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遥感导论课程实习报告书
遥感实习报告
![遥感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57273d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12.png)
遥感实习报告在具体学期,我参与了一次令人难忘的遥感实习。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还让我对遥感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一、实习目的本次遥感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熟悉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全过程,掌握常见遥感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我们对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应用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1、遥感数据的获取在实习的初始阶段,我们学习了如何获取遥感数据。
了解了不同类型的遥感卫星,如陆地卫星、气象卫星等,以及它们所提供的数据特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相关网站和数据平台,我们成功获取了多景遥感影像,为后续的处理和分析工作奠定了基础。
2、遥感数据的预处理获取到原始遥感数据后,紧接着就是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操作。
辐射校正用于消除传感器本身和大气对辐射的影响,使得影像的亮度值能够准确反映地物的反射特性。
几何校正则是纠正由于卫星姿态、地形起伏等因素导致的影像几何变形,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3、图像增强与分类为了更清晰地识别和分析地物信息,我们进行了图像增强处理。
常用的方法有对比度拉伸、直方图均衡化等,这些操作有效地突出了影像中的地物特征。
之后,运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等方法对影像进行分类,将影像中的地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水体、植被、建设用地等。
4、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在完成分类后,我们进行了遥感图像的解译工作。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影像,分析地物的变化情况,例如城市扩张、森林砍伐、水体污染等。
同时,将解译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如土地利用规划、灾害监测与评估等。
三、实习工具与技术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多种遥感软件和工具,如 ENVI、ArcGIS 等。
ENVI 在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面功能强大,提供了丰富的算法和工具;ArcGIS 则在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可视化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将遥感解译结果与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
大学生遥感实习报告
![大学生遥感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99f693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3.png)
大学生遥感实习报告1. 引言遥感是一种获取地面目标信息的无接触测量手段,通过感知和记录电磁辐射,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面的物理、地貌、植被等多种信息。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遥感实习,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新技术和应用。
本篇报告将详细介绍我的遥感实习经历。
2. 实习目标本次实习的主要目标是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遥感技术和工具,如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
另外,我还希望通过实践了解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为将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
3. 实习过程3.1 学习理论知识在实习开始前,我首先学习了遥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和阅读相关文献,我对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我还学习了有关遥感数据的分类和解释方法,以及常用的遥感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技巧。
3.2 遥感数据采集为了实践遥感技术,我们团队决定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区域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前期的调研和分析,我们选择了一个位于农村的农田作为研究对象。
在实地实习中,我们使用无人机进行了空中拍摄,并使用GPS设备收集了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信息。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数据处理提供准确的参考。
3.3 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数据采集完成后,我们将拍摄到的遥感图像导入到遥感软件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我们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以提高图像的可视性和准确性。
然后,我们使用分类算法将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出不同的地物类型。
最后,我们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实地调查数据验证分类的准确性。
3.4 应用实践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之后,我们将学到的遥感技术应用到实际的领域中。
我们以农田为例,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释,可以获取农田的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我们还可以利用遥感数据分析林地覆盖率变化,以及水体污染程度等环境保护指标。
4. 实习成果通过两个月的实习,我不仅学习了遥感技术的理论知识,还深入了解了遥感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过程。
遥感实习报告二
![遥感实习报告二](https://img.taocdn.com/s3/m/327c498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f.png)
实习报告二:遥感实习心得与体会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习,我有幸接触到遥感技术,并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
二、实习内容1. 遥感基本原理学习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学习了遥感的基本原理,包括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数据的获取方式、遥感图像的 processing 方法等。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遥感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可以通过对地球表面目标的辐射和反射特征进行监测和分析,获取地球表面信息。
