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及行业基本常识

合集下载

调味品知识

调味品知识

调味品知识调味品及行业基本常识调味品及行业基本常识1.调味品概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其中盐、酱、醋都是调味品,说明调味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单一个酱字,在中国就有沙拉酱、番茄酱、蒜头酱、甜面酱、豆瓣酱、花生酱、辣酱、紫菜酱、酸梅酱、海鲜酱等等,五光十色,记都记不住。

固态调味品除了食盐、味精、蔗糖以外,还有豆豉、虾籽、各种辛香料(八角、白芷、豆蔻、陈皮、草果、甘草、姜、丁香、茴香、砂仁、杏仁、肉桂、辣椒等)。

液态调味品有酱油(生抽、老抽)、食醋、料酒等。

上述固态、液态、酱态调味料还可配制成各种复合味用于烹调,例如海派菜常用的复合味有红油味、姜汁味、蒜泥味、椒麻味、麻辣味、麻酱味、酸辣味、怪味、芥末味、鱼香味、糖醋味、甜香味、豆瓣味、咖喱味、咸甜味、咸鲜味、糊辣味、荔枝味等;港式菜复合味有红乳麻酱料,沙茶甜酱料、甜面酱油料、椒麻葱酱料、鲜菇红酒料、粉红奶油料、薄荷酸辣料、火锅酱乳料、西柠葡汁料、各种果汁、黄汤、川汁酱、XO鲜酱、香槟汗等。

此外,中国菜烹调时还要用各种“料头”(葱、蒜、姜、辣椒、洋葱、芫荽、熟火腿肉料、料菇、五柳料等)和各种汤汁(鸡汤、鸭汤、高汤、火腿汁、干贝汁、鹅卤水、蛇汤等)。

这些都是调味品。

中国烹饪艺术讲究菜肴的特色、香、味、形、质俱佳,以滋味为核心,以味媚人。

虽然许多天然动植物单独加工时已有一定的香和味,但不能满足人们的口福之欲,不管什么食物,恰当地加入适量调味品烹调,总是更加令人垂涎欲滴。

菜肴主要为了“吃”,好滋味才令人爱“吃”,而滋味美离不开调味,即调香。

高明的烹饪师、调味师、必须掌握各种调味品的有关知识,并善于适度把握,五味调和。

随着我国大多数家庭摆脱了,又从温饱逐渐进入小康,家里厨房架上的调味品也从简单的食盐、味精、酱油、醋、葱、蒜、辣椒寥寥几种发展到各种各样酱料、辛香料、复合料,一应俱全。

每当节假日时,全家老小团聚在一起,到菜市场买进来各色蔬菜、鱼肉、水果、,根据每样特色,使用各种调味料,烹调出丰富多彩的美味佳肴,让全家人美美地享受一下。

调味小常识知识点总结

调味小常识知识点总结

调味小常识知识点总结1.盐的使用盐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它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并平衡其他味道。

在使用盐的时候,需要根据食材的种类和烹饪的方式来调整用量。

一般来说,炒菜和烹饪肉类时,可以在开始烹饪的时候加入盐,这样可以让食材更加鲜美。

而煮汤和炖菜则可以在最后调味的时候添加盐,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盐的用量。

2.酱油的选择酱油是中国菜中常用的调味料,它有着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选择合适的酱油对于烹饪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般来说,生抽适合用于炒菜和调味,因为它颜色淡味浓,可以增加食物的色泽和味道。

而老抽适合用于炖煮和煮汤,因为它颜色深味浓,可以为食物增添独特的味道和口感。

3.味精的使用味精是一种常用的增味剂,它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并且非常容易溶解。

在使用味精的时候,需要注意控制用量,不能添加过多,以免影响食物的口感。

另外,长期大量食用味精对身体也不利,因此在烹饪中尽量少用味精,可以尝试使用其他调味料来增加食物的味道。

4.香料的搭配香料是烹饪中常用的调味料,它有着独特的香味和口感,可以为食物增添各种风味。

在烹饪中,香料的搭配非常重要,不同的香料可以相互搭配,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例如,五香粉适合用于炖肉和烧烤,可以增加食物的香味和口感。

而孜然粉适合用于炒菜和烹饪肉类,可以为食物增添特殊的风味和口感。

5.调味品的保存调味品在保存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调味品需要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和阳光直射。

其次,调味品的瓶盖要紧闭,以免受潮或者受到其他食材的污染。

另外,一些易挥发的香料需要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以免香气挥发。

最后,调味品的使用要根据保存时间来选择,过期的调味品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调味是烹饪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为食物增添丰富的口味和风味,让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掌握一些调味小常识对于提高烹饪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希望以上总结的知识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调味的技巧和方法。

调味料使用培训ppt课件(精)

调味料使用培训ppt课件(精)
调味料使用培训ppt 课件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调味料基础知识 • 常见调味料介绍及特点 • 调味料使用技巧与方法 • 经典菜品中调味料应用实例分析
目录
• 现代创新菜品中调味料应用探索 • 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调味料基础知识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调味料是指在烹饪过程中用来增加菜 肴口感、色泽和香气的物质。
常见问题解答
针对学员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 详细的解答和指导。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01
知识收获
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培训,对调味料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掌握了更多的使用技巧和方法。
02
实践应用
学员们在实际操作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调味料的使用对于菜品的
口味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表示将更加注重调味料的选择和使用。
松鼠桂鱼
番茄酱、白糖、白醋等调味料的使用,使鱼肉外酥里嫩,味道酸 甜可口。
05
现代创新菜品中调味料应 用探索
融合菜系中新型复合调味料应用
融合菜系概述
简要介绍融合菜系的定义、特点及发展趋势。
新型复合调味料种类
详细介绍当前市场上流行的新型复合调味料,如麻辣鲜露、香辣红 油、海鲜酱等。
应用实例
通过具体菜品制作示例,展示新型复合调味料在融合菜系中的实际应 用效果。
市场需求与趋势分析
市场需求
随着餐饮业和家庭烹饪的不断发展,调味料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同时,不同 地域和人群的口味差异也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
趋势分析
未来,调味料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健康化,消费者更加关注调味料的成 分和营养价值;二是个性化,消费者追求独特的口味和风味;三是便捷化,方 便使用和携带的调味料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调味品的基本知识

