中医重要名言名句大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了数千年的智慧和经验。

其中,许多名言名句成为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指导,深受医学界和广大民众的推崇。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中医重要名言名句,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医的精髓。

患病篇1. 名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2. 名言:"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解析:这句名言形象地比喻了疾病来临时的痛苦与恐惧,以及康复后的缓慢恢复过程。

3. 名言:"寸金难买寸光阴,寸光阴易得寸金难。

"解析:这句名言表达了时间的宝贵和不可替代性,提醒人们重视健康,及早预防疾病,避免错失治疗最佳时机。

治疗篇1. 名言:"医者,对证则治,无证则不治。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的特点,指出了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

2. 名言:"先调气血,次调阴阳。

"解析:这句名言是中医治疗中的基本原则,强调了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3. 名言:"不留余毒,不伤正气。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治疗的温和性质,主张通过调理身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来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养生篇1. 名言:"时常按揉的人是不需要医生的,时常需要医生的人是不会按揉的。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养生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按揉穴位来促进健康的方式。

提示人们平时要注重养生,保持身体健康。

2. 名言:"百病皆由虚。

"解析:这句名言说明了中医对于虚寒、虚热等体质的重视,以及通过调理体质来预防疾病的观点。

3. 名言:"补肾先补脾胃"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养生中的重要脏腑-肾脏与脾胃之间的关系,提示人们在养生过程中需注意调理这两个脏腑的功能。

中医兴亡匹夫有则振兴中医从你我做起

中医兴亡匹夫有则振兴中医从你我做起

中医兴亡匹夫有则振兴中医从你我做起中医作为中国独有的医学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然而,在当代社会,尤其是在西方医学的影响下,中医逐渐走向衰落。

要想振兴中医,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从自己做起。

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推动中医的复兴。

首先,对于中医的兴盛,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正确的认知。

中医是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的,它不是迷信或者封建追求,而是一门科学的学问。

我们需要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学会正确地对待中医。

只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医的发展和传承。

其次,每个人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方面切实地帮助中医复兴。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通过调整生活和饮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我们可以坚持适度运动,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使自己保持健康。

只有身体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支持和传承中医文化。

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中医的学习和宣传。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参加专业的讲座和培训来提高自己对中医的理解和认知。

在家庭和社区中,我们可以帮助家人、朋友更好地了解中医,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中医的理念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推广中医的活动和公益事业,为中医的发展出一份力。

此外,对于想要更深入参与中医事业的人来说,他们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成为中医专业人士。

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更深层次的中医知识和技能,为中医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他们还可以积极参与中医的研究和创新,推动中医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政府和社会各界也能在中医兴盛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政府可以加大对中医的支持和投入,推动中医的发展和研究。

同时,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中医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增加对中医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总之,要想实现中医的复兴,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

通过正确的认知和行动,我们可以为中医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医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让我们共同努力,振兴中医,传承中医的精髓,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古文为中医之基,崇“土”而成楼-学中医小记