2.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学习了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包括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图像增强、分类和提取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并学会了如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 遥感应用案例分析在实习的第三周,我们学习了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我了解了遥感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认识到遥感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局限性。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1. 遥感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遥感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遥感技术发展迅速,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遥感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作为一名遥感专业的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今后需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遥感的关键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了遥感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
今后,我会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团队协作是完成遥感项目的重要保障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遥感项目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团队协作。
遥感实习报告
![遥感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126056852458fb770b56da.png)
实习报告实习名称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实习课程遥感导论姓名班级09级地理科学(1)班学号0907079013 实习时间11月份得分四、实习步骤(应附上不同过程中的实习结果,如图形、图像、数字等)1.了解图像几何校正的途径●ERDAS图标面板工具条:点击DataPrep图标,→Image GeometricCorrection →打开Set Geo-Correction Input File对话框Set Geo-Correction Input File对话框●在Set Geo-Correction Input File对话框中,需要确定校正图像,●确定来自视窗(FromViewer),然后选择显示图像视窗。
●在ERDAS IMAGINE 9.2 中选择菜单session中的tile viewers.在viewer #1 和viewer #2 中选择第一个打开按钮,在viewer #1 中打开tmatlanta,img,在viewer #2中打开panatlanta.img.●在viewer #1:tamatlanta.img 中选择raster中的geometric correction.2、了解图像几何校正的计算模型●ERDAS提供的图像几何校正模型有7种,具体功能如下:模型功能Affine 图像仿射变换(不做投影变换)Polynomial 多项式变换(同时作投影变换)Reproject 投影变换(转换调用多项式变换)Rubber Sheeting 非线性变换、非均匀变换Camera 航空影像正射校正Landsat Lantsat卫星图像正射校正Spot Spot卫星图像正射校正3、图像校正的具体过程第一步:显示图像文件第二步:启动几何校正模块●→打开Set Geometric Model对话框图2-3 Set Geometric Model对话框●→选择多项式几何校正模型:Polynomial→OK●→同时打开Geo Correction Tools对话框(3)和Polynomial ModelProperties对话框(4)。
遥感导论实习报告
![遥感导论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6c1d99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8.png)
一、实习目的本次遥感导论实习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数据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遥感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了解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1. 遥感原理与系统(1)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是利用电磁波探测和监测地球表面及其周围环境的科学。
通过遥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实现对地表物体、现象和过程的监测、分析和评价。
(2)遥感系统组成:遥感系统包括遥感平台、遥感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
其中,遥感平台是搭载遥感传感器的载体,遥感传感器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设备,数据传输系统负责将遥感数据传输到地面接收站,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遥感数据处理(1)遥感数据预处理:遥感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校正、图像增强、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等。
数据校正主要消除传感器和大气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图像增强通过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等参数,提高图像质量;几何校正是指将遥感图像的几何位置校正到实际地理位置;辐射校正是指消除传感器和大气等因素引起的辐射误差。
(2)遥感数据分类与制图:遥感数据分类是根据遥感图像的特征,将图像中的物体或地物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模糊分类。
制图是将遥感数据分类结果以图形、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
3. 遥感应用领域(1)农业: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监测、水资源监测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2)林业:遥感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森林资源调查、森林火灾监测、森林病虫害监测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森林资源信息,为林业管理提供支持。
(3)城市规划与管理: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扩张监测、环境监测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状况,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遥感的实习报告
![遥感的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ec711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8.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遥感实习。
本次实习主要由外业建标调查和室内解译建库两部分组成,旨在掌握遥感影像处理、野外调查、室内解译、数据库建立和专题图制作等方面的技能。
二、实习目的1. 学习遥感影像处理软件,掌握遥感影像校正、裁剪等基本操作;2. 掌握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野外作业能力;3.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对遥感影像地物进行目视解译和划分;4. 掌握室内解译、小斑区划和数据库建立的方法;5. 根据遥感影像图,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专题图。
三、实习内容(一)遥感影像处理1. 遥感影像预处理:利用ENVI软件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包括传感器校正、大气校正、太阳高度及地形校正等。
2. 遥感影像裁剪:使用ENVI软件中感兴趣区域选取的功能,裁剪出本次实习的区域范围。
(二)外业建标调查1. 建立目视解译标志表: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2007》标准,对所调查区域的遥感影像地物进行初步目视解译、划分。
2. 野外调查:实地考察,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对遥感影像进行验证。
(三)室内解译1. 小斑区划:根据目视解译标志表,对遥感影像进行小斑区划。
2. 数据库建立:将小斑区划结果导入数据库,建立遥感影像地物数据库。
(四)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专题图制作1. 根据遥感影像图和数据库,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专题图。
