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 《牧童》人音版(简谱)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 《牧童》人音版(简谱)

《牧童》教学设计(聆听课)一、教材分析《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D大调,歌曲结构规整,分为四个乐句,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歌曲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

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增添了生气。

第二乐句采用了摸进手法,旋律移高了五度。

第三乐句是歌曲的高潮,出现全曲最高音“mi”,抒发了牧童内心涌动的快乐情感。

第四乐句旋律逐渐下降,歌曲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第三段歌词采用卡农的二声部处理方式,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一小节进入,变化了主旋律,由于声部的加入,使得唱第三段歌词时音乐情绪更为活泼、欢快,最后有力地结束在主音“do”上,为歌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

《牧童》像一副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二、教学目标1.能够从歌曲《牧童》中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情绪,体会牧童在美丽的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

2.能用合适的节奏加入三角铁和双响筒位为伴奏。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够感受到歌曲轻松愉悦的情绪。

(二)教学难点能用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牧童过渡语:同学你们好,看老师这里有一副图片,图片上有一位小牧童,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图片上小牧童的生活吗?过渡语:听听老师的描述吧,朝霞里小牧童在吹着小笛,露珠洒满了青草地,小牧童赶出了牲口坐在小河边,给它们唱一支快乐的歌。

2.介绍歌曲过渡语: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斯洛伐克民歌《牧童》。

斯洛伐克是斯洛伐克共和国的简称,是欧洲的一个国家。

看,这就是美丽的斯洛伐克:它拥有独特、婀娜多姿的风景,静谧而又未加雕琢的自然风光,是世界上城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二)聆听歌曲1.初听——理解歌词过渡语: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斯洛伐克的民歌《牧童》,请你听一听歌曲都唱了哪些内容。

(播放歌曲)过渡语:你听到歌词都唱了什么?请你跟老师读一读歌词吧。

新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牧童》教案(新教材)

新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牧童》教案(新教材)

《牧童》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 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 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二、歌曲学习1. 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2. 仔细聆听歌曲,(《牧童》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三、学唱歌曲高声部1. 教师弹奏高声部旋律。

(高声部旋律谱例)教师指导:完整弹奏第一段旋律,让学生加深对第一乐段歌曲旋律的记忆。

2. 请学生单独演唱出自己记忆的乐句。

3. 学生分句学唱旋律。

教师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音准外,还要指导切分节奏的准确,让学生把切分节奏唱得活泼、跳跃。

第三句连续的切分节奏要让学生唱得有推动感。

最后一个乐句旋律下行,声音的位置不要落下来,时刻保持高位置。

4. 学习第一段歌词(1)学生自己熟悉歌词。

(2)全体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的读歌词。

(3)跟琴演唱歌词。

教师指导:用慢速演唱,声音要整齐、统一。

四、学唱歌曲低声部1. 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

(低声部旋律谱例)提问:听辨哪个乐句和高声部旋律不一样?标在谱子上。

2. 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4”。

多让学生练唱几遍2、#4、5这三个音。

3. 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

4. 练唱低声部歌词。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

五、二声部合唱1. 三度音程练习(1)教师指导:老师弹奏一个音,学生向上唱一个三度音程,对演唱的音准进行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慢速的两声部演唱,注意三度音程的和谐。

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教案02

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教案02

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牧童》的演唱,让学生感受牧童的活泼、快乐和牧场的宁静、美丽。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教学准备:1、制作《牧童》无歌词音乐:一声部和两声部。

2、带歌词的谱子一份,也可以制作一份PPT。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自然律动进教室。

(播放钢琴曲《牧童短笛》)二、新课导入找一个能弹《牧童短笛》的孩子,课前展示,引导:这首曲子描写什么?你能想象出来吗?是描绘一个孩子再吹牧笛的情景,这个孩子是谁?他会在什么时候吹短笛呢?再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在歌中我们寻找答案。