调味品的基本知识

调味品的基本知识
(1)调味品的分类。

调味品是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用于调和滋味和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的产品。

按终端产品分类共有17大类,包括:食用盐、食糖、酱油、食醋、味精(鸡精)、芝麻油、酱类(面酱、豆酱、辣椒酱、芝麻酱)、豆豉、腐乳、鱼露、蛀油、虾油(虾酱)、橄榄油、调味料酒、香辛料和香辛料调味品、复合调味料、火锅调料(蘸料、底料)。

(2)购买调味品时的注意事项。

消费者要到正规超市或网上旗舰店,尽量选择大厂家的产品,看标签上的食品名称、净含量、生产厂家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配料表、营养成分表、保质期或保存期、食用方法等内容。

(3)调味品的存放方法。

产品买回家后要放在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购买袋装液体产品:酱油、食醋、料酒、鱼露等,要倒入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可延长产品保质期。

每次用完注意盖好盖子,开盖后尽快食用,最好在冰箱内冷藏。

成品严禁浸入生水,以免变质。

购买流体、半固体产品,如面酱、豆酱、辣椒酱、芝麻酱、豆豉、腐乳、虾酱等,要尽量挑选玻璃瓶或铝箔袋包装的产品,塑料袋透气易氧化,使产品变黑、变苦。

产品打开后需封严实,防止空气氧化,高温下颜色会加深,最好在冰箱内冷藏。

出现产气或涨袋现象,不可继续食用。

购买固体产品、食用盐、食用糖等,存放应选择带盖的玻璃、陶瓷等不透明容器,避免使用金属、塑料等容器,放置在干燥处。

调味品类原料原料基础知识

调味品类原料原料基础知识

味精——晶体状
味精——粉状
蚝油
外形与特点:蚝油是利用鲜牡蛎干货制品煮的汤汁,经浓缩后调制而成的一种液体调味品。 特点:具有浓厚的鲜味,其色泽棕黑,汁稠滋润,具有特殊的芳香气,无异味。 烹调应用:蚝油在烹调中既可以炒、烧菜肴,又可做菜肴味碟蘸食使用。在烹调主要作用是提鲜、增香、增色。 注意事项:蚝油在使用时,不宜加热过度,否则鲜味降低,一般应在菜肴即将成熟时或出勺后趁热加入。
池盐 (1)又称“湖盐”。 (2)池盐是从内陆咸水湖中捞取,不经加工即可食用。 (3)产地:主产于青海、内蒙古等地。
矿盐 (1)又称“岩盐” (2)矿盐是从地下岩层开采取得的,约占总产量的1%作用 (3)产地:主产于新疆、青海等地。
原盐 (1)又称“粗盐”、“大盐” (2)来源:从海水、盐井水直接制得的盐 (3)产地:主产于我国沿海地区 (4)烹调应用:一般用于腌菜或腌肉等
腐乳 别名:豆腐乳、酱豆腐 定义:腐乳是将豆腐坯加入菌种,霉制后再加盐腌渍,最后根据需要,加入红曲或酒酿、烧酒等封闭、发酵而成 特点:具有强烈的鲜味和特殊的香气和咸味,味道鲜美,在烹调中主要起提鲜、增香、增色作用 品种:可分为红腐乳、清腐乳、白腐乳等三种 烹调应用:使用腐乳的菜肴很多,腐乳既可以凉拌菜肴,还可以烧,如“腐乳肉”等。
蜂蜜 又称蜜糖、蜂糖
外形与特点:主要成分是糖类,尤其是葡萄糖、果糖的含量较高。但由于蜜源的不同,它的色泽、气味和成分 也是不一样的。
品质鉴别:蜂蜜以色白或黄、半透明、有光亮、味道甜、无酸味、无杂质者为佳。
想一想 哪些菜肴会放糖?
酸味调味品 食用酸味的主要成分是有机酸类的醋酸、乳酸、柠檬酸、酒石酸等。 常用的呈酸味的调味品有食醋、番茄酱、柠檬汁等。
豆豉火锅 …………

调味品业务员产品专业培训课件5)

调味品业务员产品专业培训课件5)
绩效反馈与改进
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绩效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 ,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团队成员的成长和进步。
THANK YOU
认可。
04
销售技巧与市场拓展策略
销售技巧培训
沟通技巧
有效沟通是销售成功的关键,培 训内容包括倾听、表达、反馈等
技巧。
产品知识
深入了解产品特点、优势和适用场 景,以便更好地向客户介绍和推广 。
销售技巧
学习如何识别客户需求、建立信任 、处理异议以及促成交易等技巧。
市场拓展策略制定
01
02
03
市场调研
一些调味品可以改善食物的色 泽,使其看起来更加诱人。
提升食物营养价值
一些调味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 分,如酱油中含有氨基酸,可
以提升食物的营养价值。
02
调味品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市场规模
全球调味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 人们对美食的追求,调味品市场呈现 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增长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天然、有机等食 品的需求增加,调味品市场将进一步 扩大,同时,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调味品市场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客户满意度调查
定期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 查,了解客户需求和意见 ,及时改进产品和服务。
客户关怀
通过电话、邮件、短信等 方式定期与客户保持联系 ,关心客户需求和反馈, 提高客户忠诚度。
05
品牌建设与推广策略
品牌定位与传播策略
目标市场定位
明确目标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 和喜好,为品牌定位提供依据。
品牌差异化
式,维护品牌形象。
06
团队管理与培训计划
团队组建与分工协作
招聘与选拔
根据业务需求,招聘具备相关经验和技能的调味品业务员,通过 面试、笔试等环节选拔优秀人才。

调味品类原料(原料基础知识)

