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儒道书院《道德经第八章》PPT讲义
《道德经》全文及释义第八章
《道德经》全文及释义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惟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好的行善事像水那样,水润万物却从来不与万物相争。
它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所以水总是按照自然规律行事,水是万物之灵,水能从高处流往低处,也在表述一个做人的道理,这里让我想到了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静方为道,退后原来是向前”多好的一首诗,它不就是在表述做人么?为什么要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有一定的道理,做人应该有进有退。
才能更长远有的时候表面上是吃亏了,实践中咱们是占了一个便宜。
在社会中做人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吃亏是福”“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惟不争,故无尤。
”有道行的人都是非常善于选择自己的居住的环境(好环境培养好的人才),他们心怀博大、深藏不露,他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他们言必行,行必果,他们治理国家有条不紊,做事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吧事情办理得最好,总是选择最合时宜的时候行动,由于做事都不违背自然规律,所以也不会带来烦恼。
(为人处事应该顺从天意,顺其自然。
不要与人相争往往退步是像前。
)上善若水老子用无形的水,来表达人的心境应该像水一样。
它柔和得可以始终从高处往低处流;可以随着各种器物改变自己的形状;可以变成甘露润万物而无声。
它刚强得可以滴水穿石、无坚不摧、无孔不入。
它强大得可以推动巨石、掀翻巨轮。
人的思维也要像水一样冲破有形的禁锢,达到无形的境界。
这就是所谓的“致阴致阳,致柔致刚”的道理。
介绍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方法老子说“上善若水”,水的一切行为都完全符合自然规律,所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青少年的成长也应该像水一样,顺其自然的茁壮成长。
应试教育中,升学考试采用“一锤子定音”的方法,逼迫老师、家长和同学们不得不高度重视考试成绩。
因此铺天盖地的作业和练兵考试,成了家常便饭,让学生们应接不暇。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八章上善若水上善若水①。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②。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③。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④,正善治⑤,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⑥。
注释:①帛书甲本为“上善治水”,乙本为“上善如水”。
②不争:帛书甲本为“有静”,乙本为“有争。
”《说文》,“静,争声。
”古文字的意思,是两人争夺同一件物品,抢夺的最精彩瞬间,动作瞬间凝固。
引申为静止。
③几,《说文》,“几,微也,殆也。
”《尔雅》:“几,近也。
”④“与善仁,言善信”,帛书本为“予善信。
”⑤正善治:帛书本为“正善治。
”王弼本为“政善治。
”正,《说文》,“是也。
从止一以止。
”徐锴曰,“守一以止也。
”是,直也。
简单来说就是,守一为正。
⑥不争:帛书本为“不静。
”尤,《说文》,“异也。
”品读:老子在第二章写了为道之要,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如何处无为之事,老子接着在第三章写到,要“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在第四章到第七章接着写到,道用其虚,用其无,就可以无中生有,生生不息,可以谷神不死,天长地久。
老子在第八章,重点写如何“行不言之教”,那就是“上善若水”。
圣人效法“上善若水”的精神,来“行不言之教”,就可以“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善满曰德,德性圆满自足,天下皆归于道。
1、上善若水。
上,高也。
至高无上的善,就像水一样。
《说文》:“善,吉也。
从羊,从言。
”说出吉祥之语,就是善。
言为心声。
圣人出其言,一是要“在心为志,发言为声”。
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志向,时时用理想激励自己,也昭告亲人朋友,时时让他们激励自己。
二是要感召众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踏上理想之路。
《周易。
系辞上传》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
”至善的理想,支持众人一起实现理想的理想,则千里之外的人们都会跟随,追从,天下人都会追从。
老子八章PPT讲课教案课件
•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 一③为天下式④ 。不自见⑤ ,故明 ⑥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 ,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zhǎng。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 曲则 全 ”者, 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 ①枉:屈、弯曲 。②敝:凋敝。③抱一:抱,守。 一,即道。此意为守 道。④式:法式,范式。⑤见:音xiàn,同现。⑥明:彰明 。⑦伐:夸。
12
11
• 不上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 使民不 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 实其腹,弱其志, 强其骨,恒使民无 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 则无不治矣。 (《道德经》第 三章)