2. 对专题图进行美化,提高可读性。
四、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遥感影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对遥感影像进行校正、裁剪等处理。
2. 我了解了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了野外作业能力。
3. 我学会了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对遥感影像地物进行目视解译和划分。
4. 我掌握了室内解译、小斑区划和数据库建立的方法,为后续遥感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5. 我根据遥感影像图和数据库,成功制作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专题图。
遥感导论实习报告
![遥感导论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e2904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8.png)
遥感导论实习报告遥感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任务作为遥感导论实习的学生,我的实习目的是通过实践和实地调查,掌握遥感技术在地理科学领域的应用。
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任务有:1.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习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3.了解遥感技术在地理科学领域的实际应用;4.完成一项遥感实践项目。
二、实习方法和内容1.实习方法我采用了实地调研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习。
首先,在教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流程。
然后,我选取了一个具体的遥感实践项目,并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最后,我将实践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撰写了本实习报告。
2.实习内容(1)基础理论学习在实习开始之前,我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论文,了解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包括了解遥感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学习了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以及学习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技术等。
(2)实地调研在实习过程中,我参观了当地的遥感应用中心。
在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了解了他们常用的遥感数据、遥感工具和遥感分析方法。
这次实地调研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实践操作三、实习心得通过本次遥感导论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大尺度、多源、多时相的数据,可以对地表进行全面的检测和监测,为地理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其次,我对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知道如何选择最适合的遥感数据和合适的处理方法。
最后,我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自己的技术能力,学会了使用遥感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
此外,这次实习也让我意识到遥感技术在地理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评估等众多领域,为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遥感导论的实习,我在遥感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收获。
大学生遥感专业实习报告
![大学生遥感专业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81e20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7.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我校遥感专业的学生更好地了解遥感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我们一行人在2023年暑期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遥感专业实习。
二、实习前期准备1. 团队组建:在实习开始前,我们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组成了若干实习小组,每组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
2. 资料收集:我们通过查阅文献、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实习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
3. 设备准备:实习期间,我们使用了多种遥感设备,如无人机、卫星遥感影像处理软件等。
我们提前学习了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并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三、实习内容1. 遥感影像获取:我们利用无人机获取实习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并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大范围的数据。
2. 遥感影像处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遥感影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影像预处理、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
3. 信息提取与分析:我们针对实习区域的土地类型、植被覆盖、水体分布等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运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4. 实地考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分组进行了实地考察,对遥感影像中的信息进行了验证和补充。
5. 成果展示:实习结束后,我们针对实习成果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以报告、PPT等形式进行展示。
四、实习收获1. 专业技能提升:通过实习,我们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遥感影像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能力增强:实习让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4. 职业素养提升:在实习期间,我们严格遵守实习纪律,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五、实习总结本次遥感专业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在实践中提高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国遥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344c356312b3169a451a499.png)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遥感导论》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任课教师实验1 航空相片的立体观测和高程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立体镜进行航空相片的立体观测的方法;二、实验步骤:1.航空相片的立体观察(1)准备工具:立体透视镜。
(2)器材架设:将立体镜的主架部分从箱子中取出,倒过来平放在桌子上,安装好各个支撑脚组件,注意将可调的支脚安在左上方。
然后将装好的主架倒过来平放在桌子上,从箱子中取出目镜部分,安装在主架上,完成安装。
(3)相片的调整。
调整目镜的间距,取出两张立体相对,用手指分别按住2张相片,隔开立体镜之间观察,使两个手指在视线中重合,然后加上立体镜微调相片使2张相片完全重合。