调味品类原料(原料基础知识)
易溶化,表面杂质已去除。 (3)烹调应用:适用于一般调味
再制盐
(1)又称“精盐”
(2)将粗盐溶解为卤 水,经除杂处理后,再 蒸发、结晶而成
(3)特点:杂质少、 质量高、色泽白
(4)烹调应用:再制 盐最适合于调味
为了防治碘缺乏病,国家现在规
定食盐使用加碘盐
酱油
外形和特点:酱油是仅次于盐的调味品原料。它是
才能使用,鲜味是一种重要的复合型味道,是许 多菜肴、面点的主要调味品之一。 鲜味调味品主要是味精、蚝油、鱼露、虾油、味之素
外形与特点:有小麦、玉米、淀粉等,经水解发或 发酵法而合成的一种调味品。
味精有无色结晶状和白色粉末状
品种:按谷氨基酸钠的含量分为99%、95%、90%、 80%、60%等
白砂糖
又称砂糖 白砂糖是食糖中最好的一种。色泽发白发亮、状如沙粒,
颗粒大小均匀,糖质坚硬,无杂质、无异味、松散干燥 烹调应用:适于直接食用或制作某些菜肴的原料等。
绵白糖
又称绵糖或白糖
以蔗糖为主要成分的糖, 纯度不如砂糖高,颗粒 细小,色泽洁白、味甜、 质地细腻绵软,质量与 白砂糖差不多,食用方 便。
调味品原料的分类
我国调味品种类较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我们主 要掌握第三种——按味别分类。 咸味调味品——精盐、酱油等 甜味调味品——白糖、蜂蜜等 酸味调味品——醋、番茄等 辣味调味品——辣椒极其制品、芥末等 鲜味调味品——味精、耗油等 香味调味品——丁香、桂皮、大、小茴香等 苦味调味品——陈皮、茶叶等
想一想:
豆瓣酱一般可用来做什么菜?
甜味调味品
甜味在烹调中的作用仅次于咸味,他不仅可以单 独用于菜点中,也可以与多种味道调和成复合味。 甜味在调味中的作用主要是缓和辣味的刺激感, 增加咸味的鲜醇,抑制菜肴原料的苦味,其主要 调味品有食糖和蜂蜜等。

调味品简介介绍

调味品简介介绍
促进消化吸收
合适的调味品能够刺激食欲, 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食
物的消化吸收。
调味品在不同菜系中的应用实例
中餐
中餐调味丰富多样,常用的调味品有酱油、盐、 醋、糖、姜、蒜等。例如,在川菜中,花椒是不 可或缺的调味品,为川菜赋予了独特的麻辣风味 。
日餐
日餐注重食材的原味,调味品相对较少。常见的 调味品有酱油、味噌、甜料酒等。在寿司、刺身 等料理中,芥末和酱油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能 够凸显食材的鲜美。
调味品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调味品的定义和分类 • 常见调味品的特点和用途 • 调味品的选择和储存 • 调味品在烹饪中的应用
01
调味品的定义和分类
调味品的定义
• 调味品是指用于增加、提升或改善食物口味的食品添加物。它 们可以增强食物的风味,使其更加美味可口,并满足人们的口 感需求。调味品在烹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让食材的 味道更鲜美,丰富菜品的层次感。
用途
醋在烹饪中具有多种用途,如炒菜时加醋能提升菜肴的鲜味和口感;腌制食品 时加醋能起到防腐作用;此外,醋还可用于制作凉拌菜、蘸料等。
03
调味品的选择和储存
调味品的选择和储存
• 调味品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们能够增加菜肴的风味和口感,使菜品更加美味可口。常用的调味品包括盐、糖 、酱油、醋、料酒、姜、蒜、辣椒等。对于烹饪爱好者来说,了解调味品的选择和储存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调味油类:由植物油脂 和香料配制而成,用于 增加食物的香味和光滑 度。常见的调味油类有 香油、花椒油、芥末油 等。
以上只是调味品的一部 分分类,实际上调味品 的种类繁多,因地域、 文化和口味的不同,各 地使用的调味品也会有 所差异。

【基础调料】调味品基础:酸、甜、苦、咸、鲜、厚

【基础调料】调味品基础:酸、甜、苦、咸、鲜、厚

【基础调料】调味品基础:酸、甜、苦、咸、鲜、厚调味品基础知识分类:一咸味调料:咸味自古就被列为五味之一。

烹饪应用中咸味是主味,是绝大多数复合味的基础味,有百味之主之说,不仅一般菜品离不开咸味,就是糖醋味、酸辣味等也要加入适量的咸味才能使其滋味浓郁适口。

人类认识并利用咸味的历史以相当悠久,文献记载中国最早利用食盐约在5千年前的黄帝时期。

咸味调料包括:酱油、食盐、酱甜味调料。

二甜味调料:甜味古称甘,为五味之一。

甜味在烹饪中可单独用于调制甜味食品;也可以参与调剂多种复合味型,使食品甘美可口,还可用于矫味,去苦去腥等,并有一定的解腻作用。

在中国烹饪中南方应用甜味较多,以江苏的无锡菜用甜味最重,素有“甜出头,咸收口,浓油赤酱”之说。

自然界存在蜂蜜等天然甜味物早已为人类所食用。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蜜”字。

至东汉已有用甘蔗蔗汁制成的糖。

甜味调料包括:蜂蜜、食糖、饴糖。

三酸味调料:酸味为五味之一,在烹饪中应用十分广泛,但一般不宜单独使用。

酸有收敛固涩的效用,可助肠胃消化;还能去鱼腥、解油腻,提味增鲜,生香发色,开胃爽口,增强食欲,尤宜春季食用。

酸味调料包括:醋、番茄酱。

四辣味调料:辣味实际上是触觉痛感而非味觉。

不过由于习惯,所以也把它当作一味。

辣味调料包括:花椒、辣椒、姜、葱、蒜。

(提醒一下,辣味儿科学上讲其实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感受,一种烧灼感,一种痛感,如果你喜欢辣,那是因为你喜欢那种被灼烧的痛感。

