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研究研究方案
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珠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研究方案123
《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转化对策应用研究》研究方案主研:赵友梁王宇明马治淮贺颈松付丽华一、课题的界定农村初中学生:县城以下的乡镇初级中学学生。
厌学情绪:是学生对学习以及与学习有关的事表现出厌倦甚至厌恶的心理现象。
厌学情绪的表现有上课不专心、无故缺席、顶撞老师等二、课题的提出(一)课题产生的背景小锟,男,14岁,八年级学生。
初一成绩一般,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
自从进入初中二年级以后,成绩下降。
父母在上海务工,每年才能见回家一次,由外祖父管理教育。
今年九月,租房到街道居住。
最近,上课的时候不专心,自习课上经常与其他同学说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多次不交作业不,还常常在课堂上吃零食,老师多次教育,没有多大变化。
偶尔有不到学校的情况出现。
小萍,女,今年15岁。
小萍读小学的时候,父母感情不好,最终离异。
她和姐姐都由父亲抚养。
初中一二年级,她的学习成绩位于全班中等水平,其他方面也还可以。
最近几个月,发生了较大变化,数学课还在认真学习,其它课程几乎已经放弃了。
小涛是一名九年级学生,今年14岁。
他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秀,可到了初中,初一时成绩还是很好,处于班级的上等水平,到了初二,随着功课难度的加深,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
因为考试成绩差,多次遭到家长责骂,老师的批评。
一次,班级一个同学告诉他,网上有许多游戏很好玩,因而迷恋上网,有时候,深夜起床,上网玩游戏。
最近,他就觉得心里特别烦躁,经常说头痛,不想上学。
上课也是无精打采的,提不起精神,老师讲到哪里都不知道。
老师对他多次批评教育,都无济于事。
他不愿意听课,不愿意记笔记,特别是英语课,拿起课本就烦。
近年来,我国屡次发生中小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骇人听闻的事件。
这些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引发了对我国教育制度、考试制度、评价机制等问题的广泛关注。
同时,“农村初中厌学学生”也成为一项紧迫的研究课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报告丁庄镇中心初中实验组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和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困难学生增多,他们上课听不懂又记不牢,作业做不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生读书没兴趣,对老师上课没有吸引力,于是就产生了厌学。
在广大初中生中有占一定比例的学生讨厌学习,这一问题时刻困扰着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对教育和教学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我们对部分学生的抽样调查研究,作出了以下初步的分析:一、农村初中生厌学的主要表现(一)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目的性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被动学习,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但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
只求初中能毕业,或只考技校、职高,早日毕业。
缺乏长远动机。
(二)信心不足,自暴自弃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他们上课时从不听老师讲课甚至自说自话,带动一部分同学与老师作对,以此作为寻找乐趣的一种方式。
他们对考试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父母对学习上的问题一窍不通不能辅导只会批评,自己也只能这样。
这样下去发展成为对学习的对抗心理。
(三)意志薄弱,克服困难毅力差,有逆反心理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因此自小就一心想捞大钱。
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
在生活上和学习上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有父母包办,包括学习,甚至是今后的工作。
遇到困难不敢正面面对,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对老师的批评已经是无动于衷,甚至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什么事情都喜欢和老师对着干,既自卑又自负,批评不了,管不了。
二、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一)自身原因1、入学时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厌学的一部分学生中,在小学的学习中,基础没有打好,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的下游,已经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信心,习惯于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瞧不起,心理上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心,完全没有自信,总觉得已经学不好了,因此学习兴趣更加没有了。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最终五篇)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最终五篇)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
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
“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外出、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造成“留守儿童”人数增多,这些学生在校学习困难,厌学思想严重,生活无人照料,心理健康问题亟待改善,为此,我们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与对策》课题组,并对此开展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
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各方面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要求进一步从时间、空间和发展趋势上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这就要求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背景的特殊更要关注他们的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我们提出“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与对策”,目的在于:根据留守儿童学习的普遍性问题,深入调查分析影响其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原因;研究总结能够培养其形成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的对策。
3、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我们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农村中学生厌学问题及研究对策
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 使不 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 他们的学习热情 , 使他们在学校中真正 的快乐成长 。通
们 的心理素质 , 培养其健全人格 。( ) 1尊重学生 , 爱护学 生, 培养他们 的 自尊心 。教师需要更 多地采用赞许 、 表
扬、 奖励 、 给予信 任性委托等方式 唤起 心理不 良学生 的 自尊心 , 并利 用 自尊心进行教育 , 正确对待和热情 。( ) 2 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培养和保护学 生 的 自尊心 , 并非一味地强调个人的 自尊心 。如果片面 强调个人 的 自尊 心 ,那 么就会导致学生 只顾个人利益 而不考虑 集体利益 。因此 , 培养学生个人 自尊心的基 在
愿 生 活在农 村 ,且 幼稚 地 想及 早 结束 学业 而 外 出打
工。( ) 2 家庭教育的影 响。绝大部分农村家庭 中父母 因 文化水平较 低 , 懂科学 教育 、 不 家庭 经 济 困难 、 日为 终 生计 奔波而疏于对子女 的教 育 ;少数单亲家庭 对学生 的生活起 居与学习状况处 于放任 自流 的现状 ;还有部 分 家长片面地认为教育孩 子只是 学校的事 。这 些家庭 的孩子很 少有学习 的积极 主动性 。因此农村学校 学生 的家庭教育缺陷颇多。 二、 农村中学生厌学 问题的对策
( )2 5 :. ’
[] 3赵纯海. 学现 象探 究Ⅲ. 海大 学学报 ,0 6 ( ) 厌 渤 20 ,2 . 【] 4李玉玲 . 中国教育先锋 [冲 国当代教研 ,0 7 1 ] 20 .
