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护理学复习题和作业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一)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共900题)1.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变化对自然界的影响结果来推论其对人体的影响,最符合中医学思维特点中的()A.比较B.演绎C.类比D.探讨E.以表知里2.患者耳聋耳鸣,应用补药后,该症状得愈或减轻,表明耳聋耳鸣是肾虚所致,此法运用了中医学思维特点中的()A.由果析因B.以表知里C.演绎D.类比E.探讨3.在临床实践中,如果难以辨别病症的虚实,可先投小剂量补剂或是泻下剂,根据患者的服药反应来辨明虚实,为正确的应用治疗提供依据,中医学思维称之为()A.演绎B.探讨C.比较D.由果析因E.以表知里4.“有诸内,必行诸外”高度概括了中医学思维特点中的()A.探讨B.类比C.以表知里D.由果析因E.演绎5.“对于一个疮疡的患者,不仅要看到邪毒局部侵入的情况,还要观察患者的舌脉和形体,考虑是否存在消渴的全身病变”,此法最符合中医护理基本特点中的()A.天人合一B.人体是有机的整体C.人和自然相互关联D.辨证施护6.为全面展开对病人的护理,中医护理的核心是()A.对症护理B.辨病护理C.辨证施护D.异病同护7.最适用于以正虚为主要矛盾的病症的中医护理原则是()A.扶正B.驱邪C.同病异护D.急则治标8.阳热亢盛的实热证,应用“热者寒之”的方法,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应用“寒者热之”的方法,此法最符合中医护理原则中的()A.调整阴阳B.补其偏衰C.损其偏盛D.平补阴阳9.患者出现戴阳证,运用温热护理法,称之为()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10.患者出现热厥证,运用寒凉护理法,称之为()A.寒因寒用B.热因热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11.中气不足,脾虚不运,所致的腹胀便秘,运用补中益气、温运脾阳的治法和护理,称之为()A.通因通用B.热因热用C.塞因塞用D.热因热用12.对于食滞所致的腹泻,不仅不能用止泻药,反而需要消导泻下以去其积滞,称之为()A.塞因塞用B.通因通用C.热因热用D.热因热用13.夏天人体肌肤疏泄,汗出较多,受风寒而外感时,用药上宜用辛凉、不能过用辛温,以防开泄太过,损伤津气,此种用药护理法最符合“三因”制宜中的()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因病制宜14.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这种说法高度概括了“三因”制宜中的()A.因地制宜B.因人制宜C.因病制宜D.因地制宜15.在用药护理上,成人用量大于儿童,同一个年龄,强壮的人比虚弱的人用量又稍大,此法最符合三因制宜中的()A.因病制宜B.因地制宜C.因地制宜D.因人制宜16.某些慢性疾病,常常在气候剧变或季节交换时发作或是加重,如哮喘、痹病等,护理时则应该在气候或是季节交换的时候采取预防措施,最符合三因制宜中的()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因病制宜17.抽搐患者,在缓解期间应设法消除出现抽搐的原因,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彻底地痊愈,此种护理法,最符合“标本”治疗和护理中的()A.急则护标B.缓则护本C.标本同护D.护病求本18.《素问.气交变大论》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高度概括了中医护理基本特点中的()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人和大自然息息相关C.辨证的原则D.整体治疗和护理19.用热性药治疗及取其温热护理法护理寒性病,中医称之为()A.寒者热之B.热因热用C.寒因寒用D.从治从护20.“从治从护法”不包括()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21、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A、肝B、心C、脾D、肺E肾22、《皇帝内经》要求习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傍人事”,说明了人与()有密切联系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外界环境D、风土人情E、社会治安23、某患者表现为“头痛,发热,四肢无力”,判断表现是()A、证B、症状C、病D、标E、本24、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辩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A、证B、症C、病D、病因E、体征25、属于扶正原则的是()A、解表B、利水C、滋阴D、豁痰E、祛瘀26、属于祛邪原则的是()A、解表B、益气C、滋阴D、壮阳E、养血27、阳偏盛表现出的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采用的护理方法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寒因寒用D、热因热用E、通因通用28、不属于中医护理原则的是()A、扶正祛邪B、辨证施护C、三因制宜D、护病求本E、标本缓急29、用温补阳气的方法治疗护理虚寒证,称为()A、阳病治阴B、阴中求阳C、阳中求阴D、阴病治阳E、阳中求阳30、治疗护理脱肛、胃下垂不同病证均采取升提中气法,属于护理原则的()临床应用A、异病同治(护)B、同病异治(护)C、标本兼护D、寒因寒用E、通因通用3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原则的体现A、因时制宜B、因人制宜C、因病制宜D、三因制宜E、虚则补之32、“邪气盛”的病人适宜的治法是()A、扶正B、祛邪C、扶正与祛邪并用D、先扶正后祛邪E、先祛邪后扶正33、用寒凉方法护理热性病的护法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寒因寒用D、热因热用E、虚则补之34、阳热之体慎用温热护理法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缓则护其本D、先祛邪后扶正E、因人制宜35、属于逆护的是()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寒因寒用D、热因热用E、塞因塞用36、不属于反护的是()A、塞因塞用B、通因通用C、寒因寒用D、热因热用E、虚则补之37、关于辨证的描述,错误的是()A、通过四诊收集症状、体征等资料B、分析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C、分析邪正之间的关系D、概况、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E、仅分析疾病的原因病机38、就病变过程中矛盾主次关系言之,下列各项中有关标本的划分,错误的是()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B、症状为本,病因为标C、先病为本,后病为标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39、主要采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治法的是()A、阴偏盛B、阴偏衰C、阳偏衰D、阴虚致阳亢E、阳虚致因盛40、寒因寒用使用于()A、实寒证B、虚寒证C、真热假寒证D、真寒假热证E、寒热错杂证41、热因热用使用于()A、实寒证B、虚寒证C、真热假寒证D、真寒假热证E、寒热错杂证42.气滞是指()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43.血瘀是指()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44.气肿是指()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45.气肿是指()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46.水臌是指()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47.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病室嘈杂之声不能超过()A80分贝B20分贝C60分贝D40分贝48.普通病室温度()A16~20℃B18~22℃C20~24℃D24~26℃E26~28℃49.病房的温度最好维持在()A30%-40%B40%-50%C50%-60%D60%-70%E70%-80%50.SARS发生于何年()A2001年春夏B2002年春夏C2003年春夏D2004年秋季E2005年51.1949年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 )A30岁B35岁C40岁D45岁E50岁52.1985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A92岁B58岁C68岁D78岁E88岁53.病人出现头晕、目眩、手足发麻是以为()A心气不足B心血不足C肝气郁结D肝阴虚E肝阳虚54.“肝气舍于肾”,病人出现()A腰膝酸软B心气不足C尿频尿急D两肋胁痛E面色青紫55.皮疹,疹如粟米,摸之碍手,多见于()B麻疹C热毒内盛D肝旺实热E 阴虚内热56.“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出自于()A《灵枢·本神》B《内经》C《素问·阴阳阴象大论》.D《灵枢·百病始生篇》57.《外台秘要》说“女属阴,得气多郁”,明确指出因人施护应该注意到()A体质差异B性格差异C年龄差异D性别差异58.病人有头晕、目眩、手足发麻的症状,其原因为()A肝病传于心B肝病传于脾C肝受气于心D肝气舍于肾E肝病传于脾59.病人表现为两肋胀痛,少腹不适,病变经脉为()A手少阴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大肠经60.除哪项外,病人面色均为黑色的是()A寒证B惊风C痛证D水饮E淤血61.痉证病人一般不会出现()A四肢抽搐B拘挛C颈项强直D角弓反张E皮肤干焦62.面色身背具黄,色黄而鲜明者,为( )A黄疸B阴黄C阳黄D萎黄63.观察舌象,舌尖有芒刺常提示()A心火亢盛B肝火亢盛C心胃火燔D胃肠湿热E气血两亏64.观察病人舌面光滑如镜面而无苔,则提示()A肠胃湿热B阴液亏损C热盛伤津D血虚无荣E胃气将绝65.病人呕吐物为酸臭且掺杂未消化的食物,多为()A胃寒宿食B胃虚宿食C胃热宿食D胃火宿食E胃气亏损66.出现白痞多为()A湿郁热盛B胃肠实热C心血不足D心火亢盛67.典型的半表半里病证表现是()A恶寒B发热C恶风D寒热往来E恶热68.患者出现午后发热,热度不甚高,五心烦热,常提示()A里热证B实热证C阴血亏虚D阴虚内热E气虚两亏69.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动静姿态及姿体动作,了解病性的寒热虚实,阴证和虚证常表现为()A患者卧时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喜热者B患者坐而俯首,气短懒言C患者卧时仰面伸足,常揭衣被,不欲进火者D患者卧时蜷缩成团,面常向里,精神萎靡不振者70.张某,女,78岁,近日出现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喘促,舌质淡,舌苔白,脉迟缓。
《中医临床护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六
《中医临床护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六1、形成寒证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B)A.阳气亏虚 B. 阴液不足C.阴寒内盛D.阴邪致病E.阴气偏盛2、下述哪项最应归属于阳证(D)A.表实寒证B.里虚寒证C.肾阴虚证D.表实热证E.里实热证3、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是(C)A.病程长短B.病情缓急C.脉之有力无力D.怕冷的新久E.肢体痛与不痛4、下述不能称为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的是(C)A.证候相兼B.证候错杂C.证候独立D.证候真假E.证候转化5、下列哪项是辨别真实假虚的主要依据(E)A.默默不语,语则声高B.形体赢弱,腹满拒按C.倦怠懒动,动之觉舒D.稀便少许,气臭不爽E.脉象沉细,按之有力6、寒证与热证的相互转化,关键的因素是(E)A.邪气的性质B.邪气的进退C.邪正的对比D.阴液的盈亏E.阳气的盛衰7、下列哪项不是辩证所应明确的内容:(C)A.病位B.病势C.病名D.病因E.病性8、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归属于阳证(B)A.面红目赤B.疼痛喜按C.心烦不宁D.脉数有力E.发热口苦9、表证的发热是(B)A.往来寒热B.恶寒发热C.但热不寒D.但寒不热E.潮热10、下列哪项不是亡阴证的证候特点(B)A.汗黏如油B.身灼肢厥C.皮皱唇燥D.小便极少E.脉细数疾11、所谓“因虚致实”,主要体现的辨证关系是(D)A.对立关系B.统一关系C.邪正关系D.因果关系E.真假关系12、下列哪项不是导致真实假虚的病因病机(B)A . 湿热内蕴B . 气化无力C . 瘀血阻滞D . 热结胃肠E . 痰食停滞13、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D)A.表证常见脉浮,里证常见脉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E.表证舌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14、下列哪项为里证:(D)A.恶寒发热B.咽喉痒痛C.鼻塞流清涕D.小便黄赤E.脉浮15、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D)A.虫积B.痰湿C.血瘀D.内燥E. 气逆16、病人恶寒发热,无汗,气喘烦躁,口渴,脉浮紧者,证属:(C)A.上寒下热证B.上热下寒证C.表寒里热证D.表热里寒证E.表实寒证17、症候真假的所谓“真”,最主要是指(C)A.病人真实的临床表现B.临床上常见的证候C.与病理本质相符的症D.本病或者久病之症E.病人的病情完全真实18、患者出现发热,恶风,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证属(D)A.上热下寒证B.上寒下热证C.真寒假热证D.表热里寒证E.实中夹虚19、下列哪项不是形成虚证的原因(C)A.先天禀赋不足B.房事劳倦太过C.痰饮淤血内停D.后天生化不足E.真阴不足20、下列哪些不是实证的表现(C)A.大便秘结B.神昏谵语C.五心烦热D.小便不通E.咳嗽气喘21、“八纲”中相互对立的两纲同并现,称为(C)A.症候相兼B.症候转化C.症候错杂D.症候真假E.症候并见22、壮热烦躁,面红目赤,腹胀满疼痛拒按,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实证属:(C)A.里实证B.里热证C.里实热证D.真热假寒证E.真寒假热证23、神智错乱,哭笑无常,语无伦次,形体肥胖,纳呆,苔白滑,脉弦滑。
