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

合集下载

脑电图操作流程

脑电图操作流程

脑电图操作流程
1脑电图检查前应清洗头发,前一天停用镇静催眠药。

向患者解释脑电图检查是无痛苦的,应保持心情平静。

如何做好睁闭眼、过呼吸及闪光刺激等操作。

2电极位置安置应按国际10—20系统。

3每次描记前应先定标.
4放大器国际通用敏感性为7uv/mm或10uv/mm,时间常数为0。

3S,记录速度为30mm/S
5常规脑电图记录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睡眠监测至少应包括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录像脑电图监测最好监测到与过去发作完全相同的一次发作.
6具体流程:选单级导联(A1,A2),待基线平稳一分钟后做3次睁闭眼试验,每次3S,间隔10S。

一分钟后做过度呼气试验3分钟,每分钟呼吸15-20次,儿童不能合作者可令其吹置于嘴前德羽毛或纸片。

过度换气后至少描记3分钟,如有异常应描记到异常消失。

闪光刺激:蒋闪光灯置于眼前20—30CM,患者闭目,用不同的频率刺激,每个频率刺激10S,间隔10S。

常用频率为1Hz 3Hz 9Hz 12 Hz 15 Hz 18 Hz 20 Hz 25 Hz 30 Hz 40 Hz 50 Hz
7描记结束后再做10S定标。

原创新生儿脑电图操作流程

原创新生儿脑电图操作流程

原创新生儿脑电图操作流程引言新生儿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评估新生儿脑部功能,检测脑电活动信号。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脑电图操作的详细流程。

准备工作在进行新生儿脑电图操作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设备准备:确保脑电图设备正常工作,并校准仪器,包括电极和导联线。

2.儿童准备: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需要保证儿童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安静、舒适和平静。

操作流程新生儿脑电图的操作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适当的工作环境选择一个安静、无干扰的房间进行操作,确保操作过程不受外界干扰。

2. 安置电极使用清洁的棉球和酒精擦拭新生儿的头部皮肤,以提高电极的粘附度。

然后,根据国际10-20系统,在新生儿头部特定的位置安置电极。

具体位置包括:•前额区(Fp1、Fp2):位于额骨之上中线前方。

•中央区(C3、C4):位于脑际角上缘旁开1.5cm处。

•顶枕区(O1、O2):位于头顶与枕骨结合点上水平延长线两侧1.5cm处。

•夫音区(T3、T4):位于耳孔延长线上水平延长线两侧1.5cm处。

3. 连接导联线和放置引导电极将导联线的一端连接到头部的电极上,确保连接稳固。

同时,使用引导电极,将脑电图信号引导到脑电图仪上。

4. 开始记录脑电图将脑电图仪开启,开始记录新生儿的脑电图信号。

5. 持续观察操作过程在记录脑电图的过程中,操作者需要持续观察新生儿的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

6. 结束记录根据需要记录的时间长度,记录结束后,关闭脑电图仪。

注意事项在进行新生儿脑电图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卫生,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舒适。

2.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安静和轻声细语,以避免干扰新生儿。

3.时刻观察新生儿的状态,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

4.在记录脑电图时,确保设备的接地正常,以保障脑电图信号的准确性。

结论新生儿脑电图操作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工具,通过评估脑部功能和检测脑电活动信号,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的依据。

脑电图、骨密度检查流程图

脑电图、骨密度检查流程图

脑电图、骨密度检查流程图
1.脑电图检查流程
1.1 准备阶段
患者到达检查室,由医务人员进行登记和核对身份。

医务人员向患者详细解释脑电图检查的目的和流程,并询问有关的健康情况和药物使用情况。

1.2 准备设备
医务人员准备脑电图检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电极、导联线和脑电图机器。

1.3 安装电极和导联
医务人员为患者在特定位置安装电极,通常在患者的头皮上。

医务人员使用导联线将电极与脑电图机器连接起来。

1.4 进行脑电图检查
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并尽量放松。

脑电图机器会记录脑电活动的波形,通常需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进行记录。

1.5 拆卸设备
检查完成后,医务人员会拆卸电极和导联线。

患者可以离开检查室。

2.骨密度检查流程
2.1 准备阶段
患者到达检查室,由医务人员进行登记和核对身份。

医务人员向患者详细解释骨密度检查的目的和流程,并询问有关的健康情况和药物使用情况。

2.2 准备设备
医务人员准备骨密度检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骨密度仪器。

2.3 进行骨密度检查
患者需要脱去上衣,并穿上短袖或医护提供的检查服。

患者会被要求站立或躺下,以便骨密度仪器对特定部位进行扫描。

扫描通常包括髋部和脊柱。

2.4 完成检查
完成骨密度检查后,医务人员会分析结果并记录。

医务人员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并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指导。

以上是脑电图和骨密度检查的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请根据实际
情况和操作标准进行操作。

脑电图仪标准操作规程(五篇范例)

脑电图仪标准操作规程(五篇范例)