)五鲜味调料:鲜味是人们饮食中努力追求的一种美味,它能使人产生一种舒服愉快的感觉。

鲜味主要来自氨基酸、核苷酸和琥珀酸,大多存在于肉畜、鱼鲜、禽蛋等主料中。

味精、虾籽、鱼露、蚝油、鲜笋等食物也可以提鲜。

鲜味不能单独存在,只有同其他味配用,方可烘云托月交相生辉,故有“无咸不鲜、无甜不鲜”的说法。

鲜味调料包括:鱼露、味精、蚝油、鸡精。

六厚味调料:“酸、甜、苦、咸、鲜”是人们所熟知的五种基本味道。

多年来,人们一直将鲜味视为美味之巅峰,随着时代的演变、消费趋势的变化。

调料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调料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调料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调料的分类调料可以根据其来源、性质以及用途等来进行分类。

1. 根据来源分类根据来源的不同,调料可以分为动植物提取的天然调料和人工合成的化学调料。

天然调料包括植物类调料和动物类调料。

植物类调料主要包括酱油、醋、料酒、味精、盐、糖、胡椒粉、花椒等;动物类调料主要包括鱼露、蚝油、虾酱、鱼露等。

化学调料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化学手段合成的,主要包括季铵醋、鸡精、酵母提取物等。

2. 根据性质分类根据其性质的不同,调料可以分为盐、味精、甜味剂、香辛料、油脂、酱料等。

盐是最基本的调味品,可以提高菜肴的口感和风味;味精是用于提鲜味的调料,加入适量的味精可以提升菜肴的鲜味;甜味剂主要包括糖类和人造糖,可以增加菜肴的甜味;香辛料主要包括花椒、八角、丁香、桂皮等,可以增加菜肴的香味;油脂主要包括植物油、动物油等,可以增加菜肴的滑润感;酱料主要包括酱油、醋、料酒等,可以增加菜肴的口感和风味。

3. 根据用途分类根据其用途的不同,调料可以分为调味品、酱料、腌料等。

调味品是用来调节菜肴的口味和风味的,包括盐、味精、鸡精、鸡粉等;酱料是用来提升菜肴口感和风味的,主要包括酱油、蚝油、虾酱、豆瓣酱等;腌料是用来腌制食材的,可以提高菜肴的鲜美度和口感。

二、调料的作用调料在烹饪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菜肴的口感和风味,使菜肴更加美味可口。

1. 提味作用调料可以提高菜肴的口味和风味,调料中所含的香气物质和味道物质可以渗透到食材中,使其更加鲜美可口。

2. 调味作用调料可以调节菜肴的口味,使之更加符合人们的口味需求。

盐、糖、酱油等调料可以增加菜肴的咸味、甜味和鲜味。

3. 增香作用调料中所含的香气物质可以增加菜肴的香味,使之更加诱人。

4. 增色作用调料可以增加菜肴的色泽,使之更加美观。

酱油、料酒等调料可以使菜肴变得金黄鲜亮,增加食欲。

5. 增加营养有些调料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盐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酱油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等。

调料相关知识点总结

调料相关知识点总结

调料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调料的分类1.按来源分类(1)植物性调味料:主要来自于植物,包括葱、姜、蒜、香菜、干辣椒、花椒等。

(2)动物性调味料:主要来自于动物,如骨汤、鱼露、虾酱等。

(3)矿物质调味料:主要来自于矿物质,如盐、味精等。

2.按用途分类(1)调味料:如盐、酱油、醋、糖等,用于调节菜肴的味道。

(2)增香料:如葱、姜、蒜等,用于增加菜肴的香味。

(3)色拉料:如沙拉酱、芝麻酱等,用于配制各类色拉。

(4)火锅底料:如麻辣火锅底料、清汤火锅底料等,用于火锅食材的烹饪。

3.按形态分类(1)颗粒状调味料:如盐、糖、味精等。

(2)液体调味料:如酱油、醋、料酒、花雕酒等。

(3)酱类调味料:如豆瓣酱、蚝油、辣酱等。

4.按风味分类(1)中式调料:如酱油、蚝油、豆瓣酱等。

(2)西式调料:如沙拉酱、奶油、番茄酱等。

(3)日式调料:如味噌、酱油、芥末等。

5.按保存方式分类(1)干货类调味料:如干辣椒、干香菇、干海米等。

(2)鲜品类调味料:如鲜葱、鲜姜、鲜蒜等。

(3)瓶装类调味料:如酱油、蚝油、料酒等。

二、调料的用途1.调节口味:调味料是烹饪菜肴时必不可少的,它能够调节菜肴的味道,使之更加美味可口。

如盐、酱油、糖等能够调节菜肴的咸甜味道;醋能够调节菜肴的酸味;辣椒能够调节菜肴的辣味。

2.增加风味:增香料和香料类调味料能够为菜肴增添香味,使之更加芳香扑鼻。

如葱、姜、蒜等能够增加菜肴的香味;花椒、八角等香料能够为菜肴增添香料香味。

3.提升色泽:色拉料和一些色拉酱类能够为色拉增添色彩,让色拉更加吸引人。

如沙拉酱、芝麻酱等。

4.烹饪调味:火锅底料和烹饪底料能够为火锅食材提供独特的烹饪口味。

如麻辣火锅底料、清汤火锅底料等。

三、调料的搭配1.盐和糖的搭配:盐和糖是烹饪中最基本的调味料,它们的搭配能够调和菜肴的咸甜味道,使之更加鲜美。

比如在炒菜时,可以先用盐腌制食材,再在烹饪过程中适量加糖提鲜,这样能够使菜肴更加美味可口。

2.酱油和醋的搭配:酱油和醋是烹饪中常用的调味料,它们的搭配能够调节菜肴的酸甜味道,使之更加协调平衡。

什么是调味品

什么是调味品

什么是调味品?(一)作为一个现代厨师、食品加工从业者,必需知道之“调味品”常识人类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生吃食物至熟食并讲究饮食文化,餐饮烹调技术,其经历数千年之久,以至后人根据前人烹调食物技术之精华,从记录、规类、研究、适应时代需要,而创造出新的烹调加工技术,为的是生活上的竞争、餐饮知识求知欲念,抢先去取得人类每日必需之三餐市场,败者关门倒闭、胜者无穷禁的食品产品开发,为的是以后继续的经营及拥有市场,胜败其关键、是在对现代食品调味料的是以了解,善用食品调味料经营者,在餐饮食品加工业上必将获胜,因为你的产品跟不上时代朝流,即将随者江水逐流江尾而下!什么是调味品?原食物材料有肉类、海产类、蔬菜类…等,让食物原材料,经清洗、切配、烹煮、加调味品做成菜肴、而产生独特的色、香、味、调味品他改良了食品的质量结构,提高食品的营养价质。