(4)持续观察相片5秒以上,可以得到立体效果。
(5)实验完成后,将器材装回箱内放好。
三、心得体会:初次接触图像,在按照实验原理完成实验后,看到了十分清晰的立体图像,很兴奋。
以前虽也看到过一些立体图像,但是这么近距离的亲身感受还是第一次,而且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做出了这个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也温习了遥感原理中有关立体相对的知识,立体相对就是两个相机从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点对同一目标进行摄影产生重叠图像。
双眼在观察同一事物时,由于两眼所见的角度不同而在大脑中产生影像的重合产生立体效果。
立体观察时,能获得与实物相似的立体模型,称为正立体效应;若将左像片与右像片对调,则获得与实际相反的立体,称为反立体效应。
通过立体观测及阴影可知山的海拔不高都为小山丘,且成片分布,判断为西南或东南地区。
实验2 遥感图像的光学合成一、实验目的:1.了解彩色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2.掌握3原色及其补色,掌握加色法;3.了解和认识色彩图;二、实验步骤:1.了解彩色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1)进入CAI软件主界面,打开“遥感光学合成原理”子目录(2)进入“彩色与非彩色”,对比彩色与非彩色图像对地物特征的表现;(3)进入“彩色的特性”分别进入“明度”,“色调”,“饱和度”界面,观察枫叶色彩的变化,分析对比彩色的三大特征在色彩中的影响。
大学生遥感实习报告
![大学生遥感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b1279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d.png)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作为一名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实践对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重要性。
因此,我积极参加了为期两周的遥感实习,旨在加深对遥感原理的理解,提高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这次实习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也使我更加了解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的第一周,我们主要学习了遥感基本原理和遥感数据类型。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学,我掌握了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数据的获取方式、光谱特性以及遥感图像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ENVI、ArcGIS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为后续的实习任务打下了基础。
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开始着手处理实际的遥感数据。
首先,我们使用ENVI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地理校正等。
在预处理的基础上,我们学会了使用不同的算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如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植被覆盖度计算和水质监测等应用。
三、实习成果与反思通过两周的实习,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独立完成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
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讨论,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我也认识到遥感技术虽然强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限制,如数据质量、处理速度和准确性等。
这次实习让我意识到,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遥感技术,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为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做出贡献。
同时,我也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紧跟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习总结这次遥感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我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d455d6f1ed9ad51f01df278.png)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任课教师实习一航空像片的立体观测与高程测量一、实习目的1..掌握使用立体镜进行航空像片立体观察的方法2.掌握在航片上测量高差的方法二、实习步骤1.航空像片的立体观察(1)准备工具:立体镜(2)将立体镜置于老师所给的两张航空像片上,左眼看左边的像片,右眼看右边的像片(3)左右手的食指指着两张像片的同个位置,然后观测并移动像片,直到两个食指重合,这时候就可以观测到立体的图像三、实习认识掌握了掌握用立体镜观测航空像片的立体观测的方法,同时还观测了好几副航空图片,效果很好。
首先,老师岁给的是黑白色的像片。
通过立体镜的观察,知道这是一个比较规则的矩形形状。
山脉基本上是灰白色的,而农田呈浅白色的。
山脉是该像片的主要地物,山脊连续、沟壑纵横,山脊之间的山谷有河,山谷呈U字形。
居民地零星分布在河流附近,农田在平原上分布。
实习二遥感图像的光学合成原理一、实习目的1.了解彩色的基本特性和相互关系2.掌握三原色及其补色,掌握加色法3.了解和认识色度图4.认识正负像片的产生过程二、实习步骤1.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1)从CAI软件主界面中进入“遥感光学合成原理”子目录(2)进入“彩色与非彩色”,对比彩色图像和非彩色图像对地物特征的表现在彩色特性中观察枫叶色彩的变换2.三原色3.补色4.色度图5.彩色正负相片产生过程三、实习认识彩色图像与非彩色图像都比较容易识别地物。
彩色的三个基本特性是明度、色调和饱和度。
明度即彩色光的亮度,彩色光的亮度越大,明度就越高。
色调是色彩彼此相互区别的特性,它决定于物体向外辐射的光谱组成,不同色调的物体具有不同的辐射光谱。
光源的色调决定于辐射的光谱组成对人眼所产生的感觉。
饱和度是彩色纯洁的程度,反射光谱越窄,物体饱和度就越高。
通过移动滑块可以知道,当蓝绿红均为0时,圆盘颜色是黑色,。
当绿红为0,蓝色标尺从0向255变化时,圆盘颜色由黑色到浅蓝色再到深蓝色,绿红颜色是同样的道理。
遥感实习报告5则范文
![遥感实习报告5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d52e8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8.png)
遥感实习报告5则范文第一篇:遥感实习报告《遥感原理与应用》课堂实验报告(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成绩:□ 优秀: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图表规范美观;实验原理清楚,实验步骤合理,结果正确;严格遵守实验纪律,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 良好: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图表规范;实验原理较清楚,实验步骤合理,结果正确;遵守实验纪律,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 中等:格式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内容较完整;实验原理较清楚,实验步骤基本合理,结果正确;能遵守实验纪律,能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 及格:格式问题较多,内容基本完整;实验原理较清楚,实验步骤基本合理,结果基本正确;能遵守实验纪律,能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不及格:格式问题突出,内容不完整;实验原理不清楚,实验步骤欠合理,结果不正确;有抄袭现象,不遵守实验纪律,未时上交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签名:2015年 11月 5日实验项目(一):遥感图像几何纠正(4学时)实验目的:掌握遥感图像几何纠正的原理方法;熟悉几何纠正中控制点的选择原则和方法;熟练掌握有关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步骤;针对变形的遥感图像能进行几何纠正。