础上 , 还应注意激 发其集体荣誉感。教师要为心理不 良
认为学 习内容枯燥 乏味 , 对学 习不感兴趣 ,0%的学生 2 不愿上学 ,这些数 字显示 了存在厌学思 想的人不是个
学生提供和创造集体活动 的条件 , 使他们意识到 自己的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厌学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莘县张寨中学申兆龙在莘县“举全县之力,攻‘普九’之坚”“‘普九’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特殊日子里,全县各乡镇初中都在为抓好学生学额巩固而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寻找出一条“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有效捷径。
当然,我们也不会无动于衷!为破解张寨中学留守学生厌学、辍学难题,在校长的授意和县教研室课题组的指导下,我们几位老师一起于2006年7月对本校24个教学班中的57名厌学学生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调查内容(厌学原因)包括学生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是否感兴趣、读书有没有前途、是否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家庭是否贫困、父母支持读书与否、学校管理是否有问题、老师是否体罚、差生在班上是否受到歧视等10个方面进行了一次问卷式调查。
课题组在组织专项调查时,共发出调查问卷57份,回收到47份。
在接受调查的47名学生中,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的有41 人,占总数的87.23%;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有14人,占总数的29.78%;认为读书无用的有6人,占总数的12.76%;受打工经济影响的有8人,占总数的17.02%;家庭困难的37人,占总数的78.72%;父母不支持的2人,占总数的4.2%;认为学校管理差的有12人,占总数的25.53%;认为老师会体罚的有5人,占总数的10.63%;认为差生受到歧视的有15人,占总数的31、91%。
另外,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缺少亲情,体弱多病,生理、心里有一定缺陷,受社会负面诱惑,自身生性贪玩、性格孤僻、小婚等导致厌学或辍学的有41人,占总数的87.23%。
以上调查情况表明: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辍学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基础差,家庭困难,差生受到歧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校管理差,受打工经济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教师偶尔体罚,父母不支持。
还有就是“留守儿童、少年”这一社会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更是十分严峻的。
此次问卷调查,课题组从这些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中分析研究并归结出了以下七条破解学生厌学问题的具体办法和对策:一、大造舆论,大搞宣传,让“普九”政策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农村中学生厌学的研究
农村中学生厌学的研究第一篇:农村中学生厌学的研究农村中学生厌学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目的及意义: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村中学生厌学现象日趋严重。
厌学的学生除了影响自身发展外,还极有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学生,从而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对学习任务有抵触情绪,缺乏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学生还对老师和家长有厌烦情绪,有的学生则表现为消沉、不安,甚至有的学生经常逃学,厌烦学校等等。
如果要求厌学的学生学习,往往会使他们感到痛苦、紧张、急躁,甚至引起语言行为上的对抗和无所谓的态度。
如何帮助已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是涉及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从这一点出发,试图研究厌学的一些原因,并积极的探求对策,以有利于农村学校教学的顺利开展,促进农村中学生的发展。
二、课题要解决的问题:1.探寻农村中学生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效果。
2.有助于班主任开展更加细致、合理、有效的工作,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并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
3.促进家长使用更合适的教育方法,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4.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有助于教师自身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本课题以研究本校中学生学习困难生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育人之道为辅2.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文献法:确定开展本研究所依据的相关理论,以图书馆、互联网为主要搜集、查阅范围,学习、研究相关理论。
2.调查法:确定调整目的和调查对象的范围,制订调查提纲和计划,通过口头访问、开调查会、填写调查表、问卷调查、测验评定等手段展开实际调查,搜集并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一、课题来源近年来在农村教学实际工作中,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都强烈感觉到现在的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人数也有逐年攀升的趋势。
严重的是这种厌学心理就象是一种传染病,能够很快地在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地区蔓延,一旦染上这种厌学病,学生的心思和精力就都不在学习上了,就会问题百出,严重影响着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更为严重的是因厌学而放弃理想、不思进取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整天无所事事,无聊至极,于是要么终日逃学泡网吧游戏厅,要么到处惹事生非,打架斗殴,抽烟、喝酒、逃学、赌博、耍流氓等恶习越积越多,一个个沦落为社会上的小痞子,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比例正快速上升,而且初始犯罪的年龄越来越小,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安定,令老师、家长感到十分头痛,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了。
没有一个老师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样子;没有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沦落为社会上的小痞子。
他们没有放弃,他们没有失望!老师们还在不厌其烦地做着学生的思想工作,企盼着能把那些心猿意马的学生的心重新留在课堂上;家长们还在大街小巷穿梭寻找,想把自己孩子走散了的心灵再次拾回。
可他们的不厌其烦和穿梭奔走收效甚微,到目前为止厌学现象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还有进一步加剧加重的趋势。
现在一个不争的事实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学生厌学已经不再是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现象,全国每一个地方都多多少少地存在着这一现象。
是什么原因使得现在的农村中学生产生这么严重的厌学心理?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社会原因是什么?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学校方面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厌学的内在心理因素又有哪些?可不可以探寻到一种科学有效适合本地区的克服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这些问题的科学解答对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推动我们邵阳地区的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本地区素质教育质量方面一定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一、引言二、心理成因分析1.缺乏目标意识: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他们对未来的发展缺乏清晰的规划,导致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2.学习困难:一部分中学生因为学习困难而产生厌学心理。
对于一些学科的知识点掌握不好,往往会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从而形成学习厌恶心理。
3.教育方式不当:学校和家长在中学生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分重视分数,给予学生太多的压力,过度的强调学习成绩。
这些负面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4.兴趣缺失:中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足够的兴趣和激情,对学习内容产生厌倦感。
无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三、对策建议1.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校和教师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引导和支持。