它是食物的辅助材料,调味品的产品种类繁多,每种辅助材料,都有他不同的功能,不同的作用,而产生了给人们不同的口感与地方风味。

调味品的种类可区分:①调味料、②香辛料、③发色剂、④着色剂、⑤质量改良剂、⑥嫩化剂、⑦增稠剂、⑧抗氧化剂、⑨防腐剂、⑩香精香料等。

一、调味料:给食物原有独特香味和口感称调味料。

〈一〉咸味料:1.食盐、海盐、井盐、池盐、矿盐、原盐、洗涤盐、再制盐。

2.酱油:色泽分有色与无色酱油,生产工艺分酿制与人工酱油,形状分液体、固体、粉末酱油。

3.豆豉:大豆酿制品,以黄豆或黑豆制成,提鲜增香作用。

4.腐乳:豆腐经发酵而成,分红豆腐、青豆腐、白豆腐。

〈二〉.甜味调料:1.食糖:形式上有砂糖、绵糖、冰糖,从颜色分白糖、黄糖、红糖,从制作方法分蔗糖、果糖、饴糖。

2.蜂蜜:紫云英蜜、荞麦蜜、棉花蜜、油菜蜜、枣花蜜、榆花蜜。

3.葡萄糖:分结晶葡萄糖、粉末葡萄糖、粒状葡萄糖、啐粒葡萄糖、液体葡萄糖。

〈三〉鲜味调料:提高鲜美调料:1.味精:大豆、小麦面筋、玉米淀粉、白薯淀粉为原料,经水解或发酵制成,分晶体与粉末。

调味品标准

调味品标准

调味品标准一、名称及分类1.1 调味品按照其功效和用途可分为:酱油类、食醋类、辣椒酱类、花椒类、香辛料类等。

1.2 调味品的名称应具备明确、简洁、准确的特点,以便于消费者理解和选购。

二、原材料要求2.1 调味品的原材料应合乎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要求,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2.2 原材料的采购应从合法正规渠道进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生产工艺要求3.1 调味品的生产过程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确保生产卫生。

3.2 生产工艺应科学合理,确保调味品的品质和口感。

四、贮存和运输要求4.1 调味品的贮存应避免阳光直射、潮湿和高温环境,确保调味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4.2 调味品的运输应采取适当的包装和保护措施,防止破损和污染。

五、产品标识要求5.1 调味品的包装标签应明示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原材料、生产厂家等必要信息。

5.2 包装标签上的文字、图像、图标等应真实准确,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行为。

六、食品安全要求6.1 调味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6.2 调味品生产企业应定期进行产品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

七、食用方法提示7.1 调味品的包装上应明示适宜的食用方法和食用量,以便消费者正确使用。

7.2 调味品的食用方法提示应简明易懂,避免使用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行为。

八、不得添加成分8.1 调味品不得添加任何违反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成分。

8.2 调味品不得添加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致敏物质、重金属等。

九、销售要求9.1 经销商和零售商应合法经营调味品,不得销售过期或品质不合格的调味品。

9.2 经销商和零售商应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行为。

依据以上标准制作的调味品应确保其安全、卫生和高品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调味体验。

调味料使用培训ppt课件

调味料使用培训ppt课件

蚝油
以牡蛎为原料熬制而成的调味料,味道鲜美,带有浓郁的海鲜香 气,常用于炒菜、烧烤等。
柱侯酱
以黄豆、面粉和盐为主要原料发酵而成,味道咸鲜微甜,是粤菜中 常用的调味料之一。
海鲜酱
以多种海鲜为原料熬制而成,口感鲜美,适用于炒菜、蒸菜等。
湖南菜系中特色调味料
剁椒
01
将新鲜辣椒剁碎后腌制而成,味道辣中带酸,是湘菜中常用的
以水果为主要原料酿造的醋,味道酸 甜可口,适合制作饮品、凉拌菜等。
陈醋
经过长时间陈酿的醋,味道醇厚,色 泽深褐,适合烧菜、炖汤等烹饪方式 。
味精与鸡精
味精
一种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具有增强菜肴鲜味的作用。适量使 用可提升菜肴口感,但过量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鸡精
以鸡肉、鸡骨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调味品,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具 有浓郁的鸡肉香味和鲜味。适用于炒菜、炖汤等多种烹饪方式。
04
地域性特色调味料探讨
四川菜系中特色调味料
豆瓣酱
以蚕豆、辣椒和盐为主要原料发酵而成,具有浓 郁的香辣味,是川菜中不可或缺的调味料。
花椒
四川特产之一,具有独辣椒
将新鲜辣椒腌制发酵而成,味道酸辣可口,是川 菜中常用的调味料之一。
广东菜系中特色调味料
储存方法
将调味料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开封后应尽快使用。
用量掌握及搭配原则
用量掌握
根据菜品口味和个人喜好适量添加, 注意保持菜品的原汁原味。
搭配原则
了解各种调味料的性质和特点,进行 合理的搭配,以达到增香、去腥、提 鲜等效果。
烹饪过程中的运用技巧
热锅凉油
在烹饪前先将锅烧热,再倒入凉 油,可避免食材粘锅。