实验器材:1、计算机;2、基准遥感图像、待纠正遥感图像;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ENVI软件。
实验要求:掌握遥感图像几何纠正的主要步骤;自己独立完成遥感图像几何纠正;对几何校正结果进行评价。
实习时间及地点:2015年10月15日软件与数据源描述:ENVI提供以下选择方式:从栅格图像上选择如果拥有需要校正图像区域的经过校正的影像、地形图等栅格数据,可以从中选择控制点,对应的控制点选择模式为Image to Image。
从矢量数据中选择如果拥有需要校正图像区域的经过校正的矢量数据,可以从中选择控制点,对应的模式为Image to Map。
从文本文件中导入事先已经通过GPS测量、摄影测量或者其他途径获得了控制点坐标数据,保存为以[Map(x,y), Image(x,y)]格式提供的文本文件可以直接导入作为控制点,对应的控制点选择模式为Image to Image 和Image to Map。
遥感导论实习报告
![遥感导论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a23df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8.png)
遥感导论实习报告
近几十年来,遥感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资源的管理和研究,因此,遥感导论实习
已成为当今地理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于2020年12月参与了一丬遥感导论实习,这份实习报告简要介绍了我在此期间所做的工作。
在此期间,我主要研究了多种遥感技术,包括光学遥感、激光雷达遥感和微波遥感等。
首先,我运用了遥感图像数据提取地表植被和山体变化信息,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遥感数
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空间分析。
其次,我运用遥感技术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使
用激光雷达扫描数据识别城市建筑,相关算法如SLQAB算法可用于实现多种模型,以及微
波障碍调查及地表热力电场计算。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观了美国宇航局的卫星遥感中心,并向专家学习了遥感数据处理、分析和应用的细节。
这次实习使我深入了解了遥感技术的工作流程和技术,增强了我在遥
感数据处理、分析方面的专业技能,并有助于我成为一名遥感专家。
最后,我认为这次实习是一次成功的经历。
参与此次实习不仅令我深入了解了遥感技术,而且增进了对其多种应用的理解,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遥感技术在地球资源保护、
环境污染预警、农业管理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遥感实习报告二
![遥感实习报告二](https://img.taocdn.com/s3/m/88257b7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8.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自身对遥感技术的掌握程度,我于2021年8月1日至8月31日,在XX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实习期间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实习内容1. 遥感基础知识学习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遥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基础知识。
通过查阅资料、听讲座和与导师交流,我对遥感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2. 遥感图像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重点学习了遥感图像处理技术。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增强、分类、分割等方法。
同时,我还学习了不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如ENVI、ArcGIS等。
3. 遥感应用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遥感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我参与了多个遥感应用案例的分析。
这些案例涉及土地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深入了解了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4. 实地考察在实习期间,我还参加了实地考察活动。
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我对遥感技术在野外调查中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三、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的遥感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多个项目。
这使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了职业素养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研究所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完成实习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四、实习体会1. 遥感技术发展迅速遥感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2. 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遥感导论实习指导书
![遥感导论实习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3e2a547804d2b160b4ec0e7.png)
《遥感导论实习》实习指导书第一单元实习说明、设计技术路线通过本节的讲解熟悉利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完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处理流程。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实际工作动手、业务组织能力。
1实习说明(1)要求在学习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城市规划、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后进行。
(2)在实习中,要按时到达实习地点,遵守实验室的制度规章。
服从实习指导老师的各项安排。
积极主动地虚心学习和实践。
实习中不得无故早退。
(3)同学通过此次实习,从中找出自身差距和不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充实完善自己。
(4)注意实习期间的安全。
2设计技术路线(1)确定实习目的,结合本专业的知识,以西南林业大学影像为底图,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作《西南林业大学土地利用图》,并且结合专题地图,提出对该地区建设的看法,。
(2)图像预处理。
(3)以影像为底图,在GIS中目视解译,数字化出主要典型地物。
(4)实地调研,对影像处理精度、数字化精度进行检验,编辑数字化数据,提出对规划建设的建议。
(5)对数字化结果,进行编辑修改制作专题地图、撰写实习报告第二单元熟悉软件、认识分析实习数据1熟悉软件A.ENVIENVI是美国Exelis Visual Information Solutions公司的旗舰产品。
它是由遥感领域的科学家采用交互式数据语言开发的一套功能强大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是一个完整的遥感图像处理平台,应用汇集中的软件处理技术覆盖了图像数据的输入/输出、图像定标、图像增强、纠正、正射校正、镶嵌、数据融合以及各种变换、信息提取、图像分类、基于知识的决策树分类、与GIS的整合、DEM及地形信息提取、雷达数据处理、三维立体显示分析。
ENVI已经广泛应用于科研、环境保护、气象、石油矿产勘探、农业、林业、医学、国防&安全、地球科学、公用设施管理、遥感工程、水利、海洋、测绘勘察和城市与区域规划等领域。
遥感导论实习报告
![遥感导论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d132d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5.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遥感技术,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遥感导论实习。
本次实习主要在遥感实验室进行,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遥感数据处理、图像分析和应用等方面的技能。