二、学习歌曲1、欣赏乐曲《牧童》(初听乐曲。

注意:只播放有旋律无歌词伴奏的乐曲)。

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乐、活泼的……)2、旋律记忆(复听乐曲)。

提问:你觉得乐曲可以分成几句?你对哪一句印象最深刻?你能哼唱一下吗?你觉得哪一句最好听,情绪最欢快?接着就出示歌谱,点出课题。

3、试唱歌谱:(再听乐曲)教师出示高声部旋律。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歌谱。

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4、突破难点乐句及节奏难点:提问:你觉得歌曲的哪一句最富有跳跃感?(学生回答)教师采用律动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5、引出歌名:提问:你觉得乐曲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自由发言)教师介绍:这是一首斯洛伐克名额,名叫《牧童》。

斯洛伐克位于欧洲,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它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

下面,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二声部歌曲《牧童》。

演唱 牧童-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唱 牧童-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唱牧童-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 - 了解牧童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来源; - 掌握牧童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 学会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牧童这首歌曲; - 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表演自信心。

教学内容歌曲介绍《牧童》是山东民歌,广为流传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四川、云南等地,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

这首歌曲情节简单,乐曲旋律简单易学,旋律朗朗上口,是非常适合儿童学习和演唱的歌曲。

本次教学我们将学习的是人音版的《牧童》。

歌曲歌词《牧童》的歌词中所表现的是一个生活在田野中的牧童,他高歌着快乐的歌曲,感受着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蓬勃。

在歌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牧童是一个勤劳、快乐、自信和朴实的形象。

以下是《牧童》的歌词: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快马奔前月。

小蹄犊跳来,母牛哺嫩儿。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歌曲演唱在演唱《牧童》时,除了注意音准、节奏感、气息和发声方法之外,还要注意情感表达。

它的情感表达主要体现在音乐的抑扬顿挫、音高和音色上。

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关注音乐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歌曲节奏感和音准在演唱《牧童》时,学生需要掌握歌曲的节奏感和音准,保持整齐划一和统一的演唱效果。

特别要注意歌曲的节拍和音符的长度。

歌曲的节奏类型和音高特点在演唱《牧童》时,学生需要注意歌曲的节奏类型和音高特点。

发声方法在演唱《牧童》时,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包括喉头、呼吸和气息控制等方面。

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步:歌曲听解首先,老师可以播放一遍人音版的《牧童》,让学生先听一听,感受一下歌曲的节奏感和音乐的情感表达。

再请学生自己喊出一遍歌曲的歌词,并解释牧童的含义。

第二步:歌曲跟唱接下来,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跟唱《牧童》,注意歌曲的节奏感和音准。

在增强学生自信和理解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第三步:小合唱在学生熟悉歌曲的歌词和旋律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小合唱的要求,让学生自由组合,小团体合唱,慢慢增加学生的合唱能力以及表演自信心。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2课 牧童 人音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2课 牧童 人音版

牧童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斯洛伐克歌曲《牧童》,体验牧童在田园上的美好生活。

2、聆听歌曲《牧童》感受切分节奏,体验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并用歌声表达。

3、通过柯尔文手势、分组学习等方法,正确掌握歌曲的音高、节奏,体验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

4、学会运用双响筒,用双响筒和三角铁来给歌曲伴奏。

二.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歌曲活泼的情绪,体验牧童在田园上的美好生活。

难点:唱准歌曲中简单的二声部旋律。

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体验自然1、初次聆听歌曲伴奏。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欣赏一个美丽的地方,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猜猜,我们欣赏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播放《牧童》的伴奏音频。

音乐起师旁白:朝霞里一个小孩在吹小笛,露珠儿撒满了青草地,他赶着小牛儿上牧场,小样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滚儿。

远处传来了优美的歌。

2、学生回答。

师:这是个怎么样的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牧场;小羊和小牛等。

3、欣赏牧场风景播放全曲,欣赏斯洛伐克牧场的美丽图片。

4、揭示课题师:猜猜,牛羊是谁敢来的?你们能形容下他的打扮吗?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学习一首来自斯洛伐克的民歌《牧童》。