涨知识了,调味料分类大全

涨知识了,调味料分类大全

涨知识了,调味料分类大全归类1、咸味调料:包括精盐、酱油、酱类、豆豉等;2、鲜味调料:包括味精、鸡汁、鸡精、YE(酵母抽提物)、蚝油、虾油、虾酱、虾子、鱼露等;3、酸味调料;包括番茄酱、醋类、柠檬汁、橙汁、苹果汁等;4、甜味调料:包括白糖、冰糖、砂糖、蜂蜜、果酱、红糖等;5、香辛料调料:包括红辣椒、胡椒、姜、葱、蒜、花椒、八角、香叶、丁香、孜然、肉豆蔻、小茴香、陈皮、姜黄粉、紫苏、薄荷、砂仁、草果、洋葱、红花、肉桂等。

1.从来源上,多数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少数为动物成分(例如日本料理中味噌汤所用的干柴鱼)或者合成成分(例如味精)。

从调味料所添加的味道上分有酸、甜、苦、辣、咸、鲜,麻。

添加的香气上有甜香、辛香、薄荷香、果香等。

从技术手段来分,古代多为天然调味料(例如盐、豆油、糖、八角),而今国人多用复合调味品料(味精、鸡精、鸡粉),国外多为通过高科技提取的纯天然调味料,如酵母抽提物(YE)2 应用差别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内不同地区的烹饪流派,一般都有自己的特色调味料为标志。

例如兴渠仅在印度部分地区使用。

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和文化中最常见的调味料是食盐。

各个地区可以用不同的调味料达到异曲同工的结果,例如东亚的葱和欧洲的洋葱、中国古代的醋和西方古代的酸葡萄汁(verjuice)。

同一种调味料在不同地区的用途可以截然不同。

肉桂类香料在东南亚(以及意大利某些菜肴中)用来给肉类调味,在欧美则是加入甜品中。

在历史上,各地区之间的物产和文化交流也会改变上述习俗。

在15世纪之前,中国菜调味的辣味主要靠花椒,欧洲烹饪主要靠胡椒、芥末。

地理大发现将原产美洲的辣椒传播到其他地方,成为主要的辣味调味料。

3 按有效成分分类有效成分为简单化学品的:食盐、白糖、味精、白醋。

单一植物成份,干用:胡椒、花椒、干姜、辣椒、八角、丁香、月桂叶、肉桂、桂皮、陈皮、小茴香、大茴香、柠檬叶、薄荷、香草、豆蔻、九层塔、百里香、茶叶、迷迭香、薰衣草、鼠尾草、番红花、甘草、豆蔻、紫苏、芝麻、麻油、芝麻酱、罂粟籽、芥末、兴渠、食茱萸、罗望子(Tamarind)、薰衣草、玫瑰香水、石榴、香茅。

调味品行业

调味品行业

调味品行业一、调味品定义及分类根据《调味品分类》国家标准(GB/T20903-2007),调味品指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用于调和滋味和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的产品。

按照终端产品分类可分为:食用盐、食糖、酱油、食醋、味精、芝麻油、酱类、豆豉、腐乳、鱼露、蚝油、虾油、橄榄油、调味料酒、香辛料和香辛料调味品、复合调味料和火锅调料共17类。

二、中国调味品产业发展历程分析调味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制盐的生产;大约在3600年前,开始用盐加工调味品;酱油、食醋、酱、腐乳、辣椒及八角等传统调味品自古以来就十分盛行。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可分为初级发展、快速发展、成熟化发展和战略提升四个阶段。

现阶段调味品行业正朝着品种多样化、复合方便化、营养健康化方向迈进。

三、中国调味品产业运行现状分析(一)供需情况分析我国饮食文化深厚,调味品种类众多,产量位居全球前列,且随着社会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不同品类调味品的需求逐渐趋于广泛,2021年我国调味品产量和消费量均实现了增长。

2021年,我国调味品产量为6345万吨,同比增长4.76%;消费量为6276.5万吨,同比增长4.66%。

(二)进出口情况分析我国是调味品生产大国,出口量远远高于进口量,不过我国调味品出口量占国内消费总量的比重相对较低,国际出口也是以华人市场和餐馆为主。

2021年,我国调味品进口量为9.87万吨,出口量为78.35万吨;2022年1-9月,我国调味品进口量为7.00万吨,出口量为61.43万吨。

从进口来源来看,我国调味品主要从韩国、泰国、日本等地进口。

2022年1-9月,我国从韩国进口调味品1.76万吨,占总进口量比重为25.14%;从泰国进口调味品1.21万吨,占总进口量比重为17.34%;从日本进口调味品0.83万吨,占总进口量比重为11.83%。

调料购买知识点总结

调料购买知识点总结

调料购买知识点总结调料作为日常烹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菜品的口感、味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购买调料时,很多人可能对于品牌、质量、保存等方面存在一些疑惑。

因此,本文将对调料购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选择和购买适合自己的调料。

一、调料的种类1. 酱油类调料:包括生抽、老抽、鲜酱油、豉油等。

2. 醋类调料:包括米醋、陈醋、苹果醋、香醋等。

3. 酱料类调料:包括豆瓣酱、甜面酱、辣椒酱、蒜蓉酱等。

4. 调味料类调料:包括盐、糖、味精、鸡精、五香粉等。

5. 香料类调料:包括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草果等。

6. 辅助调料:包括姜、葱、蒜、香菜等。

以上是常见的一些调料种类,每种调料都有不同的风味和使用方法。

在购买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口味来选择适合的种类。

二、调料的选择1. 品牌选择:调料市场上品牌众多,有国内外品牌。

在选择时,可以根据口碑和信誉较好的品牌来购买,这样更能保证质量和口感。

2. 成分明细:在购买调料时,可以查看调料的成分明细表,确保没有添加过多的防腐剂、色素和化学添加剂。

3. 质量保证:可以选择有质量保证的产品,例如通过ISO认证、有QS标志的产品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调料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4. 保存期限:在购买调料时要注意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选择新鲜度较高且有效期较长的产品。

5. 购买渠道:可以选择正规超市、农贸市场等有保障的购买渠道,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以上是在选择调料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点,希望对大家在购买调料时能有所帮助。

三、调料的保存1. 酱油、醋类调料:一般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开封后可以放在冰箱保存,延长保质期。