二、实习内容1. 遥感数据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遥感数据的获取、预处理和格式转换等基本操作。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使用ENVI软件进行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等。
2. 遥感图像分析遥感图像分析是遥感导论实习的重点内容。
我学习了遥感图像的增强、分类、提取和变化检测等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使用ENVI软件进行遥感图像的增强、分类和变化检测等操作。
3. 遥感应用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并尝试将这些应用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4. 遥感实验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在实习过程中进行了多个遥感实验。
例如,利用遥感数据对农作物长势进行监测、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覆盖分类等。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遥感导论的相关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
2.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遥感数据处理、图像分析和应用等方面的技能。
这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拓宽视野通过实习,我了解了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习总结本次遥感导论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拓宽了视野。
我相信,通过本次实习,我将在遥感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实习期间的部分成果:1. 完成遥感数据处理实验报告一份;2. 完成遥感图像分析实验报告一份;3. 完成遥感应用案例分析报告一份;4. 完成遥感实验报告一份。
(完整版)遥感实习报告(波谱曲线)
![(完整版)遥感实习报告(波谱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1def31def7ec4afe04a1dfbb.png)
遥感实习报告内容1.分析几种典型地物的波谱曲线特征,依据此特征辨别TM影像样图的通道值,写出其辨别理由;(1)植被的波谱曲线特征:植被的反射波普曲线主要分三段:可见光波段0.4-0.76um 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置在0.5um绿处两侧蓝和红有两个吸收带,这一特征是由于叶绿素的影响。
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的吸收作用强,对绿光反射作用强。
近红外波段有一反射的陡坡到1.1u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
这是由于植被叶细胞结构的影响,除了吸收和透射的部分,形成的高反射率。
在中红外波段1.3-2.5 u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以1.45um 1.95 um2.7u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形成低谷。
所以分析:根据植被的反射波谱曲线特征,T2与T3图在长江流域与汉江流域比较下,判断由于T3图两水域颜色区别较大,在植被的中T-3的反射率大于T-2,所以判断T2图可能处于TM1-TM2(0.45-0.60um之间)即蓝绿波段之间。
(2)水体的波普特征: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
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
遥感影像上,特别是近红外影像上,水体呈黑色,一般情况下,水中含泥沙时,由于泥沙散射,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这些都成为影像分析的重要依据。
分析:根据水体光谱特征,T5图中水体为黑色,T5图的反射率大,判断为红外光,则T5图为TM5中红外波段(1.55-1.75UM)。
进一步根据水体和植物的反射波谱曲线得出T3图为TM3波段(0.62-0.69um)即为红光波段。
(3)土壤的光谱特征:土壤自然状态下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说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此外土类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
由于土壤反射波谱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所以不同光谱段的遥感影像上土壤的亮度区别不明显。
分析:又因为T4图与T5图比较,图像的江水较T5图来说发白,即江水的反射率应该增高,另外该图的植被比T5图更白,反射率更高,故而应该在植被的反射峰附近所以T4图为0.70—0.90um之间,即为TM4近红外波段。
遥感实习报告
![遥感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aa470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e.png)
遥感实习报告摘要:本实习报告旨在总结并分析我在遥感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技能。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项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实际项目,对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工作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报告包括了我在实习期间所参与的项目概述、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分析、以及实习感想等方面的内容。
一、项目概述: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项关于土地覆盖分类的遥感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对研究区域的土地覆盖进行精确分类。
我负责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以及分类结果的验证。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在项目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对研究区域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采集。
我学习了如何使用遥感软件来获取和下载卫星影像数据,并进行了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此外,我也学习了如何使用地面调查数据来验证遥感分类的准确性。
三、空间分析:在数据处理完成后,我进行了一系列的空间分析工作,以评估土地覆盖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
其中,我主要使用了遥感图像分类算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进一步的空间分析。
通过分析,我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和发现,例如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热点区域的分布。
四、实习感想:通过这次遥感实习,我深入了解了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工作流程。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遥感软件来处理和分析遥感数据,并了解了遥感分类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此外,我也学会了如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来进行空间分析。
这些经验和技能对于我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习期间,我还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学会了如何组织和协调一个项目团队的工作。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结:通过这次遥感实习,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际操作的技能。
我在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对遥感技术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实习为我今后的遥感研究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遥感的实习报告
