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中国力学事业50-年
中国力学事业50年庄逢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100830)中国力学学会走过50个春秋,50年的成长与辉煌!50年的拼搏与奉献!是中国力学创业、奋斗和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时值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之际,我们聚会一堂,共同庆贺。
在这里我将对中国力学的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与大家共同回顾中国力学事业的创建过程和近10年的重大成就,共同展望中国力学未来的发展。
1 中国力学事业的创建力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远非50年所能概括。
早在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较大发展,对力学知识的需求逐步增加。
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郑太朴翻译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徐骥著的《应用力学》,陆志鸿著的《材料强度学》。
在这一时期,一批学者先后留学归国并开设力学课程,如北京大学的夏元瑮、清华大学的周培源、北洋大学的张国藩、唐山铁道学院的罗忠忱等,在国内开始系统地讲授相对论、理论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等课程,并相应开展了一些力学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这些力学活动为中国力学的早期发展是做出贡献的。
但是,力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快速蓬勃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建立独立民族工业体系的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急需力学人才和专门机构。
1952年,周培源在北京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力学专业,1953年,钱伟长首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创建力学研究室。
1955年10月,钱学森回国,与钱伟长合作,在1956年1月5日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建国初期,为解决专门力学人才匮乏的现状,钱学森等还探索了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我认为有两个较为成功的事例。
第一个是1957年,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开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学员选自工科专业四年级学生和力学教研组助教及生产部门的工程师,做到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一种人才培养机制是可行而有效的,这些学员在后来的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力学学会2018年学术活动计划表
120
王成 50
爆炸力学专委会
北京理工大学
12 CSTAM2018-*12
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发 展战略研讨会
5月
北京
王成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北 京理工大学 13811136348 wangcheng@ 吕永钢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 庆大学 13657636001 yglv@
人数
负责人
申报单位
承办单位
联系信息
第二届微流控、纳流 控及芯片实验室国际 会议(TheSecond International 20 CSTAM2018-*17 Conferenceof Microfluidics, Nanofluidics,and Lab-on-a-Chip)
6月 8-10日
任忠鸣 磁流体力学及其应用 22 CSTAM2018-*19 研讨会 第四届软机器与力学 国际研讨会 23 CSTAM2018-*20 6月 西安 6月 上海 30
流体力学专委会
王铁军 卢同庆 50
固体力学专委会
西安交通大学
万德成 400 -500
固体力学专委会
上海交通大学
第13届OpenFOAM 国际研讨会(13th 24 CSTAM2018-*21 OpenFOAM Workshop)
姜宗林 50
激波与激波管专 委会
南京理工大学
8
第二届材料和结构冲 击响应国际会议 (International CSTAM2018-*08 Conferenceon ImpactLoadingof Structuresand Materials)
李玉龙
爆炸力学专委会
西北工业大学
5月 7-11日
吕永钢 13 CSTAM2018-*13 第三届全国生物力学 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5月 重庆 50
亚洲流体力学会议简介
亚洲流体力学会议简介
亚洲流体力学会议是一个旨在促进亚洲地区流体力学领域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国际性学术会议。
该会议定期举办,为亚洲地区以及其他国际学者提供一个交流研究成果、分享最新进展、讨论流体力学相关问题的平台。
亚洲流体力学会议汇聚了来自亚洲各国以及其他地区的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
会议的内容涵盖了广泛的流体力学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流体力学基础理论、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湍流、多相流、生物流体力学等。
在亚洲流体力学会议上,参会人员可以通过口头报告、海报展示、专题讨论、工作坊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会议参与者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
此外,会议还安排了特邀报告、主题演讲和专题讨论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流体力学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分享和探讨。
亚洲流体力学会议的目标是促进流体力学研究的发展和创新,推动学术界和工业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解决重要的科学、工程和应用问题提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平台,研究者们可以互相启发、合作研究,推动亚洲地区在流体力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亚洲流体力学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盛会,旨在促进亚洲地区流体力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流体力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该会议为流体力学领域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分享研究成果、交流经验和探讨前沿问题的重要平台。
1/ 1。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1. 介绍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文献和指南,对于参会者了解会议议程、演讲内容、主题和重要信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会议的门户和桥梁,为与会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指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为您解读其中的重要内容和价值。