2. 酱料类调料:通常需要保存在冰箱中,防止变质和产生霉变。

3. 调味料类调料:需要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

4. 香料类调料:需要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受潮和暴露在阳光下。

5. 辅助调料:新鲜的姜、蒜等可以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或者冰箱中冷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食品的理化状态对味觉的影响
(1)粘稠度和细度对味觉的影响
粘稠度高的食品可延长食品在口腔内的粘着时间,使滋味感觉时间延长。细腻的食品可美化口感,使得更多的呈味粒子与味蕾接触,味感更丰满。因此在汤料中可适当添加增稠剂。
(2)油脂对味觉的影响
大多数风味物质都可部分溶解于脂肪,由于味道的化学结构不同及脂肪酸的链长度差异,使得味道成分在油态和水态彼此分离。溶于水的味首先释放,并很快消散,后释放出来的是溶于脂肪的味,导致连续的味道的感觉。因此低脂肪食物不能具有高脂肪食物的浓烈和持续的味觉。同时脂肪本身也提供口感和浓度。
(4)味的派生现象
两种味的混合,会产生出第三种味,所谓“五味调和百味生”就是这个道理。如豆腥味与焦苦味结合,能够产生肉鲜味;姜蒜与辣椒加糖与醋在油中加热产生鱼香味;炒鸡蛋加上醋产生蟹味;花椒和辣椒在热油中炸香再加葱、蒜、糖、醋后称之为怪味;当白糖、料酒、酱油、甜面酱等调配又可制成叉烧味。
此外,中国菜烹调时还要用各种“料头”(葱、蒜、姜、辣椒、洋葱、芫荽、熟火腿肉料、料菇、五柳料等)和各种汤汁(鸡汤、鸭汤、高汤、火腿汁、干贝汁、鹅卤水、蛇汤等)。这些都是调味品。
中国烹饪艺术讲究菜肴的特色、香、味、形、质俱佳,以滋味为核心,以味媚人。虽然许多天然动植物单独加工时已有一定的香和味,但不能满足人们的口福之欲 ,不管什么食物,恰当地加入适量调味品烹调,总是更加令人垂涎欲滴。菜肴主要为了“吃”,好滋味才令人爱“吃”,而滋味美 离不开调味,即调香。高明的烹饪师、调味师、必须掌握各种调味品的有关知识,并善于适度把握,五味调和。
4.味,调味,调味品的关系
味,滋味也。泛指食物在人的口腔中的感受。滋味的种类多达几千种,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型,即基本味和复合味。基本味也称单一味,这类口味独立存在,不需复制。从味觉生理看,基本味可分甜、咸、苦、酸、鲜五种(源自维基百科)。辣、麻是食物在口腔内引起的特殊感觉,香虽属气味,但习惯上统称味。所以从烹饪角度看,甜、咸、苦、酸、鲜、麻、辣、香等味,就构成了菜肴最基本的滋味。
西方的烹调倾向于科学,中国的烹调倾向于艺术。在烹调不发达的时代,这两种倾向都只有一个目的——果腹充饥,即所谓的“饥不择食”,科学也罢,艺术也罢。而到了烹调充分发展之后,这种不同的倾向就表现在目的上了:前者发展为营养学上的考虑,后者则表现为对味道的讲究。中国烹调,不仅吃食物,更重要的是“吃味道”。所以中国才有这么多调味品,西方国家的人们,无论从美观角度、营养角度、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烹调,都用不了这么多调味品。
(3)味觉的掩盖现象
一种物质使某种味明显减弱。如味精掩盖苦味和咸味及酸味、砂糖掩盖咸味、姜葱掩盖腥味、花椒肉桂等掩盖异味等。在制作酱包时,肉的腥膻味可以加入料酒、醋而除去。酵母精含有特殊的酵母味而造成调味上的困扰,可以加入丁香或胡椒而除去水解蛋白由于受制造工艺的限制有时后味带有化学气味或不爽的气息,可以加入少量的洋葱精油或姜使水解蛋白扬长避短而清爽鲜香。
上述固态、液态、酱态调味料还可配制成各种复合味用于烹调,例如海派菜常用的复合味有红油味、姜汁味、蒜泥味、椒麻味、麻辣味、麻酱味、酸辣味、怪味、芥末味、鱼香味、糖醋味、甜香味、豆瓣味、咖喱味、咸甜味、咸鲜味、糊辣味、荔枝味等;港式菜复合味有红乳麻酱料,沙茶甜酱料、甜面酱油料、椒麻葱酱料、鲜菇红酒料、粉红奶油料、薄荷 酸辣料、火锅酱乳料、西柠葡汁料、各种果汁、黄汤、川汁酱、XO鲜酱、香槟汗等 。
(3)醇厚感对味觉的影响
醇厚是食品中的鲜味成分多,并含有肽类化合物及芳香类物质所形成,使味感均衡协调留下良好的厚味。因此汤料中缺少HAP、HVP等成分是不可能有醇厚感的。
2.液态类如酱油、料酒、醋、辣椒油等。
三.以调味品的呈味性分
1.盐味类。如食盐、酱油等;
2.甜味类。如食糖、蜂蜜等;
3.酸味类。如食醋、番茄酱等;
4.鲜味类。如味精、蚝油、鱼露等;
5.辣味类。如胡椒粉、辣椒粉、芥末粉等;
6.香味类。如料酒、桂皮、花椒等;
3.调味品的主要技术指标
国家监督抽查一般是对调味品可能危害人体安全和健康的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而一些有关风味质量的指标不在抽查范围之内。抽查的指标主要有:
1、砷:砷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几乎所有的土壤都有。食品中的微量砷主要来自土壤中的自然本底。砷引起的慢性中毒表现为食欲下降、胃肠障碍、末梢神经炎等症状。标准中规定砷的含量≤0.5mg/kg。
随着我国大多数家庭摆脱了,又从温饱逐渐进入小康,家里厨房架上的调味品也从简单的食盐、味精、酱油、醋、葱、蒜、辣椒寥寥几种发展到各种各样酱料、辛香料、复合料,一应俱全。每当节假日时,全家老小团聚在一起,到菜市场买进来各色蔬菜、鱼肉、水果、,根据每样特色,使用各种调味料,烹调出丰富多彩的美味佳肴,让全家人美美地享受一下。
5.调味的基本原理
1.常见的味觉现象
(1)味觉的增强现象