![遥感的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d8e779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5.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在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遥感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于2023年在某遥感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遥感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初期,我学习了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图像处理、遥感数据获取等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遥感数据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校正、增强等数据处理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常用算法。
3. 遥感应用实践:在实习中期,我参与了多个遥感应用项目,包括农业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
在这些项目中,我负责数据采集、图像处理、结果分析等工作。
4. 遥感软件操作:实习期间,我学习了ENVI、ArcGIS等遥感软件的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提高了自己的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 提高了遥感理论知识水平:通过学习遥感基础知识,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掌握了遥感数据处理技能: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常用算法,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提升了遥感应用能力:通过参与多个遥感应用项目,我学会了如何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多个项目,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体会1. 遥感技术的重要性: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了解和掌握遥感技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
3. 团队协作精神: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团队协作精神至关重要。
遥感工作实习报告
![遥感工作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48fd0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0f.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远距离的探测手段,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遥感技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于近期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遥感工作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3. 了解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4.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遥感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波、遥感平台、遥感传感器、遥感数据等。
通过学习,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遥感图像获取与处理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遥感图像的获取方法,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等。
同时,我还学习了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如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增强、滤波等。
3. 遥感图像分析与应用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遥感图像的分析方法,如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变化检测等。
此外,我还了解了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
4. 实践操作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的实践操作。
具体包括:(1)利用ENVI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增强、滤波等处理;(2)运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3)利用变化检测方法分析遥感图像的时间序列变化;(4)根据遥感图像制作专题图,如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覆盖度图等。
四、实习收获1. 知识储备:通过实习,我对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技能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ENVI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协作:实习期间,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经验: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五、实习总结本次遥感工作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课程实习报告课程名称:现代遥感导论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农业资源与环境成绩:指导教师:批改时间:目录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2)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2)三、实习方式与安排 (3)四、实习原理 (4)五、实习路线和步骤 (6)六、实习内容 (6)(一)、调绘前准备工作 (6)(二)、室内预判与建立解译标志 (6)(三)、航摄相片的判读与调绘 (6)(四)、内业绘图 (7)七、实习数据处理 (7)八、实际结果与分析 (8)九、实习心得 (10)附表1 地物面积量测记录表 (11)附表2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判读标志 (25)现代遥感导论课程实习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1、全面复习和掌握航测与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掌握航测与遥感技术应用的技术流程,了解本学科的应用情况及其与交叉学科的结合点。
2、通过航测与遥感技术的专题应用后,达到对航测与遥感技术的理论及应用有较深的认识,形成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从事航测与遥感技术行业生产的能力。
3、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及资料进行综合训练,系统全面地学习并应用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知识,锻炼实践技能。
能够利用航测与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更新调查和动态监测。
4、要求每组提交一份遥感专题图,每位实习成员提交一份实习报告总结。
5、我们小组所做的课题是“建筑、绿化、农田的动态监测”。
调查福建农林大学各地区土地利用的状况,对2002年学校原有建筑、田地、林地、道路等做面积调查;测绘2004年及2016年新增的地物,对其面积、位置进行调查,分析各类地物在学校的布局方式、占有率,并对新增地物进行外业调绘及分析处理。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1、时间2016.5.16-2016.5.22(共七天)2、实习地点室内:福建农林大学下安遥感实验室室外: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周围、福建农林大学湿地公园周围、福建农林大学北区(玫瑰园、食堂1、2、3堂、北2北3宿舍楼)、福建农林大学附属幼儿园周围、海峡两岸技术交流中心、海西农产品中心大楼、下安新苑小区、福建农林大学西门、福建农林大学南门金山行政楼、福建农林大学印刷厂及旁边的汽车厂、研究生楼及旁边的成教院、福建农林大学校医院、东台、西边村。