通过明确的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
2.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学校和教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例如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专门的辅导或选修课程。
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3.倡导科学的教育方式:学校和家长在教育中应当倡导科学的教育方式。
不仅要注重学生成绩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潜力的开发。
避免给学生过大的压力和负面的教育影响。
4.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增加课堂互动和学习的趣味性。
通过兴趣激发,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和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结论。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策略研究在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日益凸显,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深入探究农村初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并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对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1、学习态度消极许多农村初中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走神。
他们对作业敷衍了事,甚至抄袭他人作业,不主动思考问题,缺乏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逃学旷课现象增多部分学生经常找借口逃学旷课,不愿意待在学校。
他们觉得在学校里没有乐趣,更愿意在外面玩耍或者无所事事。
3、对考试成绩漠不关心厌学的学生通常对考试成绩毫不在乎,无论成绩好坏都不会引起他们的情绪波动。
他们认为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什么,对未来也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4、缺乏学习动力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
他们觉得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二、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1、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缺失在农村,许多家长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祖辈的教育方式往往比较陈旧,无法给予孩子有效的学习指导和心理支持。
(2)家庭氛围不佳有些家庭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或者对孩子过于严厉、溺爱,导致孩子缺乏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从而影响学习情绪。
2、学校因素(1)教学方法单一部分农村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课程设置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活动和兴趣培养课程,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
(3)评价方式片面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厌学情绪。
3、社会因素(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农村地区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如赌博、沉迷网络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产生负面影响。
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疏导研究结题分析方案
《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疏导研究》研究报告课题名称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疏导研究负责人姓名刘国星负责人所在单位遂平县凤鸣谷初级中学《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疏导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的内涵概要:在社会不断发展,家庭生活状况不断改善,家长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硬件设施不断更新,教育大环境不断优化的今天,可是农村学校的教案质量上却未能有新的突破,相反,随着农村学生年级的升高,课业的加重,怕学、厌学的同学却是越来越多了,这对学校教育教案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都产生了及其不利的影响。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提出了“引导农村初中生克服厌学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农村中学生:指在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年龄大约在11-15岁,心理认知、情感及个性发展都处于发展阶段,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还不够成熟的学生群体。
厌学:“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
在当前的初中生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
严重的就形成了厌学症。
厌学症是指患儿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朗读、写作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
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
一般来说,厌学学生是有厌学行为的学生。
厌学的主要特征:心智活动差、学习消极被动、动力不足、学习随意多变、学习成绩差、形成恶性循环、具有破坏性,爱寻找别的途径实现自我价值。
“引导农村初中生克服厌学的策略研究”就是结合当前社会和我校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课题。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自身认知水平、家庭情况、受教育情况等),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心理辅导和矫正,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力量,使厌学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圆满完成初中教育,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使其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初中生厌学成因及对策研究实施方案
初中生厌学成因及对策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社会的精神财富并未得到同步加强,功利主义价值观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不少社会成员物质丰富但精神空虚,社会中某些不和谐的因素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加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之中,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判断力与抵抗力尚未健全,他们的思想很容易被武侠小说、电影、动漫、网络等外在的因素左右,直接导致他们较早地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对学校的厌恶与恐惧感,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学习上进心不足,精神脆弱,易于产生挫折感、失败感,易于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和对老师的疏远感等。
由于孩子面临强大的学习压力以及生活时间的单调性,不少孩子厌学、逃学。
厌学问题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担忧的问题。
初中的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厌学以致辍学的现象大量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贫穷、学习困难等。
尤其是2008年1月,全省实施教育改革新政以来,我校教育体系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革。
学生厌学问题的产生,有愈演愈烈之势,体现在对涉世未深、思想懵懂的初中生的教育上,前景更是让人担忧。
社会要求我们学习,以便跟上时代的发展,而我们的现状却又不容乐观,那么如何保持学习的积极性,缓解学生的厌学现象就还是一个大问题。
众所周知,只有真正对学习发生兴趣时,学习才是轻松愉快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并且最好地完成学业,反之,学习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学习效率就会事倍功半。
中学是培养人材不可缺少的基础教育阶段,厌学情绪的滋长和蔓延,对人材的培养构成潜在的威胁,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