2. 会议手册内容概述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会议日程安排、主题演讲、分论坛议程、参会者名单、主办方信息等多个方面。
会议手册通过清晰的布局和详尽的资料,为与会者提供了便利和指导。
在会议手册中,我们可以找到与会学者的学术简介、专业领域、学术成果等重要信息,这对于了解会议参与者的学术背景和动向非常有帮助。
3. 会议手册的深度和广度深度和广度兼具是评价一份会议手册的重要标准。
在深度方面,会议手册提供了对于每个演讲环节的详细介绍和内容概要,涵盖了流体力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重要进展。
会议手册还对分论坛的专题和专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信息和交流评台。
而在广度方面,会议手册涵盖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多个领域,展现了流体力学学术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个人对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这份会议手册不仅仅是一份指南,更是对于流体力学领域发展现状的重要记录和总结。
通过阅读会议手册,我对于当前流体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会议手册也为我提供了与国内外同行学者交流的机会和窗口,有助于我拓展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总结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作为一份重要的学术文献,为流体力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它的深度和广度兼具,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内容和交流评台。
我对会议手册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是,它不仅仅是一份会议指南,更是对流体力学领域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记录和反映。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
8月中国科学院成立负责拟定发展人造地球卫星规划的‘581任务组’。随后,中科院力学所成立负责卫星总体设计和运载火箭研制的‘上天’设计院。10月其总体部、结构部和发动机部迁至上海,对外称机电设计院,1959年研制工作中止。
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联合在清华园内组建动力研究室,室主任吴仲华。1960年该室并入中科院力学所,1984年单独建所。
公元1957年
第一次全国力学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钱学森、钱伟长分别作“论技术科学”和“我国力学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于1952年2月10日成立中国力学学会,首届理事长钱学森,选举理事35人。会后相继成立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岩土力学4个专业委员会;以及哈尔滨、西安、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大连7个地方分会。
郭永怀回国,后任中科院力学所副所长。
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第一任院长钱学森。12月,五院下属空气动力学研究室成立,该室1959年发展为研究所(701所)。
钱学森起草《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为我国火箭与导弹技术提供重要实施方案。
国家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其中第37项“喷气与火箭技术的建立”与力学关系密切。同时还制定了我国第一份力学学科规划,确认力学为一级学科。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及一批知名的力学家参与了力学专业的规划的调研、制定。钱学森任综合组组长。
中国在上海建成摇曳水池。
胡海昌提出弹性力学中三类变量变分原理,鹫津九一郎于1955年提出同一原理。
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英文版),由美国McGraw Hill出版社出版。
公元1955年
钱学森回国。20世纪40—50年代,我国大批留学西方、苏联和东欧的理学专家回国。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模板【推荐】
申请代码受理部门收件日期受理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书申请资助类别:亚类说明:附注说明项目名称:电话:申请人:依托单位:通讯地址:单位电话:邮政编码:电子邮件:申报日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本信息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注: 项目组主要参与者不包括项目申请人)备注:请准确填写职称、学位等信息,例如“研究员”不能填“教授”;研究生的职称选填“硕士生”或“博士生”;博士生的学位选填“硕士”或“学士”,硕士生的学位选填“学士”或“其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项目申请号:项目负责人:金额单位:万元预算说明书(定额补助)报告正文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内容翔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
请勿删除或改动下述提纲标题及括号中的文字。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建议8000字以下):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
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说明);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5.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包括拟组织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等)。
(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1.研究基础(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2.工作条件(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利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计划与落实情况);3.正在承担的与本项目相关的科研项目情况(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与本项目相关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和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与本项目的关系及负责的内容等).4.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对申请人负责的前一个已结题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及批准号)完成情况、后续研究进展及与本申请项目的关系加以详细说明。