•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 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 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 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 ”的 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 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 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 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 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 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8
• 善行,无辙迹① ;善言② ,无瑕谪③ ;善数④ ,不用筹策⑤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⑥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⑦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 物。是谓袭明⑧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⑨ 。不贵其师,不 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⑩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道德经PPT教学讲义
7 章
8
夫正與居處水上
唯善善善眾善善
不治仁地人利若
爭,,,之萬水
故事言心所物。
無善善善惡而
尤能信淵,不
。,。。故爭
動
幾,
善
於
時
道
。
。
8 章
9
功富金揣持 遂貴玉而而
9 章
身而滿棁盈
退驕堂之之
,自莫不不
天遺之可如
之其能長其
道咎守保已
。。。。。
: :-
下上 篇篇
老 子
38 1
道
81 37 德
章章 經
1
玄 玄此 故 有 無 名 道 之 。兩 常 常 名 名 可 可 又 者有無,,名道 玄 同欲欲萬天,, , 出,,物地非非 眾 而以以之之常常 妙 異觀觀母始名道 之 名其奇。。。。 門 ,徼妙 。 同。。
謂 之
1 章
2
道公 凶 常 復復 篤
,, 。 曰 命歸 ,
道公 明 。其 萬
乃乃 。 根 物
久王
,並
,,
歸作
,
16 章
19
]
:[
百 功 悠 信 其下 太
姓 成 兮 不 次知 上
皆 事 其 足 畏有 ,
謂 遂 貴 焉 之之
我 自 然
,
言 ,
, 有 不 信
,, 其其 次次 侮,
。
焉 之親
。 。而
譽
之
,
17 章
20
11
故 之鑿 用埏 之三 無 有 用戶 。埴 用十 之 之 。牖 以 。輻 以以 以 為 共 為為 為 器 一 用利 室 , 轂 。。 , 當 ,
高中语文 《老子》八章课件 (共51张ppt)
21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十五章 善为道者
问题二:作者描述的“古之善为道者”有怎样的容态和心境?
做事谨慎警惕、举止庄重、形象洒脱、性格淳朴、 心胸豁达、为人敦厚。他们宁静敦朴,谨严审慎,从 不自满高傲。
2020/6/16
22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十五章 善为道者
问题三:这个人怎么就是有“道”之人呢? 静密幽沉、让人难以测识, 清静无为,又极富创造性。
2020/6/16
35
经典品读- 治国之道—二十七章 善行 无迹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
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
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因此,圣人善于救助别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利 用所有的物体,所以不会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心之中藏着 聪明与智慧。所以,善人是恶人的老师,而恶人是善人借鉴的对象。 对自己的老师不尊重的人,不爱惜他人的借鉴,虽然自以为聪明, 其实是不明事理的糊涂人。这就是精要微妙的道理所在。
2020/6/16
2
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亦说谥号伯 阳)。春秋末期人,出生于陈国苦(hù)县 (后为楚国所灭),曾担任“周守藏室之 史”。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020/6/16
3
老子其书
著作概况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
《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 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来源。《老子》分上下两篇,共为81章。原文上 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 《道经》37章在前,《德经》44章在后。
2020/6/16
《道德经》 第八章
《道德经》第八章道生之,德畜①之,物形之,势②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③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不复命④而常⑤自然。
道生之,恤⑥之,长之,育⑦之,亭⑧之,毒⑨之,养⑩之,覆⑪之。
生而不有,为⑫而不恃⑬,长⑭而不宰⑮,是谓玄德⑯。
译文道生万物,德畜万物,万物形态各异,环境塑造事物,是以万物莫不尊崇道而贵重德。
道之尊崇,德之贵重,万物莫不履行使命而法则大道。
道生之,道畜之,道长之,道育之,道亭之,道毒之,道养之,道覆之。