同时,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模仿要大于对成人的学习,因此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初中生中存在的这一心理障碍,其厌学情绪继续流传和扩大,向下延伸至小学,这种后果的严重性是不可估量的。
莱阳市是一个经济比较繁荣地区,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社会中有积极有益的文化影响,但对思想未成熟的初中生来说更多的却是消极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如果学校的生活无法吸引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沉迷于外界的游戏玩乐,受不良风气的侵蚀,最终导致无心向学,厌学甚至辍学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社会归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社会归因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地区的初中教育一直备受关注,但是学生厌学情绪却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逐渐得到改善,但是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却并未得到有效提升。
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课堂表现差、逃学现象频发等问题。
这种现象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其社会归因,探究其根本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帮助学生走出厌学情绪,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对学习的认识和热情,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对策的提出,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动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问题提出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这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那么,农村初中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厌学情绪呢?这其中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社会归因?如何有效地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呢?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2. 正文2.1 厌学情绪的社会归因家庭环境的影响。
许多农村家庭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家庭教育投入不足、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低等问题,这些因素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社会环境的影响。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师素质不高、学校管理混乱等问题,都会使得农村初中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消极情绪。
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农村学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伴关系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农村学校中,存在着同龄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群体影响等问题,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氛围不良,从而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厌学心理在这一群体中却时有出现,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并探寻有效的对策,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二、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一)学习压力过大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中学生面临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频繁的考试。
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到疲惫和压抑,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缺乏互动和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1、父母过高的期望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关注,期望过高,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关系紧张,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和稳定的学习环境。
(四)学生自身因素1、缺乏学习目标一些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
2、学习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导致学习成绩不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五)社会因素1、网络诱惑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丰富的娱乐内容,如游戏、短视频等,容易让学生沉迷其中,分散学习注意力。
2、不良的社会风气社会上存在的“读书无用论”等错误观念,也会对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负面影响。
三、应对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一)学校方面1、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课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实践活动和兴趣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家庭方面1、调整期望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学习目标,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2、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稳定的成长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xx 厌学心理研究》研究案根据《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的精神,我校申报了《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研究》课题,为高效有序地开展课题,特制定本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等有关精神,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研究中学生厌学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法,探求对策,为当前农村学校提供一套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法,为教师提供帮助厌学学生走出厌学情绪,重新对待学习,投入学习,甚至热爱学习的途径和措施,同时也给农村学生一次对读书再认识的机会,重新审视读书在自己一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课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厌学,就是对学习感到厌烦,不愿意学习,不喜欢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者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在中学生中,轻微的厌学,表现在学习中感到疲倦,难以坚持,甚至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发生懒惰的行为,但是,等到调整情绪,或者进入课堂气氛后,或经过老师的疏导,又能够重新投入学习之中,这种轻微的厌学现象比较正常,也比较普遍。
重的厌学,是指厌学者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投入,效率低,记忆难,成绩差。
重的厌学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课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阅读等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不难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虽经教育,但厌学心理难以改变,经常出现说谎、逃学、出走等行为。
国多省市就农村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上均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不良影响的因素从不同层面进行总结述,有的概括为主客观因素,有的从文化程度、父母性格、教育式等面归纳。
所谓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本地区的现状是否能借鉴已经形成成果的这些经验,有待商榷。
只有进行深入调查,才能有的放矢。
我校在合并后的几年,也深为学生厌学心理而苦恼,如果能解决学生厌学这一难题,学校发展将迎来新的局面。
三、理论依据1、教育学理论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子、荀子、充等,就教学包括学习心理面,有不少精辟的阐述,他们强调后天学习重要性,他们强调教学法,他们也强调学生的学习心理。