活动2【讲授】学习自然1、学习切分节奏(1)聆听歌曲片段(第一段)播放歌曲音频范唱。

师问:你们觉得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生:开心,高兴,快乐等。

(2)聆听歌曲片段(第一段)播放歌曲音频范唱。

师问:你们觉得歌曲中哪里表现的特别活泼、跳跃?找一找。

生:我跟着朝霞一块儿起来等。

(3)认识切分节奏1=D 2/4X X X | X X |X X X |X X |指导学生慢速按节奏用“哒”来读。

(这样X X X的节奏叫切分节奏)(4)聆听全曲师问: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活泼、跳跃)(出示全谱)(5)读歌词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

跟师按节奏读歌词;分组接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读的节奏最准确。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牧童》教学设计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牧童》教学设计
2.课堂活动组织不够紧凑,部分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3.作业布置与反馈不够及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改进措施
1.针对简谱识谱困难的学生,采用分组教学,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2.优化课堂活动组织,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教学内容高效完成。
3.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和小游戏,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思考,提高了独立获取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平台和微信群,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更加热爱音乐。
-学生通过欣赏和学唱《牧童》,体会到了田园风格音乐的美丽,培养了审美能力。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熟练地识别和唱出《牧童》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生掌握了简谱的基础知识,包括五线谱、音符、节奏等。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简谱知识,分析和理解其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板书设计
1.知识点的板书设计:
-简谱基础知识:五线谱、音符、节奏
-《牧童》歌曲结构:旋律、节奏、歌词
-牧童题材音乐的特点:描绘自然、表现田园生活
2.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板书设计:
-使用图片和图示:如五线谱图、音符图标、牧童放牧的插图等,使板书更具直观性和趣味性。

2024年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2024年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2024年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牧童谣》。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歌曲《牧童谣》,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奏等;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谣》的旋律和歌词,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牧童谣》,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如高音、连音等。

教学重点:歌曲《牧童谣》的旋律、歌词及乐理知识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讲述牧童与牛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播放歌曲《牧童谣》,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高音、连音等,进行讲解和示范。

3. 乐理知识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歌曲中的音符、节奏等基本乐理知识。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歌曲中的节奏。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练习歌曲《牧童谣》,教师巡回指导。

(2)每组选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歌曲《牧童谣》。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牧童谣》2. 歌曲旋律:五线谱或简谱3. 歌词:分段展示4. 乐理知识:音符、节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牧童谣》,家长签字确认。

2. 答案:学生在课后练习,家长监督并签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大自然的歌曲,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聆听《牧童》教案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聆听《牧童》教案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聆听《牧童》教案一. 教材分析《牧童》是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活泼的旋律描绘了一个牧童在田野上快乐玩耍的情景。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富有童趣,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快乐和美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音乐教育,他们对音乐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弱,但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欲望。

在第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高和节奏知识,对简单的歌曲能够进行学唱和表演。

因此,在第二学期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歌曲的难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学会歌曲《牧童》,并能进行表演。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提高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牧童》的音高和节奏较为复杂,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2.学生需要学会歌曲,并能进行表演。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进行歌曲演唱,学生进行模仿。

2.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美好。

3.情感引导法:教师通过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牧童》的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音乐游戏。

3.教学乐器:如吉他、钢琴等,用于伴奏和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向学生介绍歌曲《牧童》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牧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跟唱,体会音乐的快乐。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学唱,重点教授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牧童》教学设计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能力目标:视听结全学习歌曲《牧童》。

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重点:有节奏有感情地演唱新歌。

教学难点:根据歌曲内容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听唱法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着音乐进入教室2、师生问好。

3、进行发生练习。

1 2 3 4 |5 5 |5 6 5|5 6 5 4 |3 1 |2 2 |1 —||小朋友们来唱绿绿绿小朋友们来唱绿绿绿。

(二)导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想)好,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牧童》(三)新授1)边随歌曲《牧童》录音边拍手边看插图,熟悉歌曲(教师可用三角铁)介绍或探讨“牧童”是做什么的?2)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3)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结束句的位置。

)4)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在表演时,选几名学生用三角铁随乐曲进行伴奏)3、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1)初听前,与学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后(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3)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