脑电图仪标准操作规程(五篇范例)第一篇:脑电图仪标准操作规程对环境的要求1.1 脑电图仪应放置于屏蔽室内,防止外界交流电噪单干扰,保障脑电图描记的稳定,波形清楚。

1.2 室温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避免因寒冷引起的肌电干扰。

1.3 无关人员不要随意在室内特别是接近被检者行走,避免因此引起的磁场干扰。

2 准备工作2.1 向被检者交待清楚在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

2.2 要求被检查检查前3天停服镇静剂、安眠药及抗癫痫药物。

2.3 被检者检查当天应进食,不宜空腹。

2.4 对初次接受检查者,事先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更好地配合检查。

3 皮肤处理和电极安放3.1 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发。

3.2 应用导电膏涂擦放置电极的皮肤处,不能只是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避免用棉签或毛笔沾生理盐水或酒精等代替导电膏,这类方法处理皮肤,皮肤和电极间的接触阻抗较在,极化电位不稳定,易引起基线漂移或其它伪差。

3.3 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6导联脑电图电极,特殊情况下的蝶骨电极按统一标准安放。

3.4 为评判有无其它干扰因素,应同步放置眼动电图和下颌肌电图电极。

4 描记脑电图4.1 正式描记脑电图前应调整好阻抗、噪音,调整走纸速度。

观察描记图下方的定标是否准确,如有不妥及时调整。

4.2 按照脑电图仪的使用说明进行标准操作。

常规包括I导、II导、III导和IV导,根据申请情况可加用V导和VI导。

4.3 疑诊为癫痫患者时需做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诱导有无异常波形出现。

4.4 若多数导联均正常仅有一个或两个导联呈直线,应注意是否为该导联接触不良,应重新安放电极。

4.5 若常规脑电图无法明确是否有异常波形时,应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进一步明确脑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间的相关性。

4.6 脑电图登记项目齐全,建立索引册,检查完毕后按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脑电图诊断进行登记,脑电图记录单一式2份,原始图纸应与报告单一起存档,以便复查时查找。

脑电图操作简明流程

脑电图操作简明流程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
1、打开主机、打印机电源
2、按需要安放、连接电极
3、在桌面上双击打开软件,双击新建病人信息,单击
进入采集界面
4、波形稳定正常后点击开始记录波形,在采集界面可以进行导联选择、
定标测试、闪光刺激、阻抗测试、记录和监视的切换、参考电极的切换,可以在长时事件和瞬时事件里选择深呼吸、睁闭眼等诱发试验等
5、记录完成后关闭采集界面,双击,选中需要回放的数据,点击回
放或双击数据进行回放
6、在回放界面可以进行波形选取后做脑电地形图、波形编辑、尺子测量、导联
选择、事件查找和打印等功能
动态脑电图操作流程
1、安装电池、按需求安放电极
2、打开电源,进入阻抗测试观测电极间的阻抗,进入波形预览界面进行波形预
览或将放大器和电脑连接后用脑电分析软件进行动态预览
3、确认电极安放完好,波形正常后在动态记录盒上选中动态记录
4、动态记录结束后关闭电源,取出MMC卡,放入读卡器
5、将读卡器插入电脑的USB插槽,进入软件新建病人信息,点击,按
路径找到可以动磁盘里的动态数据进行动态转换,结束后按常规脑电数据的流程进行回放
注:本流程为简明操作流程,具体操作请参照随机操作说明
4006964936 4006994936。

常规脑电图操纵流程

常规脑电图操纵流程

常规脑电图操纵流程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
1.打开电脑主机,并连接蓝牙装置。

2.连接导联电极(此处用的是16导联,电极的位置参照“导联图示”),后将放大盒和导联线接好。

3.打开电脑上的工作界面。

4.打开放大盒的开关,电脑显示器上工作界面左下角的圆点变蓝色,表示主机已接收到放大盒的信号,可以操作。

5.电脑操作:点击工作界面的“增加病历”,会弹出新病历的信息框,完善相关信息,后点击该界面的“视频脑电图”,进入脑电图的界面,附加视频。

6.点击下方的“监视”,通过脑电波检查导联是否都连接好。

7.点击“记录”。

让患者闭眼、放松、平静呼吸,一般记录10—15分钟。

8.点击下方的“停止”,然后打印结果。

打印结果分为全部打印和部分打印
全部打印:
将光标拉至记录开始的地方,然后点击“打印1”,出现预览图,填写下方的检查结果,再“打印”;也可以以光标为起点,打印其后的部分。

部分打印:
先关掉视频(点击“视频开关”,选择“关闭”),点击下方的“地
形图”,选中要打印的区域(一般为8格,一张纸的宽度),再点“地形图”,然后点击下方的“打印”,出现预览图,填写下方的检查结果,再点击左上方的“打印”。