中医临床护理试题及答案
中医临床护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中医四诊中,以下哪项是指舌头的大小、形态、颜色和舌苔的变化?A.望诊B.闻诊C.切诊D.问诊答案:A2.中医常用的脉象中,以下哪项是指脉搏是否缓数、有无弦劲等?A.浮脉B.沉脉C.细脉D.滑脉答案:C3.中医临床中,以下哪项是指通过询问患者症状来判断疾病?A.望诊B.闻诊D.问诊答案:D4.中医四诊中,以下哪项是指通过听声音来判断疾病?A.望诊B.闻诊C.切诊D.问诊答案:B5.中医常用的脉象中,以下哪项是指脉搏是否沉缓、有无浮数等?A.浮脉B.沉脉C.细脉D.滑脉答案:B二、判断题1.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体质是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不受后天环境影响。
B.错答案:B2.中医中的“寒证”常见病症包括感冒、腹泻等。
A.对B.错答案:A3.中医治疗疾病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确定治疗方法。
A.对B.错答案:A4.中医治疗疾病强调“寒热平衡”,即通过调节身体寒热状态来治疗疾病。
A.对B.错答案:A5.中医理论中的“气血不足”常见病症包括无力、疲劳等。
B.错答案:A三、简答题1.中医中的“气”和“血”分别代表什么?答:中医中的“气”指的是人体内的生命能量,控制着人体的运动和代谢;“血”是指人体内的液体物质,运输养分和氧气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2.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哪些?答: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中医食疗等。
3.中医四诊中的“望诊”和“切诊”分别是指什么?答:中医四诊中的“望诊”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如面色、舌质等来判断疾病;“切诊”是指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摸和判断来判断疾病。
四、综合题请根据以下情景,回答问题。
李先生在中医诊所接受治疗,他主要症状为头痛、咳嗽和口干舌燥。
医生进行了中医四诊,发现他的舌头偏红,舌苔黄而干燥,脉搏细弱。
根据此情况,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所描述的症状和舌象,李先生可能属于中医的哪种体质类型?答:根据舌头偏红、舌苔黄而干燥等情况,李先生可能属于中医的“热证”体质类型。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八)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三、选择题1、下列经络的命名正确的是()。
A、手太阴心经B、手阳明胃经C、足太阴脾经D、足太阳胆经2、足厥阴肝经的走向是()。
A、从足走头B、从胸走手C、从头走足D、从足走腹(胸)3、足阳明胃经的走向是()。
A、从足走头B、从胸走手C、从头走足D、从足走腹(胸)4、关于十二经脉的交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部交接B、阴经与阳经多在头面部交接C、阳经与阳经多在头面部交接D、阴经与阴经多在胸部交接5、手厥阴心包经与下列哪经相表里?( )。
A、手阳明大肠B、手少阴心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6、根据十二经脉的交搠规律,手太阴肺经与()经脉相交接。
A、手少阴心经B、手阳明大肠经C、足太阳膀胱经D、手少阳三焦经7、手少阴心经与下列哪条经络相表里?()。
A、手阳明大肠B、手厥阴心包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8、下列腧穴对矫正胎位具有特殊治疗效果的是()。
A、足三里B、丰隆C、委中D、至阴9、常用于休克、虚脱、中暑、昏迷等急重证的穴位是()。
A、关元B、十宣C、人中D、印堂10、具有解表清热,退热作用的穴位是()。
A、大椎B、血海C、列缺D、三阴交11、在腹中部,脐旁开2寸的穴位是()。
A、上脘B、中脘C、天枢D、中极12、既有固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不归属于十四经的是()。
A、经穴B、阿是穴C、经外穴D、天应穴13、患者,陈某,于今日午后在烈日下劳作,突然晕厥,现送入我院。
医生诊断为中暑(暑厥)、根据上述病情,可选用的最佳穴位组是()。
A、关元、十宣B、十宣、人中C、人中、印堂D、印堂、关元14、对三阴交穴的描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胫骨内侧缘后方B、小腿前侧C、足内踝尖上4D、足内踝尖上6寸15、左右手寸关尺分侯脏腑,目前一般是()。
A、左手:脾胃、肺、肾,右手:心、肝胆、肾B、左手:心、脾胃、肾,右手:肺、肝胆、肾C、左手:肺、脾胃、肾,右手:心、肝胆、肾D、左手:脾胃、肺、肾,右手:心、肝胆、肾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
《中医临床护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四
《中医临床护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四1、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贮藏于(E)A.肝B.心C.脾D.肺E.肾2、人体中活力很强的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是(B)A.精B.气C.血D.津E.液3、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哪组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C)A.心肝脾B.心肺肾C.脾肺肾D.肝脾肾E.心脾肾4、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作(A)A.气机B.气化C.升降出入D.气机调畅E.阴阳转化5、维持人体相对恒定的体温,属于气的哪项功能(B)A.推动B.温煦C.凉润D.防御E.中介6、人体生长发育迟缓,责之于气的哪项功能减退(C)A.凉润B.中介C.推动D.防御E.固摄7、控制人体体液有规律地排泄和分泌,属于气的哪项功能(E)A.推动B.温煦C.凉润D.防御E.以上都不是8、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A)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9、对血运和呼吸运动均有推动作用的是(B)A.心气B.宗气C.脾气D.卫气E.营气10、称为水谷之悍气的是(E)A.谷气B.清气C.宗气D.营气E.卫气11、逸出脉外的血称为(C)A.血府B.瘀血C.离经之血D.坏血E.以上都不是12、具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功能的是(C)A.脾B.心C.脉D.气E.三焦13、在津液的生成中,最为密切相关的脏腑是(B)A.脾肺B.脾胃C.脾肾D.肠胃E.肺肾14、对津液输布代谢的影响最为重要的腑是(E)A.胃B.小肠C.膀胱D.大肠E.三焦15、布散于体表,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是(D)A.气B.水C.精D.津E.液16、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一组脏腑(C)A.心肝脾B.心肺肾C.脾肺肾D.肝脾肾E.心脾肾17、称为“形之主”的是(B)A.精B.神C.气D.血E.脏18、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功能,说明了气与血之间的什么关系(B)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19、“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哪一项病理变化(E)A.气血两虚B.气随血脱C.气不化水D.气不摄血E.气随津脱20、“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说明哪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D)A.气与津液B.气与血C.血液与精D.血液与津液E.以上都不是21、血虚引起气虚病变的理论根据是(D)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为血帅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22、患者,年老体弱,少气声低,小便清长,尿次频数,甚至有余沥不尽,夜间尤,证属(C)A.气失凉润B.气失防卫C.气失固摄D.气失温煦E.气失感传23、患者,半月前下肢创伤大出血,经手术治疗后,精神疲惫,失眠多梦,健忘,证属(B)A.血不养气B.血不化神C.血不濡筋D.血不载气E.以上都不是24、患者,下肢浮肿两月余。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四)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四)XXX《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401、能使血液不逸出于脉外的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40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403、易于感冒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404、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是: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405、主管脏腑功能活动是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感化406、精血转化依靠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备感化D:固摄感化E:气化感化407、精气血津液之间彼此转化依赖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408、肾所藏之气是指:A:宗气B:水谷之气C:营气D:精气E:元气409、三焦所通行的气是:A:宗气B:水谷之气C:营气D:精气E:元气410、脉内的气是指: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11、脉外之气是指: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12、胸中之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13、宗气是:A:藏于肾中之气B:积于胸中之气C:吸入肺中之气D:行于脉外之气E:行于脉中之气414、卫气是:A:藏于肾中之气B:积于胸中之气C:吸入肺中之气D:行于脉外之气E:行于脉中之气414、脉内之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15、脾肺配合化生的气是:A:宗气B:水谷之气C:卫气D:精气E:营气416、肺所宣发的气是:A:宗气B:水谷之气C:卫气D:精气E:营气417、生化血液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18、推进心脏搏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19、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A:元气的生成B:宗气的生成C:营气的天生D:卫气的天生E:以上均非420、贯心脉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21、推动生长发育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22、与言语、声音、呼吸强弱有关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23、医治贫血时配伍补气药的实际根蒂根基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424、“气随血脱”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425、与发展发育有关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26、“夺血者无汗”的实际根蒂根基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427、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28、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的是: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429、分布于下肢外侧后缘的是:A:足少阴肾经B:足厥B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430、具有调治汗XXX感化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31、分布于下肢内侧前缘的是: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432、分布于下肢内侧中线的是: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433、具有行气血感化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34、足三阳经的走向是:A:从脏走手B:从手走头C:重新走足D:重新走手E:从足走腹435、手三阳经的走向是:A:从脏走手B:从手走头C:从头走足D:重新走手E:从足走腹436、具有司呼吸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37、有“悍气”之称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38:元气运转的门路是:A:心脉B:胸腔C:满身D:脉外E:三焦439、宗气的分布是:A:行于脉外B:散于胸腹C:熏于育膜D:灌注心肺E:布于肌表440、营气的分布是:A:贯注心肺B:行于脉外C:行于脉中D:下注气街E:布于分肉441、卫气的漫衍是:A:行于脉中B:行于脉外C:下走气街D:走于息道E:布散胸中442、机体精神举动的物资根蒂根基是:A:精B:气C:血D:津E:液443、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A:精B:气C:血D:津E:液444、循行于下肢外侧后缘