中国力学学会发展史
济 的结合 ,推动力 学为 国民经济建 设服务 ,为加速 实 现我 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做 出贡献 。 中 国力学 学会 现有 团体 会员 单位 4 余 个 ,有 个 O
专iI 栏 On cm u
The i or oft hi H st y he C nese oci y S et of
Theor i et caland ppled echani A i M cs
【 国 力学学 会 发 展 史 l 】
中国力学学会 供稿
中 国力 学学会在钱学森 、周 培源、钱伟长 、郭永 中 国力学 学会 主办 的学 术期 刊有 1 种 ,其 中英 7
除 申请承办大型 国际组 织例会 外,例 如:2 1 0 2年承办 “ 2 第 3届世 界力学 家大 会 (C I 2 1 )”、2 1 02 03 年承 办 “ 1 国际断裂大会 (C I )”,还不 定 第 3届 IF3 期 地承 办 I T U AM 专 题研讨 会和 暑期 学校 ,并 与 国际 学术组织共 同主办 学术会议及组织 中国力学学会 自成 体 系 的系列 国际会 议。多年来在 国 内召开 了百余 次不 同学科不 同规模 的 国际学术会议 ,提高学科 的国际影
中国力学学会是 由全 国力学科学技 术工作者 自愿 结 成的、依法登记注 册的、非营利 的学术性法人社会 团体 ,是发展我 国力学科技事业的一支重要社会 力量 , 是中 国科学技 术协会 的组成部分 ,任 务是 团结和组 织 全 国力学科 技工作者开展 国际、国 内学术交流 ,促进 民间科技合 作和交流 ;创 办力学刊物 ,促进力 学学科
中国 力学 学会 每 年举 办 各 种类 型 的 国 内学 术会 议、讲 座,促进全 国力 学工作者之 间的学术交流 ;每
中国力学大会-2015简介-中国力学学会
中国力学大会-2015简介郭旭1,段慧玲2,丁航3,张攀峰4,张文明5,季葆华6,曲绍兴7,冯雪8,王记增9,黄敏生10,裴永茂11,王博1,马力12,许向红4,刘 洋13,汤亚南13,杨亚政6,詹世革41.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大连 1160242.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北京 100871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合肥 230027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北京 1000855.上海交通大学力学系,上海6.北京理工大学,北京 1000817.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杭州 3100278.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 1000849.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兰州 71007110.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武汉 43007411.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北京 10087112.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系,哈尔滨 15000113.中国力学学会办公室,北京 1001901. 会议概况2015年8月15日~18日,“中国力学大会-2015(CCTAM2015)”在上海成功举办。
大会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指导,由中国力学学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和承办,全国50家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参与协办。
此次大会主题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致力前沿基础研究”,来自科研、生产和教学一线的国内外专家学者3400余名莅临参会,其中包括2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多位海外代表,参与人数和交流论文篇数是历届会议之最,是我国力学界2015年最为重要的学术盛会。
8月16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综合体育馆举行。
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方岱宁主持开幕式。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杨卫致开幕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部长宋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孟庆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致欢迎辞。
开幕式上颁发了第一届钱学森力学奖、第九届周培源力学奖、中国力学科学技术奖、第十四届中国力学青年科技奖。
中国力学大会-2013简介
3
了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部分研究成果。他着重指出,高超声速空天 飞行器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革命性创新工程,亟需一系列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 的提出、发展与支撑。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朱承教授的报告“Molecular Biomechanics”, 首先强调分 子生物力学应包括两个相互联结的内容, 即生物大分子的机械力学性能研究以及 运用力学原理与方法研究细胞的分子生物学。 他举例说明了分子生物力学中与机 械传感和机械转导有关的研究进展,包括采用力学方法量测生物化学反应、观察 蛋白质构象变化、调控分子离解、分析细胞表面受配体相互作用与细胞内信号活 动的协同等。 香港城市大学吕坚教授的报告“基于多尺度应变非局域化原理的高强高韧金 属材料原子与纳米尺度组织结构设计、制备及应用”,系统总结了其课题组与合 作者近年来在高强高韧纳米金属材料、 金属玻璃断裂机制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和增 韧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也介绍了各种新发展的纳米材料在汽车、低碳能源、生 物医学、微机械、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及纳米材料超轻先进结构集成设计 的案例。 北京理工大学胡更开教授的报告“波传播控制与超材料设计”, 指出利用波动 方程的全局坐标变换形式的不变性可建立空间与材料的等价关系, 从而为波传播 控制的材料设计提供了一套简洁有效的方法。他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思路, 然后利用力学变形场的概念统一对该方法进行描述, 重点探讨对弹性波传播控制 的方法,研究了通过变形场的调节实现设计材料参数的简化和优化。针对电磁和 声波超材料,重点介绍了相关的物理机理和实现方法,具体讨论了声波超材料的 微结构设计方法。 大连理工大学滕斌教授的报告“深海工程水动力学问题及其分析”, 指出波浪 与海上工程结构和装备的相互作用问题十分复杂,不仅涉及到水波问题的非线 性,还与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和几何形状有关,传统的拟静态方法和准动力法不 再适合,必须开展波浪与结构物的真正非线性时域动力耦合分析。在报告中,他 系统介绍了其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多个重大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力学学会2015、16年(部分)学术活动计划
2. 传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精
神;
3. 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
团体赛研讨
4. 实验教学设备展示与交流.