古文为中医之基,崇“土”而成楼-学中医小记

此外,师傅看病
时也是细腻严谨。


时门诊患者多是疑难
杂症,对此,师傅不仅
态,
也在乎患者家属的意见,
抚工作都到位,
则“先安未受邪之地”。

有道是“一人病,全家乱”,不安顿好旁边的人,若多人患病,不仅患者苦了,家庭负担也
但从伤寒入,从温病
该患者主诉是失眠,但
其“胃脘之痞”,必须
重视。

中医认为,脾胃
“居中央,控四方”,斡
旋脏腑
和,则升降失司。

胃腑不降,则浊气上泛清窍。

清空被扰,见失眠而烦。

故《素问逆调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

处方:法半夏12g,党参、炙甘草、黄芩各10g,大黄
15g,干姜、黄连各6g,大枣5枚(擘)。

3
——学中医小记
谭某,女,32岁。

长期
服用某西药减肥,月经3月未422018.11 No.32。

秀才学医,笼里抓鸡

秀才学医,笼里抓鸡

秀才学医,笼里抓鸡前言──访问缘由古谚云:「秀才学医,笼里抓鸡。

」自古以来,众多医家皆有共识:若未深刻体悟中国文化及思想,便难以穷尽医道的精微。

是以高举「不学易不足以言太医」、「医道同源」、「医为格物致知一事」等说者甚多。

近代以降,由于历史因素,使中医系的教育脱离传统路线,中西医汇通及中西医一元化成为现代中医教育的核心思维。

全面吸收西方科学的长处,固然是使中医登上国际舞台的一大利器,但是向传统思想叩问顶礼,更是不可忽略的浚源壮本之道。

就中医系的教育现况而言,虽不乏坚实的科学知识与思维架构,但若谈到对传统医家的文化背景的深切认识,便往往付之阙如。

因此,系学会一直期盼能寻得一位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医家思想深入钻研的师长,并与之对话,希冀能为本系埋下生机盎然的文化种子。

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多方打听,系学会得知目前于台湾大学中文系任教的蔡璧名先生,不仅国学基础深厚,对中医更有深入的研究。

于是系学会利用寒假的时间,特别向蔡教授进行专访。

约莫一个半小时的访谈过程中,教授精辟的论述,加深了我们对中医本质及如何学习的了解。

以下是访谈内容,愿与全系同学分享。

教授简介蔡璧名先生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专任副教授,暨台大望月诗社指导老师,并身兼台大中医典籍研究社的指导老师,一向致力于传统医、道思想的学术研究。

着有《身体与自然──以《黄帝内经素问》为中心论古代思想传统中的身体观》、〈五行系统中的色彩──试论色彩因何存在于系统化五行说中〉、〈《本草备要》中的认识观──以《本草备要》为中心重审阴阳五行理论〉、〈重审阴阳五行理论:以本草学的认识方法为中心〉、〈庄子「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新诠(上)〉、庄子「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新诠(下)〉、〈疾病场域与知觉现象:《伤寒论》中「烦」证的身体感〉、〈身外之身:《黄庭内景经》注中的两种真身图像〉等学术著作。

另着有诗集《渡口芙蓉》。

问:可否请教授就您求学历程的各个阶段,谈谈与中国传统医学的邂逅与因缘?答:走上和中医相关的道路,不完全是意外。

医学专题名医之路治病思路与经验

医学专题名医之路治病思路与经验

平补阴阳,可于补阴药的基础上,加入少量补阳药, 可起到“少火生气”的作用
兼有肝郁者,应及时加用舒肝药物,如柴胡、郁金、 佛手等;
兼有肝阳上亢者,应及时加用平肝药物,如菊花、 钩藤、石决明等;
兼有肝火者,应加用栀子、龙胆草、黄芩等。
肾阴虚,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涩唇 燥,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红少苔, 脉沉细或数。治以育阴涵阳,滋补肝肾。方剂常常 选择杞菊地黄丸、左归饮等,药物常选择生地、熟 地、山萸肉、白芍、丹皮、首乌、女贞子、桑椹等。
学从名师,师门深广
华佗:医术名闻天下时仍隐没姓名从名师治
化道长学习
因其诚实正直,勤奋耐劳,道长悉心传授,并得到 信任,出入古刹藏书密室,内藏《金创瘛疭方》等 珍籍记忆纯熟,道长重视并考查,全部传授。
温病学派大师——叶天士
师无常师,唯长是师——求师的根本标准
中医血液病学的宗师徐衡之(名铨)
早年受业于孟河医派名家丁甘仁。又先后随名医恽 铁樵、国学大师章太炎习医。屡从名师,掌握了扎 实的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建国初便有“江南名医” 之称)。
调肝
肝阳上亢证,主要表现为头胀头痛,眩晕耳鸣,面 红口苦,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脉弦。治以平肝 潜阳,方剂常选天麻钩藤饮。
老年高血压属于典型肝阳上亢证者并不多见,而老 年人肝阳上亢一证,肝阳上亢多为标实,肝肾阴亏 为本。
兼有肝气郁结表现时,应酌加舒肝药,如柴胡、郁 金、佛手等。
肝风内动证,主要表现为眩晕肢麻,颈项强直,烦 躁不安,甚至出现头摇肢颤,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老年人肝风内动,多为虚证,是由肝肾阴亏,水不 涵木,致体内阳气变动,而出现肝风时起。
寒》等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温病类,赵绍琴先生之书读之令人别开意境, 《温病前谈》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一、本大题10小题,共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题,多选则按前题计分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邻国之民不加少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 (3分) A.寡人之民不加多之以五十步笑百步以则移其民于河东有饿殍而不知发 例: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注:( )(3分( ) (3分( )(3分王翦有赫赫战功,同时足智多谋,写李信只用二十万人就去攻打楚国,是为王翦的老成谋国。