9.整理患者及用物。

脑电图操作流程

脑电图操作流程

脑电图操作流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记录大脑电活动的无创性医学检查方法。

它通过测量头皮上的电位差来反映脑部神经元的活动情况,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本文将介绍脑电图操作的流程,包括准备工作、电极贴附、记录过程和数据分析。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脑电图检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病历记录: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诊断非常重要。

2. 患者配合: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让其配合完成相关操作。

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或紧张,医生需要进行适当的安抚和指导。

3. 检查环境:确保检查室安静、光线适中,避免干扰信号的因素存在。

4. 设备准备:将脑电图设备调试至适当状态,确保电极贴附完好,并在检查前对其进行检查和校准。

二、电极贴附电极贴附是脑电图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信号的质量和准确性。

下面是一般的电极贴附过程:1. 清洁皮肤:在电极贴附前,需要清洁患者头皮的皮肤,以确保贴附的电极与皮肤良好接触。

使用无酒精清洁剂轻轻擦拭头部,去除油脂和其他杂质。

2. 选取贴附位置:根据需要记录的脑电图信号的定位,选择适当的电极贴附位置。

通常,包括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等区域。

3. 电极分布:将电极按照国际10-20系统或其他相关分布规则贴附至头部。

每个电极都需要贴附牢固且与皮肤接触良好,以减少电极导联阻抗。

4. 导联线连接:在贴附完所有电极后,将导联线与电极连接,确保连接良好且无松动。

三、记录过程脑电图记录过程是指实际进行脑电图信号采集的步骤。

以下是一般的记录过程:1. 基线记录:在实际信号采集前,进行基线记录,即记录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电图信号。

这有助于后续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2. 记录时间:按照需要,记录适当的时间长度。

记录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特定的研究或临床目的。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2016年8月修订)一、对环境的要求1.脑电图仪应放置于屏蔽室内,防止外界交流电噪单干扰,保障脑电图描记的稳定,波形清楚。

2.室温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避免因寒冷引起的肌电干扰。

3.无关人员不要随意在室内特别是接近被检者行走,避免因此引起的磁场干扰。

二、准备工作1.向被检者交待清楚在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

2.要求被检查者检查前3天停服镇静剂、安眠药及抗癫痫药物。

3.被检者者检查当天应进食,不宜空腹。

4 .对初次接受检查者,事先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更好地配合检查。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放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发。

2.应用导电膏涂擦放置电极的皮肤处,不能只是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避免用棉签或毛笔沾生理盐水或酒精等代替导电膏。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8导联脑电图电极,特殊情况下的蝶骨电极按统一标准安放。

4.为评判有无其它干扰因素,应同步放置眼动电图和下颌肌电图电极。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1.打开电脑主机,并连接蓝牙装置。

2.连接导联电极,后将放大盒和导联线接好。

3.打开电脑上的工作界面。

4.打开放大盒的开关,电脑显示器上工作界面左下角的圆点变蓝色,表示主机已接收到放大盒的信号,可以操作。

5.电脑操作:点击工作界面的“增加病历”,会弹出新病历的信息框,完善相关信息,后点击该界面的“脑电图采集”,进入脑电图的界面,附加视频。

6.点击下方的“监视”,通过脑电波检查导联是否都连接好。

7.点击“记录”。

让患者闭眼、放松、平静呼吸,一般记录3--5分钟。

8.点击下方的“停止”,再输入报告,然后打印结果。

9.取下患者头部导联线及电极,并嘱患者带好个人物品。

10.疑诊为癫痫患者时需做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诱导有无异常波形出现;若多数导联均正常仅有一个或两个导联呈直线,应注意是否为该导联接触不良,应重新安放电极;若常规脑电图无法明确是否有异常波形时,应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进一步明确脑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间的相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
1、打开主机、打印机电源
2、按需要安放、连接电极
3、在桌面上双击打开软件,双击新建病人信息,单击
进入采集界面
4、波形稳定正常后点击开始记录波形,在采集界面可以进行导联选择、
定标测试、闪光刺激、阻抗测试、记录和监视的切换、参考电极的切换,可以在长时事件和瞬时事件里选择深呼吸、睁闭眼等诱发试验等
5、记录完成后关闭采集界面,双击,选中需要回放的数据,点击回
放或双击数据进行回放
6、在回放界面可以进行波形选取后做脑电地形图、波形编辑、尺子测量、导联
选择、事件查找和打印等功能
动态脑电图操作流程
1、安装电池、按需求安放电极
2、打开电源,进入阻抗测试观测电极间的阻抗,进入波形预览界面进行波形预
览或将放大器和电脑连接后用脑电分析软件进行动态预览
3、确认电极安放完好,波形正常后在动态记录盒上选中动态记录
4、动态记录结束后关闭电源,取出MMC卡,放入读卡器
5、将读卡器插入电脑的USB插槽,进入软件新建病人信息,点击,按
路径找到可以动磁盘里的动态数据进行动态转换,结束后按常规脑电数据的流程进行回放
注:本流程为简明操作流程,具体操作请参照随机操作说明
4006964936 40069949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