一种味感因另一物质的存在而显著增强。如味精与I+G共用能相互增强鲜味,在1%NaCl溶液中加0.02%MSG,另一份加0.02%I+G,两者只有咸味而无鲜味,但两者混合就有强烈的鲜味。因此I+G的加入可以减少味精的用量,既提高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核苷酸与肉类香精并用时不仅可以抑制异味而且呈现出强烈的肉味。
2.2抽出型(方法)常压、加压、榨汁
2.2.1动物性
畜肉系列:肉汤精、骨汤精
海鲜系列:蛤蜊、海带、海鱼、扇贝、虾、牡蛎、其他
2.2.2植物性:卷心菜、白菜、香菇、洋葱、芹菜、胡萝卜、圆白菜、蒜、生姜、其他
2.3酿造型:酱油、味噌、清酒、味啉、醋、葡萄酒、其他
以上1、2两种调味料再配合糖类、无机盐及其他辅助材料,即成为复合型调味料。
7.苦味类。如陈皮、茶叶等。
1.化学调味料:
1.1 氨基酸系列: 谷氨酸钠(味精),甘氨酸,丙氨酸,其他
1.2 核酸系列: 肌苷酸钠,鸟苷酸钠,其他
1.3 有机酸系列:琥珀酸钠,乳酸钠,其他
2.天然调味料
2.1 分解型
2.1.1酵素分解型
动物性:牛,鸡,猪汤精
植物性:酵母汤精
2.1.2酸分解:动物性(HAP),植物性(HVP)
2.调味品的种类及原料
调味料的分类:
一.以调味品的加工方法分
1.酿造加工类。如酱油、酒、醋、味精等;
2.提炼加工类。如食用糖、食盐等;
3.采集加工类。如花椒、胡椒、桂皮、丁香等;
4.复合加工类。如芥末粉、胡椒粉、五香粉等。
二.以调味品的形态分 :
1.固态类。如糖、盐、味精、香料等;
8、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蔬菜的腌制过程。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内生成亚硝基化合物,这些亚硝基化合物均是致癌因子。酱腌菜标准中规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应≤20mg/kg。
9、氨基酸态氮:指产品中所含氨基酸的多少。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氨基酸的含量也越高。氨基酸在调味品中主要起鲜味作用。黄(豆)酱中的氨基酸态氮应不小于0.6%,在甜面酱中应不小于0.3%,蚝油中不小于0.3%,虾酱为不小于0.7%(去油)和1.1%(不去油),虾油中为不小于0.85%。
其次是熟练运用调味方法。按烹调加工中原料上味的方式不同,调味方法可分为腌渍调味、分散调、热渗调味、裹浇调味、粘撒调味、跟碟调味等。这些方法的应用根据调味品的不同呈味成分及其变化,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方法,更多的是根据菜肴成品要求将几种方法结合使用,以调制出无数美味可口的菜肴。
再有就是掌握调味的基本要领。一是调制时调味品面要广,质要优。调味品种类越多,口味类型的调制就会越丰富多彩;调味品质量越好,调制的菜肴口味就越纯正。二是调制应适时适量;配制不同味型,需要准确把握不同调味品的用量和比例,调制时还应适当控制调味品的投放时间、投放次序。三是调制时工艺要细致得法。不同菜肴的调味,需用不同的调味品和调味手段,运用不同的调味方法,有些还有特殊的工艺要求,因此要随菜施调,恰如其分,操作得当,手势利索,才能保证菜肴风味。
(2)味觉的对比现象
一种呈味物使另一种不同味的物质,味道变得更强。如咸味与甜味(在100mL水中加入15g的糖,再加入17mg的盐,会感到甜味比不加盐时要甜)、咸味与鲜味。在鲜味剂中加盐使溶液更鲜美。加入某些香辛料能烘托肉类香精的香气,使肉香味更浓。在辣味料中加入少量香油更突出了辣椒的香气。
4、大肠菌群、致病菌:来源于环境中的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这两项指标超标时会导致疾病。标准规定大肠菌群≤30MPN/100g,致病菌不得检出。
5、NaCl:指产品中食盐的含量。
6、总酸:指产品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有机酸的总量,酱中总酸应不大于2%。总酸含量过高时产生酸味,影响产品质量。
调味,简言之调和滋味。运用各种调味品和调味手段,在制作中影响原料,使之具有多种口味和特色风味。中国烹饪讲究“鼎中之变“,中国菜肴历来以味为本。因此,了解味觉的特性,掌握滋味调和之道,就成为厨师必须具备的技艺。
首先要遵循调味的基本规律。一是突出本味。在处理调味品与主配料关系时,应以原料鲜美本味为中心,无味者,使其有味;有味者,使其更美;味淡者使其浓厚;味浓者使其淡薄;味美者使其突出;味异者使其消除。二是注意时序。调和滋味要合乎时序、时令,要根据原料的不同时令特征和最佳食用时期,采用不同调味品和调味手段,赋予菜肴不同的口味。三是强调适口。讲究“食无定味,适口者珍“。人的口味受地理环境、饮食习惯、嗜好偏爱、性别年龄等影响,所以菜肴调味要因人施调,以满足不同的口味要求。
7、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作为防腐剂添加到食品中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糖精钠(糖精)是一种无营养型甜味剂,用来增加产品的甜度。这3种食品添加剂是人工合成产品,在我国允许限量使用。标准中规定苯甲酸、山梨酸的含量应≤0.5mg/kg、糖精钠的含量应≤0.15mg/kg。
复合味也称混合味,这类口味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味组合而成。复合味的种类远大于基本味,不同的调味品组合,组合时的不同配比,都会形成特有的复合口味。中国菜肴的滋味绝大多数以复合味形式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