(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

再分组表演。

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三、小结:。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牧童》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牧童》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牧童》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音乐的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牧童》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着很高的兴趣。他们通过模仿、合唱等方式,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情感融入: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含义,将情感融入歌声中,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运用故事、画面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团队协作:在集体活动中,如何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配合默契,是教学难点之一。教师需设计合理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协作。
举例:针对节奏难点,教师可运用肢体动作、拍手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节奏。对于音准难点,通过音阶练习、教师示范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提高音准。在情感融入方面,教师可通过讲述牧童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描绘的情境。至于团队协作,教师可组织分声部合唱、动作表演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唱《牧童》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强化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歌曲演唱、动作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了解牧童文化背景,认识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在集体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旨在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牧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田野,看到过牧童放牛的场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牧童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2024年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2024年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2024年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 chapter 2 《牧童谣》。

详细内容包括:歌词学习,节奏感知,旋律演唱,音乐表现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谣》的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牧童谣》,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词的识记与演唱,节奏感知。

难点:歌曲中旋律的演唱,音乐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歌词卡片、节奏棒、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牧童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词学习(10分钟):分发歌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歌词,并解释歌词含义。

3. 节奏感知(15分钟):使用节奏棒,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并进行练习。

4. 旋律演唱(10分钟):教授歌曲旋律,引导学生跟唱,并进行个别指导。

5. 音乐表现(10分钟):分析歌曲情感,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演唱方式表达情感。

6.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牧童谣》2. 歌词展示3. 节奏谱4. 旋律谱5. 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牧童谣》,并尝试用不同的节奏演唱。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以牧童为主题的小诗或绘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节奏感知环节。

2. 旋律演唱环节的音乐情感表达。

3. 作业设计中的演唱实践与创造性拓展。

一、节奏感知环节1. 使用节奏棒等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长区别。

2. 创设有趣的节奏练习,如拍手、跺脚等,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牧童-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牧童-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牧童-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歌曲《牧童》的音乐特点;2.能在整齐的节奏中演唱歌曲;3.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民间歌曲《牧童》的演唱;2.节奏韵律感的培养;3.合唱基本技巧的练习。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向学生们介绍《牧童》这首歌曲;2.播放唱片或演唱,并引导学生认真聆听。

第二步:分节集体学习1.将音乐引导学生听多次,让学生体会歌曲的组成;2.整齐划分歌曲的每一节,分段学习并反复练习;3.细节熟记,掌握歌曲的节拍、音调、字词和语气等。

第三步:合唱1.分几个班级,分别学习不同的声部;2.整合四个声部,老师指挥,开始全体合唱;3.练习1-2次后,让各班声部把不熟练部分表演给全体学生。

第四步:评估1.打分制评估各个不同班级的合唱水平;2.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示,互相检查彼此的表现;3.老师还可在此时询问学生,收集他们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歌曲的节拍、音调、字词和语气等;2.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节拍技巧;2.分班合唱需要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默契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2.演唱式教学法;3.示范式教学法。

五、教学资源1.《牧童》音乐唱片;2.运动场或大型音乐室。

六、教学后记1.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们养成了准确地掌握歌曲的节拍、音调、字词和语气等基本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精神;2.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意开展合理合法的课堂评估,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牧童谣-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牧童谣-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牧童谣-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为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牧童谣-人音版》,通过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视唱练耳能力。

二、教学目标1.展示《牧童谣-人音版》这首歌的背景和适当的歌曲节奏。

2.教授歌曲歌词及其节奏,并带领学生跟唱。

3.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培养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传授歌曲老师首先给全班介绍《牧童谣-人音版》的歌曲背景、一些意义和学习目标。

接着通过带领学生认识歌曲的歌词以及其节奏,让他们能够跟唱。

要让学生学会深情的唱出每个字,使我们更加了解那些快乐、悲伤、微笑以及爱的情感。

2. 游戏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老师将为他们编排一些游戏活动。

例如,交替唱歌,学生和老师依次唱下去。

然后,老师改变和弦,要求学生识别改变,并跟唱新的和弦。

这将帮助孩子们逐渐熟悉不同音符的功能。

3. 练习最后,老师将请学生练习课程中已学的歌曲,然后让他们自由表演,并促进其发展。

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将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获得鼓励和反馈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课程中获得更好的结果。