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足阳明胃经C:足太阳膀胱经D:手太阴肺经E:足少阳胆经445、对水液代谢起主宰感化的是:A:心主血脉的作用B:肺主宣发的感化C:脾主运化的作用D:肝主疏泄的作用E:肾阳气化的感化446、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均非447、气虚引起血虚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均非448、冲脉的功用是:A:阴阳跷脉的生理功能为:B:增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内外的两经在四肢的接洽C:增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内外的两经在体内的接洽D:调治十二经脉的气血E:分主一身摆布之阴阳449、跷脉的功能是:A:阴阳跷脉的生理功能为:B: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四肢的联系C: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体内的联系D: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E: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450、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法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均非451、“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化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非452、“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化津C:气能摄血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453、气随汗脱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化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非454、十二经脉大多循行于:A:体表B:分肉之间C:四肢D:躯干E:头面455、太阳经病可见:A:后头痛B:巅顶痛C:面额痛D:头项痛E:偏头痛456、厥阴经病可见:A:后头痛B:巅顶痛C:面额痛D:头项痛E:偏头痛457、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从足走头B:从头走足C:从胸走手D:从手走头E:从足走腹458、“十二经脉之海”是指: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阴阳维脉459、约束纵行诸经的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阴阳维脉460、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从足走头B:从头走足C:从胸走手D:从手走头E:从足走腹461、“阳脉之海”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阴阳维脉462、“阴脉之海”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阴阳维脉463、足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A:从足走头B:从头走足C:从胸走手D:从手走头E:从足走腹464、最易导致“行痹”的邪气是:A:XXXB:XXXC:湿邪D:燥邪E:XXX465、最易导致“着痹”的邪气是:A:XXXB:XXXC:湿邪D:燥邪E:XXX466、手足三阳经交于:A:手B:足C:头D:腹E:胸467、手足三阴经交于:A:手B:足C:头D:腹E:胸468、手太阳小肠经分布于:A: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外侧前缘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外侧后缘469、手厥阴经分布在:A: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外侧前缘C:上肢内侧中线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外侧后缘470、火热之邪致病可见:A:汗出恶风B:四肢困倦,胸闷呕恶C:皮肤干涩D:狂躁妄动E:头身痛苦悲伤,肢体举动晦气471、湿邪致病可见:A:汗出恶风B:四肢疲倦,胸闷呕恶C:皮肤干涩D:狂躁妄动E:头身痛苦悲伤,肢体举动晦气472、手太阴经分布在:A: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外侧前缘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外侧后缘473、其性呆滞者为:A:XXXB:XXXC:XXXD:湿邪E:XXX474、其性粘滞者为:A:XXXB:XXXC:XXXD:湿邪E:XXX475、循行于上肢内侧中线的是A:手少阴心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太阴肺经476、致病后常先困脾的邪气是:A:XXXB:XXXC:XXXD:湿邪E:燥邪477、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XXXB:XXXC:XXXD:湿邪E:燥邪478、寒邪的致病特点是:A:易于动血B:易伤阳气C:其性升散,易耗气伤津D:易于伤肺E:为病缠绵维愈479、XXX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A:凝滞B:开泄C:耗气伤律D:重浊粘滞E:干涩480、循行于上肢外侧中线的是:A:手少阴心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太阴肺经481、其性收引的邪气是:A:XXXB:XXXC:湿邪D:热邪E:XXX482、其性升散的邪气是:A:XXXB:XXXC:湿邪D:热邪E:XXX483、易袭阴位的邪气是:A:XXXB:XXXC:XXXD:湿邪E:燥邪484、易袭阳位的邪气是:A:XXXB:XXXC:XXXD:湿邪E:燥邪485、情志为病,过喜则: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结E:气消486、情志为病,过悲则: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结E:气消487、过度悲伤可引起:A: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B:精神萎靡不振,气短乏力C:二便失禁,昏厥、遗精D:纳呆、腹胀E:心悸、惊恐不安488、暴喜可引发:A: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B:精神萎靡不振,气短乏力C:二便失禁,昏厥、遗精D:纳呆、腹胀E:心悸、惊恐不安489、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是:A:手少阴心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太阴肺经490、循行于下肢内侧后缘的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491、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咸可导致:A:肝盛乘脾B:肾盛乘心C:脾盛乘肾D:心盛乘肝E:肺盛乘肝492、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辛可导致:A:肝盛乘脾B:肾盛乘心C:脾盛乘肾D:心盛乘肝E:肺盛乘肝493、可损伤心脾的因素是:A:劳力过分B:劳神过度C:房劳过度D:过饥E:过饱494、可损伤脾胃的因素是:A:劳力过分B:劳神过度C:房劳过分D:过饥E:过饱495、循行于下肢外侧前缘的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496、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正气B:气候因素C:正气缺乏D:地域因素E:邪气A:正气B:气候因素C:正气不足D:地区身分E:邪气497、躯干部手三阳经的分布在:A:胸部B:腹部C:背部D:肩胛部E:侧面498、漫衍在背面部的经脉是:A:太阳经B:阳明经C:少阳经D:厥阴经E:以上均非499、漫衍在胸腹部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手少阴心经C:手太阴肺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500、正气缺乏,邪气亢盛的病证是:A: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证D:真虚假实证E:真到段虚证501、邪气亢盛,正气不衰的证候是:A: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证D:真虚假实证E:真到段虚证502、手太阴肺经在何处交于XXX:A:在足大趾交于足厥阴肝经B:在足大趾端交于足太阴脾经C:在食指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D:在无名指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E:在小指端交于手太阳小肠经503、依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序次,肾经上交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足少阳胆经C:足阳明胃经D:手太阳小肠经E:足太阳膀胱经504、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大肠经下交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足少阳胆经C:足阳明胃经D:手太阳小肠经E:足太阳膀胱经505、与手厥阴相内外的经脉是:A:足厥阴B:足少阳C:足阳明D:手太阳E:手少阳506、与足太阴相表里的经脉是:A:足厥阴B:足少阳C:足阳明D:手太阳E:手少阳507、均起于胞中的奇经是A:任脉、督脉、带脉B:阴维脉、阳跷脉C:阳维脉、阳跷脉D:冲脉、任脉、督脉E:任脉、冲脉、带脉508、正气缺乏,邪气已尽,所构成的是:A:实证B:虚证C:虚实挟杂证D:真虚伪实证E:实在假虚证509、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形成的是:A:实证B:虚证C:虚实挟杂证D:真虚伪实证E:真实假虚证510、阴盛格阳证属于:A:真寒假热证B:真热假寒证C:虚寒证D:虚热证E:阴阳两虚证511、阳盛格阴证属于:A:真寒假热证B:真热假寒证C:虚寒证D:虚热证E:阴阳两虚证512、阴胜则寒可引发:A:实寒证B:虚寒证C:虚热证D:实热证E:寒热错杂证513、外感寒邪的病机是:A:阳偏胜B:阴偏胜C:阳偏衰D:阴偏衰E:阴阳两虚514、任脉又称:A:阳脉之海B:阴脉之海C:气海D:血海E:髓海515、督脉又称:A:阳脉之海B:阴脉之海C:气海D:血海E:髓海516、主胞胎的是:A:冲脉B:带脉C:督脉D:阴维脉E:任脉517、邪热内盛,壅闭于内可呈现:A:阴胜则寒B:阴损及阳C:阳虚则寒D:阴盛格阳E:阳盛格阴518、阴寒内盛可呈现:A:阴胜则寒B:阴损及阳C:阳虚则寒D:阴盛格阳E:阳盛格阴519、“阴胜则阳病”的含义是:A:阴液不足,阳气相对亢盛B:阳热亢盛,阴掖受损C:亡阴则阳无所依附而散越D:阳气缺乏,阴寒内盛E:阴邪为病,阳气受损520、“XXX则阴病”的含义是:A:阴液不足,阳气相对亢盛B:阳热亢盛,阴掖受损C:亡阴则阳无所依附而散越D:阳气缺乏,阴寒内盛E:阴邪为病,阳气受损521、称为“血海”的经脉是:A:冲脉B:带脉C:督脉D:阴维脉E:任脉522、有“一源三歧”之称的经脉是:A:冲脉、任脉、带脉B:任脉、督脉、带脉C:冲脉、任脉、督脉D:督脉、冲脉、带脉E:冲脉、任脉、跷脉523、司下肢运动的经脉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阴阳维脉E:阴阳跷脉524、气脱病变,常见:A:闷胀疼痛B:面红目赤C:少腹胀满重坠D:忽然昏迷,昏迷不醒E:汗出不止525、气逆病变,常见:A:闷胀疼痛B:面红目赤C:少腹胀满重坠D:忽然昏迷,昏迷不醒E:汗出不止526、气升举有力的病变是:A:气逆B:气滞C:气陷D:气虚E:气脱527、脏腑功用低下或阑珊,多构成哪类证候:A:气逆B:气滞C:气陷D:气虚E:气脱528、气闭可见:A:闷胀疼痛B:面红目赤C:少腹胀满重坠D:突然昏厥,不省人事E:汗出不止529、气滞可见:A:闷胀疼痛B:面红目赤C:少腹胀满重坠D:忽然昏迷,昏迷不醒E:汗出不止530、易袭阳位,具有轻扬向上特性的邪气是:A:XXX