3、小组成员及安排许云芳、吴凤琳、郑辉云、肖春文、李嘉斌、张永东、王钰轩三、实习方式与安排2.1、实习方式采用室内作业和室外作业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安排如下:四、实习原理以上就是航测实习的原理图。
本次实习主要是根据遥感图像目视判读与调绘的原理进行。
在土地利用调查基础上,进行内业和外业的工作。
内业包括地物判读数据处理、绘制聚酯薄膜地形图、土地利用的检验和修正以及新增地物利用调查数据草图处理、面积的量算等,外业包括外业的调查(新增地物的数据调查)和外业的测绘新增地物草图的绘制)。
通过两项工作,绘出福建农林大学土地利用调查成果图。
在遥感影像上,不同的地物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这些都称为判读或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包括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
直接解译标志是指地物本身的有关属性在图像上的直接反映。
如 :(1) 形状 (2)大小(3)颜色和色调 (4)阴影 (5)位置(6)结构(图案)(7)纹理 (8)分辨率(9)立体外貌 。
间接解译标志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1)水系(2)地貌 (3)土质(4)植被 (5)气候 (6)人文活动等一、形状形状是指地物外部轮廓的形状在影像上的反映。
不同类型的地面目标有其特定的形状,因此地物影像的形状是目标识别的重要依据。
二、大小大小是指地物在像片上的尺寸,如长、宽、面积、体积等。
地物的大小特征主要取决于领取遥感影像 收集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单号片 外 业 调 绘确定调绘面积线 室 内 清 绘内 业 转绘底 图 量 面 积 地类面积汇总统计 面积量算 表 1:2500底图图表 1 航空摄影测量原理影像比例尺。
有了影像的比例尺,就能够建立物体和影像的大小联系。
三、色调和色彩色调是物体的电磁波特性在图像上的反映,在黑白像片上指黑白深浅程度。
地物的形状、大小都要通过色调显示出来,所以色调特征是最基本的解译标志。
在利用色彩判断地物时,要注意:①多波段的彩色合成图像,不仅要了解地物的波谱特性,而且要知道彩色合成时波段影像与红、绿、蓝三色的对应关系②彩红外图像:植被-红、水-蓝青、道路-灰白、建筑物-灰或浅蓝。
四、阴影阴影分本影和落影两种。
本影-指物体本身没有被光线直接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上呈暗色调。
它有助于建立像片的立体感。
落影-地物经光线照射投影于地面的物体阴影,在像片上呈暗色调,它有助于观察地物的侧面形态及一些细微特征。
五、水系水系在遥感图像上反映最明显,最易判读。
河流常表现为界限明显,自然弯曲,宽窄不一的带状。
湖泊在像片上一般表现为均匀的深色调,其湖岸线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轮廓较为明显。
海岸附近的浅海海域,一般为浅蓝色,深海一般为深蓝色。
六、植被植被判读中,色彩,形状,大小,阴影及图案等判读标志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同植物在像片上所呈现的色彩有差别,可根据像片上色彩的变化,即可识别出不同的植物类别。
七、道路道路在航空像片上呈条带形状容易判读。
铁路在像片上一般为深灰色调,呈线状延伸,转弯较为平滑均匀,而公路转弯教急,曲率半径小。
乡村道路多为浅灰色或白色的线条宽窄不一,边缘往往不太清晰。
八、人文活动人文活动往往局部地改变自然环境,在航空遥感像片反映人文活动的痕迹,大部分能在大比例尺图像上判读出来,小比例尺图像上只能反映大型人文活动的痕迹,如铁路建筑、堤坝工程、围湖造田、防护林带、城市发展、工矿设施及农业活动等。
五、实习路线和步骤领取和准备仪器卫片→地物的判读→编写实习计划书和调绘路线→室内编绘福建农林大学地形图图件→外业勘察→外业测绘→野外调查成果检验与修正整理→室内编绘福建农林大学地物变化图件→面积的量算和统计→面积的数据表格制定→数据分析评价及成果→编写实习报告整理绘图成果。
六、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是利用2002年比例尺为1:2500的福建农林大学的航空摄影资料,对该地区资源与环境进行专题判读;并根据我们组外业调绘该地区的最新实际情况,进行专题图的更新与检验。
根据我们已有的遥感资料和其它图件,按照实习分组的原则,我们组选择了航空摄影图像在建筑、绿化、农田面积动态监测方面的专题。
(一)、调绘前准备工作5月16日星期一早上,马老师将大家集中在遥感实验室讲解此次航测实习的要求、注意事项和实习工作的内容、意义等,并确定了我们小组的实习研究课题为: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查与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并发给我们实习必须的资料和仪器。
(二)、室内预判与建立解译标志解译标志是根据影像的特征,即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案、位置和布局建立起影像和实地目标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遥感图像解译准确性的保证。
我们小组先将航片上的地物按特征进行分类,然后在调绘纸上用相应的符号标注出来,清绘到透明聚脂薄膜上。
(三)、航摄像片的判读与调绘我们先观察遥感图像特征,分析图像对判读目的的可判性和各判读目标间的内在联系,再观察各种直接判读标志在图像上的反映,从而把图像分成一些大类别以及其他易于识别的地面特征。
其过程为图像信息获取→特征提取→识别证据选取→确定目标。
当我们了解了图像与现实中存在差异的地物的判读标志之后,着手开始进行航片调绘。
我们在判读中先整体后局部,先易后难,以此确保解译内容不遗漏和图斑勾绘的正确性。
(四)、内业绘图完成了新增地物的外业调绘后,小组进入像片的整饰阶段。
我们先根据外业测绘所得数据,按照1:2500的比例尺换算成航片上的数据单位,并在聚酯薄膜上绘制出新增地物的轮廓形状;而后,我们按照地形图式,处理各种分类的地物,并用相应的标识在图上表现地物。
这是调绘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其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到绘图的质量,所以我们组的成员都丝毫不敢马虎,都很细心地调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即(1)在整饰之前应将调绘的象片(调绘在一张象在象片上的透明的插图纸上)认真检查一遍,然后开始清绘,着墨整饰应有条不紊,层次分明,一般清绘的顺序是:①独立地物;②居民地;③道路网;④水系;⑤地貌符号;⑥名称注记;⑦土壤、地类;⑧境界;⑨最后配置植被符号。
(2)调绘完毕,应认真检查,并做必要的修改,保证成图质量。
(3)调绘中的接边:在调绘过程中,由于时间缓急、技术水平施测方法及其他原因,往往造成接边矛盾,因此,此项工作一般必须在外业完成,内业认真检查、调绘。
七、实习数据处理待绘图完成后,我们小组利用1cm*1cm的方格纸,采用坐标纸法测量出道路和绿化地物的面积,再根据1:2500的比例尺换算成实际面积。
即实际地物面积=图测面积*2500*2500*1地物面积及总计见附表1八、实习结果与分析从调查和最后的土地类型汇总表来看,我校2002年林地面积最大,其次是耕地,小组讨论分析原因后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福建省亚热带气候条件利于植被大规模生长,且林地几乎全部集中在南北两山。
过去的福建农林大学很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学习实践结合的办学方式导致了福建农林大学保有较大面积的耕地,同时我们也不排除部分耕地是农户的自耕地的情况。
2002年福建农林大学住宅用地的面积相对最少,原因可能是当时的福建农林大学招生数量较少,需要的学生公寓不是很多,而且因为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较大,因此住宅用地集中在西边村的教师家属楼。
2年后2004年的福建农林大学,耕地、林地、绿化和住宅用地的面积较2002年时没有较大变化,说明在两年内农大发展较为缓慢,林地面积没有较大变化,说明2002—2004年间福建农林大学的林地保护工作做的较为到位,但林地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说明当时普遍缺乏造林意识。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当时的发展规划。
下图反映了2002年及2004福建农林大学绿化用地、住宅用地、耕地和林地占福建农林大学总面积的比例,从中不难看出两年内只有住宅面积增长最快但也知道到了两个百分点,耕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绿化面积却减少了一个百分点。
林地也减少了一个百分点。
比较2016年福建农林大学土地利用情况,发现与2002年和2004年相比,福建农林大学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减少比例达到了十二个百分点,减少的耕地大部分被用来建筑住宅,所以住宅面积大幅提升,相比2004年提升了七个百分点,相比2002年提升达到了九个百分点。
学校的绿化也有了大幅提升,相比2004年提升了五个百分点,面积上增加了四万五千多平米,达到了249832平米。
造成这样变化的原因,经过我们小组讨论认为主要是由于近年的高校扩招,使得在校学生人数剧增,促使学校将大量耕地改为住宅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