24 弹塑性动力学理 1. 弹塑性本构关系理论研究;
8月
70
论、数值模拟及 2. 弹塑性材料的损伤和断裂;
工程应用
3. 弹塑性动力学的数值方法;
学术会议
4. 弹塑性动力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讨会
新进展;
3. 活动构造与板块动力学数值模拟;
4. 地幔对流与地球深部物理的数值建模
与模拟等.
50–60
16 第 7 届全国力学 力学史与方法论范围内,结合教学和科研 7 月
150
史与方法论学术 的方法、经验和体会.
12–14 日
研讨会
17 第 11 届 中 国 1. CAE 当前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7 月
07 固体力学与多学 1. 生物力学与生医工程;
科交叉学术研讨 2. 软材料力学与柔性器件设计;
会
3. 微纳米力学与先进制造;
4. 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
5月
30
15–17 日
08 实验力学新方法 1. 实验力学方法走向工程应用的标准 5 月
50
新技术及其在重 化;
15–18 日
大工程中的应用 2. 实验力学方法与产业界结合;
多目标的探测;
2. 学术研讨会暨竞赛颁奖大会.
05 第 15 届全国非 1. 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 线性振动会议暨 2. 非线性振动理论与应用; 第 12 届全国非 3. 运动稳定性理论与控制; 线性动力学和运 4. 多体动力学与控制等. 动稳定性学术会 议
5月
400
流体力学蔡增基
流体力学蔡增基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的学科,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流体力学中,蔡增基是中国著名的学者之一,他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并重点介绍蔡增基的研究成果和影响。
流体力学概述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涉及到液体和气体的力学性质、流动规律和应用。
流体力学分为两个主要分支: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流体静力学研究静止流体中的力学性质,主要研究压力、密度等静态参数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而流体动力学研究流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主要研究流速、流量、压力损失等动态参数的变化规律。
蔡增基个人简介蔡增基(1934年-2019年)是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被称为“流体力学之父”。
他是中国流体力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对流体力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蔡增基在1960年代开始研究流体力学,并在70年代提出了一种新的流体力学理论——相对运动理论,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研究成果使得传统流体力学的理论得以扩展和完善,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流体力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蔡增基的研究成果1.相对运动理论蔡增基在70年代提出的相对运动理论是他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
相对运动理论引入了微分运动变量,将流体运动的描述从欧拉描述转变为拉格朗日描述。
这一理论充分考虑了流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对于高速流动和复杂流动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流动控制技术蔡增基还在流体力学的应用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提出并研究了多孔介质流动控制技术,该技术可用于控制流体的流动行为,对于提高流体传递效率、减小流体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这一技术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3.教育与推广工作蔡增基不仅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还致力于流体力学的教育与推广工作。
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并在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上积极推广流体力学的发展。
蔡增基的影响和荣誉蔡增基的研究成果对于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相对运动理论为流体力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2009年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会议纪要
2009年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会议纪要杨亚政1,冯西桥2,詹世革3,陈常青2,许春晓2,姚明辉4,赵建福5,梁军6,郭旭7,赵红平21. 中国力学学会,北京1001902.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10008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北京1000854.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北京1001245.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北京1001906.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哈尔滨1500017.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大连1160231会议概况2009年8月24~26日,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在河南郑州召开。
本次大会是由中国力学学会和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承办,51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办的一次学术盛会。