B:XXXC:XXXD:燥邪E:XXX531、气脱属:A:气的起落变态B:气的出入异常C:气的运转窒碍D:元气耗损E:以上均非532、气闭属:A:气的升降失常B:气的出入异常C:气的运行障碍D:元气耗费E:以上均非533、气闭或气脱的病机,主要是指:A:元气耗损,脏腑功能衰退,抗病力下降B:气机不畅,流通受阻,脏腑功能障碍C: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上D:气虚无力升举,脏腑位置下垂E:气的收支反常,或闭阻,或外散534、气陷病机,主要是指:A:元气耗费,脏腑功用阑珊,抗病力降落B:气机不顺畅,畅通流畅受阻,脏腑功用窒碍C: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上D:气虚有力升举,脏腑位置下垂E:气的收支反常,或闭阻,或外散535、血热是指:A:血液不足或濡养功能减退B:血液循行迟缓或不畅或瘀阻停滞C:血分有热,血行加速或迫血妄行D:气血失和不荣经脉E:血随气逆,咯血或呕血536、血瘀是指:A:血液缺乏或濡养功用消退B:血液循行缓慢或不顺畅或瘀阻窒碍C:血分有热,血行加速或迫血妄行D:气血失和不荣经脉E:血随气逆,咯血或呕血537、贫血是指:A:血液缺乏或濡养功用消退B:血液循行迟缓或不畅或瘀阻停滞C:血分有热,血行加快或迫血妄行D:气血失和不荣经脉E:血随气逆,咯血或呕血538、气不摄血可见:A:疼痛固定不移B:疲惫有力,头晕目炫,心悸C:闷胀痛苦悲伤D:胸胁胀满疼痛E:面色无华,疲惫有力,便血,皮下出血539、肝阳化风可见: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爬动D:手足拘挛不伸E:皮肤瘙痒540、阴虚风动可见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皮肤瘙痒541、血虚生风可见: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皮肤瘙痒542、热极生风可见:A:眩晕欲仆B:目睛吊颈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皮肤瘙痒543、阳气不足引起的是:A:内寒B:内风C:内湿D:内燥E:内火544、津液不足引起的是:A:内寒B:内风C:内湿D:内燥E:内火545、下列哪种病邪致病最易出现发热恶风、汗出的症状:A:XXXB:XXXC:XXXD:燥邪E:湿邪546、内风与哪脏功用变态干系亲昵:A:肝B:心C:脾D:肺E:肾547、内湿与哪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A:肝B:心C:脾D:肺E:肾548、XXX伤人,以致病位游移行无定处,主要由其哪种性质决定的:A:风性善行B:风性数变C:风为XXXD:风性开泄E:风性轻扬549、戴眼反折可见于:A:阳明经气血衰竭B:太阳经气血衰竭C:少阳经气血衰竭D:太阴经气血衰竭E:少阴经气血衰竭550、面黑齿长而垢可见于:A:阳明经气血衰竭B:太阳经气血衰竭C:少阳经气血衰竭D:太阴经气血衰竭E:少阴经气血衰竭551、六淫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特点的邪气是:A:XXXB:热邪C:XXXD:燥邪E:XXX552、肢体屈伸不利的症状与寒邪的哪种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关:A:寒为阴邪,伤人阳气,肢体失于温养B:寒性凝滞,气血流行不畅C:寒伤肌表,XXX被遏,肢体失于温养D:寒性收引,经脉拘急E:以上均非553、寒邪致病,多见疼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不能温煦故疼痛B:寒性收引,气机收敛,故疼痛C:寒主收引,经脉拘急而疼痛D:寒客肌表,XXX被郁不得宣泄而疼痛E:寒性凝滞,气血阻滞而疼痛554、寒邪伤人,呈现脘腹冷痛、吐逆等病症的首要缘故原由是:A:寒性呆滞,气血风行晦气B:寒为阴邪,易伤阳气C:寒性收引,气血凝滞不通D:寒性收引,经脉拘急E:以上均非555、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A:XXXB:热邪C:XXXD:XXXE:湿邪556、六淫邪气中,最易伤律的是:A:寒B:燥C:湿D:风E:以上均非557、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为阳邪,具有升发向上的特性B:为XXX,其性轻扬,可致腠理开泄C:为XXX,性炎上D:为阳邪,多挟湿致病E:为阳邪,性炎热558、常引起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等症状的邪气是:A:XXXB:XXXC:湿邪D:XXXE:XXX559、暑邪伤人呈现气短乏力病症的首要缘故原由是:A:暑为阳邪,其性酷热B:XXX伤人,毁伤脾胃C:暑多挟湿,阻遏气机D:暑性升散,伤律耗气E:以上均非560、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A:暑邪挟湿,气滞湿阻B:暑性升散,汗多伤津,肢体失养C:暑性升散,伤津耗气D:暑性炎热,伤人后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E:以上均非561、暑、火、燥三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A:纳少B:发热C:伤津D:动血E:生风562、疠气的致病特征是:A:病情重,预后差B:高热持续不退C:XXX耗气D:扰动心神E:沾染性强563、哪类情志反常易使肝的疏泄功用平衡:A:过喜B:过思C:过怒D:过恐E:以上均非564、哪种情志异常,可导致心悸、惊恐不安等症状:A:过度愤怒B:喜乐过度C:过分悲忧D:突然受惊E:思虑过度565、七情内伤致病多毁伤的脏是:A:心、肝、脾B:心、肺、脾C:心、肝、肾D:心、肺、肝E:肺、脾、肾566、过怒影响下列哪种功能:。
《中医临床护理学》作业题(推荐文档)
《中医临床护理学》作业题学号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共60题,每题0.5分,共30分)1、患者壮热,不恶寒,心烦,咳喘胸痛,咯吐黄痰,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其辨证为:A、肺实热证B、胃实热证C、腑实热证D、热入营血E、风寒表证2、患者壮热,不恶寒,心烦,面赤,口渴,口苦、口臭,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应选用的方剂是:A、荆防败毒饮B、银翘散C、白虎汤D、麻杏石甘汤E、清营汤3、患者身热夜甚,心烦躁动,神昏谵语,常见便血,口干燥而不多饮,舌红绛,脉细数。
应选用的方剂是:A、荆防败毒饮B、清营汤C、麻杏石甘汤D、大承气汤E、白虎汤4、炎热天气,病房室温应保持在:A、18~22℃B、20~24℃C、22~26℃D、24~28℃E、26~30℃5、对于外感发热护理措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室宜凉爽清静B、中药汤剂宜温服C、保持大便通畅D、鼓励病人多喝水E、鼓励病人多吃牛羊等食物6、患者发热,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
其辨证为:A、气郁发热B、淤血发热C、气虚发热D、血虚发热E、阴虚发热7、患者发热或潮热,,热势常随着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或燥烦易怒,胸胁胀闷,口苦而干,苔黄,脉弦数。
其选用的方剂为:A、清骨散B、归脾汤C、血府逐瘀汤D、丹栀逍遥散E、补中益气汤8、下列哪项不是内伤发热常见的护理诊断问题:A、有疫毒传播的危险B、体温过高C、体液不足D、活动无耐力E、焦虑9、对于内伤发热,下列哪种护理是错误的:A、气郁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温服B、淤血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温服C、气虚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空腹热服D、血虚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E、阴虚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温服10、患者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口干,舌苔薄黄,质红。
干而少津,脉浮数。
其辨证为:A、风寒袭肺B、风热犯肺C、风燥伤肺D、肝火犯肺E、肺阴亏耗11、对于咳嗽的护理措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对于风寒袭肺证型的咳嗽病室宜偏温暖B、对于风热犯肺证型的咳嗽饮食宜清淡C、对于风燥伤肺证型的咳嗽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服用D、对于痰湿蕴肺证型的咳嗽病室内相对湿度宜偏高E、对于痰热郁肺证型的咳嗽温度宜偏低12、患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痛,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紧,其诊断为:A、喘证B、哮证C、咳嗽D、痰饮E、痨病13、患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痛,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紧,其辨证为:A、热哮发作期B、寒哮发作期C、肺虚缓解期D、脾虚缓解期E、肾虚缓解期14、患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痛,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紧,其选用的方剂为:A、射干麻黄汤B、定喘汤C、玉屏风散D、六君子汤E、金匮肾气丸15、对于哮病的护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保持室内空气流通B、避免尘埃和烟雾刺激C、饮食宜清淡D、枕头、被褥宜选用羽绒制品E、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品16、患者喘咳气急,胸部闷胀,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恶寒,发热,口不渴,无汗。
中医临床护理学题库
一、绪论最早提出“六经辨证”的书籍是A、《黄帝内经》B、《圣济总录》C、《诸病源候论》D、《伤寒杂病论》E、《太平圣惠方》参考答案: D下列哪种病因属不内外因?A、风邪B、七情C、痰饮D、刀伤E、疫疠之气参考答案: D六淫之燥邪易伤哪脏?A、心B、肝C、脾D、肺E、肾参考答案: D六淫之湿邪易伤哪脏?A、心B、肝C、脾D、肺E、肾参考答案: C内生之寒邪易伤哪脏?A、心B、肝C、脾D、肺E、肾参考答案: E某男,岁,自诉心悸气短,自汗,动则尤甚,胸闷,面色苍白;查舌淡苔白,脉虚弱。
下列何证可致本病?A、心气虚证B、肺气虚证C、脾气虚证D、肾气虚证E、肺脾气虚参考答案: A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共有症状是A、畏寒B、抽搐C、少气D、心悸E、五心烦热参考答案: D下列不属于心病常见症状的是A、心烦心痛B、咳嗽少气C、失眠多梦D、健忘谵语E、惊悸怔忡参考答案: B患者咳嗽反复发作,痰粘色白,质稠量多,不易咯出,或伴胸闷气短,舌苔浊腻,脉滑。
脉滑为下列何证?A、痰湿蕴肺B、痰瘀阻肺C、寒湿困脾D、肾虚水泛E、饮停胸胁参考答案A下列症状中,不属于燥邪犯肺的是A、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B、痰稠色黄C、胸痛咯血D、口干鼻燥E、脉浮数参考答案:B大肠津亏的主要症状是A、口干咽燥B、头晕C、口臭D、大便干燥E、舌红少津参考答案:D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消谷善饥,渴喜冷饮,齿龈肿痛或齿衄,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属下列何证?A、肝火犯胃B、食滞胃脘C、胃热D、胃阴虚E、肝气犯胃参考答案:C胃寒的主要症状为A、胃脘疼痛,饥不欲食B、脘腹痞满,肢体困重C、胃脘胀痛,嗳腐吞酸D、胃脘冷痛,得温则减E、腹胀纳少,大便溏薄参考答案:D下列哪项是气虚的主要症状?A、五心烦热B、恶寒肢冷C、畏风自汗D、潮热盗汗E、舌红苔黄参考答案:C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是A、治病求本B、整体观念C、人生的病D、辨证施护E、辨证论治正确答案:BD辨证施护的要点包括哪些?A、护病求本B、调整阴阳C、扶正祛邪D、异病同护E、同病异治正确答案:ABCDE二、肺系病症银翘散使用哪一证型的感冒?A、风寒感冒B、风热感冒C、暑湿感冒D、气虚感冒E、阴虚感冒正确答案:B感冒的主要病因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热邪参考答案:A感冒的病位在A、肌表B、营卫C、肺卫D、气血参考答案:C感冒的治疗原则是A、解表发汗B、疏风宣肺C、清热解毒D、解表宣肺参考答案:D下列关于风寒咳嗽的叙述,不正确的A.护理时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B.起居注意避风邪C.食物可以选用紫苏叶D.症见咯大量黄稠痰正确答案:D患者男性,60岁,自诉“感冒”半月,诊所肌肉注射“青霉素”10天,现咳嗽气急,喉中痰鸣,痰多,质黄稠,伴有胸胁胀满,面赤,口干欲饮。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七)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二、填空题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B、张仲景C、华佗D、叶天士四、简答题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四、简答题1、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
(3)重视情志护理,认为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
《中医临床护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三
《中医临床护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三1、在一个时期引起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的感冒,称为(D)A.伤风B.冒风C.冒寒D.时行感冒E.重伤风2、感冒的预防关键在于(C)A.常进补B.多穿衣C.增强体质D.免疲劳E.多休息3、下列哪项为治感冒之忌(E)A.热粥,热米汤B.微汗出C.饮食清淡D.温被取汗E.生冷油腻4、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口不渴,鼻塞,流清涕,咳嗽,痰清稀,证属(A)A.风寒感冒B.风热感冒C.风燥感冒D.暑湿感冒E.阴虚感冒5、郑某,男,22岁。
恶寒甚,发热轻,自汗出,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痰白,声低息短,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脉浮无力。
该病人的证候属于(C)A.风寒感冒B.风热感冒C.气虚感冒D.暑湿感冒E.阴虚感冒6、下列关于哮证饮食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C)A.避免食用一切发物B.发作期宜食流质或半流质C.限制饮水D.禁止吸烟、喝酒E.少量多餐,勿过饱7、下列哪项不是寒哮的主症(E)A.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B.胸膈满闷如塞C.痰少咯吐不爽D.形寒怕冷E.苔黄腻,脉弦滑8、下列关于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错误的是(E)A.渴与不渴B.恶寒发热的轻重C.咽喉红肿疼痛与否D.舌苔黄与白E.脉象浮与不浮9、哮证缓解期,应着重调理的脏腑是(C)A.肝脾肾B.心肝脾C.肺脾肾D.心脾肾E.肝脾心10、下列哪项不属肺气郁痹的特征(B)A.每因情志刺激而诱发B.呼吸深长C.气憋D.咽中如窒E.精神抑郁11、喘证护理评估的首要内容是评估(A)A.虚实B.寒热C.表里D.气血E.阴阳12、喘证的主要临床特征是(B)A.鼻翼煽动B.呼吸困难C.张口抬肩D.喉中痰鸣E.喷嚏流涕13、哮喘发作时的体位要求是(D)A.截石位B.侧卧位C.膝胸位D.半卧位E.仰卧位14、患者,男,72岁。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极易感冒,舌质淡红,脉软弱。
其证属喘证之(C)A.虚喘,喘脱B.虚喘,肾虚C.虚喘,肺虚D.实喘,风寒袭肺E.实喘,表寒里热15、患者,女,66岁。