四、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流畅的唱出《牧童谣-人音版》歌曲的歌词和节奏,掌握基本的视唱练耳能力。

五、教学建议1.学生应该始终记住他们已经学过了这首歌曲的歌词和节奏,以便能够更好地在课程结束前复习这些内容,尽快掌握他们。

2.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他们自己的歌曲,以帮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才华和独特的音乐巧思。

3.在学习其他歌曲时,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教授和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节奏和歌词,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其视唱练耳能力。

六、总结本节课通过《牧童谣-人音版》的传授以及相关的游戏和活动,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视唱练耳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并与教师和同学一起享受音乐的乐趣。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牧童》名师教案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牧童》名师教案

《牧童》名师教案教材分析:《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节奏轻快,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展现在人们眼前。

歌曲分为四个乐句,切分节奏使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演唱起来十分轻松。

第三乐句连续运用切分节奏使音乐富有动感、充满活力。

全曲旋律不断上行,形成歌曲热烈欢快的氛围。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歌曲,能用热情的心情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聆听,初步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能用舞蹈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生根据音乐旋律做出有关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微课视频导入,感受大自然的景象。

二、聆听《牧童》(一)初听全曲,感受歌曲情绪。

《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不仅为我们展现了草原上美丽的晨景,而且还表现了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欣赏歌曲《牧童》(二)复听全曲,练习节奏。

1.听辨节拍。

2.练习切分音X X X三、对比聆听。

(一)分句聆听。

1.随音乐画歌曲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起伏。

2.根据旋律线给歌曲划分乐句。

(二)分段聆听。

1.听第一、二段。

(1)配图欣赏,说一说歌曲里牧童是怎样放牧的。

(吹小笛、解开小黄牛、给小羊喝清水、)(2)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学习按节奏朗读歌词。

(3)随音乐哼唱歌曲,并为歌曲加入伴奏。

巩固切分音X X X节奏。

(4)教师口风琴吹奏低声部,初步感受合唱这一演唱形式。

2.听第三段:(1)复习反复记号。

(2)卡农节奏练习。

四、完整表现歌曲:1.小组创编。

2.分组表演。

3.集体表现歌曲。

五、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教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像小牧童一样,快乐的在草原上放牧呀(生答),那就请你们来演一演吧!六、扩展训练:聆听《让我们手拉手》、《小宝宝睡着了》分辨歌曲的演唱形式。

一年级音乐牧童教案

一年级音乐牧童教案

一年级音乐牧童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音乐牧童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中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2. 学习歌曲《牧童》的歌词和旋律。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牧童》的录音或音乐播放设备。

2. 展示牧童相关图片或视频。

3. 学生们的乐器,如手拍、木鱼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牧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牧童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牧童的了解程度,并引导他们思考牧童的生活和工作。

主体:1. 听歌曲《牧童》的录音,让学生放松身心,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逐句教唱歌曲《牧童》,并带领学生一起跟随节奏拍手或使用乐器打节奏。

3.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按照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演奏。

4. 合唱练习,将学生分成几个合唱团,每个团演唱不同的部分,然后合并演唱整首歌曲。

5. 引导学生对歌曲的意境进行表达,让他们想象自己是牧童,用声音和动作表现出来。

总结:1. 回顾学习的内容,强调音乐中的节奏感和旋律感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歌曲,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创编活动,让他们编写自己的牧童歌曲,并进行演唱和表演。

2. 引导学生了解牧童在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差异,拓宽他们的视野。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2. 评估学生对歌曲旋律和歌词的掌握程度。

3. 评估学生在演唱和表达中的音乐表现能力。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室环境安全,乐器使用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听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和鼓励,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聆听《牧童》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聆听《牧童》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聆听《牧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童》是一首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这首歌曲以生动活泼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描绘了一个牧童在田野上放牧的情景。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对音乐有着天然的热爱。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逐步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关系。

2.重点:歌曲《牧童》的旋律和歌词记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3.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4.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牧童》的歌词、图片、动画等元素的课件。