《礼记学记》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安闲而效果双倍,又从而归功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而效果只有工夫的一半,又从而埋怨老师。
这些早期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
古罗马教育理论家昆体良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的智力活动与松弛的游戏活动应交替进行。
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不可以体罚学生,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健康。
15 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主,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校园坐落在郊外湖滨,四季花香,绿草如茵,在学校里,学生的生活充分自治,教师的教学手段生动有效,教育目标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纲要》提出要让学生和谐发展,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育者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要走向多样化。
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喜学、乐学。
2、心理学理论依据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教师教学生主动地学习”。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人格感染,爱心传递,契机运用,心灵相融,发现潜能,凝聚集体,师生沟通等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动力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学习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可以运用一定的规则、法和技巧。
学生只有既“会学”,又“善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
因此,我们一面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避免产生厌学的心理。
四、基本目标1、通过对学生厌学心理与行为特点的分析与研究,积极寻找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学校教学容的最佳融会处,寻找学生情绪兴趣与奋斗目标之间的最佳契合点,真正实现“为了一切学生的和谐发展”。
2、大力进行学校的教学研究,摸索一套与现代教育理念、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3、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法,充实教学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与教育法,分析家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为建造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提供有益的借鉴。
5、努力提高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论水平,以科研促教研,推进教学态度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五、实施原则1、系统性在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面因素。
从而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索,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2、教育性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动态性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综合性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法和技术的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导性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对厌学者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
6、异同性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对象的一般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家庭环境差异等影响,努力做到共性、个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7、保密性在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谈话容予以保密。
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
8、主体性在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尊重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和积极性。
9、乐学性精心组织教学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学习。
六、相关容本课题以研究本校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式、教师的教学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为辅,多渠道、全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1、调查的主要容(1)有厌学症的学生,主要有什么表现或症状?(2)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教师的教学法与学生的认知实际的关系?(4)中学的教学现状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的状况如?存在那些主要问题?2、实验的主要容(1)课堂实验教学结合学生实际,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
a .过程突出主体的参与性。
b •形式有趣味性和新颖性。
C .XX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2)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入社会,进行调查,了解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体会知识的价值。
a .选择调查专题。
b .进行调查研究。
C .写出调查报告或体会。
3、总结分析对所进行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又解决了因教学脱离学生认知实际导致学生厌学的问题。
七、主要法1、调查法(谈话与问卷)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学生有厌学现象及厌学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法。
2、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
3、个案法教师通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4、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向。
5、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八、课题研究小组1、组长:xx2、副组长:xx、xx3、组员:春、洪波、龚辉、红、高洁、段传贵、厚勇、XX、玲玲九、具体安排(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为2015年4月---2015年10月1、进行课题申请立项工作。
(4 月)2、研究讨论,编写课题实施案。
进行积极的宣传,使师生清楚这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进行学习培训,掌握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5—6 月)3、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成立课题组,加强对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具体组织课题的实施工作。
(9—10 月)(二)第二阶段:(启动阶段)时间为2015年11月---2016年3月1、设计课题研究调查问卷(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问卷、中学生学习压力状况调查问卷、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调查问卷等),开展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工作,并撰写相应的问卷调查报告,为具体实施操作做好准备。
2、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培训工作,提高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
3、修缮课题研究实施案,使实施案更完善。
4、贯彻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5、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三)第三阶段:(提高阶段)时间为2016年4月------- 2017年9月1、举行课题阶段研究报告会、交流会。
2、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评选活动(论文、案例、研究记录)。
3、撰写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4、进行中期问卷调查研究工作。
5、利用区域校本教研组织,与其他实验校进行交流研讨。
(四)第四阶段:(总结阶段)时间为2017年10月---2018年11月1、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工作。
2、撰写终结性研究报告3、召开学校课题研究总结会议。
4、申请课题结题验收。