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1800余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其中包括16位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20余位大学校长和副校长,共同交流探讨近两年我国力学各分支学科的新进展。
在开幕式上,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璇涛、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李家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赵小敏、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分别致词。
随后举行了颁奖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黄克智先生获得“第六届周培源力学奖”,陈少华、陈伟球、冯西桥、康国政、郭旭、季葆华、梁军、张田忠8位青年学者分别获第十届和第十一届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
南京理工大学姜峣等53名同学获第七届全国周培© Copy Right Reserved.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一、二、三等奖;清华大学获第七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赛特等奖,大连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团体赛一等奖,国防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获团体赛二等奖,吉林大学等9所高校获得团体赛三等奖,西北工业大学、江苏省力学学会、湖南省力学学会获得大赛组织奖。
本次大会共设立1个主会场,16个分会场,51个专题研讨会,交流论文1600余篇,其中主会场安排8篇大会特邀报告。
学术会议通知
学术会议通知有关学术会议通知汇总4篇学术会议通知篇1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定于20xx年10月25日至28日在杭州召开。
本届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和浙江省力学学会共同承办。
一、征文须知凡未正式发表的在流体力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学术思想、探索与发现、研究进展和成果等均可以论文形式投稿。
与国防研究有关的论文,其保密性由论文作者自行负责,须经作者所在单位审核。
论文计量单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有关规定。
请于20xx年4月30日前,将不超过一页A4纸的论文摘要发送到以下电子邮箱:XXX@。
摘要经审核后,将及时通知作者录用结果。
被录用的论文应于20xx年7月31日前提交全文。
论文摘要和全文的模板下载网址二、会议交流方式会议交流设为三个部分,组织形式见下表:三、重要日期论文摘要截止日期:20xx年4月30日论文录用通知日期:20xx年5月31日论文全文截止日期:20xx年7月31日学术会议通知篇2由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暨空军飞行人员健康鉴定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首届飞行人员健康鉴定学术会议暨空军飞行人员健康鉴定研讨会定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日在贵阳市召开。
会议期间,将举办全国飞行人员健康鉴定研讨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xx-xx-01 012)。
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委员会和《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工作会议也将同期举行。
来自总后勤部、总装备部、陆海空三军、民航总局及各航空公司的科研院所、大学、医院、基层航医室的从事飞行人员/航天员选拔体检与健康鉴定的航空航天临床医学工作者和医学管理者的代表将参加这次全国性的临床航空航天医学界的学术盛会。
会议特邀作为协办单位参会。
会议的主办单位将向与会的单位和代表推介国内外有关医药企业,促进科技学术界与企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发展我国载人航天和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力学大会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举办
中国力学大会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举办8月22日~8月24日,中国力学大会2022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近24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包括30多位两院院士和20余名大学校长出席此次大会。
此次大会是中国力学界的一次学术交流盛会。
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指导,中国力学学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60余家力学相关单位协办。
中国力学大会2022举办之际适逢我国近代力学和航天事业奠基人、中国力学学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力学学会首任理事长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为表达全国力学界对钱老的缅怀和崇敬之情,大会特钱老学生、学会第三任理事长郑哲敏院士作回顾钱老的报告;钱学森长子钱永刚先生也应邀出席大会。
大会开幕式于8月22日上午在哈尔滨华旗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胡海岩致开幕词,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效廉致欢迎词,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冯长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钱学森之子、中国人民总装备部钱永刚,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先后致辞。
本次大会为期3天,共收录论文2256篇。
大会设立1个主会场、17个分会场、60个专题研讨会。
主会场安排报告9篇,分别在8月22日上午和23日上午进行。
来自国内和海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高超吸气推进技术、低维纳米结构、软活性材料、岩石力学、生物力学、复合材料、湍流、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等方面做了大会邀请报告。