《中医临床护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中医临床护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1、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的医家是(A)A.叶天士B.张仲景C.吴鞠通D.汪宏E.吴又可2、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个人生活史的内容(D)A.生活经历B.精神情志C.饮食嗜好D.素体健康状况E.起居3、下列何项不是脱汗症状(A)A.寒战B.冷汗淋漓C.面色苍白D.肢厥脉微E.呼吸气微4、肝郁气滞胸胁疼痛的特点是(C)A.隐痛B.绞痛C.胀痛D.灼痛E.重痛5、肾阳不足所致腰痛的特点为(B)A.隐隐作痛B.冷痛绵绵不休C.重痛活动受限D.痛处游走不定E.刺痛固定不移6、下述何项不是由肾气不足所致(C)A.小便失禁B.小便频数C.小便涩痛D.小便余沥不尽E.遗尿7、壮热的病机为(A)A.里热亢盛B.湿遏热伏C.阴虚阳亢D.虚阳浮越E.气虚8、下列哪项不是得神的表现(C)A.目光精彩B.神志清楚C.颧赤如妆D.形丰色荣E.呼吸调匀9、下列哪一种舌象为正常舌(B)A.红舌B.淡红舌C.淡白舌D.紫舌E.青舌10、阴虚火旺的舌象可见(B)A.舌红苔黄燥B.舌红少苔C.舌红苔黄腻D.舌红苔白E.舌淡红无苔11、舌淡白不胖较嫩而有齿痕多提示(D)A.阴虚B.阳虚C.气虚D.血虚E.精亏12、邪热亢盛可见(A)A.舌红苔黄燥B.舌红降少苔C.舌红胖苔黄腻D.舌红苔白E.舌淡苔白13、下列表现中不属卫分证的是(A)A.咳喘胸闷B.咽喉疼痛C.发热恶风D.口干微渴E.舌边尖红14、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应除外下列哪项(B)A.归类温病病变中的不同证候B.阐明各种温热病的感邪途径C.揭示温病病情的浅深与轻重D.说明温病过程中的传变规律E.指导临床立法处方以及用药15、识别温病气分证的主要依据是壮热而(E)A.腹痛便秘B.胸闷气粗C.咳嗽气喘D.头痛心烦E.口渴苔黄16、下列哪项是营分证的病机特点(D)A.热在心肝,伤阴动血B.热在营阴,阴液耗伤C.热灼营阴,耗血动风D.热灼营阴,心神被扰E.热在心营,伤阴动风17、下列哪项是温病热入营分“口干反不甚渴”的机理(C)A.津液耗伤不甚B.津液逐渐恢复C.热蒸营阴上潮D.邪热迫血妄行E.邪热逐渐衰退18、下列哪项是血分证的病机特点(C)A.热甚灼伤津液B.热炽劫营伤血C.动血动风耗阴D.热甚伤津耗气E.阴虚阳热内扰19、“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劳逸相结合”是属于下列哪一项的内容(C)A.药物预防B.加强锻炼C.起居有度D.调摄情志E.既病防变20、“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体现了下列哪项护理原则(E)A.未病先防B.护病求本C.同病异治D .异病同治E.既病防变21、气虚病人,因气不摄血而引起大出血,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进行止血。
《中医临床护理学》作业题
《中医临床护理学》作业题《中医临床护理学》作业题学号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共 60 题,每题 0.5 分,共 30 分) 1、患者壮热,不恶寒,心烦,咳喘胸痛,咯吐黄痰,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其辨证为:A、肺实热证B、胃实热证C、腑实热证D、热入营血E、风寒表证 2、患者壮热,不恶寒,心烦,面赤,口渴,口苦、口臭,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应选用的方剂是:A、荆防败毒饮B、银翘散C、白虎汤D、麻杏石甘汤E、清营汤 3、患者身热夜甚,心烦躁动,神昏谵语,常见便血,口干燥而不多饮,舌红绛,脉细数。
应选用的方剂是:A、荆防败毒饮B、清营汤C、麻杏石甘汤D、大承气汤E、白虎汤 4、炎热天气,病房室温应保持在:A、18~22℃B、20~24℃C、22~26℃D、24~28℃E、26~30℃ 5、对于外感发热护理措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室宜凉爽清静B、中药汤剂宜温服C、保持大便通畅D、鼓励病人多喝水E、鼓励病人多吃牛羊等食物 6、患者发热,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1/ 22细弱。
其辨证为:A、气郁发热B、淤血发热C、气虚发热D、血虚发热E、阴虚发热 7、患者发热或潮热,,热势常随着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或燥烦易怒,胸胁胀闷,口苦而干,苔黄,脉弦数。
其选用的方剂为:A、清骨散B、归脾汤C、血府逐瘀汤D、丹栀逍遥散E、补中益气汤 8、下列哪项不是内伤发热常见的护理诊断问题:A、有疫毒传播的危险B、体温过高C、体液不足D、活动无耐力E、焦虑 9、对于内伤发热,下列哪种护理是错误的:A、气郁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温服B、淤血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温服C、气虚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空腹热服D、血虚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E、阴虚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温服 10、患者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口干,舌苔薄黄,质红。
干而少津,脉浮数。
《中医临床护理学1》复习题及答案
中医临床护理学1复习题一、论述题(本题共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请论述胃痛患者的病情观察要点。
2. 请论述黄疸之阴黄与阳黄的鉴别要点。
3. 请写出风燥袭肺型咳嗽患者的饮食宜忌,并列出2种适合该型患者的食物或食疗方。
4. 请列举五种止头痛常用的传统疗法。
二、病案分析题(本题共1题,共20分)患者陈某,男性,56岁,证见眼睑及眼面浮肿,继则四肢、腹背、全身皆肿,来势迅速,浮肿以头面部为剧,皮肤鲜泽光亮而薄,按之凹陷易恢复,小便量少,兼见发热、咳嗽、苔薄、脉浮。
请回答:(1)该患者的中医诊断?(3分)证型?(3分)(2)治法?(2分)主方?(2分)(3)如何指导该患者的饮食护理?(10分)中医临床护理学1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请论述胃痛患者的病情观察要点。
答案要点:(1)围绕主证进行观察:部位、性质、发作时间、诱发因素等。
(6分)(2)观察兼证:如脾胃症状,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消瘦等。
(2分)(3)及时发现合并症和危重症:如胃出血、急腹症等。
(2分)2.请论述黄疸之阴黄与阳黄的鉴别要点。
答案要点:写出其中5点即可3. 请写出风燥袭肺型咳嗽患者的饮食宜忌,并列出2种适合该型患者的食物或食疗方。
答案要点:(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宜食生津润燥之品;(2分)(2)忌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品;(2分)(3)忌温燥、煎炸之品;(2分)(4)食疗方举例:川贝炖梨(2分),枇杷、梨等生津润肺止咳的瓜果(2分)。
4. 请列举五种止头痛常用的传统疗法。
答案要点:每点2分写出其中5点即可(1)针刺疗法:太阳、风池、合谷、大椎(2)推拿按摩:太阳、印堂(3)药物外敷:白附子、肉桂、川芎、细辛等分,研细末,外敷太阳穴24小时。
(4)热敷法(5)顽固性头痛可选用穴位封闭疗法,多选风池。
(6)梅花针:百会、风池、上星、头维、玉枕、太阳、合谷、列缺、丰隆(7)离子导入法(8)熏蒸法二、病案分析题(本题共1题,共20分)答案要点:(1)中医诊断:水肿(3分);证型:阳水,风水泛滥型(3分)(2)治法:疏风解表,宣肺利水。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九)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单选题)8: 一般不宜留针的是A: 痉挛性疾病B: 小儿患者C: 顽固性疾病D: 疼痛性疾病正确答案:(单选题)9: 患者男,50岁,现症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畏风,舌淡嫩,脉虚无力。
此患属A: 阴虚B: 阳虚C: 气虚D: 血虚正确答案:(单选题)10: 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是A: 辛味食物B: 咸味食物C: 酸味食物D: 苦味食物正确答案:(单选题)11: 下列关于寒证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 病室向阳,温暖B: 中药汤剂宜热服C: 宜多食新鲜瓜果D: 注意防寒保暖正确答案:(单选题)12: 下列哪项不是内伤七情的致病特点A: 直接伤及内脏B: 影响脏腑气机C: 容易损伤脾胃D: 影响病情正确答案:(单选题)13: 下列药宜凉服的是A: 补益药B: 解表药C: 凉血止血药D: 活血化瘀药正确答案:(单选题)14: 心气虚与心阳虚的主要区别是A: 心悸B: 胸闷C: 畏寒肢冷D: 气短正确答案:(单选题)15: 以下既是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A: 三焦B: 脑C: 胆D: 女子胞正确答案:(单选题)16: 与躯干相应的耳穴分布在A: 耳屏B: 耳舟C: 对耳轮D: 耳轮正确答案:(单选题)17: “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A: 虚寒证用寒药B: 实寒证用寒药C: 假热证用寒药D: 假寒证用寒药正确答案:(单选题)18: 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是A: 屏上切迹B: 屏下切迹C: 屏轮切迹D: 屏间切迹正确答案:(单选题)19: 肺气虚证咳喘咯痰的特点是A: 干咳少痰,痰粘难咯B: 咳喘痰多,色白清稀C: 咳喘胸闷,声高息涌D: 咳嗽无力,动则气喘正确答案:(单选题)20: 气机升降的枢纽是A: 肝肺B: 肺肾C: 肝胆D: 脾胃正确答案:(主观填空题)21: 一般刮拭后,##天内患处会有疼痛感,此属正常反应。
答案正确答案:(主观填空题)22: 心气虚的护治原则是##,心血虚的护治原则是##。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十一)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十一)A.中风证B.气滞血瘀证C.阳虚证D.肾亏证E.湿热证12.患者,经常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舌苔薄白,脉细弱。
其辨证为A.气虚证B.气滞血瘀证C.阳虚证D.肾亏证E.湿热证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3.简述中医临床护理学中“四诊合参”的含义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14.简述中医临床护理学中“药食同源”的理论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三、论述题(共40分)15.论述中医临床护理学中“治未病”的理论及其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16.论述中医临床护理学中“预防为主”的理论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专业年级:护理学专业20XX级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泄泻的主要诊断依据是:A.腹痛肠鸣,攻窜不止B.脘腹胀满,得矢气后痛减C.腹痛,纳呆D.腹痛,腹泻,里急后重E.大便粪质稀糖,次数增多2.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指的是:A.发病2周以内B.发病3周以内C.发病4周以内D.发病6周以内E.发病8周以内3.提出“无虚不作眩”的医家是:A.XXXB.XXXC.XXXD.XXXE.XXX4.“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于:A.《素问·咳论》B.《景岳全书·咳嗽》C.《河间六书·咳嗽》D.《一门法律》E.《诸病源候论·咳嗽》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胃痛与泄泻共同的发病原因:A.外邪侵袭B.情志失调C.饮食所伤D.脾胃虚弱E.肾阳虚衰6.胸痹必备的理化检查项目是:A.心电图B.心血流图C.心功能测定D.超声造影E.运动功能试验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眩晕患者自我调控、制怒的方法是:A.转移法B.等待法C.躲避法D.释放法E.理智制怒法8.胃痛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A.XXXB.湿邪C.XXXD.热邪E.燥邪9.患者,经常感冒,反复不愈。
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
舌苔淡白,脉浮无力。
适合该患的饮食护理是:A.热稀粥B.生姜红糖茶C.西瓜汁D.鲜芦根煎汤E.黄芪大枣粥10.患者与家人生气后,感觉脘腹胀闷疼痛,痛引胸胁、少腹,嗳气、矢气后疼痛减轻。