王翦临出发时,请求秦王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王翦代替李信后,坚守不出,每天让士卒休息,并与士卒同食,目的是为了消磨楚军斗志,避其锐气,为以后歼敌创造条件。

7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分) (选自《中国医药报》总第3187期,作者张其成。

弃医从文救国民对联

弃医从文救国民对联

弃医从文救国民对联
《弃医从文救国民》
哎呀呀!说起“弃医从文救国民”,这可真是个让人感慨万千的话题!
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

你想想看,医生能救的只是一个人的身体,可文字呢?文字却能拯救无数人的灵魂!这难道不神奇吗?
鲁迅先生不就是这样吗?他原本想着当个医生,能治好人们身体上的病痛。

可后来他发现,比起身体上的病,人们心里的“病”更可怕!于是,他果断地弃医从文啦!
就好比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原本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突然发现了新的目标,立刻改变航向。

鲁迅先生不就是那艘勇敢改变航向的船吗?
我曾经和小伙伴们讨论过这个事儿。

“哎呀,鲁迅先生真厉害,能有这样的勇气!”小明瞪大了眼睛说道。

“是呀是呀,要是我,可能就没这个胆量。

”小红也跟着附和。

我赶忙说:“那咱们可得向鲁迅先生学习,有勇气去做对的事情!”
大家都纷纷点头。

你说,要是没有鲁迅先生这样勇敢的人,用文字来唤醒大家,咱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呢?也许还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前进的道路呢!
文字的力量可太大啦!它能像春风一样,吹走人们心头的阴霾;又能像一把利剑,刺破那些虚假的表象。

咱们现在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不也得感谢那些用文字唤醒大家的人吗?
所以呀,我觉得“弃医从文救国民”真的是太了不起啦!这是一种伟大的选择,一种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一切的精神!咱们可得记住,也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有力量,去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拯救中医先拯救传统文化-----秀才学医,笼中抓鸡
废除中医之论,如今回望,已是百年之身。

一百多年前那些西风东渐的岁月里,比尖船利炮、舶来商品更易打动闭塞的中国的,是对急性病见效迅速的西医,那是中国人认识西学的开始;而随后,西风化雨让中国的现代化意识疯长,此时最早一批被唾弃的“糟粕”里就有中医。

对于中医的认识和态度,隐含着对于与中医血脉相连的文化传统的认识,隐含着我们对于人自身的认识。

不久前,由朝鲜医家在400年前根据中医名家的学说以汉文编就的《东医宝鉴》,将由韩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作为世界记忆工程的一项。

被误传的“韩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好像并未特别强烈地刺激那些陷于中医存废的吵嚷声中的人们。

对于最近的中医存废之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中医“痼疾”的探讨,新华社播发的一篇报道称:拯救中医药,必先祛除文化“自虐”。

这篇稿件引述上世纪80年代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的话说:“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
不仅是中医之痛
1879年,国学大师俞樾(号曲园,是章太炎、吴昌硕的老师)发表了惊世骇俗的《废医论》,旗帜鲜明地主张“废除中医”。

随后,一批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包括孙中山、胡适、梁启超、严复等人的“废医”主张,更是言辞激烈,事隔近百年,杀伤力仍在。

严复认为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将中医药归为风水、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陈独秀说:“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

……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梁漱溟认为,中医只是“手艺”,“没有客观的凭准”;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对中医中药的讽刺更是影响深广——“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就连曾因病受中医惠泽的胡适也说:“回头想想我们家里的阴阳五行的‘国医学’,在这个科学的医学史上能够占一个什么地位。