特别地,大会还邀请郑哲敏先生回顾了钱老关于科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内容和意义,以及钱老关于应用力学的精辟见解。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郑哲敏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俞鸿儒院士、浙江大学杨卫院士、哈弗大学锁志刚教授、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包刚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韩杰才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夏克青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张伟教授分别作题为《科学与应用力学》、《发展高超吸气推进技术有关几个问题的探究》、《低维纳米结构的模拟与实验研究》、SoftActiveMaterials:WhenMechanicsMeetsChemistry、《孔隙岩体分形重构与能量灾变分析》、CellandMolecularBiomechanics:PerspectivesandChallenges、《超常环境下复合材料的服役行为》、《湍流热对流研究进展》、《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研究的若干新进展》等大会特邀报告。
第八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日程安排
第八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日程安排会议地点:锦江阳光酒店(午餐时间:12:00—13:30;晚餐时间:18:00—19:30;地点:2层百老汇厅或3层锦江苑厅)1湍流与稳定性分会场9月18日下午地点:锦悦厅(5层)2湍流与稳定性分会场9月18日下午地点:锦悦厅(5层)3湍流与稳定性分会场9月19日上午地点:锦悦厅(5层)4湍流与稳定性分会场9月19日上午地点:锦悦厅(5层)5湍流与稳定性分会场9月19日下午地点:锦悦厅(5层)6多相流体力学分会场9月18日下午地点:2号会议室(4层)7多相流体力学分会场9月19日上午地点:2号会议室(4层)8非牛顿流体力学分会场9月18日下午地点:白玉兰厅(4层)9水动力学分会场9月18日下午地点:贵宾厅(23层)10水动力学分会场9月19日上午地点:贵宾厅(23层)11水动力学分会场9月19日下午地点:贵宾厅(23层)12高温气体动力学分会场9月18日下午地点:锦尊厅(5层)13高温气体动力学分会场9月19日上午地点:锦尊厅(5层)14渗流力学分会场9月18日下午地点:郁金香厅(4层)15渗流力学分会场9月19日上午地点:郁金香厅(4层)16工业流体力学分会场9月19日上午地点:3号会议室(4层)17实验流体力学分会场9月18日下午地点:1号会议室(4层)18实验流体力学分会场9月19日上午地点:1号会议室(4层)19微纳尺度流动分会场9月18日下午地点:紫荆厅(5层)20微纳尺度流动分会场9月18日下午地点:紫荆厅(5层)21微纳尺度流动分会场9月19日上午地点:紫荆厅(5层)22计算流体力学分会场(一)9月18日下午地点:锦秀厅—1(5层)23计算流体力学分会场(一)9月19日上午地点:锦秀厅—1(5层)24计算流体力学分会场(一)25计算流体力学分会场(二)26计算流体力学分会场(二)27磁流体力学分会场28磁流体力学分会场9月19日下午地点:白玉兰厅(4层)29交通流专题研讨会9月18日下午地点:3号会议室(4层)30。
流体力学会议汇总
流体力学会议汇总近日,一场关于流体力学的学术会议在XX城市顺利举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参与。
本次会议的主题囊括了流体力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涉及到了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等方面。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们就流体力学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为流体力学领域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思想火花。
会议的第一部分是关于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与会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出发,对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流动稳定性、湍流现象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中,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数值模拟的流体力学理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在流动分析和控制方面的有效性。
另外,还有专家介绍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流体力学模型,通过对海洋流动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海洋环境监测方法,为海洋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会议的第二部分是关于流体力学的实验研究。
与会者们就流体力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其中,有研究人员分享了他们在高速水动力学实验中的经验和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流体力学实验装置,并通过对不同流动条件下的实验数据进行比对分析,验证了该装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还有专家介绍了一种新的流体力学实验技术,利用高精度测量设备和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实现了对微观流动的精确观测和分析,为微流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会议的第三部分是关于流体力学在工程应用中的研究。
与会者们分享了他们在航空航天、能源与环境、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
其中,有专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飞行器气动设计方法,通过对流体力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验验证,提出了一种新的飞行器气动外形优化方法,为飞行器的性能提升和减阻降噪提供了新的途径。