2.教学乐器:准备钢琴、吉他等乐器,用于教学演示和伴奏。

3.音响设备: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听觉体验。

4.练习册:为学生准备《牧童》的歌曲练习册,巩固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牧童》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展示课件中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对歌曲背景有所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牧童》,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

随后,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牧童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牧童教学设计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童谣和民族音乐。
- 学生在学唱《牧童》的过程中,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 学生通过了解歌曲背景,感受到了音乐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联系,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 创新与实践能力:
- 学生在创作自己的旋律和歌词时,发挥想象力,锻炼了创新思维。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这首歌曲,通过听唱、学唱、节奏练习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意义。同学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团队合作的意识。课堂小结如下:
- 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牧童》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学生掌握了歌曲中出现的音高、音符和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阶、拍子等。
- 确保教室内的音响设备正常运行,以便播放歌曲和多媒体资料。
5. 其他:
- 准备一些奖励小道具,如小红花、小贴纸等,用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
- 准备一些课堂练习纸,以便学生在课堂间隙进行巩固练习。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牧童》歌曲的预习资料,包括歌曲音频、简谱和歌词,要求学生提前熟悉歌曲。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牧童的故事引入歌曲《牧童》,激发学生的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含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学唱、节奏打击练习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别指导或集体解答。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牧童》 ︳人音版 (五线谱)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牧童》  ︳人音版 (五线谱)

《牧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唱歌的能力。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琴,歌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请你闭上小眼睛,竖起小耳朵、认认真真的听听、仔仔细细地体会,感受一下,我们要去的地方到底美不美?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师:(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碧绿的草地,清清的河水,草地上还开着各种各样的小花。

远处,一个小孩手拿皮鞭、赶着羊群走来了,羊儿们在山坡上打撒着欢儿,打着滚儿,愉快的吃着,喝着。

3、学生回答师:这样的景色美不美呀?生:美4、请学生贴出画面⑴师:那你能把它展现给大家吗?请你用桌面上老师所给的材料小组合作完成。

⑵小组合作进行贴画。

⑶展示。

点题:师:看到图画上的小孩,老师想到了一个词语,我们通常管放牛放羊的孩子叫什么?生:牧童师:那老师就给同学们美丽的图画取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牧童”(贴歌名)二、寓教于乐1,看到同学们的美景,老师也很感动。

老师就以牧童为题目,编了一首小儿歌,你们想听吗?(贴歌词前两段)2,配乐读词。

3,你能像老师一样也来读一读吗?4,这么美得景色,这么美的儿歌,那我们要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读才更准确,更好听?请小组讨论,选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

5,汇报:欢天喜地,美美的,优美的,高兴地。

6,师总结:那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高兴地情绪,用我们最优美的声音再来读一遍。

(一)、掌握旋律:1、师:你们注意到了吗?其实我们为这首儿歌配的音乐也非常好听,如果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就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

2、听录音范唱。

(出示歌谱)3、师:好听吗?我们再来听一遍,请同学们注意老师的手势有什么特点?4、生:有高有低。

演唱 牧童-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唱 牧童-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唱牧童-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能唱出牧童这首歌,了解词曲内容。

•培养同学们的听、说、唱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

•通过合唱的方式,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给同学们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同学们掌握旋律,清晰准确地唱出牧童这首歌。

•培养同学们的音乐表现力,激发同学们的对歌曲的感情认知。

教学难点:•让那些唱歌不太好的同学也能够掌握这首歌的节奏和旋律。

•让同学们能够理解歌曲背后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意境。

3.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教学在课堂上放一段牧童这首歌的录音,然后引导同学们跟着唱。

步骤二:学习歌曲学四声、五声、六声音阶。

带领同学们唱小步舞曲,教唱歌曲。

步骤三:唱歌唱歌时,先由老师唱,学生在旁跟唱,之后由班里挑选唱得最好的同学在一次班会上来独唱牧童这首歌。

步骤四:提高教学在课堂上,有时候会有同学因为唱得不够好而不敢在全班面前唱歌,这时,老师可以使用配合式唱歌的方法,先由老师唱,之后由同学跟唱,达到练到点或输送决策的目的。