民国时期有一场更大规模的中医抗争运动。

1929年,国民党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在当时的卫生部副部长刘瑞恒的主持下,提出了“废止中医案”,最终因受到社会强烈抵制而未果。

“妓女、吸毒和中医问题都解决了。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曾在民国倡导“废除中医”的余云岫,在当了政协委员之后,把中医和妓女、吸毒等问题相提并论。

这些在今天听起来仍嫌刺耳的极端之论,诞生于“天朝大国”快速坠落时强烈的危机感:中国要摆脱落后挨打,必须“脱胎换骨”,兴西学,弃旧学。

到五四运动时期,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潮更加汹涌。

就在这些意图建立“新世界”、断然弃绝旧文化的声浪中,基于文化自信的民族自信也悄然失落。

传统文化作为中医生存的土壤越来越受到削弱,中医与自身的传统断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面对中医存废困境,不少专家学者呼吁,要拯救中医,先要拯救传统文化。

长期关注中医药发展战略的科技部专家贾谦认为,是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医学教育使中医质量下降,是近百年来对西方文化的几乎全盘接受让中医学元气大伤。

而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教授说,对于中医的误解源于整个世界传统文化的衰弱,在经济全球化的强烈冲击下,这已不仅仅是中医之痛。

“秀才学医,笼中抓鸡”
“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是很难理解中医的。


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孔令宏教授这样对记者说。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秀才学医,笼中抓鸡。

”古时候秀才科场不利,往往转而学医,很容易上手,因为中医与儒学、道学、易经八卦、阴阳五行甚至武术茶道、琴棋书画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传统文化知识背景的人学习中医相对容易。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这三派思想,都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

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学科博士生导师张其成教授也认为,诞生于古代中国的中医药学,其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中国古代其他文化的关系同根同源,本为一体。

然而一棵树即使再茂盛,当它根基下的土壤营养不足时,它也会慢慢衰败凋敝。

张其成说,从科举制度废除至今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传统文化所受到的打击接连不断,
诸如废孔废经、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汉字的简化以及近一个多世纪用西方哲学来“科学阐释”改造中国古代思想等等,加上现代科学的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某种程度的中断,这也对中医发展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日益边缘化,天文、地理、农学、算学等等也在逐渐淡出时代舞台,成为历史的陈迹。

只剩下国画、京剧等寥寥可数的难兄难弟与中医同病相怜,一起被称作“国粹”,也一起经历着今天现代化科技的“洗礼”。

中医的古代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和繁体字写就,今天学习中医的人要读懂中医典籍必须有很好的古文功底,否则就要使用现代人改造与解释过的古籍。

经过白话翻译的中医古籍,其间不知经过多少人的加工,曲解在所难免,再加上很多点校古籍的人士古文功底难称人意,如此情况下,今天中医古籍整理混乱、参差不齐也就不难想象,以之指导临床,“关公战秦琼”的现象在所难免。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逐渐陌生,尤其是对原有的书面语言文言文更是缺乏必要的掌握。

在大多数人看来,以文言文写就的中医药书籍无异于“天书”。

这些由文言文记录的中医思想,成为了摆在现代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传统文化离中医越来越远,中医离传统文化也越来越远。

”张其成不无悲哀。

拯救没落的文明
为保护中医,我国近年开始酝酿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决定将中医理论、诊法、疗法、方剂、中药等八项内容“打包”,向联合国申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孔令宏认为,中医在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中易受伤害。

现代科技以西方为主导,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背景有别于西方范式,在传统文化退居次要位置的今天,中医难免会和现代科技产生冲撞。

大多数中医反对论者对于中医的最大诟病莫过于它的不科学性。

孔令宏认为,科学的标准是多元的,并不能单纯以可重复性、可检验性作为标准。

对于中医提出的一些问题,西医也同样会面临,比如药物的副作用反应。

片面的夸大中医的害处,纯粹是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

张其成认为,中医是中国的原创医学,也是当前最有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并带动我国医学科技领先世界水平的古老医学技术,中国人应该珍惜,从理论思维的角度去加以有效的总结,而不是一味地搬用西方人的逻辑分析工具去否定它、摧毁它。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应该并行不悖,如鸟之两翼,共同成为当代中医发展的推动力。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