此外,还有研究人员介绍了一种新的能源转换装置,通过对流体力学的研究和优化设计,实现了能源的高效转换和利用,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出了贡献。
此次流体力学会议不仅为与会者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流体力学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十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会议(一号征文通知)
联系电话 :0 789 0 0 2 3 5 2 7传真:0 78 9 0 0 联 系人 :黄 小兰 曲琳莉 张传成 2 35 2 7
E— i: s e l l @ 1 3c m : s e l l @ sn .o ma 1 h n i 0 u 6 .o h n i 0 i ac r u n
要录用 ) 0 8年 7月 1 :2 0 0日 4 、提交全文截至 日期 :2 0 0 8年 9月 2 0日 5 、论文修改截至 日期:2 0 0 8年 l 0月 3 0日 6 、第
三轮通知 ( 特邀报告和主题报告安排 ) 7 、第 四轮通知 :2 0 09年 3月 1 0日 会 务组联 系方 式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武汉l 业学 院 1 3 丁 5 信箱渗流会务组 ,4 02 303
多 场 多 相 耦合 渗 流 理 论 与 应 用等 研 究领 域 中面 临 新 的 挑 战 。渗 流力 学 已成 为 众 多 工 程 、技 术领 域 的理 论 基 础 ,对科 学技 术 的
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为 了推动渗 流力学研究成果的交流,迎接 渗流力学发展 的新挑战,促进科研工作者对渗流力学理论与应 用的战略思考 ,第十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会议将于 2 0 0 9年 4月在 武汉 召开 。欢迎各位专家、学者 以及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
论 l 、多 场 多 相 耦 合 渗流 理 论及 应 用 1 、 多 孔 介 质传 热 与传 质 分 析 1 、 其他 与 渗流 相 关 内容 。 2 3 4
形式
特 邀报 告、专题报告 、专题讨论相结合 20 09年 4月在武汉举行征文要求 2 0 年 6月 2 08 0日前提交 4 0字的论文摘要。包括题 目、作者姓名、工作单 0
荣誉主任 :郭尚平 ( 中石油勘
jfm在流体力学中的地位
jfm在流体力学中的地位一、流体力学的概念与范畴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不同条件下运动和变形的物理学分支。
它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如流体动力学、流体静力学、湍流理论、边界层力学等。
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流体力学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能源动力、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
二、JFM期刊的创立背景与目的为了推动流体力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英国皇家学会于1970年创立了《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JFM)期刊。
JFM旨在发表具有原创性、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涵盖流体力学的各个方面。
自创刊以来,JFM已成为流体力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
三、JFM在流体力学领域的影响力JFM作为国际上流体力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始终坚持严格的审稿标准,保证了所发表论文的学术质量。
JFM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对流体力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研究成果都曾在JFM上发表。
此外,JFM还定期组织国际会议,推动流体力学领域的学术交流。
四、我国在流体力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近年来,我国在流体力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校在流体力学研究方向取得了重要突破,部分研究团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流体力学领域的研究整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未来,我国应继续加大对流体力学研究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人才,提高国内流体力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五、如何充分利用JFM资源进行学术交流与研究1.订阅JFM期刊:关注流体力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2.投稿JFM: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投稿至JFM,争取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我国流体力学研究的优秀成果。
3.参加JFM组织的国际会议:结识流体力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拓展学术视野,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4.利用JFM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深入了解流体力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pyright © 2014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邮政编码:100190 Address: No.15 Beisihuanxi Road, Beijing 100190
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2018年10月25~28日 浙江杭州
文章编号:CSTAM 2018-A26-B xxxx
标题:模型超燃冲压发动机内着火过程分析
作者:余某某,李某某,张某某
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第十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2018年10月25-28日 浙江 杭州