生养万物而道有,佑助万物而道恃,统治万物而循道循理循法统治,是为玄德。
注释①畜:(1)养育。
天下谁畜之。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孟子·梁惠王上》又如:畜爱(养育爱护) 。
(2)化育。
化育:滋养;养育;教化培育。
滋养:犹养育,培养;供给养分,补养;养分,养料。
(3)培养;培植。
培养: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教育训练;蓄养,蓄积;修葺,养护。
培植:栽培;栽种培育;栽种并细心管理(植物);培养,扶植;培养人才,扶植势力。
栽培:种植培养;比喻培养、造就人才;官场中比喻照拂、提拔。
(4)顺从;驯服。
孝者畜也。
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为畜。
——《礼记·祭统》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
——《书·盘庚中》(5)通“慉”;喜欢,喜爱。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诗·小雅·蓼莪》(6)积,聚,积聚;后作“蓄”。
如:畜聚(积储;积累;积储的财物);畜德(修积德行);畜锐(积蓄锐气)。
(7)收容。
身边畜得一婢,小名金杏。
——《警世通言》获罪于两君,天下谁畜之?——《左传》又如:畜妾(娶小老婆);畜之(容纳之意) 。
(8)保存;收藏。
如:畜藏(积蓄储藏)。
(9)恤。
恤:忧,忧虑;体恤;怜悯;周济;安置;顾及,顾念;抚养;葬仪。
如:恤矜(怜悯);恤邻(救济近邻);恤贫(救济贫民);恤嫠(救济);恤病(救援有危难的人);恤患(济人于患难);恤孤(抚养孤儿);恤典(丧葬礼仪)。
《老子》八章精美课件
老子弃世出关
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 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 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 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 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 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 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 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想 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功的行 为。
老子的“静虚”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 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 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 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
“不盈”“不争”——老子的哲学观
瘤(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
肉。)。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
决不这样做。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
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
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
第 二
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 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章
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 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
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
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
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
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
老子《道德经》讲义 ppt课件
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老子的故事
❖ 一、关于老子的记载 ❖ 老子的本人,就极其赋有传奇的色彩,传说他生活于前600年左右—— 前470 年左右,
时值春秋时期。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 东太清宫镇)人。 ❖ 《史记卷六十三·老庄申韩列传》内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人 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耳外轮平而卷不日聃);固守藏之史也。或曰 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 《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意思是,老子 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容貌极似老年人,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 ❖ 无论传说中的老子是怎样的,他确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春秋时期 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道教 所尊崇的三清之一。 ❖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友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 官西去。