步骤五:巩固教学在学完牧童这首歌后,可以让同学们自由演唱,也可以与其他同学合唱。

在合唱时,老师可以安排一些同学唱高音,一些同学唱低音,以达到更好的合音效果,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锻炼同学们的音乐表现力与合作精神。

4. 教学评估通过同学们的学马上之及完成度,老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5.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同学唱得不够好,老师可以鼓励其重复练习,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不足之处,让学生们意识到唱歌是需要勤奋练习的,并让学生们从不足之处不停地修改,并通过降低歌曲的难度来逐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辅导那些普通教学之外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怀他们与鼓励他们进行广泛的爱好探索。

牧童一年级音乐教案

牧童一年级音乐教案

牧童一年级音乐教案教案标题:牧童一年级音乐教案教学内容:牧童歌曲的学习和表演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牧童歌曲的基本内容和背景2. 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节奏感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牧童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难点:让学生理解牧童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感教学准备:1. 牧童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资源2. 简单的乐器,如手鼓或小铃铛3. 学生合作表演的道具,如牧童服装或头饰教学步骤:1. 初识牧童歌曲(5分钟)- 播放牧童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介绍牧童歌曲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境2. 学习歌曲歌词和旋律(15分钟)- 分段教学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唱- 利用简单的手鼓或小铃铛,教学歌曲的基本节奏和节拍3. 合作排练(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牧童歌曲中的角色-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排练歌曲,包括歌词的表达和动作的配合4. 合作表演(15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牧童歌曲的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鼓励表演的同学- 老师给予表演的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表现5. 总结与展示(5分钟)- 结合学生的表演,总结牧童歌曲的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表演中的感受和体会,展示他们的表演成果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牧童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还培养了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节奏感。

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创意和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表演中找到自己的亮点和成就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童》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 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二、歌曲学习
1. 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2. 仔细聆听歌曲,(《牧童》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
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三、学唱歌曲高声部
1. 教师弹奏高声部旋律。

(高声部旋律谱例)
教师指导:完整弹奏第一段旋律,让学生加深对第一乐段歌曲旋律的记忆。

2. 请学生单独演唱出自己记忆的乐句。

3. 学生分句学唱旋律。

教师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音准外,还要指导切分节奏的准确,让学生把切分节奏唱得活泼、跳跃。

第三句连续的切分节奏要让学生唱得有推动感。

最后一个乐句旋律下行,声音的位置不要落下来,时刻保持高位置。

4. 学习第一段歌词
(1)学生自己熟悉歌词。

(2)全体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的读歌词。

(3)跟琴演唱歌词。

教师指导:用慢速演唱,声音要整齐、统一。

四、学唱歌曲低声部
1. 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

(低声部旋律谱例)
提问:听辨哪个乐句和高声部旋律不一样?标在谱子上。

2. 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4”。

多让学生练唱几遍2、#4、5这三个音。

3. 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

4. 练唱低声部歌词。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

五、二声部合唱
1. 三度音程练习
(1)教师指导:老师弹奏一个音,学生向上唱一个三度音程,对演唱的音准进行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慢速的两声部演唱,注意三度音程的和谐。

(3)按照书上的节奏演唱第三乐句的旋律。

2. 合唱练习
(1)教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2)教师演唱低声部,学生演唱高声部。

(3)两声部合唱。

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低声部学生慢速演唱一遍,第二遍演唱时高声部轻声进入进行演唱。

如果学生演唱歌词有困难可以让两个声部演唱歌谱进行练习。

纠正学生的音准,要求二声部声音准确、和谐。

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聆听,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不受另一声部干扰。

音色保持统一,声部间平衡、和谐。

在学生能够唱准二声部并保持和谐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活泼欢快、轻松的情绪。

(4)在钢琴的伴奏下多次练唱。

(5)练习结束句。

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单独练习歌曲最后的三个音,练习两声部和谐,最后一个音唱一拍,所有同学要唱整齐。

六、完整演唱歌曲(《牧童》歌曲学习)
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二声部演唱。

七、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教师指导: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是领唱、合唱、二重唱等。

还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用打击乐器伴奏等。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八、课堂小结
草地上的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欢乐的牧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