CSTAM2018-A26-B xxxx
1)资助项目
2)Email :
模型超燃冲压发动机内着火过程分析
1)(段前30磅,2号黑
体)
余某某*,2),李某某+,张某某*,+(小四仿宋,段前1行,行间距16磅)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海淀区 100190)(6号宋体,行间距16磅)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6号宋体,段后12磅,行间距16磅)
摘要(小五黑体) 本文选择氢气及氢气-乙烯混合气体两种燃料在风洞加热器中加热空气来开展氢气燃烧的研究实验。
实验发现, 两种工作气体获得的发动机稳定工作燃烧室压力水平基本一致,推力收益基本相同,但是,不同加热方式导致壁面压力达到平衡值所需时间明显不同,用氢气加热时燃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较短,而采用氢气-乙烯混合气加热时, 燃烧室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较长,表现点火延迟时间较长。
本文从链传递机理的动力学对这种点火延迟时间的差别进行了讨论, 初步从链传递步骤的连续性和含C 自由基活性阐明了两种加热方式对点火延迟特性的影响。
(小5宋体,段落左右各
缩进30磅,行距16磅,段前6磅,摘要正文空一格)
关键词 氢气燃烧,氢气-乙烯 ,链传递机理,加热方式(小5宋体,关键词后空一格,段前6磅,段后12
磅)
引 言(一级标题段前、段后各8.5磅小四黑体,行距16磅)
获得高焓试验气体是实现地面模拟高超声速飞行状态的关键,由于具有经济、投资少和效率高等优点, 燃烧加热高焓气体在地面模拟尤其是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模拟中得到广泛运用。
(正文5号宋体,行距16磅)
1 试验方法
1.1 二级标题(5号黑体,二级标题,段前5磅)
作者认为,试验气体污染组分对超声速燃烧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燃烧加热高焓气体在地面模拟尤其是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模拟中得到广泛运用。
表1 单栏排不下的表格、公式、图可不分栏(小5黑体,段前8.5 磅) 序号 C 反应 B 反应 A (小5宋体)
A1 1氢气燃烧加热 1 氢气燃烧加热
A1 1 O+H 2=H+OH 2 O+H 2=H+OH 5.08×1004
A5
2 H+O 2=O+OH
3 H+O 2=O+OH
(6号宋体,单倍行距) 待试验气体加热到所需状态时,这时将燃烧室分为前室和后室的金属膜片瞬时打开,从
图1激波串压升占总压升的比例
(小五宋体, 段前段后各8.5磅)
采用两种准定常气动力方法(细长体理论和气动导数法)对算例导弹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到以下结论。
1.2 二级标题
本次试验主要通过天平测量手段,得到发动机在模拟状态工作时的推阻等特性。
本次试验主要通过天平测量手段,得到发动机在模拟状态工作时的推阻等特性。
表2 不同加热方式下步骤
序号反应 A
A1 氢气燃烧加热
A2 O+H2=H+OH 5.08×1004
A5 H+O2=O+OH 1.91×1014
2 结论
为了避免不同加热手段对燃烧点火性能影响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5号黑体,段前段后各12磅)1 Tirres G, Bradley M, Morrison G. Flow Quality Analysis for Future Hypersonic Vehicle Testing.In: Han ZYed.Proc of ’97 AETE,Huangshan,1997-10-23~26. Beijing:Science Press,1997.191~199 (小五宋体,行距12磅)(会议论文集格式)
2 Liakopoulos AC. Transient flow though unsaturated porous media. [Ph D Thes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CA,1965 (学位论文格式)
3 章根德. 固体-流体混合物连续介质理论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力学进展,1993,23(1):58~67 (期刊格式)
4 Lewis RW, Schrefler BA.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porous media. New York: Wiley, 1996(出版书籍)
RESEARCH ON ANN-BASED PREDICTION MODEL USED TO DOUBLE GLOW SURFACE ALLOYING PROCESSING(12号 Time New Roman加粗居中,段前30磅,段后12磅)
WANG Er1 LI Xiaosi2(10号 Times New Roman 居中)
(1 Key Laboratory of High Temperature Gas Dynamics,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 A S, No.15 Beisihuanxi Road, Beijing 100190, China)
(2 Hypersonic Research Center CAS, No.15 Beisihuanxi Road, Beijing 100190, China)(8号 Times New Roman 居中)
Abstract(10号 Time New Roman加粗)Research advances and development of hypersonic vehicles in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 and relevant technologies of hyersonic vehicles were summarized in the world firstly. Then flight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hypersonic vehicles and feasible scheme of TSTO at present were brief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Finally, the methods of hypersonic flight control were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in this field was prospected. (10号 Times New Roman,行距16磅,段前12 磅,段后12磅)
Key words hydrogen burning, hydrogen-ethene , heating methods (10号 Times New Roman)
备注: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72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