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 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即《老子》(又名《老子道 德经》、《道德五千文》、《道德经》等),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 ❖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也有一说是: 老子归纳了庄周的学说,总结得以成书《老子》。但据可考史料,老子的学说渊源于 三大古神书夏《连山》、殷《归藏》、周《周易》中的《归藏》,扼腕于现世只存下 《周易》一书,前两大古神失传,呜呜,长歌当哭!由此可推,确系庄周发展老子的 学说。) ❖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
(完整版)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解读原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解:“利”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
获利(有利),根据句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滋润、施惠”的意思。
译文:最完善、最完美、最崇高的人就是象平凡的水一样的人。
水的特性是善于滋润惠泽天下万物,默默地养育万物生灵,却从不与天下万物生灵竞争利益;她善于留处在众人厌恶不愿意居住的潮湿低洼的地方,沉静悠然地荡漾流淌,因此,水的这种美德,是最接近于大道的。
水有七种美德特性:留处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心胸空灵博大善于包容天下万物而不拒,就像深广无边的渊薮那样,与万物相处、与人交往应时而动、应时而至,说到做到,坚定不移且恪守信用而不违约违时;在对待政治上,能够秉承水柔志刚、方圆融通之德,遵循水滴石穿的以柔克刚精神,恰当和谐地解决治理好国家政务;在处理一般事务上,善于依照自然之道,顺势而为,尽职尽能,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采取行动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借时而为,取得成功。
正是因为始终时刻坚守水的这种不与众人竞利的谦逊虚下的美德,动静行止都无怨无悔,自觉遵循自然大道和万事万物的自身发展规律,所以世间的万物众生,谁还会怨恨她(具有崇高美德的水)呢?解读:在这一章里,老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探寻大道的途径和方法。
本章的核心是老子以水喻道说道、借水体道释道、借水性水德水道昭示人性人事和人道,借水德水道而对天下芸芸。
教化人们与自然相处,或者治国理政、处理日众生行“不言之教”常事务工作,都要善于像臻善臻美的水那样,始终持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性和人格,默默地帮助施惠与他人而不求回报,众人众生不愿意去的地方,自己可以去,众生众人不愿意去做去干的脏差累活或危险的事情,自己可以去做去干,始终谦逊虚下,虚怀若谷,功成弗居,别人不怨恨自己,自己也无烦无恼,,无痛无苦,逍遥自在。
道德经PPT讲课课件
【 译文 】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的和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 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惶不安。这就叫得宠和受辱都受到惊恐。什么叫重视大患就像 重视自己生命一样呢?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惜自己的身体是为 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
文段赏析
(第十三章)
天
下
吾
为
吾
何
失
宠
何
宠
下
若 可 托 天 下
若 可 寄 天 下
爱 以 身 为
有 何 患
故 贵 以 身 为 天
吾 有 身
及 吾 无 身
所 以 有 大 患 者
谓 贵 大 患 若 身
之 若 惊
是 谓 宠 辱 若 惊
为 下 得 之 若 惊
谓 宠 辱 若 惊
辱 若 惊
贵 大 患 若 身
文段注解
感悟与启示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有由阴阳两种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事物的对立两面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在中国我们经常 提到一个词叫中庸,庸不是平庸的庸,而是用的意思,以中为用。而中就是阴阳两面相互融合、同舟共济,实 现双赢!竞争中并非要势不两立,一定要打败对方,寻求共赢反而更好
做人要领悟“和光同尘”的奥妙,学会外圆内方。能不能够接受委曲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比如在公司和 领导同事相处,要学会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共事,听到不爱听的话,不要立马甩脸色,要学会人受委屈,这也是 在扩大自己的格局,也是在帮助我们成长。
老子八章(八、十二章)ppt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 圣人 是 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 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 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 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唯:因为。例如 唯无德也。--《国语·晋语》 ⑨尤:怨咎、过失、罪过。
老子八章