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四)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401、能使血液不逸出于脉外的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40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403、易于感冒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404、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是: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405、主管脏腑功能活动是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406、精血转化依靠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407、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408、肾所藏之气是指:A:宗气B:水谷之气C:营气D:精气E:元气409、三焦所通行的气是:A:宗气B:水谷之气C:营气D:精气E:元气410、脉内的气是指: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11、脉外之气是指: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12、胸中之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13、宗气是:A:藏于肾中之气B:积于胸中之气C:吸入肺中之气D:行于脉外之气E:行于脉中之气414、卫气是:A:藏于肾中之气B:积于胸中之气C:吸入肺中之气D:行于脉外之气E:行于脉中之气414、脉内之气是: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15、脾肺共同化生的气是:A:宗气B:水谷之气C:卫气D:精气E:营气416、肺所宣发的气是:A:宗气B:水谷之气C:卫气D:精气E:营气417、生化血液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18、推动心脏搏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19、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A:元气的生成B:宗气的生成C:营气的生成D:卫气的生成E:以上均非420、贯心脉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21、推动生长发育的气是:A:元气B:宗气D:卫气E:中气422、与语言、声音、呼吸强弱有关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23、治疗血虚时配伍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424、“气随血脱”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425、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26、“夺血者无汗”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427、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28、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的是: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429、分布于下肢外侧后缘的是:A:足少阴肾经B:足厥B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430、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31、分布于下肢内侧前缘的是: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432、分布于下肢内侧中线的是: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433、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34、足三阳经的走向是:A:从脏走手B:从手走头C:从头走足D:从头走手E:从足走腹435、手三阳经的走向是:A:从脏走手B:从手走头C:从头走足D:从头走手E:从足走腹436、具有司呼吸作用的气是: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37、有“悍气”之称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38:元气运行的道路是:A:心脉B:胸腔C:全身D:脉外E:三焦439、宗气的分布是:A:行于脉外B:散于胸腹C:熏于育膜D:贯注心肺E:布于肌表440、营气的分布是:A:贯注心肺B:行于脉外C:行于脉中D:下注气街E:布于分肉441、卫气的分布是:A:行于脉中B:行于脉外C:下走气街D:走于息道E:布散胸中442、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A:精B:气C:血D:津E:液443、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A:精B:气D:津E:液444、循行于下肢外侧后缘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足阳明胃经C:足太阳膀胱经D:手太阴肺经E:足少阳胆经445、对水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是:A:心主血脉的作用B:肺主宣发的作用C:脾主运化的作用D:肝主疏泄的作用E:肾阳气化的作用446、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均非447、气虚引起血虚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均非448、冲脉的功能是:A:阴阳跷脉的生理功能为:B: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四肢的联系C: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体内的联系D: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E: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449、跷脉的功能是:A:阴阳跷脉的生理功能为:B: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四肢的联系C: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体内的联系D: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E: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450、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法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均非451、“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化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非452、“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化津C:气能摄血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453、气随汗脱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化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非454、十二经脉大多循行于:A:体表B:分肉之间C:四肢D:躯干E:头面455、太阳经病可见:A:后头痛B:巅顶痛C:面额痛D:头项痛E:偏头痛456、厥阴经病可见:A:后头痛B:巅顶痛C:面额痛D:头项痛E:偏头痛457、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从足走头B:从头走足C:从胸走手D:从手走头E:从足走腹458、“十二经脉之海”是指:B:任脉C:督脉D:带脉E:阴阳维脉459、约束纵行诸经的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阴阳维脉460、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从足走头B:从头走足C:从胸走手D:从手走头E:从足走腹461、“阳脉之海”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阴阳维脉462、“阴脉之海”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阴阳维脉463、足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A:从足走头B:从头走足C:从胸走手D:从手走头E:从足走腹464、最易导致“行痹”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465、最易导致“着痹”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D:燥邪E:火邪466、手足三阳经交于:A:手B:足C:头D:腹E:胸467、手足三阴经交于:A:手B:足C:头D:腹E:胸468、手太阳小肠经分布于:A: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外侧前缘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外侧后缘469、手厥阴经分布在:A: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外侧前缘C:上肢内侧中线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外侧后缘470、火热之邪致病可见:A:汗出恶风B:四肢困倦,胸闷呕恶C:皮肤干涩D:狂躁妄动E:头身疼痛,肢体活动不利471、湿邪致病可见:A:汗出恶风B:四肢困倦,胸闷呕恶C:皮肤干涩D:狂躁妄动E:头身疼痛,肢体活动不利472、手太阴经分布在:A: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外侧前缘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外侧后缘473、其性凝滞者为: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474、其性粘滞者为: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475、循行于上肢内侧中线的是A:手少阴心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太阴肺经476、致病后常先困脾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477、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478、寒邪的致病特点是:A:易于动血B:易伤阳气C:其性升散,易耗气伤津D:易于伤肺E:为病缠绵维愈479、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A:凝滞B:开泄C:耗气伤律D:重浊粘滞E:干涩480、循行于上肢外侧中线的是:A:手少阴心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太阴肺经481、其性收引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热邪E:暑邪482、其性升散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热邪E:暑邪483、易袭阴位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484、易袭阳位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485、情志为病,过喜则: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结E:气消486、情志为病,过悲则: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结E:气消487、过度悲伤可引起:A: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B:精神萎靡不振,气短乏力C:二便失禁,昏厥、遗精D:纳呆、腹胀E:心悸、惊恐不安488、暴喜可引起:A: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B:精神萎靡不振,气短乏力C:二便失禁,昏厥、遗精D:纳呆、腹胀E:心悸、惊恐不安489、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是:A:手少阴心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太阴肺经490、循行于下肢内侧后缘的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491、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咸可导致:A:肝盛乘脾B:肾盛乘心C:脾盛乘肾D:心盛乘肝E:肺盛乘肝492、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辛可导致:A:肝盛乘脾B:肾盛乘心C:脾盛乘肾D:心盛乘肝E:肺盛乘肝493、可损伤心脾的因素是:A:劳力过度B:劳神过度C:房劳过度D:过饥E:过饱494、可损伤脾胃的因素是:A:劳力过度B:劳神过度C:房劳过度D:过饥495、循行于下肢外侧前缘的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496、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正气B:气候因素C:正气不足D:地域因素E:邪气496、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正气B:气候因素C:正气不足D:地域因素E:邪气497、躯干部手三阳经的分布在:A:胸部B:腹部C:背部D:肩胛部E:侧面498、分布在后头部的经脉是:A:太阳经B:阳明经C:少阳经D:厥阴经E:以上均非499、分布在胸腹部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手少阴心经C:手太阴肺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500、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证是:A: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证D:真虚假实证E:真到段虚证501、邪气亢盛,正气不衰的证候是:B:虚证C:虚实夹杂证D:真虚假实证E:真到段虚证502、手太阴肺经在何处交于何经:A:在足大趾交于足厥阴肝经B:在足大趾端交于足太阴脾经C:在食指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D:在无名指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E:在小指端交于手太阳小肠经503、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肾经上交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足少阳胆经C:足阳明胃经D:手太阳小肠经E:足太阳膀胱经504、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大肠经下交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足少阳胆经C:足阳明胃经D:手太阳小肠经E:足太阳膀胱经505、与手厥阴相表里的经脉是:A:足厥阴B:足少阳C:足阳明D:手太阳E:手少阳506、与足太阴相表里的经脉是:A:足厥阴B:足少阳C:足阳明D:手太阳E:手少阳507、均起于胞中的奇经是A:任脉、督脉、带脉B:阴维脉、阳跷脉C:阳维脉、阳跷脉D:冲脉、任脉、督脉E:任脉、冲脉、带脉508、正气不足,邪气已尽,所形成的是:A:实证B:虚证C:虚实挟杂证D:真虚假实证E:真实假虚证509、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形成的是:A:实证B:虚证C:虚实挟杂证D:真虚假实证E:真实假虚证510、阴盛格阳证属于:A:真寒假热证B:真热假寒证C:虚寒证D:虚热证E:阴阳两虚证511、阳盛格阴证属于:A:真寒假热证B:真热假寒证C:虚寒证D:虚热证E:阴阳两虚证512、阴胜则寒可引起:A:实寒证B:虚寒证C:虚热证D:实热证E:寒热错杂证513、外感寒邪的病机是:A:阳偏胜B:阴偏胜C:阳偏衰D:阴偏衰E:阴阳两虚514、任脉又称:A:阳脉之海B:阴脉之海C:气海D:血海E:髓海515、督脉又称:A:阳脉之海B:阴脉之海C:气海D:血海516、主胞胎的是:A:冲脉B:带脉C:督脉D:阴维脉E:任脉517、邪热内盛,壅闭于内可出现:A:阴胜则寒B:阴损及阳C:阳虚则寒D:阴盛格阳E:阳盛格阴518、阴寒内盛可出现:A:阴胜则寒B:阴损及阳C:阳虚则寒D:阴盛格阳E:阳盛格阴519、“阴胜则阳病”的含义是:A:阴液不足,阳气相对亢盛B:阳热亢盛,阴掖受损C:亡阴则阳无所依附而散越D:阳气不足,阴寒内盛E:阴邪为病,阳气受损520、“阳胜则阴病”的含义是:A:阴液不足,阳气相对亢盛B:阳热亢盛,阴掖受损C:亡阴则阳无所依附而散越D:阳气不足,阴寒内盛E:阴邪为病,阳气受损521、称为“血海”的经脉是:A:冲脉B:带脉C:督脉D:阴维脉E:任脉522、有“一源三歧”之称的经脉是:A:冲脉、任脉、带脉B:任脉、督脉、带脉C:冲脉、任脉、督脉D:督脉、冲脉、带脉E:冲脉、任脉、跷脉523、司下肢运动的经脉是;B:任脉C:督脉D:阴阳维脉E:阴阳跷脉524、气脱病变,常见:A:闷胀疼痛B:面红目赤C:少腹胀满重坠D:突然昏厥,不省人事E:汗出不止525、气逆病变,常见:A:闷胀疼痛B:面红目赤C:少腹胀满重坠D:突然昏厥,不省人事E:汗出不止526、气升举无力的病变是:A:气逆B:气滞C:气陷D:气虚E:气脱527、脏腑功能低下或衰退,多形成哪种证候:A:气逆B:气滞C:气陷D:气虚E:气脱528、气闭可见:A:闷胀疼痛B:面红目赤C:少腹胀满重坠D:突然昏厥,不省人事E:汗出不止529、气滞可见:A:闷胀疼痛B:面红目赤C:少腹胀满重坠D:突然昏厥,不省人事E:汗出不止530、易袭阳位,具有轻扬向上特性的邪气是:A:暑邪B:风邪D:燥邪E:寒邪531、气脱属:A:气的升降失常B:气的出入异常C:气的运行障碍D:元气耗损E:以上均非532、气闭属:A:气的升降失常B:气的出入异常C:气的运行障碍D:元气耗损E:以上均非533、气闭或气脱的病机,主要是指:A:元气耗损,脏腑功能衰退,抗病力下降B:气机不畅,流通受阻,脏腑功能障碍C: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上D:气虚无力升举,脏腑位置下垂E:气的出入异常,或闭阻,或外散534、气陷病机,主要是指:A:元气耗损,脏腑功能衰退,抗病力下降B:气机不畅,流通受阻,脏腑功能障碍C: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上D:气虚无力升举,脏腑位置下垂E:气的出入异常,或闭阻,或外散535、血热是指:A:血液不足或濡养功能减退B:血液循行迟缓或不畅或瘀阻停滞C:血分有热,血行加速或迫血妄行D:气血失和不荣经脉E:血随气逆,咯血或呕血536、血瘀是指:A:血液不足或濡养功能减退B:血液循行迟缓或不畅或瘀阻停滞C:血分有热,血行加速或迫血妄行D:气血失和不荣经脉E:血随气逆,咯血或呕血537、血虚是指:A:血液不足或濡养功能减退B:血液循行迟缓或不畅或瘀阻停滞C:血分有热,血行加速或迫血妄行D:气血失和不荣经脉E:血随气逆,咯血或呕血538、气不摄血可见:A:疼痛固定不移B:疲乏无力,头晕眼花,心悸C:闷胀疼痛D:胸胁胀满疼痛E:面色无华,疲乏无力,便血,皮下出血539、肝阳化风可见: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皮肤瘙痒540、阴虚风动可见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皮肤瘙痒541、血虚生风可见: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皮肤瘙痒542、热极生风可见: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皮肤瘙痒543、阳气不足引起的是:A:内寒B:内风C:内湿D:内燥E:内火544、津液不足引起的是:A:内寒B:内风C:内湿D:内燥E:内火545、下列哪种病邪致病最易出现发热恶风、汗出的症状:A:暑邪B:火邪C:风邪D:燥邪E:湿邪546、内风与哪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A:肝B:心C:脾D:肺E:肾547、内湿与哪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A:肝B:心C:脾D:肺E:肾548、风邪伤人,以致病位游移行无定处,主要由其哪种性质决定的:A:风性善行B:风性数变C:风为阳邪D:风性开泄E:风性轻扬549、戴眼反折可见于:A:阳明经气血衰竭B:太阳经气血衰竭C:少阳经气血衰竭D:太阴经气血衰竭E:少阴经气血衰竭550、面黑齿长而垢可见于:A:阳明经气血衰竭B:太阳经气血衰竭C:少阳经气血衰竭D:太阴经气血衰竭E:少阴经气血衰竭551、六淫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特点的邪气是:A:寒邪B:热邪C:暑邪D:燥邪E:风邪552、肢体屈伸不利的症状与寒邪的哪种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关:A:寒为阴邪,伤人阳气,肢体失于温养B:寒性凝滞,气血流行不畅C:寒伤肌表,卫阳被遏,肢体失于温养D:寒性收引,经脉拘急E:以上均非553、寒邪致病,多见疼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不能温煦故疼痛B:寒性收引,气机收敛,故疼痛C:寒主收引,经脉拘急而疼痛D:寒客肌表,卫阳被郁不得宣泄而疼痛E:寒性凝滞,气血阻滞而疼痛554、寒邪伤人,出现脘腹冷痛、呕吐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A:寒性凝滞,气血流行不利B:寒为阴邪,易伤阳气C:寒性收引,气血凝滞不通D:寒性收引,经脉拘急E:以上均非555、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A:风邪B:热邪C:暑邪D:寒邪E:湿邪556、六淫邪气中,最易伤律的是:A:寒B:燥C:湿D:风E:以上均非557、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为阳邪,具有升发向上的特性B:为阳邪,其性轻扬,可致腠理开泄C:为阳邪,性炎上D:为阳邪,多挟湿致病E:为阳邪,性炎热558、常引起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等症状的邪气是:A:风邪B:暑邪C:湿邪D:寒邪E:火邪559、暑邪伤人出现气短乏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邪伤人,损伤脾胃C:暑多挟湿,阻遏气机D:暑性升散,伤律耗气E:以上均非560、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A:暑邪挟湿,气滞湿阻B:暑性升散,汗多伤津,肢体失养C:暑性升散,伤津耗气D:暑性炎热,伤人后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E:以上均非561、暑、火、燥三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A:纳少B:发热C:伤津D:动血E:生风562、疠气的致病特点是:A:病情重,预后差B:高热持续不退C:易伤津耗气D:扰动心神E:传染性强563、哪种情志异常易使肝的疏泄功能失调:A:过喜B:过思C:过怒D:过恐E:以上均非564、哪种情志异常,可导致心悸、惊恐不安等症状:A:过度愤怒B:喜乐过度C:过度悲忧D:突然受惊E:思虑过度565、七情内伤致病多损伤的脏是:A:心、肝、脾B:心、肺、脾C:心、肝、肾D:心、肺、肝E:肺、脾、肾566、过怒影响下列哪种功能:A:呼吸功能B:藏血功能C:疏泄功能D:纳气功能E:运化功能567、过度恐惧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消B:气结C:气上D:气下E:气乱568、过度愤怒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消B:气结C:气上D:气下E:气乱569、暴喜过度,临床常见哪些症状:A:神无所归,虑无所定B:心悸、失眠、健忘、多梦C:面红目赤D: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E:意志消沉,面色惨淡570、下列哪种情志异常可引起二便失禁:A:过度悲忧B:恐惧过度C:思虑不解D:过度愤怒E:突然受惊571、劳神过度,临床多见症状是:A:腰酸腿软,精神萎靡B:气少力衰,神疲消瘦C:心悸、失眠、纳呆、腹胀、便溏D:动则心悸,气喘汗出E:以上均非572、最易导致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症状的是:A:摄食不足B:饮食不洁C:暴饮暴食D:饮食偏寒偏热E:饮食五味偏嗜573、邪正盛衰决定着:A:病证的寒热B:病位的表里C:气血的盛衰D:病证的虚实E:以上均非574、实证常见于外感病的哪个阶段:A:末期B:初期C:各个阶段D:初期或中期E:以上均非575、虚证的概念是:A:以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为主的病理反映B: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理变化C:邪气亢盛,正气日衰,脏腑机能减退的病理反映D:正虚邪恋的病理反映E:以上均非576、虚证的临床表现是:A:二便不通B:精神亢奋C:烦躁不宁D:二便失禁E:疼痛剧烈577、有关病证的虚实变化,以下哪项叙述是正确的:A: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邪气亢盛与否B: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正气旺盛与否C: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脏腑功能盛衰D: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正邪双方力量的盛衰E: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气血是否旺盛578、“实”的病机是:A:邪盛正衰同时存在B:邪气亢盛,正气未衰C:真实假虚证D:真虚假实证E:以上均非579、“至虚有盛候”的证候性质是:A: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证D:真虚假实证E:真实假虚证580、“大实有羸状”指的证候是:A:由实转虚证B:实中夹虚证C:真实假虚证D:真虚假实证E:以上均非。
山东中医大期末考试中医临床护理学(专升本)复习题及答案
中医临床护理学(专升本)作业及期末考试复习题库注:找到所考试题直接看该试题所有题目和答案即可。
查找按键:Ctrl+F一、超越高度一、单选题1.(1.5分)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之为A.月经头期B.月经初期C.月经中期D.月经后期参考答案:D2.(1.5分)感冒的病机为A.肺气不清,失于宣肃B.邪犯肺卫,卫表失和C.痰阻气道,肺失肃降D.风邪闭肺,肺失宣肃参考答案:B3.(1.5分)位于耳轮的耳穴是A.三焦B.直肠C.舌D.交感参考答案:B4.(1.5分)刮痧法的常用介质不包括A.水B.香油C.液状石蜡D.酒精5.(1.5分)外吹乳痈发生于哪个时期A.妊娠期B.非妊娠期C.哺乳期D.非哺乳期参考答案:C6.(1.5分)咳嗽痰多黏腻,咳声重浊,因痰而嗽,色白,呕恶纳差,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证属A.风热犯肺B.风寒袭肺C.燥热伤肺D.痰湿犯肺参考答案:B7.(1.5分)咳嗽的基本病机为A.肺失宣肃,肺气上逆B.邪犯肺卫,卫表失和C.痰阻气道,卫表失和D.风邪闭肺,肺失宣肃参考答案:A8.(1.5分)患者女性,48岁,主诉不寐多梦,甚则彻夜失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苦而干,口渴欲饮,不思饮食,便秘溲赤。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考虑患者为()A.痰热扰心B.肝肾阴虚C.心血瘀阻D.肝火扰心参考答案:D9.(1.5分)患者头晕目眩,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苔白滑,脉弦滑,证属A.痰热腑实证B.痰火瘀闭证C.风痰入络证D.风阳上扰证10.(1.5分)患者阴道有烧灼感,检查见阴道有小出血点,考虑是A.滴虫性阴道炎B.细菌性阴道炎C.老年性阴道炎D.性病参考答案:C11.(1.5分)大便状如羊屎,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属A.阴虚秘B.阳虚秘C.气虚秘D.血虚秘参考答案:A12.(1.5分)临床工作中,拔罐法常使用的罐具为A.木罐B.不锈钢罐C.泥罐D.玻璃罐参考答案:D13.(1.5分)患者带下呈乳白色,豆腐渣样,外阴奇痒,考虑是A.细菌性阴道炎B.老年性阴道炎C.性病D.霉菌性阴道炎参考答案:D14.(1.5分)黄疸形成的关键病因是()为患。
中医临床护理学复习题和作业
中医临床护理学1、简述月经先期血热型的中医护理特点(分阴虚血热/阳盛血热/肝郁化热三个方面)。
答:阴虚血热:1)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如打球。
游泳、跑步等,避免淋雨和洗冷水澡等。
2)嘱病人多饮开水,以充分补水,汗出时应及时擦干,以防着凉。
3)中药汤剂不宜久煎,宜偏凉服。
可选用乌鸡白凤丸或六味地黄丸,经后始服,经行停药。
4)平时配合滋阴生津之食疗。
如:炖甲鱼、玉竹煲鸡菇汤、茜草乌龟汤、淡菜墨鱼汤、阿胶炖瘦肉、等,多食鱼肉、蛋、银耳及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亦可频服莲藕汁、甘蔗汁以清热生津,忌燥热、辛辣刺激助阳之品。
5)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激动,忧郁过度等情绪变化。
6)可用针灸治疗的方法: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毫针刺平补平泻法。
7)教导病人有关本病的知识。
对已婚妇女做好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指导病人使用合适的有效的节育措施,尽量减少人流损害宫腔,宜节制房事,防止房劳伤肾。
阳盛血热:1)如有腹痛禁止热敷下腹。
注意多休息,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
2)可服食藕汁、生地汁、鲜旱莲草汁等以清热凉血止血,忌食辛辣煎炸助阳动火之品。
3)中药汤剂宜饭后凉服。
可选用固经丸或宫泰冲剂。
4)针灸方法:取关元、气海、曲池、三阴交等穴,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烦躁、恼怒等不不良情绪的刺激。
6)指导病人有关本病的知识。
肝郁化热:1)生活起居有常,注意多休息,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等。
2)饮食宜选用月季花粥,或用佛手10g泡茶,随意饮用,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3)中药汤剂宜饭后凉服。
可选用丹栀逍遥丸服用。