■作家作品 ·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 国都洛邑 任守藏室使。著有《老子》, 被俄日德英等国视为哲学奇葩而翻译出版,是“中国哲学之父” ,在政 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遵循客观规律,不过多的 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 家前的一部著作, 为其时诸子所共仰, 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 (似是 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 )所撰写,是 道家哲学思想 的重要来源。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我们学习哲学,有利于认识自然, 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哲学最大的特点: 辩证与相对,有好 有坏,有得有失,有对有错,有盛有衰,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没有绝对 的得与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盛极必衰,循环往复。
例如:邓稼先、钱学森、郭永怀、李佩、钱钟书这些老科学家、老专家、 老学者;还有屠呦呦、袁隆平、钟南山等等。
第八章: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 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 ⑥;事,善能;动,善时 ⑦。夫唯 ⑧不争,故无尤 ⑨
【解读】后半部分 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是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
解读道德经PPT
老子的道“虚静”详解
道家思想特色
1 .因应天下大乱,意图彻底解释及解决人 的生命问题。
2 .方法是跳脱“人中心”的思考模式及价 值判断,转而把握究竟真 实--道。
3 .以道代天,显示革命性;与其修德,不 如觉悟,只适合“老者、失意者、智者”。
4 .由此化解虚无主义的危机,并且开启了 从真实到美感的途径。
解读道德经PPT
3、此时,汉中有张脩 ,以“老子”劝导病人,使病 家出米五斗,号称五斗米道。张鲁杀张脩取而代之, 自号师君,使五斗米道成为他割据巴汉的工具。张鲁 降曹操,受封为镇南将军。此派道次提出“太上老君” 的神名,与“道教”的教名。此派有符箓派的特色, 至南北朝名为天师道,发展至全国。
解读道德经PPT
道教起源与发展
3.陆修静综合符箓派与丹鼎派:又因弘扬《灵宝 经》,被人称为灵宝派。著有《三洞经书目录》,为 《道藏》奠下体例。
解读道德经PPT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重要人物与作品:
4.陶弘景受梁武帝信赖,有“山中宰相”之 称。以存神服气为主,辅以诵经、功德。编造 等级森严的新的神仙系谱。主张与儒家、佛教 三教合流。
解读道德经PPT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发展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原因是:
1、炼丹成仙的宗旨,迎合了贵族的精神需求;保身隐 居的生活方式,受到厌世士人的欢迎;符箓斋醮的消灾 治病方法及互助共济的道规,吸引了苦难中的民众。
2、利用老庄之学,形成一般迷信所缺少的神学体系; 又与儒学在观念上呼应,维护纲常名教,以此得到统治 者的信任。
-[德]海德格尔(1889-1976) 解读道德经PPT
道教起源与发展
1、汉初有黄老道,推尊黄帝为五帝之首,并以老子学 说为治国原则。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此道才受挫。
道德经第八章解析
道德经第八章解析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该章主张上善应像水一样,无私无欲、不争不斗,能容纳万物而
不伤害任何东西。
水流深处,渊源不断,最善良的人就应该坚定地地
居于善良之地,保持纯净的内心,具有深邃的人格魅力,做到仁爱深厚,言行一致,治理国家稳健有方,工作才智兼备,因此才能在适当
的时机和场合做出行动。
因为唯有不争不斗,才能不受人指责和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佐 证 《之 易七 经 》 坎 卦 ——
行 险 而 不 失 其 信 。
水 流 而 不 盈 ,
习 彖 行 有 习 坎 曰 有 孚 坎 , : 尚 维 , 重 。 心 险 亨 也 , 。
《佐 道证 德之 经八 》 第 七 十 八 章 ——
其 无 以 易 之 。
莫 之 能 胜 ,
而 攻 坚 强 者 ,
简锦益
教育学博士 台湾中华书法学会秘书长 台湾东海大学教授 中国文教基金会《易经》论文评审 儒道书院院长 厦门大学国学客座教授
简锦益教授以孔子的精神,传道四方。讲学 以道德经为主轴,四书五经为佐证,以经注经, 并以西方天文科技加以验证,还原圣人思想。
简锦益国学讲坛
唯夫动正与居 不!善善善善 争 时治仁地 , 。,,, 故 事言心 无 善善善 尤 能信渊 。 ,,,
岂 不 夙 夜 ;
厌 浥 行 露 ,
—— ·
佐 《 证 诗 之 经 二 》 召 南 江 有 汜 ——
不 我 以 其 后 也 悔 。
不 我 以 ,
之 子 归 ;
江 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佐 《 证 诗 之 经 三 》 卫 风 淇 奥 ——
绿 竹 青 青 。
瞻 彼 淇 奥 ,
绿 竹 猗 猗 。
瞻 彼 淇 奥 ,
·
佐 《 证 诗 之 经 四 》 卫 风 考 槃 ——
硕 人 之 宽 。
考 槃 在 涧 ,
·
《佐 论证 语之 子五 罕 篇 》 第 九 章 ——
不 舍 昼 夜 。
逝 者 如 斯 夫 !
子 在 川 上 曰 :
·
佐 《证 孟之 子六 离 娄 篇 》
何 取 于 水 也 。
水 哉 ! 水 哉 !
—— ·
莫 过 乎 水 ;
天 下 柔 弱 ,
而 攻 坚 强 者 莫 之 能 胜
佐 《 证 道 之 德 九 经 》 第 三 十 二 章 ——
犹 川 谷 之 于 江 海 。
譬 道 之 在 天 下 ,
人 莫 之 令 而 自 均
以 降 甘 露 ,
天 地 相 合 ,
……
故 几 于 道 。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佐 国证 风之 一 召 南 行《 露诗 经 》
·
谓 行 多 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