4)调整心态,以保持气血平和,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针灸方法:取气海、三阴交、太冲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6)教导病人有关本病的知识。
对已婚妇女做好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指导病人使用合适的有效的节育措施,尽量减少人流损害宫腔,宜节制房事,防止房劳伤肾。
2、简述月经后期血虚型的中医护理要点。
答:月经后期血虚型的中医护理要点为: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室温宜偏暖,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临床护理学1、简述月经先期血热型的中医护理特点(分阴虚血热/阳盛血热/肝郁化热三个方面)。
答:阴虚血热:1)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如打球。
游泳、跑步等,避免淋雨和洗冷水澡等。
2)嘱病人多饮开水,以充分补水,汗出时应及时擦干,以防着凉。
3)中药汤剂不宜久煎,宜偏凉服。
可选用乌鸡白凤丸或六味地黄丸,经后始服,经行停药。
4)平时配合滋阴生津之食疗。
如:炖甲鱼、玉竹煲鸡菇汤、茜草乌龟汤、淡菜墨鱼汤、阿胶炖瘦肉、等,多食鱼肉、蛋、银耳及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亦可频服莲藕汁、甘蔗汁以清热生津,忌燥热、辛辣刺激助阳之品。
5)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激动,忧郁过度等情绪变化。
6)可用针灸治疗的方法: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毫针刺平补平泻法。
7)教导病人有关本病的知识。
对已婚妇女做好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指导病人使用合适的有效的节育措施,尽量减少人流损害宫腔,宜节制房事,防止房劳伤肾。
阳盛血热:1)如有腹痛禁止热敷下腹。
注意多休息,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
2)可服食藕汁、生地汁、鲜旱莲草汁等以清热凉血止血,忌食辛辣煎炸助阳动火之品。
3)中药汤剂宜饭后凉服。
可选用固经丸或宫泰冲剂。
4)针灸方法:取关元、气海、曲池、三阴交等穴,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烦躁、恼怒等不不良情绪的刺激。
6)指导病人有关本病的知识。
肝郁化热:1)生活起居有常,注意多休息,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等。
2)饮食宜选用月季花粥,或用佛手10g泡茶,随意饮用,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3)中药汤剂宜饭后凉服。
可选用丹栀逍遥丸服用。
4)调整心态,以保持气血平和,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针灸方法:取气海、三阴交、太冲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6)教导病人有关本病的知识。
对已婚妇女做好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指导病人使用合适的有效的节育措施,尽量减少人流损害宫腔,宜节制房事,防止房劳伤肾。
2、简述月经后期血虚型的中医护理要点。
答:月经后期血虚型的中医护理要点为: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室温宜偏暖,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应卧床休息,经期不宜劳累。
多与患者交流,以了解其生活起居、饮食、睡眠情志等情况;及时与病人的家属共同做好病人的情志护理。
严密观察病人的面色、脉象、舌脉、汗出、二便、月经周期等,必要时嘱病人保留经垫,估计出血量或观察经血的颜色。
保持外阴清洁,指导阴道分泌物多的病人每日清洁会阴,对不能自理者,每日应予会阴消毒1-2次,勤换内裤及经垫,内裤在阳光下暴晒6小时以上或及时烘干。
加强营养,胃纳佳者,可进血肉有情之品补之,如瘦肉、猪肝、肌肉、鱼肉之类;如脾胃欠佳者,则宜先健运脾胃,以素食为主,适当顿服精瘦肉淮杞子汤,或牛腩杞子汤。
忌辛辣油腻之品。
中药汤剂宜用文火久煎,热服、顿服。
按医嘱准确给药,观察药后效果和反应。
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腹压,防止出血。
有传染病者,执行传染病隔离常规;如须刮宫者,按刮宫护理。
3、简述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痛经的中医护理要点。
答:气滞血瘀型痛经中医护理要点:药物方法:偏气滞者,选用七制香附丸或坤顺丹;偏血瘀者,选用痛经丸;痛时亦可服元胡粉1.5g,每日2次。
外治法:丁香、肉桂、元胡、木香各10g,研末和匀,于经前两天或疼痛发作时,取2g药粉置胶布上,贴关元穴;若疼痛不止,加贴双侧三阴交穴。
针灸方法:取中极、气海、血海、三阴交、太冲、合谷等穴,毫针用泻法。
推拿方法:睡前排尿后仰卧,由中极至气海、天枢至归来反复揉按约3-5min,手法由轻至重,用拇指点按气海穴2min,用拇指揉捏双侧三阴交穴约2min。
饮食方法:选用桃仁生地粥或选用糖醋益母膏。
情志方法:帮助患者解决心理负担,开导其乐观对待生活,保持心情舒畅。
指导患者本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月经期的经期卫生。
注意多休息,劳逸结合,防止过劳,节制房事。
寒凝血瘀痛经的中医护理要点:1)药物方法:选用艾附暖宫丸或温经丸。
或用艾叶10g,生姜2片,红糖适量,水煎服,每日2次。
外治法:肉桂、细辛、吴茱萸、元胡、乳香、没药各10g研末拌匀,于经前2天取药粉2-3g置于5号阳和膏中粘匀,贴于神阙穴处,隔日一次,至行经3天止。
三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2)针灸方法:针刺关元、中极、地机、三阴交;艾灸气海、关元、次髎、阿是穴。
3)饮食方法:选用桂浆粥。
忌食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4)注意多休息,注意保暖,特别是腹部、腰部,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和纵欲过度、5)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戒郁怒。
6)与患者讲解有关本病的相关知识。
4、简述肾阴虚型/肾阳虚型“绝期前后诸证”的中医护理要点。
答:1)注意休息,室内保持整洁、安静,空气流通。
肾阴虚者病室宜凉爽、光线柔和;肾阳虚病室宜阳光充足,注意保暖,勿受风寒。
2)做好情志护理。
医务人员应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并予指导解决。
对病人恐惧忧虑的心理可采用心理疏导、家庭调节。
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对失眠、烦躁不安及情绪激动者,可按医嘱适当用镇静剂。
3)合理安排生活,适当调节或保持工作的节奏与休息的关系,避免过重的工作负担。
4)饮食宜清淡且营养丰富,应多食各种新鲜水果及蔬菜,少食油腻及含脂肪较高的食物,少吃糖,避免高盐饮食,注意补充钾和钙,每日补充钙约1g,即每日造成和睡前饮一杯热鲜奶。
对于月经频繁,经血量多,出血时间延长时,饮食宜选高蛋白、含铁多的食物,如鸡蛋、动物内脏、牛、羊、瘦肉及牛奶等。
肾阴虚宜低盐,可佐以滋补肝肾之品,如枸杞子、何首乌等煲汤或煮粥食用。
肾阳虚者宜选一些温补之品,如牛肉、猪肝、猪腰。
冬季宜食羊肉、狗肉等以温肾阳,浮肿者宜低盐饮食,并可选食冬瓜、赤小豆、鲤鱼汤,以利水消肿,可佐以温补肾阳之品,食欲不佳,厌油腻者可用红枣、桂圆煲汤饮用。
5)注意阴部清洁卫生,勤换经垫及内裤,经期忌盆浴,预防泌尿生殖器发生感染。
6)教会病人观察月经周期、阴道排出物、出血量正常与异常等情况,如出现异常,应报告医护人员,以使能得到及时处理。
7)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的生活所需及思想动态,及时予以解决。
8)肾阴虚者中药宜饭前温服,每日1次,肾阳虚者宜饭前热服,并观察服药后效果和反应。
9)注意劳逸结合,调畅情志,保持乐观,避免精神刺激,定期体检。
5、简述肾虚型胎动不安的中医护理要点。
答:1)病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宜安静,注意多休息和保暖,避风寒,慎起居、防止外感等疾病发生。
2)药物方法:选用寿胎丸。
补肾健脾,补气养血安胎等补益药物宜文火久煎,饭前温服。
3)饮食方法:选用艾叶鸡蛋汤。
或菟丝子粥,每日早晚热服。
宜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畅通;若大便秘结者,每日早晚服蜂蜜1匙;或麻仁丸6g;每晚1次,以利润肠通便,减少腹压,防止再度出血。
4)情志方法:保持情绪安定,做好精神护理,孕期严禁房事,避免劳力持重。
5)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流产的可能原因,以及经积极稳妥治疗后,大多可继续正常妊娠、分娩健康婴儿。
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和紧张情绪,抑郁、忧思、恼怒、悲伤均可影响气机,使气血逆乱,胎失载养。
6、简述气血虚弱型胎漏的中医护理要点。
答:1)病室宜空气流通、整洁、舒适,湿、温度适宜。
注意保暖,室温宜偏暖,告知孕妇/配偶暂停性生活。
2)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的生活所需,协助料理生活,外出检查应有人陪同,勿让病人单独去厕所,勿使用蹲厕,尽可能使病人适应使用便盆,以收集和观察排出物、出血的色、质、量情况,并做好记录。
3)阴道流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症状消失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并向病人说明诱发胎漏的原因,避免过劳、攀高举重、灌肠、阴道检查及情绪变化无常等因素诱发胎漏。
4)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之食品,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以提供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忌生冷寒凉滑利或辛辣刺激之品,如薏苡仁、绿豆等。
气虚者多食益气健脾养血之品,中药汤剂宜文火久煎,热服。
5)保持大便通畅,如大便燥结难解者,每日早晚用温开水冲蜂蜜饮用以润肠通便,减少腹压,防止出血。
6)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巾垫及内裤,每天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洁会阴1-2次,预防感染。
7)指导病人正确测量基础体温,若病人的晨温不降一般提示预后良好,若晨温下降者,多提示保胎希望不大。
8)有高血压病史者,每天测量血压和体重,以便为医疗提供依据。
9)保证充足睡眠,失眠者可以通过听音乐、喝热牛奶、热水泡足等方法诱导睡眠。
10)做好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孕期保健,慎房事,慎起居,生活要有规律,防止感冒的发生,避免负重攀高,防止跌扑,保证睡眠充足,重胎教、利优生宽衣带,定期作孕期保健检查,确保优生优育。
如有坠胎、小产、滑胎病史,则夫妻双方要作检查,如出现孕期下血、要卧床休养,并接受医护指导,不能自行用药,凡安胎失败者,嘱下次受孕时间相隔不能太近,应避孕半年至一年再孕,以利于肾气复原,恢复胞宫功能,防止下次漏胎发生。
2010级夜大护理班57号苏雪谊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举两到三个病例谈你如何运用中医护理的方法帮助护理病人。
答: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倡导整体护理,辨证施护,其精髓是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末病先防、既病防变。
现根据我科常见病举两个病例来体现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来帮助病人。
哮病:寒哮主症: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多、色白多泡沫,易咳,恶寒,肢冷,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2)调护方法:1)生活起居:病室应保持安静,保持空气新鲜,生活作息规律,避免尘埃和烟尘是刺激,病室周围避免种植可能诱发哮证发作的花草树木;枕头、被褥不宜用羽绒制品。
情志调理:多与病人沟通,寻找诱因,使患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保持心情舒畅,防止七情内伤。
3)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饮食宜清淡,多进食健脾补肺益肾,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腥鱼虾、生冷之品,戒烟酒。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4)药物指导:指导其中药宜饭后热服。
哮病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前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观察期效果和反应。
5)中医技术:采用针灸法,针刺定喘、天突、内关等穴,或根据病情遵医嘱采取冬病夏治,如穴位贴敷,食疗等,以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
6)健康指导:出院后指导患者慎起居,避风寒,防感冒,居室内禁放花、草、地毯等,禁止养宠物。
流感流行时,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活动。
一旦发现鼻痒、打喷嚏、咳嗽、须积极治疗,及时防治呼吸道感染。
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风温肺热:痰热壅肺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黄稠或咳铁锈色痰,胸痛,呼吸气促,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调护方法:1)生活起居:病室应安静清洁,阳光充足,定时开窗换气,使空气流通,避免尘埃和烟雾等刺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患者应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利于康复;协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翻身、扣背以助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